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共10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祝融祝付祝嘏祝郎祝祝祝诵祝謯祝衄
祝寿祝辞祝望祝尧龄祝英台祝诅祝祠祝盗方
祝史祝发祝文祝由祝谢祝贺祝禬祝籍
祝愿祝册祝词祝其祝祷祝读祝禧祝篝车
祝颂祝厘祝罢祝宗祝意祝黎祝禽祝英台近
祝延祝福祝予祝尸祝版祝鲠祝饐祝盗祝药
祝鸡祝酒祝号祝祭祝人祝鲠祝噎祝白祝由科
祝鲠祝告祝规祝网人祝余祝鮀之佞祝虎院祝孝嘏慈
祝网祝噎祝赞祝融氏祝冥寿祝鸡公祝祓祝声
祝鸡翁祝庆祝神祝敔祝献师祝鸠祝誓祝圉

词语解释:祝融  拼音:zhù róng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词语解释:祝寿  拼音:zhù shòu
祝愿人长寿;祝贺生辰。 唐 杜牧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无计披清裁,唯持祝寿觴。” 宋 范仲淹 《窦谏议录》:“父子图 禹钧 像,日夕供养,晨兴祝寿。”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李少师贤妻》:“每夫生日,必先畜女童晓音律者,盛饰珠翠綺绣,因捧觴祝寿。”《儒林外史》第十八回:“诸位祝寿,三公子断不敢当,又谢了诸位。”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大家给他祝寿,他大模大样的承受。”
词语解释:祝史  拼音:zhù shǐ
(1).祝官、史官的合称。《左传·桓公六年》:“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 孔颖达 疏:“祝官、史官正其言辞,不欺誑鬼神,是其信也。”《国语·周语上》:“ 内史过 从至 虢 , 虢公 亦使祝史请土焉。” 韦昭 注:“祝 应 史 嚚 。”
(2).司祭祀之官。《左传·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於国北。” 孔颖达 疏:“祝史,掌祭祀之官。” 唐 李颀 《与诸公游济渎泛舟》诗:“玄冥掌阴事,祝史告年丰。”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林 至庙斋宿,是夜,龙降於祝史 欧阳均 肩。” 清 唐孙华 《春日病中杂咏》之三:“灵气何用谋蓍策,祝史无烦凟鬼神。”
词语解释:祝愿  拼音:zhù yuàn
本谓向神祷告,以求实现自己的愿望。后指表示良好的愿望。 汉 焦赣 《易林·小过之涣》:“求玉获石,非心所欲,祝愿不得。”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况於匹夫,德之不备,体之不养,而欲以三牲酒餚祝愿鬼神,以索延年,惑亦甚矣。” 唐 白居易 《五八自嘲》诗:“持盃祝愿无他语,慎勿顽愚似汝爷。”《秦併六国平话》卷中:“起居舍人祝愿圣躬万岁。” 巴金 《永远向他学习》:“走出医院的时候,我们衷心祝愿 郭老 早日恢复健康。”
词语解释:祝颂  拼音:zhù sòng
向人表达良好愿望。例如:昏君深居宫中,所能听到的尽是些祝颂阿谀之词。
词语解释:祝延  拼音:zhù yán
祝人长寿。《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 傅昭仪 ﹞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之。” 颜师古 注:“祝延,祝之使长年也。” 宋 秦观 《代蔡州正赐库功德疏》:“岁功告备,方图归报之因;诞节届期,当具祝延之礼。”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叙》:“海内之士,怀觚握槧之伦,介景者鏘羊,祝延者漎萃。”
词语解释:祝鸡  拼音:zhù jī
发出“祝祝”声呼鸡。 汉 刘向 《说苑·尊贤》:“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 汉 焦赣 《易林·师之旅》:“空槽注猪,獖彘不到;张弓祝鸡,雄父飞去。”
词语解释:祝鲠  拼音:zhù gěng
见“ 祝鯁祝饐 ”。
词语解释:祝鲠祝饐  拼音:zhù gěng zhù yì
同“ 祝哽祝噎 ”。 《后汉书·礼仪志上》:“三老升,东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鯁在前,祝饐在后。”亦作“ 祝鯁祝噎 ”。 明 唐顺之 《罗君八十寿序》:“吁,有如君者以生于古而亲遇三王之盛,安知其不在祝鯁祝噎之列也歟?”亦省作“ 祝鯁 ”。 宋 陆游 《秋感》诗:“渔家那有悬车地,蔬食何施祝鯁人。”
