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示人 拼音:shì rén
让人知道;让人看见。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现在好东西的层出不穷者,一是因为阔人先前陆续偷去的东西,本不敢示人,现在却得了可以发表的机会。”词语解释:示现 拼音:shì xiàn
(1).佛教语。谓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如 观音 之三十三身。《华严经·十地品》:“﹝世尊﹞勤行不息,善能示现种种神通。” 唐 刘禹锡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以神功示现,故皓雪莲生。” 宋 李纲 《书僧伽事》:“世传 僧伽 为 观音大士 化身,其神变示现之跡,载於传説,著於耳目,不可胜纪。”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惟 大峨 一山,其高摩霄,为佛书所记 普贤大士 示现之所。”
(2).引申谓神灵的显现。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闺诚》:“媳妇想起来,前年家祭之日,烛彩香烟结成奇字莫非是 赵太夫人 示现么?”词语解释:示疾 拼音:shì jí
佛教语。谓佛菩萨及高僧得病。 唐 刘轲 《〈大唐三藏大遍法师塔铭〉序》:“﹝ 玄奘 ﹞自示疾至於昇神,奇应不可殫纪。”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感通一·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 景龙 ﹞四年庚戌,﹝ 僧伽 ﹞示疾。勑自内中往 荐福寺 安置。三月二日儼然坐亡,神彩犹生,止瞑目耳。”词语解释:示众 拼音:shì zhòng
(1).显示于众人之前。《左传·昭公十三年》:“ 叔向 曰:‘诸侯有间矣,不可以不示众。’” 杨伯峻 注:“上文云:‘示威于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人餉 魏武 一桮酪。 魏武 噉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 杨脩 , 脩 便噉,曰:‘公教一人噉一口也,復何疑!’”
(2).当众惩罚有罪者以示儆戒。《汉书·广川王刘去传》:“其十五人在赦前大恶仍重,当伏显戮以示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己亥山水大灾》:“﹝驾至 赵州 临洺镇 ,二处行宫火发。﹞知府 王聘 等送都护军门、御押驾前导示众,亦可谓异变矣。” 巴金 《创作回忆录》七:“在一九三八年春节前后,敌人和汉奸暗杀 上海 爱国人士,甚至悬头示众。”
(3).告知大众。《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语录》:“﹝ 慈明禪师 ﹞示众云:‘上来也步步登高,下去也通身无碍。’”《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 李存勗 ﹞即召 冯道 令草词以示众。” 宋 苏辙 《书〈传灯录〉后》:“有时示众道:‘塞却你眼,教你覷不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因袖出一牋,则五言古诗一章也,命其子朗诵以示众。”词语解释:示灭 拼音:shì miè
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坐化身死。 唐 李华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山王高妙,海月圆深,因於示灭,空悲鹤林。” 唐 白居易 《奉国寺神照师塔铭序》:“﹝ 神照 ﹞以 开成 十三年冬十二月示灭於 奉国寺 禪院。” 唐 黄滔 《华严寺开山始祖碑铭》:“师 咸通 六年七月五日示灭,寿八十有五。”参见“ 示寂 ”。
词语解释:示寂 拼音:shì jì
佛教语。称佛菩萨及高僧身死。寂即梵语“涅槃”的意译。言其寂灭乃是一种示现,并非真灭。《古尊宿语录·衢州子湖山第一代神力禅师语录》:“﹝ 子湖和尚 ﹞ 唐僖宗 广明 中示寂。” 宋 秦观 《圆通禅师行状》:“﹝ 圆通禪师 ﹞既行,道过 龙游 ,留一月,会 达观 示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鬼》:“ 般禪佛 又曰 般疹佛 ,盖因出痘而示寂也。” 赵朴初 《菩萨蛮》词序:“ 万慧 法师南行五十餘年,老隐 摩谷 ,余数游 缅甸 皆未得见。一九六○年春又访 缅 ,师已示寂,赋此志悼。”词语解释:示优 拼音:shì yōu
表示优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别儒宦》:“于是画一至当之策,另分特设之图,不列之于庶人,所以示优。”词语解释:示知 拼音:shì zhī
信函用语。告知。 茅盾 《子夜》十六:“据 日本 火柴商口称,闻该国驻 沪 领事声称,吾国政府财政部有与 瑞典 火柴公司借款,默许种种权利之说,究否属实,请为探明示知等情。”词语解释:示世 拼音:shì shì
谓昭示于世人。《晏子春秋·外篇下一》:“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导民。”词语解释:示威 拼音:shì wēi
(1).显示威力。《左传·昭公十三年》:“ 叔向 曰:‘诸侯不可以不示威。’” 杜预 注:“知 晋 德薄,欲以威服之。”《北史·元澄传》:“ 郑国 寡弱,摄於强邻,人情去就,非刑莫制,故铸刑书以示威。” 萧军 《羊》二:“它已变得残暴,过度地挺起它的脖子,挥舞着长角向它的囚伴示威!”
