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首字词组
秃翁秃毫秃襟秃角犀秃人秃宝盖秃节秃刷
秃笔秃鹙秃山秃露秃揭秃子秃鲁麻秃友
秃尾秃顶秃颖秃里秃歪剌秃秋秃管秃头秃脑
秃发秃头秃丁秃颅秃的秃臣秃骭秃士
秃树秃速秃落秃满秃疮秃厮秃驴 
秃巾秃奴秃科子秃儿秃屌秃裙秃鹫 

词语解释:秃翁  拼音:tū wēng
贬指年老而无官势的人。亦用以自嘲。《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召 韩御史大夫 载,怒曰:‘与 长孺 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秃老翁,言 婴 无官位扳援也。” 宋 陆游 《夏日杂题》诗之七:“憔悴衡门一秃翁,回头无事不成空。”
词语解释:秃笔  拼音:tū bǐ
(1).笔尖脱毛而不合用的毛笔。 唐 杜甫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戏拈秃笔扫驊騮,歘见騏驎出东壁。” 宋 苏轼 《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但当与作 少陵 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2).称写作能力不高明。 明 李贽 《读史·曹公一》:“况 沉 谢 引短推长, 僧虔 秃笔自免, 孝标 空续《辨命》哉?”
词语解释:秃尾  拼音:tū wěi
(1).尾巴毛疏而短。《北史·杨愔传》:“ 愔 曰:‘卿前在 元子思 坊骑秃尾草驴,经见我不下,以方麴障面,我何不识卿?’ 漫汉 惊服。”
(2).鲢、鳙等类鱼的俗称。 唐 杜甫 《观打鱼歌》:“ 徐州 秃尾不足忆, 汉阴 槎头远遁逃。魴鱼肥美知第一,既饱驩娱亦萧瑟。” 钱谦益 注:“ 徐州 谓之鰱,或谓之鱅,殆所谓 徐州 秃尾也。” 唐 陆龟蒙 《秋思》诗之二:“至今思秃尾,无以代寒葅。”
词语解释:秃发  拼音:tū fā
(1).头发脱落。 宋 沉辽 《寄庆复允中》诗:“坐想故人应见忆,如今秃髮不胜斑。”
(2).古族名。据说与 吐蕃 有某种渊源关系,故亦以称 吐蕃 。《旧五代史·外国传二·吐蕃》:“ 吐蕃 ,本 汉 西羌 之地,或云 南凉 秃髮利鹿孤 之后,其子孙以 秃髮 为国号,语讹为 吐蕃 。” 宋 范成大 《海云回按骁骑于城北原时有吐番出没大渡河上》诗:“牙门列校俱剽鋭,檄与河边 秃髮 知。”
词语解释:秃树  拼音:tū shù
枯树。亦指树叶凋尽之树。 宋 杨万里 《宿查濑》诗:“畴昔穉桑今秃树,如何白髮不教生。”
词语解释:秃巾  拼音:tū jīn
谓光着头不包头巾。《后汉书·孔融传》:“又 融 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 李贤 注:“谓不加幘。”
词语解释:秃毫  拼音:tū háo
脱毛的笔。 宋 范成大 《朋元见寄二绝次其韵》之二:“不惜狂言棖忌讳,秃毫冰砚竟无奇。” 胡怀琛 《与仲兄夜话》诗:“兄弟相看覊旅日,秃毫短烛写残诗。”
词语解释:秃鹙  拼音:tū qiū
(1).亦作“ 秃秋 ”。水鸟名,头项无毛,状如鹤而大,色苍灰,好啖蛇,性贪恶。《诗·小雅·白华》“有鶖在梁” 毛 传:“鶖,秃鶖也。” 郑玄 笺:“鶖之性贪恶。”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扶老,秃秋也。状如鹤而大,大者头高八尺,善与人鬭,好啖蛇。” 唐 杜甫 《天边行》:“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鶖后鸿鵠。”
(2).嘲人之无发若秃鹙。《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太中大夫 羊阐 入临,无髮,号慟俯仰,幘遂脱地,帝輟哭大笑,谓左右曰:秃鶖啼来乎!”
词语解释:秃顶  拼音:tū dǐng
头顶脱发;脱了发的头顶。《说文·秃部》“秃,无髮也” 清 段玉裁 注:“秀与秃古无二字,殆小篆始分之,今人秃顶亦曰秀顶,是古遗语。” 巴金 《新生·五月八日》:“ 朱乐无 来看我,他比从前老得多了。我几乎认不出来是他。但那发光的眼睛和发光的秃顶却没有改变。”
词语解释:秃头  拼音:tū tóu
脱发的光头。《晋书·慕容熙载记》:“童謡曰:‘一束藳,两头然,秃头小儿来灭 燕 。’” 邹韬奋 《经历》十五:“他老先生在踱方步中抓抓他的秃头,想出了新的意思。”
词语解释:秃速  拼音:tū sù
1.见"秃?"。
词语解释:秃奴  拼音:tū nú
对僧人的蔑称。《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这秃奴可恶极了!”
