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贿上声 [zǎi,岁也][kē ké][ǎi]

[详注1][léi,败坏]贿[盛器、水流汇合][详注2][jǐ,几多][旧音妥][cuǐ][详注3]


注1:悔 音贿。悔吝也。《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读上声。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读去声。今人混读者,非。
注2:嵬 音頠。嵬𡾊,山貌。《左思·魏都赋》或嵬𡾊而复陆。
注3:喂 《唐韵》奴罪切《集韵》《韵会》《正韵》弩罪切,音鮾。《玉篇》饥也。一曰鱼败曰喂。《楚语》民之羸喂,日日已甚。《前汉·魏相传》振乏喂。◎按喂馁古通,今相承,以喂为喂饲之喂,以馁为饥馁之馁,遂分为二。
首字词组
礧磈礧礧礧硌礧碨礧击礧硠  
礧砢礧落礧具礧石礧埼   

词语解释:礧磈  拼音:léi wěi
(1).石块。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诗:“枯查卷拔树,礧磈共充塞。”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山上出石,脆而易琢,粗而滋水,窟宅峯峦礧磈之奇,不可名状。”
(2).高低不平貌。 三国 魏 曹植 《承露盘铭》:“岧岧承露,峻极太清。神石礧磈,洪基岳停。” 明 何景明 《七述》:“踊跃腾驤,礧磈权奇。”
词语解释:礧砢  拼音:léi luǒ
亦作“礌砢”。
(1).树木多节。亦喻人才卓越。《晋书·庾敳传》:“目 嶠 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二九:“﹝ 洋县 开明寺 ﹞中植古柏八株,根节礧砢。”
(2).众多委积貌。 唐 陆龟蒙 《太湖石》诗:“他山岂无石,厥状皆可荐。端然遇良工,坐使天质变。或裁基栋宇,礧砢成广殿。或剖出温瑜,精光具华瑱。” 宋 范成大 《嘲峡石》诗:“礧砢包蠃蚌,淋漓錮铅锡。” 清 魏源 《太室南溪逍遥谷诗》序:“怪石礧砢万状,与水争奇,排奡之极,渐入澄泓。”
(3).形容心地光明,举止洒脱。 明 张居正 《贺少司寇少崖傅公三品奏最序》:“ 楚 之有 江 、 汉 、 衡 、 巫 ,山磅礴而水渀湃,故其人多任率简谅,有礧砢倜儻之概,然其蔽也。” 明 张居正 《宝剑篇》:“丈夫礧砢贵如此,何能齷齪混泥滓!”
词语解释:礧礧  拼音:léi léi
石众多堆积貌。 唐 杜甫 《白沙渡》诗:“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宋 陆游 《木瓜铺短歌》:“当车礧礧石如屋,百里夷途无十步。”
词语解释:礧落  拼音:léi luò
亦作“礌落”。 错落分明貌。引申为光明正大、直率开朗的样子。 宋 梅尧臣 《范殿丞通判秦州》诗:“志尚功名间, 管 乐 犹一时;去去勿復道,礧落为男儿。” 宋 汪应辰 《黄君墓志》:“公自幼礌落不凡。” 元 程自修 《忘吾》诗之五:“丈夫礌落如天日,促促胡为升斗谋?” 章炳麟 《訄书·族制》:“今吾 中夏 之氏族,礧落彰较,皆出于五帝。五帝之民,何为而皆絶其祀也?”
词语解释:礧硌  拼音:léi gè
大石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礧碨瓌瑋” 李善 注引 晋 郭璞 《山海经注》:“礧硌,大石也。”
词语解释:礧具  拼音:léi jù
古长剑名。木柄上有蓓蕾形玉饰等,故称。 章炳麟 《訄书·原变》:“闔胡观于鞞琫礧具之用,以知璋之邸射,古之刀也。”参见“ 櫑2具 ”。
词语解释:礧碨  拼音:léi wèi
(1).大石貌。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葱翠紫蔚,礧碨瓌瑋,含光晷兮。”
(2).高低不平貌。 明 刘基 《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紫葛兮黄精,礧碨兮鬖髿。” 清 姚鼐 《桃核研歌为庶子叶书山先生赋》:“黯澹凸坳水痕渍,镇几礧碨重不陂。”
词语解释:礧石  拼音:léi shí
亦作“礌石”。 古代作战时从高处下投以打击敌人的石头。《汉书·匈奴传》:“ 匈奴 乘隅下礧石。”《左传·襄公十年》“矢石” 晋 杜预 注:“兵法守城用礧石,以击攻者。”《北史·李崇传》:“ 鷲硤 之口,积大木,聚礌石,临崖下之,以拒官军。”《明史·韩雍传》:“﹝ 侯大狗 等﹞立栅南山,多置滚木、礧石、鏢鎗、药弩拒官军。”
词语解释:礧击  拼音:léi jī
撞击;冲击。 宋 苏轼 《飓风赋》:“少焉排户破牗,殞瓦擗屋,礧击巨石,揉拔乔木。”
词语解释:礧埼  拼音:léi qí
累积盘曲的样子。 唐 陆龟蒙 《怪松图赞》序:“身大数围而高不四五尺,礧碕然,蹙缩然,榦不暇枝,枝不暇叶,有老龙挛虎跛,壮士囚缚之状。”
词语解释:礧硠  拼音:léi láng
亦作“礌硠”。 大声。 宋 蔡襄 《送柯秘书三子归泉应诏》诗:“久之潜思叩幽眇,角牙腾触声礌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