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签帙 拼音:qiān zhì
标签和书套。泛指书籍。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再抒鄙怀用伸酬谢》:“抽书乱籤帙,酌茗烦甌机。” 宋 陆游 《送猷讲主赴李明府姜山之招》诗:“贯花籤帙压车辕,惟子穷探到本源。”词语解释:签声 拼音:qiān shēng
古代晚间报更时,更筹掷地的响声。 宋 欧阳修 《夫人阁》诗之五:“玉殿籤声玉漏催,綵花金胜巧先裁。” 宋 周邦彦 《法曲献仙音》词:“蝉咽凉柯,燕飞尘幕,漏阁籤声时度。”词语解释:签书 拼音:qiān shū
(1).签字署名。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 宋 苏辙 《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右丞 许将 既随众签书进拟,而復论奏其不便,因此进拟文字,为圣旨所却。”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往时执政签书文字,卒著帽衣盘领紫背子,至 宣和 犹不变也。”
(2).官名。 宋 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 宋 人因避 英宗 ( 赵曙 )讳,改作“签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师保辅相·签枢》:“又《宋朝会要》曰, 太平兴国 四年正月以 石熙载 为枢密直学士,签署枢密院事。签书之名,自此始也。 治平 中避 英宗 嫌名,改曰签书。”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军机处职官古称》:“《宋史》枢密院又有此称,谓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则枢密使及知院事犹今之军机大臣,而同知副使、签书犹今之军机章京也。”词语解释:签题 拼音:qiān tí
书籍封面的标题。 清 钱曾 《读书敏求记》卷四:“《庞居士语録》一卷,诗二卷。此书籤题犹是 元 人手笔。”词语解释:签牌 拼音:qiān pái
(1).标签。用作书卷、画轴帙签的标记,垂于书画旁。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风吹籤牌声,满室鏗鏘然。” 唐 陆龟蒙 《村夜》诗:“盘飡蔬粟粗,史籍籤牌盛。”
(2).一种竹制的凭证。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卷上:“司(教坊司)有一官以主之,有衙署,有公座,有人役、刑仗、籤牌之类。” 吴组缃 《山洪》三三:“各队队员先在县政府里领签牌,到了 南陵 那边,凭签发米,一签两袋,怎么发,怎么挑。”词语解释:签轴 拼音:qiān zhóu
加有标签便于检取的卷轴。常用以泛称书籍。 宋 程俱 《西安谒陆蒙老大夫观著述之富戏用蒙老新体作》诗:“高堂发新稿,重复罗籤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汪遵》:“积书万卷,束在高阁,尘暗籤轴,蠹落帙帷。”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澹如楼上披籤轴, 京 洛 何堪忆故乡。”词语解释:签函 拼音:qiān hán
书卷的签牌与封套。泛指书籍。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一日, 李昉 、 宋琪 、 徐鉉 三学士,叩新阁求书以观。 至 性畏慎,拒曰:‘扃钥诚某所掌,籤函巾羃,严祕难啟,奈诸君非所职,窃窥不便。’三人者笑谓 至 曰:‘请无虑。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因强拉祕钥启窥。”词语解释:签筒 拼音:qiān yǒng
签筒。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谒庙行香》:“门斗捧籤筩,跪禀掣籤讲书。”词语解释:签厨 拼音:qiān chú
藏放书画卷轴,标有牙签以便检取的橱架。 宋 梅尧臣 《寄题西浴致仕张比部静居院四堂》诗:“堂中何所有?书画罗籤厨。”词语解释:签军 拼音:qiān jūn
