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天禄 拼音:tiān lù
(1).天赐的福禄。《书·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后常指帝位。《后汉书·桓帝纪赞》:“ 桓 自宗支,越躋天禄。”《周书·宣帝纪》:“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 唐 张说 《邺都引》:“君不见 魏武 草创争天禄,羣雄睚眦相驰逐。”
(2).俸禄。《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此人命当食天禄,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 元 汤式 《醉高歌带绣鞋红·送大本之任》曲:“老母亲賸飡天禄,新夫人稳坐香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功勋等臣世食天禄,其后来归从者,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
(3).传说中兽名。 汉 代多以石雕其形以为饰。《后汉书·灵帝纪》:“復修 玉堂殿 ,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 李贤 注:“天禄,兽也……今 邓州 南阳县 北有 宗资 碑,旁有两石兽,鐫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据此,即天禄、辟邪并兽名也。 汉 有 天禄阁 ,亦因兽以立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至和 中, 交趾 献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鳞,首有一角。考之记传,与麟不类,当时有谓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鳞……今以予观之,殆天禄也。”
(4). 汉 代阁名。后亦通称皇家藏书之所。 唐 杨炯 《浑天赋》:“ 冯唐 入於郎署也,两君而未识; 扬雄 在於 天禄 也,三代而不迁。” 明 徐渭 《芸阁校书篇》诗:“他年在 天禄 ,羞与俗人同。”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采访遗方》:“不拘抄本刻本,随时进呈,以广 石渠天禄 之储。”参见“ 天禄阁 ”。
(5).酒的代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 宋 苏轼 《桂酒颂》序:“ 东坡先生 曰:酒,天禄也。其成坏美恶,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岂非天哉!”
词语解释:天禄阁 拼音:tiān lù gé
汉 宫中藏书阁名。 汉高祖 时创建,在 未央宫 内。《三辅黄图·未央宫》:“ 天禄阁 ,藏典籍之所。《汉宫殿疏》云:‘ 天禄麒麟阁 , 萧何 造,以藏祕书,处贤才也。’” 成帝 、 哀帝 及 王莽 时, 刘向 、 刘歆 、 扬雄 等曾先后校书于此。词语解释:福禄 拼音:fú lù
(1).幸福与爵禄。《诗·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成。”《后汉书·马武传》:“有功,輒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 唐 白居易 《论亲友》诗:“烦闹荣华犹且过,优闲福禄更难销。” 刘大白 《布穀》诗:“农夫忙碌,田主福禄。”
(2).兽名。即斑马。形状像骡,身有条纹。原产 非洲 。《明史·外国传七·忽鲁谟斯》:“ 忽鲁謨斯 ,西洋大国也……所贡有狮子、麒麟、驼鸡、福禄、灵羊。”词语解释:微禄 拼音:wēi lù
菲薄的俸禄。 唐 高适 《平台夜遇李景参有别》诗:“家贫羡尔有微禄,欲往从之何所之?” 宋 陆游 《秋夜》诗:“生计依微禄,年光堕远游。” 明 高叔嗣 《答谷司仆见问》诗:“幸自返中园,非关逃微禄。”词语解释:干禄 拼音:gàn lù
南北朝 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犹以 波斯 狗为仪同、郡君,分其干禄。”《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旧苍头 刘桃枝 等皆开府封王,其餘宦官、 胡 儿、歌舞人、见鬼人、官奴婢等滥得富贵者,殆将万数……乃至狗、马及鹰亦有仪同、郡君之号,有鬭鷄,号开府,皆食其干禄。” 胡三省 注:“干出所部之人,一干输绢十八匹,干身放之。”
(1).求福。《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2).求禄位;求仕进。《论语·为政》:“ 子张 学干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梁书·明山宾传》:“兄 仲璋 婴痼疾,家道屡空, 山宾 乃行干禄。”《金史·隐逸传序》:“后世干禄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与叹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鲜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虽兜牟深隐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干禄之色,固灼然观于外矣!”词语解释:厚禄 拼音:hòu lù
