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禽鸟 拼音:qín niǎo
鸟兽的通称。或单指鸟类。《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 杜预 注:“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虽 燕 越 之异心,在禽鸟而同戚。”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词语解释:禽语 拼音:qín yǔ
鸟语;鸟鸣。 宋 赵师秀 《春晚即事》诗:“春深禽语改,溪落岸沙高。”词语解释:禽兽 拼音:qín shòu
(1).鸟类和兽类的统称。《孟子·滕文公上》:“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穀不登,禽兽偪人。”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2).称兽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 建 欲令人与禽兽交而生子,彊令宫人臝而四据,与羝羊及狗交。”
(3).比喻不知礼义或行为卑劣的人。《孟子·滕文公下》:“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用作詈词。犹言畜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红娘 ,书房里唤将那禽兽来!”《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怕你这禽兽告诉!我此时视死如归,那个还要这性命!”词语解释:禽言 拼音:qín yán
(1).鸟语。指鸟类啼鸣。 唐 宋之问 《谒禹庙》诗:“猿啸有时答,禽言常自呼。”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韵》:“禽言经不輟,象口川寧涸。”
(2).诗体名。以禽鸟为题,将鸟名隐入诗句,象声取义,以抒情写态。 宋 梅尧臣 有《禽言》诗四首, 苏轼 有《五禽言》诗五首。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陈亚》:“‘禽言诗’当如‘药名诗’,用其名字隐入诗句中,造语隐贴,无异寻常诗,乃为造微入妙……‘禽言诗’云:‘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唤起’、‘催归’,二禽名也。 梅圣俞 ‘禽言诗’,如‘泥滑滑’‘苦竹冈’之句,皆善造语者也。”词语解释:禽荒 拼音:qín huāng
亦作“ 禽芒 ”。 沉迷于田猎。《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蔡沉 集传:“禽荒,耽游畋也;荒者,迷乱之谓。”《国语·越语下》:“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六分》:“驱骋驰猎而不禽芒。” 明 李东阳 《孝宗皇帝挽歌词》之三:“内廷无女謁,外囿絶禽荒。”词语解释:禽戏 拼音:qín xì
(1).指五禽戏。相传为 汉 末名医 华佗 所创导的一种健身体操。《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日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蹏足,以当导引。” 明 高启 《赠儿医吴氏昆季》诗:“偶因念殤者,来此市人羣,问术或禽戏,观书皆鸟文。”
(2).禽鸟嬉戏。 隋 江总 《静卧栖霞寺房望徐祭酒》诗:“树声非有意,禽戏似忘怀。”词语解释:禽犊 拼音:qín dú
(1).禽和犊。古代用作馈赠的礼品,因以喻干禄进身之物。《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杨倞 注:“禽犊,餽献之物也。” 刘师培 补释:“《礼记·曲礼》言:‘凡贄:卿,羔;大夫,雁;士,雉。’是所执之贄非兽即禽,特此文以犊代羔耳。”
(2).指鸟兽疼爱幼仔,比喻父母溺爱子女。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训女》:“説与你夫人爱女休禽犊,馆明师茶饭须清楚,你看我治国齐家也则是数卷书。”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彼以禽犊为爱,使其子怙宠灭义,不克自树立,以至於碌碌无所短长。”词语解释:禽鹿 拼音:qín lù
犹禽兽。鸟兽。《史记·李斯列传》:“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彊行者耳。” 司马贞 索隐:“禽鹿,犹禽兽也。言禽兽但知视肉而肉之。”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羈,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清 唐甄 《潜书·贞隐》:“于是以富贵为陋,贫贱为高;卿相为污,野人为洁;乱不出,治亦不出; 桀 紂 招之不来, 尧 舜 招之亦不来。若此者,禽鹿之类也。”词语解释:禽获 拼音:qín huò
