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报答 拼音:bào dá
(1).犹答复。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上甚悦。素闻其声,虚心相待,每报答之,常手书称字。”《周书·卢柔传》:“书翰往反,日百餘牒。 柔 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唐 元稹 《酬乐天余思不尽》诗:“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 宋 曾巩 《答袁陟书》:“辱足下爱之深,处之重,不敢不报答。”
(2).酬报。《宋书·孝义传·吴逵》:“ 逵 时逆取邻人夫直,葬毕,众悉以施之, 逵 一无所受,皆佣力报答焉。”《南史·齐南康王子琳传》:“羣臣奉宝物名好,尽直数百金, 武帝 为之报答亦如此。”
(3).报谢恩惠。今多指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南史·江革传》:“卿荷国厚恩,已无报答,乃为虏立铭,孤负朝廷。”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我当口中衔铁,背上披鞍,报答你也。” 巴金 《朋友》:“你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法报答你们。”如:我们决心以更大的成绩来报答党的关怀。
(4).报聘。《后汉书·郑众传》:“今幸有度 辽 之众扬威北垂,虽勿报答,不敢为患。”词语解释:酬答 拼音:chóu dá
亦作“ 酬荅 ”。亦作“醻答”。亦作“酧答”。
(1).应答。 汉 刘向 《上〈子华子〉序》:“ 子华子 之言,如持水纳石,不相醻答。”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邻里来问事者,填咽门户, 仲仙 一一与相酧答。” 茅盾 《色盲》:“他勉强镇定着,搜索出一些话来和眼前的女主人酬答。”
(2).酬谢;报答。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既当日你金银曾受来,我如今这酬答何推拒?”《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贫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寻几味野蔬,少少酧答厚意一番。”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章:“结果为了自己的面子,同时为了酬答店伙的过份殷勤,仅仅选了两双乔其纱舞袜。”
(3).应酬交往。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调笑輙酬荅,嘲謔无慙沮。” 宋 叶适 《宿觉庵记》:“余亦在其下,苦疾痼,非人事酬答不妄出。” 清 刘大櫆 《舅氏杨君权厝志》:“舅氏性刚直,於寻常人未尝苟有所酬答。”词语解释:问答 拼音:wèn dá
发问和回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 陈思 《魏德》,假论客主,问答迂缓,且已千言,劳深勣寡,飈燄缺焉。”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 武王 用 太公 ,其相与问答百餘万言,今之《六韜》是也。”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序》:“视之,即 许生 大父 可覲 亲笔著録,皆其祖若孙当日身与诸娃晨夕往还问答餽遗之事。”词语解释:响答 拼音:xiǎng dá
响应;应答。 唐 韩愈 《祭裴太常文》:“至乎公卿冠昏,士庶丧祭,疑皆响答,问必实归。” 宋 叶适 《终论六》:“使 关 洛 事济,四方响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疑其相讥,惭颜唯唯,不甚响答。”词语解释:应答 拼音:yìng dá
