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窜逐 拼音:cuàn zhú
放逐;流放。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纔足甘长终。” 宋 苏舜钦 《维舟野步呈子履》诗:“已忘窜逐伤,但喜怀抱空。” 郭沫若 《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自己本国的言语必然是天天都在练习的,丢生的危险倒也比较少,除非久居国外或久被囚禁窜逐。”词语解释:窜身 拼音:cuàn shēn
藏身。 唐 崔峒 《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窜身如有地,梦寐见明君。” 宋 叶适 《取燕一》:“今 天祚 地丧於外,位夺於内,窜身 夹山 ,死亡朝夕,其国灭矣。” 清 邓显鹤 《〈船山遗书〉目录序》:“先生窜身 猺峒 ,絶迹人间。”词语解释:窜伏 拼音:cuàn fú
逃匿;隐藏。《国语·晋语二》:“ 杜原款 将死,使小臣 圉 告於 申生 ,曰:‘ 款 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导,以至於死,不能深知君之心度。弃宠求广土而窜伏焉。’” 汉 王逸 《九思·逢尤》:“走鬯罔兮乍东西,欲窜伏兮其焉如。” 三国 魏 曹植 《白鹤赋》:“伤本规之违忤,悵离羣而独处。恒窜伏以穷栖,独哀鸣而戢羽。” 宋 陆游 《与尉论捕盗书》:“此十许人,皆负重辟,相与窜伏山林中,昏夜伺便小刼。” 清 邓显鹤 《〈船山遗书〉目录序》:“既知事之不可为,乃退以著书。窜伏 郴 、 永 、 涟 、 邵 山中,流离困苦,一岁数徙其处。”词语解释:窜迹 拼音:cuàn jì
遁迹;隐迹。《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 翳 遂隐居窜跡,终于家。” 唐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诗:“次第教单进,宫商乃异宜。凡音皆窜跡,至艺始呈奇。”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柴 归县,不喜执役。遂窜跡 西蜀 ,游 荆渚 。”词语解释:窜流 拼音:cuàn liú
放逐;流放。 唐 韩愈 《泷吏》诗:“ 潮州 底处所,有罪乃窜流。” 宋 苏轼 《贺蒋发运启》:“某窜流已久,衰病相仍。”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 韩侂胄 死,缘坐窜流 衢 信 道中不絶,至无担夫可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方其初萌,褫一官,窜流一二吏,即可消患於未萌。”词语解释:窜匿 拼音:cuàn nì
逃窜隐藏。《鬼谷子·抵巇》:“圣人窜匿。”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若典教积於前,鞭挞骇於侧,将窜匿之不暇,詎肯説而从命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生愴惻欲絶,乃捉腕思曰:‘小生贫贱,惭无金屋。有茅庐三数间,姑同窜匿可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黄花冈之役》:“目下餘匪四处窜匿,已闭城严搜。”词语解释:窜谪 拼音:cuàn zhé
贬官放逐。《旧唐书·文苑传中·宋之问》:“ 之问 再被窜謫,经途 江 岭 ,所有篇咏,传布远近。” 宋 苏舜钦 《诣匦疏》:“又昨见 范仲淹 以刚直忤姦臣,果罹中伤,言不用而身窜謫,甚可悲也。” 明 归有光 《与徐子言书》:“幸当世士大夫犹有怜之者,仅不窜謫。”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 唐 代的窜谪之地主要是 岭 南或者 贵州 、 四川 。”词语解释:窜投 拼音:cuàn tóu
放逐。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居常悚栗,日俟窜投,而陛下收臣於贱朽之中,拔臣於毁谤之内。”词语解释:窜名 拼音:cuàn míng
