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9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遗稿封禅稿文稿译稿讲稿底稿撰稿手稿
诗稿削稿窗稿供稿议稿近稿屮稿札稿
残稿史稿禾稿会稿起稿序稿来稿房稿
腹稿默稿发稿退稿通稿校稿演稿截稿
吟稿投稿草稿写稿逸稿抄稿完稿水稿
焚稿属稿原稿馁稿进稿打稿改稿徵稿
脱稿画稿刍稿主稿肚里打草稿截发锉稿清稿征稿
奏稿书稿刍稿藉稿温旧稿截发锉稿招稿籍稿
拙稿初稿创稿函稿稿稾打底稿拟稿定稿
枯稿疏稿诏稿谳稿样稿属草稿拉稿约稿

词语解释:遗稿  拼音:yí gǎo
亦作“ 遗槀 ”。亦作“ 遗稾 ”。亦作“ 遗藁 ”。 指前人遗留下的手稿,后专指未刊者。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虽密奏忠规,遗槀必削,而国謨藩政,存者犹多。”一本作“ 遗稾 ”。《陈书·儒林传·沉文阿》:“ 文阿 父 峻 , 梁武 世尝掌朝仪,颇有遗藁。”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先生下世后二十五年而忝登甲第,东归之,求遗藁。”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人有获其上 蜀 主书遗藳,极言幕寮掩其才学,不为延誉。”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又其(指 林逋 )临终为句云:‘ 茂陵 他日求遗槀,犹喜曾无《封禪书》。’尤为人称诵。” 宋 曾巩 《〈王容季文集〉序》:“而 容季 之兄 固 子坚 ,又集 容季 之遗稿,属予序之。”一本作“ 遗藁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先人有遗稿满篋,皆诸经训解,字画极难辨,惟某一人识之。” 金 元好问 《玉峰魏丈哀挽》诗:“祗缘大事存遗藳,重为斯文惜主盟。” 元 丁鹤年 《悼湖心寺壁东文上人》诗:“几上残经尘已暗,篋中遗稾墨犹香。” 清 刘大櫆 《〈江若度文〉序》:“友人 方君 巨川 求得其平生遗藁,鏤板以行於世。”一本作“ 遗稾 ”。 巴金 《灭亡》第二二章:“根据同志们底讨论和决定, 朱乐无 把 杜大心 底遗稿编成一厚册,出版了。”
词语解释:诗稿  拼音:shī gǎo
亦作“ 诗藳 ”。
(1).诗的稿子;诗作。 唐 姚合 《送喻凫校书归毘陵》诗:“主人庭叶黑,诗稿更谁书。” 宋 苏轼 《与赵德麟书》之五:“三日臂痛,今日幸减,録旧诗一篇奉呈。闻公亦欲借示诗稿,幸付去人。”一本作“ 诗藳 ”。 元 王恽 《为王朝显赠梁邦杰兼简郝劝农》诗:“诗藳不须询几束,溪声山色揔关情。” 丁玲 《与日本朋友叙旧》:“可惜的是诗稿现在哪里呢?”
