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11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佛祖父祖初祖师祖玄祖本祖毛虫祖霸祖
吾祖宗祖太祖始祖伯祖南祖近祖舅祖
彭祖世祖五祖曾祖禅祖吕祖雷祖荣宗耀祖
鼻祖烈祖祖祖竹祖述祖祭祖睿祖原祖
汉祖圣祖文祖外祖绳祖灵祖书祖诃佛骂祖
艺祖黄祖远祖元祖诗祖大祖乐祖叔祖
皇祖七祖道祖物祖公祖显祖徽祖长祖
马祖先祖田祖九祖法祖妣祖后祖辽祖
二祖六祖作祖上祖累祖帝祖呵佛祖香祖
高祖出祖三祖家祖老祖根祖蛇祖南五祖

词语解释:佛祖  拼音:fó zǔ
(1).佛教称修行成道者为佛,开创宗派者为祖师,故称成佛作祖者为佛祖。 宋 志磐 有《佛祖统纪》五十四卷,详载 天台宗 的源流。 宋 苏轼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前年开阁放柳枝,今年洗心归佛祖。”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苏黄秦书各有所僻》:“余家收 山谷 所书禪句几三十餘首,有云……‘自是钓鱼船上客,偶除鬚鬢著袈裟,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 元 宋旡 《答无住和太初韵见寄》:“眼高无佛祖,诗癖有山兄。”
(2).指佛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 。
(3).犹言老天爷。表示惊叹之词。《红楼梦》第四一回:“ 刘姥姥 听了,摇头吐舌説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隻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词语解释:吾祖  拼音:wú zǔ
(1).我的祖先。《左传·昭公十七年》:“﹝ 昭子 问﹞曰:‘ 少皥氏 ,鸟名官,何故也?’ 郯子 曰:‘吾祖也,我知之。’”
(2).我的祖父。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3). 宋 时 西夏 主 元昊 自号。《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 元昊 ﹞既袭封……自号 嵬名吾祖 。”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宝元 初, 元昊 创立文法,故名 吾祖 。慢书始闻,朝廷为之忿然。”
词语解释:彭祖  拼音:péng zǔ
传说中的人物。因封于 彭 ,故称。传说他善养生,有导引之术,活到八百高龄。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彭祖》《荀子·修身》:“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 彭祖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 尧 禹 。” 唐 杨炯 《庭菊赋》:“降 文皇 之命,脩 彭祖 之术,保性和神,此焉终吉。”
词语解释:鼻祖  拼音:bí zǔ
(1).始祖,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祖先。《汉书·扬雄传上》:“有 周氏 之嬋嫣兮,或鼻祖於 汾 隅。” 颜师古 注:“ 雄 自言系出 周氏 而食采於 扬 ,故云始祖於 汾 隅也。” 金 元好问 《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诗:“ 瀨乡 留耳孙, 闕里 传鼻祖。” 清 秋瑾 《黄帝纪元大事表》:“ 黄帝 者, 汉 族之鼻祖也。”
(2).比喻某一学派或某一行业的创始人。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西国造纸法》:“人莫不以 蔡伦 为造纸之鼻祖矣!”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故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不能不推 马克思 。”
(3).比喻最早出现的某一事物。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五言在 汉 ,遂为鼻祖。”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梦华琐簿》:“庚戌 高宗 八旬万寿,入都祝釐,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
词语解释:汉祖  拼音:hàn zǔ
即 汉高祖 刘邦 。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 ,奋迅 宛 叶 。” 唐 杜牧 《题青云馆》诗:“四皓有芝轻 汉祖 , 张仪 无地与 怀王 。”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屋上龙交生 汉祖 ,山中蛇斩应 秦皇 。” 章炳麟 《文学总略》:“有韵文中,既録 汉祖 《大风》之曲,即《古诗十九首》亦皆入选。”
词语解释:艺祖  拼音:yì zǔ
亦作“萟祖”。 有文德之祖。《书·舜典》:“归,格于艺祖,用特。” 孔 传:“巡守四岳,然后归告至 文祖 之庙。艺,文也。” 孔颖达 疏:“才艺文德,其义相通,故蓺为文也。”后用以为开国帝王的通称。 唐 张说 《唐享太庙乐章·光大舞》:“肃肃艺祖,滔滔濬源。” 宋 沉遘 《五言陈桥驿》诗:“萟祖昔臣 周 , 周 德久已衰。”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艺祖》:“人知 宋 人称太祖为艺祖,不知前代亦皆称其太祖为艺祖……然则﹝艺祖﹞是歷代太祖之通称也。”