谓以不正当手段列名其中。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剗烦荷于积弊,罢浮惰于窜名。”《新唐书·段秀实传》:“ 邠 人之嗜恶者,纳贿窜名伍中,因肆志,吏不得问。”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会上登极,窜名藩邸,用随龙恩得官,骤至贵显。”《明史·程启充传》:“贿求掾吏,洗补文册,是谓窜名。”词语解释:窜斥 拼音:cuàn chì
贬逐。《新唐书·柳宗元传》:“既窜斥,地又荒癘,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鬱,一寓诸文。” 宋 欧阳修 《仁宗御飞白记》:“少不悦於时人,流离窜斥,十有餘年。”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上:“时相大怒,劾 庭硕 奉使无状,请窜斥。”词语解释:窜易 拼音:cuàn yì
改动。 唐 柳宗元 《送范明府》诗序:“由是吏得为姦以立威,贼知以弄权,诡窃窜易,而莫示其实。”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太和记》:“曾见 杨 亲笔改定 祝枝山 咏月玉盘金饼一套,窜易甚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回思诸作,茫不记忆,惟戏缀之文,歷歷在心。然把笔终以为羞;欲少窜易,而颠倒苦思,竟不能復更一字。”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任何古书,除刊铸于青铜器者外,没有不曾经过窜易与润色的东西。”词语解释:窜藏 拼音:cuàn cáng
隐匿;潜藏。《楚辞·九辩》:“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 王逸 注:“身虽隐匿名显彰也。” 汉 王充 《论衡·佚文》:“五经之儒,抱经隐匿, 伏生 之徒,窜藏土中。”词语解释:窜死 拼音:cuàn sǐ
贬逐而死。《新唐书·令狐彰传》:“ 彰 同时 河 朔诸镇,传子孙,熏灼数代,唯 彰 忠义奋发,而长子 建 坐事,幼子 运 无辜,皆窜死。”词语解释:窜责 拼音:cuàn zé
放逐处罚。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及窜责 黄州 ,每有表疏,先帝復对左右称道,哀怜奬激,意欲復用,而左右固争,以为不可。”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门人 张耒 时知 潁州 ,闻 坡 ( 苏軾 )卒,出己俸於 荐福禪寺 修供,以致师尊之哀,乃遭论列,责授 房州 别驾, 黄州 安置。虽名窜责,馨香多矣。”词语解释:窜避 拼音:cuàn bì
逃亡;逃匿。《周书·姚僧垣传》:“俄而 景 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遂陷。 僧垣 窜避久之,乃被拘执。” 唐 司空图 《休休亭记》:“ 濯缨 为 陕 军所焚,愚窜避踰纪……既归,葺於坏垣之中。”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该匪又窜避 临江塔寺 后,砲击我军。”词语解释:窜逸 拼音:cuàn yì
亦作“ 窜軼 ”。 逃奔;逃散。《宋书·臧质传》:“ 臧敦 等无因自骇,急便窜逸,迷昧过甚,良可怪叹。” 宋 苏辙 《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 辙 恐掌财者必有盗用之姦,捕盗者必有窜逸之弊。”《明史·侯琎传》:“况边地磽瘠,霜早收薄,若更徵税,则民不復耕,必致窜逸。”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拨军队驻扎 荆 襄 ,以防窜軼。”词语解释:窜定 拼音:cuàn dìng
删改订正。《新唐书·杨师道传》:“ 师道 再拜,少选輒成,无所窜定,一坐嗟伏。” 宋 陆游 《跋〈唐卢肇集〉》:“ 子发 尝謫 春州 ,而集中误作 青州 ,盖字之误也。《题清远峡观音院》诗作‘ 青州 远峡’,则又因州名而妄窜定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六朝》:“第信笔天成,间遇一二,不拘拘窜定耳。”词语解释:窜官 拼音:cuàn guān