(1). 金 元 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 汉 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 宋 汪藻 《论侨寓州郡札子》:“比 金 人入寇,多驱两 河 人民,列之行阵,号签军。”《金史·兵志》:“故 混源刘祁 谓 金 之兵制最弊,每有征伐及边衅,輒下令签军,使远近骚动,民家丁男,若皆强壮,或尽取无遗。”《元史·世祖纪五》:“ 阿朮 、 阿里海牙 因言:‘我师东征,必分为三,旧军不足,非益兵十万不可。’詔中书省签军十万人。”
(2).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军队。 宋 李纲 《奏陈防秋利害札子》:“其侵犯 淮 淝 及 光山 、 六安 等处,止是 李成 、 孔彦舟 叛将签军。”词语解释:签疏 拼音:qiān shū
签呈和疏奏。泛指公文。《宋书·刘道济传》:“ 梁儁之 与 方明 等,及其故旧门生数人,共埋尸於后斋。使书与 道济 相似者为教命,酬答籤疏不异常日,故虽母妻,不知也。”词语解释:签筹 拼音:qiān chóu
更筹。古代计时报更的竹签。 唐 李贺 《崇义里滞雨》诗:“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籤筹。” 王琦 汇解:“盖籤筹者,报时辰之筹。”词语解释:签任
受签署任用的人;官吏词语解释:签筒 拼音:qiān tǒng
寺庙中装盛签诗牌的竹筒。《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 磕了头,跪持籤筒,默祷一番,将籤筒摇了几摇,落下第十三籤,重又復磕起头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 苟才 ﹞又随意取过籤筒来,摇了几摇,摇出一根籤来。” 沉从文 《新与旧》:“跑到城隍庙,正有一群妇女在那里敬神,庙祝哗哗的摇着签筒。”词语解释:签贉 拼音:qiān dàn
指保藏的书籍。籤,固定线装书封套的细小签子。贉,书册封套上贴绫之处。 清 洪梧 《云山阁藏书次山尊学士韵》:“幸知我,漂蓬无籍,道湖山送老不须回。怕説邱原零落,籤贉空排。”词语解释:签爪 拼音:qiān zhǎo
以竹签刺手指足趾的酷刑。《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詆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泥耳笼首,枷楔兼暴,拉胁籤爪,县髮熏目,号曰‘狱持’。”词语解释:签注 拼音:qiān zhù
(1).在文稿或书籍中贴上或夹上纸条,写出可供参考的材料。今多指在送首长批阅的文件上,由经办人注出拟如何处理的初步意见。 胡适 《梁任公〈墨经校释〉序》:“ 梁任公 先生近来把他十馀年来读《墨子经上下》四篇随时做的签注,辑为一书,写成《墨经校释》四卷。”
(2).在证件表册上批注意见或有关事项。词语解释:签合 拼音:qiān hé
导引会合。《宋史·河渠志三》:“欲自决口上 恩州 之地水堤为始,增补旧堤,接续 御河 东岸,签合 大河 。”词语解释:签发 拼音:qiān fā
(1).下令征调。《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己酉, 赵鼎 言探报 刘豫 将 山东 百姓六十以下、二十以上皆签发为兵,每亩田科钱五百。”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自 元 初以来,把技术最好的工人签发为匠户,子孙世袭,连技术也被宫廷垄断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 海陵王 时,不仅女真族平民,连汉族、契丹族百姓也经常被签发当兵。”
(2).在公文或证件上由主管人签字后交付予受件人。 周立波 《阿金的病》:“领外科的药膏,要有先前医生签发的卡片,第一次看病的人,由现在医生签发新卡片。”词语解释:签厅 拼音:qiān tīng
(1). 宋 官署名。即签书判官厅。职掌审定所进呈的文案。《宋史·职官志七》:“凡签厅文字,并依尚书左右司,枢密院检详房体式。”
(2).指其职官签书判官厅公事。《文献通考·职官十六》:“ 嘉定 二年臣僚言:监司有干官、州郡有职官以供签厅之职,或非才不胜任,则按刺易置可也……乞将诸州郡所差兼签厅官并行住罢,从之。”词语解释:签呈 拼音:qiān chéng
旧时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向上级请示或报告时所写的简短呈文。 叶圣陶 《皮包》:“最后他看桌面。笔筒、铅笔、毛笔……几本土纸的公报和杂志,一层细细的尘埃,哪儿有什么签呈。”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他用哆嗦软弱的手,写了一张告假的签呈,叫大孩子送到局里去。”词语解释:签名 拼音:qiān míng
