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主簿 拼音:zhǔ bù
官名。 汉 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 魏 晋 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但任职渐轻。 唐 宋 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 明 清 时各寺卿也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为佐官之一。后省并。《南史·儒林传·伏曼容》:“﹝ 伏曼容 ﹞父 胤之 , 宋 司空主簿。”词语解释:卤簿 拼音:lǔ bù
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出行之目的不同,仪式亦各别。自 汉 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 唐 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 汉 蔡邕 《独断》卷下:“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晋书·赵王伦传》:“ 惠帝 乘云母车,卤簿数百人。”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四:“ 唐 人谓卤,櫓也,甲楯之别名。凡兵卫以甲楯居外为前导,捍蔽其先后,皆著之簿籍,故曰‘卤簿’。因举 南朝 御史中丞、 建康 令皆有‘卤簿’,为君臣通称,二字别无义,此説为差近。”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梁孝王 名 武 , 文帝 竇皇后 少子也。七国之叛, 梁 距 吴 楚 最有功,又最为大国,卤簿拟天子。”参阅《通典·礼六七》、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卤簿》。词语解释:官簿 拼音:guān bù
亦作“ 官薄 ”。 原指记录官吏功绩和经历的簿籍,后多指做官的资历。《汉书·翟方进传》:“先是 逢信 已从高第郡守歷京兆、太僕为卫尉矣,官簿皆在 方进 之右。” 颜师古 注:“簿谓伐閲也。”《后汉书·安帝纪》:“詔三公、中二千石,举刺史、二千石、令、长、相,视事一岁以上至十岁,清白爱利,能勑身率下,防姦理烦,有益於人者,无拘官簿。” 李贤 注:“‘无拘官簿’谓受超迁之,不拘常牒也。” 宋 范成大 《送吴元茂丞浦江》诗:“才名已被人争説,官薄何妨计小疎。”词语解释:短簿 拼音:duǎn bù
见“ 短主簿 ”。
词语解释:短主簿 拼音:duǎn zhǔ bù
(1).指 晋 王珣 。 清 阎尔梅 《观虎丘祭厉坛者》诗:“初冬黑畤具衣裳,告朔喧闐愧儡场。短簿簪花儺厉鬼, 生公 举箸饭 真孃 。”
(2).泛指主簿官。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八:“ 富季申 为 鲁山 主簿……尝有十絶,其一云:‘青衫短簿 汝阳 天,鶚牘当时误荐贤。’”词语解释:髯主簿 拼音:rán zhǔ bù
见“ 髯鬚主簿 ”。
词语解释:髯须主簿 拼音:rán xū zhǔ bù
见“ 髯鬚主簿 ”。
亦作“髥鬚主簿”。 羊的别称。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羊一名髥鬚主簿。”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引作“髯须主簿”。亦省称“ 髯主簿 ”。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羊一名髯主簿。”词语解释:披簿 拼音:pī bù
翻阅簿籍。《北史·李迂哲传》:“子孙参见,或忘其年名者,披簿以审之。”词语解释:玉簿 拼音:yù bù
姻缘簿的美称。传说 唐朝 韦固 夜过 宋城 ,遇一老人于月下检书,问之,乃人间姻缘簿。事见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定婚店》。 元 无名氏 《集贤宾·佳遇》曲:“多管是标致双郎正逢着 苏小卿 ,玉簿上婚姻已定。” 明 陈铎 《锦庭乐·闺怨》套曲:“春闺有日来 双渐 ,相逢一笑两谦谦,玉簿姻缘许再僉。”词语解释:租簿 拼音:zū bù
(1).犹租赋。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经战伐地,宽免租簿。”
(2).旧时地主收地租的账本。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把主人的租簿賑目,尽行交付与你。”词语解释:班簿 拼音:bān bù