流放的官员。 唐 孟郊 《峡哀》诗之九:“峡旅多窜官,峡氓多非良。”词语解释:窜走 拼音:cuàn zǒu
(1).逃跑;潜逃。《陈书·高祖纪上》:“ 高祖 与战,大破之, 路养 脱身窜走, 高祖 进顿 南泉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妖人赵古元》:“﹝ 一平 ﹞乃走 杭州 ,復聚众逞妖,为詰盗者所谁何,輒拒捕杀人,窜走 徐州 ,改今名。”
(2).奔走;乱跑。 郭沫若 《恢复·黄河与扬子江对话》:“没有什么哟,我只是在我的道路上窜走。” 萧红 《生死场》十五:“ 日本 兵满村窜走, 平儿 到 金枝 家棚顶去过夜。”词语解释:窜越 拼音:cuàn yuè
逃窜;逃亡。 明 李东阳 《翰林伦封君墓表》:“遘 黄贼 之乱,疲於窜越,弗克究厥业。”《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杨奏稿·华娄二县会禀》:“贼匪买得夷船两隻,广艇四隻,杉板船数隻,颇有窜越之意。”词语解释:窜殛 拼音:cuàn jí
流放和杀戮。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 唐 虞 之盛,象天用刑,窜殛放流,天下乃服。”《旧唐书·酷吏传下·罗希奭》:“地列要荒,人多窜殛,尤加委任,冀絶姦讹。” 宋 陆游 《晓叹》诗:“少年论兵实狂妄,諫官劾奏当窜殛。”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 尧 仁极矣,而后 舜 可用其窜殛。”词语解释:窜突 拼音:cuàn tū
奔窜冲撞。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任柱赖汶光伏诛》:“ 同治 五六年间,捻众窜突 苏 、 皖 、 鄂 、 豫 、 山东 等省。” 章炳麟 《文学总略》:“气非窜突如鹿豕,德非委蛇如羔羊,知文辞始于表谱簿録,则修辞立诚其首也。”词语解释:窜犯 拼音:cuàn fàn
称股匪或小股敌军的进犯。如:彻底粉碎敌人的窜犯。词语解释:窜点 拼音:cuàn diǎn
改动;涂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王勃 每为碑颂,先墨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藳。”词语解释:窜踞 拼音:cuàn jù
逃窜去某地盘据。例如:窜踞海岛。词语解释:窜跑 拼音:cuàn pǎo
逃奔。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旗麾劲阵,远望窜跑。”词语解释:窜辱 拼音:cuàn rǔ
奔逃而遭难。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六:“ 明皇 幸 岷山 ,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词语解释:窜轶 拼音:cuàn yì
见“ 窜逸 ”。
词语解释:窜逸 拼音:cuàn yì
亦作“ 窜軼 ”。 逃奔;逃散。《宋书·臧质传》:“ 臧敦 等无因自骇,急便窜逸,迷昧过甚,良可怪叹。” 宋 苏辙 《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 辙 恐掌财者必有盗用之姦,捕盗者必有窜逸之弊。”《明史·侯琎传》:“况边地磽瘠,霜早收薄,若更徵税,则民不復耕,必致窜逸。”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拨军队驻扎 荆 襄 ,以防窜軼。”词语解释:窜谋 拼音:cuàn móu
暗中谋划。《国语·晋语二》:“ 縶 敏且知礼,敬以知微。敏能窜谋,知礼可使,敬不坠命,微知可否。” 韦昭 注:“窜,微也。”词语解释:窜言 拼音:cuàn yán
参与议论。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虽官为中书舍人,或他官知制誥,第用其班次尔,不窜言於训词。” 唐 刘禹锡 《祭韩吏部文》:“时惟 子厚 ,窜言其间。”词语解释:窜贬 拼音:cuàn biǎn