词语解释:祝网  拼音:zhù wǎng
《史记·殷本纪》:“ 汤 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 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后因以“祝网”为帝王施行仁德之典。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祝网之辰,动絓踈目。”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西湖》:“有亭二:一以滨湖,为祝网纵鳞之所,亭匾泳飞;一以枕山,凡名贤旧刻皆峙焉。”参见“ 祝禽 ”。
词语解释:祝禽  拼音:zhù qín
《史记·殷本纪》:“ 汤 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 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 汤 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祝禽”喻帝王仁惠。《梁书·王僧孺传》:“幸圣主留善贷之德,紆好生之施,解网祝禽,下车泣罪。” 唐 骆宾王 《又破设蒙俭露布》:“祝禽踈网,徒闕三面之恩;毒虺挻祅,逾肆九头之暴。”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嵒》:“ 宋 人之志在於尽割其众,而异於解网祝禽者矣。”
词语解释:祝鸡翁  拼音:zhù jī wēng
传说中古代善养鸡者。 汉 刘向 《列仙传·祝鸡翁》:“ 祝鷄翁 者, 洛 人也。居 尸乡 北山下,养鷄百餘年。鷄有千餘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卖鷄及子得千餘万,輒置钱去。之 吴 ,作养鱼池。后升 吴山 ,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云。” 唐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 尸乡 餘土室,难説 祝鷄翁 。”
词语解释:祝付  拼音:zhù fù
嘱咐。祝,用同“ 嘱 ”。 宋 范仲淹 《窦谏议录》:“﹝ 竇禹钧 ﹞祝付妻曰:‘养育此女,乃事日,当求良匹嫁之。’”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亲祝付,知他记否,空自语惺惺。”
词语解释:祝辞  拼音:zhù cí
(1).向神灵谢过祈福。《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三年秋,太后体不安,左右忧惶,祷请祝辞,愿得代命。”
(2).祷告鬼神的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夫《楚辞·招魂》,可谓祝辞之组丽也。”《金史·礼志四》:“夫祭有祝辞,本告神明。”
(3).致祝贺之词。亦指祝贺词。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巴金 《在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大会上的讲话》:“ 邓小平 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辞中要求‘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词语解释:祝发  拼音:zhù fā
(1).断发。指中原以外地区少数民族的习俗和装束。《列子·汤问》:“南国之人,祝髮而裸。” 晋 张协 《杂诗》之五:“昔我资章甫,聊以适诸 越 。行行入幽荒, 甌 骆 从祝髮。”《新唐书·西域传上·焉耆》:“﹝ 焉耆国 ﹞俗,祝髮毡衣。”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旃裘之长,顿顙而讋服;祝髮之渠,回面而奔走,靡不投利兵而袭冠带,焚僭服而请印綬。”
(2).削发出家为僧尼。《新唐书·杨元琰传》:“ 敬暉 等为 武三思 所构, 元琰 知祸未已,乃诡计请祝髮事浮屠,悉还官封。”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五:“ 巢 既遁免,祝髮为浮屠。”《辽史·道宗纪赞》:“一岁而饭僧三十六万,一日而祝髮三千。”《天雨花》第五回:“还是半路出家,还是从幼祝髮?”