(1).对答。《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曰:‘儿近来患嗽,声音不彻。’下官答曰:‘僕近来患手,笔墨未调。’ 五嫂 笑曰:‘娘子不是故夸, 张郎 復能应答。’” 郭沫若 《豕蹄·司马迁发愤》:“ 任少卿 听到 司马迁 这样和气地和他应答,他又高兴得扬眉眨眼起来,愈加用力地按着肚子。”
(2).指答话。《水浒传》第四五回:“本官唤我,只得去应答,兄弟,你先回家去。”词语解释:赠答 拼音:zèng dá
谓以诗文互相赠送酬答。《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时有 贺徽 者美色,妃要之於 普贤尼寺 ,书白角枕为诗相赠答。”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古人赠答,多相勉之词。”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稍后 李陵 与 苏武 赠答,亦为五言。”词语解释:昭答 拼音:zhāo dá
(1).谓诚敬地向上天表示酬答。 唐 柳宗元 《为广南郑相公奏百姓产三男状》:“伏以陛下勤卹黎元,感通天地,灵心昭答,景福已兴。”《元典章·圣政二·崇祭祀》:“朕惟名山大川,国之秩祀,今岳瀆四海,皆在封宇之内,民物阜康,时惟神庥,而封号未加,无以昭答灵貺。”
(2).谓上天显示征兆以答人世。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伏望陛下运以乾刚,照以离明,为宗社生灵大计,断而行之,天意昭答,人心悦服,则夷狄不难御矣。”词语解释:和答 拼音:hé dá
(1).酬答别人的诗。 宋 陆游 《次韵无咎别后见寄》“坐愧文园属思迟”自注:“诗来弥月,乃能和答,故云。”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诗不必人人皆作》:“是知古人之诗,不以无和答为嫌。”
(2).谓与声响应和。 王统照 《一栏之隔》:“每天都与铁索的鎯铛声、守门兵士的皮靴声……和答着,成为一种不调协而凑和的声调。”词语解释:仰答 拼音:yǎng dá
旧谓报答尊者。《南齐书·顾欢传》:“陛下宜仰答天人引领之望,下弔甿黎倾首之勤。” 明 张居正 《答奉常陆五台论治体用刚》:“僕所以恳恳救之者,盖以仰答圣恩,下明臣节耳。”《太平天囯资料·史致谔档案》:“惟有殫精竭虑,整顿维持,以期保地方,仰答宪台於万一。”词语解释:可答 拼音:kě dá
见“ 可搭 ”。
词语解释:可搭 拼音:kě dā
亦作“ 可答 ”。 象声词。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则我这点钢鎗可搭搠透他那三思臺。”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四折:“可搭的把咽喉来当住,諕得喒魂魄全无。”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二折:“一双手可答地拖离寳殿,滴溜扑捽下瑶阶。”词语解释:答答 拼音:dā dā
象声词。 宋 蔡襄 《荔枝谱》第五:“破竹五七尺,摇之答答然,以逐蝙蝠之属。” 刘白羽 《红玛瑙》:“马蹄答答响。”《诗刊》1978年第5期:“战马没有了骑手,马蹄答答奔乱了。”
方言。各处,处处。 茅盾 《故乡杂记》:“你看,到处装好军用电话,东洋兵有点动静,答答地方全晓得,东洋兵想偷营也勿会成功的。”原注:“答答地方:到处的意思。”词语解释:那答 拼音:nà dá
亦作“ 那搭 ”。 疑问指示词。何处;哪里。 元 贯云石 《蟾宫曲·送春》曲:“问东君何处天涯……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 元 王仲元 《粉蝶儿·道情》套曲:“引的是白鹿玄鹤,向云水乡那答儿不到。”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只看 张 家,往日豪华,如今在那搭?”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这里又不是关津隘口,又不是你家前院后,怎么的唤渡行人在那搭儿有。” 明 冯惟敏 《点绛唇·郡厅自寿》曲:“呀!四下里凝眸,那搭儿消忧?”