(2).诗集的专称。如 宋 陆游 《剑南诗稿》; 清 魏源 《清夜斋诗稿》
词语解释:残稿  拼音:cán gǎo
不完全的文稿。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凌廷堪》:“於败簏中攟拾残稿。”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编辑时作为根据的,除《克里慕·萨慕京的生活》的残稿外,大抵是印本。”
词语解释:腹稿  拼音:fù gǎo
亦作“ 腹藳 ”。 先在心中孕育的文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王勃 每为碑颂,先墨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藳。”事亦见《新唐书·文苑传上·王勃》。藳,作“稿”。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一夕,独草制二十二道,益敏而工,其有腹藳邪?”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套曲:“韵律声律,情动魂消,腹稿冥搜,宿恩当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上》:“腹藳虽多,未经尝试,不敢以待验之方悮人也。” 缪鸿若 《和石邻闺情》之四:“却悔嫁郎多识字,几回腹稿负良宵。” 许杰 《我的写作生活》:“我的文艺作品,特别是我的小说每一篇的腹稿,总是在脑子里孕育了若干时候的。”
词语解释:吟稿  拼音:yín gǎo
诗稿。如 宋 吴龙翰 有《古梅吟稾》六卷, 元 胡天游 有《傲轩吟稾》一卷, 明 汪广洋 有《凤池吟稾》十卷。
词语解释:焚稿  拼音:fén gǎo
(1).犹焚草。烧掉底稿。《旧唐书·高士廉传》:“ 士廉 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輒焚稿,人莫知之。”《宋史·张庭坚传》:“ 庭坚 言论深切,退輒焚稿。”参见“ 焚草 ”。
(2).焚烧诗文手稿。《红楼梦》第九七回回目:“ 林黛玉 焚稿断痴情, 薛寳釵 出闺成大礼。”
词语解释:焚草  拼音:fén cǎo
(1).焚烧茅草。 唐 李华 《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焚草为香,採花为供。”
(2).烧掉奏稿,以示谨密。《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
(3).据《隋书·宇文化及传》载 宇文化及 等发动兵变时, 司马德戡 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 隋炀帝 闻声问是何事, 裴虔通 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 炀帝 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 宇文化及 将谋乱,因请放官奴分直上下,詔许之,‘是有焚草之变’。”
词语解释:脱稿  拼音:tuō gǎo
亦作“脱藁”。 著作完成。 宋 张端义 《〈贵耳集〉自序》:“悵前録之已灰,喜斯集之脱藁。”《宋史·道学传三·朱熹》:“又有《仪礼经传通解》未脱稿。”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茅盾 《尚未成功》:“我的处女作还没脱稿呢,我的才气不应该那么早就要求休息。” 巴金 《纪念雪峰》:“不能说文章一脱稿,作者就无权过问。”
词语解释:奏稿  拼音:zòu gǎo
亦作“ 奏藁 ”。 奏章的草稿。《新唐书·陆元方传》:“临终,取奏稿焚之。” 宋 程颐 《答人示奏草书》:“辱示奏藁,足以见仁人君子爱民之心,深切如此。”《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委员取出文书给 安老爷 看,见那奏稿上参的是革职拿问,带罪赔修。”
词语解释:拙稿  拼音:zhuō gǎo
谦称自己的文稿
词语解释:枯稿  拼音:kū gǎo
见“ 枯槁 ”。
词语解释:枯槁  拼音:kū gǎo
亦作“ 枯槀 ”。亦作“ 枯稿 ”。
(1).草木枯萎。《老子》:“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纬通卦验》卷下:“灾则泽涸,物枯槁不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宣王庙树》:“ 兗州 曲阜县 文宣庙 门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六丈,枯稿已久。” 宋 梅尧臣 《暮雪》诗:“草木一变妍,枯槁忘其真。” 陈毅 《题西山红叶》诗:“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2).指枯萎的草木。《文子·上仁》:“是以羣生以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汉书·礼乐志》:“枯槀復产,乃成厥命。” 颜师古 注:“枯槀,谓草木经冬零落者也。” 宋 黄庭坚 《次韵文少微判官祈雨有感》:“从此滂沲遍枯槁,爱民天子似 仁宗 。” 元 萨都剌 《早发黄河即事》诗:“凄风振枯槁,短髮凉颼颼。”
