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号去声 [操行,名词][hào,号令][hào,爱好][慰劳。牢去声。慰也。][dào,颠倒][zào,就也,名词][bào,强暴][mào][gào][mào]翿[dào,覆盖][音奥。深也。一曰水名。][lào][bào][详注1][mào]


注1:凿 《集韵》《韵会》《正韵》在到切,漕去声。《集韵》穿空也。《增韵》孔宠。《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凡辐,量其凿深以为辐广。《释文》凿,曹报反。又如字。《前汉·楚元王传》羊入其凿。《师古注》凿,在到反。谓所穿冢藏者。《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攺凿。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又《集韵》七到切,音操。冗也。
末字词组
祈祷祠祷分祷葆祷浇祷步祷解祷 
默祷雩祷密祷跪祷恳祷启祷吁祷 
丘祷桑林祷祝祷企祷情祷禳祷焚祷 
致祷申祷厌祷醊祷拜祷禜祷塞祷 
颂祷斋祷至祷攻祷晚祷善颂善祷祃祷 
请祷祀祷赛祷战祷恶祷讄祷盼祷 

词语解释:祈祷  拼音:qí dǎo
(1).向神祝告求福。《后汉书·栾巴传》:“郡土多山川鬼怪,小人常破貲产以祈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 班固 之祀 蒙山 ,祈祷之诚敬也。”《明史·张居正传》:“亡何, 居正 病……四閲月不愈,百官并斋醮为祈祷。” 清 唐孙华 《喜雨》诗:“祈祷通精诚,及时膏润足。”
(2).宗教仪式之一。信仰宗教的人向天地神佛祷告,祈福免灾。含有赞美、感谢、告白、请求等意。各教都有。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那不分快慢的说话,是教堂里牧师祈祷时所用的,严肃极了,庄严极了。”
词语解释:默祷  拼音:mò dǎo
不出声地祈祷;心中祷告。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李右辖抑神致雨二异》:“饭罢,烈日如焚,公再率郡寮诣僧伽前炷香默祷者久之。” 靳以 《泥路》:“她常默祷着,求神的法力,把他的病痛移到她的身上来吧。”
词语解释:丘祷  拼音:qiū dǎo
《论语·述而》:“子疾病, 子路 请祷……子曰:‘ 丘 之祷久矣。’”后以“丘祷”指祈求消灾祛病。 唐 张九龄 《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应因赋诗言事》:“兹山藴灵异,走望良有归。 丘 祷虽已久,甿心难重违。”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子是谨祝金仪,益誓 丘 祷,以谢兹山之灵秀;刻铭贞石,兼补前贤之未述。” 南唐 陈陶 《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诗:“梯穷闻戍鼓,魂续赖 丘 祷。”
词语解释:致祷  拼音:zhì dǎo
进行祈祷。《宋史·真宗纪一》:“都城大雨,坏庐舍……幸 启圣院 、 太平兴国寺 、 上清宫 致祷。”
词语解释:颂祷  拼音:sòng dǎo
赞美祝褔。语出《礼记·檀弓下》:“善颂善祷。” 孔颖达 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祷者,求福以自辅也。”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三:“桥边有 关帝 庙,颇赫奕,故一时居民,皆归功颂祷云。” 李大钊 《“今”与“古”》:“我们惟有讴歌现代,颂祷今人,以今世为未来新时代的基础。”
词语解释:请祷  拼音:qǐng dǎo
(1).请求向鬼神祷告。《论语·述而》:“子疾病, 子路 请祷。” 邢昺 疏:“ 孔子 疾病, 子路 告请祷求鬼神,冀其疾愈也。”
(2).祈祷。《后汉书·质帝纪》:“郡国有名山大泽能兴云雨者,二千石长吏各絜齐请祷,竭诚尽礼。”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罗愿》:“ 鄂州 大旱, 愿 立日中请祷,致疾而卒。”
词语解释:祠祷  拼音:cí dǎo
祭神乞福。 五代 王周 《巫庙》诗:“悉窣垂肸蠁,祠祷希安寧。”《旧唐书·文艺传下·司空图》:“ 图 布衣鳩仗,出则以女家人 鸞臺 自随。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 图 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
词语解释:雩祷  拼音:yú dǎo
犹雩祭。《梁书·许懋传》:“并有雩祷,亦非常祭。”
词语解释:桑林祷  拼音:sāng lín dǎo
