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竦竦 拼音:sǒng sǒng
(1).高耸貌。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瑟瑟凉海风,竦竦寒山木。” 唐 韩愈 《答张彻》诗:“缘云竹竦竦,失路麻冥冥。”
(2).耸动貌;颤抖貌。 宋 梅尧臣 《送郭功甫还青山》诗:“来何迟迟去何勇,羸马寒童肩竦竦。” 刘半农 《饿》诗:“他真饿了!--饿得他的呼吸,也不平均了;饿得他全身的筋肉,竦竦的发抖!”词语解释:修竦 拼音:xiū sǒng
见“ 修耸 ”。
词语解释:修耸 拼音:xiū sǒng
亦作“ 修竦 ”。 高高挺立。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其竹则二箭殊叶……既修竦而便娟,亦萧森而蓊蔚。” 唐 杜甫 《晚登瀼上堂》诗:“所思注东北,深 峡 转修耸。”词语解释:森竦 拼音:sēn sǒng
(1).耸立,挺立。 隋炀帝 《北乡古松诗》:“古松惟一树,森竦詎成林。”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柯叶森竦,株根盘礴,与诸树不同。”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五八:“ 欧公 秀眉凤目,高颧丰颐,风骨森竦非常。”
(2).指因恐怖等而毛发耸立。 明 李昌祺 《月夜弹琴记》:“﹝ 乌斯道 ﹞乃捐俸构其堂於泮池之上,刻其影於碑石之阴,仍作文刊诸廡下,读者为之毛髮森竦,涕泗交颐,而节妇之名愈彰矣。”《老残游记》第九回:“﹝ 子平 ﹞想起方才路上光景,不觉毛骨森竦,勃然色变。”词语解释:孤竦 拼音:gū sǒng
同“ 孤耸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沣水》:“高峰孤竦,素壁千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水出 雩都 县,导源西北流,逕 金鷄石 ,其石孤竦临川。”参见“ 孤耸 ”。
词语解释:孤耸 拼音:gū sǒng
(1).突出高耸。 唐 韩愈 《高君仙砚铭序》:“儒生 高常 与予下天坛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外稜孤耸,内发墨色,幽奇天然。” 宋 卢襄 《西征记》:“古木苍瘦,怪石孤耸,意者 雷万春 之立壁也。”
(2).形容人品孤高特出,不同流俗。 唐 苏颋 《授李怀让御史中丞制》:“ 李怀让 直方孤耸,清迥特立,祗服文儒,克脩典礼。”词语解释:倾竦 拼音:qīng sǒng
见“ 倾悚 ”。
词语解释:倾悚 拼音:qīng sǒng
(1).亦作“ 倾竦 ”。惊讶;惊异。 汉 应瑒 《驰射赋》:“观者屏气息而倾竦,咸侧企而腾移。”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长啸》:“ 天寳 末,有 峨嵋山 道士姓 陈 ,来游京邑,善长啸……声如辟歷,观者莫不倾悚。” 明 李东阳 《送傅元秀才赴举江西》诗:“凤凰巢穴麒麟种,奇物常为世倾竦。”
(2).谓极其恭敬。《晋书·姚兴载记》:“ 兴 谦恭孝友,每见 绪 及 硕德 ,如家人之礼,整服倾悚,言则称字,车马服玩,必先二叔,然后服其次者。”词语解释:钦竦 拼音:qīn sǒng
肃然起敬。 清 曾国藩 《新宁刘君墓碑铭》:“ 夫夷 之南,万山环拱;我表其阡,来者钦竦。”词语解释:恐竦 拼音:kǒng sǒng
见“ 恐悚 ”。
词语解释:恐悚 拼音:kǒng sǒng
亦作“ 恐竦 ”。 惶遽不安。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吾向见长官白事卑敬,不觉恐悚。”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兕觥增恐竦,杯水失錙銖。”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万州遇剑客》:“ 廷让 闻之,若芒刺满身,恐悚而退。”词语解释:阙竦 拼音:què sǒng
像阙门一样高耸。《文选·郭璞〈江赋〉》:“ 虎牙 嵥竖以屹崒, 荆门 闕竦而磐礴。” 李善 注:“闕竦,如闕之竦也。”词语解释:蹙竦 拼音:cù sǒng
恐惧不安貌。词语解释:乔竦 拼音:qiáo sǒng
高耸。竦,通“ 耸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凌冈上而乔竦,荫涧下而扶疏。”词语解释:跂竦 拼音:qí sǒng
踮脚举首,观望。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阿足师》:“跂竦之际, 阿足 则指壮力者三四人,扶拽其人,投之河流。”词语解释:虔竦 拼音:qián sǒng
敬畏。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专诚祗慄,恒若天威之在颜也;宵夙虔竦,有如汤鑊之在侧也。”词语解释:云竦 拼音:yún sǒng
高耸。《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双闕云竦以夹路,琼臺中天而悬居。” 李周翰 注:“竦,立也。双楼如云之立,夹於路傍。”词语解释:震竦 拼音:zhèn sǒng
震惊,惊惧。《后汉书·郅寿传》:“三辅素闻 寿 在 冀州 ,皆怀震竦。”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其餘眇小不法者,牒按之。所蒞皆震竦。”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拒奸》:“那 王敦 呵……拥兵 石头 ,鸞舆震竦,寝园骚动。”词语解释:高竦 拼音:gāo sǒng
(1).高耸,矗立。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运屯则沉沦於勿用,时行则高竦乎天庭。”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 璡 ( 刘璡 )则志烈秋霜,心贞 崑 玉,亭亭高竦,不杂风尘。”
(2).高度高。词语解释:企竦 拼音:qǐ sǒng
举踵而立,形容看得出神。《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夫临博而企竦,闻乐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 李善 注:“《説文》曰:‘博,局戏也,大箸十二棊。’又曰:‘企,举踵也。’竦,犹立也。”词语解释:鼓竦 拼音:gǔ sǒng