在朝职官名册。《新唐书·郑綮传》:“ 昭宗 意其有所藴未尽,因有司上班簿,遂署其侧曰:‘可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班簿,著在朝者姓名。”《宋史·职官志三》:“﹝吏部侍郎﹞视朝则执文武班簿对立,以待顾问。”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考课》:“ 雍熙 间,上尝閲班簿,欲择用人,而患不能徧知羣下之材,始詔 德驤 以羣臣功过之迹,引与俱对。”词语解释:点鬼簿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时 杨 ( 杨炯 )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 张平子 之略谈, 陆士衡 之所记’,‘ 潘安仁 宜其陋矣, 仲长统 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后用“点鬼簿”讥刺诗文的滥用古人姓名或堆砌故实。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晚唐两诗派》:“又忌用事,谓之点鬼簿,惟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 清 王夫之 等《师友诗传录》:“若无性情而侈言学问,则昔人有讥点鬼簿、獭祭鱼者矣。”亦省作“ 点鬼 ”。 清 钱谦益 《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之十:“石言雁字并纷如,点鬼穷时又祭鱼。”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著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词语解释:收簿 拼音:shōu bù
收税的簿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流水收簿》:“收簿者,各柜吏收银之簿也。”词语解释:丞簿 拼音:chéng bù
州郡的丞和主簿等佐官。 明 徐渭 《赠吴宣府序》:“丞簿畏得祸,不敢动气。”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待接役》:“前官广文丞簿,附有书札。”词语解释:书簿 拼音:shū bù
文书;簿籍。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閒官远书簿,夙夜不在公。”词语解释:版簿 拼音:bǎn bù
户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治理政体·版簿》:“《周礼》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已上,皆书于版……今州县有丁口版簿,即此,盖始于 周 也。”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朱砂膏治白花蛇毒》:“ 施 、 黔州 多白花蛇,螫人必死。县中版簿有退丁者,非蛇伤则虎杀之也。”词语解释:文簿 拼音:wén bù
文册簿籍。《后汉书·循吏传·秦彭》:“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牀,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当日晚算了帐目,把文簿呈 张员外 。”《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众多将佐功劳,俱各造册,上了文簿,进呈御前。”词语解释:对簿 拼音:duì bù
受审。簿,狱辞的文书,犹今之起诉状。受审时据状核对事实,故称对簿。《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 广 之幕府对簿。”《明史·邓子龙传》:“ 子龙 方对簿,巡抚 吴定 请立功自赎,帝许之。”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忆君縲紲中,恶鬭五秋冬。对簿仅一字,投降私害公。”词语解释:兵簿 拼音:bīng bù
军士的名册。《后汉书·吴汉传》:“及 汉 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 李贤 注:“兵簿,军士之名帐。”《晋书·秦献王柬传》:“ 武帝 尝幸宣武场,以三十六军兵簿令 柬 料校之, 柬 一省便擿脱谬,帝异之,於诸子中尤见宠爱。”词语解释:号簿 拼音:hào bù
犹今之登记簿。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向晚临堦看号簿,眼前风景任支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凡出牌票该承行,务将原案同号簿送僉;如有牌票无案、有牌案无号簿者重责。”《糊涂世界》卷十:“这些我不管,我是替他上上号簿,办些杂事,他里面书启上另有人的,此外也并没别人。”词语解释:空簿 拼音:kōng bù
假账。《汉书·食货志下》:“ 洛阳 薛子仲 等因与郡县通姦,多张空簿,府臧不实,百姓愈病。”词语解释:花名簿 拼音:huā míng bù
见“ 花名册 ”。
词语解释:花名册 拼音:huā míng cè
人员名册。《红楼梦》第一一○回:“便叫 周瑞家的 传出话去,将花名册取上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到了船厂之日,先吊了众工匠、小工花名册来看。”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会员呢--那还不容易。工厂的花名册拿来点点名,那还不都是会员吗。”亦称“ 花名簿 ”。 马南邨 《燕山夜话·“科班”的教育法》:“在花名簿上这个孩子的名下,老师暗暗地注上个铜锤字样。”词语解释:卯簿 拼音:mǎo bù