谓祈雨。《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阳盱 请而洪灾息, 桑林 祷而甘泽滋。” 明 谢谠 《四喜记·久旱祈神》:“臣民徒有 桑林 祷,万物焦枯四野空。”参见“ 桑林 ”。
词语解释:桑林  拼音:sāng lín
(1).桑树林。 唐 王昌龄 《塞下曲》之一:“蝉鸣空桑林,八月 萧关 道。” 宋 梅尧臣 《送吴季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诗:“苇箔蚕齐老,桑林叶更生。” 元 赵孟頫 《右耕》诗之十二:“寒风吹桑林,日夕声颼颼。”
(2).古乐曲名。相传为 殷 天子之乐。《左传·襄公十年》:“ 宋公 享 晋侯 於 楚丘 ,请以《桑林》。” 杜预 注:“《桑林》, 殷 天子之乐名。”《庄子·养生主》:“ 庖丁 为 文惠君 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3).传说中的神名。《淮南子·说林训》:“ 上駢 生耳目, 桑林 生臂手,此 女媧 所以七十化也。” 高诱 注:“ 上駢 、 桑林 皆神名。”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序》:“ 荀罃 不从 桑林 之祟,而 晋侯 之疾间。”
(4).古地名。相传为 殷汤 祈雨的地方。《墨子·明鬼下》:“ 燕 之有 祖 ,当 齐 之社稷,宋之有 桑林 , 楚 之有 云梦 也。”《淮南子·主术训》:“ 汤 之时,七年旱,以身祷於 桑林 之际,而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 桑林 请六事,河水问九畴。”
词语解释:申祷  拼音:shēn dǎo
再次祷祝。《左传·成公十六年》:“ 苗賁皇 徇曰:‘蒐乘、补卒,秣马、利兵,脩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復战!’” 杨伯峻 注:“申祷,再次祈祷求胜。”
词语解释:斋祷  拼音:zhāi dǎo
斋戒祈祷。 唐 皇甫曾 《遇风雨作》诗:“虔心若斋祷,濡体如沐浴。” 唐 司空图 《月下留丹灶》诗序:“斋祷积稔,果有蹈空而至者。”《宋史·仁宗纪三》:“壬辰,以久雨斋祷。”
词语解释:祀祷  拼音:sì dǎo
祭祀求福。 唐 韩愈 《曲江祭龙文》:“天作旱灾,嘉穀将槁,乃于甲乙之日,依准古法,作神之象,斋戒祀祷,神其享佑之。”
词语解释:分祷  拼音:fēn dǎo
(1).分斋。《周礼·春官·小祝》:“及葬,设道齎之奠,分祷五祀。” 郑玄 注:“分其牲体,以祭五祀。”
(2).分别祭祀。《后汉书·明帝纪》:“理寃狱,録轻繫。二千石分祷五岳四瀆。”《新唐书·王璵传》:“ 璵 遣女巫乘传分祷天下名山大川。”参见“ 分齐 ”。
词语解释:分齐  拼音:fēn qí
古时祭祀,将斋祭之物分献于各祖宗,谓之分斋。齐,“ 斋 ”的古字。《诗·小雅·楚茨》“或肆或将” 毛 传“将,齐也”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或分齐其肉所当用者。”
分际,分寸。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 琅邪王 ﹞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訽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
词语解释:密祷  拼音:mì dǎo
暗中祈祷。《新唐书·张守珪传》:“ 守珪 密祷于神,一昔水暴至,大木数千章塞流下,因取之,脩復堰防,耕者如旧,州人神之,刻石纪事。”
词语解释:祝祷  拼音:zhù dǎo
(1).祝告神明以祈福消灾。《隋书·天文志中》:“虚二星,冢宰之官也。主北方,主邑居庙堂祭祀祝祷事,又主死丧哭泣。” 阿英 《灯市》:“大家祝祷,卜休咎。”
(2).犹祝愿。表示内心希望。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五章:“他庆幸 石永公 能脱了险,心里祝祷他能经过 张家坪 附近跑到 艾家渠 去。” 梁斌 《播火记》九:“他们不约而同地为死去的同志们致哀,为被捕的同志们祝祷,盼他们在黑暗的监狱里身子骨儿结实。”
词语解释:厌祷  拼音:yàn dǎo
以巫术祈祷鬼神。《旧唐书·萧复传》:“又言公主行厌祷,其子 位 为祷文。”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二:“下里庸人,多信厌祷,小儿妇女,甚重符书。”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剖疑》:“或告主淫乱,且厌祷,上大怒。”
词语解释:至祷  拼音:zhì dǎo
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恳切的请求或希望。《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明早幸驾少留片刻,以便趋教。至祷!至祷!”
