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盐平声 [同恹][zhān,占卜][音尖。流入也,浸也。][详注1][nián][详注2][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燖 《集韵》慈盐切《韵会》昨盐切,音潜。《玉篇》本作燂。《集韵》沈肉於汤也。或作爓煔。《仪礼·聘礼注》肤豕肉也。惟燖者有肤。《释文》燖,刘音寻。一本作爓,音潜。 又《广韵》徐盐切《集韵》徐廉切,音阎。《广韵》本作燖。详燖字注。
注2:针 《广韵》巨淹切《集韵》《韵会》其淹切,音钳。人名。《诗·秦风》子车针虎。《左传·隐八年》陈针子送女。《注》针子,陈大夫。又《庄三十二年》命僖叔待於针巫氏。《注》针巫氏,鲁大夫。又《僖二十八年》针庄子为坐。《释文》针,其廉反。 又地名。《左传·成六年》侵宋师於针。《释文》针,其廉反。
注3:妗 音襜。𡝫妗,善笑貌。 又《集韵》馨兼切,音莶。义同。 又《广韵》《集韵》,音欦。美也。一曰女轻薄貌。
注4:詀 《集韵》他兼切,帖平声。《扬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谓之詀啼。 又《广韵》《集韵》丁兼切,点平声。转语也。一曰巧言。 又《集韵》处占切,音襜。亦多言也。
注5:慊 《集韻》苦兼切,音謙。意不足也。又《集韻》賢兼切,音嫌。《說文》疑也。或省作兼。或通作嫌。《前漢·趙充國傳》婾得避慊之便。《師古註》慊,亦嫌字。又《集韻》離鹽切,音廉。《說文》帷也。或从巾从廉。
末字词组
牙签典签碧牙签刑签通签抽签洒签箛签
书签朱签求签会签中签浮签斜签名签
邮签题签祈签金箓云签标签火签斜半签纸签
芸签投签神签金箓云签铁签完签烛签烟签
玉签传签发签代签便签灵签绿头签瑞签
排签铜签草签贴标签销签掣签红头签瑶签
琼签红签详签飞签酥签封签票签 
云签更签诗签起签柜签朱签竹签 

词语解释:牙签  拼音:yá qiān
(1).系在书卷上作为标识,以便翻检的牙骨等制成的签牌。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 鄴侯 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籤,新若手未触。” 宋 苏轼 《书轩》诗:“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籤乱叶声。”
(2).指书籍。 宋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诗:“絶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籤饱蠹鱼。”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老来厌舞青萍剑,日常披展牙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堂名 二酉 ,万卷牙籤求售。”
(3).报路程用的驿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羽檄从参赞,牙籤报驛程。”
(4).用以剔除牙缝残留食物的细签。 清 乔松年 《萝藦亭札记》卷六:“ 陆云 与兄 机 书,记 曹公 器物有剔齿纤,此即今所用剔齿之牙籤。” 老舍 《茶馆》第一幕:“老人进来,拿着些牙签、胡梳、耳挖勺之类的小东西,低着头慢慢地挨着茶座儿走。”
(5).牙或骨制的扣签。《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 祝其嵩 从袖中取出汗巾解开来,果然是个油緑潞紬银包,一个牙籤销住。”
(6).旧时官府用以传令拘捕犯人的签牌。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二章:“将台正中,早已为他摆好了帅座,红毡虎皮,牙签令旗,仪仗森严。”
词语解释:书签  拼音:shū qiān
见“ 书籤 ”。
亦作“ 书签 ”。
(1).悬于卷轴一端或贴于封面的署有书名的竹、牙片,纸或绢条。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之二:“笔架霑窗雨,书籤映隙曛。” 清 唐孙华 《笔床》诗:“ 湘 竹离离欲作堆,书籤砚匣自追陪。”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然而第一叶及书签,却总得请书家一挥。”
(2).指代书籍。 唐 李商隐 《哭刘司户》诗之一:“酒瓮凝餘桂,书籤冷旧芸。” 清 黄景仁 《八月十四夜偕华峰放舟城东》诗:“忽闻 华峯 大呼至,排闥倾几翻书籤。” 黄质 《贵池坞渡湖北埕古松歌》:“书签画轴纷披久,凉阴謖謖风生肘。”
