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窳苦 拼音:yǔ kǔ
见“ 窳楛 ”。
词语解释:窳楛 拼音:yǔ kǔ
亦作“ 窳苦 ”。 粗劣。《荀子·议兵》:“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 杨倞 注:“窳,器病也,音瘐。楛,滥恶,谓不坚固也。”词语解释:窳敝 拼音:yǔ bì
腐败;凋敝。 清 钱谦益 《朝列大夫陆君墓志铭》:“於是乙科之自视,亦日益轻,而吏治益以窳敝,甚矣资格之为吏病也。”《清史稿·食货志一》:“垦熟地不过十二三,赋纳既亏,閭里窳敝。”词语解释:窳儿
山顶上的缺口词语解释:窳民 拼音:yǔ mín
惰民。 汉 贾谊 《新书·属远》:“夫 淮 南窳民贫乡也,繇使 长安 者,自悉以补,行中道而衣、行胜已羸弊矣,强提荷弊衣而至。”词语解释:窳楛 拼音:yǔ kǔ
亦作“ 窳苦 ”。 粗劣。《荀子·议兵》:“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 杨倞 注:“窳,器病也,音瘐。楛,滥恶,谓不坚固也。”词语解释:窳窆 拼音:yǔ biǎn
孔洞凹陷貌。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唐朝下》:“ 王宰 , 蜀 中人,多画 蜀 山,玲瓏窳窆,巉差巧峭。”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桂林 之山,玲瓏剔透; 巴 蜀 之山,巉差窳窆; 河 北之山,绵衍庞博; 江 南之山,峻峭巧丽。”词语解释:窳滥 拼音:yǔ làn
粗劣。 宋 苏舜钦 《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公建言,使定其窳滥逋欠之当理者,令三司本判官復察面辨之,遂絶其弊。” 章炳麟 《校文士》:“惟 俞先生 文窳滥,不称其学,此则軼出於恒律者也。”词语解释:窳朽 拼音:yǔ xiǔ
破敝;腐烂。《清史稿·兵志七》:“旧有兵船,日益窳朽,徒糜餉项,无裨实际。”词语解释:窳薄 拼音:yǔ báo
粗劣;浅陋。《新唐书·食货志四》:“先是诸鑪铸钱窳薄,鎔破钱及佛像,谓之‘盘陀’。” 清 曾国藩 《复陈右铭太守书》:“惟鄙人器能窳薄,谬蒙崇奬,非所敢承。”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 米脂 、 金田 皆起他方,其繁富不及,有迫而作,文物窳薄,又无以弭之,文野之别,明效可睹。”词语解释:窳墯 拼音:yǔ duò
见“ 窳惰 ”。
词语解释:窳惰 拼音:yǔ duò
亦作“ 窳墯 ”。 懒惰。《商君书·垦令》:“农无得糶,则窳惰之农勉疾。”《韩非子·南面》:“是以愚戇窳墯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且天子亲耕,皇后亲蚕,况夫田父,而怀窳惰乎?” 清 谭嗣同 《仁学》四四:“人惟窳惰,不欲兴事,则心无意於求简,而听其繁。”词语解释:窳败 拼音:yǔ bài
(1).陈旧破敝。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复陈迭奉寄谕分别筹议疏》:“凡艇船之窳败无用者,勇营之虚弱不得力者,量加裁撤。” 刘揆一 《黄兴传记》:“水师则船械均甚窳败,只可临时作运输之用。”
(2).衰败;萎靡。 清 恽敬 《周公东居辩一》:“君臣之间如 吴 越 人之相伺,而国事益窳败,何如束身司寇之为愈哉!”《天讨·吴樾遗书》:“我同胞虽愚弱,而利害亦明;我同胞虽窳败,而心灰未死。”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二)》:“现在的却是复归于陋,而质朴的精神已失,所以只能算窳败,算堕落,也就是常谈之所谓‘因陋就简’。”词语解释:窳圔 拼音:yǔ yà
形容乐声低回。词语解释:窳怠 拼音:yǔ dài
懒惰;懈怠。《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不以飭励重其役,不以窳怠蠲其庸,则功力勤。”词语解释:窳弱 拼音:yǔ ruò
