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一马上声 [xià,上下,名词][jiǎ,真假][qiě][详注1][xià,华夏][rě][爹上声。鱼口张貌,唇下垂貌。][chà][jiǎ][rě][yǎ]粿


注1:苴 【集韻】側下切,音鮓。【莊子·讓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註】土苴,和糞草。又【正韻】才野切,音灺。幔也。又伺也。
共9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社稷社栎社神社师社鼷社头社稷主社壝
社燕社人社钱社林社庙社条社稿社场
社酒社饮社风社翁雨社宫社陌社宗社家
社日社鼠社会社仓社众社鼠城狐社学社宰
社鼓社肉社长社首社南社评社夥社稷坛
社稷臣社翁社祀社主社稷器社论社教社团
社公社鬼社木社火社北社零星社戏社会总需求
社友社公雨社祭社屋社事社群社区社会贤达
社雨社坛社饭社伯社君社稷神社员社副
社客社树社方社鸣社赛社直社司社会活动

词语解释:社稷  拼音:shè jì
(1).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社,土神;稷,谷神。《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三国演义》第二回:“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幕:“足下能肩此重任,真是社稷之福!”
词语解释:社燕  拼音:shè yàn
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 唐 羊士谔 《郡楼晴望》诗:“地远 秦 人望,天晴社燕飞。” 宋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诗:“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清 方文 《雨夜宿宋玉叔署斋分韵明日将,之宛陵》诗:“官轻如社燕,南北任孤飞。”
词语解释:社酒  拼音:shè jiǔ
旧时于春秋社日祭祀土神,饮酒庆贺,称所备之酒为社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賫送贵戚。” 宋 陆游 《春社》诗:“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 清 吴伟业 《过席允来山居》诗:“社酒已浓茶已熟,客来长繫五湖船。”
词语解释:社日  拼音:shè rì
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间或有四时致祭者。 周 代本用甲日, 汉 至 唐 各代不同。 唐 张籍 《吴楚歌》:“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宋 王安石 《歌元丰》:“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唐 宋 以前皆以社日停针线,而不知其所从起。余按《吕公忌》云‘社日男女輟业一日,否则令人不聪’,始知俗传社日饮酒治耳聋者为此,而停针线者亦以此也。”参阅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二社日》、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社日用甲》
词语解释:社鼓  拼音:shè gǔ
(1).旧时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 宋 陆游 《秋社》诗:“雨餘残日照庭槐,社鼓鼕鼕赛庙回。” 元 刘因 《鹊桥仙·喜雨》词:“不妨分我一豚蹄,更试听清秋社鼓。”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挫权》:“傍路游鑣初罢,有村歌相应,社鼓轻挝。”
(2).指社庙内敲的鼓。 清 方文 《元霄月邢氏诸子观灯月下》诗:“星灯原上聚,社鼓月中鸣。”
词语解释:社稷臣  拼音:shè jì chén
谓关系国家安危之重臣。《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絳侯 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唐 杜审言 《泛舟送郑卿入京》诗:“帝坐 蓬莱 殿,恩追社稷臣。” 清 李渔 《玉搔头·擒王》:“朝野争夸社稷臣。”
词语解释:社公  拼音:shè gōng
(1).旧谓土地神。《礼记·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也” 孔颖达 疏引 汉 许慎 曰:“今人谓社神为社公。”《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长房 ﹞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 宋 范成大 《与王夷仲检讨祀社》诗:“社公亦塞责,醉此丰年樽。”《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但见土墙砌的三尺高,一个小小庙儿。庙中社公坐于傍边。”