贬谪;放逐。《宋史·徽宗纪四》:“ 陈过庭 、 张汝霖 以乞罢御前使唤及岁进花果,为 王黼 所劾,并窜贬。”词语解释:窜端匿迹 拼音:cuàn duān nì jì
谓藏匿事物的头绪。《楚辞·严忌〈哀时命〉》:“聊窜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无声。” 朱熹 集注:“窜端,藏其端绪,不使人少见之也。”《淮南子·人间训》:“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端匿迹。”词语解释:窜掇 拼音:cuàn duō
劝诱,怂恿。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节镇宣恩》:“那黄衫豪士随有人窜掇言官,将 小玉姐 这段节义上了,又见得 卢 府强婚之情。”《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这都是 王三 那老乌龟一力窜掇,害了我女儿终身。”《何典》第六回:“你既受不得娘妗的气,如何听了 串熟鬼 窜掇,直跑到 恶狗村 里来受狗的气?”词语解释:窜据 拼音:cuàn jù
窃占。 清 梅曾亮 《上方尚书书》:“此特万死出一生之计,岂果能窜据一郡县,迁延岁月,为肘腋患哉!”词语解释:窜散 拼音:cuàn sàn
(1).逃散。 陶成章 《浙案纪略》附录《江督苏抚会奏平枭电》:“﹝ 李能掌 、 江北阿四 ﹞兹经擒获,就地正法,足昭炯戒,餘党胆寒窜散。”
(2).走散。 叶圣陶 《城中·演讲》:“一阵结结实实的掌声。接着是听众窜散,脚步声同凳脚擦地声,绞成一团。”词语解释:窜亡 拼音:cuàn wáng
逃亡;逃跑。《明史·陈瑄传》:“五曰军伍窜亡,乞覈其老疾者,以子弟代,逃亡者追补,户絶者验除。”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谢皋羽翱》:“皇天不我祐, 文 ( 文天祥 )执 谢 窜亡。”词语解释:窜屏 拼音:cuàn píng
隐匿;潜伏。《汉书·终军传》:“ 南越 窜屏葭苇,与鸟鱼羣,正朔不及其俗。”词语解释:窜寄 拼音:cuàn jì
更改并混入。《新唐书·周墀传》:“故宰相 德裕 ( 李德裕 )重定《元和实録》,窜寄它事,以广父功。”词语解释:窜扰 拼音:cuàn rǎo
谓股匪或小股敌军的骚扰。如:坚决打击敌人对我沿海的窜扰活动。词语解释:窜恶 拼音:cuàn è
犹隐恶。《国语·晋语二》:“夫 狄 近 晋 而不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达,不通可以窜恶,多怨可以共忧。” 韦昭 注:“窜,隐也。”词语解释:窜改 拼音:cuàn gǎi
改易;改动。《新唐书·姦臣传上·许敬宗》:“及 敬宗 身为国史,窜改不平,专出己私。”《明史·袁炜传》:“﹝ 煒 ﹞与 阶 同总裁《承天大志》……诸学士呈稿, 煒 窜改殆尽,不以让 阶 。” 汪辟疆 《唐人小说·沉亚之〈湘中怨解〉按语》:“《异闻集》为 唐 人 陈翰 编集当世传奇志怪之文,而多所窜改。” 郭沫若 《雄鸡集·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书上有些比较可靠的民间歌谣,虽然不多,但很可贵。因为他是第一手的资料,纯粹的资料,不是经过窜改的。”词语解释:窜窜 拼音:cuàn cuàn
奔逃貌。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词语解释:窜窃 拼音:cuàn qiè
剽窃。 宋 王廷珪 《次韵曾育才翠樾堂雪》:“ 翠樾堂 中雪復然,敢拟片词增窜窃。”词语解释:窜红 拼音:cuàn hóng
突然走红。例如:她在窜红以后,大班却对她百依百顺,因为大班是靠舞小姐的钟点折账的。词语解释:窜绕 拼音:cuàn rào
1.盘旋。词语解释:窜挠 拼音:cuàn náo
犹骚扰。 峻青 《秋色赋·故事杂忆》:“一九四七年冬,当匪五十四军窜挠到 海阳 的时候,顽强的 海阳 人民,又以他们打击 日本 侵略者的顽强和勇敢精神来打击新的敌人。”词语解释:窜杂 拼音:cuàn zá
