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末字词组
麦穗金穗灯穗金麦穗炉穗骑羊执穗一茎九穗 
香穗合穗谷穗抽穗烛穗接穗一茎六穗 
稻穗烟穗黍穗嘉穗共穗果穗孕穗 
禾穗六穗秉穗骈穗乳穗秀穗  
遗穗吐穗青穗霜穗軃穗缨穗  

词语解释:麦穗  拼音:mài suì
麦茎顶端的花或果实部分。 唐 张谓 《别睢阳故人》诗:“夏雨桑条緑,秋风麦穗黄。” 唐 戴叔伦 《崇德道中》诗:“暖日菜心稠,晴烟麦穗抽。” 郭风 《叶笛集》:“麦穗在风中翻腾。”
词语解释:香穗  拼音:xiāng suì
借指焚香的烟凝聚未散之状。 宋 苏舜钦 《和彦猷晚晏明月楼》之二:“香穗縈斜凝画栋,酒鳞环合起金罍。” 宋 司马光 《和子华应天院行香归过洛川》:“香穗徘徊凝广殿,花篮繁会满通闤。”
词语解释:稻穗  拼音:dào suì
稻花结实聚成的长条。 唐 李群玉 《早鸿》诗:“野水莲茎折,寒泥稻穗空。” 宋 范成大 《竹下》诗:“稻穗黄欲卧,槿花红未落。”
词语解释:禾穗  拼音:hé suì
亦作“ 禾穟 ”。 稻谷的穗子。《韩非子·难二》:“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第三层有禾穟,一株满车。” 唐 顾况 《田家》诗:“带水摘禾穗,夜捣具晨炊。” 沉从文 《三三》:“许多人家田堤的新稻,为了好的日头同恰当的雨水,长出的禾穗全垂了头。”
词语解释:遗穗  拼音:yí suì
亦作“ 遗穟 ”。
(1).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列子·天瑞》:“ 林类 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於故畦,并歌并进。” 张湛 注:“收刈后田中弃穀捃之也。”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 宋 郑侠 《醉翁行赠黎师醇》:“愚闻天道高远不容人测度,无奈人能乐其乐,故有鼓琴重围,行歌遗穟,浩然充塞,不以世俗琐屑累寥廓。” 金 元好问 《十月四日往关南》诗之二:“野旷无遗穗,林疎有堕樵。”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收获时有遗穗可拾,平时呢?自然只好吃草根或者讨口了。”
(2).犹馀粮。 清 汤右曾 《穀贱行》:“问之市人笑卢胡,家有遗穗无逋租。”
词语解释:金穗  拼音:jīn suì
(1).喻指柳丝。 唐 许浑 《新柳》诗:“緑阴未覆长隄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唐 温庭筠 《题柳》诗:“杨柳千条拂面丝,緑烟金穗不胜吹。”
(2).比喻灯花或烛花。 唐 韩偓 《生查子》词:“时復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词语解释:合穗  拼音:hé suì
合颖。 唐 潘炎 《嘉禾合穗赋》:“駟临天汉,爰合穗以西成。”参见“ 合颖 ”。
词语解释:合颖  拼音:hé yǐng
谓禾苗一茎生二穗。古人视为祥瑞。 南朝 宋 谢庄 《喜雨》诗:“合颖行盛茂,分穗方盈畴。” 北周 庾信 《和李司录喜雨》:“嘉苗双合颖,熟稻再含胎。”《旧唐书·哀帝纪》:“ 洛 苑使奏 穀水 屯地内嘉禾合颖。”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端》:“世所谓祥瑞者,麟凤龟龙……连理之木,合颖之禾皆是也。”
词语解释:烟穗  拼音:yān suì
亦作“烟穗”。
(1).指垂柳的枝叶。 南唐 李煜 《柳枝》词:“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参见“ 烟柳 ”。
(2).犹烟缕。 宋 陆游 《慈云院东阁小憩》诗:“香浓烟穗直,茶嫩乳花圆。”参见“ 烟缕 ”。
词语解释:烟柳  拼音:yān liǔ