词语解释:皇祖  拼音:huáng zǔ
(1).君主的祖父或远祖。《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孔 传:“皇,君也,君祖 禹 有训戒。”《仪礼·聘礼》:“孝孙某,孝子某,荐嘉礼于皇祖某甫。”《左传·哀公二年》:“曾孙 蒯聵 ,敢昭告皇祖 文王 ,列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 汉 张衡 《南都赋》:“皇祖止焉, 光武 起焉。” 明 孙传能 《剡溪漫谈·曾孙》:“今朝廷祭告宗庙,高祖而上,概称皇祖;自称皆孝玄孙,乃不称曾。”
(2).对已故祖父的敬称。《隶续·晋右军将军郑烈碑》:“遝至曾祖先生,皇祖徵君。”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 唐 韩愈 《祭十二兄文》:“惟我皇祖,有孙八人。惟兄与我,后死孤存。”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清 梁章鉅 《称谓录·亡祖》:“ 李习之 述其大父事状题曰《皇祖实録》。当时不以为怪;若施之近代,则犯大不韙矣。故古时称有不可通於今者,此类是也。”
词语解释:马祖  拼音:mǎ zǔ
(1).星宿名。即房星(天驷星)。《周礼·夏官·校人》:“春祭马祖,执驹。” 郑玄 注:“马祖,天駟也。《孝经説》曰:‘房为龙马。’” 贾公彦 疏:“马与人异,无先祖可寻,而言祭祖者,则天駟也,故取《孝经説》房为龙马,是马之祖。” 唐 张说 《大唐陇右监校颂德碑》:“若夫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敬其本也。” 清 彭孙贻 《拟明郊祀歌·马祖》:“马祖皇炎炎,光鋭入于汉。”
(2).海神名。 清 郁永河 《海上纪略一》:“海神惟 马祖 最灵,即古天妃神也,凡海舶危难,有祷必应。”
(3). 马祖列岛 的简称。在 福建省 东部 闽江 口外,主要有 马祖岛 、 长屿山 等岛。
词语解释:二祖  拼音:èr zǔ
(1).指 汉高祖 与 汉世祖 光武帝 。《文选·班固〈典引〉》:“然后宣二祖之重光,袭四宗之缉熙。” 蔡邕 注:“ 高祖 、 光武 为二祖。”《文选·张衡〈东京赋〉》:“瞻仰二祖,厥庸孔肆。” 张铣 注:“二祖, 高祖 光武 也。”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宣》:“每读《汉书》 萧何 邓禹 传,未尝不反覆咏之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两公独擅美于前矣。’”
(2).指 晋太祖 文帝 司马昭 与 晋世祖 武帝 司马炎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惟公太宰,光翼二祖。” 李善 注引 臧荣绪 《晋书》:“ 晋太祖 为大将军,以 贾充 为司马右长史,及 世祖 受禪,转太宰。”《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二祖逼禪代之期,不暇待三分八百之会也。” 张铣 注:“二祖谓 太祖 文皇帝 , 代祖 武皇帝 。”
(3).指 唐高宗 与 玄宗 。《新唐书·李德裕传》:“ 高宗 时 刘道合 玄宗 时 孙甄生 皆能作黄金,二祖不之服,岂非以宗庙为重乎?”
(4).指曾祖父与祖父。《文选·曹植〈王仲宣诔〉》:“自君二祖,为光为龙。” 吕向 注:“ 粲 曾祖 袭 ,祖 畅 ,皆为 汉 三公。”
(5).佛家指 中国 禅宗第二代祖师 慧可 。《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会二祖説法,与同志十人投祖出家。” 张遵骝 《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公元五九三年》:“禪宗二祖 慧可 卒。”
词语解释:高祖  拼音:gāo zǔ
(1).始祖;远祖。《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 孙伯黶 司 晋 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 籍氏 。” 杜预 注:“ 孙伯黶 , 晋 正卿, 籍谈 九世祖。” 孔颖达 疏:“九世之祖称高祖者,言是高远之祖也。”
(2).曾祖的父亲。《礼记·丧服小记》:“继禰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 郑玄 注:“小宗有四:或继高祖,或继曾祖,或继祖,或继禰,皆至五世则迁。”
(3).多为开国之君的庙号。《书·盘庚下》:“肆上帝将復我 高祖 之德。”按,指 汤 。《汉书·高帝纪上》:“ 高祖 , 沛 丰邑 中阳里 人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礼》諡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 汉 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高祖 之国,以成帝业。”《新唐书·高祖纪》:“ 贞观 三年,太上皇徙居 大安宫 。九年五月,崩于 垂拱前殿 ,年七十一。謚曰 太武 ,庙号 高祖 。”
词语解释:父祖  拼音:fù zǔ
父亲和祖父。泛指祖先。《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卿昔为 本初 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魏鉴勋 袁闾琨 《试论皇太极的改革及智囊团》:“﹝ 努尔哈赤 ﹞提出‘七大恨’,以报父祖之仇为号召,组织 女真 人起兵反 明 ,得到了 女真 人民的拥护。”