(1).优厚的俸禄。《墨子·尚贤中》:“故当是时,虽在於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宋书·王僧达传》:“如使臣享厚禄,居重荣,衣狐坐熊,而无事於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唐 杜甫 《狂夫》诗:“厚禄故人书断絶,恒饥稚子色凄凉。”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哱叛》:“合得上厚禄高官,都只为积祖承恩相挈带。”
(2).指食禄丰厚之士卒。《吕氏春秋·简选》:“驱市人而战之,可以胜人之厚禄教卒。” 陈奇猷 校释:“古者士亦食禄,厚禄即指厚禄之士。”词语解释:寸禄 拼音:cùn lù
微薄的俸禄。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八:“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唐 李颀 《赠别张兵曹》诗:“一身轻寸禄,万物任虚舟。”词语解释:利禄 拼音:lì lù
(1).财利荣禄。《礼记·坊记》:“利禄先死者而后生者,则民不偝。” 孔颖达 疏:“谓财利荣禄之事。” 宋 柳永 《凤归云》词:“蝇头利禄,蜗角功名。”《红楼梦》第五六回:“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 尧 舜 之词,背 孔 孟 之道。”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诗:“一生营营者,个人利禄累。”
(2).贪图爵禄。《礼记·表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 郑玄 注:“违,犹去也。利禄,言为贪禄留也。臣以道去君,至於三而不遂去,是贪禄。”词语解释:爵禄 拼音:jué lù
(1).官爵和俸禄。《周礼·夏官·司士》:“凡邦国,三岁则稽士任而进退其爵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及所置吏,以其郎中 春 为丞相,聚收 汉 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与居,为治家室,赐其财物爵禄田宅,爵或至 关内侯 ,奉以二千石,所不当得,欲以有为。” 唐 柳宗元 《代柳公绰谢上任表》:“臣闻古之制爵禄者,爵以居有德,禄以养有功。” 元 范梈 《奉寄翰林邓侍讲》诗:“世间爵禄不易致,何独去就如飘风。”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九:“它一面到处缉拿革命分子,一面却专为归国的留 日 学生开特科考试,企图用爵禄来引诱他们。”
(2).指授予爵位、官职和俸禄。 唐 韩愈 《鄠人对》:“乃旌表门閭,爵禄其子孙。” 宋 秦观 《论议下》:“然后官而爵禄之。”词语解释:荣禄 拼音:róng lù
谓功名利禄。《列子·杨朱》:“欲以説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君子称身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 宋 王安石 《乞改三经义札子》:“幸蒙大恩,休息田里,坐窃荣禄,免於事累。” 清 方文 《偕槁木师至沉崑铜庄》诗之三:“世态争荣禄,吾徒甘寂寥。”词语解释:薄禄 拼音:báo lù
(1).菲薄的俸禄。 唐 杜甫 《客堂》诗:“上公有记者,累奏资薄禄。” 宋 曾巩 《游鹿门不果》诗:“念昔在郡日,苦为尘网婴。低心就薄禄,实负山水情。” 宋 秦观 《次韵范纯夫戏答李方叔馈笋兼简邓慎思》:“薄禄养亲甘旨少,满包时赖故人供。”
(2).福薄,福分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復得此妇……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词语解释:窃禄 拼音:qiè lù
犹言无功受禄。多用于自谦。 唐 杜荀鹤 《自叙》诗:“寧为宇宙閒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宋 曾巩 《高阳池》诗:“独惭旷达意,窃禄诚已卑。” 宋 司马光 《酬胡侍讲先生见寄》诗:“贱生偶承乏,窃禄聊自庇。”词语解释:辞禄 拼音:cí lù
辞去爵禄。《汉书·张安世传》:“ 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太盛,乃辞禄。”《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有司劾 畴 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 太祖 重其事,依违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以 畴 同於 子文 辞禄, 申胥 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夫 鲁连 之智,辞禄而不返; 接舆 之贤,行歌而忘归。”《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冬,十月,戊寅朔, 张珪 归 保定 上冢,以病辞禄,不允。”词语解释:斗禄 拼音:dòu lù
微薄的俸禄。 宋 欧阳修 《送郑革先辈赐第南归》诗:“试问尘埃勤斗禄,何如琴酒老云巖。” 宋 曾巩 《杂诗》之三:“ 孔 孟 非其称,斗禄应未取。” 元 张宇 《送田茂卿赴都》诗:“黄卷可能无斗禄,青云自是有天梯。”词语解释:百禄 拼音:bǎi lù
(1).犹多福。《诗·小雅·天保》:“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隋书·音乐志中》:“降斯百禄,惟响惟应。” 唐 白居易 《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序:“自佐邑从军,连牧二郡,不以寒暑而易其心,宜乎荷百禄,号良二千石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速即丢魔鬼,归亲爷,方可受天百禄也。”参见“ 百福 ”。