旧时官署中的名册。点卯时用之,故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各役过堂点卯。卯簿详註年貌、籍贯、住址及著役日期、经管某事于姓名之下。”词语解释:资簿 拼音:zī bù
记载官员资格、履历的簿册。借指资格和履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 海 大喜,以为此第一强项吏也,立疏特荐, 新郑 即召入为比部郎,其治状与资簿不问也。”《清史稿·职官志一》:“选人并登资簿,依流平进,踵故牒序迁之。”词语解释:赀簿 拼音:zī bù
账簿。《南史·羊希传》:“官品第一第二听占山三顷;第三第四品二顷五十亩;第五第六品二顷;第七第八品一顷五十亩;第九品及百姓一顷:皆依定格,条上貲簿。”《新唐书·牛僧孺传》:“俄而 弘 、 公武 卒,孙弱不能事,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貲簿,校计出入。”词语解释:金兰簿 拼音:jīn lán bù
登记结拜兄弟姓名、年龄、籍贯等的簿册。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金兰簿》:“ 戴弘正 每得密友一人,则书於编简,焚香告祖考,号为金兰簿。”词语解释:阙簿 拼音:quē bù
登记官吏缺额的簿册。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卖阙沉官人》:“昔有卖闕 沉 官人者,本 吴兴 之族,专以卖闕为生,饍百餘指。或遇到部干堂之人,欲得便家见闕者,或指定何路,或干僻闕,虽部胥掌闕簿者,亦不过按图索骏。”词语解释:佥簿 拼音:qiān bù
旧时官府中的发文登记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谨僉押》:“有牌票不登僉簿者,此即欲骗硃偷印,私行吓诈者也。”词语解释:军簿 拼音:jūn bù
军中的文书簿册。《史记·李将军列传》:“ 程不识 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词语解释:账簿 拼音:zhàng bù
记载钱物出入的簿册。《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房中桌上,更无别物,单单一箇算盘,几本账簿。” 清 袁枚 《新齐谐·医妒》:“命羣姬谢罪叩头,并取田房账簿、一切金币珠翠,尽交夫人主裁。”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譬如我们看一家的陈年账簿,每天写着‘豆付三文,青菜十文……’就知先前这几个钱就可买一天的小菜,吃够一家。”词语解释:典簿 拼音:diǎn bù
朝廷文书。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曰古今通集库,係印綬监所掌,古今君臣画像、符券、典簿贮此。”词语解释:集愆簿 拼音:jí qiān bù
古代国子监监丞用以记载生员过失的簿册。《明史·选举志一》:“监丞置集愆簿,有不遵者书之,再三犯者决责。”词语解释:鸳行鹭序簿
在职官员的名册。鸳行、鹭序指朝官井然有序的行列词语解释:十钱主簿 拼音:shí qián zhǔ bù
后魏 宗室 拓跋庆智 的绰号。《北史·魏阳平王熙传》:“子 庆智 性贪鄙。为太尉主簿,事无大小,得物然后判,或十数钱,或二十钱,得便取之,府中号为‘十钱主簿’。”词语解释:课簿 拼音:kè bù
记载学生出、缺席和学习情况以备考核的簿册。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王雪村》:“一日太守至馆,见课簿有对。”词语解释:别簿 拼音:bié bù
另立的簿籍。《南史·范泰传》:“凡素所不善及不附 义康 者,又有别簿,并入死目。”词语解释:讯簿 拼音:xùn bù
指办案卷宗。《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讯前一二日,取讯簿密与 刘湛 辈共详,大不同也。”词语解释:内簿 拼音:nèi bù
即内号簿。旧时衙门登记上司公文、各房稿案及一应差票的簿子凡一式两本,放在内衙的称“内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比毕,将簿送内宅,与内簿对同。”参见“ 内号 ”。
词语解释:内号 拼音:nèi hào
(1).关重犯的牢房。因警卫较普通牢房严密,多在监狱深处,故称。《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县尊叫差人回来,吩咐寄内号,同大盗在一处。”
(2).内部编号。《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凡是‘札’字,总有一个红点,临了一圈一钩,名字上一点一钩,还有后头日子,都要用硃笔标过,方能算数。而且一翻过来,一定有内号戳记一个。”
(3).内号簿的省称。旧时衙门登记上司公文、各房稿案及一应差票的簿子凡一式两本,放在内衙的称内号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凡上司公文、各房稿案与一应差票必先宅内掛号,放行用印,而后发该房,则内号较外号尤重矣。”参见“ 内簿 ”。词语解释:都邑簿 拼音:dū yì bù