词语解释:宗祖  拼音:zōng zǔ
即祖宗,先祖。《礼记·祭法》:“七代之所更立者,禘郊宗祖,其餘不变也。”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应中贤良科举,是 杜如晦 的重孙,英烈超宗祖,开六钧弓,閲八阵法,读五车书。”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惟文化已止之古民不然:发展既央,隳败随起,况久席古宗祖之光荣,尝首出周围之下国,暮气之作,每不自知,自用而愚,污如死海。”
词语解释:世祖  拼音:shì zǔ
(1).帝王的庙号之一。一般用于开国之君。《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世祖光武皇帝 讳 秀 ,字 文叔 。” 李贤 注:“《礼》:‘祖有功而宗有德。’ 光武 中兴,故庙称 世祖 。”后来 晋武帝 司马炎 、 元 忽必烈 、 清 福临 等帝王的庙号皆称 世祖 。
(2).指祖先。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世祖 勇 任气,卒咸不揆於人。”
词语解释:烈祖  拼音:liè zǔ
(1).指建立功业的祖先。古多称开基创业的帝王。《书·伊训》:“ 伊尹 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 孔 传:“ 汤 ,有功烈之祖,故称焉。”《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歌,乐既和奏。丞衎烈祖,以洽百礼。”《新唐书·叛臣传上·李怀光》:“考先王之道,烈祖之训,皆以刑佐德,俾人嚮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此二人者非不欲创业垂统,为一朝烈祖,施后世而传无穷也。”
(2).用于对远祖的美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余烈祖于 西晋 ,始流播於 东川 。”
词语解释:圣祖  拼音:shèng zǔ
(1).帝王的先祖。多特指开国的高祖。《汉书·王子侯表上》:“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后嗣承序以广亲亲。”《孔子家语·贤君》:“ 孔子 曰:‘昔者 夏桀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典法,废其世祀。’”《晋书·乐志上》:“赫赫太上,巍巍圣祖。” 明 何景明 《送刘御史按淮阳诸郡》诗:“臺臣今按地,圣祖旧开疆。”
(2).对 老子 的尊称。道教本称 老子 为 太上老君 。 唐高宗 时追尊为 太上玄元皇帝 ,至 玄宗 时又加号为 大圣祖玄元皇帝 。 宋真宗 时,因 唐 故事,上徽号为 九天司命天尊 ,后又追尊为 圣祖天尊大帝 。世因简称“圣祖”。 唐 王维 《贺古乐器表》:“伏惟 开元 天寳 圣文 神武应道皇帝 陛下,居皇建之极中,得混成之大道;奉先天之 圣祖 ,玄化协於无为;育率土之羣生,至仁侔於阴騭。”
词语解释:黄祖  拼音:huáng zǔ
(1).树神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庐江 龙舒县 陆亭 ,流水边有一大树,高数十丈,常有黄鸟数千枚巢其上。时久旱,长老共相谓曰:‘彼树常有黄气,或有神灵,可以祈雨。’因以酒脯往。亭中有寡妇 李宪 者,夜起,室中忽见一妇人,著绣衣,自称曰:‘我树神 黄祖 也,能兴云雨。以汝性洁,佐汝为生。朝来父老皆欲祈雨,吾已求之於帝,明日日中大雨。’至期果雨。遂为立祠。”
(2).指 三国 魏 的国运。《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天厌覇德,黄祖告衅。” 张铣 注:“覇,谓 魏 也。 魏 土德,故曰黄祖。”一本作“ 黄祚 ”。
词语解释:七祖  拼音:qī zǔ
(1).七代祖先。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臣等九玄七祖,受福诸天,貽祚流祥,传休无极。”
(2).佛教称传法相承的七代。华严宗以 马鸣 、 龙树 、 杜顺 、 智俨 、 法藏 、 澄观 、 宗密 为七祖。禅宗南宗以 达摩 、 慧可 、 僧璨 、 道信 、 弘忍 、 慧能 、 神会 为七祖。禅宗北宗以 弘忍 的另一弟子 神秀 为六祖, 普寂 为七祖。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禪。” 唐 吕岩 《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请师开説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参阅《景德传灯录·弘辩禅师》
词语解释:先祖  拼音:xiān zǔ
(1).祖先。《书·多士》:“乃命尔先祖 成汤 革 夏 ,俊民甸四方。”《礼记·祭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於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先祖 靖侯 戒子姪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 之推 九世祖名 含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冬至》:“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2).称已故的祖父。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小弟因先君见背的早,在先祖膝下料理些家务,所以不曾致力於举业。”