(2).小儿出生满百日举行的贺宴。《再生缘》第二十回:“媳妇们俱坐罢,今日孙儿百禄,友戚齐临,可谓合欢矣!”参见“ 百晬 ”。
词语解释:百福 拼音:bǎi fú
犹多福。《诗·大雅·假乐》:“干禄百福,子孙千亿。”《墨子·鲁问》:“今以一豚祭,而求百福於鬼神。”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殃销祸散百福併,从此直至耇与鮐。”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大会》:“捧云浆,谩歌百福受天庆,喜 江 东新造,典午重昌。”
词语解释:百晬 拼音:bǎi zuì
小儿诞生满百日举行的贺宴。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词语解释:俸禄 拼音:fèng lù
官吏的薪给。《韩诗外传》卷九:“ 田子 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鎰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三国志·吴志·朱桓传》:“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优老》:“﹝ 康熙 ﹞二十一年 云南 平, 世缨 疏辞俸禄且乞骸骨,特赐白金三百两,驰驛回籍。” 冰心 《两个家庭》:“谁知回国以后,政府只给他一名差遣员的缺,受了一月二百块钱无功的俸禄,他已经灰了一大半的心了。”词语解释:有禄 拼音:yǒu lù
(1).谓生,生存。《书·君奭》:“ 武王 惟兹四人尚迪有禄。” 周秉钧 易解:“有禄,谓生也;古称死为无禄,故知生为有禄矣。”
(2).指有禄位的人。 汉 袁康 《越绝书·请籴内传》:“ 吴王 率其有禄与贤良遯而去。”词语解释:无禄 拼音:wú lù
(1).犹不幸。《诗·小雅·正月》:“忧心惸惸,念我无禄。” 朱熹 集传:“无禄,犹言不幸尔。”《左传·成公十三年》:“无禄, 献公 即世。” 杨伯峻 注:“无禄,今言不幸。”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总说·字训辨》:“不幸之谓无禄。《诗》曰:‘念我无禄。’”
(2).犹不禄。古代称士之死。亦泛指死亡。《公羊传·隐公三年》“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士曰不禄” 汉 何休 注:“不禄,无禄也。”《尔雅·释诂下》:“崩、薨、无禄、卒……死也。” 郝懿行 义疏:“《公羊·隐三年》注;‘不禄,无禄也。’……无禄,犹言无福,亦谓遭死丧也。”
(3).没有俸禄。《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有宠於 薳子 者八人,皆无禄而多马。”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之四:“事主非无禄,浮生即有涯。” 杨伦 笺注:“非无禄,谓前曾授官。”
(4).指没有禄命,没有禄食的运数。 汉 王充 《论衡·偶会》:“无禄之人,商而无盈,农而无播。”词语解释:怀禄 拼音:huái lù
留恋爵禄。《晏子春秋·问上一》:“尽忠不豫交,不用不怀禄, 晏子 可谓廉矣。”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怀禄贪势,不能自退。” 宋 王安石 《戴不胜》诗:“怀禄詎有耻,知命乃无忧。”词语解释:美禄 拼音:měi lù
(1).《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后因以“美禄”指酒。 唐 元稹 《谢赐设状》:“陛下载分美禄,特降珍羞。空怀满腹之惭,未有沃心之便。” 元 马致远 《清江引·野兴》曲:“天之美禄谁不喜,偏只説 刘伶 醉。”
(2).高官厚禄。《南史·孔奂传》:“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词语解释:世禄 拼音:shì lù
古代有世禄之制,贵族世代享有爵禄。《书·毕命》:“世禄之家,鲜克由礼。” 孔 传:“世有禄位。”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一:“ 沆 之子孙皆荣显,至今世禄不絶。”《红楼梦》第二回:“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一望即知是个世禄之家;而且正在发扬的时候。”词语解释:纳禄 拼音:nà lù
归还俸禄。谓辞官。《国语·鲁语上》:“若罪也,则请纳禄与车服而违署。” 韦昭 注:“纳,归也;禄,田邑也。” 宋 陆游 《跋〈盘涧图〉》:“时予纳禄已三年,居 会稽 山阴 之 三山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朱昂 ﹞晚年以工部侍郎乞骸骨……内侍传詔各赋诗饯行。凡四十八篇,独 李翰 长维 诗最奇絶,云:‘清朝纳禄犹强健,白首还家正太平。’”词语解释:宠禄 拼音:chǒng lù
(1).谓给予宠幸和富贵。《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2).谓荣宠与禄位。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贫贱不相顾盼,富贵何假提擕?不贪宠禄荣华,愿君知儿怀抱。” 明 李东阳 《宜阳引》:“古来宠禄易骄奢,今人尚忆贫时否?”词语解释:受禄 拼音:shòu lù
(1).接受福祉。《诗·大雅·假乐》:“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郑玄 笺:“安民官人,皆得其宜,以受福禄於天。”