(2).旧俗用以称生而眉发白、面颜赤的男子。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又有头如雪而肌肉纯白者,或者以为社日受胎,故男曰社公,女曰社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 知常 ( 刘知常 )始生,皓首赭面,里俗谓之社公儿。”
(3). 宋 李涛 的小字。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五代 李涛 有《春社从李昉求酒》诗云‘ 社公 今日没心情,为乞治聋酒一瓶。’…… 涛 性疏达不羈,善谐謔,与朝士言,亦多以 社公 自名,闻者无不以为笑。”
词语解释:社友  拼音:shè yǒu
同社之人;里中时相往来之友人。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 宋 陆游 《送客至江上》诗:“故园社友应惆悵,五岁无端弃耦耕。”
词语解释:社雨  拼音:shè yǔ
(1).谓社日之雨。 唐 韦应物 《假中对雨》诗:“残鶯知夏浅,社雨报年登。” 宋 陆游 《春社》诗:“柴门西畔枕陂塘,社雨新添一尺强。”
(2).用以指春社多雨季节。 宋 陆游 《山园杂咏》:“已过社雨尚春寒,小醉初醒怯依栏。” 清 金农 《桑林》诗:“匼帀春山远,冥濛社雨餘。”
词语解释:社客  拼音:shè kè
燕的别名。燕子为候鸟, 江 南一带每年以春社来,秋社去,故有此名。 宋 周邦彦 《应天长》词:“梁间燕,前社客。”
词语解释:社栎  拼音:shè lì
《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乎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后以“社櫟”谓里中不材之木。喻无所可用。 宋 李纲 《谢琼林苑赐御筵表》:“伏念臣社櫟散材,康瓠小器,力学粗知於忠义,逢时窃意於功名。” 宋 陆游 《家园小酌》诗:“池鱼往者忧奇祸,社櫟终然幸散材。” 清 赵翼 《树海歌》:“惜哉路险运难出,仅与社櫟同全生。”
词语解释:社人  拼音:shè rén
村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鱼菜斋僧》:“生与社人祭神庙中,神降於稠人中。”
词语解释:社饮  拼音:shè yǐn
谓社日聚众饮酒。 宋 陆游 《病中作》诗:“病多辞社饮,贫甚輟春游。” 宋 阮阅 《诗话总龟·讥诮门上》:“一日里中社饮, 小马 擕酒一榼,就 杨公 曰:‘此社酒善治聋,愿持盃酌之,无沥。’”
词语解释:社鼠  拼音:shè shǔ
社庙中的鼠。比喻有所依恃的小人。《晏子春秋·问上九》:“ 景公 问於 晏子 曰:‘治国何患?’ 晏子 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今此僧徒,恋著城邑,正以诱於利欲,不能自已,此乃释氏之糟糠,法王之社鼠,内戒所不容,国典所共弃也。”参见“ 城狐社鼠 ”。
词语解释:城狐社鼠  拼音:chéng hú shè shǔ
城墙洞中的狐狸,社坛里的老鼠。比喻有所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语本《晏子春秋·问上九》:“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及 敦 将为逆,谓 鯤 曰:‘ 刘隗 姦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 隗 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城狐社鼠》:“城狐不灌,社鼠不燻。谓其所栖穴者得所凭依,此古语也。故议论者率指人君左右近习为城狐社鼠。”《歧路灯》第三九回:“他靠住大门楼子吃饭,竟是经书中一个城狐社鼠。”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以事论,则现在的教育界中实无豺狼,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当然不能免的。”亦省作“ 城狐 ”。 唐 李商隐 《哭虔州杨侍郎》诗:“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 明 李东阳 《不寐》诗:“城狐不敢问,市虎难为攖。” 清 黄遵宪 《铁汉楼歌》:“英名卓卓争殿虎,辣手赫赫锄城狐。”
词语解释:社肉  拼音:shè ròu
谓社日祭神之牲肉。 宋 陆游 《枕上作》诗:“社肉初分胙,春芜已再犂。” 宋 戴复古 《庐陵城外》诗:“迎船分社肉,汲井种春田。”
词语解释:社翁  拼音:shè wēng
旧时对文士名流的尊称。 宋 蔡絛 《西清诗话·方城高士》:“ 范谦叔 居 方城 。有高士自言:昔乃白髮社翁,遇师授以神药,颜如渥丹。”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小生请问老社翁来到敝乡,可曾徧閲山川,略亲歌舞?”