亦作“烟柳”。 烟雾笼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 唐 张仲素 《春游曲》之一:“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 宋 惠洪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词:“緑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度。” 元 张可久 《小桃红·春深》曲:“一汀烟柳锁春宵,添得杨花闹。” 清 沉雄 《金明池·秣陵怀古》词:“最伤心,烟柳 臺城 ,儘巷口 乌衣 ,兴亡难诉。”
词语解释:烟缕  拼音:yān lǚ
亦作“烟缕”。
(1).袅袅上升的细长烟气。 五代 王周 《道院》诗:“谁知是官府,烟缕满炉沉。”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 阿兴 又狠狠地吸起烟来,默默地望着烟缕沉思起来。”
(2).指柳条。 南唐 李中 《途中柳》诗:“无人折烟缕,落日拂溪桥。”参见“ 烟柳 ”。
词语解释:六穗  拼音:liù suì
一茎生六穗的嘉禾,古人视为一种祥瑞。《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导一茎六穗於庖,牺双觡共柢之兽。” 李善 注:“一茎六穗,谓嘉禾之米。”《南齐书·祥瑞志》:“﹝ 永明 ﹞十年六月, 海陵 齐昌县 获嘉禾,一茎六穗。”《隋书·音乐志上》:“道我六穗罗八珍,洪鼎自爨匪劳薪。”
词语解释:吐穗  拼音:tǔ suì
(1).谓谷物长出穗儿。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陆无含秀之苗,水无吐穗之株。” 唐 王勣 《游北山赋》:“石菌抽叶,金芝吐穗。” 高玉宝 《高玉宝》第三章:“苞米一吐穗就拔来吃,等到秋天也耗吃完了。”
(2).喻指露出穗状之物。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絳蜡烬清光吐穗,纸窓明素色生辉。”
词语解释:灯穗  拼音:dēng suì
犹灯花。 庞树柏 《寒夜卧病听雨达旦》诗:“灯穗寒多落復生,虚堂拥被梦难成。”
词语解释:谷穗  拼音:gǔ suì
谷子的穗子
词语解释:黍穗  拼音:shǔ suì
亦作“ 黍穟 ”。 黍的穗子。 唐 贾岛 《酬姚合》诗:“黍穗豆苗侵古道,晴原午后早秋时。” 金 元好问 《雁门道中书所见》诗:“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元 顾瑛 《饯谢子兰分韵》:“只今僦屋在美里,黍穗雨黑波摇空。”
词语解释:秉穗  拼音:bǐng suì
收稻时遗留在田中的禾把与禾实。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见贫人子累累拾秉穗甚众。”
词语解释:青穗  拼音:qīng suì
亦作“ 青穟 ”。
(1).未熟的谷穗。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而转运判官 张璹 自 常润 还,所言畧同,云……半米犹堪炒喫,青穟且以喂牛。”
(2).指青色的灯花或烛花。 清 陈维崧 《金菊对芙蓉·禹州使院作》词:“此意枕簟应知,共残釭青穗,伴我题诗。”
词语解释:金麦穗  拼音:jīn mài suì
古时系帷帐用的形如麦穗的金黄色绳子。 北周 庾信 《梦入堂内》诗:“幔绳金麦穗,帘钩银蒜条。” 倪璠 注:“言金绳如麦穗……象其形也。”亦省作“ 金麦 ”。 宋 杨万里 《题吴梦古乐府》:“金麦褰帷银蒜钩,水光殿后月华楼。” 清 陈维崧 《海棠春·闺词和阮亭原韵》词:“春闺金麦微微响,青凤脛轻移银网。”
词语解释:抽穗  拼音:chōu suì
禾谷类作物由叶鞘中长出穗。 宋 孔平仲 《风雨有秋色率然成小诗》:“竹笋解包堆屋角,蓼花抽穗出墙端。”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过了清明节,稻地青稞和旱地小麦,都拔节了。青稞甚至已经快抽穗了。”
词语解释:嘉穗  拼音:jiā suì
见“ 嘉穟 ”。
词语解释:嘉穟  拼音:jiā suì
亦作“ 嘉穗 ”。 茁壮饱满的禾穗。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五刑厝而颂声作,和气洽而嘉穟生,不亦休哉!” 晋 陶潜 《酬刘柴桑》诗:“新葵鬱北墉,嘉穟养南畴。” 唐 王棨 《多稼如云赋》:“几多嘉穗,高低稍类於垂天;无限芳田,远近有同於抱石。” 宋 陆游 《过邻家》诗:“嘉穟连云无水旱,齐民转壑自酸辛。”