词语解释:祝册  拼音:zhù cè
《书·洛诰》:“王命作册, 逸 祝册。” 孔颖达 疏:“王命有司作策书,乃使史官名 逸 者祝读此策。”后因称帝王祭祀用的文书为“祝册”。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祝册自京师至,吏以时告,公乃斋祓视册。” 明 宋濂 《代祀高丽国山川记》:“上出宿斋宫七日,始御翰墨撰祝册。”
词语解释:祝厘  拼音:zhù lí
祈求福佑,祝福。《史记·孝文本纪》:“今吾闻祠官祝釐,皆归福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明史·阉党传·阎鸣泰》:“ 华奎 、 诚铭 辈,以藩王之尊,戚畹之贵,亦献諂希恩,祝釐恐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高宗 七旬万寿,第六世班禪来朝祝釐。”
词语解释:祝福  拼音:zhù fú
(1).本谓祈神赐福,现泛指祝人顺遂幸福。 巴金 《中国人》:“他们好像是来向我要求祝福。” 冰心 《寄小读者·写信代序》:“这些信的祝福使我相信我会很快康复起来。”
(2).旧俗。除夕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 鲁迅 《彷徨·祝福》:“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 鲁镇 年终的大典。”
词语解释:祝酒  拼音:zhù jiǔ
敬酒表示祝福。 巴金 《中国人》:“我们为亲爱的祖国举杯祝酒的时候,整个席上响起一片欢腾的笑语。”《花城》1981年第2期:“灯光明亮,酒香扑鼻,大家满面春风,不住地向我和 袁韦 祝酒。”
词语解释:祝告  拼音:zhù gào
谓祷告于神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敦煌曲子词·拜新月》:“万家向月下,祝告深深跪。” 清 姚燮 《双鸩篇》:“为郎日焚香,焚香祝告天苍苍。” 彭荆风 《当芦笙响起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跪了下来,低声祝告着。”
词语解释:祝噎  拼音:zhù yē
“祝哽祝噎”之省。 唐 孟郊 《赠崔纯亮》诗:“一饭九祝噎,一嗟十断肠。” 宋 陆游 《贫病》诗:“酒要解酲犹有策,食求祝噎更无方。”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余味‘首轻尾重,探前偃后’八字,曲尽古人为老人製器苦心,记此以佐祝噎。”参见“ 祝哽祝噎 ”。
词语解释:祝哽祝噎  拼音:zhù gěng zhù yē
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进餐时,使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后汉书·明帝纪》:“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輭轮,供绥执授,侯王设酱,公卿饌珍,朕亲袒割,执爵而酳,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李贤 注:“老人食多哽咽,故置人於前后,祝之,令其不哽噎也。”
词语解释:祝庆  拼音:zhù qìng
庆祝,庆贺。《诗·鲁颂·閟宫》“ 鲁侯 燕喜,令妻寿母” 汉 郑玄 笺:“ 喜公 燕饮於内寝,则善其妻寿其母,谓为之祝庆也。”
词语解释:祝嘏  拼音:zhù gǔ
(1).祭祀时致祝祷之辞和传达神言的执事人。《孔子家语·礼运》:“诸侯祭社稷宗庙,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谓大嘉。”《礼记·礼运》“祝以孝告,嘏以慈告” 唐 孔颖达 疏:“言祝嘏於时以神之恩慈而告主人。” 清 龚自珍 《〈商周彝器文录〉序》:“羣吏之官之职,以文字刻之宗彝,大抵为有土之孝孙,使祝嘏告孝慈之言,文章亦莫大乎是,是又宜为文章家祖。”
(2).祭祀时祝祷和所传达的言辞。《礼记·礼运》:“脩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 郑玄 注:“祝,祝为主人饗神辞也;嘏,祝为尸致福於主人之辞也。”
(3).祝福;祭祀。 唐 柳宗元 《礼部为百官上尊号表》:“帝德广运,而尊号犹闕;郊庙备礼,而祝嘏无词。”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民感其意,即城隍敞大堂分建十一祠,祝嘏荐献,如神明焉。”
(4).祝贺寿辰。多用于皇室贵族等。《清史稿·德宗纪一》:“諭本年万寿毋庸告祭,停升殿礼,免各省文武大员来京祝嘏。”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某公子》:“探知公子诞辰,特来祝嘏。”
词语解释:祝望  拼音:zhù wàng
祝愿和盼望。 叶圣陶 《萌芽》:“我祝望你所猜想的仅仅是一个猜想!” 沙汀 《困兽记》二一:“这点好转,确乎又正是她私心所祝望的。”
词语解释:祝文  拼音:zhù wén