词语解释:社鬼  拼音:shè guǐ
即社公。古谓土地神。《汉书·王莽传下》:“有不为 新室 者,社鬼记之。” 宋 苏轼 《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今朝一雨聊自赎,龙神社鬼各言功。” 清 吴伟业 《松鼠》诗:“社鬼不復凭,乘间恣出入。”
词语解释:社公雨  拼音:shè gōng yǔ
见“ 社翁雨 ”。
词语解释:社翁雨  拼音:shè wēng yǔ
同“ 社雨 ”。 谓社日所降之雨。《全唐诗》卷六三○载 唐 陆龟蒙 逸句:“几点社翁雨,一番花信风。”亦称“ 社公雨 ”。 宋 陆游 《社日小饮》诗:“催花初过社公雨,对酒喜烹溪友鱼。”
词语解释:社坛  拼音:shè tán
古代祭祀土神之坛。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郑道人》:“﹝ 鄱阳 有 郑道人 ,﹞不肯入道堂,日行丐於市,夜则出宿於城北县社坛内,距郭门七里,四无人居。”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释社》:“俗之敝士通文曰词坛,曰吟坛,亦社坛也。”
词语解释:社树  拼音:shè shù
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乎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阮宣子 伐社树,有人止之。”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周礼》文: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木。今村墅间,多以大树为社树,盖此始也。”
词语解释:社神  拼音:shè shén
古代谓土地神。《礼记·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也” 孔颖达 疏引 汉 许慎 曰:“今人谓社神为社公。” 汉 蔡邕 《独断》卷上:“社神,盖 共工氏 之子 勾龙 也,能平水土。帝 顓頊 之世,举以为土政,天下赖其功, 尧 祠以为社。凡树社者,欲令万民加肃敬也。”
词语解释:社钱  拼音:shè qián
(1).社中积存之款。《南史·宋纪上·武帝》:“帝尝负 刁逵 社钱三万,经时无以还,被 逵 执, 謐 ( 王謐 )密以己钱代偿,由是得释。”
(2).指进行社事活动所需的款项。 唐 卢纶 《村南逢病叟》诗:“卧驱鸟雀惜禾黍,犹恐诸孙无社钱。”
词语解释:社风  拼音:shè fēng
古代 吴 地民俗称社日前后所起的大风。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土人云:‘ 江 上社前后輒大风数日,谓之社风。’”
词语解释:社会  拼音:shè huì
(1).旧时于春秋社日迎赛土神的集会。春社时在仲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迎赛土神以祈农事;秋社适当秋收(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迎赛社神以表谢意。 唐 柳棠 《答杨尚书》诗:“未向 燕 臺逢厚礼,幸因社会接餘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山东 兖州府 鉅野县 有个 穠芳亭 ,乃是地方居民秋收之时祭赛田祖先农,公举社会聚饮的去处。”
(2).旧时亦用以称村塾逢春秋祀社之日或其他节日举行的集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僱倩祇应、白席、歌唱之人。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
(3).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观境内所属州郡,各立社会,行结糶俵糴之法。”《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原来 大张员外 在日,起这个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人,不成社会。” 孙中山 《民权初步》第二一节:“至于寻常社会则以少为宜……若更少之会,则五人为额,若数百人以上之社会,亦不过十五人至十七人为额足矣。”
(4).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五种基本形态。 魏巍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二:“只享受,不劳动,不创造,不仅不是幸福,恰恰意味着幸福的毁灭,社会的衰退,人类的灭亡!”
词语解释:社长  拼音:shè cháng
(1).一社之长。古代以社为基层地方组织,选年老晓农事者任社长。 唐 顾况 《田家》诗:“县帖取社长,嗔怪见官迟。”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俺官职颇高如村社长,这宅院刚大似县官衙。”《水浒传》第六十回:“ 李逵 道:‘我又不教哥哥做社长,请哥哥做皇帝,倒要割了我舌头!’”