(2).接受俸禄。《礼记·表记》:“是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史记·循吏列传》:“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宋 秦观 《谢及第启》:“技莫能効,初如不战而屈人;名宦亟成,更类无功而受禄。”
(3).授予俸禄。 汉 张衡 《应间》:“度德拜爵,量绩受禄。”词语解释:求禄 拼音:qiú lù
求取俸禄。《南齐书·乐志》:“《伎録》云:‘求禄求禄,清白不浊。清白尚可,贪污杀我!’” 唐 皇甫冉 《送田济之扬州赴选》诗:“家贫不自给,求禄为荒年。” 唐 元稹 《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感君求禄意,求禄殊众人。上以奉颜色,餘以及亲宾。”词语解释:祠禄 拼音:cí lù
官名。 宋 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 宋 陆游 《秋晚岁登戏作》自注:“时方谋祠禄。”《宋史·职官志十》:“宋制,设祠禄之官,以佚老优贤,先时员数絶少, 熙寧 以后乃增置焉。” 元 王士熙 《送华山隐归西湖故居》诗:“欲向君王乞祠禄,安排杖屨来相从。”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 宋 有西北二边岁币百万,百官祠禄郊赐之类,今皆无之。”词语解释:回禄 拼音:huí lù
传说中的火神。《左传·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於国北,禳火于 玄冥 , 回禄 。” 杜预 注:“ 回禄 ,火神。”《国语·周语上》:“昔 夏 之兴也, 融 降于 崇山 ,其亡也, 回禄 信於 耹隧 。”后用以指火灾。《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元瓘 幼聪敏,长於抚驭,临戎十五年,决事神速,为军民所附,然奢僭营造,甚於其父,故有回禄之灾焉。”《官场现形记》第三七回:“ 刘 道老太爷年纪大了,一身的病,家累又重得很,自遭‘回禄’之后,家产一无所有。” 廖仲恺 《致蒋介石函》:“兄作战计划原稿,乃遭回禄,此弟所引为至憾者。”一说,指 吴回 陆终 。参见“ 回陆 ”。
词语解释:回陆 拼音:huí lù
吴回 陆终 的并称。传说中的火神。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 太史公 採取二传以为《楚世家》云:‘……帝乃以庚寅日诛 重黎 ,而以其弟 吴回 为重黎,后復居火正,为祝融。 吴回 生 陆终 , 陆终 生子六人,六曰 季连 , 楚 其后也。’以此考之,则 祝融 之后有 吴回 、 陆终 。 回禄 者, 回 陆 也,举二人而言耳。陆,禄音相近。”参见“ 回禄 ”。词语解释:苟禄 拼音:gǒu lù
指官吏无功而受俸禄。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吏隐之説,始于谁乎? 首阳 为拙, 柱下 为工,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 明 宋濂 《遁耕轩记》:“受民之佣而无功以报之,则为苟禄。” 清 朱琦 《感事》诗:“忠义乃在民,苟禄亦可耻。”词语解释:尸禄 拼音:shī lù
见“ 尸禄素餐 ”。
词语解释:尸禄素餐 拼音:shī lù sù cān
见“ 尸禄素餐 ”。词语解释:张禄 拼音:zhāng lù
战国 魏 范雎 的化名。《史记·穰侯列传》:“於是 魏 人 范雎 自谓 张禄先生 ,讥 穰侯 之伐 齐 ,乃越 三晋 以攻 齐 也,以此时奸説 秦昭王 。” 晋 左思 《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张仪 张禄 ,亦足云也。”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诗:“他日见 张禄 ,綈袍怀旧恩。” 柳亚子 《玉娇曲为钝根赋》:“痛哭当年识 贾生 ,变名此日同 张禄 。”词语解释:徇禄 拼音:xùn lù
谋求禄位。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狥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宋 苏辙 《和毛君新葺囷庵船斋》:“终身狥禄知何益,投檄归耕贫未堪。” 清 朱彝尊 《送灯上人》诗:“渡杯看下 潞 ,狥禄笑留 燕 。”词语解释:食禄 拼音:shí lù
(1).享受俸禄。《史记·循吏列传》:“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 宋 司马光 《范景仁传》:“ 景仁 时年六十三,因上言:‘即不用臣言,臣无颜復居位食禄。’”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三:“奴隶可以赏赐,其意如后人之食禄。”
(2).迷信者称人一生中注定应享之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復扣平生食禄,遂於袖中出大帙示之。”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躬行》:“有官禄者减官禄,无官禄者减食禄。”《红楼梦》第一○一回:“我也不久了!虽然活了二十五岁,人家没见的也见了,没吃的也吃了,衣禄食禄也算全了。”词语解释:贪禄 拼音:tān lù
贪恋禄位。 汉 刘向 《说苑·臣术》:“安官贪禄,营於私家,不务公事。” 唐 骆宾王 《自叙状》:“靦容冒进,贪禄要君。” 唐 王维 《送友人归山歌》之一:“愧不才兮访贤,嫌既老兮贪禄。”词语解释:重禄 拼音:zhòng lù