古代祭祀神鬼或祖先的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昔 伊耆 始蜡,以祭八神,其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则上皇祝文,爰在兹矣。”《宋书·礼志四》:“ 昭皇太后 正号久定,登列庙祀,详寻祝文,宜称皇帝讳。”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以人告神,则为祝文,誄辞;其人已死,以文记人,则为墓铭、行状、碑誌,其类甚多。”
词语解释:祝词  拼音:zhù cí
(1).祭祀时祝祷之语或文辞。《旧唐书·音乐志三》:“祝词以信,明德惟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白岩 祭以酒脯,并陈祝词于几。” 沙汀 《龚老法团》:“就拿早年读过的书讲,能够记忆清楚的也只有三五则谐联谜语,此外便是春秋祭 孔 时赞礼的祝词。”
(2).喜庆活动中祝颂的言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诸公卿宴会,席间必有祝词,以坚和好,大约互褒其主,兼及其臣,不外禎祥福寿之语。”
词语解释:祝罢
祝祷完毕
词语解释:祝予  拼音:zhù yǔ
亦作“ 祝余 ”。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子路 死, 孔子 曰:‘噫,天祝予!’” 何休 注:“祝,断也。天生 颜渊 、 子路 为夫子辅佐,皆死者,天将亡夫子之证。”后人用典,以“祝予”为悲悼生徒后辈死亡之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羊孚 年三十一卒, 桓玄 与 羊欣 书曰:‘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殞,祝予之叹,如何可言。’” 唐 元稹 《赠郑馀庆太保制》:“神将祝予,痛悼何及!” 清 钱谦益 《〈一树斋集〉序》:“ 文孺 殁,师哭之慟,有祝余之感焉。”
词语解释:祝号  拼音:zhù hào
即六祝六号。《周礼·春官·小祝》:“掌小祭祀、将事、侯禳、祷祠之祝号,以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寧风旱,弥烖兵,远辠疾。” 孙诒让 正义:“祝号即《大祝》六祝六号是也。”《礼记·礼运》:“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 孔颖达 疏:“作其祝号者,谓造其鬼神及牲玉美号之辞,史祝称之以告鬼神,故云作其祝号。”参见“ 六祝 ”、“ 六号 ”。
词语解释:祝规  拼音:zhù guī
祝词中劝勉的话。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词语解释:祝赞  拼音:zhù zàn
见“ 祝讚 ”。
亦作“ 祝赞 ”。 祷告于神,祈求福佑。《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祝讚已毕,叫一个小尼领了丫寰别处玩耍。”《红楼梦》第一○九回:“他轻轻的坐起来,暗暗的祝赞了几句,方才睡下。”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我这一夜虽然饱胀得睡不稳,又做了一大串恶梦,也还是祝赞她一生幸福,愿世界为她变好。”
词语解释:祝神  拼音:zhù shén
祝祷于神灵。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竇 梦至 华岳祠 ,见一女巫,黑而长,青裙素襦,迎路拜揖,请为之祝神。”
词语解释:祝郎  拼音:zhù láng
(1).男巫。 宋 梅尧臣 《将行赛昭亭祠喜雨》诗:“萧萧灵风来,蹲蹲祝郎舞。”
(2).男巫。 宋 梅尧臣 《将行赛昭亭祠喜雨》诗:“萧萧灵风来,蹲蹲祝郎舞。”
词语解释:祝尧龄  拼音:zhù yáo líng
古时祝贺帝王寿诞的歌曲。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圣节》:“第一盏宣视盏,送御酒,歌板色,唱《祝尧龄》,赐百官酒。”按,《庄子·天地》:“ 尧 观乎 华 , 华 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祝尧龄》即本于此。
词语解释:祝由  拼音:zhù yóu
古代以祝祷符咒治病的方术,后世称用符咒禳病者为“祝由科”。《素问·移经变气论》:“毒药不能治其内,鍼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王冰 注:“移精变气,无假毒药,祝説病由,不劳鍼石而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文敏公 误信祝由,割指上疣赘,创发病卒, 李 疗之,竟无验。”参见“ 祝由科 ”。
词语解释:祝由科  拼音:zhù yóu kē
相传古时治病有十三科,“祝由科”乃其中之一科。 清 袁枚 《新齐谐·治妖易治人难》:“ 汉阳 令 刘 某,性方鯁,治祝由科邪教过严,有奸民上控抚军,抚军戒飭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那祝由科代人治病,不用吃药,只画两道符就好了。”参见“ 祝由 ”。
