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共9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华筵寿筵绣筵张筵踏筵龙象筵礼筵儤筵
离筵舞筵讲筵玉筵高筵宴筵撞筵灵筵
宾筵别筵几筵花筵石筵宫筵银筵觥筵
开筵法筵祖筵公筵盛筵陈筵黼筵虚筵
玳筵四筵九筵梵筵翰墨筵斋筵净筵蒲筵
初筵经筵长筵中筵雕筵后筵贝筵设筵
绮筵锦筵肆筵饯筵风筵下筵密筵软脚筵
琼筵象筵列筵登筵郊筵鹿鸣筵诏筵谢筵
御筵盘筵广筵绮罗筵书筵坐筵狎筵议筵
歌筵玳瑁筵酒筵妓筵堂筵星筵谈筵诈马筵

词语解释:华筵  拼音:huá yán
丰盛的筵席。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敦煌曲子词·浣溪沙》:“喜覩华筵献大贤,謌欢共过百千年。”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华筵送夕阴,酒如澠。”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噫二少年,今日生矣,意者其雀跃返国,聚父母亲友作再生之华筵耶!”
词语解释:离筵  拼音:lí yán
(1).饯别的宴席。 唐 杜甫 《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文之任》诗:“客间头最白,惆悵此离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离筵已散,再留恋应无计。” 刘国钧 《饯春词》:“离筵惆悵日西斜,客舍留青转自嗟。”
(2). 唐 代新进士在 曲江 举行的宴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宴名》:“大相识……关醼(此最大宴,亦谓之离筵)。”参见“ 离会 ”。
词语解释:离会  拼音:lí huì
(1).两国意见不合的集会。《穀梁传·定公十年》:“离会不致。” 范宁 集解引 范雍 曰:“二国会曰离: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是非不同,故曰离。”《公羊传·桓公二年》“离不言会” 汉 何休 注:“二国会曰离;二人议,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所道不同,不能决事,定是非,立善恶,不足采取,故谓之离会。”
(2). 唐 代新中进士在 曲江 举行的宴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大燕於 曲江 亭子,谓之 曲江 会( 曲江 大会,在关试后,亦谓之关宴。宴后,同年各有所之,亦谓之为离会)。”参见“ 离筵 ”。
词语解释:宾筵  拼音:bīn yán
亦作“賔筵”。
(1).宴请宾客的筵席。 唐 张说 《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宾筵尽 狐 赵 ,导骑多 卫 霍 。” 刘师培 《文说·宗骚》:“桂酒椒浆,侈列宾筵之品。”
(2).指鹿鸣宴。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商丘 陈叟 ,名 百万 ,生长 嘉 隆 间,一百九龄,曾登宾筵。”
(3).指幕宾席位。
词语解释:开筵  拼音:kāi yán
(1).设宴;摆设酒席。《晋书·车胤传》:“ 谢安 游集之日,輒开筵待之。”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 前蜀 薛昭蕴 《浣溪沙》词:“江馆清秋缆客船,故人相送夜开筵。”
(2).设置讲席。 南朝 梁 萧统 《僧正》诗:“舒金起祇苑,开筵慕 肃成 。”
词语解释:玳筵  拼音:dài yán
玳瑁筵。 隋 江总 《今日乐相乐》诗:“綺殿文雅遒,玳筵欢趣密。” 宋 朱熹 《鹧鸪天·江槛》词:“酒阑江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筵开,煞强如西厢和月等。”《金瓶梅词话》第七八回:“正面设 石崇 锦帐围屏,四下舖玳筵广席。”
词语解释:初筵  拼音:chū yán
《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 郑玄 笺:“大射之礼,宾初入门,登堂即席,其趋翔威仪甚审知,言不失礼也。” 朱熹 集传:“初筵,初即席也。”后指宴饮之始,亦泛指宴饮。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撰敕》:“有彯缨结佩之士,罗列于初筵。” 清 黄景仁 《夜饮孙吟秋斋头邻家火发归而成此并讯吟秋》诗:“可怜小户当初筵,已见流珠眼芒起。”
词语解释:绮筵  拼音:qǐ yán
华丽丰盛的筵席。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之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綺筵。” 宋 李清照 《庆清朝慢》词:“綺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明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再生缘》第二一回:“綺筵富贵摆中堂,兽炭围炉暖气融。”
词语解释:琼筵  拼音:qióng yán
亦作“璚筵”。 盛宴,美宴。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既通金闺籍,復酌琼筵醴。” 南朝 齐 谢朓 《送远曲》:“璚筵妙舞絶,桂席羽觴陈。”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觴而醉月。” 清 汪懋麟 《紫微洞歌》:“麟脯凤髓不足侈,山中橙橘登琼筵。”
词语解释:御筵  拼音:yù yán
(1).皇帝命设的酒席。《梁书·萧子显传》:“ 高祖 雅爱 子显 才,又嘉其容止吐纳,每御筵侍坐,徧顾访焉。” 唐 李白 《玉壶吟》:“凤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称觴登御筵。”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嘉祐 八年上元夜,赐中书、枢密院御筵于 相国寺 罗汉院 。”
(2).喻指帝位。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 耿 贾 扶王室, 萧 曹 拱御筵。”
词语解释:歌筵  拼音:gē yán
有歌者唱歌劝酒的宴席。 南朝 梁 何逊 《拟〈青青河畔草〉》诗:“歌筵掩团扇,何时一相见?”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风闺夕敞,携少女於歌筵。”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索解人既不易得,又何必奏之歌筵,俾雅人俗子,同闻而共见乎?”