词语解释:六祖  拼音:liù zǔ
佛家称禅宗的第六代祖师 慧能 。他师承五祖 弘忍 ,主张直澈心源,顿悟成佛。 慧能 起初弘法 岭 南,是为南宗,其后蔚为“五家七宗”,影响深远。有《坛经》传世。见 宋 志磐 《佛祖统纪·达磨禅宗》。 唐 刘禹锡 《佛衣铭》:“ 六祖 未彰,其出也微。” 前蜀 韦庄 《赠礼佛名者》诗:“寻思 六祖 传心印,可是从来读藏经。”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我书唤作《三椏记》, 六祖 天台 共一龕。”
词语解释:出祖  拼音:chū zǔ
(1).古人外出时祭路神。《诗·大雅·韩奕》:“ 韩侯 出祖,出宿于 屠 。” 孔颖达 疏:“言 韩侯 出京师之门,为祖道之祭。”《晋书·谢安传》:“帝出祖於 西池 ,献觴赋诗焉。”
(2).引申为饯行送别。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史入秦》诗:“列将咸出祖,英寮惜分离。”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高秋八月归 南楚 ,东门一壶聊出祖。” 宋 梅尧臣 《乙酉六月二十一日予应辟许昌京师内外之亲各携肴酒送我明日作诗以寄焉》:“今朝谁出祖,亲戚持尊罍。”
词语解释:初祖  拼音:chū zǔ
(1).始祖。 汉 《新嘉量》:“ 黄帝 初祖,德帀于 虞 ; 虞 帝始祖,德帀于 新 。” 清 黄景仁 《桂未谷明经以旧藏山谷诗孙铜印见赠》诗:“强将谱系溷初祖,九原可作夫谁欺?” 蔡东藩 《后汉演义》第一回:“自称为 黄帝 、 虞 、 舜 后裔,尊 黄帝 为初祖。”
(2).佛教称某一宗派的开创者。《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初祖菩提达磨大师》:“初祖 菩提达磨 大师者, 南天竺国 香至王 第三子也。” 宋 苏辙 《雪中会饮李倅钧东轩》诗之三:“欲求初祖安心法,笑我醺然已半酣。”
(3).泛指创始人。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今略记其灼然者, 鲁直 自为 江西 初祖矣。”
词语解释:太祖  拼音:tài zǔ
(1).《诗·周颂·雝序》:“《雝》,禘大祖也。” 郑玄 笺:“大祖,谓 文王 。”后世通称开国皇帝曰太祖。如 三国 魏 追尊 曹操 曰 太祖 武皇帝 , 晋 追尊 司马昭 为 太祖 文皇帝 。 宋 以后封建王朝,皆追尊王朝的始建者为太祖。如 赵匡胤 称 宋太祖 , 朱元璋 为 明太祖 等。
(2).事物的原始。《文子·道原》:“夫无形者,物之太祖。”
词语解释:五祖  拼音:wǔ zǔ
佛教禅宗指“东土第五祖” 唐 代 弘忍 禅师。 弘忍 俗姓 周 ,七岁出家,改用《金刚经》传法,开“东山法门”。下传 慧能 、 神秀 ,衍生南、北二宗。 宋 赞宁 《宋高僧传·神秀传论》:“昔者 达磨 没而微言絶 五祖 丧而大义乖。” 刘师培 《文说》:“因一己之私心,作万世之法程,由是 五祖 传灯, 灵素 受籙,师承所在,罔敢或遗,可谓文章之桎梏矣。”
词语解释:祖祖  拼音:zǔ zǔ
(1).以祖为祖。《三略·上略》:“世能祖祖,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
(2).谓历代祖师。 唐 李咸用 《和彭进士秋日游靖居山寺》:“秋山入望已无尘,况得閒游谢事烦,问著尽能言祖祖,见时应不是真真。” 唐 常达 《山居八咏》之八:“祖祖唯心旨,春融日正长。” 宋 范仲淹 《十六罗汉因果见颂序》:“佛佛留训,祖祖垂言,以济羣生,以成大愿。” 元 廷俊 《〈五灯会元〉序》:“顾虽明悟如 释迦文佛 亦由 然灯 记莂,故知祖祖授受,机语不得无述焉。”
词语解释:文祖  拼音:wén zǔ
(1). 帝尧 始祖之庙。《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孔 传:“文祖者, 尧 文德之祖庙。” 蔡沉 集传:“文祖者, 尧 始祖之庙。”《史记·五帝本纪》:“文祖者, 尧 大祖也。”文祖之说,各家不一。 马融 谓“天也,天为万物之祖,故曰文祖”。 郑玄 谓“五府之大名,犹 周 之明堂”。见 清 孙星衍 《尚书今古文注疏》
(2).泛指太祖庙。《魏书·任城王云传》:“储宫正统,受终文祖,羣公相之,有何不可?” 唐 张说 《赠华州刺史杨君碑》:“ 神龙 初, 中宗 克復丕业,格于文祖。”
(3).继业守文之祖。《左传·哀公二年》:“ 卫大子 祷曰:‘曾孙 蒯聵 敢昭告皇祖 文王 、烈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 杜预 注:“继业守文,故曰文祖。”
词语解释:远祖  拼音:yuǎn zǔ
许多代以前的祖先。《公羊传·庄公四年》:“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猗歟侍中,远祖弥芳,公高建业,佐 武 伐 商 。” 唐 刘长卿 《夏口送长宁杨明府归荆南因寄幕府诸公》诗:“身承远祖遗,才出众人羣。”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生物在进化,被 达尔文 揭发了,使我们知道了我们的远祖和猴子是亲戚。”
词语解释:道祖  拼音:dào zǔ
道家的始祖,即 老子 。 吴越 钱镠 《真圣观碑》:“ 太上老君 者,神凝太素,气积混茫,诞形虽感於星精,崇德实标於道祖。”《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那三教之中,惟 老君 为道祖。” 曲波 《林海雪原》十:“ 杨子荣 刚一开口再问,老道已十分不耐烦地斥责道:‘何方施主,不尊道规,随便冲乱经文,道祖大慈大悲!善哉!善哉!’”