衰弊。 清 薛福成 《〈寄龛文存〉序》:“言古文者,必宗 桐城 ,号桐城派,其渊源所渐远矣。厥后流衍益广,不能无窳弱之病。”词语解释:窳曲 拼音:yǔ qǔ
塌陷歪斜的样子。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僧文晓相法》:“﹝ 陀罗尼菩萨 ﹞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窳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词语解释:窳惰 拼音:yǔ duò
亦作“ 窳墯 ”。 懒惰。《商君书·垦令》:“农无得糶,则窳惰之农勉疾。”《韩非子·南面》:“是以愚戇窳墯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且天子亲耕,皇后亲蚕,况夫田父,而怀窳惰乎?” 清 谭嗣同 《仁学》四四:“人惟窳惰,不欲兴事,则心无意於求简,而听其繁。”词语解释:窳劣 拼音:yǔ liè
粗劣。 邓慕韩 《丁未黄冈举义记》:“党军虽奋勇进攻,然军械窳劣,射击力不及 清 军之远。”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有否玩具可得,拟至 西安 市场一看再説,但恐必窳劣,无佳品耳。”词语解释:窳农 拼音:yǔ nóng
惰农。词语解释:窳下 拼音:yǔ xià
凹陷;低下。《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 清 王先谦 集解:“甌臾,谓地之坳坎如甌臾者也。或曰:甌臾,窳下之地。” 清 冯桂芬 《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此邦故称瘠土,受贼蹂躪最烈,重以地形窳下,比岁秋霖损稼,景象雕攰,户鲜素封,徵工兴役,事势维艰。”词语解释:窳啙 拼音:yǔ zǐ
亦作“ 窳呰 ”。 懒惰;苟且。 明 吕坤 《造物》诗:“扰扰世之人,安得不窳啙?” 清 龚自珍 《尊隐》:“丑类窳呰,诈伪不材。”词语解释:窳呰 拼音:yǔ zǐ
见“ 窳啙 ”。
词语解释:窳啙 拼音:yǔ zǐ
亦作“ 窳呰 ”。 懒惰;苟且。 明 吕坤 《造物》诗:“扰扰世之人,安得不窳啙?” 清 龚自珍 《尊隐》:“丑类窳呰,诈伪不材。”词语解释:窳隳 拼音:yǔ huī
粗劣残破。 清 王韬 《〈火器说略〉前序》:“甚者官惜工貲,匠减物料,多窳隳而不适於用。” 清 王韬 《〈火器说略〉后跋》:“若夫大砲之制,从未讲求,多以重值购自远邦,以供我用,甚且有以窳隳之物以误军事者。”词语解释:窳隆 拼音:yǔ lóng
凹凸;卑和高。《后汉书·霍谞传》:“《传》曰:‘人心不同,譬若其面。’斯盖谓大小、窳隆、丑美之形,至於鼻、目众窍、毛髮之状,未有不然者也。”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若乃交二族之和,辨伉合之义,升降窳隆,诚非一揆。”参见“ 窊隆 ”。
词语解释:窊隆 拼音:wā lóng
低昂;凹凸。《文选·马融〈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 李善 注:“窊隆,高下貌。” 张铣 注:“窊隆诡戾,谓水流下上奇势、迴戾不常之貌。”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故窊隆异等,修短殊姿,皆稟之自然,得诸造化,非由倣效,俾有迁革。” 宋 苏舜钦 《送王纬赴选序》:“地形窊隆,以机激水,上下环回无不通。”词语解释:窳陋 拼音:yǔ lòu
(1).羸弱。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山东篇》:“又以羽檄调 青州 驻防步兵千,马队二百,亦窳陋不可用。”
(2).粗劣简陋。 邹韬奋 《经历》五三:“至于屋子材料的窳陋,那是贫民窟房屋的本色。” 宋庆龄 《为新中国而奋斗》:“单靠装备窳陋的常备军, 中国 是不能建立足以抵抗侵略的国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