词语解释:寿筵  拼音:shòu yán
见“ 寿宴 ”。
词语解释:寿宴  拼音:shòu yàn
亦作“ 寿讌 ”。亦作“ 寿筵 ”。 祝寿的宴会。 唐 李商隐 《有感》诗之二:“近闻开寿讌,不废用《咸》《英》。” 明 谢谠 《四喜记·椿庭庆寿》:“瑞应诞辰,出妆臺早喜寿筵开整。” 清 赵翼 《春间晤西庄于吴门再作诗以贻之》:“公方开寿宴,广坐笑眼同。”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这是 姜太公 做八十五岁生日的时候,他去拜寿,在寿筵上听来的方法。”
词语解释:舞筵  拼音:wǔ yán
舞蹈时铺地用的席子或地毯。《旧唐书·西戎传·波斯国》:“自 开元 十年至 天宝 六载,凡十遣使来朝,并献方物。四月,遣使献玛瑙牀。九年四月,献火毛绣舞筵、长毛绣舞筵、无孔真珠。” 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鱼吹细浪摇歌扇,鷰蹴飞花落舞筵。”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籍中有 吴宜 者, 王 之所狎也。一日,三司燕集,大合乐於公厅。 吴 方舞遍, 实之 被酒,直造舞筵,携之径去,旁若无人。” 宋 张先 《菊花新》词:“常恐舞筵空,轻化作、彩云飞去。”
词语解释:别筵  拼音:bié yán
饯别的筵席。 南朝 梁 庾肩吾 《饯张孝总应令》诗:“别筵开帐殿,离舟卷幔城。” 唐 杜甫 《送路六侍御入朝》诗:“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清 黄景仁 《减字木兰花》词:“别筵易醉,酒緑灯红都是泪。”
词语解释:法筵  拼音:fǎ yán
佛教语。指讲经说法者的座席。引申指讲说佛法的集会。《楞严经》卷一:“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道帙长摈,法筵久埋。” 清 姚鼐 《魏三藏菩提流支在胡相国第译〈金刚经〉刻石拓本》诗:“糜烂战鬭峻刑网,穷饰寺庙开法筵。”
词语解释:四筵  拼音:sì yán
四席,四座。借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南朝 宋 谢瞻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四筵霑芳醴,中堂起丝桐。”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焦遂 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宋 范成大 《十二月二十四日西楼观雪》诗:“四筵都为丰年醉,録事何须校酒筹。”
词语解释:经筵  拼音:jīng yán
汉 唐 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 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元 、 明 、 清 三代沿袭此制,而 明 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清 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二:“ 神宗皇帝 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 泰定 元年,初开经筵,首命 澄 与平章政事 张珪 、国子祭酒 邓文原 为讲官。”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二:“ 康熙 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於 保和殿 ,以 孝感 熊文端公 为讲官,知经筵事。”
词语解释:锦筵  拼音:jǐn yán
美盛的筵席。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哀洛篇》:“坐视青苔满,卧对锦筵空。” 唐 岑参 《敦煌太守后庭歌》:“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宋 张先 《更漏子》词:“锦筵红,罗幕翠,侍燕美人姝丽。”
词语解释:象筵  拼音:xiàng yán
(1).象牙制的席子。多形容豪华的筵席。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堂设象筵,庭宿金悬。” 唐 陈子昂 《麈尾赋》:“承正人之嘉庆,对象筵与宝瑟。” 宋 晏殊 《望仙门》词:“管絃声细出帘櫳,象筵中。”