(2).即社公。旧谓土地神。《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见一个白鬚老者,端坐於土床之上,在那里诵经……若非天上金星,必是山中社长。”
(3).以社命名的集体组织的领导者。《红楼梦》第三七回:“还要推我做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彀,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
词语解释:社祀  拼音:shè sì
同“ 社祭 ”。 古谓祭祀土地神。《史记·封禅书》:“自 禹 兴而修社祀, 后稷 稼穡,故有 稷 祠,郊社所从来尚矣。” 汉 蔡邕 《陈留东昏库上里社碑》:“社祀之建尚矣!昔在圣帝,有五行之官,而 共工 子 句龙 为后土,及其没也,遂为社祀。”
词语解释:社木  拼音:shè mù
代表社主的大树。《汉书·畦弘传》:“是时 昌邑 有枯社木卧復生。” 颜师古 注:“社木,社主之树也。”
词语解释:社祭  拼音:shè jì
古谓祭祀土地神。《周礼·地官·鼓人》:“以灵鼓鼓社祭。” 郑玄 注:“社祭,祭地祇也。”
词语解释:社饭  拼音:shè fàn
旧时于社日以猪羊肉等美味食品铺于饭上,谓之社饭。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賫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鸭饼、瓜薑之属,切作棊子片样,滋味调和,铺於饭上,谓之社饭。” 清 赵翼 《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社饭谁还念老身,僧寮聊復存遗躅。”
词语解释:社方  拼音:shè fāng
古谓祭祀后土神和四方。语出《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犠羊,以社以方。” 郑玄 笺:“秋祭社与四方,为五穀成熟报其功也。” 孔颖达 疏:“社,祭土神……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於四郊也。”
词语解释:社师  拼音:shè shī
社学的教师。 元 、 明 、 清 于大乡巨镇各置社学,以生员为社师。 明 归有光 《朱隐君墓志铭》:“弱冠选为社师。” 阿英 《明朝的笑话》十三:“ 杭 谚相传,言社师读《论语》‘郁郁乎文哉’,讹为‘都都平丈我’。”参见“ 社学 ”。
词语解释:社学  拼音:shè xué
古代地方学校。《鹤林玉露》乙编卷一引 宋 林勋 《本政书》:“一顷之居,其地百亩,十有六夫之宅,为地八十亩。餘二十亩,以为社学场圃,一井之人共之,使之朝夕羣居,以教其子弟。” 明 归有光 《跋唐石台道德》:“ 龙兴观 已废,仅存半亩之宫,先有尼居之,前太守 徐衍祚 改为社学。”《文物》1959年第5期:“1841年 广东 人民在 广州 城北 三元里 一带进行抗 英 斗争时,各乡社学在组织和发动群众上起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词语解释:社林  拼音:shè lín
社庙丛林。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上:“ 璞 令三十人悉持长竿,东行三十里,遇丘陵、社林即散击。俄倾,擒一兽如猿。”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鬼神》:“﹝二人﹞遥望前途有社林焉,拟造树下避雨。”
词语解释:社翁雨  拼音:shè wēng yǔ
同“ 社雨 ”。 谓社日所降之雨。《全唐诗》卷六三○载 唐 陆龟蒙 逸句:“几点社翁雨,一番花信风。”亦称“ 社公雨 ”。 宋 陆游 《社日小饮》诗:“催花初过社公雨,对酒喜烹溪友鱼。”
词语解释:社仓  拼音:shè cāng
即义仓。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始于 隋 代。其管理、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隋书·食货志》:“十六年正月,又詔 秦 叠 …… 银 扶 等州社仓,并於当县安置。二月,又詔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旧唐书·食货志下》:“ 武德 元年九月四日,置社仓。”《宋史·食货志上六》:“ 陆九渊 在敕令局,见之嘆曰:‘社仓几年矣,有司不復举行,所以远方无知者。’”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黄东发社仓记》:“乡有 李令君 捐粟六百石为倡,将成社仓。”
词语解释:社首  拼音:shè shǒu
(1).山名。在 山东省 泰安市 西南,上有 社首坛 。因 周成王 封禅得名。 唐 宋 帝王也曾到此封禅。《汉书·郊祀志上》:“ 周成王 封 泰山 ,禪於 社首 。” 吴景旭 《历代诗话》卷六一引 宋 洪迈 《光尧挽诗》:“ 鼎湖 龙去远, 社首 凤来迟。”
(2).村里中祭社活动的首领。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一:“修德堂东家 李如珍 也是村长,也是社首。”
词语解释:社主  拼音:shè zhǔ
(1).古谓社稷之神。《管子·侈靡》:“夫事左中国之人,观危国过君而弋其能者,岂不几於危社主哉!”《史记·封禅书》:“於 杜 亳 有三社主之祠、 寿星祠 。”《史记·封禅书》:“ 秦 巫,祠社主、 巫保 、 族纍 之属; 荆 巫,祠 堂下 、 巫先 、 司命 、 施糜 之属。” 司马贞 索隐:“社主,即上文三社主也。”