词语解释:祝其  拼音:zhù qí
复姓。《通志·氏族四》:“ 祝其 氏,子姓。《风俗通》:‘ 宋戴公 之子 公子祝其 为大司寇,因氏焉。’ 汉 有 清河郡 尉 祝其承先 。”
词语解释:祝宗  拼音:zhù zōng
古代主持祭祀祈祷者。《左传·成公十七年》:“ 晋 范文子 反自 鄢陵 ,使其祝宗祈死。” 杜预 注:“祝宗,主祭祀祈祷者。”《墨子·明鬼下》:“必择国之父兄慈孝贞良者以为祝宗。” 晋 潘岳 《藉田赋》:“若乃庙祧有事,祝宗諏日。”
词语解释:祝尸  拼音:zhù shī
供奉神像,祭祀祷祝,表示崇拜敬仰。 明 宋濂 《许文正公衡》:“无德弗报,四海祝尸。”
词语解释:祝祭  拼音:zhù jì
(1).司祭礼的人进行祭飨。《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
(2).祭祀时向神祷告。 宋 曾巩 《为人后议》:“若不加位号,则无典册之文,不立庙奉祀,则无祝祭之辞,则虽正其名,岂有施於事者,顾言之不可不顺而已。”
词语解释:祝网人  拼音:zhù wǎng rén
指 成汤 。 唐 胡曾 《商郊》诗:“谁知继 桀 为天子,便是当初祝网人。”参见“ 祝网 ”。
词语解释:祝网  拼音:zhù wǎng
《史记·殷本纪》:“ 汤 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 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后因以“祝网”为帝王施行仁德之典。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祝网之辰,动絓踈目。”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西湖》:“有亭二:一以滨湖,为祝网纵鳞之所,亭匾泳飞;一以枕山,凡名贤旧刻皆峙焉。”参见“ 祝禽 ”。
词语解释:祝禽  拼音:zhù qín
《史记·殷本纪》:“ 汤 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 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 汤 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祝禽”喻帝王仁惠。《梁书·王僧孺传》:“幸圣主留善贷之德,紆好生之施,解网祝禽,下车泣罪。” 唐 骆宾王 《又破设蒙俭露布》:“祝禽踈网,徒闕三面之恩;毒虺挻祅,逾肆九头之暴。”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嵒》:“ 宋 人之志在於尽割其众,而异於解网祝禽者矣。”
词语解释:祝融氏  拼音:zhù róng shì
即火神 祝融 。借指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其家虑恐兵遁图讖干犯禁条,悉付 祝融氏 ,及收拾烬餘,存者又无几矣。”参见“ 祝融 ”。
词语解释:祝融  拼音:zhù róng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词语解释:祝敔  拼音:zhù yǔ
亦作“ 祝圄 ”。 祝,通“ 柷 ”。乐器名。即柷敔。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木曰祝敔。”《隶释·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鞀磬祝圄。”参见“ 柷敔 ”。
词语解释:柷敔  拼音:zhù yǔ
乐器名。奏乐开始时击柷,终止时敲敔。一说二者同用以和乐,不分终始。《书·益稷》:“下管鼗鼓,合止柷敔。”《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 晋 陆机 《演连珠》:“柷敔希声,以谐金石之和。”《明史·周洪谟传》:“古者,鸣球琴瑟为堂上之乐,笙鏞柷敔为堂下之乐,而干羽则舞於两阶。”参阅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卷四五。
词语解释:祝祝  拼音:zhù zhù
(1).象声词。呼鸡等的声音。《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祝鸡公 养鸡法,今世人呼鸡云祝祝,起此也。”
(2).勤勤守护貌。《阿弥陀经》卷下:“慳富燋心不肯施与,祝祝守爱保贪惜。坐之思念,心劳身苦。”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八:“祝祝,犹专专也。”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祝,之育反。此即方言异也。準祝字训释与经意不同。今训为勤勤守护也,是经意也。”
词语解释:祝英台  拼音:zhù yīng tái