(2).喻冰雪之地。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观见忆》诗:“人披鹤氅出,马踏象筵行。”
词语解释:盘筵  拼音:pán yán
犹宴席。 唐 韩愈 《示爽》诗:“念汝欲别我,解装具盘筵。” 唐 白居易 《游平泉宴浥涧宿香山石楼赠座客》诗:“採摘助盘筵,芳滋盈口腹。” 宋 苏轼 《和蒋夔寄茶》:“翦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
词语解释:玳瑁筵  拼音:dài mào yán
亦作“瑇瑁筵”。 谓豪华、珍贵的宴席。 唐太宗 《帝京篇》之九:“罗綺 昭阳殿 ,芬芳瑇瑁筵。” 前蜀 尹鹗 《金浮图》词:“繁华地,王孙富贵,玳瑁筵开,下朝无事。”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玳瑁筵中爇宝香,真个是朝朝寒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温柔纤小,纔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
词语解释:绣筵  拼音:xiù yán
华筵。 唐 杜甫 《料理》诗:“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宋 陆游 《六月二十六日夜梦赴季长招饮》诗:“清梦都忘双鬢改,绣筵还喜一尊同。”
词语解释:讲筵  拼音:jiǎng yán
(1).讲经、讲学的处所。 南朝 梁 陆云公 《御讲般若经序》:“犍椎既鸣,讲筵将合,重肩絓轂,填溢四门。” 唐 任蕃 《梦游录·樱桃青衣》:“见一精舍中有僧开讲,听徒甚众。 卢子 方诣讲筵,倦寝。” 清 赵翼 《白鹿洞书院》诗:“ 晦翁 守 南康 ,踵旧开讲筵。” 郁达夫 《日本谣》之八:“扫眉才子众三千, 万里桥 边起讲筵。羡煞传经诸 伏 女,一时分得水衡钱。”
(2).特指天子的经筵。 明 李东阳 《闻青谿学士擢礼部侍郎喜而有作》诗:“从此黄扉须更到,讲筵经史待重论。” 清 计六奇 《明季北略·孙承宗殉节》:“ 承宗 独不然,讲筵献替,务为激切剴直。”
词语解释:几筵  拼音:jǐ yán
亦作“ 几梴 ”。 犹几席。《周礼·春官》有司几筵,专掌五几五席的名称种类,辨其用处与陈设的位置。几席乃祭祀的席位,后亦因以称灵座。《墨子·节葬下》:“诸侯死者……又多为屋幕,鼎鼓几梴壶滥,戈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国语·周语上》:“设桑主,布几筵。” 宋 吴坰 《五总志》:“ 唐 孟铣 家祭仪,士人家四仲祭,当用平面毡条屏风而已。其用桌椅,即是几筵,乃凶祭也。”
词语解释:祖筵  拼音:zǔ yán
(1).送行的酒席。 唐 孟郊 《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诗:“却忆 江南 道,祖筵花里开。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 唐 康骈 《剧谈录·广谪仙怨词》:“ 随州 刺史 刘长卿 左迁 睦州 司马,祖筵之内,吹之为曲。”《旧唐书·李鄘传》:“徵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鄘 出入显重,素不以公辅自许,年侵势过,颇安外镇,登祖筵,闻乐而泣下。” 清 汪琬 《送杨职方使安南》诗:“故交悉冠盖,折柳登祖筵。”
(2).祭奠时的酒宴。 宋 黄庭坚 《祭周晋叔文》:“问君何之,君不能语,祖筵一觴,其泪如雨。”
词语解释:九筵  拼音:jiǔ yán
《周礼·考工记·匠人》:“ 周 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筵,竹席,长九尺。九筵,即八十一尺。后因以“九筵”借指明堂。 宋 欧阳修 《谢免明堂陪位表》:“乃因万物之成秋,爰即九筵而展礼。” 宋 叶适 《陈秀伯墓志铭》:“夫亲遇明主,干説悟意,九筵之室,可陛而登,屡省之歌,可颺而賡也。”
词语解释:长筵  拼音:cháng yán
宽长的竹席。多指排成长列的宴饮席位。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鸣儔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晋 潘岳 《闲居赋》:“席长筵,列孙子。” 明 文徵明 《腊日追怀去腊午门赐燕》诗:“去岁嘉平燕紫宫,长筵错落午门东。”
词语解释:肆筵  拼音:sì yán