被俘;擒获。 汉 王充 《论衡·福虚》:“使 宋楚 之君合战顿兵,流血僵尸,战夫禽获,死亡不还,以盲之故,得脱不行,可谓神报之矣。”《宋书·隐逸传·翟法赐》:“如当逼以王宪,束以严科,驰山猎草,以期禽获,虑致颠殞,有伤盛化。” 宋 苏舜钦 《论西事状》:“身罹禽获,伤剥国威。”词语解释:禽狝
谓象禽兽一样加以捕杀。獮,杀。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至纷不可治,乃草薙而禽獮之,尽根株痛断乃止。” 元 王逢 《张武略》诗:“虎賁千百济虓猛,禽獮草薙收奇勋。” 邓中夏 《过洞庭》诗:“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禽狝歼除之,我行适我素。”词语解释:禽献 拼音:qín xiàn
把禽献给宾客。《周礼·天官·庖人》:“共丧纪之庶羞,宾客之禽献。” 郑玄 注:“禽献,献禽於宾客。”词语解释:禽色 拼音:qín sè
畋猎与女色。《新唐书·元稹传》:“愿令皇太子洎诸王齿胄讲业,行严师问道之礼,輟禽色之娱。”《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荒於禽色,何能久长。”词语解释:禽馘 拼音:qín guó
俘获斩首。 清 李鸿章 《复张西园》:“贼於初七八日由 武定 、 阳信 、 海丰 北趋,十二日 湘 、 豫 各军败之於 盐山 境内,禽馘甚众。”词语解释:禽缚 拼音:qín fù
捉拿捆绑。《汉书·金日磾传》:“ 日磾 捽胡投 何罗 殿下,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词语解释:禽畜 拼音:qín chù
禽兽牲畜。《后汉书·郎顗传》:“ 西苑 之设,禽畜是处,离房别观,本不常居。”词语解释:禽卵
鸟卵词语解释:禽兽行 拼音:qín shòu xíng
古代特指乱伦的行为。《管子·八观》:“倍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汉书·燕王刘泽传》:“ 定国 禽兽行,乱人伦,逆天道,当诛。”《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四年》:“有司按验,因发其与姑 园子 姦事,奏‘ 立 禽兽行,请诛。’” 胡三省 注:“ 汉 法,内乱为禽兽行。”词语解释:禽疾 拼音:qín jí
指需急速擒拿的人。《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至於枝附叶从,皆非詔书所特禽疾。” 张铣 注:“禽,获;疾,患也。”词语解释:禽贪 拼音:qín tān
谓贪于猎获。《庄子·徐无鬼》:“夫仁义之行,唯且无诚,且假夫禽贪者器。”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如禽者之贪得,犹贪渔也。”词语解释:禽讨 拼音:qín tǎo
捕捉诛戮。《汉书·王尊传》:“﹝ 长安 宿豪大猾﹞皆通邪结党,挟养姦轨,上干王法,下乱吏治,并兼役使,侵渔小民,为百姓豺狼。更数二千石,二十年莫能禽讨, 尊 以正法案诛,皆伏其辜。”《后汉书·周举传》:“宜密严勑州郡,察彊宗大姦,以时禽讨。”《三国志·蜀志·先主传》:“非 大舜 、 周公 、 朱虚 、 博陆 ,则不能流放禽讨,安危定倾。”词语解释:禽门 拼音:qín mén
谓鸟兽的境界。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门:由於情欲,入自禽门;由於礼义,入自人门;由於独智,入自圣门。”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出入禽门,忍不自返,何哉!”词语解释:禽虏 拼音:qín lǔ
擒捉敌人。《韩非子·显学》:“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鬭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词语解释:禽仪 拼音:qín yí
犹禽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出金爵一、晋珠百枚,曰:‘他无长物,聊代禽仪。’”词语解释:禽灭 拼音:qín miè
擒拿消灭。《史记·秦始皇本纪》:“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后汉书·孔奋传》:“贼窘惧逼急,乃推 奋 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 茂 等, 奋 妻子亦为所杀。”词语解释:禽芒 拼音:qín máng
见“ 禽荒 ”。
词语解释:禽荒 拼音:qín huāng
亦作“ 禽芒 ”。 沉迷于田猎。《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蔡沉 集传:“禽荒,耽游畋也;荒者,迷乱之谓。”《国语·越语下》:“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六分》:“驱骋驰猎而不禽芒。” 明 李东阳 《孝宗皇帝挽歌词》之三:“内廷无女謁,外囿絶禽荒。”词语解释:禽兽葡萄镜 拼音:qín shòu pú táo jìng