写上自己的姓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 借轩 就要了纸笔,要各人签名捐钱。” 冰心 《晚晴集·追念振铎》:“《笺谱》印成之后,他还签名送给我一部。”《〈艾青诗选〉自序》:“最近一个朋友给我看了四十二年前出版的《大堰河》,并要我签名作为纪念。”
签注署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次公 曰:‘今年所注,不省有汝姓名。’验其籤名,则 次公 署之也。”词语解释:签事 拼音:qiān shì
即佥事。官名。 宋 代为各州府的幕僚。 金 、 元 、 明 仍沿用,唯职掌有别。至 清 渐废。《金史·百官志二》:“西上閤门使二员,正五品。副使二员,正六品。签事一员,从六品,掌赞导殿庭礼仪。”《金史·百官志三》:“ 承安 四年罢 咸平 分司,使在 上京 ,副在 东京 ,各设签事一员。”词语解释:签押 拼音:qiān yā
署名,画押。表示负责。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唐 中书指挥事谓之‘堂帖子’。曾见 唐 人堂帖,宰相签押,格如今之‘堂札子’也。”《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当日晚算了帐目,把文簿呈 张员外 :今日卖几文,买几文,人上欠几文,都签押了。” 清 李渔 《玉搔头·得实》:“我且进去歇息片时,待你看完之后,再出来签押。” 许地山 《人非人》:“他想反正下午她便消假了,只捡些待发出去的文书替她签押,其馀留着给她自己办。”
旧时指掌管文书收发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老爷当下叫籤押説,你去问师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少停,籤押回称説,问过师爷。”词语解释:签批 拼音:qiān pī
签字批准。例如:签批法案使其成为法律。词语解释:签助 拼音:qiān zhù
谓签字捐助财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禁演戯修斋建醮。先化其心之惑,使伊所签助者转助医院、四民院、学馆等乃有益於民生实事。”词语解释:签兵 拼音:qiān bīng
即签军。发签征调民丁入伍。《元史·世祖纪一》:“詔 平阳 、 京兆 两路宣抚司签兵七千人,于 延安 等处守隘。”参见“ 签军 ”。
词语解释:签军 拼音:qiān jūn
(1). 金 元 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 汉 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 宋 汪藻 《论侨寓州郡札子》:“比 金 人入寇,多驱两 河 人民,列之行阵,号签军。”《金史·兵志》:“故 混源刘祁 谓 金 之兵制最弊,每有征伐及边衅,輒下令签军,使远近骚动,民家丁男,若皆强壮,或尽取无遗。”《元史·世祖纪五》:“ 阿朮 、 阿里海牙 因言:‘我师东征,必分为三,旧军不足,非益兵十万不可。’詔中书省签军十万人。”
(2).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军队。 宋 李纲 《奏陈防秋利害札子》:“其侵犯 淮 淝 及 光山 、 六安 等处,止是 李成 、 孔彦舟 叛将签军。”词语解释:签帅 拼音:qiān shuài
即典签,或称典签帅。官名,始于 南朝 。朝廷为监视出任方镇的诸王而设,多以天子近侍充任。因其权势特大,故有签帅之称。至 唐 权力已减,仅掌文书, 宋 以后渐废。《南史·齐巴陵王子伦传》:“及 明帝 诛异己者,诸王见害,悉典籤所杀,竟无一人相抗。 孔珪 闻之流涕曰:‘……若不立籤帅,故当不至於此。’”《梁书·江革传》:“时少王行事多倾意於籤帅, 革 以正直自居,不与籤帅等同坐。”词语解释:签幐 拼音:qiān téng
犹签帙。《新唐书·儒学传中·马怀素》:“是时,文籍盈漫,皆炱朽蟫断,籤幐纷舛。” 清 唐孙华 《闻野弟贻眼镜十六韵》:“残年復何事,犹欲理籤幐。”参见“ 籤帙 ”。
词语解释:签帙 拼音:qiān zhì
标签和书套。泛指书籍。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再抒鄙怀用伸酬谢》:“抽书乱籤帙,酌茗烦甌机。” 宋 陆游 《送猷讲主赴李明府姜山之招》诗:“贯花籤帙压车辕,惟子穷探到本源。”词语解释:签帖 拼音:qiān tiē