亦作“ 那搭 ”。 指代处所。那边;那里。 元 卢挚 《沉醉东风·闲居》曲:“恰离了緑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那搭儿别是一重天,尽都是翠柏林峦。”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兀的看山那搭,红日直下,有个桃源洞人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明 冯惟敏 《新水令·忆弟时在秦州》曲:“那搭儿鹤长鳧短,且埋头山水间。”词语解释:对答 拼音:duì dá
亦作“ 对荅 ”。 应对;回答。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对答鄙讯,縶此幽阻。”《后汉书·孔融传》:“会 董卓 废立, 融 每对荅,輒有匡正之言。”《西游记》第六三回:“他见无人对答,又叫了一声:‘那个是 齐天大圣 ?’”词语解释:一答 拼音:yī dá
一处;一带。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了这件事,好和小姐一答里下葬去。” 元 无名氏 《玩江亭》第二折:“江里海里都是水,无一答儿闲田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寻梦》:“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带似牡丹亭畔。”词语解释:头答 拼音:tóu dá
亦作“ 头搭 ”。 古代官员出行时,走在前面的仪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得箇除授先到家,引看几对儿头答,见俺那 鶯鶯 大小大作。”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一折:“天街上摆头答,醉醺醺把金蹬斜踏。”《西游记》第六二回:“ 孙大圣 依旧坐了轿,摆开头搭,将两个妖怪押赴当朝。”参见“ 头达 ”、“ 头踏 ”。词语解释:作答 拼音:zuò dá
(1).做出回答。 沙汀 《意外》:“ 李涛 并未立刻作答。因为他也已经想通了这是抢劫,正在吁着气嘻开嘴笑。”
(2).指复信。 清 林则徐 《致梁章鉅书》:“所以迟迟未遑作答者,始以沾疾牵缠,旋止旋发。” 清 林则徐 《致苏廷玉书》:“即或勉强作答,亦断不能详尽。”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六:“上联‘不好诣人贪客过’,下联‘惯迟作答爱书来’。”词语解释:倡答 拼音:chàng dá
谓以诗词相唱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子容》:“初与 孟浩然 同隐 鹿门山 ,为死生交,诗篇倡答颇多。”词语解释:解答 拼音:jiě dá
解释答复。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极其巧辩,以解答千万人之口。” 茅盾 《无题》二:“当然这不是你所能够圆满解答的了。”词语解释:裁答 拼音:cái dá
作书答复。 唐 皇甫冉 《酬张继》诗序:“ 懿孙 ,余之旧好,祇役 武昌 ,枉六言诗见怀,今以七言裁答,盖拙於事者繁而费也。”《新唐书·韦陟传》:“﹝ 陟 ﹞常以五采牋为书记,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 陟 唯署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押官》:“往来牋奏,任意裁答,无不工妙。”词语解释:晓答 拼音:xiǎo dá
谓解答释疑。《旧唐书·颜师古传》:“令 师古 於祕书省考订《五经》, 师古 多所釐正……﹝诸儒﹞皆共非之。 师古 輒引 晋 宋 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词语解释:渠答 拼音:qú dá
铁蒺藜。守城御敌的战具。《尉缭子·攻权》:“城险未设,渠答未张。”《汉书·晁错传》:“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藺石,布渠答。”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渠答,铁疾藜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何经文》:“乃垒石为城,外树木栅,当道开阬阱,仆巨枿,布渠答,夹以守障。”词语解释:回答 拼音:huí dá
(1).回报答谢。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进奉使回日,依例估价,以係官生帛就整数量加回答。”《金瓶梅词话》第五七回:“你家大嫂,安排小酒,与众人回答。”
(2).回话,答覆。《英烈传》第四一回:“ 亮祖 也不回答,只是放开了脚走。”
答复。《敦煌变文集·八相变》:“太子闻之,转更泣泪愁眉,迴答一偈。”词语解释:厚答 拼音:hòu dá
深深答谢。《北史·陈元康传》:“ 元康 欲安其意,故受之而厚答其书,保无异也。”词语解释:凹答 拼音:āo dá
犹凹凸。高低不平。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崎嶇峪道,凹答岩壑。”词语解释:腌剌答 拼音:yān là dá
肮脏,邋遢。 明 陈大声 《一枝花·赏重九》套曲:“觅得根 羊叔子 輭琅璫博带垂腰,借得条 葛仙翁 弯曲律青藜在手,寻得个 孟参军 腌剌答破帽笼头。”词语解释:传答 拼音:chuán dá
传达,通报。《西游记》第二一回:“累烦你老人家与我传答传答。”词语解释:附答 拼音:fù dá
方言。附带;顺便。《水浒传》第四五回:“师兄説道:‘明日寺中做好事,就附答还了。’先教师兄去寺裡念经。”词语解释:赛答 拼音:sài dá