词语解释:赛祷  拼音:sài dǎo
谓祭祀酬神。 宋 叶适 《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墓柏成峯,有闢其道;岭人之思,赛祷以报。”参见“ 塞2祷 ”。
词语解释:葆祷  拼音:bǎo dǎo
用土石筑的小城。葆,通“ 堡 ”。祷,通“ 壔 ”。土堡。《吕氏春秋·疑似》:“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三》:“祷字不可通,当读为壔。《説文·土部》:‘壔,保也。’连言之则曰保壔,《九章算术》‘今有方堢壔’是也。堢壔,即保壔之异文。此作葆祷者,或古文假借,或声近而误也。”
词语解释:跪祷  拼音:guì dǎo
救世军的一种特殊礼拜;大部时间是跪着祈祷
词语解释:企祷  拼音:qǐ dǎo
形容盼望之切。 龚振黄 《青岛潮》第十三章:“为此电达,即请逕电北庭,将 曹汝霖 、 章宗祥 、 陆宗舆 等卖国贼,尽法惩办;被捕之学生,迅速释放,以伸国法,而顺舆情。不胜企祷。”《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拟抵制禁例策》:“若夫翻然悔改,求其本原,工艺由此而发达焉,出产由此而涨进焉,则如天之福,举国之所属望,吾人之所企祷者也。”
词语解释:醊祷  拼音:zhuì dǎo
谓祭祀祝祷。《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神人畅》:“清庙穆兮承予宗,百僚肃兮于寝堂。醊祷进福求年丰,有响在坐,敕予为害在玄中。”
词语解释:攻祷  拼音:gōng dǎo
祷祝之一种。举行某种祷祝仪式以驱邪除怪。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刘世则 女病魅积年,巫为攻祷,伐空冢故城间,得狸鼉数十,病犹不差。”参见“ 攻説 ”。
词语解释:攻说  拼音:gōng shuō
(1).古祭名。大祝六祈,五曰攻,六曰说。谓击鼓声讨毒蛊之罪而除之。蛊,传说使人患病受害的毒虫。《周礼·秋官·庶氏》:“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説禬之,嘉草攻之。” 郑玄 注:“攻説,祈名。祈其神,求去之也。” 孙诒让 正义:“盖亦鸣鼓攻之,復以辞责其神,故兼有二名。详彼疏。云‘祈其神,求去之也’者,以毒蛊亦有神凭之,故攻説声其罪除去之。”
(2).攻击议论。 前蜀 贯休 《寄景地判官》诗:“举世唯攻説,多君即不然。”
词语解释:战祷  拼音:zhàn dǎo
战前祷告鬼神。《左传·成公十六年》:“ 楚子 登巢车,以望 晋 军……‘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
词语解释:浇祷  拼音:jiāo dǎo
洒酒祭祀、祷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子不乐,惟求良工画 小翠 像,日夜浇祷其下。”
词语解释:恳祷  拼音:kěn dǎo
恳切祈求。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请上尊号第二表〉》:“特迴宸衷,俯受徽号……此实天下之幸甚,非独臣之幸也。臣等无任诚愿恳祷之至!”