犹名帖。标有姓名的帖子。《宋史·职官志一》:“宜遵守 元丰 及 崇寧 旧法,诸房各具签帖,先都事自点检,次郎官押讫,赴宰、丞请笔行下。”词语解释:签诗 拼音:qiān shī
寺庙中供卜问吉凶所编的诗句。多写于竹制签牌上,贮于签筒内,由卜问者抽取,而后据诗意附会人事吉凶。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签诗》:“今神庙皆有籤诗,占者以决休咎,其来久矣。”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文学》:“据《玉壶清话》, 卢多逊 幼时抽得 云阳道观 废坛上古籤筒一词,知今神庙籤诗 五代 时已有。”参阅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词语解释:签解 拼音:qiān jiě
谓持签牌押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姚乙 定了卫所,发去充军,拘妻签解。”词语解释:签订 拼音:qiān dìng
双方订立条约或契约并签字。 田汉 《芦沟桥》第一幕:“它强迫我们 华北 当局签订各种军事的政治的卖国条约,想逐步吞并 中国 ,使 中国 人变成它进攻 苏联 对抗 英 美 的炮灰。”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去年八月 中 日 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后,我国广播电台的记者到我家里来采访。”词语解释:签谱 拼音:qiān pǔ
犹签诗。《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 ﹞问过信筄,便有斋婆送过籤谱。”参见“ 籤诗 ”。
词语解释:签诗 拼音:qiān shī
寺庙中供卜问吉凶所编的诗句。多写于竹制签牌上,贮于签筒内,由卜问者抽取,而后据诗意附会人事吉凶。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签诗》:“今神庙皆有籤诗,占者以决休咎,其来久矣。”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文学》:“据《玉壶清话》, 卢多逊 幼时抽得 云阳道观 废坛上古籤筒一词,知今神庙籤诗 五代 时已有。”参阅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词语解释:签署 拼音:qiān shǔ
(1).官名。 宋 置。即签书。 宋 范仲淹 《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伏望圣慈,特与改转京官,签署 陕府 判官厅公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癸巳,以枢密直学士 石熙载 签署院事。签署枢密院事自 熙载 始。” 陈垣 《史讳举例·避讳改前代官名例》:“签书本作签署, 张齐贤 ……诸人,皆除签署,或同签署,史家避 英宗 讳‘曙’,追改为书。”参见“ 签书 ”。
(2).在文件、条约或凭证上签字。 巴金 《利娜·第十四封信》:“我想他一定引我到办公室去签署一张释放 波利司 的命令。我心里非常高兴。”
词语解释:签书 拼音:qiān shū
(1).签字署名。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 宋 苏辙 《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右丞 许将 既随众签书进拟,而復论奏其不便,因此进拟文字,为圣旨所却。”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往时执政签书文字,卒著帽衣盘领紫背子,至 宣和 犹不变也。”
(2).官名。 宋 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 宋 人因避 英宗 ( 赵曙 )讳,改作“签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师保辅相·签枢》:“又《宋朝会要》曰, 太平兴国 四年正月以 石熙载 为枢密直学士,签署枢密院事。签书之名,自此始也。 治平 中避 英宗 嫌名,改曰签书。”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军机处职官古称》:“《宋史》枢密院又有此称,谓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则枢密使及知院事犹今之军机大臣,而同知副使、签书犹今之军机章京也。”词语解释:签河 拼音:qiān hé