亦作“ 赛荅 ”。 酬祭报答。《南齐书·礼志上》:“今虽闕冬至之祭,而南郊兼祈报之礼,理不容别有 赛 荅之事。”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泉州杨客》:“今方往临 安 ,俟还家时,当一一赛答,不敢负。”词语解释:优答 拼音:yōu dá
亦作“ 优荅 ”。 优诏答复。《北齐书·阳休之传》:“寻以年老致仕,抗表辞位,帝优答不许。”《陈书·姚察传》:“又詔授秘书监,领著作如故,乃累进让,竝优荅不许。”词语解释:亢答 拼音:kàng dá
酬答;对答。《周礼·天官·膳夫》“王燕饮酒,则为献主” 唐 贾公彦 疏:“饮酒之礼,使大夫为宾,遣宰夫为主人,献酢相亢答。”词语解释:饿答 拼音:è dá
飢饿貌。《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想着一来时,饿答的个脸,黄皮寡瘦的,乞乞缩缩那个腔儿。吃了这二年饱饭就生事儿。”词语解释:馈答 拼音:kuì dá
回赠。《新唐书·藩镇传·罗弘信》:“ 弘信 每有馈答, 全忠 引其使北面拜受,兄事之。”词语解释:颠答 拼音:diān dá
犹糊涂。 元 无名氏 《南极登仙》头折:“老的他颠答了,这深山旷野里,狗也没一箇走。”词语解释:羞人答答 拼音:xiū rén dā dā
羞答答。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羞人答答的,教我怎生説波。” 王汶石 《大木匠》:“我那 桃叶 脸皮嫩,羞人答答的,当着妈妈的面,在自己家里,在来看女婿的好奇的邻居面前,不肯和客人周旋。”词语解释:羞羞答答 拼音:xiū xiū dā dā
羞答答。 郭小川 《团泊洼的秋天》诗:“ 团泊洼 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词语解释:吃答 拼音:chī dá
犹即刻,一下子。形容动作迅速。 元 锺嗣成 《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四别·恨别》曲:“扑速地淹残泪眼,吃答地锁定愁眉。”词语解释:可剌答 拼音:kě là dá
惊颤貌。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諕的我这两手便可剌答。”词语解释:乞答 拼音:qǐ dá
象声词。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四折:“不想乞答的顿开金锁走蛟龙。”词语解释:顺答 拼音:shùn dá
顺便回访。《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 怡悦亭 中丞五十寿辰,往祝之,未晤。顺答数客而回。”词语解释:领答 拼音:lǐng dá
犹对答。《南史·儒林传·戚衮》:“时 衮 説朝聘义, 摛 ( 徐摛 )与往復, 衮 精采自若,领答如流。”词语解释:软丢答 拼音:ruǎn diū dá
形容十分软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怕旁人呼号,捨著俺软丢答的魂灵没人招。” 王季思 等注:“软丢答,形容软得厉害,丢答是加强语势的副状词。”词语解释:函答 拼音:hán dá
写信回答。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去年 田汉 作文说我是调和派,我作文诘问,他函答道,因为我名誉好,乱说也无害的。”词语解释:软剌答 拼音:ruǎn là dá
疲软无力貌。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可怜我这没照覷的娇娃,早諕的来手儿脚儿软剌答。”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三折:“则被这金晃的我这眼睛儿花腊搽,諕的我这手脚儿软剌答。”亦作“ 软答剌 ”。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血模糊污了一身,软答剌冷了四肢。黄甘甘面色如金纸。”词语解释:赸不答 拼音:shàn bù dá
尴尬貌。《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那个孩子也是发訕,不肯进屋子,只在屋门外叫:‘姑爷,你接进开壶去呀。’原来那孩子极怕 张姑娘 。 张姑娘 便叫道:‘ 阿巧 ,进来。’他这纔赸不答的蹭进来。”一本作“訕不答”。词语解释:谬答 拼音:miù dá
谎言作答。《隋书·长孙晟传》:“又遣 晟 往索 钦 , 雍閭 欲勿与,谬答曰:‘检校客内,无此色人。’”词语解释:匹丢扑答 拼音:pǐ diū pū dá
1.见"匹丢扑搭"。词语解释:兜答 拼音:dōu dá
见“ 兜搭 ”。
词语解释:兜搭 拼音:dōu dā
亦作“ 兜答 ”。
(1).曲折,崎岖。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路兜答,人寂寞,山势恶险峻嵯峨。”
(2).麻烦,周折。《水浒传》第八回:“亦且本人年纪又不高大,如何作的这缘故,倘使有些兜搭,恐不方便。”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哭收钗燕》:“冤家,真个无差。好些时肉跳心惊,这场兜答。”
(3).难对付,多心眼。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这老儿可有些兜搭难説话。”《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打紧他公公难理会,不比等闲的,婆婆又兜答。”
(4).犹勾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及至 唐卿 看了别处不来兜搭了,却又説句把冷话,背地里忍笑,偷眼斜盼着 唐卿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既与他兜兜搭搭;他难道到肯认做不爱不成?”