(1).相传为古代一女子,乔装男子,与 梁山伯 同往从师。三年后 英台 先返,后二年 山伯 归,往访之,始知 祝 为女子。 梁 求为婚配,而 祝 已许 鄮城 (今 鄞县 ) 马氏 。后 梁 为 鄮 令,旋病卒。明年 祝 适 马氏 ,过 梁 墓,风雨并作, 祝 临冢哀恸,忽地裂而并埋焉。 梁 祝 故事流传甚广,有说 春秋 时人,有说 五代 梁 时人,又据《宁波府志》谓 祝 东晋 上虞 人。今南方谓黄色蝴蝶为梁山伯,黑色为祝英台。戏曲中 祝英台 更成为妇女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典型。
(2).词牌、曲牌名。详“ 祝英臺近 ”。
词语解释:祝英台近  拼音:zhù yīng tái jìn
(1).词牌名。又名《宝钗分》《月底修箫谱》《燕莺语》《寒食词》。双调七十七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曲牌名。属南曲越调。字数与同名词调前半阙同。用作引子。
词语解释:祝谢  拼音:zhù xiè
表示祝愿和感谢。 茅盾 《耶稣之死》八:“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门徒,说:‘你们都喝这个。’”
词语解释:祝祷  拼音:zhù dǎo
(1).祝告神明以祈福消灾。《隋书·天文志中》:“虚二星,冢宰之官也。主北方,主邑居庙堂祭祀祝祷事,又主死丧哭泣。” 阿英 《灯市》:“大家祝祷,卜休咎。”
(2).犹祝愿。表示内心希望。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五章:“他庆幸 石永公 能脱了险,心里祝祷他能经过 张家坪 附近跑到 艾家渠 去。” 梁斌 《播火记》九:“他们不约而同地为死去的同志们致哀,为被捕的同志们祝祷,盼他们在黑暗的监狱里身子骨儿结实。”
词语解释:祝意  拼音:zhù yì
祝贺的心情。 鲁迅 《书信集·致宋琳》:“略备微物,聊申祝意。”
词语解释:祝版  拼音:zhù bǎn
亦作“ 祝板 ”。 书写祝文的木版、纸版等,祭祀时所用。《仪礼·聘礼》“不及百名书于方” 唐 贾公彦 疏:“百名以下书之于方,若今之祝板,不假连编之策,一板书尽,故言方板也。”《旧唐书·舒元舆传》:“初, 天寳 中, 玄宗 祀九宫坛,次郊坛行事,御署祝板。” 明 杜濬 《后快哉诗》:“寸忱积祷见灵貺,祝版往祭半山巔。”《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堂上安了祝版,香案傍树了麾,堂下树了庭燎,二门傍摆了盥盆、盥帨。”
词语解释:祝人  拼音:zhù rén
古代掌祭祀的官。《韩诗外传》卷十:“为宗庙而不血食邪?则祝人 太宰 在。”
词语解释:祝余  拼音:zhù yú
见“ 祝予 ”。
词语解释:祝予  拼音:zhù yǔ
亦作“ 祝余 ”。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子路 死, 孔子 曰:‘噫,天祝予!’” 何休 注:“祝,断也。天生 颜渊 、 子路 为夫子辅佐,皆死者,天将亡夫子之证。”后人用典,以“祝予”为悲悼生徒后辈死亡之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羊孚 年三十一卒, 桓玄 与 羊欣 书曰:‘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殞,祝予之叹,如何可言。’” 唐 元稹 《赠郑馀庆太保制》:“神将祝予,痛悼何及!” 清 钱谦益 《〈一树斋集〉序》:“ 文孺 殁,师哭之慟,有祝余之感焉。”
词语解释:祝冥寿
为死者祝寿
词语解释:祝献师
祈祷祭祀鬼神的巫师
词语解释:祝诵  拼音:zhù sòng
即祝融。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八·祝诵氏》:“ 祝诵氏 ,一曰 祝龢 ,是为 祝融氏 ……以火施化,号 赤帝 。”参见“ 祝融 ”。
词语解释:祝融  拼音:zhù róng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词语解释:祝诅  拼音:zhòu zǔ
(1).祝告鬼神,使加祸于别人。《史记·孝文本纪》:“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阴后 见后德称日盛,不知所为,遂造祝诅,欲以为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汉成帝 幸 赵飞燕 , 飞燕 谗 班婕妤 祝诅,於是考问。”
(2).犹发誓。 汉 王充 《论衡·问孔》:“ 孔子 为 子路 所疑,不引行事效己不鄙,而云‘天厌之’,是与俗人解嫌引天祝诅,何以异乎?”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今世俗之交也,未相照察而求深固,探怀扼腕,拊心祝诅。” 清 唐甄 《潜书·性才》:“四海之祝诅,附耳以声;未至之祸福,承睫以形。”
词语解释:祝贺  拼音:zhù hè
庆贺。 巴金 《三次画像》:“我祝贺他成功地画出了他的精神状态,表现了他的‘愉快’,他的‘勤奋’,他的‘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信心’。” 康濯 《水滴石穿》第三章:“ 申玉枝 和 张永德 倒没怎么回看后坡的风光,只是不时地跟西来的熟人打打招呼,互相祝贺春节。”
