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笾豆 拼音:biān dòu
(1).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 孔颖达 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鱼腊籩豆是也。”《后汉书·东夷传·濊》:“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籩豆。”《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仍以宰相女为齐娘,以执籩豆。”
(2).借指祭仪。 宋 苏辙 《谢讲彻〈论语〉赐燕状》之一:“深念勤劳,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毕陈。” 章炳麟 《訄书·徵七略》:“其细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职,官别为书, 与 周时赞大行相似。”词语解释:笾人
周礼官名。天官之属。掌四笾之实,以供王祭祀燕享之用词语解释:笾簋 拼音:biān guǐ
古代的两种祭器。 唐 王绩 《古意》诗:“丰骨输庙堂,鲜腴藉籩簋。”词语解释:笾铏 拼音:biān xíng
笾和铏。古代祭事所用的两种盛器名。 唐 韩愈 《袁氏先庙碑》:“孝孙来享,来拜庙庭。陟堂进室,亲登籩鉶。” 明 李东阳 《大行皇帝挽歌辞》之二:“圣朝偃武修文日,共道王言似六经。 宋 史重施新衮鉞, 孔 庭增饰旧籩鉶。”词语解释:笾笋 拼音:biān sǔn
嫩笋。 宋 苏轼 《谢惠猫儿头笋》诗:“ 长沙 一日煨籩笋, 鸚鵡洲 前人未知。走送烦公助汤饼,猫儿突兀鼠穿篱。”词语解释:笾祭 拼音:biān jì
以枣栗为祭品的祭祀。《仪礼·特牲馈食礼》:“祝赞籩祭,尸受祭之。” 郑玄 注:“籩祭,枣栗之祭也,其祭之亦於豆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