(3).夹在书里,作为阅读进度标记的小薄片。多用纸或赛璐珞等制成。 茅盾 《陀螺》三:“那册天天被五小姐捧进捧出的 日本 书的美术书签似乎老是停在原地位,不曾移动半步。”
词语解释:邮签  拼音:yóu qiān
亦作“ 邮籖 ”。 驿馆驿船等夜间报时的更筹。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宿桨依农事,邮籤报水程。” 仇兆鳌 注:“ 朱 注:漏筹谓之邮籤。” 清 朱彝尊 《送少詹王先生士祯代祀南海兼怀梁孝廉佩兰屈处士大均陈处士恭尹》诗:“邮籤虽越一万里,计程七月当来还。” 清 徐葆光 《康熙戊戌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诗之一:“衔纶出区夏,邮籤浩难算。八千 闽 越 路,未见溟程半。” 清 厉鹗 《送舒云亭明府还京》诗之二:“邮籤携尽室,津树引扁舟。”
词语解释:芸签  拼音:yún qiān
书签。亦借指书籍。 唐 李商隐 《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登诸兰署,辖彼芸籤。”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因忆侯在 东莱 静治堂 ,装卷初就,芸籤縹带,束十卷作一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检书獭祭,偶动芸籤。”参见“ 芸编 ”。
词语解释:芸编  拼音:yún biān
指书籍。芸,香草,置书页内可以辟蠹,故称。 宋 陆游 《夏日杂题》诗之五:“ 天随 手不去朱黄,辟蠹芸编细细香。” 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 清 王时翔 《天香》词:“天上芸编催校,待重来,御炉烟绕。”
词语解释:玉签  拼音:yù qiān
美称古代漏壶中的浮箭。以竹或木制,上刻度数以计时。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宫树暗,鹊桥横,玉籤初报明。”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诗:“纔惊素节移铜律,又见玄冥变玉籤。”参见“ 玉箭 ”。
词语解释:玉箭  拼音:yù jiàn
古代漏壶中浮箭的美称。以竹或木制成,上刻度数以计时。 明 李东阳 《早朝露坐》诗:“清漏水声催玉箭,絳笼灯影动金铺。”
词语解释:排签  拼音:pái qiān
并立的竹签。 唐 韩愈 《苦寒》诗:“将持匕箸食,触指如排籤。” 宋 范成大 《良乡》诗:“新寒冻指如排籤,村酒虽酸未可嫌。”
词语解释:琼签  拼音:qióng qiān
漏箭的美称。 唐 温庭筠 《湘东宴曲》:“重城漏断孤帆去,惟恐琼籤报天曙。” 清 纳兰性德 《上元竹枝词》:“上清更有新翻曲,不许琼籤傍晓催。”参见“ 漏壶 ”。
词语解释:漏壶  拼音:lòu hú
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也称“漏刻”。漏壶中插入一根标竿,称为箭。箭下用一只箭舟托着,浮在水面上。水流出或流入壶中时,箭下沉或上升,借以指示时刻。前者叫沉箭漏,后者叫浮箭漏。统称箭漏。 中国 历史上用得最多、流传最广的是浮箭漏。此外还有一种以沙代水的沙漏。 中国 在 周 朝已经有了漏壶。后来为了提高水流速度的稳定性,逐渐在漏水壶上另加一只或几只漏水壶,形成多级漏壶。
词语解释:云签  拼音:yún qiān
道家的典籍。 宋 李彭老 《高阳台·寄题荪壁山房》词:“縹简云籤,人间一点尘无。緑深门户啼鹃外,看堆牀、宝晋图书。” 元 虞集 《寄贺吴宗师七十寿旦》词:“簪花当日今谁是,试向云籤閲旧章。”
词语解释:典签  拼音:diǎn qiān
官名。本为处理文书的小吏。 南朝 宋 齐 时朝廷常派以监视出任方镇的宗室诸王和各州刺史,权力甚大。 梁 以后渐废。 隋 唐 诸王府亦设典签,但仅掌文书。 宋 以后废除。《南史·顾宪之传》:“﹝ 宪之 ﹞迁南中郎 巴陵王 长史、 南兖 南豫 二州事。典籤諮事,未尝接以颜色,动遵法制。”
词语解释:朱签
见“ 硃籤 ”。
亦作“ 硃签 ”。 以朱墨作记的封签。系旧时官府委办紧要事件临时发给的凭证。《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我这里再托人向本县弄出一个硃籤来。”《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潘三 道:‘今日就有硃籤,你叫他把银子作速取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是夜静, 鸿 步至城隍庙,密令家童随至大殿,因潜入寝宫,遂命皂役持硃签监钥,弔 任 姓父子。”
词语解释:题签  拼音:tí qiān
亦作“ 题籤 ”。