词语解释:秃襟  拼音:tū jīn
光领。谓衣服只有领口,没有衣领。襟,古指衣服的交领。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秃襟小袖雕鶻盘,大刀长剑龙蛇柙。”
词语解释:秃山  拼音:tū shān
不生草木的山丘。《淮南子·道应训》:“石上不生五穀,秃山不游麋鹿。”
词语解释:秃颖  拼音:tū yǐng
犹秃笔。 明 刘养贞 《病中杂志》诗之二:“秃颖平生无妄纪,临文肯为古人宽。”
词语解释:秃丁  拼音:tū dīng
对僧人之讥称。《说郛》卷四六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 高駢 镇 蜀 日,因巡边至 资中郡 ,有 开元佛寺 夜僧礼讚,命军候悉擒械之,曰:‘此寺十年后当有秃丁数千作乱,我以是厌之。’”
词语解释:秃落  拼音:tū luò
犹脱落。《南史·孝义传下·荀匠》:“自括髮不復櫛沐,髮皆秃落,哭无时。”
词语解释:秃科子
秃脑瓜
词语解释:秃角犀  拼音:tū jiǎo xī
脱角的犀牛。犀牛以角为贵,脱角则仅存其名而无实用。后因以之嘲讽徒有其名而无真实才能的人。《新唐书·杜悰传》:“ 悰 於大议论往往有所合,然才不周用。虽出入将相,而厚自奉养,未尝荐进幽隐, 佑 之素风衰焉,故时号‘秃角犀’。”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 杜邠公悰 ,司徒 佑 之孙。父曰 从郁 ,歷遗补畿令。 悰 尚 宪宗 岐阳公主 ,累居大镇,復居廊庙,无他才,未尝延接寒素,甘食窃位而已……时人号为‘秃角犀’。”
词语解释:秃露  拼音:tū lù
赤身显露。 王西彦 《寻常事》:“只看得见靠近路旁几株高大的古松树,秃露在外面的峦石,还有远处的丛林。”
词语解释:秃里  拼音:tū lǐ
(1). 金 朝地方司法官名。《金史·百官志三》:“秃里一员,从七品,掌部落词讼,防御违背等事。”
(2).称边疆官吏。《金史·百官志一》:“其后惟镇抚边民之官曰秃里。”
词语解释:秃颅  拼音:tū lú
犹秃头。亦指和尚。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庵僧 慈明 甚夸西南一带峯岫,不减 石笋矼 ,有‘秃颅朝天’、‘ 达摩 面壁’诸名。”
词语解释:秃满  拼音:tū mǎn
蒙语“万”的音译。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数目,如朵儿别者,四也……秃满者,万也。”
词语解释:秃儿  拼音:tū ér
犹秃奴。 鲁迅 《呐喊·阿Q正传》:“‘秃儿、驴……’ 阿Q 历来本只在肚子里骂,没有出过声。”
词语解释:秃人  拼音:tū rén
(1).谓动机不正的出家人。《涅槃经》卷三:“浊恶之世,国土荒乱,互相抄掠,人民飢饿,尔时多有为飢饿故,发心出家,如是之人,名为秃人。”
(2).指秃发的人。《百喻经·治秃喻》:“时彼秃人往至其所,语其医言:‘唯愿大师为我治之。’”
(3).喻指肢体残缺者。 茹志鹃 《离不开你》:“丈夫侧过脸,微笑地看着妻子,热泪却盈了眶:‘我成了个没枝没叶的树桩,一个秃人了。’”
词语解释:秃揭  拼音:tū jié
古代 齐 人谓无发为秃楬。《礼记·明堂位》“ 夏后氏 以楬豆” 汉 郑玄 注:“楬,无异物之饰也。 齐 人谓无髮为秃楬。”
词语解释:秃歪剌  拼音:tū wāi là
对僧尼的恶称。歪剌为骂人话。《红楼梦》第七回:“ 周瑞家的 问 智能儿 :‘你是什么时候来的?你师父那秃歪剌那里去了?’”
词语解释:秃的  拼音:tū de
突然。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我见他忽的眉剔竖,秃的眼圆睁。諕的我腾的撒了抬盏,哄的丢了魂灵。”
词语解释:秃疮  拼音:tū chuāng
头部皮肤病之一。俗称鬎鬁、头癣、癞头疮。病久易使发脱落形成秃顶。《新五代史·杂传十三·杨光远》:“ 光远 既病秃,其妻又跛其足也。人谓之语曰:‘自古岂有秃疮天子,跛脚皇后邪?’”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假和尚》:“ 金生 者, 浙 右人也。幼患秃疮,头无毫髮。”
词语解释:秃屌  拼音:tū diǎo
对僧人的讥嘲之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生笑曰:‘两句传示,尚自疏脱,怎背诵《华严经》呵?秃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諕得 红娘 忙扯着道:‘休厮合造,您两个死后不争,怎结果这秃屌?’”