(3).消瘦,憔悴。《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形容枯槁,面目犂黑。”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踰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宋 陆游 《悲秋》诗之一:“形骸枯槁病侵陵,少睡长饥一老僧。”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你道奴家如今形容枯槁,鬢髮蓬鬆,全不似当初的容貌。”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已枯槁了多少年辰,我诀别了我的青春。”
(4).干涸,枯绝。 汉 贾谊 《旱云赋》:“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 唐 李白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 夜郎 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卿久居荒土,得被漏泉之泽,涵濡浸渍久矣,不自枯槁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此宝形虽两颗,气实相联。彼此相逐,纔是活物,可以长久。若拆开两处,用不多时,就枯槁无用。”
(5).谓穷困潦倒。《庄子·天下》:“虽然, 墨子 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一:“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窃念古之烈士……虽裘葛不完,糲糠几废,亦未尝造謁有位,祈望恩奬。顾血气心膂岂异於人哉?且非乐枯槁饿贱而恶荣利也。” 金 元好问 《戏题新居二十韵》:“胸中广厦千万间,天地一身无着处。北来衣冠日枯槀,十九桃符傍门户。” 清 龚自珍 《乞籴保阳》诗:“苦不合时宜,身名坐枯槁。”
(6).谓安贫之心。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名山志》:“枕岩潄流者,乏於大志,故保其枯槁。”
(7).谓诗的某些风格。指苦寒悲凉。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孟郊 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
(8).谓诗的某些风格。指朴素恬淡。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陶渊明 、 韦苏州 之诗,寂寞枯槀,如丛兰幽桂,宜于山林而不可置於朝廷之上。”
(9).指书法气脉不畅之弊。 唐 窦臮 《述书赋》:“枯槁:欲北还南,气脉断絶。”
词语解释:封禅稿  拼音:fēng shàn gǎo
(1).本谓 司马相如 奏言封禅事的遗书,后泛指上奏的遗稿。 宋 陈傅良 《挽尤延之尚书》诗之三:“遗奏定留封禪藳,凭谁吹送九重天。”
(2).泛指遗书。 宋 林景熙 《哭伯氏》诗之二:“旧篋已无封禪藳,独怜渴病似 文园 。”参见“ 封禪文 ”。
词语解释:封禅文  拼音:fēng shàn wén
司马相如 言封禅的遗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病免,家居 茂陵 。天子曰:‘ 司马相如 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 所忠 往,而 相如 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 长卿 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 长卿 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禪事,奏 所忠 。 忠 奏其书,天子异之。” 唐 李白 《宣城哭蒋徵君华》诗:“安得 相如 草,空餘封禪文。”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选韵》:“ 长卿 躑躅归 茂陵 ,封禪文谁卖残藁。”后用以指歌颂帝王功德的文章。 清 姚鼐 《题子颍所作登日观图》诗:“前生定结名山诺,到死羞为封禪文。”
词语解释:削稿  拼音:xuē gǎo
亦作“ 削藳 ”。
(1).犹削草。《北史·高熲传》:“所有奇策良谋及损益时政, 熲 皆削稿,代无知者。”参见“ 削草 ”。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文擅彫龙,而成輒削藳。”《新唐书·戴胄传》:“奏已,即削藳,秘外莫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光皇策士》:“ 郑湜 无削藳爱君之忠。”