(1).为书籍、卷册封面题写标签。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 仲尼 犹及史之闕,有马借人吾取忘。题籤甲乙 潁水 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乾隆 己未,余乞假归娶,诸公卿有送行诗册,题签者为 吴江 陆虔石 先生。”
(2).指书籍、卷册。 宋 方岳 《入局》诗:“雁鶩行餘纸尾箝,岸湖老屋压题籤。”
(3).封面题字。 鲁迅 《花边文学·大小骗》:“名人的题签,虽然字不见得一定写的好,但只在表示这书的作者或出版者认识名人,和内容并无关系,是算不得骗人的。” 阿英 《鲁迅书话》:“﹝先生﹞并告我:‘至于书面篆字,实非 太炎先生 作,而是 陈师曾 所书,他名 衡恪 , 义宁 人, 陈三立 先生之子,后以画名,今已去世了。’因此而更得知此书之题签人。”
词语解释:投签  拼音:tóu qiān
谓帝王勤于政事。语出《陈书·世祖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籤於殿中,乃勑送者必投籤於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 宋 王禹偁 《园陵犬赋》:“见观书于乙夜,听求衣于未曙;既无吠乎投籤,每夙兴于晓鼓。”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传箭闻严鼓,投籤见拊床。”
词语解释:传签  拼音:chuán qiān
谓传令,发令。签,旧时官府的签票。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传签而集众,公举以任事,本无贵贱,凡百平等。”
词语解释:铜签  拼音:tóng qiān
见“ 铜籤 ”。
亦作“ 铜签 ”。
(1).古代报时示警时用的铜制更筹。 明 高启 《明皇秉烛夜游图》诗:“知更宫女报铜籤,歌舞休催夜方半。” 金檀 注引《陈书·世祖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籤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籤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警觉也。”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讲武》:“铜籤响促秋宫寝,一霎时钧天梦醒。”
(2).指戈矛之类。 明 徐渭 《赠吕正宾长篇》:“铜签半傅鸊鵜膏,刀血斜凝紫花绣。”
词语解释:红签  拼音:hóng qiān
旧式信封上书写收信人姓名的红纸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朱草衣 《哭槎儿》云:‘前日寄书书面上,红签犹写汝开封。’”
词语解释:更签  拼音:gēng qiān
即更筹。《陈书·世祖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籤於殿中,乃勑送者必投籤於阶石之上。”
词语解释:碧牙签  拼音:bì yá qiān
唐 开元 时以碧色牙骨作签,为子库书的标记。《旧唐书·经籍志下》:“其 集贤院 御书:经库皆鈿白牙轴,黄縹带,红牙籤;史书库鈿青牙轴,縹带,緑牙籤;子库皆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籤;集库皆緑牙轴,朱带,白牙籤,以分别之。”
词语解释:求签  拼音:qiú qiān
迷信的人在神佛面前抽签以占吉凶。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下官求籤问卜,都説姻缘到是姻缘,只是中间有箇小人要用术强娶。” 清 袁枚 《新齐谐·裘文达为水神》:“我是 燕子磯 水神,今将復位,死后汝等送灵柩还 江西 ,必过此磯,有 关帝庙 可往求籤。”《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安太太 急得烧子时香,吃白斋,求籤许愿,闹得寝食不安。” 端木蕻良 《蝴蝶梦》:“他们带着虔诚和祝福到 爱普卢 的神庙去求签。”
词语解释:祈签  拼音:qí qiān
拜神求签,以卜祸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钱卜巫》:“ 商 授百钱,巫尽内木筩中,执跪座下,摇响如祈籤状。”
词语解释:神签  拼音:shén qiān
见“ 神籤 ”。
亦作“ 神签 ”。 旧时寺庙中写有诗句的编号竹片,供求神者占卜吉凶。《花月痕》第五回:“﹝ 燕娘 ﹞把所居捨为 华严庵 ,就菩萨前神籤,指示善男信女迷途。” 鲁迅 《呐喊·明天》:“ 单四嫂子 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不见效,怎么好?”