设宴。《诗·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授几肆筵,因流波而成次;蕙肴芳醴,任激水而推移。”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则道是喜孜孜设席肆筵,为甚的怒哄哄列杖擎鞭。”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若夫时际公餘,事同私覿,听乐观舞,折简以招邀,酒讌茶会,肆筵而款待,是盖风殊中外,礼尚往来,从俗从宜,在所不废。”
词语解释:列筵  拼音:liè yán
(1).张设酒席。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
(2).谓宴席中的四座。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列筵皆静寂,咸共聆会吟。”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一:“快意且为乐,列筵坐羣公。”
词语解释:广筵  拼音:guǎng yán
盛大的筵席。 晋 殷仲文 《南川桓公九井作》诗:“广筵散泛爱,逸爵紆胜引。” 清 刘光第 《美酒行》:“美酒乐高会,广筵开曲房。”参见“ 广宴 ”。
词语解释:广宴  拼音:guǎng yàn
(1).大设宴会。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方且排 凤闕 以高游,开 爵园 而广宴。”
(2).指盛大的宴会。 唐 元结 《广宴亭记》:“ 谢公 樊山 开广宴,非此地邪?”
广宴,盛宴。讌,同“ 宴 ”。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献终袭吉,即宫广讌。”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 钓臺 临讲閲, 樊山 开广讌。”
词语解释:酒筵  拼音:jiǔ yán
酒席。 唐 王维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诗:“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分付鼓乐酒筵齐备,亲往迎娶。”京剧《将相和》第二二场:“他在 缪太监 府里,不过是混碗饭吃,扫地打杂儿,伺候酒筵,都是他的事。”
词语解释:张筵  拼音:zhāng yán
设宴。 元 无名氏 《广客谈》:“ 野云 廉公 於都城外 万柳堂 张筵邀 踈亝 卢处道 、 松雪 赵子昂 、歌姬 刘氏 (名 解语花 ),宾主尽欢。”《三国演义》第五回:“ 操 置酒张筵,拜请 卫弘 到家。” 明 徐渭 《送通政胡君入闽》诗:“不堪暮雨张筵别,况值春花带叶抽。”
词语解释:玉筵  拼音:yù yán
(1).丰盛的筵席。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诗之二:“卷幌结幃罗玉筵, 齐 謳 秦 吹 卢女 絃。”《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九·长相思》:“詎知玉筵侧,长掛销愁人。”
(2).犹素食。 宋 陆游 《书怀》诗:“久因多病疏云液,近为长斋进玉筵。”
词语解释:花筵  拼音:huā yán
华美之席。 唐 王勃 《七夕赋》:“拂花筵而惨惻,披叶序而徜徉。” 唐 司空曙 《病中嫁女妓》诗:“万事伤心在目前,一身垂泪对花筵。”
词语解释:公筵  拼音:gōng yán
见“ 公讌 ”。
词语解释:公宴  拼音:gōng yàn
亦作“ 公筵 ”。 公卿高官或官府的宴会。《文选·王粲〈公讌〉诗》 张铣 解题:“此侍 曹操 讌,时 操 未为天子,故云公讌。”《南史·王筠传》:“ 筠 又能用强韵,每公讌并作,辞必妍靡。”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王人授馆,用阻班荆;常在公筵,敬析名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讌,则假手赋诗。”《与友人论五言古诗书》:“故其(三 曹 )公讌、述怀、赠答之诗,亦遂以五言为之。”
(1).公讌。《南史·王藻传》:“ 藻 性谦退,不求闻达,善属文,尤好古体。自非公宴,未尝妄有所为。”《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叙过寒温,送过敕印,把大小军政一一交盘明白,才吃公宴。”
(2).公众宴请。 巴金 《雪》第二章:“中午局里全体职员公宴了 冯局长 。”
词语解释:梵筵  拼音:fàn yán