(2).古谓土地神的神主。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制七·社主》:“《淮南·齐俗训》云:‘ 有虞氏 社用土, 夏后氏 社用松, 殷 人社用石, 周 人社用栗’,《五经异义》云‘《论语》“ 夏后氏 以松, 殷 人以柏, 周 人以栗”,谓社主也。’”按,《淮南子·齐俗训》“ 殷 人之礼其社用石” 高诱 注:“以石为社主也。”
词语解释:社火  拼音:shè huǒ
(1).旧时节日村社迎神赛会所扮演的诸种杂戏。后亦演变为群众性的游艺活动。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於露臺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鬭鸡、説諢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土风: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 蕃釐观 。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一、春姐二、春吏一、皂隶二、春官一。”《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其餘各庙,社火扮会,锣鼓喧天。” 丁玲 《三日杂记》:“他们又是闹社火的好手,腰肢灵活,嗓音洪亮,小伙子们都乐意跟着他们跑,任他们驱遣。”
(2).犹同伙。《水浒传》第五八回:“ 李立 道:‘客官不知: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便当去报。’”
词语解释:社屋  拼音:shè wū
犹社庙。 清 钱谦益 《跋王原吉〈梧溪集〉》:“君臣之义,虽国亡,社屋犹不忍废。”
词语解释:社伯  拼音:shè bó
指地方的城隍神。《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真君回至 西寧 ,闻蛟龙腥风袭人,责备社伯:‘汝为一县鬼神之主,如何纵容他为害?’”
词语解释:社鸣  拼音:shè míng
古时乡里立社,种植其土所宜之木。古人认为社木发出声响预兆有变异。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夫 黄河 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 宋 王禹偁 《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右伏以 河 清社鸣,千载啟兴王之道;天长地久,万邦倾祝圣之心。”
词语解释:社鼷  拼音:shè xī
居于社庙中的小鼠。喻君侧之奸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则?所託者然也。”参见“ 社鼠 ”。
词语解释:社鼠  拼音:shè shǔ
社庙中的鼠。比喻有所依恃的小人。《晏子春秋·问上九》:“ 景公 问於 晏子 曰:‘治国何患?’ 晏子 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今此僧徒,恋著城邑,正以诱於利欲,不能自已,此乃释氏之糟糠,法王之社鼠,内戒所不容,国典所共弃也。”参见“ 城狐社鼠 ”。
词语解释:城狐社鼠  拼音:chéng hú shè shǔ
城墙洞中的狐狸,社坛里的老鼠。比喻有所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语本《晏子春秋·问上九》:“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及 敦 将为逆,谓 鯤 曰:‘ 刘隗 姦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 隗 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城狐社鼠》:“城狐不灌,社鼠不燻。谓其所栖穴者得所凭依,此古语也。故议论者率指人君左右近习为城狐社鼠。”《歧路灯》第三九回:“他靠住大门楼子吃饭,竟是经书中一个城狐社鼠。”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以事论,则现在的教育界中实无豺狼,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当然不能免的。”亦省作“ 城狐 ”。 唐 李商隐 《哭虔州杨侍郎》诗:“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 明 李东阳 《不寐》诗:“城狐不敢问,市虎难为攖。” 清 黄遵宪 《铁汉楼歌》:“英名卓卓争殿虎,辣手赫赫锄城狐。”
词语解释:社庙  拼音:shè miào
(1).社与宗庙。《宋书·武帝纪论》:“ 晋 自社庙南迁,禄去王室,朝权国命,递归台辅。”
(2).旧时祭祀土地神之庙。《晋书·郭璞传》:“ 璞 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拍打,当得一物,宜急持归。’” 鲁迅 《彷徨·长明灯》:“听说:有一天他的祖父带他进社庙去,教他拜社老爷、瘟将军、王灵官老爷,他就害怕了,硬不拜,跑了出来,从此便有些怪。”
词语解释:社宫  拼音:shè gōng