词语解释:骈穗  拼音:pián suì
指并生的双穗。古人以为祥瑞。《宋史·乐志十三》:“时和物阜粟滋茂,嘉生駢穗来呈祥。”
词语解释:霜穗  拼音:shuāng suì
指秋熟的庄稼。 宋 苏轼 《东坡》诗之四:“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清 郑燮 《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词:“霜穗未储终岁食,县符已索逃租户。”
词语解释:炉穗  拼音:lú suì
犹炉篆。 宋 苏轼 《待旦》诗:“龕灯蚌珠剖,炉穗玉绳裊。”
词语解释:烛穗  拼音:zhú suì
结成穗状的烛泪。 宋 范成大 《晚步宣华旧苑》诗:“归来更了程书债,目眚昏花烛穗垂。”
词语解释:共穗  拼音:gòng suì
谓嘉禾,即在一株谷物上共长数穗。古人以为祥瑞。《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赬茎素毳,并柯共穗之瑞,史不絶书。” 李善 注:“共穗,嘉禾也。”
词语解释:乳穗  拼音:rǔ suì
乳头。《歧路灯》第三五回:“﹝ 兴官 ﹞吃了一会饱了,丢了乳穗,扭身过来。”
词语解释:軃穗
下垂的穗状饰物
词语解释:骑羊执穗  拼音:qí yáng zhí suì
相传古代有五仙人骑五色羊执六穗秬来到 广州 。见《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一·广州》《续南越志》。后因以“骑羊执穗”为咏 广州 的典故。 宋 洪适 《番禺调笑·羊仙》词:“骑羊执穗神仙五,拭目摩肩争覩。”
词语解释:接穗  拼音:jiē suì
嫁接时接在砧木上的枝或芽
词语解释:果穗  拼音:guǒ suì
指某些植物(如玉米、高粱)的果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穗
词语解释:秀穗  拼音:xiù suì
植物从叶鞘中长出穗。 孙犁 《白洋淀纪事·王香菊》:“田地里是那么酷旱,庄稼正待秀穗,老百姓说这叫‘卡脖子旱’。”
词语解释:缨穗  拼音:yīng suì
即缨子。 刘占江 《我们是红色少先队》:“拿切菜刀--这样的家伙不能背,也不好拴红缨繐。”参见“ 缨子 ”。
词语解释:缨子  拼音:yīng zǐ
(1).系在衣帽或器物上的穗状饰物。《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头上戴着缨子帽儿,金玲瓏儿,金井玉栏杆圈儿。”
(2).像缨子的东西。多指萝卜、芥菜等的叶。 高玉宝 《高玉宝》第五章:“ 玉宝 妈端了一筐萝卜缨子出来,在院子里,吩咐 玉容 拿到井台边去洗。”
词语解释:一茎九穗  拼音:yī jīng jiǔ suì
见“ 一茎六穗 ”。
词语解释:一茎六穗  拼音:yī jīng liù suì
古代有嘉禾一茎六穗、一茎九穗的记载,认为是祥瑞之兆。 汉 王充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景天备火中,三本一茎九穗,长於禾一二尺,盖嘉禾也。”《后汉书·光武纪论》:“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 光武 曰 秀 。”
词语解释:一茎六穗  拼音:yī jīng liù suì
古代有嘉禾一茎六穗、一茎九穗的记载,认为是祥瑞之兆。 汉 王充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景天备火中,三本一茎九穗,长於禾一二尺,盖嘉禾也。”《后汉书·光武纪论》:“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 光武 曰 秀 。”
词语解释:孕穗  拼音:yùn suì
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穗在叶鞘内形成而尚未抽出来,称“孕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