为分水护堤而开筑的引河。《宋史·河渠志二》:“故道堙而高,水不得下,议者欲自 夏津县 东开签河入 董固 以护旧 河 ,袤七十里九十步。”《宋史·河渠志四》:“都水监言: 惠民河 修签河次下硬堰毕工。”词语解释:签押桌 拼音:qiān yā zhuō
办公桌。 巴金 《春》十一:“难为先生费心,请到那边签押桌去开单子罢。” 巴金 《砂丁》四:“他坐在一张签押桌前面,一边说话,一边在翻一迭文件。”词语解释:签票 拼音:qiān piào
旧时官府交给差役拘捕犯人的凭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武虚谷》:“公擒至署中,取捕役签票视,票惟书二公役名,而同伙行者凡十五人。”
捕人的文书。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我将这一通文卷,交在至公堂上,领了籤票出塲去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副净时服,扮皂隶暗上]:‘今奉本官籤票,访拿山林隐逸,只得下乡走走。’”词语解释:签补 拼音:qiān bǔ
签发补充。《元典章·圣政一·恤站赤》:“仰中书省通政院先将消乏逃亡人户合併籤补,管站目头因而典买本管站户亲属,并听完聚,价不追还。”词语解释:签钉 拼音:qiān dīng
栽插。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四折:“若不是 萨真人 显出神通大,则我这墓顶上签钉远乡牌,可不的一灵儿永欠下鸳鸯债。”词语解释:签贴 拼音:qiān tiē
签注意见贴在正文上的字条。 宋 张耒 《明道杂志》:“ 杨大年 奉詔修《册府元龟》,每数卷成輒奏之,比再降出, 真宗 常有签贴,有少差误必见。” 明 胡应麟 《诗薮·宋》:“﹝ 真宗 ﹞命 杨亿 修《元龟》,属 陈彭年 校覈误处,必加签贴。”
附贴字条。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近因访问习知 河 事之人,颇得其实,采画成图,随事籤贴,指掌可见。”词语解释:签证 拼音:qiān zhèng
(1).一国主管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签注、盖印,表示准其出入本国国境或者过境的手续。 叶圣陶 《北上日记·二月二十八日》:“据人言此轮挂 葡萄牙 旗,而 葡 领事留难,尚未签证。” 巴金 《关于〈龙·虎·狗〉》一:“一九四○年从 上海 去 海防 毫无困难。需要的护照,可以托中国旅行社代办……签证的手续也用不着我自己费神。”
(2).泛指签发证明。《新华月报》1951年第1期:“如因库内缺乏现金或粮食、物资未能拨付,或因机关部队团体驻地较远,未及依限赶回提取者,经原签发机关或当地相关人民政府审查签证,得照数支付。”词语解释:签首级 拼音:qiān shǒu jí
旧时的一种酷刑。即斩首高悬以示众。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律令刑罚·枭首》:“昔 黄帝 斩 蚩尤 ,悬首军门,此梟首之起也。《左传》曰, 叔孙昭子 杀 竖牛 ,投其首 寧威 之上。 秦 汉 曰梟首,始於 黄帝 之斩 蚩尤 。 顾野王 《玉篇》曰:‘梟首: 秦 刑也。’今谓之签首级。”词语解释:签押房 拼音:qiān yā fáng
旧时官府中主管长官的办公室。《文明小史》第一回:“这里知府便让参府到签押房里共商大事。”《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姚公 着家人通知官保的家人,过了一刻,请入签押房内相会。” 巴金 《忆·家庭的环境》:“棺材放在签押房里。闭殓的时候,两个人手里拿着红绫的两头预备放下去。”
指旧时官府中主管长官的办公室。 清 恽敬 《重修瑞金县署记》:“华厅东后室为籤押房。 汉 曰画诺,君臣同辞。 唐 宋 曰画黄,曰押詔,君之辞。”词语解释:签堤 拼音:qiān dī
用竹桩加固的防水堤。《宋史·河渠志四》:“帝语辅臣:‘埽去 洛河 不远,须防长溢下灌京师。’明日乃詔都水监丞 冯忱之 相度筑栏水签堤。”词语解释:签子手 拼音:qiān zǐ shǒu
旧时关卡上的检查员。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 关尹喜 ,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词语解释:签差 拼音:qiān chà