(5).交谈;交往。《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宝玉 原要和那姑子説话,见 宝釵 似乎厌恶这些,也不好兜搭。” 鲁迅 《呐喊·阿Q正传》:“那两个也仿佛是乡下人,渐渐和他兜搭起来了。” 陆文夫 《荣誉》:“ 方巧珍 和小组的人一样,平时就怕跟他兜搭。”词语解释:道答 拼音:dào dá
回说;答对。《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 晋升 ﹞回説:‘老少 程师爷 给老爷太太道喜,説了且不惊动,等老爷闲一闲再请见。奴才都道答过了。’”词语解释:驳答 拼音:bó dá
对别人的问题作驳斥性的回答。 钱锺书 《围城》八:“ 鸿渐 夫妇全听清了,脸同时发红,可是不便驳答。”词语解释:雌答 拼音:cí dá
亦作“ 雌搭 ”。 冲撞,不礼貌。《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谁家一个没摺至的新媳妇就开口駡人,雌答女婿?” 黄肃秋 注:“衝撞,不礼貌。”《醒世姻缘传》第七四回:“ 狄大爷 説:‘黑了,你家去罢。你当不的人呀!’雌搭了一顿,不偢不睬的来了。”词语解释:软刺答
软答刺。软弱无力的样子词语解释:鲊答 拼音:zhǎ dá
亦作“ 鮓荅 ”。 某些兽畜的内脏结石。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祷雨》:“往往见 蒙古 人之祷雨者……惟取浄水一盆,浸石子数枚而已。其大者若鷄卵,小者不等。然后默持密呪,将石子淘漉玩弄,如此良久,輒有雨……石子名曰鮓荅,乃走兽腹中所产,独牛马者最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鲊答》:“鮓答生走兽及牛马诸畜肝胆之间,有肉囊裹之,多至升许……其状白色,似石非石,似骨非骨,打破层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洗鮓答诵梵咒者,亦立致风雨,天地之气能如是之刻期乎?”词语解释:丢答 拼音:diū dá
见“ 丢搭 ”。
词语解释:丢搭 拼音:diū dā
亦作“丢答”。亦作“丢撘”。
(1).抛弃;放开。 明 冯惟敏 《朝元歌·闲情》曲:“常将笑口开,荣枯利害,丢搭在九霄云外。” 清 蒋士铨 《香祖楼·缘终》:“娇娃死一箇能丢撘,冤家死三箇谁收煞?” 沙汀 《淘金记》八:“现在,寡妇已经把儿子的事情丢搭开了,那使她兴奋的是她巡视田产的经过。”
(2).犹言荒废。《金瓶梅词话》第九六回:“自从你爹下世,没人收拾他,如今丢搭的破零二落,石头也倒了,树木也死了。”
(3).形容词词尾。用以加强语势。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怕旁人呼号,捨着俺软丢答的魂灵没人招。”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这一箇软丢搭手扶肩,支不住前合后偃。”词语解释:桃来李答 拼音:táo lái lǐ dá
语本《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 明 王錂 《春芜记·构衅》:“小姐用的是綾罗綺绣,我有綾罗綺绣;小姐用的是玩好奇珍。我有玩好奇珍。况且桃来李答,一定也不折本。”词语解释:条答 拼音:tiáo dá
逐条对答。《三国志·蜀志·韦祎传》“ 禕 辞顺义篤,据理以答” 裴松之 注引《祎别传》:“ 禕 輒辞以醉,退而撰次所问,事事条答,无所遗失。”《新唐书·郑肃传》:“博士有疑议往咨,必据经条答。”《明史·刘基传》:“帝尝手书问天象, 基 条答甚悉而焚其草。”词语解释:欠欠答答 拼音:qiàn qiàn dā dā
形容口唇颤动。 元 卢挚 《沉醉东风·闲居》曲:“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髮上黄花乱插。”词语解释:低答 拼音:dī dá
无能,不中用。 明 冯惟敏 《僧尼共犯》第二折:“则为你半荤不素低答物,勾引的惹草沾风泼赖徒。” 明 无名氏 《拔宅飞升》第一折:“人都駡他夹脑,我也説他低答,为皮鬆不能管事。”词语解释:辩答 拼音:biàn dá
论辩答对。《隋书·艺术传·杨伯丑》:“﹝上﹞闻 妥 之言,倏然而笑曰:‘何用 郑玄 、 王弼 之言乎!’久之,微有辩答,所説辞义,皆异先儒之旨。”词语解释:返答 拼音:fǎn dá