词语解释:发签  拼音:fā qiān
见“ 发籤 ”。
亦作“ 发签 ”。 旧时官府发出传讯或拘捕人的凭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知县﹞就发籤去唤 潘甲 并父母来领。”《红楼梦》第四回:“﹝ 雨村 ﹞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红楼梦》第四回:“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
词语解释:草签  拼音:cǎo qiān
也叫缩写草签或临时签署。由缔约国谈判代表在条约草案上签名,表示谈判代表本人对条约的草案已经同意。俟缔约国政府授权签字的命令到达后经过正式签字,条约才能生效。亦指一般协议合同正式签署前的双方签字。
词语解释:详签  拼音:xiáng qiān
解说签文以推断吉凶休咎。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协计》:“他定来央我详籤,我自有处。”
词语解释:诗签  拼音:shī qiān
写上诗的纸条、布条或竹木片。 清 马曰璐 《送对鸥之天津和留别韵》:“诗籤茗椀生离绪,爪跡空留悵雪鸿。”
词语解释:刑签  拼音:xíng qiān
亦作“ 刑篇 ”。 刑法条文。《北史·隋越王侗传》:“﹝ 宇文化及 ﹞本性兇狠,恣其贪秽,或交结恶党,或侵掠商货,事重刑籤,状盈狱简。”按,《隋书·越王杨侗传》作“刑篇”。
词语解释:会签  拼音:huì qiān
在存档或发出的文件上共同签署
词语解释:金箓云签
神话中形容神仙所用的簿册。《镜花缘》第一回:“又命催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蕚之时,如式呈妍。果无舛错,註明金籙云籤。” 张友鹤 校注:“神话中形容神仙所用的簿册。”
词语解释:金箓云签  拼音:jīn lù yún qiān
神话中形容神仙所用的簿册。《镜花缘》第一回:“又命催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蕚之时,如式呈妍。果无舛错,註明金籙云籤。” 张友鹤 校注:“神话中形容神仙所用的簿册。”
词语解释:代签  拼音:dài qiān
由另一个人代替某人签字。例如:由他来代签这个合同。
词语解释:贴标签  拼音:tiē biāo qiān
贴在盛器上的样品名称或检验合格标签。例如:用一个星期时间给店中的每一件商品贴标签。
比喻对问题不作具体分析,只根据教条对人或事物生搬硬套地加上一个名目
词语解释:飞签  拼音:fēi qiān
旧时官府派差役捕人所发的凭证。《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太守看了,忙出飞籤,差人拘那妇人,一并听审。”
词语解释:起签  拼音:qǐ qiān
发签。签,旧时官府拘捕人犯时发给执役差人的凭证。《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侯爷 见异口同声,认以为实,连忙起籤,差原捕 杨洪 等,押着两名强盗作眼,同去擒拿 张权 起赃连解。”《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起籤差四个皂隶速拿 张藎 来审。”
词语解释:通签  拼音:tōng qiān
谓几个官员共同签押。 宋 曾巩 《请给事中书舍人印合与不合通签中书外省事札子》:“若将来常侍以下至正言员足,消与未消,逐一通签。如不通签,即未审合係是何官书判施行。”《宋史·职官志二》:“三部副使各一人,通签逐部之事。”
词语解释:中签  拼音:zhòng qiān
旧时科举考试用以填写考中者姓名、籍贯等的标签。《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又另设一张棹儿,预备拆弥封后,标写中签,照签填榜。”
词语解释:标签  拼音:biāo qiān
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弇州 旧藏《汉书》,得之 吴中陆太宰 家, 宋 板 宋 楮,字画端重,是 赵文敏 故物。卷首画 文敏 像,标签字出 文敏 手。”《〈艾青诗选〉自序》:“怎能说我从不歌颂无产阶级--难道只有贴上‘无产阶级’四个字的标签才算是无产阶级吗?”