(1).厚俸,高薪。《管子·立政》:“功力未见於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礼记·中庸》:“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 朱熹 集注:“谓待之诚而养之厚。”《史记·李斯列传》:“ 斯 , 上蔡 閭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
(2).古代借指重臣、大臣。《国语·越语下》:“ 吴王 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 姑苏 。” 韦昭 注引 贾侍中 曰:“重禄,大臣也。”词语解释:赋禄 拼音:fù lù
(1).赋税与禄赏。《管子·大匡》:“乃轻税,弛关市之征,为赋禄之制。”
(2).给予俸禄。《管子·山至数》:“君以币赋禄,什在上。”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然而前世置员盖甚少,而赋禄又如此之薄,则财用之所不足,盖亦有説矣。”《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今州县胥吏,未尝赋禄,皆蚕食百姓而已。”词语解释:官禄 拼音:guān lù
官位和俸禄。 汉 刘向 《列女传·楚老莱妻》:“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鉞。今先生食人酒肉,授(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於患乎?”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庭戒诸儿》:“今华吾体者衣冠也,荣吾私者官禄也。” 清 吴敏树 《为守斋五叔父暨张叔母五旬双庆之序》:“凡人之所以为祖宗光、为父母荣、为乡里生气色者,岂直以其科名与其官禄之崇宠而已哉?”词语解释:廪禄 拼音:lǐn lù
亦作“廪禄”。 禄米;俸禄。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保严公行状》:“俸秩廩禄,一以资军。” 宋 苏舜钦 《与欧阳公书》:“廩禄所入,不足充衣食。” 明 唐顺之 《赠彭石屋序》:“吾廪禄之外,一钱亦私也,况百金乎!”词语解释:持禄 拼音:chí lù
保持禄位。犹言尸位素餐。《晏子春秋·问下十三》:“士者持禄,游者养交,身之所以危也。” 汉 刘向 《说苑·反质》:“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宋 秦观 《李固论》:“其大臣如 张禹 、 孔光 辈皆持禄取容,偷为一切之计。”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所恨持禄流,垂头气默塞。”词语解释:就禄 拼音:jiù lù
领受俸禄。指出仕任职。 宋 叶适 《除淮东总领谢表》:“国其选择而使能,臣姑冒昧而就禄。”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朱善 ﹞ 洪武 初,以郡邑荐至京,製作称旨,召官翰林,令以家属赴京就禄。”词语解释:及禄 拼音:jí lù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后以“及禄”指得官。 宋 梅尧臣 《送信安张从事吉甫兼及白使君》诗:“怜君能及禄,过我苦言归。”词语解释:吏禄 拼音:lì lù
(1).官吏的俸禄。《史记·平準书》:“量吏禄,度官用,以赋於民。”《汉书·王莽传中》:“﹝ 天凤 三年﹞五月, 莽 下吏禄制度……僚禄一岁六十六斛,稍以差增,上至四辅而为万斛云。”
(2).指吏禄制度。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二》:“天下吏人,素无常禄,惟以受賕为生,往往致富者, 熙寧 三年,始制天下吏禄,而设重法以絶请託之弊。”
(3).官吏的禄位。 唐 韩愈 《送牛堪序》:“登第於有司者,去民亩而就吏禄,由是进而累为卿相者,常常有之。”词语解释:安禄 拼音:ān lù
安享俸禄。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其日月五星行次,皆只据小历所算躔度誊奏,不曾占候,有司但备员安禄而已。”词语解释:弃禄 拼音:qì lù
舍弃俸禄。人死的婉词。《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生又问:‘平章弃禄数年,今有谁在?生事若何?’”词语解释:逐禄 拼音:zhú lù
追逐俸给。谓为官。 宋 陆游 《上虞丞相书》:“某行年四十有八,家世 山阴 ,以贫悴逐禄於 夔 。” 宋 陆游 《十五日》诗:“逐禄岂能无聚散,明年谁復伴衰翁?”词语解释:阳禄 拼音:yáng lù
(1).馆名。 汉 上林苑 中嫔妃所居之馆。《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婕妤》:“歷年岁而悼惧兮,閔蕃华之不滋。痛 阳禄 与 柘馆 兮,仍襁褓而离灾。”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二馆名也,生子此馆,皆失之也。’二观并在 上林 中。”参见“ 柘舘 ”。
(2).指人的寿命。《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儿不幸阳禄先尽,受罪极重,非斋醮可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僧三世报》:“吾年十八,阳禄终矣,故再投君家为君之子。”
词语解释:柘馆
亦作“ 柘馆 ”。
1. 汉 上林苑 中嫔妃所居之馆。 汉 班倢伃 《自悼赋》:“痛 阳禄 与 柘舘 兮,仍繦褓而离灾。” 北周 庾信 《伤心赋》:“未设桑弧,先空 柘舘 。”
2.泛指内宫。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既而椒房宛转,柘馆阴岑,絳鹤晨严,铜蠡昼静。” 元 方夔 《四时词》之四:“手捻梅花暗断魂,十年柘舘未承恩。”词语解释:谷禄 拼音:gǔ lù