做佛事的道场。 南朝 梁 沉约 《栖禅精舍铭》:“往辞妙幄,今承梵筵。” 唐 陈子昂 《夏日游晖上人房》诗:“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明 唐顺之 《游嵩山少林寺》诗:“二室围兰若,三花接梵筵。”
词语解释:中筵  拼音:zhōng yán
筳席;宴饮之中。 晋 潘岳 《笙赋》:“尔乃促中筵,携友生。” 唐 王勃 《秋日饯别序》:“响词辩於中筵,但觉清风满室。” 唐 李洞 《和知己赴任华州》诗:“一道帆飞直,中筵岳影斜。”
词语解释:饯筵  拼音:jiàn yán
送别的筵席。 唐 元稹 《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十韵》:“饯筵君置醴,随俗我餔糟。” 唐 姚合 《送狄尚书镇太原》诗:“授鉞儒生贵,倾朝赴饯筵。”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我萧然依窗无语,对着 慰冰 纯洁的饯筵,竟麻木不知感谢。”
词语解释:登筵
登上筵席
词语解释:绮罗筵  拼音:qǐ luó yán
即绮筵。华美丰盛的筵席。 唐 聂夷中 《咏田家》:“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綺罗筵,只照逃亡屋。” 宋 贺铸 《小重山》词:“伤心不照綺罗筵。孤舟里,单枕若为眠。” 明 郭登 《送岳季方还京》诗:“多情只照綺罗筵,莫照天涯远行客。”
词语解释:妓筵  拼音:jì yán
有歌妓侍奉在旁的酒筵。 唐 白居易 《代诸妓赠周判官》诗:“妓筵今夜别 姑苏 ,客棹明朝向 镜湖 。” 唐 李商隐 《杂纂》:“妓筵説俗事。”
词语解释:踏筵  拼音:tà yán
以脚踏地为节拍,当宴歌舞。 宋 苏轼 《寄刘孝叔》诗:“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宋 范成大 《李深之西尉同年谈吴兴风物再用古城韵》:“卷箔纳星月,踏筵按《伊》《梁》。” 清 朱琦 《新铙歌·昭莫多》:“蒲桃满琖酌碧醝,老胡踏筵促使歌。”
词语解释:高筵  拼音:gāo yán
犹盛筵。 唐 虞世南 《奉和献岁宴宫臣》:“履端初起节,长苑命高筵。”
词语解释:石筵  拼音:shí yán
石制的几筵,用以安放灵座。 唐 孟浩然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诗:“既礼新松塔,还寻旧石筵。” 唐 陈去疾 《忆山中》诗:“会可标真寄,焚香对石筵。”
词语解释:盛筵  拼音:shèng yán
盛大的宴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家人归告侍御,侍御喜,即张盛筵,使家人往邀 王 。”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二:“ 俄 俗凡逢复活节的一星期,每家设着盛筵,种种食物鲜美丰盛。”
词语解释:翰墨筵  拼音:hàn mò yán
犹文席。谓诗文书画的聚会。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并秉韜鈐术,兼该翰墨筵。”
词语解释:雕筵  拼音:diāo yán
犹华筵。 唐 黄滔 《景阳井赋》:“宝镜休分,岂有得铜之日;雕筵罢设,永无投辖之期。” 唐 司空图 《成均讽》:“雕筵让促,玉斚横飞。”
词语解释:风筵
风雅的宴会。 南朝 齐 王融 《谢武陵王赐弓启》:“殿下摛藻蕙楼,畅艺兰苑,敷积玉於风筵,叠连珠於月的。”
词语解释:郊筵  拼音:jiāo yán
谓在郊外设宴饯行。 唐 沉佺期 《饯唐郎中洛阳令》诗:“郊筵乘落景,亭传理残秋。”
词语解释:书筵  拼音:shū yán
谓校理书籍之席位。 宋 欧阳修 《上执政谢馆职启》:“自初营职,已与书筵。於时,上有鸿儒侍从之才,下多羣贤论撰之众……比其来復,书已垂成。遂因众功,岂有微效?” 宋 曾巩 《回陆佃谢馆职启》:“特啟书筵,密隣禁户。《凡将》《急就》之字,已赖发明;广内、石室之藏,更资是正。”
词语解释:堂筵  拼音:táng yán
堂中坐席。代指殿堂、厅事。 唐 陆龟蒙 《野庙碑》:“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
词语解释:龙象筵  拼音:lóng xiàng yán
即龙象会。 清 钱谦益 《庚午二月憨山大师全身入五乳塔院属其徒以瓣香致吊奉述长句》之二:“如王气宇更谁先?蹴踏平欺龙象筵。”参见“ 龙象会 ”。
词语解释:龙象会  拼音:lóng xiàng huì
高僧说法供佛的集会。 明 刘基 《寄赠怀渭上人》诗:“ 燕山 帝京龙象会,璿基宝林发关键。”