古代铜镜。又名海马葡萄镜,背纹系高浮雕,纹饰以葡萄纹和各种鸟兽虫蝶为主,造型生动,装饰趣味极浓。流行于 唐 代。词语解释:禽俘 拼音:qín fú
擒获。《新唐书·薛举传》:“今 唐 新破,将卒禽俘,人心摇矣,可乘胜直趋 长安 。”词语解释:禽猎 拼音:qín liè
当作鸟兽一样猎取。《汉书·刑法志》:“若 秦 因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 白起 、 王翦 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以并天下。” 颜师古 注:“言如猎之取兽。”词语解释:禽困覆车 拼音:qín kùn fù chē
谓困急之兽犹能触覆猎者之车。犹言困兽犹斗。《战国策·韩策一》:“ 韩公仲 谓 向寿 曰:‘禽困覆车。’” 鲍彪 注:“禽,所获兽也,能覆猎者之车。” 吴师道 补正:“逐兽困急,犹能奔触倾覆人车。”《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韩 公仲 使 苏代 谓 向寿 曰:‘禽困覆车。’”词语解释:禽囚 拼音:qín qiú
被擒获的俘虏。《后汉书·蔡邕传》:“ 非子 享土於善圉, 狼瞫 取右於禽囚。” 李贤 注:“《左传》曰:战於 殽 , 晋襄公 缚 秦 囚,使 莱驹 以戈斩之。囚呼, 莱驹 失戈, 狼瞫 取戈斩之,遂以为车右。”词语解释:禽息鸟视 拼音:qín xī niǎo shì
比喻空受爵禄而无益于世。《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於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吕向 注:“言受爵禄,无益於时,亦何异为牢圈以养畜也,如此非我之本志。” 宋 王安石 《委任》:“使上下之诚相照,恩结於其心,是岂禽息鸟视而不知荷恩尽力哉?”词语解释:禽殄 拼音:qín tiǎn
擒获歼灭。《隋书·音乐志中》:“一战禽殄,俘馘万计也。”《新唐书·郭孝恪传》:“若固守 武牢 ,以军 汜水 ,逐机应变,禽殄必矣!”词语解释:禽剪 拼音:qín jiǎn
亦作“ 禽翦 ”。 犹擒灭。《宋书·沉庆之传》:“去岁蛮田大稔,积穀重巖,未有饥弊,卒难禽剪。”《北史·崔休传》:“下车先戮豪猾数人,姦盗莫不禽翦。”词语解释:禽制 拼音:qín zhì
捉拿制伏。《汉书·赵广汉传》:“郡大姓 原 褚 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汉书·王尊传》:“步兵校尉使逐捕,暴师露众,旷日烦费,不能禽制。”词语解释:禽星 拼音:qín xīng
术数家语。旧时术数家用五行及各禽与二十八宿相配,以占吉凶,称翻禽演宿。禽星即 角金蛟 、 亢火龙 、 氐土貉 、 房木兔 、 心火狐 、 尾水虎 、 箕金豹 、 斗木獬 、 牛土牛 、 女水蝠 、 虚水鼠 、 危土燕 、 室木猪 、 壁土貐 、 奎金狼 、 娄土狗 、 胃金雉 、 昴水鸡 、 毕木乌 、 觜金猴 、 参金猿 、 井水豻 、 鬼土羊 、 柳火獐 、 星火马 、 张火鹿 、 翼土蛇 、 轸水蚓 。我国神话小说,以各禽为诸宿之神。旧时历书亦载之,以定日辰方位的吉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术主蓍龟历算,而禽星宅相诸技附之。”《四库全书总目·术数类二·禽星易见》:“禽星之用不一,此专取七元甲子局,用翻禽倒将之法,推时日吉凶,以利於用。”词语解释:禽华 拼音:qín huá
菊的别名。《古文苑·班婕妤〈捣素赋〉》:“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词语解释:禽罝 拼音:qín jū
捕捉鸟兽的网。 明 高启 《溪上》诗:“鱼罶和星漉,禽罝带雨张。”词语解释:禽芝 拼音:qín zhī
一种真菌。《说郛》卷三一引《内观日疏》:“ 谢幼贞 嗜菌,庭中忽生一菌,状若飞鸟。 沉子玉 曰:‘此谓禽芝,以处女中单覆之则活,煮而食之可数百岁。’”词语解释:禽夷 拼音:qín yí
擒灭。《新唐书·裴行俭传》:“ 行俭 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禽夷。可谓文武兼备矣。”词语解释:禽旅 拼音:qín lǚ
众禽。《穀梁传·昭公八年》:“车轨尘,马候蹄,揜禽旅,御者不失其驰,然后射者能中。” 范宁 注:“揜禽旅,揜取众禽。”词语解释:禽妆 拼音:qín zhuāng
聘礼,彩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桂庵》:“大郎復命, 王 乃盛备禽妆,纳采於 孟 ,假馆太僕之家,亲迎成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又且平民膏腴,任肆蚕食;良家女子,强委禽妆。”词语解释:禽羞 拼音:qín xiū
用飞禽烹调而成的美食。《仪礼·聘礼》:“禽羞俶献比。” 郑玄 注:“禽羞,谓成孰有齐和者;俶献,四时珍美新物也。”词语解释:禽截 拼音:qín jié
擒拿,截获。《三国志·吴志·朱治传》:“征讨夷 越 ,佐定东南,禽截 黄巾 餘类 陈败 、 万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