古代祭祀土神的宫殿。《左传·哀公七年》:“初, 曹 人或梦众君子立於社宫,而谋亡 曹 。” 杜预 注:“社宫,社也。”《史记·管蔡世家》引此文, 裴駰 集解引 郑众 曰:“社宫,中有室屋者。”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 曹伯阳 之获 公孙彊 也,微发於社宫。”
词语解释:社众  拼音:shè zhòng
里社众人。《元典章·户部八·倒死牛肉不须税》:“省府相度:既是俵散社众食用,却令补助,不係买卖,不须纳税。”
词语解释:社南  拼音:shè nán
复姓。《广韵·上马》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社南氏 ,其先 齐 倡,徙居社南,因以为氏。”
词语解释:社稷器  拼音:shè jì qì
犹社稷臣。《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先主 尝因游观奄至 广都 ,见 琬 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先主 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 诸葛亮 请曰:‘ 蒋琬 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晋 袁宏 《咏史》之一:“ 汲黯 社稷器,栋梁天表骨。”
词语解释:社北  拼音:shè běi
复姓。《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社北氏 , 齐 倡徙居社南,因以为氏。又有居社北者,亦以为氏。 汉 高煬 娶 扶风 社北氏 女。”
词语解释:社事  拼音:shè shì
旧指祭祀土地神的各种活动。 清 张安絃 《送燕》诗:“节届秋分社事忙,送君前路入苍茫。”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适里中社事正盛,昼夜相竞,立戏场数处。”
词语解释:社君  拼音:shè jūn
(1).古称社稷之主。《史记·殷本纪》“从 汤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裴駰 集解引 汉 刘向 《别录》:“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 司马贞 索隐:“三岁社君,谓在襁褓而主社稷,若 周成王 、 汉昭 、 平 等是也。”
(2).鼠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子日称社君者,鼠也。”
词语解释:社赛  拼音:shè sài
指社日迎神赛会。这是古代农民祭祀土神的一种风俗。《三国演义》第四回:“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
词语解释:社头
迎神赛社的领土
词语解释:社条
社团组织制定的条例
词语解释:社陌
社会,社团
词语解释:社鼠城狐  拼音:shè shǔ chéng hú
同“ 城狐社鼠 ”。 宗庙里的鼠,城隍庙里的狐。比喻狡猾而依势作恶的奸人。 宋 李纲 《八月十一日次茶陵县入界湖南有感》诗:“巨蠹推穷付囹圄,社鼠城狐扫巢穴。”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臣僚雷孝友上言》:“﹝ 陈自强 ﹞纳赂卖官,请託公行,贜罪狼藉,訕笑讥駡,万口一词,社鼠城狐,盖未有甚于此者也。” 清 洪昇 《长生殿·疑谶》:“不隄防柙虎樊熊,任纵横社鼠城狐。” 周亮才 《次石庵冬日感怀韵》之二:“社鼠城狐欣起舞,更谁献策慰羣生。”参见“ 城狐社鼠 ”。
词语解释:城狐社鼠  拼音:chéng hú shè shǔ
城墙洞中的狐狸,社坛里的老鼠。比喻有所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语本《晏子春秋·问上九》:“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及 敦 将为逆,谓 鯤 曰:‘ 刘隗 姦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 隗 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城狐社鼠》:“城狐不灌,社鼠不燻。谓其所栖穴者得所凭依,此古语也。故议论者率指人君左右近习为城狐社鼠。”《歧路灯》第三九回:“他靠住大门楼子吃饭,竟是经书中一个城狐社鼠。”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以事论,则现在的教育界中实无豺狼,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当然不能免的。”亦省作“ 城狐 ”。 唐 李商隐 《哭虔州杨侍郎》诗:“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 明 李东阳 《不寐》诗:“城狐不敢问,市虎难为攖。” 清 黄遵宪 《铁汉楼歌》:“英名卓卓争殿虎,辣手赫赫锄城狐。”
词语解释:社评  拼音:shè píng
社论的旧称。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他立刻翻到第二版的社评,他看到自己那篇出色的文章已经登出来了。”
词语解释:社论  拼音:shè lùn