词语解释:宴筵  拼音:yàn yán
宴会。《旧唐书·褚亮传》:“ 太宗 每有征伐, 亮 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
词语解释:宫筵  拼音:gōng yán
宫中的筳席。 唐 张籍 《寒食内宴》诗之二:“宫筵细乐年年别,已得三迴对御看。”
词语解释:陈筵  拼音:chén yán
《汉书·游侠传·陈遵》:“ 遵 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 遵 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后因以“陈筵”为设宴纵饮之典故。 唐 李峤 《酒》诗:“ 孔 坐洽良儔, 陈 筵几献酬。”
词语解释:斋筵  拼音:zhāi yán
做斋事时设的筵席。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讲肆宏敞,斋筵巨翼。供引 纯陀 ,饭迴香积。”《旧唐书·文宗纪》:“广置斋筵,大集僧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天宁节》:“﹝天寧节﹞尚书省宰执率宣教郎以上,并诣 相国寺 罢散祝圣斋筵,次赴尚书省都厅赐宴。”
词语解释:后筵  拼音:hòu yán
(1).指随从在后者。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温渥浹舆隶,和惠属后筵。”
(2).指以后的讲席。《陈书·傅縡传》:“使浮辞无所用,诈道自然消。请待后筵,以观其妙矣。”
(3).犹古之宴礼。 明 陈继儒 《群碎录》:“前筵后筵,古享礼犹今前筵;古宴礼犹今后筵。”
词语解释:下筵  拼音:xià yán
筵席的下位。指职位低的人。《文选·江淹〈杂体诗〉》:“和惠颁上笏,恩渥浹下筵。” 刘良 注:“言天子和泽布及大臣,而恩渥遍浹于下席。”
词语解释:鹿鸣筵  拼音:lù míng yán
见“ 鹿鸣宴 ”。
词语解释:鹿鸣宴  拼音:lù míng yàn
亦作“ 鹿鸣筵 ”。 科举时代,乡举考试后,州县长官宴请得中举子或放榜次日,宴主考、执事人员及新举人,歌《诗·小雅·鹿鸣》,作魁星舞,故名。据《新唐书·选举志上》载:“每岁仲冬……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絃,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 宋 欧阳修 《送楚建中颍州法曹》诗:“曾陪鹿鸣宴,徧识 洛阳 生。”《明史·于慎行传》:“年十七,举於乡,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五:“ 嘉庆 文风在目前,记同京兆鹿鸣筵。”
词语解释:坐筵  拼音:zuò yán
旧时地方婚俗的一种仪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 温州 风俗:新婚有坐筵之礼……新妇南面坐,旁设四席,珠翠照耀,分已嫁、未嫁为东西班。重门洞开,虽素不识面者,听入平视,了无嫌猜。心羡其美,则直前劝酒。女亦答礼。饮毕,回敬来客。”
词语解释:星筵  拼音:xīng yán
七夕庆祝双星相聚的宴会。 唐 李乂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云汉弥年阻,星筵此夕同。”
词语解释:礼筵  拼音:lǐ yán
清 制于令节设宴招待宗亲、群臣百官及藩属的筵席称礼筵。
词语解释:撞筵
撞钟的木枝
词语解释:银筵  拼音:yín yán
竹席之美称。 唐 杜牧 《朱坡》诗:“蜗壁斕斑蘚,银筵荳蔻泥。”
词语解释:黼筵  拼音:fǔ yán
指边缘以黑白相间的丝织品作饰的席具。《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悲黼筵之移御,痛翬褕之重晦。” 刘良 注:“筵,席。晦,闇纪。《书》云:‘敷重蔑席黼纯。’”
词语解释:净筵  拼音:jìng yán
素席。 宋 苏轼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焚香引幽步,酌茗开浄筵。”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洒扫尘室,安设浄筵。”
词语解释:贝筵  拼音:bèi yán
指宣讲佛经经义的讲席。 元 白珽 《同陈太博诸公登六和塔》诗:“开殿生妙香,金碧森贝筵。”
词语解释:密筵  拼音:mì yán