词语解释:田祖  拼音:tián zǔ
传说中始耕田者。指 神农氏 。《诗·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毛 传:“田祖,先嗇也。” 孔颖达 疏:“以迎田祖先嗇之神而祭之。” 朱熹 集传:“谓始耕田者,即 神农 也。” 唐玄宗 《千秋节宴》诗:“处处祠田祖,年年宴杖乡。” 太平天囯 洪仁玕 《钦定英杰归真》:“又耕田农民拜妖社、妖稷、妖田祖以求逐蝗虫,免水灾……诚为可笑可怜之极。”
词语解释:作祖  拼音:zuò zǔ
作践;欺凌。《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如今会遭夜莽赤推,总是者黑厮儿作祖。”《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到处即被欺陵,终日被他作祖。”
词语解释:三祖  拼音:sān zǔ
(1).指三位祖先。《左传·哀公二年》:“曾孙 蒯聵 敢告皇祖 文王 、烈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 杨伯峻 注:“三祖,皇祖、烈祖、文祖。”《文选·潘岳〈关中〉诗》:“三祖在天,圣皇绍祚。” 李善 注引 臧荣绪 《晋书》:“ 宣帝 追号曰 高祖 , 文帝 号曰 太祖 , 武帝 号曰 世祖 。”《金史·礼志一》:“至 唐高宗 始以 高祖 太宗 崇配。 垂拱 初,又加以 高宗 ,遂有三祖同配之礼。”
(2).指 三国 魏 武帝 曹操 、 文帝 曹丕 、 明帝 曹叡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有司奏: 武皇帝 拨乱反正,为 魏太祖 ,乐用武始之舞。 文皇帝 应天受命,为 魏高祖 ,乐用咸熙之舞。帝( 明帝 )制作兴治,为 魏烈祖 ,乐用章斌之舞。三祖之朝,万世不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魏 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旧唐书·德宗纪下》:“文雅中兴,夐高前代,《二南》、三祖,岂盛於兹。”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其时三祖叶其高论,七子分其丽则。”
词语解释:师祖  拼音:shī zǔ
(1).师承;效法。《宋书·谢灵运传论》:“ 王褒 、 刘向 、 扬 、 班 、 崔 、 蔡 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
(2).即祖师。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真六经之羽翼,道义之师祖也。”
(3).称老师的父亲或师父的老师。《西游记》第十六回:“众僧道:‘师祖来了。’ 三藏 躬身施礼迎接道:‘老院主,弟子拜揖。’”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师之父·师祖》:“ 魏叔子 《师友行辈议》:德业之师,以父道事之,师之父尊其称曰祖,师之妻尊其称曰母,此名之不可杀者也。”《禅林宝训》卷一:“﹝ 演祖 曰﹞山门执事,知因识果,若师翁辅 慈明 师祖乎。”
词语解释:始祖  拼音:shǐ zǔ
(1).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祖先。《仪礼·丧服》:“诸侯及其大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 郑玄 注:“始祖者,感神灵而生,若 稷 契 也。”《礼记·大传》“诸侯及其大祖” 清 孙希旦 集解:“始封之君,谓之大祖,得姓之祖,谓之始祖。”
(2).比喻为宗教或学派的创始者。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太一之教兴於 金朝 天眷 间, 卫郡 萧真人 其始祖也。” 马南邨 《燕山夜话·形而上学的没落》:“ 亚里斯多德 可算得是形而上学的始祖。”
词语解释:曾祖  拼音:zēng zǔ
祖父的父亲。 汉 班固 《白虎通·宗族》:“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夫人曾祖某, 绥州 刺史。” 清 戴名世 《书先世遗事》:“ 面峯 府君,余祖之曾祖也。”
词语解释:竹祖  拼音:zhú zǔ
带有笋芽的竹鞭。亦借指老竹。 唐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林繁轻竹祖,树暗惜桐孙。” 唐 皮日休 《重玄寺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诗之一:“药名却笑 桐君 少,年纪翻嫌竹祖低。” 宋 杨万里 《都下食笋自十一月至四月戏题》诗:“竹祖龙孙 渭 上居,供儂尊俎半年餘。”
词语解释:外祖  拼音:wài zǔ
母之父。俗称外公。《汉书·杨恽传》:“ 惲 母, 司马迁 女也。 惲 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南史·傅昭传》:“ 昭 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为外祖所养。”《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我和外祖商议,方可一行。”《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又到楼上拜了外祖、外祖母的神主。”参见“ 外公 ”。
词语解释:外公  拼音:wài gōng
外祖父。《西游记》第六七回:“听见説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预先就唱个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回来到了那边,你叫我一声外公,我认你做外孙罢。”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三姑娘打发她的十岁的儿子到外公家里来了。”
词语解释:元祖  拼音:yuán zǔ
始祖。 汉 牟融 《理惑论》:“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祫祭 高皇帝 以下”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先主 虽云出自 孝景 ,而世数悠远……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 孙中山 《建国方略·以七事为证》:“然为化学之元祖者,即道家之烧炼术也。”
词语解释:物祖  拼音:wù zǔ
万物之祖。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独见游物祖,探玄穷化先。”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旷放无端倪,高论穷物祖。”
词语解释:九祖  拼音:jiǔ zǔ
泛指历代祖宗。 唐 吕岩 《敲爻》歌:“九祖先灵得超脱,谁羡繁华贵与荣。”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南斗醮词》:“寿纪潜延禄祚,兴益七玄九祖,超度幽扃五族,六亲均承遗荫。”《醒世姻缘传》第五二回:“你要拿瞎话支吾,我搅乱的你 狄 家九祖不得升天。”
词语解释:上祖  拼音:shàng zǔ
(1).先祖。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铭》:“公讳 戎 ,字 元夫 。其上祖 懿 ,为 晋 安西将军,实始居 河东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张员外 道:‘罢,罢,这样媳妇,久后必被败坏门风,玷辱上祖!’”