(2).谓删改定稿。 明 张煌言 《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兹 云霖 将削稿以付剞劂氏,貽书问序於予。” 清 杨复吉 《〈晋人麈〉跋》:“《晋人麈》《粤西琐记》二书,以未经削稿,生前秘不示人。” 王闿运 《衡阳程太夫人述状》:“谨刊削家状,略述大节,备大雅君子削藳焉。”
词语解释:史稿  拼音:shǐ gǎo
未经最终定稿的历史著作。如《清史稿》
词语解释:默稿  拼音:mò gǎo
犹腹稿。 宋 苏轼 《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袖手独不言,默稿已在腹。”一本作“ 默藁 ”。
词语解释:投稿  拼音:tóu gǎo
把稿件投寄给报刊编辑部或出版社。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以后倘有工夫坐下作文,我想,在第三期上,或者可以投稿。” 巴金 《靳以逝世二十周年》:“他寄稿子给我,我也给他的刊物投稿。”
词语解释:属稿  拼音:shǔ gǎo
亦作“ 属稾 ”。亦作“ 属藳 ”。 起草文稿。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其属稾先据《左氏》《国语》《系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而后贯穿经传,驰骋古今……各使成一国一家之事。” 宋 叶适 《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铭》:“ 镐 迫面对,五更漏将上,属稾不能脱,请俟送伴回。”《宋史·吴时传》:“ 时 敏於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清 张惠言 《周维城传》:“余游 富阳 ,知县 惲侯 ,请余修县志,未及属藳,而 惲侯 奉调。” 张孝若 《辛亥革命前后》:“那时我父到 沪 ,也常住 赵先生 家,此电即在彼处属稿。”参见“ 属草稾 ”。
词语解释:属草稿  拼音:shǔ cǎo gǎo
犹起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怀王 使 屈原 造为宪令, 屈平 属草稾未定, 上官大夫 见而欲夺之。” 宋 曾巩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其书奏谋议,皆君为属草稾。”亦省作“ 属草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属草虽由不肖,设谋实出恩臺。”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 黄侃 《〈联绵字典〉叙》:“检书属草,讫未假手於人。”
词语解释:画稿  拼音:huà gǎo
亦作“ 画藳 ”。
(1).旧时主管官员在公文稿上签字,表示认可。 清 龚自珍 《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又颁堂諭一通,不在内廷行走之尚书侍郎,日日入署,无须在宫门画稿。”《负曝闲谈》第二五回:“回到宅里,门生故旧已经挤满在书房里了, 华尚书 一一接见。便是部里的司官,赶来画稿。”
(2).图画的底稿或稿本。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粉本》:“古人画藁谓之粉本,前辈多寳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玅。”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死》:“许多年来, 凯绥·珂勒惠支 ……作了大量的画稿,速写。” 巴金 《三次画像》:“从去年四月七日起,他带着画稿到我家里来。”
词语解释:书稿  拼音:shū gǎo
亦作“书藳”。 著作的底稿。 唐 柳宗元 《与韩愈论史官书》:“获书言史事,云具《与刘秀才书》,及今乃见书藳。” 明 李贽 《寄焦弱侯书》:“今将三人书稿録上,便知风闻可笑,大抵如此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是月,復查粮员逃入者,以提督 李时升 呈出书稿内有‘粮员 吴 等纷散去也’语。”
词语解释:初稿  拼音:chū gǎo
亦作“ 初藳 ”。 指草稿,未定稿。 宋 王巩 《王氏谈录·修书进稿》:“公言修书藳草,《隋书》尤重,谓之初藳,与正本并奏。”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读书敏求记校本》:“疑 赵氏 所刊乃初稿,而非定本。” 巴金 《〈爝火集〉后记》:“所以我回到宿舍就把前一天写好的初稿拿出来修改和补充。”
词语解释:疏稿  拼音:shū gǎo
亦作“ 疏稾 ”。 奏疏的草稿。《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 沉鍊 ﹞就枕头上思想疏稿,想到天明,有了,起来焚香盥手,写就表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呀!呀!了不得,就是参咱们的疏稿。这疏内数出咱七大罪,叫圣上立赐处分,好恨人也。”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 李公 遂以此事付我两人,先为 郭公 草详,继为 李公 草疏稾。”