犹俸禄。古代以谷量计俸禄的高下。《管子·立政》:“修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穀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荀子·王霸》:“心好利,而穀禄莫厚焉。”词语解释:仕禄 拼音:shì lù
指官职,职务。词语解释:避禄 拼音:bì lù
犹辞官。 三国 魏 嵇康 《六言·老莱妻贤名》:“不愿夫子相 荆 ,相将避禄隐耕。” 宋 张耒 《王子开朝散早年以疾病谢事还江阴求诗为别》之三:“避禄免危疾,弃铅得黄金。”词语解释:司禄 拼音:sī lù
(1).官名。《周礼·地官·序官》“司禄” 郑玄 注:“主班禄。”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云:“司禄职虽闕,观其序於廩人、仓人、舍人之后,司稼之前,皆为穀米之类,其为颁穀禄於羣臣可知矣。”
(2).星名。文昌宫第六星。《周礼·春官·天府》:“若祭天之司民司禄。” 郑玄 注:“司禄,文昌第六星。”《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六曰司禄。” 司马贞 索隐引《春秋元命包》曰:“司禄赏功进士。”
(3).星名。下台司禄。《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4).星名。《宋史·天文志三》:“司禄二星,在司命北,主增年延德,又主掌功赏、食料、官爵。”
(5).神名。掌司人间禄籍。《新唐书·礼乐志二》:“四时祭 风师 、 雨师 、 灵星 、 司中 、 司命 、 司人 、 司禄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我非仙非鬼, 文昌 司禄 之神也。”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七章第四节:“密宗的做法,和道教有相同的地方……道教的 司命 、 司禄 之神及 泰山府君 ,也见于 密宗 经文。”词语解释:上禄 拼音:shàng lù
(1).上卿的采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公与 免餘 邑六十,辞曰:‘唯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
(2).优厚的爵禄。《后汉书·蔡茂传》:“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
(3).指宗庙。 汉 扬雄 《太玄·数》:“九人:一为下人,二为平人,三为进人,四为下禄,五为中禄,六为上禄,七为失志,八为疾瘀,九为极。” 范望 注:“六为阴位,而尊者莫过宗庙,故上禄为宗庙,天子所不敢先也。”词语解释:家禄 拼音:jiā lù
世袭的爵位俸禄。《后汉书·刘般传赞》:“ 居巢 好读,遂承家禄。”词语解释:宜禄 拼音:yí lù
本为古代一仆人名,后亦以泛指宰相的仆人。《宋书·百官志上》:“有苍头字 宜禄 。至 汉 ,丞相府每有所关白,到阁輒传呼‘宜禄’,以此为常。”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宜禄》:“ 丁晋公 喜占验禨祥,多所忌讳。时有无赖 于庆 ,欲往依之,谋于一落第老儒。老儒曰:‘汝欲往,须更姓名,改 于 为 丁 ,名 宜禄 。后得志,毋相忘。’ 晋公 见其名果大喜,收之门下。不旬月而入相,此人遂被优宠……至今相传,不解其所谓。适检 沉休文 《宋书》,宰相苍头呼为‘宜禄’,乃知 晋公 喜之有故也。”词语解释:公禄 拼音:gōng lù
犹俸禄。《南史·顾觊之传》:“其家人絶灭者, 宪之 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词语解释:五斗禄 拼音:wǔ dǒu lù
指微薄的官俸。 唐 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详“ 五斗米 ”。
词语解释: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1).指五斗米道。 清 龚自珍 《非五行传》:“ 王莽 不闻 张角 、 张鲁 、五斗米、三里雾。”
(2).《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宋 王安石 《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亦省作“ 五斗 ”。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学徒窥于数仞。” 清 唐孙华 《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谿之胜》诗:“辞官归养母,耻折五斗腰。”词语解释:独禄 拼音:dú lù
见“ 独漉 ”。
词语解释:独漉 拼音:dú lù
亦作“独禄”。 古乐府中 晋 和 南朝 齐 拂舞歌辞名。《宋书·乐志四》作《独禄篇》,《南齐书·乐志》作《独禄辞》,《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晋拂舞歌》作《独漉篇》。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晋拂舞歌》、《舞曲歌辞四·齐拂舞歌》。词语解释:茀禄 拼音:bó lù
犹福禄。茀,通“ 福 ”。《诗·大雅·卷阿》:“茀禄尔康矣。” 郑玄 笺:“茀,福也。” 宋 王安石 《寿安县君王氏墓志铭》:“方大茀禄,以宜宠服。” 明 方孝孺 《姚贞妇赞》:“人曰孝子,茀禄是承。”词语解释:偷禄 拼音:tōu lù
谓任官不尽职,徒受俸禄。 宋 王安石 《上张太博书》之一:“学日以落,而废职之咎,几不能免,其敢出所有以求当世贵者之识哉?其亦偷禄焉而已矣!” 宋 曾巩 《喜雨》诗:“偶狥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词语解释:余禄 拼音:yú lù