搀杂;混杂。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七:“非事业外又有所谓道德,以言无,言天,言心性,言静,言理为道德,以事业为伯术,则后儒窜杂谬诞而非圣门之旧。”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后记》:“ 韩非 书很窜杂,有好些不是他的文章。”词语解释:窜益 拼音:cuàn yì
改动和增益。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丞相视草时微有窜益。” 清 俞樾 《诸子平议·商子》“就为大庶长”:“此书所言,与表皆合,足徵 秦 制之所自来,而传写譌夺且多窜益,遂不可读。”词语解释:窜绝 拼音:cuàn jué
逃亡。 明 唐顺之 《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邑故有窰课,后窰户以课重徙尽……会造籍时,里中以窜絶自言者三十餘户,吏以为无故减三十餘户,且得罪,君竟减之。”词语解释:窜命 拼音:cuàn mìng
逃命。 南朝 梁 沉约 《为柳世隆让封公表》:“昔窜命穷雉,难迫势孤。”词语解释:窜削 拼音:cuàn xuē
犹删改。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司刑司直 陈希閔 ……又号 按孔子 。言窜削至多,纸面穿穴,故名 按孔子 。”词语解释:窜句 拼音:cuàn jù
(1).改易文句。《庄子·骈拇》:“纍瓦结绳窜句,游心於坚白同异之间。” 王先谦 集解:“窜易文句,游荡心思於坚白同异之间也。”
(2).铺张词句;组织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精论要语,极略之体;游心窜句,极繁之体,谓繁与略,随分所好。”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北方流势,本臃肿也,削而讋之,大分不出 后汉 ,碑誄尤近,造辞窜句,犹兼 晋 宋 。”词语解释:窜取 拼音:cuàn qǔ
偷袭攻取。《明史·濮英传》:“ 纳哈出 餘众窜匿者尚数十万,闻师旋,设伏於途,谋俟大军过窜取之,未发。”词语解释:窜却 拼音:cuàn què
逃掉。词语解释:窜动 拼音:cuàn dòng
激烈地跳动。 叶圣陶 《未厌集·某城纪事》:“全城的人心好像再也不能安放在腔子里了,都突突地窜动着。”词语解释:窜乱 拼音:cuàn luàn
修改变动。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何一二儒生窜乱经文,悍然自是,皆黜削不以为传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这些书,除 公孙龙子 有《乐记》一篇传世外,可惜都失传了,《乐记》也是经过窜乱的。”词语解释:窜附 拼音:cuàn fù
改动和增益。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近儒多攻《周官》为伪书。《周官》虽或有后人窜附,然岂能一笔抹煞耶?”词语解释:窜锢 拼音:cuàn gù
放逐禁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郑世子让国》:“先是 厚烷 窜錮, 载堉 遂结庵於宫门外,席藳饭蔬,孑居者十九年。迨 厚烷 归国,始回府。”词语解释:窜黜 拼音:cuàn chù
放逐,贬谪。 宋 王禹偁 《霍王元轨传论》:“ 天后 之朝,皇枝剪灭,王虽罹窜黜,卒以令终。”《宋史·儒林传四·蔡幼学》:“ 幼学 次第弹缴,窜黜尤众,号称职。”词语解释:窜绕 拼音:cuàn rǎo
盘旋。 清 龚自珍 《定庵观仪》:“别观羣魔,大身小身,上下窜遶,如军将摧,惨澹狞异,死力撑扛,徧娑婆界。”词语解释:窜逃 拼音:cuàn táo
犹逃窜。《后汉书·南匈奴传》:“ 逢侯 部众飢穷,又为 鲜卑 所击,无所归,窜逃入塞者骆驛不絶。” 元 赵鸾鸾 《悲笳四拍》:“烟尘澒洞兮人窜逃,寒沙暴骨兮没蓬蒿。”词语解释:窜徙 拼音:cuàn xǐ
(1).逃散。《明史·西域传二·罕东卫》:“ 洪武 二十五年, 凉国公 蓝玉 追逃寇 祁者孙 至 罕东 地,其部众多窜徙。”
(2).流放;放逐。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青莲 胸怀洒落,虽经窜徙,亦不甚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