犹回答。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政闻社社员简章》:“凡社员如有五人以上之连署,向於本社质问所办事务者,当予以适当之返答。”词语解释:还答 拼音:huán dá
(1).答复。 汉 李陵 《答苏武书》:“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懃懃,有踰骨肉。”《宋书·自序传·沉璞》:“向聊问之,而还答累翰,辞藻艳逸,致慰良多。”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又一首》:“是以前状輙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王公 举家悲慟,因不忍断了 行修 亲谊,回书还答,便有把幼女续婚之意。”
(2).酬答,报答。《初刻拍案惊奇》卷九:“盛陈饮宴,欢笑竟日。各家亦隔一日,设宴还答。”《何典》第六回:“孰知那些出家不认俗的朋士友……把那十方施主,比吃孙子胜三分,吃杀弗还答,尚嫌吃得弗爽利,怎肯反做出钱施主?”词语解释:批答 拼音:pī dá
君主对百官章奏书面批示答复。后多由专职大臣代行。 唐 陆龟蒙 《说凤尾诺》:“既肯其行,必有褒异之辞,若今之批答。”《新唐书·百官志一》:“ 玄宗 初置翰林待詔,以 张説 、 陆坚 、 张九龄 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文书》:“执政以上,有章奏请,则降批答,以下则降詔。”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批答》:“按 吴訥 云:‘批答者,天子采臣下章疏之意而答之也。’古者君臣都俞吁咈,皆口陈面命之词,后世乃有书疏而答之者,遂用制词,若 汉 人答报璽书是已。至 唐 始有批答之名,以谓天子手批而答之也。其后学士入院,试制詔批答共三篇,则求代言之人,而词华渐繁矣!”词语解释:承答 拼音:chéng dá
对答。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承答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词语解释:抽答 拼音:chōu dá
见“ 抽搭 ”。
词语解释:抽搭 拼音:chōu dā
亦作“ 抽答 ”。亦作“ 抽达 ”。 一吸一顿地低声哭泣。《红楼梦》第三三回:“ 王夫人 哭着 贾珠 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 李紈 禁不住也抽抽搭搭的哭起来了。” 舒群 《少年chén女》四:“不等我问话,便抽搭两声,抑制住喉咙的哽咽先开口了。” 老舍 《月牙儿》十三:“我呢,我连哭都忘了怎么哭了,我只裂着嘴抽达,泪蒙住了我的脸。” 吕治范 《采蘑菇》:“ 三莲 吓的张着嘴,不敢回话,只是又抽抽答答的抹起眼泪来。”词语解释:抗答 拼音:kàng dá
大声解答。《陈书·袁宪传》:“及 宪 试,争起剧难, 宪 随问抗答,剖析如流。”词语解释:涎不答 拼音:xián bù dá
呆呆,呆滞。 明 朱有燉 《曲江池》第一折:“软兀剌了躯老,涎不答的眼脑,战篤速了手脚,将丝鞭坠落。”词语解释:巴答 拼音:bā dá
亦作“ 巴噠 ”。 象声词。形容嘴巴开合或碰击声。 刘白羽 《战斗的幸福》:“每个人不知不觉地都巴哒了一下嘴巴。” 石震 《踏察纪事》:“只有我们的向导 老郭头 安安静静迷着眼睛巴答巴答他的旱烟。”如:茶杯巴答一声摔碎了。词语解释:畴答 拼音:chóu dá
(1).畴,通“ 酬 ”。酬谢;用财物表示谢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於是大封功臣二十餘人……轻重各有差”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魏书》载公令曰:‘追思 竇婴 散金之义,今分所受租与诸将掾属及故戍于 陈 蔡 者,庶以畴答众劳,不擅大惠也。’”
(2).畴,通“ 酬 ”。应答。《晋书·挚虞传》:“臣生长蓽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词语解释:滴答 拼音:dī dá