富馀的俸禄;馀财。 汉 刘向 《新序·义勇》:“仁者无餘爱,忠臣无餘禄。”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 惲 幸有餘禄,方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词语解释:折腰禄 拼音:zhé yāo lù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遂以“折腰禄”指下级官吏的微薄薪俸。 唐 钱起 《过沉氏山居》诗:“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参见“ 折腰 ”。
词语解释:折腰 拼音:zhé yāo
亦作“ 折要 ”。
(1).弯曲的腰。 汉 刘向 《列女传·锺离春》:“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折腰、出胸,皮肤若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本则聋瞽、喑哑、驮背、折腰诸恶状,无一不备於身矣。”
(2).谓弯着腰。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折腰而趋,流汗喘乏。”
(3).弯腰行礼。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墅西 飞龙山 神, 庭凑 往祭之。将及祠百步,有人具冠冕,折腰於 庭凑 ;及入庙,神乃侧坐。” 明 宋濂 《虎跑泉铭》:“拔剑刺山,水为之涌;折腰拜井,泉乃仰流。” 清 陈鳣 《对策·拜礼》:“介者不拜,故以肃为礼,以其不可折要也。”
(4).借指鞠躬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泰西各国使臣咸请覲见,先自言用西礼折腰者三,不习 中国 拜跪。”
(5).《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后以“折腰”为屈身事人之典。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华髮长折腰,将貽 陶公 誚。”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伊人 濮阳 秀,方厌折腰辱。” 清 方文 《彭泽怀古》诗:“折腰非所愿,解组亦何难。”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为了我们的事业,就是一升米需要折腰,他也可以折了。”
(6).崇敬,倾倒。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古百戏节目之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百戏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盌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
(8).舞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小垂手》诗:“折腰应两笛,顿足转双巾。”《云笈七籤》卷一○六:“ 王华 作唱, 西妃 折腰。”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垢》:“ 柳姬 ,我不见你舞了,好一折腰,试他垂手。”
(9).指格律诗中的失黏格。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絶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郭绍虞 注:“案八句折腰当亦指失黏之格。” 清 冯班 《钝吟杂录·严氏纠缪》:“折腰者,如絶句平仄平仄或仄平仄平,不用黏者是也。”
(10).见“ 折腰步 ”。词语解释:让禄 拼音:ràng lù
把利禄让给别人。《庄子·天运》:“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 成玄英 疏:“夫是富非贫,贪於货贿者,岂能让人财禄!” 唐 柳宗元 《哀溺文》:“不让禄以辞富兮,又旁窥而诡求。”词语解释:鹤禄 拼音:hè lù
犹鹤俸。 宋 宋祁 《仲微相过把酒有感》诗:“鹿车君偃蹇,鹤禄我裴回。”词语解释:外禄 拼音:wài lù
地方官的俸禄。借指地方官。《魏书·阉官传·抱嶷》:“ 嶷 老疾,请乞外禄,乃以为镇西将军、 涇州 刺史,特加光禄大夫。”《南史·恩倖传·吕文显》:“送故迎新,吏人疲於道路。四方守宰餉遗,一年咸数百万。舍人 茹法亮 於众中语人曰:‘何须觅外禄,此一户内年办百万。’盖约言之也。”词语解释:命禄 拼音:mìng lù
禄食运数。星相家指人与生俱来的富贵贫贱、生死寿夭的运数。 三国 魏 曹操 《上言破袁绍》:“大将军 鄴侯 袁绍 前与 冀州 牧 韩馥 ,立故大司马 刘虞 ,刻作金璽,遣故 任 长 毕瑜 诣 虞 ,为説命禄之数。”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尚书雪冤狱》:“冤楚相縈,殆将溘尽,命禄未絶, 洛 尹更任,则衔血齎冤。”参见“ 命运 ”。
词语解释:命运 拼音:mìng yùn
(1).天命运数。 汉 班固 《白虎通·灾变》:“ 尧 遭洪水, 汤 遭大旱,命运时然。”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仕宦谚云:‘命运低,得三 西 。’谓 山西 、 江西 、 陕西 也。” 茅盾 《一个女性》:“她又深信自己过去的种种似乎都和 张彦英 直接间接有关,这便是所谓命运罢!”
