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玉篸 拼音:yù zān
见“ 玉簪 ”。
词语解释:玉簪 拼音:yù zān
亦作“ 玉篸 ”。
(1).首饰。玉制的簪子。又名玉搔头。《韩非子·内储说上》:“ 周 主亡玉簪,令吏求之。”《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过 李夫人 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 明 李爱山 《南珍珠马·闺情》套曲:“响噹噹菱花镜碎玉簪折。”
(2).借指美人。 清 陈维崧 《中兴乐·秋夜》词:“分明有箇玉簪,花底暗舀新凉。”
(3).比喻山峰。语出 唐 韩愈 《送桂州严大夫》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宋 范成大 《赠赵廉州》诗:“少待佳晴看山去,玉篸高插翠云丛。”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遥岑远目,戏愁供恨,玉簪螺髻。”
(4).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卵形或心脏形。花茎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秋季开花,色白如玉,未开时如簪头,有芳香。栽培供观赏。 宋 陆游 《园中观草木有感》诗:“木笔枝已空,玉簪殊未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玉簪》:“玉簪处处人家栽为花草……六七月抽茎,茎上有细叶,中出花朵十数枚,长二三寸,本小末大。未开时,正如白玉搔头簪形。”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六:“但现在,只有蜷伏在 太湖 石脚的玉簪,挺着洁白的翎管。”词语解释:碧玉篸 拼音:bì yù zān
亦作“ 碧玉簪 ”。 用碧玉制成的簪。亦喻苍翠挺拔的山峰。 唐 韩愈 《送桂州严大夫》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前蜀 薛昭蕴 《女冠子》词:“髻綰青丝髮,冠抽碧玉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江山好,青罗带,碧玉簪。” 姚锡钧 《消息词》之二:“当帘奩镜春风细,凉上儿家碧玉篸。”词语解释:瑶篸 拼音:yáo zān
(1).犹玉簪。篸,通“ 簪 ”。比喻高而尖的山峰。 宋 范成大 《湘口夜泊南去零陵十里矣》诗:“湖南山色夹江来,无復瑶篸插天起。”
(2).犹玉簪。篸,通“ 簪 ”。比喻白色细长的花瓣。 清 曹寅 《廊前手植玉兰盛开》诗:“依稀梦里朝无路,十万瑶篸玉色同。”词语解释:篸篸 拼音:zān zān
参差不齐貌。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河北 有 层山 ,山甚灵秀,山峰之上,立石数百丈,亭亭桀竪,竞势争高,远望篸篸,若攒图之託霄上。”词语解释:云篸 拼音:yún zān
云簪。簪发之具。借指浓黑秀美的头发。 唐 崔橹 《过南城县麻姑山》诗之二:“雨涕自悲看云鬢,星冠无计整云篸。”词语解释:翘篸 拼音:qiào zān
高簪。 清 赵翼 《梁制观世音像歌》:“购得古观世音像,身被绣裓头翘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