词语解释:秃宝盖  拼音:tū bǎo gài
汉字偏旁名。形状为“冖”。例如“冠”字。
词语解释:秃子  拼音:tū zǐ
头发脱落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五回:“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儿。” 姚雪垠 《长夜》一:“那些幸而没有荒芜的田地里,麦苗像秃子的头发一样,活得非常的勉强和无聊。”
词语解释:秃秋  拼音:tū qiū
见“ 秃鶖 ”。
词语解释:秃鹙  拼音:tū qiū
(1).亦作“ 秃秋 ”。水鸟名,头项无毛,状如鹤而大,色苍灰,好啖蛇,性贪恶。《诗·小雅·白华》“有鶖在梁” 毛 传:“鶖,秃鶖也。” 郑玄 笺:“鶖之性贪恶。”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扶老,秃秋也。状如鹤而大,大者头高八尺,善与人鬭,好啖蛇。” 唐 杜甫 《天边行》:“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鶖后鸿鵠。”
(2).嘲人之无发若秃鹙。《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太中大夫 羊阐 入临,无髮,号慟俯仰,幘遂脱地,帝輟哭大笑,谓左右曰:秃鶖啼来乎!”
词语解释:秃臣  拼音:tū chén
对僧正的贬称。《西游补》第三回:“尚书僕射 李旷 出班奏道:‘秃臣 陈玄奘 ,不可杀,倒可用。’”
词语解释:秃厮  拼音:tū sī
对僧人的讥嘲之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这秃廝巧説。”《水浒传》第十七回:“ 杨志 道:‘怎奈这秃廝无礼!’”
词语解释:秃裙  拼音:tū qún
没有贴边的裙。 汉 刘向 《列女传·明德马后》:“身衣大练,御者秃裙不缘。”
词语解释:秃节  拼音:tū jié
谓使臣所持的节头旄毛脱落。形容出使异国时间之长。《后汉书·张衡传》:“ 贯高 以端辞显义, 苏武 以秃节效贞。” 唐 杜甫 《郑驸马池台同饮》诗:“燃脐 郿坞 败,秃节 汉 臣回。”
词语解释:秃鲁麻  拼音:tū lǔ má
元 代僧人为罪人祈福免罪的佛事活动。《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西僧为佛事,请释罪人祈福,谓之‘秃鲁麻’。豪民犯法者,皆贿赂之求免。”
词语解释:秃管  拼音:tū guǎn
犹秃笔。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二闋云:‘渐渐消磨,人生老矣,富贵功名安在哉!休伤感,且搜寻秃管,别作生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胥绳武 ﹞《读小仓山房文集》见寄云:‘比拟先生一枝笔,迂儒秃管枉成堆。’”
词语解释:秃骭  拼音:tū gàn
胫毛脱落。《孔丛子·居卫》:“昔 尧 身脩十尺,眉乃八彩,实圣…… 禹 、 汤 、 文 、 武 及 周公 ,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骭背僂,亦圣。”
词语解释:秃驴  拼音:tū lǘ
谩骂僧人之词。《水浒传》第四回:“ 鲁智深 道:‘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几个秃驴!’”《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你是何处秃驴?敢至此奸骗良家妇女!”
词语解释:秃鹫  拼音:tū jiù
大型猛禽名。颈后裸出有绒毛,嘴尖锐如钩,性猛烈,常食小动物及鸟兽尸体。多留居我国西部山区。
词语解释:秃刷  拼音:tū shuā
形容眼睛转动灵活。 元 乔吉 《两世因缘》第一折:“那里有野鸳鸯眼,秃刷的在黄金殿;则这伙木鸚哥嘴,骨邦的在仙音院。”
词语解释:秃友  拼音:tū yǒu
戏称毫毛脱落的笔。
词语解释:秃头秃脑  拼音:tū tóu tū nǎo
形容说话的内容不相连接而显得生硬突然。 艾芜 《印度洋风土画》:“一个坐着瞧望江面的年轻人,样子像是在商店里作书记的,秃头秃脑,就这么接嘴。” 沙汀 《困兽记》十一:“‘这叫做啥名堂呵!’推推面前的茶碗, 田畴 紧接着秃头秃脑的叫了出来。”
词语解释:秃士  拼音:tū shì
谓僧侣。 宋 陶穀 《清异录·紫织方》:“ 获嘉 秃士贯微僭奢,如贵要子弟,旋织小叠胜罗,染椹服,号紫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