(2).先祖师。 前蜀 贯休 《遇五天僧入五台》诗之一:“十万里到此,辛勤詎可论。唯云吾上祖,见买 给孤园 。”
(3).尊崇父祖。上,通“ 尚 ”。《左传·文公二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 禹 不先 鯀 , 汤 不先 契 , 文 武 不先 不窋 。 宋 祖 帝乙 , 郑 祖 厉王 ,犹上祖也。”
词语解释:家祖  拼音:jiā zǔ
对人称自己的祖父为家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潘尼 称其祖曰家祖。”
词语解释:玄祖  拼音:xuán zǔ
犹玄圣。指 老子 。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玄祖之道,用慈俭为先;素王之风,以仁义是首。”
词语解释:伯祖  拼音:bó zǔ
父亲的伯父。 唐 柳宗元 《伯祖妣赵郡李夫人墓志铭》:“我伯祖以宗胄硕大而济其德厚,夫人以族属清显而修其礼范。”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伯祖中大夫公每赴官,或从其子出仕,必著帽,遍别邻曲。”
词语解释:禅祖  拼音:chán zǔ
佛教宗派始祖或传人的尊称。《景德传灯录·佛陀难提》:“我师禪祖中当得为第八,化众无量,悉获阿罗汉。” 宋 苏轼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诗:“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禪祖。”
词语解释:述祖  拼音:shù zǔ
(1).遵循祖训。 唐 柳宗元 《送从兄偁罢选归江淮诗序》:“矧吾兄有柔儒之茂质,恢旷之弘量,敢无敬乎;有述祖之美谈,安道之贞节,敢无慕乎!”
(2).称述祖德。 清 丘逢甲 《说潮》诗之十七:“述祖非无人,谱牒多不全。”
词语解释:绳祖  拼音:shéng zǔ
谓继承祖先业迹。语出《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朱熹 集传:“绳,继;武,迹。”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忍庵先生》:“惜此七尺,保此方寸,以为报国绳祖之本,庶能慰老人之怀。”参见“ 绳武 ”。
词语解释:绳武  拼音:shéng wǔ
《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朱熹 集传:“绳,继;武,迹。言 武王 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后因称继承祖先业迹为“绳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我欲绳武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卜居源远溯,绳武迹遐窥。”
词语解释:诗祖  拼音:shī zǔ
诗的某一流派的创始人。 元 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 陈拾遗 子昂 , 唐 之诗祖也。不但《感遇诗》三十八首为古体之祖,其律诗亦近体之祖也。” 清 黄景仁 《翁覃溪先生以先文节公像属题》诗:“深山大泽百秘怪,坐朝诗祖来如奔。”
词语解释:公祖  拼音:gōng zǔ
(1).旧时士绅对知府以上地方官的尊称。对地位较高者,亦称老公祖、大公祖和公祖父母。流行于 明 清 。《水浒传》第三四回:“ 秦明 大怒道:‘红头子敢如此无礼!不须公祖忧心,不才便起军马,不拿了这贼,誓不再见公祖!’” 清 钱谦益 《输丁议》:“本道公祖谆谆以出丁出资,捍御桑梓,劝諭乡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老公祖不知,他与 左良玉 相交最密,常有私书往来;若不早除此人,将来必为内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啐,徵求隐逸,乃朝廷盛典,公祖父母俱当以礼相聘,怎么要拿起来。”
(2).复姓。 孔子 弟子有 公祖句兹 。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词语解释:法祖  拼音:fǎ zǔ
(1).教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 林清 ﹞遂为彼教所推,尊为法祖。”
(2).效法先祖。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皇上日阅实录》:“亦可覘圣主之勤於法祖也。”
词语解释:累祖  拼音:lèi zǔ
历代祖先。《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臣虽名未结於天臺,量未著於海内,然凭赖累祖宠光餘烈,义不细辞,以稽大务。”
嫘祖 。累,通“ 嫘 ”。 黄帝 元妃。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黄帝四妃》:“ 西陵氏 累祖 。”
词语解释:老祖  拼音:lǎo zǔ