词语解释:祝读  拼音:zhù dú
祭祀时宣读(祝辞)。《书·洛诰》“ 逸 祝册” 唐 孔颖达 疏:“王命有司作策书,乃使史官名 逸 者祝读此策。”
词语解释:祝黎  拼音:zhù lí
同“ 祝犁 ”。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权舆祝黎冬至之辰成,厤三岁刊。”
词语解释:祝鲠祝饐  拼音:zhù gěng zhù yì
同“ 祝哽祝噎 ”。 《后汉书·礼仪志上》:“三老升,东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鯁在前,祝饐在后。”亦作“ 祝鯁祝噎 ”。 明 唐顺之 《罗君八十寿序》:“吁,有如君者以生于古而亲遇三王之盛,安知其不在祝鯁祝噎之列也歟?”亦省作“ 祝鯁 ”。 宋 陆游 《秋感》诗:“渔家那有悬车地,蔬食何施祝鯁人。”
词语解释:祝鲠祝噎  拼音:zhù gěng zhù yē
见“ 祝鯁祝饐 ”。
词语解释:祝鲠祝饐  拼音:zhù gěng zhù yì
同“ 祝哽祝噎 ”。 《后汉书·礼仪志上》:“三老升,东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鯁在前,祝饐在后。”亦作“ 祝鯁祝噎 ”。 明 唐顺之 《罗君八十寿序》:“吁,有如君者以生于古而亲遇三王之盛,安知其不在祝鯁祝噎之列也歟?”亦省作“ 祝鯁 ”。 宋 陆游 《秋感》诗:“渔家那有悬车地,蔬食何施祝鯁人。”
词语解释:祝鮀之佞  拼音:zhù tuó zhī nìng
《论语·雍也》:“不有 祝鮀 之佞,而有 宋朝 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祝鮀 , 春秋 卫 人,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晋书·王沉传》:“达幽隐之贤,去 祝鮀 之佞。” 明 归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 孔子 生於 周 末,褒 史鱼 之直,恶 祝鮀 之佞,思史之闕文,而称 周公 之训,其所感者深矣。”
词语解释:祝鸡公  拼音:zhù jī gōng
即祝鸡翁。《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晋 张华 《博物志》:“祝鸡公养鸡法,今世人呼鸡云祝祝,起此也。”参见“ 祝鷄翁 ”。
词语解释:祝鸡翁  拼音:zhù jī wēng
传说中古代善养鸡者。 汉 刘向 《列仙传·祝鸡翁》:“ 祝鷄翁 者, 洛 人也。居 尸乡 北山下,养鷄百餘年。鷄有千餘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卖鷄及子得千餘万,輒置钱去。之 吴 ,作养鱼池。后升 吴山 ,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云。” 唐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 尸乡 餘土室,难説 祝鷄翁 。”
词语解释:祝鸠  拼音:zhù jiū
鸟名。即鹁鸪。
词语解释:祝謯  拼音:zhù jiē
同“ 祝诅 ”。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后姊……为媚道祝謯后宫有身者 王美人 及 凤 等,事发觉,太后大怒,下吏考问。” 颜师古 注:“謯,古诅字。”
词语解释:祝祠  拼音:zhù cí
祭祀鬼神的祠庙。《史记·封禅书》:“乃令 越 巫立 越 祝祠,安臺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
词语解释:祝禬  拼音:zhù guì
祭祀鬼神,以求降福除灾。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盖 开元 间, 惠宣太子 被疾, 明皇 自祝禬。” 清 龚自珍 《最录南唐五百字》:“旌旗藏怒,祝禬牖衷。”
词语解释:祝禧  拼音:zhù xǐ
祝告神灵,以求福祥。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世庙朝诗对》:“ 元始天尊 ,乃上龙潜时所祝禧之神,及御极,建 元祐宫 ,颇极尊崇。”
词语解释:祝禽  拼音:zhù qín
《史记·殷本纪》:“ 汤 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 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 汤 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祝禽”喻帝王仁惠。《梁书·王僧孺传》:“幸圣主留善贷之德,紆好生之施,解网祝禽,下车泣罪。” 唐 骆宾王 《又破设蒙俭露布》:“祝禽踈网,徒闕三面之恩;毒虺挻祅,逾肆九头之暴。”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嵒》:“ 宋 人之志在於尽割其众,而异於解网祝禽者矣。”
词语解释:祝盗  拼音:zhù dào