词语解释:铁签  拼音:tiě qiān
一种细铁棍。头呈尖形,用以检查货物。 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我拿了钥匙,走进统舱,果然看见两位穿深绿色制服的 英 属同胞,手执铁签,在箱堆旁站着。” 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我取锁匙略迟,同胞已经捏着铁签作将要毁坏铰链之势,幸而钥匙已到,始庆安全。”
词语解释:便签  拼音:biàn qiān
便条
词语解释:销签  拼音:xiāo qiān
犹销差。旧时官府逮人,发给差役差签一支,完成任务时缴签回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方才拿住 蔡益所 ,闻得 张老爷 来此养病,只得赶来销籤。”
词语解释:酥签  拼音:sū qiān
亦作“ 酥僉 ”。 一种酥松的糕点。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二折:“兀的不是个茶房?茶博士!造个酥签来!”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我吃个酥僉。”
词语解释:柜签  拼音:guì qiān
指柜子的编号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遴收役》:“每柜一人掌之,宜于各房科,择老成諳练者若干名四季轮充,以掣名籤而定人,以掣柜籤而定所守。”
词语解释:抽签  拼音:chōu qiān
(1).削竹为签,配以语句,于神前抽掣以占吉凶的迷信活动。 唐 宋居白 《幸蜀记》:“初, 衍 祷 张恶子 庙,抽籤得‘逆天者殃’四字。”
(2).拈阄。 清 姚之駰 《元明事类钞·官品门一》:“《万历注略》: 孙丕扬 为吏部,更定选法,亲自抽籤,时人嘲銓部为籤部。” 洪深 《包得行》第一幕:“每个过了十八岁还没有到四十五岁的男子,都有当兵的义务,谁先谁后凭抽签,谁先抽到谁该先去。”
词语解释:浮签  拼音:fú qiān
一端粘在试卷、书册或文稿上,以便于揭去的纸签。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用印式附》:“该房送印时,须贴浮签于当印处,注明斜正等式。”
词语解释:火签  拼音:huǒ qiān
旧时官署紧急拘传人犯的一种签牌。《儒林外史》第五一回:“ 祁太爷 立即拈了一枝火籤,差原差立拿 凤鸣岐 ,当堂回话。”《文明小史》第一回:“知府道:‘原来你们是通同一气的!’顺手抓了一根火籤,派了一名差,叫立刻把店小二提到。”
词语解释:完签  拼音:wán qiān
签押具结。《元典章·户部·课程》:“将已定诸色课程额数,就取本路依式完签,甘给认状具省,但有增餘,须要尽实到官。”
词语解释:灵签  拼音:líng qiān
卜具。上面刻着文字符号用以占卜的细长小竹片。《廿载繁华梦》第二回:“就烦妈妈寻一纸年庚过来,待到庙堂里上一柱香,祈一道灵籤,凭神作主。” 叶紫 《丰收》一:“ 关帝爷爷 的灵签上曾明白地说过了:今年的人,一定是要死去六七成的!”