古代以记载帝京宫阙、陵庙、街廛、郭邑规模制度为主的典籍。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述》:“帝王桑梓,列圣遗尘,经始之制,不恆厥所。苟能书其轨则,可以龟镜将来,若 潘岳 《关中》、 陆机 《洛阳》、《三辅黄图》、《建康宫殿》。此之谓都邑簿者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山海经》称 禹 益 ,实 周 末都邑簿也。”词语解释:候簿 拼音:hòu bù
天文观测记录簿。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 熙寧 中,予领太史,令 卫朴 造历,气朔已正,但五星未有候簿可验。”词语解释:入铁主簿 拼音:rù tiě zhǔ bù
北齐 许惇 办事干练,有决断,时人称为“入铁主簿”。《北齐书·许惇传》:“ 惇 清识敏速,达於从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断,见知时人,号为入铁主簿。”词语解释:随手簿 拼音:suí shǒu bù
旧时官署的记事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机庭总簿,谓之随手簿;检查旧事,必按各年随手簿索之。”词语解释:青簿 拼音:qīng bù
道家登录道籍的簿册。《云笈七籤》卷四:“天科以信质心,不得有闕,闕则违科,师夺玉童玉女,除落青簿玉名,移还 北酆 。”词语解释:牍簿
簿书词语解释:鱼鳞簿 拼音:yú lín bù
见“ 鱼鳞图册 ”。
词语解释:鱼鳞图册 拼音:yú lín tú cè
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编造的土地登记簿册。因所绘田亩挨次排列,状如鱼鳞,故名。 宋 时 婺州 等地即曾编造。 明 洪武 年间命各州县分区编造。至 清 光绪 末年,仍有具册之举。亦作“ 鱼鳞册 ”、“ 鱼鳞图 ”、“ 鱼鳞图籍 ”、“ 鱼鳞簿 ”。 宋 楼钥 《宝谟阁待制赠通议大夫陈公神道碑》:“ 熙寧 ……自有保甲法,鱼鳞簿是也。”《明史·食货志一》:“ 洪武 二十年,命国子生 武淳 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三》:“鱼鳞册字号,一号以一亩准之,不得赘以奇零。如数亩而同一区者,不妨数号;一亩而分数区者,不妨一号。”《清史稿·食货志一》:“寻又丈放 凤凰 、 岫巖 、 安东 苇塘约十餘万亩,按地编号,具鱼鳞图册,事在 光绪 末年。”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三:“ 张士诚 从起兵到败死,前后十四年,城破前他把征收赋税的鱼鳞图籍全部烧毁。”词语解释:髯须主簿 拼音:rán xū zhǔ bù
见“ 髯鬚主簿 ”。
亦作“髥鬚主簿”。 羊的别称。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羊一名髥鬚主簿。”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引作“髯须主簿”。亦省称“ 髯主簿 ”。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羊一名髯主簿。”词语解释:丝纶簿 拼音:sī lún bù
明 清 内阁中保存诏旨底稿的簿本。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内阁故有丝纶簿,及余入内阁,歷朝詔誥底本皆在,非所谓丝纶簿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丝纶簿》:“向传阁中有丝纶簿,为拟旨底本。无论天语大小皆録之,以备他日照验。”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六:“伤心尚点丝纶簿,炙手还逢丞相嗔。”词语解释:底簿 拼音:dǐ bù
底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土司·缅甸盛衰始末》:“ 成化 间蒙给金牌、信符,不戒於火,乞并批文、底簿及勘合给赐。詔如其请。”参见“ 底册 ”。
词语解释:底册 拼音:dǐ cè
指留存备查考的档案册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朝觐大计》:“并存底册一本。”如:清抄两份,一份上报,一份留做底册。词语解释:校簿 拼音:xiào bù
审阅文簿。《晋书·刘颂传》:“岁终,臺阁课功校簿而已。”词语解释:长髯主簿 拼音:cháng rán zhǔ bù
羊的别称。《初学记》卷二九引 晋 崔豹 《古今注》:“羊一名长髯主簿。”今本《古今注·鸟兽》作“髯鬚主簿”。词语解释:门簿 拼音:mén bù
(1).山川田地登记簿。《朱子语类》卷二:“《禹贡》亦不可考其次第,那如经量门簿?所谓门簿者,载此一都有田若干,有山若干。”
(2).来客登记簿,留名簿。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权嗔计贬》:“昨日开榜,有个 陇西 李益 中了状元,细查门簿,并无此人姓名。书生狂妄如此,可恼!可恼!”《儒林外史》第二七回:“若到 扬州 ,只在道门口门簿上一查,便知道我的下处。”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禁忌》:“服制之家不登贺,不立门簿。虽有亲宾来拜謁者,亦不答拜。”词语解释:长须主簿 拼音:cháng xū zhǔ bù