报社或杂志社代表编辑部意见所发表的评论当前重大问题的文章。 袁鹰 《飞》:“作为编辑部,他既写社论、时评,也写诗篇。” 徐迟 《地质之光》:“抗战时期,他还给《广西日报》写过若干篇不署名的社论呢。”参见“ 社评 ”。
词语解释:社评  拼音:shè píng
社论的旧称。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他立刻翻到第二版的社评,他看到自己那篇出色的文章已经登出来了。”
词语解释:社零星  拼音:shè líng xīng
社日以猪、羊、鸡、鸭、粉面、蔬、米所作之羹。 宋 陶穀 《清异录·社零星》:“予偶以农干至庄墅,适秋社,庄丁皆戏社零星,盖用猪、羊、鸡、鸭、粉麵、蔬、米为羹。”
词语解释:社群  拼音:shè qún
社会群体。例如:大学是一个知识的社群。
词语解释:社稷神  拼音:shè jì shén
即土地神、谷神。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参见“ 土地神 ”。
词语解释:土地神  拼音:tǔ dì shén
掌管、守护某个地方的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蒋子文 者…… 汉 末为 秣陵 尉,逐贼至 钟山 下,贼击伤额,因解綬缚之,有顷遂死。及 吴 先主 之初,其故吏见 文 于道,乘白马,执白羽,侍者如平生。见者惊走。 文 追之,谓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 宋 洪迈 《夷坚庚志·真如院藏神》:“ 宇文子英 尚书表弟 李生 ,亦缴耳被触,刀刃在中。困卧之际,梦土地神为出之。”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韩昌黎为土地神》:“今翰林院及吏部所祀土地神,相传为 唐 之 韩昌黎 。”
词语解释:社直  拼音:shè zhí
元 代村社迎神赛会中轮直扮演杂戏的演员。 元 曾瑞 《哨遍·羊诉冤》套曲:“待赁与老火者残岁里呈高戏,要雇与小子弟新年中扮社直。”《元典章·礼部一·礼仪社直》:“﹝外路府州司县﹞遇圣节正旦,拜贺行礼每每不同。大概勾集诸色社直、行户粧扮,预先月餘整点。逮及拜贺行礼,必就寺观中。”参见“ 社火 ”。
词语解释:社火  拼音:shè huǒ
(1).旧时节日村社迎神赛会所扮演的诸种杂戏。后亦演变为群众性的游艺活动。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於露臺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鬭鸡、説諢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土风: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 蕃釐观 。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一、春姐二、春吏一、皂隶二、春官一。”《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其餘各庙,社火扮会,锣鼓喧天。” 丁玲 《三日杂记》:“他们又是闹社火的好手,腰肢灵活,嗓音洪亮,小伙子们都乐意跟着他们跑,任他们驱遣。”
(2).犹同伙。《水浒传》第五八回:“ 李立 道:‘客官不知: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便当去报。’”
词语解释:社稷主  拼音:shè jì zhǔ
邦国之主。《老子》:“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词语解释:社稿  拼音:shè gǎo
古代生员会课之作。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十八房》:“曰社稿,则诸生会课之作。”
词语解释:社宗  拼音:shè zōng
古谓军社与迁主。《周礼·春官·肆师》:“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则为位。” 郑玄 注:“社,军社也;宗,迁主也。” 孙诒让 正义:“注云‘社,军社也’者,据《小宗伯》云‘大师立军社也’;云‘宗,迁主也’者,《小宗伯》注云‘迁主曰祖’,祖宗一也。”
词语解释:社学  拼音:shè xué
古代地方学校。《鹤林玉露》乙编卷一引 宋 林勋 《本政书》:“一顷之居,其地百亩,十有六夫之宅,为地八十亩。餘二十亩,以为社学场圃,一井之人共之,使之朝夕羣居,以教其子弟。” 明 归有光 《跋唐石台道德》:“ 龙兴观 已废,仅存半亩之宫,先有尼居之,前太守 徐衍祚 改为社学。”《文物》1959年第5期:“1841年 广东 人民在 广州 城北 三元里 一带进行抗 英 斗争时,各乡社学在组织和发动群众上起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词语解释:社夥
即社火。古代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杂耍。 清 西厓 《谈徵·言部·社伙》:“今人看街坊杂戏场曰社伙,盖 南宋 遗风也。 宋 之百戏皆以社名……伙者,方言凡物盛而多也。或作‘社火’,言如火燃,一烘而过也。”参见“ 社火 ”。
词语解释:社火  拼音:shè huǒ