词语解释:文稿  拼音:wén gǎo
(1).文章;稿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寿序諛词,自前 明 归震川 始入文稿。” 鲁迅 《〈花边文学〉序言》:“凡是我寄文稿的,只寄开初的一两期还不妨,假使接连不断,它就总归活不久。” 巴金 《灭亡》第十二章:“另外《工人旬刊》底编辑也是他,他还要为这个刊物写作大部分的文稿。”
(2).指公文或公文的草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宅门告示》:“如吏书传送僉套或紧急文稿,许击鼓梆从转斗内投进。”
词语解释:窗稿  拼音:chuāng gǎo
旧称私塾中学生习作的诗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 朱 献窗稿, 陆 輙红勒之,都言不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既有窗稿,盍出之,一惊老眼?”《平山冷燕》第十二回:“再抄人几篇好文字,好诗词,刻作兄的窗稿,送与 山小姐 去看,他在闺中,那裡便知是假的,若看得中意,这事便有几分稳了。”
词语解释:禾稿  拼音:hé gǎo
连茎带穗的谷类收获物。《书·禹贡》“百里赋纳緫” 孔 传:“禾稾曰緫。” 孔颖达 疏:“緫者,緫下銍秸,禾穗与稾緫皆送之,故云‘禾稾曰緫’。”
词语解释:发稿  拼音:fā gǎo
把编审好的稿子发出付印。 巴金 《家》二九:“每个星期二晚上 觉慧 总要到周报社,因为周报的发稿期是星期三早晨,他们星期二晚上要在这里把稿件编好。” 丁玲 《韦护》第二章六:“无论在心中他是怎样的在喊着:‘明天要发稿呢!难道你存心延期吗?’但他仍然不能执笔。”
词语解释:草稿  拼音:cǎo gǎo
亦作“ 草稾 ”。
(1).初拟的文稿或画稿等。 明 张居正 《议处史职疏》:“每月史官编完草稿,装为七册,一册为起居,六册为六曹事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 齐愈 初赴狱,以文书一縑囊授 张浚 曰:‘ 齐愈 不过远贬,他时幸为我明之。此 李会 劝进 张邦昌 草稾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儒将诗》:“予尝见《暇笔》草稿, 福 手书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一时饭罢,公子收检笔砚,便在卷袋里找那三场的文章草稿。” 鲁迅 《坟·〈论雷峰塔的倒掉〉篇末附记》:“这篇东西,是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做的,今天 孙伏园 来,我便将草稿给他看。”
(2).喻指念头,主意。《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原来 梁尚宾 是箇不守本分的歹人,早打下欺人草稿。”《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大卿 正在腹中打点草稿,谁知那尼姑亦有此心。”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 梁三 老汉已经在肚里打好了草稿了。”
词语解释:原稿  拼音:yuán gǎo
未经过修改增删的稿子。亦指据以印刷出版的稿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 述农 也把原稿收好。”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四:“因为那几天太忙,这份原稿我却没有过目,印出之后在会场上分散,我便感觉着有点不安。” 孙犁 《关于编辑和投稿》:“作者原稿,可改可不改者,不改。”
词语解释:刍稿  拼音:chú gǎo
亦作“ 芻稾 ”。 干草。《商君书·去强》:“彊国知十三数:……马、牛、芻藳之数。”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五:“芻藳有常温,採莒足朝餐。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飢寒。”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九:“ 冯道 纯俭,顷在 德胜寨 ,所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而食,卧则芻藳一束。” 清 薛福成 《练兵》:“募万人之军而树之将,供之财糗,芻稾、器仗无不具。”
词语解释:刍稿  拼音:chú gǎo
见“ 芻藳 ”。
词语解释:创稿  拼音:chuàng gǎo