词语解释:情祷  拼音:qíng dǎo
祝颂的心愿。 宋 王安石 《与程公闢书》:“尚此阻阔,惓惓可知,千万自爱,以副情祷也。”
词语解释:拜祷  拼音:bài dǎo
跪拜祈祷。《宋史·列女传·吕仲洙女》:“父得疾濒殆,女焚香祝天,请以身代……女弟 细良 亦相从拜祷。”《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再得相见。”
词语解释:晚祷  拼音:wǎn dǎo
教规规定的七个祈祷时刻中的第六个
晚上举行的宗教仪式或礼拜
第七次和最末一次的日课经;入夜后或入睡之前诵念的最末一次日课经
词语解释:恶祷  拼音:è dǎo
为求去祸的祈祷。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我预在此,与君俱膺,猛兽果信,恶祷而凭。”
词语解释:步祷  拼音:bù dǎo
谓进行 禹 步祷告。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崇禎 辛未年五月初一日,今上因旱,诣圜丘步祷。”《清史稿·仁宗纪》:“丙午,上步祷祈雨。”
词语解释:启祷
启请祷告。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至赛时,张乐弄傀儡,初用楮钱,爇香启祷,犹如祠神。”
词语解释:禳祷  拼音:ráng dǎo
祭神以消灾祈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人则大恐,斩牲禳祷之,神喜则已。”
词语解释:禜祷  拼音:yǒng dǎo
为禳灾而祭祀祈祷。《后汉书·臧洪传》:“ 和 不理戎警,但坐列巫史,禜祷羣神。”《宋史·礼志五》:“凡旱、蝗、水潦、无雪,皆禜祷焉。”
词语解释:善颂善祷  拼音:shàn sòng shàn dǎo
善于颂扬和祈求。谓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礼记·檀弓下》:“ 晋 献文子 成室, 晋 大夫发焉。 张老 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国族於斯。’ 文子 曰:‘ 武 也,得歌於斯,哭於斯,聚国族於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於 九京 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孔颖达 疏:“ 张老 因美而讥之,故为善颂; 文子 闻过即服而拜,故为善祷也。”《宋史·乐志十四》:“善颂善祷,三加弥尊。”
词语解释:讄祷  拼音:lěi dǎo
祝祷。
词语解释:解祷  拼音:jiě dǎo
消灾求福的一种祭祀活动。《淮南子·修务训》“以身解於 阳盱 之河” 汉 高诱 注:“为治水解祷,以身为质。”《北齐书·幼主纪》:“每灾异寇盗水旱,亦不贬损,唯诸处设斋,以此为修德。雅信巫覡,解祷无方。”《新唐书·宇文融传》:“ 融 奏选事, 説 屡却之, 融 怒,乃与御史大夫 崔隐甫 等廷劾 説 引术士解祷及受賕, 説 由是罢宰相。”
词语解释:吁祷  拼音:yù dǎo
呼天祈神。《明史·孝义传一·沉德四》:“人子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有疾则医药吁祷,迫切之情,人子所得为也。”
词语解释:焚祷  拼音:fén dǎo
焚香祷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 王妻 ﹞治洁室,悬观音像,以无子嗣,日日焚祷其中。”
词语解释:塞祷  拼音:sāi dǎo
古时酬报神灵的祭礼。《管子·小问》:“ 桓公 践位,令衅社塞祷。”《史记·封禅书》:“春以脯酒为岁祠,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 司马贞 索隐:“塞,与‘赛’同。赛,今报神福也。”《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会 昭帝 崩, 胥 曰:‘ 女须 良巫也!’杀牛塞祷。”
词语解释:祃祷  拼音:mà dǎo
谓禡祭祷兵。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 康熙 丁丑, 仁皇帝 亲征沙漠 噶尔丹 。﹞上曰:‘然则命汝副 傅 ( 傅尔丹 )以行,尚敢辞耶?’ 达 ( 达福 )语塞,遂叩首出,禡祷於明堂。” 清 龚自珍 《最录南唐五百字》:“禡祷 蚩尤 ,蜡饯猫虎。”
词语解释:盼祷  拼音:pàn dǎo
书信结尾用语。表示期待与祝愿。《“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应请该会即日明白宣布,以释群疑。无任盼祷。” 叶圣陶 《城中·前途》:“不胜盼祷,跂望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