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齐平声 西[qī,夫妻][yī][tí][详注1][dī]觿[ní][lí][bī pī][bǐ][详注2][详注3][guī][guī][xī][tí][详注4][qí jī][pí]


注1:儿 音霓。姓也。《前汉·艺文志》儿良一篇。《注》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又《韵会》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
注2:媞 音题。美好,如“西施~~而不得见兮。”安详,如“有女怀芬芳,~~步东厢。”
注3:澌 音西。与嘶同。《说文》散声也。《徐曰》若今谓马鸣为嘶也。
注4:錍 又《集韵》篇迷切。《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注》今之錍箭是也。《扬子·方言》凡箭簇胡合嬴者,广长而薄镰,谓之錍。《注》錍,普蹄反。
首字词组
笄年笄珥笄女笄导笄总笄纚  
笄珈笄岁笄冠笄丱笄龄   

词语解释:笄年  拼音:jī nián
谓女子成年。 唐 王韫秀 《寄姨妹》诗:“笄年解笑鸣机妇,耻见 苏秦 富贵时。”《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癸丑, 长安公主 薨,帝之长女也,笄年降於駙马 杨承祚 ,帝悼惜之甚,輟视朝二日,追赠 秦国公主 。”《宋史·理宗纪三》:“ 福州 陈氏 ,笄年守志,寿逾九袠,詔旌表其门。” 清 叶廷琯 《守海盐县主簿王顼妻墓志铭》:“夫人少习诗礼,长善笔札。自孩提至笄年,不履堂閾。”
词语解释:笄珈  拼音:jī jiā
原指妇人首饰。亦代指妇女。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洪惟我 圣母慈圣宣文皇太后 ,圣善天成,睿明神启。蚤膺符命,叶元云之徵;兼苞艺文,垂彤史之训。启迪英圣,则宫闈之师保;登翼太平,则笄珈之 尧 舜 。”
词语解释:笄珥  拼音:jī ěr
古代妇女常用以装饰发耳的饰件。《列子·周穆王》:“设笄珥,衣阿锡。”《淮南子·修务训》:“尝试使之施芳泽,正娥眉,设笄珥,衣阿锡。” 高诱 注:“笄,妇人首饰;珥,瑱也。” 宋 刘克庄 《鹊桥仙·生日和居厚弟》词:“女孙笄珥,男孙袍笏,少长今朝咸集。” 明 徐渭 《张母八十序》:“太君者,当其被戴笄珥,则女妇儔也。”
词语解释:笄岁  拼音:jī suì
女子十五岁。谓及笄之年。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
词语解释:笄女  拼音:jī nǚ
指成年的女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郑蒋翁婿》:“又前乎此,则 嘉靖 末, 吴太宰 以笄女继 董宗伯 之室。”
词语解释:笄冠  拼音:jī guān
女子加笄,男子加冠。谓成年。《通典·礼五一》:“笄冠有成人之容,婚嫁有成人之事。”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 唐武宗 即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者佛也……凡除寺四千六百,僧尼笄冠二十六万五百,其奴婢至十五万。”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四:“今世男子初入学,多用五岁或七岁。盖俗有男忌双女忌隻之説,以至笄冠亦然。”
词语解释:笄导  拼音:jī dǎo
即簪导。一种首饰。用以束发。《隋书·礼仪志七》:“案《礼图》,有结缨而无笄导。”《隋书·礼仪志七》:“承武弁者,施以笄导,谓之平巾。”《北史·艺术传下·何稠》:“ 魏 晋 已来,皮弁有缨而无笄导。 稠 曰:‘此古田猎服也,今服以入朝,宜变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导,自 稠 始也。”
词语解释:笄丱  拼音:jī guàn
谓初成年之时。丱,童子束发成两角貌。 汉 徐干 《中论·修本》:“君子修德,始乎笄丱,终乎鮐背。”
词语解释:笄总  拼音:jī zǒng
谓插笄束发。亦借指成年。《礼记·内则》:“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櫛縰笄总。” 郑玄 注:“总,束髮也。” 孔颖达 疏:“笄者,著縰既毕,以笄插之。”《南史·王思远传》:“ 景素 女废为庶人, 思远 分衣食以相资赡。年长,为备笄总,访求素对,倾家送遣。”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刺绣》:“日上纱窗,对菱花笄总,双蛾浓画,轻拂罗衫。”
词语解释:笄龄  拼音:jī líng
犹笄年。 明 宋濂 《故茶陵谭氏墓志铭》:“盟言既订,童幼来归。祥禎之应日臻,温煦之福自至。逮及笄龄,益增遐识。”
词语解释:笄纚  拼音:jī lí
束发物。《礼记·问丧》“亲始死,鸡斯徒跣” 汉 郑玄 注:“鸡斯当为笄纚,声之误也。亲始死去冠,二日,乃去笄纚括髮也。”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鸡斯通作笄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