亦作“剙稾”。 著述成文。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 元 人所续,今未见传本, 渔洋 杂著甚多,亦未见有此书传世,殆晚年有是説而未经创稾歟。”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其友 王荣兰 、 唐昭俭 剙稾待之。”
词语解释:诏稿  拼音:zhào gǎo
亦作“ 詔藁 ”。 诏书的草稿。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记瀛国公事》:“至则以 文宗 亲改詔藁呈 顺帝 览之,曰:‘此朕家事,外人岂知。’”
词语解释:译稿  拼音:yì gǎo
翻译的文稿。 鲁迅 《准风月谈·为翻译辩护》:“只要已有一种译稿,别一译本就没有书店肯接收出版了。” 巴金 《关于丽尼同志》:“他还说,他翻译了 契诃夫 的几个剧本,译稿都带来了。”
词语解释:供稿  拼音:gòng gǎo
提供稿件:本版诗文、照片均由运动会宣传组~。
词语解释:会稿  拼音:huì gǎo
会同起稿。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明日会稿,一同列名便了。”
词语解释:退稿  拼音:tuì gǎo
编辑部把不采用的稿子退还作者。 鲁迅 《书信集·致孙用》:“我选稿并编辑‘北新’,退稿并酌送稿费。” 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五幕:“怪不得你的小说写不好,时常被人家退稿。”
词语解释:写稿  拼音:xiě gǎo
写作文稿。例如:为报纸写稿。
词语解释:馁稿  拼音:něi gǎo
犹饿死。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他巢人又吓之曰:‘公且剿汝。’则又走之他巢;他巢吓之,则又走,跰血瘇以死,或馁稿崖谷。”
词语解释:主稿  拼音:zhǔ gǎo
(1).负责起草稿件。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十六:“ 仁和 如劾 南皮 ,己当代为主稿。”
(2).两个机关以上共同办理的公事,行文由一个机关负责起草,谓之主稿。
词语解释:藉稿  拼音:jiè gǎo
坐卧于草荐之上。谓谢罪待刑。
词语解释:函稿  拼音:hán gǎo
亦作“ 函藳 ”。 书信等的草稿或底稿。 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继荐 太仓 钱主事 鼎铭 ,许之。且以函藳见属,辞,不获,稿成,授 钱君 。” 清 曾纪泽 《复陈中俄议界情形疏》:“除将致 俄 外部函稿译汉咨呈总理衙门查核外,谨将微臣遵旨与 俄国 外部商论界务情形,恭摺復陈。” 清 曾纪泽 《伦敦致刘康侯太守》:“兹将復 丹崖星使 函稿寄弟一閲。”
词语解释:谳稿  拼音:yàn gǎo
判决书的文稿。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张八愚比部诗》:“ 张 由 文安县 令捐陞郎中,素諳刑名学,有所评论,众皆服其公允,遂主讞稿。”
词语解释:讲稿  拼音:jiǎng gǎo
讲演、作报告或教课前所写的底稿。 鲁迅 《而已集·略谈香港》:“后来又不许将讲稿登报,经交涉的结果,是削去和改窜了许多。” 伍修权 《我的历程·老大哥的私心》:“ 周总理 在一个主会场讲话, 肖劲光 、 刘亚楼 和我分别在几个分会场同时讲话,讲稿都是一样的。”《文汇报》1985.6.24:“谁曾料到,爸爸的讲稿竟成为他留下的最后的遗物。”
词语解释:议稿  拼音:yì gǎo
奏议的草稿。 清 陈仪 《上朱相国书》:“忆初设此官时,大人议稿第一条,即收用效员,诚为深虑远见,至此而益知其不可易也。”
词语解释:起稿  拼音:qǐ gǎo
亦作“ 起藳 ”。 打草稿;拟稿。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七:“ 江总 为文次,至吟咏得意,则起藳於窻上,不堪示,则投置溷中,久而文遂工矣。” 清 魏源 《游山吟》:“有人大笑鸿蒙表,厥初造物胸中谁起稿。”《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制臺自己不起稿,都是他代笔。” 周文 《红丸》:“ 王科长 正伏在一张办公桌上,借着窗口透进来的一片天光提着笔在起稿。”
词语解释:通稿  拼音:tōng gǎo
由通讯社给报纸、杂志或广播电台发送的电报稿
词语解释:逸稿  拼音:yì gǎo
散失的文稿。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学者之趋不一,师门之教不宣也,乃復取逸稿,采其语之不背者,得一卷。”
词语解释:进稿  拼音:jìn gǎo
进呈待批的文件草稿。 元 邓文原 《赠赵炼师奉祠南海会稽》诗:“ 文园 进稿无封禪, 宣室 求言有受釐。” 元 胡长孺 《题〈开元三马图〉》诗:“俯仰布置号进稿,图成欲上 明光宫 。”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讲读》:“虽日讲进稿不废,要之,皆成故事故纸矣。”
词语解释:肚里打草稿
心里谋划;考虑
词语解释:温旧稿
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
词语解释:稿稾