词语解释:掣签  拼音:chè qiān
见“ 掣籤 ”。
亦作“ 掣签 ”。
(1).抽签。削竹为签,配以标志或词语,抽取其中一根或若干根,用以决定先后次序或占吉凶。《元典章新集·户部·盐课》:“外江客旅拈卷掣籤,挨次过岸。”
(2).特指 明 代后期沿袭至 清 的吏部选授迁除官吏的方法。《明史·孙丕扬传》:“﹝ 万历 ﹞二十二年拜吏部尚书。 丕扬 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謁,乃创为掣籤法,大选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然銓政自是一大变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刺史新闻》:“有 云南 刘某 入京謁选……未一年,掣籤得县丞,分发 河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前几年他中了进士,榜下用了知县,掣签掣了 江寧 。”参阅《明史·选举志三》
词语解释:封签  拼音:fēng qiān
粘贴在器物上表示封闭或封存的字条。《歧路灯》第六七回:“我方才过来见门儿锁着,门屈戌上边有你一个小红封签儿,自是閒房无用。我要赁下,住一家小人家儿。”
词语解释:朱签  拼音:zhū qiān
红色竹签。旧时官府交付差役拘捕犯人的凭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诗谳》:“先生标朱签,立拘南郭某肆主人。”
朱簽:见“ 硃籤 ”。
亦作“ 硃签 ”。 硃籤:以朱墨作记的封签。系旧时官府委办紧要事件临时发给的凭证。《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我这里再托人向本县弄出一个硃籤来。”《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潘三 道:‘今日就有硃籤,你叫他把银子作速取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是夜静, 鸿 步至城隍庙,密令家童随至大殿,因潜入寝宫,遂命皂役持硃签监钥,弔 任 姓父子。”
词语解释:洒签  拼音:sǎ qiān
古代公堂上主审官对犯人动刑时,从公案上抽出竹签抛掷于地,以示令出。《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廪生,一来中的多,中了就做官。就是不中,十几年贡了,朝廷试过,就是去做知县、推官,穿螺螄结底的靴,坐堂,洒籤,打人。”洒,一本作“ 洒 ”。
词语解释:斜签  拼音:xié qiān
谓侧斜着身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红楼梦》第一一二回:“ 贾芸 也不敢再回 贾政 ,斜签着身子慢慢的溜出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督办便让他坐。他只在下首,斜签着坐了半个屁股。” 冰心 《颂“一团火”》:“ 张秉贵 同志和我斜签着对坐在一张长沙发上。”
词语解释:斜半签  拼音:xié bàn qiān
谓循着倾侧的方向。《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往前不远,有个地方叫 桐口 ;顺着这 桐口 进去,斜半籤着就奔了 二十八棵红柳树 了。”
词语解释:烛签  拼音:zhú qiān
插蜡烛的签子。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会试》:“铁烛签二千五百个。”
词语解释:绿头签  拼音:lǜ tóu qiān
见“ 緑头牌 ”。
词语解释:绿头牌  拼音:lǜ tóu pái
亦称“ 緑头籤 ”。 1. 清 制,凡进见皇帝者,皆用粉牌书写姓名、履历。牌头饰绿色者称绿头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绿头牌》:“定制:凡召见、引见等名次,皆用粉牌书名,雁行以进。王、贝勒用红头牌,公以下皆用緑头牌,缮写姓名、籍贯及入仕年岁、出师勋绩诸事,以便上之观览焉。”