(2).指有所抗议或要求而进行的显示自身力量和意志的集体行动。 周恩来 《关于武汉工作问题》:“只有少数先进分子的单独示威是失策,应准备发动广大的群众性的示威。” 邹韬奋 《经历》四九:“她又领导同学驱逐校长,罢课示威。”词语解释:示化 拼音:shì huà
启示化导。 唐 元稹 《大云寺二十韵》:“示化 维摩 疾,降魔力士勋。听经神变现,説偈鸟纷紜。”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人有被杀而无血者,高僧示化,往往有之。”词语解释:示怀 拼音:shì huái
表示恩德。《宋史·乐志十一》:“扞 齐 护 楚 ,宣威示怀。”词语解释:示弱 拼音:shì ruò
暴露弱点;表示软弱。《后汉书·班超传》:“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於远夷,暴短於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衞尉 伊力延 曰:‘彼步我骑,势不相及,今倍道而归则示弱,且捐弃资财,非计也。’”《明史·于谦传》:“ 谦 不可,曰:‘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八:“ 丹凤 在男孩子们面前,一向不愿示弱的。”词语解释:示信 拼音:shì xìn
表示真实可靠。 明 徐官 《古今印史·印章用成语》:“印章以名以字,所以示信也。” 清 周玉麟 《〈古今印史〉跋》:“古今用印以示信也。无此则真伪莫辨。”词语解释:示意 拼音:shì yì
(1).表示意思;暗示意图。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内臣罪谴》:“发 南海子 常川打更,则示意杀之,十无一存者矣。”
(2).特指用表情、动作、含蓄的话或图形表示意思。 清 李渔 《蜃中楼·阃闹》:“孩儿与姐姐摇头示意,他就要订 朱 陈 之议。”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面前》:“那白衣的人已经看到他了,站在那里向他微笑的示意。”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然后才摆摆手,示意护士启程。”词语解释:示恩 拼音:shì ēn
表示对某人有恩惠。也说“示惠”词语解释:示寂 拼音:shì jì
佛教语。称佛菩萨及高僧身死。寂即梵语“涅槃”的意译。言其寂灭乃是一种示现,并非真灭。《古尊宿语录·衢州子湖山第一代神力禅师语录》:“﹝ 子湖和尚 ﹞ 唐僖宗 广明 中示寂。” 宋 秦观 《圆通禅师行状》:“﹝ 圆通禪师 ﹞既行,道过 龙游 ,留一月,会 达观 示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鬼》:“ 般禪佛 又曰 般疹佛 ,盖因出痘而示寂也。” 赵朴初 《菩萨蛮》词序:“ 万慧 法师南行五十餘年,老隐 摩谷 ,余数游 缅甸 皆未得见。一九六○年春又访 缅 ,师已示寂,赋此志悼。”词语解释:示俭 拼音:shì jiǎn
表现节俭。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敦本示俭,庆裕格天;恩翔春风,仁育羣品。”词语解释:示及 拼音:shì jí
犹言见示、谈到。常用作书札中的敬语。 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某啟:示及青苗事。治道之兴,邪人不利;一兴异论,羣聋和之,意不在於法也。” 宋 苏轼 《与李公择书》:“示及新诗,皆有远别惘然之意。”词语解释:示教 拼音:shì jiào
显示出来,使人们有所领悟。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如果 中国 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郭沫若 《断断集·旋乾转坤论》:“这不是对于我们的一个很好的实地示教吗?”词语解释:示儆 拼音:shì jǐng
显示儆戒。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自昔帝王敬天勤政,凡遇垂象示儆,必实修人事,以答天戒。”《清史稿·高宗纪一》:“丁卯,以星变示儆,詔修省。”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地震在史书上称作灾异,说是上天示儆。”词语解释:示谕 拼音:shì yù
告知;晓示。常用于上对下或书札中。《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宫保只有派 白太尊 覆审的话,并没有叫阁下回省的示諭,此案未了,断不能走。”词语解释:示惩 拼音:shì chéng
表示惩戒。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黜寺丞冯必政》:“ 南京 寺丞 冯必政 邪妄,进身不繇其道,当黜以示惩。”词语解释:示戒 拼音:shì jiè
表示儆戒。《明史·宦官传一·魏彬》:“ 世宗 习见 正德 时宦侍之祸,即位后御近侍甚严,有罪挞之至死,或陈尸示戒。”词语解释:示望