(1).对道教祖师的尊称,如 陈抟 老祖、 纯阳 老祖。亦泛称古圣先贤。《儒林外史》第七回:“ 刘大老爷 因 李梦阳 老爷参 张国舅 的事下狱,请仙问其吉凶,那知乩上就降下 周公 老祖来,批了‘七日来復’四个大字。”
(2).特指 老子 。《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这《太上感应篇》便是道教老祖 李老子 先生亲手著的救世真言。”
词语解释:本祖  拼音:běn zǔ
根源、根由。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名字者,盖所以别众猥,而显此人尔,非以纪五音而定刚柔也。今俗人不能推纪本祖,而反欲以声音言语定五行,误莫甚焉。”
词语解释:南祖  拼音:nán zǔ
(1).分居在南边的祖先。《北史·李孝伯传》:“案 赵郡 李氏 ,出自 赵 将 武安君 牧 ……其后, 慎 、 敦 居 柏仁 ,子孙甚微。 义 南徙故垒,世谓之 南 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 庐氏 出自 姜 姓…… 諶 字 子谅 , 晋 侍中、中书监。五子: 勗 、 凝 、 融 、 偃 、 徵 。 勗 居巷南,号‘南祖’。 偃 居北,号‘北祖’。”
(2).佛教禅家南宗之祖,即 慧能禅师 。 唐 齐己 《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诗:“ 南祖 衣盂曾礼謁, 东林 泉月旧经过。”参见“ 南北宗 ”。
词语解释:南北宗  拼音:nán běi zōng
(1).我国佛教禅宗的两个派别。佛教禅宗自五祖 弘忍 之后,分为南北二宗:南宗为六祖 慧能 所创,主张“顿悟说”,行于南方;北宗为 神秀 所创,主张“渐悟说”,行于北方。故有“南能北秀”、“南顿北渐”之称。后世南宗大行,分为“五家七宗”。参阅《坛经·顿渐品》。 宋 刘克庄 《六言偈》之四:“佛者别南北宗,儒家分 朱 陆 氏。”
(2).道教全真道的南宗和北宗。 金 王重阳 所传者为北宗, 宋 张伯端 所传者为南宗。 明 王祎 《青岩丛录》:“全真之名昉於 金 世,有南北二宗之分。南宗先性,北宗先命。”
(3).我国山水画自 唐 以后的两种流派。南宗源于 王维 ,重渲染而少钩勒;北宗源于 李思训 父子,重写实而多用重彩。其说始于 明 董其昌 ,有崇南抑北倾向。见《容台别集·画旨》。 明 莫是龙 《画说》:“画之南北二宗,亦 唐 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 李思训 父子著色山水,流传而为 宋 之 赵干 、 赵伯驹 、 伯驌 ,以至 马 、 夏 辈;南宗则 王摩詰 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 张璪 、 荆关 、 郭忠恕 、 董 、 巨 、 米 家父子,以至 元 之四大家。”
词语解释:吕祖  拼音:lǚ zǔ
见“ 吕祖师 ”。
词语解释:吕祖师  拼音:lǚ zǔ shī
即 吕仙翁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交人拾起看时,二口为吕,知是 吕祖师 化身。”亦省称“ 吕祖 ”。 清 宋永岳 《志异续编·仙弈》:“因设乩请仙, 吕祖 下降,布局呈政, 吕祖 云:‘输一子半矣。’” 阿英 《流离》一:“山巅有很著名的 丹池 ,好像是 吕祖 的。”详“ 吕洞宾 ”。
词语解释:祭祖  拼音:jì zǔ
为避灾得福而对亡祖灵魂之敬拜与祭奠仪式
词语解释:灵祖  拼音:líng zǔ
对祖先的敬称。 汉 扬雄 《元后诔》:“皇皇灵祖,惟若孔臧,降兹珪璧,命服有常。”《文选·张衡〈东京赋〉》:“灵祖皇考,来顾来饗。” 薛综 注:“灵、皇,神名,谓先帝也。言先帝之神顾愍子孙,享其食也。”《宋史·乐志十五》:“僊宗灵祖,御气降中宸。”
词语解释:大祖  拼音:dà zǔ
见“ 太祖 ”。
词语解释:太祖  拼音:tài zǔ
(1).《诗·周颂·雝序》:“《雝》,禘大祖也。” 郑玄 笺:“大祖,谓 文王 。”后世通称开国皇帝曰太祖。如 三国 魏 追尊 曹操 曰 太祖 武皇帝 , 晋 追尊 司马昭 为 太祖 文皇帝 。 宋 以后封建王朝,皆追尊王朝的始建者为太祖。如 赵匡胤 称 宋太祖 , 朱元璋 为 明太祖 等。
(2).事物的原始。《文子·道原》:“夫无形者,物之太祖。”
词语解释:显祖  拼音:xiǎn zǔ
旧时对祖先的美称。《书·文侯之命》:“父 义和 ,汝克绍乃显祖。”《晋书·乐志上》:“皇皇显祖,翼世佐时。” 明 何景明 《述归赋》:“ 有申氏 之遗封兮,吾显祖乃肇家。”
词语解释:妣祖  拼音:bǐ zǔ
先妣和先祖。《诗·小雅·斯干》:“似续妣祖,筑室百堵。” 郑玄 笺:“妣,先妣 姜嫄 也;祖,先祖也。” 汉 王粲 《太庙颂》:“昭大孝,衎妣祖。念武功,收纯祜。”
词语解释:帝祖  拼音:dì zǔ
天帝和先祖。《文选·颜延之〈宋郊祀歌〉》:“夤威寳命,严恭帝祖。” 李善 注:“帝,上帝;祖,先祖也。” 南朝 齐 谢朓 《齐雩祭歌》:“张盛乐,奏云儛,集五精,延帝祖。”
词语解释:根祖  拼音:gēn zǔ
犹祖宗。 唐 吕岩 《步蟾宫》词:“须认取,自家根祖。”
词语解释:毛虫祖  拼音:máo chóng zǔ
指老虎。 宋 苏轼 《起伏龙行》诗:“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 清 钱谦益 《题画二首为傅石君·射虎图》:“南山白额毛虫祖,掉尾磨牙踞林莽。”囓人不肯避贤毫,狡兽轻禽敢余侮?