签发派遣。《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四引 宋 张棣 《金虏图经·用师》:“虏人用兵专尚骑,间有步者,乃签差 汉 儿,悉非真虏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差拘》:“愚以为平常婚户,发房签差,照例均轮。”词语解释:签到 拼音:qiān dào
在规定的簿册上签名或写一“到”字,表示本人已经到达。多用于出席会议或上班。 沙汀 《困兽记》二四:“这时候,那一批闲着无事,经常都来这同一茶馆,坐在同一位置上喝茶的中年老年的茶客,正像签到应卯一样,几乎都齐了。” 巴金 《寒夜》二八:“他这一天没有看见 锺老 ,他签到 锺老 还不曾来。”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一日三餐从办公处回家,又从家到办公处去签到是经常的。”词语解释:签判 拼音:qiān pàn
宋 代各州、府选派京官充当判官时称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掌诸案文移事务。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上:“ 英宗 朝,自 凤翔 签判满任,欲以 唐 故事召入翰林。”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其状元官授承事郎,职除上郡签判;榜眼授承奉郎,探花授承务郎,职注中郡或下郡签判。”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签判》、《文献通考·职官十六》。词语解释:签子 拼音:qiān zǐ
(1).签条。贴在封袋上的狭长纸条。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亲王回庶官书》:“ 钱丕 《行年杂记》: 昇王 受恩命, 丕 是时为将作少监,亦投贺状,王降回书签子启头。”《儒林外史》第二八回:“ 萧金鉉 叫 诸葛天申 先秤出二两银子来,用封袋封了,贴了签子,送与僧官,僧官又出来谢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谁知他老先生嫌少了,当时虽受了下来,他却换了一个封筒的签子,写了‘代茶’两个字。”
(2).即扦子。参见“ 籤子 ”。
即扦子。尖锐细长杆状物。也特指吸鸦片者将烟膏卷制成烟泡和通烟眼用的细长铁扦。《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又见一羣女人蹲在一个卖雅片烟籤子的摊子上讲价儿。”《海上花列传》第二回:“ 王阿二 将籤子打通烟眼,替他把火。”词语解释:签揭 拼音:qiān jiē
贴签写出要点。 宋 制,为便于皇帝省阅吏臣奏札,以黄纸摘抄事由贴附进呈。《宋史·张商英传》:“今天清日明,诛赏未正,愿下禁省检索前后章牘,付臣看详,签揭以上,陛下与大臣斟酌而可否焉。”参见“ 贴黄 ”。
词语解释:贴黄 拼音:tiē huáng
(1). 唐 代诏敕用黄纸,凡有更改,仍用黄纸贴在上面,叫做“贴黄”。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唐 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
(2). 宋 代奏札意有未尽,摘要另书于后,叫做“贴黄”。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今奏状札子皆白纸,有意所未尽,揭其要处,以黄纸别书於后,乃谓之贴黄。” 宋 陆游 《代二府与夏国主书》:“贴黄:前件事宜,臣等虽已面陈,缘利害至大,陛下反覆省览,故敢輒具此奏。”
(3). 明 清 时摘取奏疏中要点,黏附在奏疏后面,叫做“贴黄”。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贴黄》:“﹝ 崇禎 ﹞命内阁为贴黄之式,即令本官自撮疏中大要,不过百字,黏附牘尾,以便省览。”词语解释:签诀 拼音:qiān jué
犹签诗。 明 沉自徵 《霸亭秋》:“[净扮道士上]如今是小道改塑一箇泥神,被我造些籤诀,哄人来祈求,那些见鬼的一箇箇道有甚应验。”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签诀》:“今人輒呼丑诗为籤诀。不知古人多有以诗占者。”参见“ 籤诗 ”。
词语解释:签诗 拼音:qiān shī