指点燃后供照明用的草、麻
词语解释:样稿  拼音:yàng gǎo
作为样品的文稿。如:样稿写得很好,希望全书都能写得像样稿那样好。
词语解释:底稿  拼音:dǐ gǎo
留存备查的原稿。亦指草稿。 清 李渔 《蜃中楼·阃闹》:“我还抄得有底稿在此。”
词语解释:近稿  拼音:jìn gǎo
新近撰写的手稿。 明 王思任 《〈季叔房诗〉序》:“所著近稿具在。”
词语解释:序稿  拼音:xù gǎo
起稿,拟稿。《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里正在序稿,突然 贾 家遣个抱告,言已查出被人谋害形蹟。”
词语解释:校稿  拼音:xiào gǎo
付印前供校对用的样稿。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但今中秋已过,尚无校稿见示。不知公司是否确已付排。” 鲁迅 《书信集·致吴朗西》:“《版画》序校稿,已另封挂号寄上。”
词语解释:抄稿  拼音:chāo gǎo
誊清稿件
词语解释:打稿  拼音:dǎ gǎo
(1).作诗文打草稿。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我则道拂花牋打稿儿,元来他染霜毫不构思。” 明 无名氏 《白兔记·逼婚》:“你既要我写,可打稿儿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好个 素梅 ,也不打稿,提起笔来就写。”
(2).盘算,筹划。《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却説 玉堂春 曾与 王公子 设誓,今番怎肯失节於 沉洪 ,腹中一路打稿:‘我若到这厌物家中,将情节哭诉他大娘子,求他做主,以全节操。’”
词语解释:截发锉稿  拼音:jié fā cuò gǎo
见"截发留宾"。
词语解释:截发锉稿  拼音:jié fà cuò gǎo
见“ 截髮留宾 ”。
词语解释:截发留宾  拼音:jié fà liú bīn
晋 陶侃 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 范逵 往访, 陶 母 湛氏 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后以“截髮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隋唐演义》第四回:“只他母亲 寧夫人 ,他娘子 张氏 ,也都有截髮留宾、剉荐供马的气概。”亦作“ 截髮剉藳 ”。 明 徐渭 《寿史母序》:“ 陶侃 之母贫约无他营也,截髮剉藳,以易其供,以给其秣。”亦省作“ 截髮 ”、“ 截髢 ”。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父母》:“称人母喜延宾客云截髮。” 清 陈维崧 《瑞鹤仙·邹程邨母夫人寿》词:“犹忆曾陪 董相 ,閒过 邹阳 。贤哉 湛 母,截髢亲为置食。”
词语解释:打底稿  拼音:dǎ dǐ gǎo
同打草稿
词语解释:属草稿  拼音:shǔ cǎo gǎo
犹起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怀王 使 屈原 造为宪令, 屈平 属草稾未定, 上官大夫 见而欲夺之。” 宋 曾巩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其书奏谋议,皆君为属草稾。”亦省作“ 属草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属草虽由不肖,设谋实出恩臺。”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 黄侃 《〈联绵字典〉叙》:“检书属草,讫未假手於人。”
词语解释:撰稿  拼音:zhuàn gǎo
起草;作文。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幕府拟稿》:“ 刘文定公 亦令诸门生撰稿,却不肯袭用一语。” 叶圣陶 《感同身受》:“他们都有撰稿的经验。”
词语解释:屮稿  拼音:chè gǎo
草稿。未写定的文稿。《汉书·董仲舒传》:“ 仲舒 居家推説其意,屮稾未上, 主父偃 候 仲舒 ,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 颜师古 注:“所作起草为稾也。”
词语解释:来稿  拼音:lái gǎo
报纸、杂志编辑部、出版社等对外来稿件的称呼。如:来稿文责自负。
词语解释:演稿  拼音:yǎn gǎo
演说的稿子。 刘师培 《文章源始》:“文犹后世之文词,语犹后世之演稿。”
词语解释:完稿  拼音:wán gǎo
脱稿,写完稿子。 巴金 《关于〈第四病室〉》:“我在 贵阳 写的仍然是《憩园》,而且没有等到完稿,我就带着原稿走了。”
词语解释:改稿  拼音:gǎi gǎo
修改文稿
词语解释:清稿  拼音:qīng gǎo
誊清了的稿子。亦指把稿子誉清。
词语解释:招稿  拼音:zhāo gǎo
记录案件始末与犯人供词等的文稿。《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次日,那书办做成了招稿,先送与 晁大舍 看了。”