犹密宴。《南齐书·江谧传》:“连席同乘,皆詖黷旧侣;密筵闲讌,必货贿常客。” 南朝 梁武帝 《冬歌》之一:“寒闺动黻帐,密筵重锦席。”
词语解释:诏筵  拼音:zhào yán
天子所设的筵席。 唐 赵冬曦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莲字》:“牋札来宸禁,衣冠集詔筵。”
词语解释:狎筵  拼音:xiá yán
谓不拘礼法的宴饮。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江总 参文会, 陈暄 侍狎筵。”
词语解释:谈筵  拼音:tán yán
犹谈席。《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书幌空帐,谈筵罢设。”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慈衿密洞,散明月於谈筵;智鍔相辉,化繁霜於宝刃。”《旧唐书·姚珽传》:“所冀讲席谈筵,务尽忠规之道。”
词语解释:儤筵  拼音:bào yán
旧指初进京任职的官吏会集同僚举行的宴会。 宋 杨万里 《送曾文卿入京》诗:“璧水蓬山剩虚席,儤筵趁取牡丹红。”自注:“朝士初上京,会集同僚,谓之儤贺。”贺,一本作“ 会 ”。
词语解释:灵筵  拼音:líng yán
供亡灵的几筵。《梁书·止足传·顾宪之》:“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使致哀者有凭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灵筵勿设枕几,朔望祥禫唯下白粥清水乾枣,不得有酒肉饼果之祭。” 王利器 集解:“灵筵,供亡灵之几筵,后人又谓之灵牀,或曰仪牀。”
词语解释:觥筵  拼音:gōng yán
指酒席。 宋 曾巩 《幽谷晚饮》诗:“觥筵已得月,金紈尚围坐。”
词语解释:虚筵  拼音:xū yán
犹虚席,空着座位等候。表示尊贤。《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正殿虚筵,司分简日。尚席函杖,丞疑奉帙。” 李善 注:“虚筵,以待贤也。”
词语解释:蒲筵  拼音:pú yán
蒲席。《周礼·春官·司几筵》:“诸侯祭祀席,蒲筵繢纯。”《仪礼·士冠礼》:“蒲筵二在南。” 郑玄 注:“筵,席也。”
词语解释:设筵  拼音:shè yán
古人宴饮时,铺设坐席。《诗·大雅·行苇》“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汉 郑玄 笺:“年稚者为设筵而已,老者加之以几。” 孔颖达 疏:“於时王心实悦,铺设促遽,或有陈之筵席者,或有授之以几者。”后因以“设筵”指设宴,置办酒宴。《隋书·礼仪志四》:“其日质明,有司告庙,各设筵於阼阶。”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唯圣节日,即张乐设筵,则丰厚饮饌。”《水浒传》第五七回:“知府大喜,设筵管待已了,且请客房内歇。”
词语解释:软脚筵  拼音:ruǎn jiǎo yán
接风的酒宴。 清 赵翼 《到扬州沉既堂前辈留饮话别》诗:“一尊软脚筵,不觉成久坐。”
词语解释:谢筵  拼音:xiè yán
谓感谢主人设筵款待。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健啖》:“而典客已持謁白曰:‘某监押见留客次谢筵。’”
词语解释:议筵  拼音:yì yán
议官的席位。《魏书·郑道昭传》:“臣学陋全经,识蔽篆素,然往年删定律令,谬预议筵。”
词语解释:诈马筵  拼音:zhà mǎ yán
指 元 代每年六月三日,在车驾行幸之处,于御前张宴为乐的盛会。 元 周伯琦 《诈马行》诗序:“国家之制,乘舆北幸上京,岁以六月吉日。命宿卫大臣及近侍服所赐只孙,珠翠金宝,衣冠腰带,盛饰名马,清晨自城外各持綵仗,列队驰入禁中。於是上盛服,御殿临观。乃大张宴为乐,惟宗王戚里宿卫大臣前列行酒,餘各以所职叙坐合饮,诸坊奏大乐,陈百戏,如是凡三日而罢。其佩服日一易,大官用羊二千噭、马三匹,它费称是,名之曰‘只孙宴’。‘只孙’,华言一色衣也。俗呼曰‘诈马筵’。”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四三:“锦衣行处狻猊习,诈马筵前虎豹良。”自注:“诈马筵开,盛陈奇兽。宴享既具,必一二大臣称 吉思皇帝 ,礼撤,于是而后礼有文,饮有节矣。”亦省称“ 诈马 ”。 元 张昱 《辇下曲》之十四:“祖宗诈马宴 滦都 ,挏酒啍啍载憨车。向晚大安高阁上,红竿雉帚扫珍珠。”
共9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