祈求免受盗贼之害。《汉书·息夫躬传》:“ 躬 夜自被髮,立中庭,向北斗,持匕招指祝盗。” 颜师古 注:“或招或指,所以求福排祸。”
词语解释:祝白  拼音:zhù bái
犹祷告。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生亡》:“﹝ 谢惠国 ﹞沐浴朝衣,焚香望闕遥拜,次诣家庙祝白。”
词语解释:祝虎院  拼音:zhù hǔ yuàn
旧时对犹太教堂的称呼。祝虎djuhud的音译,阿拉伯和波斯语中对 犹太 人之称。 清 刘智 《天方典礼择要解·居处》:“祝虎院、祝乎德寺,俗谓挑筋教也。”
词语解释:祝祓  拼音:zhù fú
求告神灵降福除灾。 汉 刘向 《列女传·赵津女娟》:“ 简子 大悦,曰:‘昔者不穀梦娶妻,岂此女乎!’将使人祝祓以为夫人。”
词语解释:祝誓  拼音:zhù shì
向鬼神祝告求助。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小人皆怀毒气,阳地小人毒尤酷烈,故 南越 之人,祝誓輒效。”
词语解释:祝衄  拼音:zhù nǜ
见"祝?"。
词语解释:祝盗方  拼音:zhù dào fāng
古代祈免盗患的一种方术。《汉书·息夫躬传》:“ 躬 归国,未有第宅,寄居丘亭,姦人以为侯家富,常夜守之。 躬 邑人 河内 掾 贾惠 往过 躬 ,教以祝盗方。”
词语解释:祝籍  拼音:zhù jí
祭祀的簿籍。
词语解释:祝篝车  拼音:zhù gōu chē
《史记·滑稽列传》:“ 威王 八年, 楚 大发兵加 齐 。 齐王 使 淳于髡 之 赵 请救兵,齎金百斤,车马十駟。 淳于髡 仰天大笑,冠缨索絶。王曰:‘先生少之乎?’ 髡 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説乎?’ 髡 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甌窶满篝,污邪满车,五穀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后因以“祝篝车”喻代价甚微而所求者甚巨。 傅尃 《钓》诗:“小持覬大盈,何异祝篝车。”
词语解释:祝英台近  拼音:zhù yīng tái jìn
(1).词牌名。又名《宝钗分》《月底修箫谱》《燕莺语》《寒食词》。双调七十七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曲牌名。属南曲越调。字数与同名词调前半阙同。用作引子。
词语解释:祝药  拼音:zhù yào
施药物于患处。《周礼·天官·疡医》:“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贾公彦 疏:“祝,注也,注药于疮。”
词语解释:祝由科  拼音:zhù yóu kē
相传古时治病有十三科,“祝由科”乃其中之一科。 清 袁枚 《新齐谐·治妖易治人难》:“ 汉阳 令 刘 某,性方鯁,治祝由科邪教过严,有奸民上控抚军,抚军戒飭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那祝由科代人治病,不用吃药,只画两道符就好了。”参见“ 祝由 ”。
词语解释:祝由  拼音:zhù yóu
古代以祝祷符咒治病的方术,后世称用符咒禳病者为“祝由科”。《素问·移经变气论》:“毒药不能治其内,鍼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王冰 注:“移精变气,无假毒药,祝説病由,不劳鍼石而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文敏公 误信祝由,割指上疣赘,创发病卒, 李 疗之,竟无验。”参见“ 祝由科 ”。
词语解释:祝由科  拼音:zhù yóu kē
相传古时治病有十三科,“祝由科”乃其中之一科。 清 袁枚 《新齐谐·治妖易治人难》:“ 汉阳 令 刘 某,性方鯁,治祝由科邪教过严,有奸民上控抚军,抚军戒飭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那祝由科代人治病,不用吃药,只画两道符就好了。”参见“ 祝由 ”。
词语解释:祝孝嘏慈  拼音:zhù xiào gǔ cí
《礼记·礼运》:“祝以孝告,嘏以慈告。” 郑玄 注:“祝以孝告,嘏以慈告,各首其义也。” 孔颖达 疏:“首犹本也,孝子告神以孝为首,神告孝子以慈为首,各本祝嘏之义也。”后以“祝孝嘏慈”谓祭祀祝祷之礼。 宋 叶适 《大祥设醮青词》:“母亡子在,徒想音容;祝孝嘏慈,岂迷影响。”
词语解释:祝声  拼音:zhù shēng
(1).祝祷时发出的噫歆之声。《礼记·曾子问》:“祝声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 郑玄 注:“声噫歆,警神也。”
(2).以比喻类似的声音。
(3).以特殊技法奏出的琴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宥 师 董庭兰 ,尤善汎声、祝声。”
词语解释:祝圉  拼音:zhù yǔ
复姓。《通志·氏族五》:“ 祝圉 氏, 卫 祝圉 之后。 汉 侍御史 祝圉遥 。”
共10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