(1).旧时节日村社迎神赛会所扮演的诸种杂戏。后亦演变为群众性的游艺活动。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於露臺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鬭鸡、説諢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土风: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 蕃釐观 。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一、春姐二、春吏一、皂隶二、春官一。”《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其餘各庙,社火扮会,锣鼓喧天。” 丁玲 《三日杂记》:“他们又是闹社火的好手,腰肢灵活,嗓音洪亮,小伙子们都乐意跟着他们跑,任他们驱遣。”
(2).犹同伙。《水浒传》第五八回:“ 李立 道:‘客官不知: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便当去报。’”
词语解释:社教  拼音:shè jiào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简称
词语解释:社戏  拼音:shè xì
旧时某些地区的农村中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均在庙台或在野外设台演出。 冰心 《六一姊》:“我看社戏,几乎是年例,每次都是坐在正对着戏台的席棚底下看的。” 柯灵 《香雪海·小浪花》:“看社戏几乎是我当年最大的欢乐。”
词语解释:社区  拼音:shè qū
同一地、同一地区或同一国的人所构成的社会。例如:华人社区。
词语解释:社员  拼音:shè yuán
某些以社命名的组织的成员。也特指人民公社社员。 韦君宜 《忆西榆林》:“卖不了的鱼,社员自己吃一些。”
词语解释:社司  拼音:shè sī
主管社仓储粮之官吏。《隋书·食货志》:“收穫之日,随其所得,劝课出粟及麦,於当社造仓窖贮之,即委社司,执帐检校,每年收积,勿使损败。”《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冬十月乙亥, 辽 詔诸道置义仓,每岁秋社,民随所穫出粟庤仓,社司籍其目,岁俭,发以賑民。”
词语解释:社壝  拼音:shè wěi
四周筑有矮墙的社坛。《周礼·地官·封人》:“封人掌詔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 郑玄 注:“壝,谓坛及堳埒也。”
词语解释:社场  拼音:shè chǎng
古谓祭土地神的场所。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贫者鸡豕五芳,卫保散腊,倾盖社场。”
词语解释:社家  拼音:shè jiā
犹行家。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风流 隋何 ,浪子 陆贾 。” 王季思 校注引 叶德均 曰:“社家乃 宋 元 恒言,即社会中某某社的人。”
词语解释:社宰  拼音:shè zǎi
一社之长。 汉 蔡邕 《陈留东昏库上里社碑》:“ 汉 兴, 陈平 由此社宰遂佐 高帝 ,克定天下,为右丞相,封 曲逆侯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 济水 又东,逕 东昬县 故城北, 阳武县 之 户牖乡 矣, 汉 丞相 陈平 家焉。 平 少为社宰,以善均肉称,今民祠其社。”
词语解释:社稷坛  拼音:shè jì tán
(1).旧时帝王祭土神谷神之所。《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帝欲祀南郊,﹞於是始筑圜丘社稷坛,作太庙於 大梁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辛酉工赈》:“上减膳撤乐,步祷社稷坛祈晴。”
(2).今 北京市 有社稷坛古迹,在 天安门 西侧 中山公园 内。
词语解释:社团  拼音:shè tuán
各种群众性组织的总称。 郭沫若 《羽书集·告国际友人书》:“人类自从脱离了兽域以来,他的目标是正确地向着人类的协和前进着的,泯却各民族各社团的偏狭的传统思想,尤其个人所禀赋着的兽性而前进着的。” 茅盾 《惊蛰》:“于是他仿佛看见一大堆的人挂着各式各样的社团、党派的牌子。”
词语解释:社会总需求  拼音:shè huì zǒng xū qiú
指社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与人们生活所需的消费资料的总和
词语解释:社会贤达  拼音:shè huì xián dá
指不属任何党派而具有广泛社会声望的人士。 周恩来 《一年来的谈判及前途》:“十一月十一日,有些‘社会贤达’本来是去请求 蒋 允许‘国大’延期的, 蒋 吓唬说:‘明天不开就要亡国了。’”
词语解释:社副  拼音:shè fù
宋 代民间自卫团的副指挥。《宋史·兵志四》:“自 澶渊 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又自相推择家资武艺众所服者为社头、社副、録事,谓之头目。”
词语解释:社会活动  拼音:shè huì huó dòng
职业以外的集体活动,如党团活动、工会活动、学会活动等。 沙汀 《风浪》:“最近几天晚上,就连那些从来绝少参加社会活动的老年社员,一到黄昏,也都拿起电筒、火把,到队办公室去了。”
共9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