鼓舞肃敬。 宋 李纲 《论建中兴之功札子》:“天下臣子莫不望风鼓竦,抃蹈踊跃,愿少须臾无死以观中兴之功,诚甚盛之举也。”词语解释:不戁不竦 拼音:bù nǎn bù sǒng
不恐惧。《诗·商颂·长发》:“敷奉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毛 传:“戁,恐;竦,惧也。”词语解释:齐竦 拼音:qí sǒng
并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淯水》:“﹝ 房阳川 ﹞水南道则有二石楼,相去六七丈,双峙齐竦。”词语解释:杰竦 拼音:jié sǒng
高耸。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一》:“ 真武宫 之上,崖愈杰竦,昔 梁王 避暑於此,又名 避暑台 。”词语解释:战竦 拼音:zhàn sǒng
亦作“ 战悚 ”。 形容因害怕而发抖。《韩非子·初见秦》:“乃復悉士卒以攻 邯郸 ,不能拔也,弃甲负弩,战竦而却。”《晋书·羊祜传》:“常以智力不可顿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悚,以荣为惧。”《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遥见 四郎 ,戢毒慄立,惕伏战悚而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恐怖战悚之状,不可忍视。”词语解释:抗竦 拼音:kàng sǒng
犹高傲,倨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赵元叔 抗竦过度, 冯敬通 浮华摈压。”词语解释:感竦 拼音:gǎn sǒng
见“ 感悚 ”。
词语解释:感悚 拼音:gǎn sǒng
亦作“ 感竦 ”。 感激惶恐。 宋 王安石 《谢王供奉启》:“敢图恩私,先赐教督,感竦之极,敷言曷殫。” 宋 司马光 《与王介甫第三书》:“重辱示諭,益知不见弃外,收而教之,不胜感悚,不胜感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仰蒙天恩训勉备加,指授方略。跪诵之下,感悚交縈。”词语解释:惊竦 拼音:jīng sǒng
见“ 惊悚 ”。
词语解释:惊悚 拼音:jīng sǒng
亦作“ 惊竦 ”。 惊慌恐惧;震惊。《后汉书·羊续传》:“令长贪絜,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有鲤鱼数十头,飞集堂下,坐者莫不惊悚。”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忽平田间一茆舍,有儿童诵书声,相君携策就之,乃一老叟教数村童。叟惊悚离席,改容趋谢。” 明 陆粲 《庚巳编·江东籤》:“先生读首句,惊竦下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承命,四体惊悚。” 郭沫若 《涂家埠》九:“我们到了 涂家埠 ,倒也并不是将近一年前的成绩惊悚了我们……但在那车站上确实有一样东西惊悚了我们。”词语解释:悸竦 拼音:jì sǒng
见“ 悸悚 ”。
词语解释:悸悚 拼音:jì sǒng
亦作“ 悸竦 ”。 恐惧。《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四引《名贤小说·处厚百日》:“僧曰:‘新官在此,便可公参!’吏再拜, 处厚 悸悚。”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夜宿方丈东轩,未寝,开门,月在空,阴氛已开,巖峦树木殿阁相映,颇悸竦。”词语解释:振竦 拼音:zhèn sǒng
见“ 振悚 ”。
词语解释:振悚 拼音:zhèn sǒng
亦作“ 振竦 ”。 震惊。《后汉书·张纲传》:“遂奏曰:‘大将军 冀 ……斯皆臣子所切齿者也。’书御,京师振竦。” 三国 魏 曹植 《诰咎文》:“於是五灵振悚,皇祇赫怒,招摇惊怯,欃枪奋斧。” 宋 欧阳修 《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今 邵饰 言一不才,显者所贵,朝廷肯行,然后部下振竦,官吏畏服。”词语解释:崇竦 拼音:chóng sǒng
高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其山巖层岫衍,涧曲崖深,巨石崇竦,壁立千仞。”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 河 水发源 崑崙 之墟,伏流数千里……由 积石 而东北而南三千里至 龙门 (今 山西 河津 ),山石崇竦,河流湍急, 禹 凿之以分其势。”词语解释:峻竦 拼音:jùn sǒng
高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下望层山,盛若蚁蛭,实兼 孤山 之称,亦峻竦也。”词语解释:怗怗竦竦 拼音:tiē tiē sǒng sǒng
恭敬肃静貌。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序:“由我而下,联为五言以美之。诸生怗怗竦竦,各尽词以献公。”词语解释:警竦 拼音:jǐng sǒng
谓令人警觉戒惧。 清 劳史 《迩言》:“以己心为严师一语,提得警竦,做存诚工夫须从此著力。”词语解释:翘竦 拼音:qiào sǒng
挺然直立;高昂。《尔雅·释木》“槐棘丑乔” 晋 郭璞 注:“枝皆翘竦。” 晋 陆云 《寒蝉赋》:“思凤居以翘竦,仰佇立而哀鸣。”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道士 苏澄隐 迎鑾驾,霜简星冠,年九十许,气貌翘竦。” 明 李东阳 《明乔君墓志铭》:“见君翘竦继出,知公福泽攸在。”词语解释:奋竦 拼音:fèn sǒng
振奋而起。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枹鼓鏗鏘,而介士奋竦。”词语解释:祗竦 拼音:zhī sǒng
恭敬惶恐。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拜受祗竦,不知所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