羊的别称。用以借指羊毫。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及 大观 间,偶得 诸葛 笔,则已有 黄鲁直 样,作枣心者。 鲁公 不独喜毛颖,亦多用长鬚主簿。故 诸葛氏 遂有 鲁公 羊毫样。”词语解释:选簿 拼音:xuǎn bù
铨选官吏的簿籍。 南朝 梁武帝 《立选簿表》:“故前代选官,皆立选簿,应在贯鱼,自有銓次。”《新唐书·李栖筠传》:“时大盗后,选簿亡舛,多伪冒, 栖筠 判折有条,吏气夺,号神明。”《明史·董传策传》:“吏、兵二部持选簿就 嵩 ( 严嵩 )填註。”词语解释:鸳鸯簿 拼音:yuān yāng bù
即鸳鸯牒。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喜谐》:“敢是诗词未佳,鸳鸯簿须别有缘法。”参见“ 鸳鸯牒 ”。
词语解释:鸳鸯牒 拼音:yuān yāng dié
旧谓夙缘冥数注定作夫妻的册籍。 宋 陶穀 《清异录》卷上:“ 青巾 笑曰:‘世人阴阳之契,有繾綣司总统,其长官号 氤氲大使 ,诸夙缘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 清 洪昇 《长生殿·重圆》:“添註个鸳鸯牒,紫霄边,千秋万古证奇缘。”《花月痕》第十七回:“ 荷生 説道:‘听我飞觴,双飞若注鸳鸯牒。’”亦省作“ 鸳牒 ”。 清 蒲松龄 《六月为沉德甫与王圣俞启》:“冰斧固自人操,鸳牒实由天註。”词语解释:上簿 拼音:shàng bù
谓呈递文状,接受审问或质讯。《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长史急责 广 之莫府上簿。 广 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颜师古 注:“簿,谓文状也。”词语解释:黄簿 拼音:huáng bù
古时职官的档案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左右券内外黄》:“武选司选官俱以黄为据。黄分内外,旧官新官,各有黄簿。”词语解释:库簿 拼音:kù bù
仓库帐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立解支库簿》:“钱粮支解,每年置一总册……解支一次,扣算开写一次,拆封一次,连前结总一次,名曰解支库簿。”词语解释:战簿 拼音:zhàn bù
古时军中登记战功和战利品的帐册。借指战功。《宋书·王玄谟传》:“上意不能明,使有司奏 王玄謨 多取寳货,虚张战簿,与 徐州 刺史 垣护之 并免官。”词语解释:流水簿 拼音:liú shuǐ bù
记流水账的账本。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去年肯管闲事的‘学者’,今年不管闲事了,在年底结清帐目的办法,原来不止是掌柜之于流水簿,也可以适用于‘正人君子’的行为的。”词语解释:帐簿 拼音:zhàng bù
记载银钱货物出入的簿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你想他们这样办法,就是吊了店家帐簿来查,也查不出他的弊病呢。”词语解释:帑簿 拼音:tǎng bù
国库登记财物的帐簿。《新唐书·裴延龄传》:“ 开元 、 天寳 间,户口繁息,百司务殷,官且有缺者,比兵兴,户不半在,今一官治数司足矣。请后官闕不即补,收其禀以实帑簿。”词语解释:烟花簿 拼音:yān huā bù
妓女的名籍册。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一自当时,向烟花簿豁除了名氏,打叠起狂荡心儿,专等那七香车、五花誥……莫不他翻悔了这门亲事?”词语解释:感风簿 拼音:gǎn fēng bù
宋 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的登记簿。例以“感风”为名,故称。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 沉存中 云:‘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名下书肠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歷,相传谓之‘害肚歷’。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歷’,可对‘感风簿’。”词语解释:户口簿 拼音:hù kǒu bù
见“ 户口册 ”。
词语解释:户口册 拼音:hù kǒu cè
亦作“户口簿”。 记载住户人口(户主和成员)、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内容的簿册。《柳南续笔·太湖渔户》引 清 吴友篁 《太湖渔风》:“渔家日住湖中,自无不肌粗面黑。间有生女莹白者,名曰‘白囡’,以誌其异。渔人户口册中两见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但仔细一看,却是属于别一本户口册上的。” 周立波 《盖满爹》:“ 楠木乡 的八个联组,五百来户,他人人熟悉,家家清楚。他的脑壳就是一本活的户口册。”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第四次录音》:“ 曾蔷玖 曾拿户口簿和定期存单在银行里办过一个过户手续。”词语解释:手簿 拼音:shǒu bù