词语解释:拟稿  拼音:nǐ gǎo
起草文稿。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三回:“是否由外交部拟稿,呈明大总统裁夺。”
词语解释:拉稿  拼音:lā gǎo
约人写稿。 巴金 《关于丽尼同志》:“当时我准备在 桂林 复刊《文丛》,向他拉稿,他答应把身边写好的稿子给我。”
词语解释:手稿  拼音:shǒu gǎo
亦作“ 手稿 ”。 作者手写的原稿。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三:“予旧从 司马氏 得 文正公 熙寧 年辞枢筦出帅 长安 日手藳密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三高亭记改本》:“余尝见当时手藳,揩摩抉剔,如洗玉浣锦。”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事物·香台百咏》:“予得公之手稿,每读每叹其学博才敏,近时少其人也。” 李星华 《〈俄罗斯文学与革命〉附记》:“《俄罗斯文学与革命》是十年以前发现的 李大钊 同志的一篇遗作,它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他的唯一的一篇手稿。”
词语解释:札稿  拼音:zhá gǎo
犹文稿。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史可法》:“ 乾隆 四十二年,侍郎 彭元瑞 以所得 史公 画像及其札稿合卷进呈。”
词语解释:房稿  拼音:fáng gǎo
明 清 进士平日所作的八股文选集。又称房书。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十八房》:“至乙卯以后,而坊刻有四种:曰程墨,则三场主司及士子之文;曰房稿,则十八房进士之作;曰行卷,则举人之作;曰社稿,则诸生会课之作。”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小弟因在房稿之中读过佳篇,极相契慕,所以闻得驾临,就来拜访。”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刻时文》:“其后坊刻渐众,大约有四种……曰房稿,则十八房进士之旧作。”
词语解释:截稿  拼音:jié gǎo
截止发排稿件。
词语解释:水稿  拼音:shuǐ gǎo
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牲用的水和稻草。《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置其絼,共其水稾。” 郑玄 注:“水稾,给杀时洗荐牲也。” 贾公彦 疏:“将杀始以水稾饮饲,水所以洗牲,稾所以荐牲,故双言洗荐牲也。”
词语解释:徵稿
按某一要求征求文稿作品。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 张英雄 新近给我一信,又有《文学导报》征稿之印刷品寄来。” 闻一多 《龙凤》:“前些时接到一个新兴刊物负责人一封征稿的信,最使我发生兴味的是那刊物的新颖命名--《龙凤》。”
词语解释:征稿  拼音:zhēng gǎo
按某一要求征求文稿作品。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 张英雄 新近给我一信,又有《文学导报》征稿之印刷品寄来。” 闻一多 《龙凤》:“前些时接到一个新兴刊物负责人一封征稿的信,最使我发生兴味的是那刊物的新颖命名--《龙凤》。”
词语解释:籍稿  拼音:jí gǎo
自坐草席上,表示准备受刑。《汉书·元后传》:“车骑将军 音 籍稾请罪。 商 、 立 、 根 皆负斧质谢。” 颜师古 注:“籍稾,自坐稾上,言就刑戮也。”
词语解释:定稿  拼音:dìng gǎo
亦作“ 定藳 ”。亦作“ 定稾 ”。
(1).打草稿。《梁书·范云传》:“﹝ 范云 ﹞善属文,便尺牘,下笔輒成,未尝定藳,时人每疑其宿构。” 清 邹一桂 《小山画谱·定稿》:“ 宣和 绍兴 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可见画求其工,未有不先定稾者也。定稿之法,先以朽墨布成小景而后放之,有未妥处,即为更改。”
(2).对草稿进行删定。 清 恽敬 《与宋于廷书》:“《首服图説》《兵器图説》已定稿,写毕当呈请是正。”如:此书还在定稿之中。
(3).最后写定的稿子。 峻青 《海娘娘》:“我想:这一定该是 小丹珈 最后的定稿了。可是,我又猜错了。” 巴金 《〈往事与随想〉译后记》一:“我的译本还不能算是定稿,但是我相信,靠着大家的努力,这个译本,一定可以修改得比较完善。”如:这个剧本,经过六次修改,才成了定稿。
词语解释:约稿  拼音:yuē gǎo
预约稿件。 巴金 《关于丽尼同志》:“朋友分散了,刊物停了,没有人向他约稿、逼稿,他写好文章,也不知道该寄到哪里去换稿费。” 袁鹰 《不灭的诗魂》:“这类约稿,时间要求很急,常常不容许作者反复推敲。”
共9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