(2). 清 代沿 明 制,凡遇紧急事务或事涉琐细,由六曹章奏者,即用绿头木牌,以满文书节略于其上,称为绿头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绿头牌》:“国朝六曹章奏,悉沿 明 制。惟紧急事或涉琐细者,则削木牌而緑其首,以 满洲 字书节略于其上,不时入奏取旨,不下内阁票拟,谓之緑头牌子,盖古方策遗意也。”
(3). 清 代用以捕人或赦免罪人的木牌。用绿色漆牌头,称绿头牌或绿头籤。《〈赖古堂集〉附录·年谱》:“ 世祖皇帝 升遐凭几之际,詔赦在狱诸人,呼名至公,大臣云,单有緑头牌赦尔,尔係大臣,宜向闕谢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抽出緑头籤,取开红圈票,把几个白衣山人吓走了。”
词语解释:红头签  拼音:hóng tóu qiān
古时御厨中的一种食品。 宋 陆游 《南唐书·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御厨﹞食味,有鷺鷥饼、天喜饼、駞蹄餤、春分餤、蜜云饼、鐺糟炙、瓏璁餤、红头签、五色餛飩、子母馒头。”
词语解释:票签  拼音:piào qiān
票拟于本章的附签。《清会典·户部·内阁大学士》:“﹝ 汉 票籤处﹞掌校閲 汉 文本章,拟写票籤之式。”参见“ 票拟 ”。
词语解释:票拟  拼音:piào nǐ
明 清 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 清 代设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此制遂废。《明史·郑以伟传》:“文章奥博,而票拟非其所长。” 清 黄宗羲 《文靖朱公墓志铭》:“ 潯 帅 陈邦傅 请世守 粤西 ,如 黔国 故事。公票拟不允。” 清 黄宗羲 《文靖朱公墓志铭》:“夫未进呈曰票拟,既落红即圣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郭刘二疏》:“凡阁中票拟俱由 明珠 指麾,轻重任意。”
词语解释:竹签  拼音:zhú qiān
见“ 竹籤 ”。
亦作“ 竹签 ”。 一端尖锐的细长竹杆或竹片。 唐 段公路 《北户录·蚺虵牙》:“﹝蚺虵﹞乃不復动,夷人伺之便以竹籤籤煞之,取其胆也。”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筒上贮竹籤,上书学生姓名。”《花月痕》第四八回:“叫这女人挑砖、背盐、濬濠,削竹籤,开煤炭。” 周立波 《麻雀》:“干了的时候,纸面会平滑得像油印用的蜡纸一样的,可以用小小的尖竹签在上面写字。”
词语解释:箛签  拼音:gū qiān
犹竹签。《明史·张经传》:“贼刊巨木塞隘口,布蒺藜菰签,伏机弩毒鏢。”
词语解释:名签  拼音:míng qiān
写有姓名的签。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掣籤》:“名籤筒一,置大堂案前;缺籤筒一,置掣桌上。先唱名籤,后掣缺籤。”
词语解释:纸签  拼音:zhǐ qiān
亦作“ 纸籤 ”。 纸制的小签条。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试卷以针穿为记》:“凡书有譌者,以小黄纸籤黏其上,视以针穿为记,更瞭然矣。”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每逢过年,姐夫必得用红纸签请人写上一大串类似的喜庆话,踏着梯子贴到梁头上。”
词语解释:烟签  拼音:yān qiān
亦作“烟籤”。 竹木制的烟扦子。《老残游记》第十二回:“他就随手躺下,拿了一枝烟籤子,挑烟来烧。” 沙汀 《困兽记》二三:“他好一阵陷没在痛苦里面,最后又无可奈何地叹息了;一面搁下他的烟签。” 史超 《擒匪记》:“ 余胖子 拿着烟签子,替 老蔡 向枪里抹烟。”参见“ 烟扦子 ”。
词语解释:烟扦子  拼音:yān qiān zǐ
亦作“烟扦子”。 用金属或竹木制成的小扦子,吸食鸦片时用以挑取烟膏、剔除烟垢。《黑籍冤魂》第二回:“烟枪造好,又造盏烟灯,打几支钢丝烟扦,这都是从便利上想发出来。” 曹禺 《日出》第一幕:“﹝他们﹞掐我,拿……烟扦子扎我,[忍住泪]您看,您看!”
词语解释:瑞签  拼音:ruì qiān
上面写着吉利话的红纸条,在春节期间张贴
词语解释:瑶签  拼音:yáo qiān
书函套上玉制的插签。借指珍贵的书籍。 唐 顾云 《谢徐学士启》:“ 束晳 堂前,閒披碧简; 秦王 府里,时閲瑶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