(1).象声词。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偷闲划舟,抬头望一望滟滟的湖波,低头看滴答滴答消磨时间的手表,心灵中真是太苦了。”
(2).谓言语啰苏。《西游记》第二十回:“ 八戒 道:‘老儿滴答甚么,谁和你发课,説甚么五爻六爻,有饭只管添将来就是。’”词语解释:滴滴答答 拼音:dī dī dā dā
象声词。《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这汉子坐下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滴滴答答走到茶坊前。”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屋内悄无一人,只听见靠右墙长条案上一座古老的苏钟迟缓地迈着‘滴滴答答’的步子。”词语解释:灰不答 拼音:huī bù dá
形容灰色。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住的是灰不答的茅团,舖的是乾忽剌的苇席。”词语解释:湿答答 拼音:shī dā dā
形容潮湿的样子或给人以潮湿的感觉。《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今晚裡面有些湿答答的。” 邹荻帆 《走向北方》诗:“贴在背上的,是湿答答的汗衣。”词语解释:添答 拼音:tiān dá
添加。《元典章·户部八·办课合行事理》:“民间若有门摊课程,止依 至元 十九年例徵收,不得分毫添答,非理桩配。”词语解释:拉答 拼音:lā dá
迟钝不灵活貌。《晋书·文苑传·王沉》:“拉答者有沉重之誉,嗛闪者得清剿之声。”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饿老鴟全然拉塔,雁翅板一发雕零。”词语解释:按答 拼音:àn dá
蒙古语。盟友,朋友。 元 无名氏 《圣武亲征录》:“﹝ 克烈部 ﹞王可汗始与 叶速该 可汗和好,相称按答。”注:“交物之友。” 元 无名氏 《圣武亲征录》:“王可汗感德,遂盟按答。”词语解释:效答 拼音:xiào dá
亦作“効答”。 报答;报效。《梁书·刘孝绰传》:“但雕朽杇粪,徒成延奬;捕影繫风,终无効答。”《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十二引《蜀耆旧传·杜悰救祸》:“受公恩久,思有以效答,今得之矣。”词语解释:救答 拼音:jiù dá
见“ 救搭 ”。
词语解释:救搭 拼音:jiù dā
亦作“ 救答 ”。 拯救。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三折:“怎救搭,怎按纳, 公孙弘 东阁闹喧哗。”《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某不幸犯罪,无人救答。”词语解释:敕答 拼音:chì dá
帝王的批答。《南史·萧子云传》:“ 梁 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 沉约 撰,至是承用。 子云 启宜改之,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词语解释:必丢仆答 拼音:bì diū pú dá
同“ 必律不剌 ”。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断事全不如 杜甫 ,説言语必丢僕答。”词语解释:哈答 拼音:hā dá
亦作“ 哈荅 ”。
(1).马虎;随便。 元 李文蔚 《蒋神灵应》第二折:“我做道官爱清幽,一生哈答度春秋。捣下清蒜釃下酒,柳蒸狗肉烂羊头。” 明 郭勋 《一枝花·西湖赏玩》套曲:“这箇道咱哈荅,那箇道咱醉呀。”
(2).厮混。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一折:“ 牡丹仙 和秀才説话,我也去和 溜儿 哈荅。”词语解释:笺答 拼音:jiān dá
回信。以笺札回答。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故曼衍尔尔,世俗笺畣,都不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