仰望词语解释:示规
示范词语解释:示仰
指示;传达词语解释:示样 拼音:shì yàng
显明的证据。《元典章·吏部六·司吏》:“有钱告状者,自与粧饰,词语虚揑,情虽理由曲而亦直。无钱告状者,虽有情理,或与之削去紧关事意,或与之减除明白示样,百般调弄,起灭词讼。由是,讼庭日见繁冗。”词语解释:示问 拼音:shì wèn
指表示问候的简札书启之类。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使至,奉十一月十二日示问,欣慰殊深。”词语解释:示重 拼音:shì zhòng
表示器重。 明 陈子龙 《皇明虞求徐公行状》:“苟当其意,即得美迁,以市恩示重,其所以罗致公者至再。”词语解释:示像 拼音:shì xiàng
显露外形。 宋 储泳 《祛疑说》:“及其机微之积,错糅之变,则风霆流形,妖祥示像,此天地之鬼神也。”词语解释:示例 拼音:shì lì
举出或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词语解释:示唆 拼音:shì suō
犹启示。 郭沫若 《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一》:“‘民族形式’的提起,断然是由 苏联 方面得到的示唆。”词语解释:示导 拼音:shì dǎo
启示开导。《坛经·般若品》:“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词语解释:示范 拼音:shì fàn
作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 刘伯承 《纪念左权同志》:“ 左权 同志的生平事迹,是足以示范后人永垂不朽的。”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八:“ 韦克 总是带头下水,先游一会,做些示范动作。”词语解释:示梦 拼音:shì mèng
谓灵魂在梦中以事示人。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壤》:“ 尤氏 之兴讼者既死,示梦其子曰:‘吾将絶嗣矣。’”词语解释:示短 拼音:shì duǎn
显现缺点。 汉 王符 《潜夫论·明暗》:“屡见羣臣众议政事则黷,黷且示短,不若藏己独断,神且尊严。”词语解释:示飨 拼音:shì xiǎng
示意祭献。《汉书·终军传》:“今郊祀未见於神祇,而获兽以馈,此天之所以示饗,而上通之符合也。” 颜师古 注:“以馈谓充祭俎也。”词语解释:示下 拼音:shì xià
犹指示。《红楼梦》第十五回:“ 凤姐 命请 邢 王 二夫人示下。”《老残游记》第五回:“这边值日头儿就走到公案面前,跪了一条腿,回道:‘禀大人的话:今日站笼没有空子,请大人示下。’”词语解释:示形 拼音:shì xíng
古代兵家战术用语。指行军布阵表面所显示的意图。语出《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杜牧 注:“《传》曰:‘鷙鸟将击,必藏其形。’如 匈奴 示羸弱於 汉 使之义也…… 韩信 盛兵 临晋 而渡於 夏阳 ,此乃示以近形而远袭敌也。”《通典·兵六》:“示形在彼,而攻於此。 春秋 时 越 伐 吴 , 吴子 御於 笠泽 ,夹水而陈。 越 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进。 吴 师分以御之。 越 以三军潜涉,当 吴 中军而鼓之。 吴 师大乱,遂败之。”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公军渡 湖 汉 而西。至则示形 杭口 而暗进 鼇岭 。” 刘伯承 《回顾长征》:“这次, 毛主席 又成功地运用了声东击西的灵活战术,示形于 贵阳 之东,造成敌人的过失,我军得以争取时机突然西去。”词语解释:示范动作 拼音:shì fàn dòng zuò
可供学习人员仿效的熟练而又合乎要领的动作。例如: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百合花》词语解释:示贬于褒 拼音:shì biǎn yú bāo
犹言寓批评于表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南礼部恤典》:“ 石 ( 石珤 )以违拂不成为义, 张 ( 张治 )以怀情不尽为义,皆上所亲定。盖圣意示贬於褒也。惟南礼部尚书 章懋 ,得起二品,竟赠太子太保,特諡 文懿 。”词语解释:示诲 拼音:shì huì
开导教诲。《坛经·机缘品》:“凡经三月,未蒙示诲。”词语解释:示警 拼音:shì jǐng
以某种动作或信号,对人发出警告或使人注意。《元史·爱薛传》:“﹝ 大德 ﹞八年,京师地震,上弗豫。中宫召问:‘灾异殆下民所致耶?’对曰:‘天地示警,民何与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尔父太横,姑示警於尔。”如:鸣锣(或鸣枪)示警。词语解释:示覆 拼音:shì fù
书牍中请对方作答之用语。如:希即示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