词语解释:近祖  拼音:jìn zǔ
代数相隔不多的祖先。和“远祖”相对。 张雪 《山里人》第六章:“他家和地主 王福梓 是堂叔伯近祖。”
词语解释:雷祖  拼音:léi zǔ
(1).传说中的 黄帝 妻。《山海经·海内经》:“ 黄帝 妻 雷祖 生 昌意 。”按, 雷祖 ,又作“嫘祖”、“纍祖”、“儽祖”。
(2).雷神。 周立波 《盖满爹》:“我跟 满爹 讲,我们缴伙打场雷祖醮好吧?他说:‘有么子雷祖呵,不要再信那些了。’”
词语解释:睿祖  拼音:ruì zǔ
神圣的祖先。《南齐书·乐志》:“道閟期运,义开藏用。皇矣睿祖,至哉攸纵。”
词语解释:书祖  拼音:shū zǔ
指某种书体的创始者。亦指成就很高的书法家。 宋 董逌 《广川书跋·唐经生字》:“世称 王逸少 为书祖。观其遗文,可以得之。”《宋史·艺文志一》《古文大篆书祖》一卷。
词语解释:乐祖  拼音:lè zǔ
先师。礼乐之先贤。《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於瞽宗。” 明 唐顺之 《故礼部左侍郎薛瑄从祀议》:“臣闻《周礼·大司乐》曰:凡有德者,有道者,使教焉。没则为乐祖,祭於瞽宗。瞽宗者, 殷 学也。此学宫祀其能为师者之证也。”
词语解释:徽祖  拼音:huī zǔ
指 宋徽宗 。 宋 岳珂 《桯史·宣和御画》:“适 睿思殿 有 徽祖 御画扇,绘事特为卓絶,上时持玩流涕,以起羹墙之悲。” 宋 岳珂 《桯史·陈了翁始末》:“ 陈了翁 在 徽祖 朝,名重一时,为右司员外郎。”
词语解释:后祖  拼音:hòu zǔ
谓事后告祭祖庙。《左传·隐公八年》:“先配而后祖。” 杜预 注:“ 郑忽 先逆妇而后告庙,故曰‘先配而后祖’。” 宋 徐晋卿 《春秋经传类对赋》:“妇 姜 贵聘而贱逆, 郑忽 先配而后祖。”
词语解释:呵佛祖  拼音:hē fó zǔ
犹呵佛骂祖。 宋 惠洪 《戏廓然》诗:“要看呵佛祖,瘦拳捉藜杖。”
词语解释:蛇祖  拼音:shé zǔ
亦作“虵祖”。 竹的别名。 宋 梅尧臣 《乹明院碧鲜亭》诗:“坏衣削髮远尘垢,虵祖龙孙生屋后。”
词语解释:霸祖  拼音:bà zǔ
指 南朝 陈 的开国君主 陈霸先 。 陈霸先 庙号 高祖 ,故称。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 霸祖 孤身取 二江 ,子孙多以百城降。”
词语解释:舅祖  拼音:jiù zǔ
称父之舅。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俗称》:“称父之舅为舅祖。”
词语解释:荣宗耀祖  拼音:róng zōng yào zǔ
谓建功立业使家族、祖先显荣生辉。《儒林外史》第一回:“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 蒋光慈 《鸭绿江上·弟兄夜话》:“一般父老、绅士、亲戚以及 江霞 父亲的朋友们,都啧啧称赞过 江霞 ……这孩子前程不可限量!这孩子将来一定要荣宗耀祖的!”
词语解释:原祖  拼音:yuán zǔ
始祖。比喻某种事业的开创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二章:“你在 保定 (军官学校)不是做过 陈诚 的老师, 恩来 不是政治工作的原祖吗?”
词语解释:诃佛骂祖  拼音:hē fó mà zǔ
佛教禅宗语。斥骂佛祖。喻解缚去执,不受前人拘束。 元 许谦 《与赵伯器书》:“又不知吾子屏絶传注,独抱遗经,其果他有得乎未也?不然,则梯接凌虚,而遽为此訶佛駡祖耳。” 明 如惺 《台州钓鱼台沙门释自回传二》:“所以追日者,非駑駘之足;訶佛駡祖者,岂鄙陋之夫。” 清 钱谦益 《题佛海上人卷》:“以乞儿市駔之为,而袭訶佛駡祖之跡。”参见“ 呵佛駡祖 ”。
词语解释:叔祖  拼音:shū zǔ
父亲的叔父。
词语解释:长祖  拼音:cháng zǔ
北周 宣帝 时改称高祖为“长祖”。《北史·周纪下·宣帝》:“﹝ 周宣帝 ﹞又不听人有高者大者之称,诸姓 高 者改为 姜 ,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曾祖为次长祖。”
词语解释:辽祖  拼音:liáo zǔ
指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 元 修端 《辨辽宋金正统》:“ 辽祖 比 宋 前兴五十餘年,已即帝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正统辩》:“ 辽祖 神册之际, 宋祖 未生, 辽祖 比 宋 前兴五十餘年。”
词语解释:香祖  拼音:xiāng zǔ
(1).兰花的别称。 宋 陶穀 《清异录·草》:“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 江 南人以兰为香祖。”《广群芳谱·花谱二三》:“兰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弥旬不歇,常开於春初,虽冰霜之后,高深自如,故江南以兰为香祖。”
(2).指早于众花开放的花。 清 赵翼 《梅花》诗:“众芳皆后真香祖,同调无多只水仙。”
词语解释:南五祖  拼音:nán wǔ zǔ
指道教全真道所尊的南方五位祖师,即 北宋 张用成 (号 紫阳 )、 石泰 (号 杏林 )、 南宋 薛道光 (号 紫贤 )、 陈楠 (号 翠虚 )和 白玉蟾 (号 海琼子 ),与道教全真道的创立者北五祖相对而称。参阅 明 王圻 《续文献通考》
共11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