(2).比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 中国 人民已经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词语解释:饱禄 拼音:bǎo lù
饱享俸禄。 明 唐顺之 《书〈王氏传家录〉后》:“虽然,裂土之封孰与诗书之泽之可以长久使其子孙饱禄?而骄佚孰与使其子孙苦约而思以自立也?”词语解释:国禄
国家的俸禄词语解释:丰禄 拼音:fēng lù
指优厚的俸禄。《荀子·议兵》:“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 晋 傅玄 《傅子·戒言》:“丰禄厚赏,使天下希而慕之。” 元 柳贯 《元故清河郡侯张公墓碑铭》序:“君能一折首降气,则美爵丰禄可指取也。” 明 刘崧 《大明滕国公顾时神道碑》:“崇勋丰禄,券铁以誓。”词语解释:待禄 拼音:dài lù
持禄,守禄。待,通“ 持 ”。《墨子·七患》:“仕者待禄,游者忧反。” 孙诒让 间诂:“《群书治要》引‘待’作‘持’。”《孔子家语·六本》:“ 回 有君子之道四焉:强於行义,弱於受諫,怵於待禄,慎於治身。”词语解释:遐禄 拼音:xiá lù
边远之地的官职。 唐 沉佺期 《饯远》诗:“任子徇遐禄,结友开旧襟。”词语解释:闲禄 拼音:xián lù
清闲官职的俸禄。 宋 米芾 《山光寺》诗:“三十年间成底事,空叨閒禄是浮荣。”词语解释:后禄 拼音:hòu lù
(1).日后的福禄。《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 郑玄 笺:“以安后日之福禄。”《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2).谓后奉币帛。《礼记·坊记》:“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 郑玄 注:“礼之先辞而后币帛。” 孔颖达 疏:“先相见是先事,而后币帛是后禄。”词语解释:田禄 拼音:tián lù
(1). 先秦 卿大夫的俸给来自采地或公田,故称田禄。《礼记·曲礼下》:“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 孙希旦 集解“田禄者,大夫、士各有采地,无采地者,其禄亦皆出於公田之所入。”《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 蒯得 被 先克 以军事夺其田禄,中怀怨望。”
(2).泛指俸禄。《宋书·良吏传·阮长之》:“时郡县田禄,以芒种为断。此前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后人,此后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前人。”《宋史·颜复传》:“ 復 因上五议,欲专其祠饗,优其田禄。”词语解释:班禄 拼音:bān lù
(1).分等制定俸禄。《管子·权修》:“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 汉 扬雄 《百官箴·司空箴》:“昔在季叶,班禄遗贤。”《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絶。” 清 唐甄 《潜书·制禄》:“古者班禄,亦起于农夫食人之数……至于 汉 ,以穀班禄而以石差。”
(2).班位和俸禄。《楚辞·天问》:“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游国恩 纂义引 曹耀湘 曰:“班,位也;禄,食也。”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班禄颇而《頎甫》刺,行人乏而《緜蛮》讽。”《宋书·袁淑传》:“则宜拔过宠贵之上,褒升戚旧之右,别其旂章,荣其班禄。”词语解释:寄禄 拼音:jì lù
寄禄官。 宋 陆游 《吏部郎中苏君墓志铭》:“以 绍熙 三年五月某甲子,遇疾捐馆舍,享年六十有四,寄禄至朝请大夫。”词语解释:诏禄 拼音:zhào lù
报请王者授与俸禄。《周礼·夏官·司士》:“司士……周知邦国都家县鄙之数,卿大夫士庶子之数,以詔王治,以德詔爵,以功詔禄,以能詔事。” 林尹 今译:“有功的报请王者授给他正禄。”词语解释:要禄 拼音:yào lù
求取利禄。 晋 陆云 《逸民赋》:“彼贪夫之死权兮,固遗生以要禄。”词语解释:致禄 拼音:zhì lù
(1).给予俸禄。《墨子·耕柱》:“﹝ 高石子 ﹞见 子墨子 曰:‘ 卫君 以夫子之故,致禄甚厚,设我於卿。’”
(2).归还爵禄。即辞官。《国语·鲁语下》:“ 子冶 归,致禄而不出。” 韦昭 注:“致,归也。归禄,还采邑也。”词语解释:衣禄 拼音:yī lù
(1).犹俸禄。《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中:“吾受 信 衣禄,岂不知恩?”
(2).衣食福分。《恨海》第八回:“只要我母女永远相守,女儿情愿捐了一生的衣禄,换将过来。” 沉从文 《大小阮》:“他心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衣禄,说不准簿籍上自己名分下还有五十坛烧酒待注销,喝够了才会倒下完事。”词语解释:秩禄 拼音:zhì lù
俸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定令,令驃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晋书·刘寔传》:“今听君以侯就第,位居三司之上,秩禄準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近在议曹,共平章百官秩禄。”词语解释:责禄 拼音:zé lù
求取俸禄。 宋 叶适 《参议宋公墓志铭》:“称事以责禄,禄虽获,役也。”词语解释:财禄 拼音:cái lù
谓发财做官。 老舍 《四世同堂》九:“ 大赤包 对丈夫的财禄是绝对乐观的。这并不是她信任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词语解释:发禄 拼音:fā lù
发迹,腾达。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一折:“嫌这攀蟾折桂做官迟,为那笔尖上发禄晚。”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四折:“但行处两行朱衣列马前,算个文章士,发禄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