旧称记事;记帐的本子;手册。例如:测量手簿。词语解释:拍纸簿 拼音:pāi zhǐ bù
纸的一边抹胶粘住,便于一页一页撕下来的本子。拍,借用英语pad的音。 谢觉哉 《书同文,语同音》:“那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文盲,而要求学习文化又非常热烈,每个人都有拍纸簿和铅笔或自来水笔,一有空就学习。”词语解释:扈簿 拼音:hù bù
户部。户部掌户口、财赋,故称。 宋 岳珂 《桯史·紫宸廊食》:“余为扈簿日,瑞庆节随班上寿 紫宸殿 。”词语解释:日记簿 拼音:rì jì bù
见“ 日记本 ”。
词语解释:日记本 拼音:rì jì běn
亦称“ 日记簿 ”。 作日记用的本子。《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分付记室,将 钟贤弟 所居地名及相会的日期,登写在日记簿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我便把这两句,写在日记簿上。”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还说不定马上从日记本上扯一页纸,在膝盖上嗖嗖地写一封信,把你告到党委去。”词语解释:循环簿 拼音:xún huán bù
指旅客登记簿。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至客店之循环簿亦只可用之城市。”昆曲《十五贯》第四场:“这是悦来客栈的循环簿,请爷爷查看。”词语解释:日黄簿 拼音:rì huáng bù
私家帐簿。 元 孔齐 《至正直记·出纳财货》:“私记谓之日黄簿。又曰帐目。”词语解释:当簿 拼音:dāng bù
犹言感受接触。《荀子·正名》:“徵知必将待天官之当簿其类然后可也。” 梁启雄 释:“簿,当读为《易·説卦》‘雷风相薄’之‘薄’。薄,接触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接於五官曰受,受之者谓之当簿。”词语解释:朱销文簿 拼音:zhū xiāo wén bù
元 代文簿名称。登记应行大小公事,便于按期举办,举办一事,即用朱笔勾去一事,故称。《元典章·吏部八·案牍》:“诸司应行事务,例置朱销文簿,日逐销坿,廉访司上下半年照刷了毕。”词语解释:曲簿 拼音:qǔ bù
蚕箔。饲蚕的器具。用萑苇或细竹编织而成。也称“薄曲”。词语解释:票簿 拼音:piào bù
票据簿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如银、钱兼收,票簿俱登填明白。”词语解释:私簿 拼音:sī bù
私人的账簿。《旧唐书·食货志下》:“有自贸易不同市牙者,验其私簿,无私簿者,投状自集。”词语解释:图簿 拼音:tú bù
图籍。指地图、户籍等簿册。《汉书·王莽传中》:“﹝ 王莽 曰﹞‘定诸国邑采之处,使侍中讲礼大夫 孔秉 等与州部众郡晓知地理图籍者,共校治于 寿成 朱鸟堂 ……’以图簿未定,未授国邑,且令受奉都内,月钱数千。”词语解释:善簿 拼音:shàn bù
迷信称阴间记录人生前行善事迹的簿册。《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那判官禀道:‘此人善簿堆积如山,恶簿并无一字。’”词语解释:功劳簿 拼音:gōng láo bù
原指记载功勋和劳绩的簿册。后亦用于比喻,多指过去的功绩,犹言老本。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我如今跳出是非场,抹下了这功劳簿,只待要修仙辟穀,倒是俺散袒逍遥一愿足。” 清 李渔 《比目鱼·贻册》:“这都是天机转轆轤,神灵演咒符,休得要错记了功劳簿。”如:我们可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啊!词语解释:名簿 拼音:míng bù
犹名册。《魏书·卢同传》:“自今敍阶之后,名簿具注加补日月,尚书印记,然后付曹。”词语解释:考勤簿 拼音:kǎo qín bù
记录出勤情况的簿册。词语解释:缘簿 拼音:yuán bù
(1).寺庙化缘的簿本。 清 陈天华 《狮子吼》第五回:“那知客便把缘簿拿了出来请他们写。”《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因为庙里本没有香火田,又没有缘簿,但凡人家写缘簿的,自然都写在那清修的庙里去,谁肯写在这半清不浑的庙里呢?”
(2).泛指募捐的簿册。 邹韬奋 《侨胞汇款到沦陷区的疑问》引“读者来信”:“此间家在各沦陷区的侨胞,常有接到 香港 各同乡会付来之捐款缘簿,请求救济各留乡难民。”词语解释:疏簿 拼音:shū bù
旧时僧道募捐的册子。《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不管贫富,就送过一个疏簿,募化钱粮,不是托言塑佛粧金,定是説重修殿宇。”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献斋的攒盒一收,募缘的疏簿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