寺庙中供卜问吉凶所编的诗句。多写于竹制签牌上,贮于签筒内,由卜问者抽取,而后据诗意附会人事吉凶。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签诗》:“今神庙皆有籤诗,占者以决休咎,其来久矣。”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文学》:“据《玉壶清话》, 卢多逊 幼时抽得 云阳道观 废坛上古籤筒一词,知今神庙籤诗 五代 时已有。”参阅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词语解释:签记 拼音:qiān jì
(1).题署签条。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 赵公 因命书吏,凡有尺题,各令籤记以送。”
(2).指短小的诗文。 清 曹寅 《琴砖歌》:“坐靡宗禄奉游豫,行唱籤记称清狂。”词语解释:签治 拼音:qiān zhì
谓批阅处理公文案卷。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旋风笔》:“ 魏博 田承嗣 ,签治文案如流水。”词语解释:签省 拼音:qiān shěng
南北朝 官职签帅和省事的并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至於臺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籤省,并晓习吏用。” 卢文弨 补注:“籤谓籤帅,省谓省事。自主书监帅以下,名位卑微,志故不载,而时见於列传中。”参见“ 籤帅 ”、“ 省2事 ”。词语解释:签告 拼音:qiān gào
经检覆后发给的授职证书。告,告身。 唐 李翱 《唐故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致仕赠司空杨公墓志铭》:“又於南曹更置别历,以相检覆,奏令选人纳直,为出籤告以给之。”参见“ 告身 ”。
词语解释:告身 拼音:gào shēn
古代授官的文凭。《北齐书·傅伏传》:“ 周 克 并州 ,遣 韦孝宽 与其子 世宽 来招 伏 ……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 唐 元稹 《为萧相谢告身状》:“右,中使某乙至,奉宣进止,赐臣某官告身一通。”《朱子语类》卷一二七:“方围闭时,降空名告身千餘道,令其便宜补授。”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乃如告身非誥勅,即今文凭类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 康熙 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拟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词语解释:签字 拼音:qiān zì
犹签名。多指在文件或纪念物品上亲笔写上自己的名字。 丁玲 《梦珂》三:“ 张寿琛 拿来一张合同要她签字,她还没有看明里面的意思,就糊里糊涂的签上了。” 巴金 《中国人》:“气氛和在新安江饭店里差不多,找我们签字。”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四章:“当这几位新认识的朋友,正在彼此签字留念时, 孙亮 已从那边兴冲冲地赶来。”词语解释:签押处 拼音:qiān yā chǔ
旧时官厅中的办公处所。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余爱买书,而官廨甚小,都堆签押处。”词语解释:签条 拼音:qiān tiáo
(1).贴在卷轴及书籍封面上的字条。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吾为题《革命军》签条。”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序文我想还是请 建功兄 写一写。签条则请 兼士 。” 巴金 《家》十一:“祖父方才给我的一本线装书,我看了封面上白纸签条的题名《刘芷唐先生教考戒淫浅训》就觉得头痛。”
(2).写有文字、贴在封套正中的纸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便过去,见已套好了一大叠帖子,签条也粘好了,旁边一本簿子,开列了人名,我便照写了。”
(3).由主管人批注意见的纸片。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六:“他拿起茶几上的一支粗大的红蓝铅笔准备要在签条上写,‘一万五千块钱,可够吧?唵?’”词语解释:签收 拼音:qiān shōu
收件人在指定单据或回执上签字或盖章,表示已经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