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和籴 拼音:hé dí
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始于 北魏 。《魏书·食货志》:“又收内郡兵资与民和糴,积为边备。”《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和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中州集》卷七引 金 李节 诗:“棓头打出和糴米,丁口签来自愿军。”词语解释:闭籴 拼音:bì dí
禁止籴米。语本《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饥, 秦 输之粟; 秦 饥, 晋 闭之糴。”《二刻拍案惊奇》卷一:“米价踊贵,各处禁糶闭糴,官府严示平价,越发米不入境了。”词语解释:平籴 拼音:píng dí
(1).官府在丰年按平价购粮储存,以备荒年出售,称“平糴”。《汉书·食货志上》:“是故善平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熟)。” 唐 白居易 《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策》:“盖 管氏 之轻重, 李悝 之平糴, 耿寿昌 之常平者,可谓不涸之仓,不竭之府也。”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序》:“糴之説,则昉於 齐桓公 魏文侯 之平糴,后世因之,曰常平,曰义仓,曰和糴,皆以平糴借口者也。”《明史·周忱传》:“七年,江南大稔,詔令诸府县以官钞平糴备振贷。”
(2).泛指以平价出售。《新华日报》1939.12.17:“在这个时候,行政院当批准 沪 商之请求,供给英金二万镑,向 西贡 订购洋米二万二千五百石,运 沪 办理平籴。”词语解释:市籴 拼音:shì dí
谓官方收购粮食。《管子·国蓄》:“岁适凶,则市糴釜十繦,而道有饿民。”《宋史·食货志上三》:“ 建隆 初, 河北 连岁大稔,命使置场增价市糴。”《明史·职官志一》:“﹝户部﹞尚书掌天下户口、田赋之政令……以权量和市糴,以时估平物价。”词语解释:告籴 拼音:gào dí
请求买粮。《逸周书·籴匡》:“於是救困大荒……君亲巡方,卿参告糴。”《孔子家语·在厄》:“ 孔子 厄于 陈 蔡 ,从者七日不食。 子贡 以所齎货窃犯围而出,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 宋 陆游 《山园遣兴》诗:“输逋告糴走比邻,恤患分灾累故人。”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官吏之抚治此方者,又岂能长以告糴劝捐为事乎?”词语解释:乞籴 拼音:qǐ dí
求买粮食。《左传·僖公十三年》:“冬, 晋 荐饥,使乞糴于 秦 。”《新五代史·杂传·罗绍威》:“ 梁太祖 将攻 晋 ,乞糴于 弘信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三:“我方乞糴忽诵此,箴铭磊落肝脾虚。”词语解释:遏籴 拼音:è dí
禁止购买谷米。《孟子·告子下》:“无曲防,无遏糴,无有封而不告。” 宋 吕大钧 《天下为一家赋》:“曲防遏糴,以幸其灾;纵谍用间,以乘其失。” 清 唐孙华 《米贵》诗:“抑价与遏糴,此策古无稽。”词语解释:敛籴 拼音:liǎn dí
古指国家以官价买卖粮食。 宋 韩维 《答曼叔见谢颍桥相过之什》诗:“前时捧牒来 潁上 ,谨视敛糴讥姦讹。”词语解释:出籴 拼音:chū dí
到产粮地籴买粮食。《元典章·户部·义仓》:“贫家缺食者仰合依例出糴。” 明 李贽 《复邓鼎石书》:“但得官为糴本,付託得人,不拘上流下流,或麦或米,令惯糴上户各齎银两,前去出产地面糴买……出糴者有利则乐於趋事,而糴本自然不失;贫民来转糴者既有粮有米,有穀有麦,亦自然不慌矣。”词语解释:贩籴 拼音:fàn dí
收买粮食。《史记·货殖列传》:“谚曰:‘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糴。’” 金 元好问 《雁门道中书所见》诗:“单衣者谁子?贩糴就南府。”《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 大郎 也是父母双亡,凑了二三千金本钱,来走 襄阳 贩糴些米荳之类,每年常走一遍。”词语解释:博籴 拼音:bó dí
宋 代粮食政策之一。粮缺时,官府将仓库里的余粮低价卖出,用高价买进民间的丝、绵、绫、绢等,到秋收后再用银、丝、绢等物兑换粮食,以平定物价。参阅《宋史·食货志上三》、《文献通考·市糴考》。词语解释:讫籴 拼音:qì dí
终止籴粮,囤积粮食不发。《穀梁传·僖公九年》:“毋壅泉,毋讫糴。” 范宁 注:“讫,止也。谓贮粟。”词语解释:边籴 拼音:biān dí
购进粮食供边防用。《宋史·职官志五》:“市易下界,掌飞钱给券,以通边糴。” 宋 曾巩 《救灾议》:“失战鬭之民,异时有警,边戍不可不增尔;失耕桑之民,异时无事,边糴不可以不贵矣。”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唯末盐岁自抄三百万,供 河北 边糴,其他皆给本处经费而已。”词语解释:货籴 拼音:huò dí
买进谷物。《晋书·五行志上》:“夫米廡,货糴之屋,无故自坏,此五穀踊贵,所以无糴卖也。”词语解释:贸籴 拼音:mào dí
谓买进粮食。《后汉书·循吏传·孟尝》:“郡不产穀实,而海出珠寳,与 交阯 比境,常通商贩,贸糴粮食。”词语解释:买籴 拼音:mǎi dí
谓买进粮食。《宋书·孝义传·郭原平》:“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於里中买糴,然后举爨。”词语解释:谷籴 拼音:gǔ dí
买入谷物。《汉书·货殖传·巴寡妇清》:“屠牛羊彘干皮,穀糴千钟。” 颜师古 注:“谓常糴取而居之。”词语解释:檄籴 拼音:xí dí
迅疾貌。《文选·潘岳〈笙赋〉》:“懰檄糴以奔邀,似将放而中匱。” 李善 注:“檄糴,疾貌。”词语解释:归籴 拼音:guī dí
谓送粮。《国语·晋语三》:“是故汎舟于 河 ,归糴於 晋 。”词语解释:抑籴 拼音:yì dí
强行收购粮食。《宋史·食货志上三》:“ 元符 以后,有低价抑糴之弊,詔禁止之。”词语解释:憿籴 拼音:jī dí
疾速貌。《文选·潘岳〈笙赋〉》:“懰憿糴以奔邀,似将放而中匱。” 张铣 注:“憿糴、奔邀,言疾也。”词语解释:收籴 拼音:shōu dí
收购粮食。《元典章·户部七·设立常平仓》:“ 至元 八年奏准随路常平仓收糴粮斛。”词语解释:对籴 拼音:duì dí
向民户征购与其应缴赋税等额的粮食。《宋书·食货志上二》“次对糴米”原注:“谓如户当输税百石,则又科糴百石,故谓之对糴。”《宋书·高宗纪七》:“命 利路 三都统措置营田,以其租充减免对糴之数。”词语解释:括籴 拼音:kuò dí
征购民间余粮。《宋史·食货志上三》:“其曰括糴。 元符 元年, 涇原 经略使 章楶 请并边糴买,豫榜諭民,毋得与公家争糴,即官储有乏,括索赢粮之家,量存其所用,尽糴入官。”词语解释:私籴 拼音:sī dí
谓购买私盐。《新唐书·食货志四》:“其后军费日增,盐价寝贵,有以穀数斗易盐一升。私糴犯法,未尝少息。”词语解释:夜籴 拼音:yè dí
夜里去市场买粮。喻人痴呆。《太平御览》卷八二八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夜糴,俗説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无人也。今乃夜糴穀,明痴騃不足也。凡靳不敏慧者曰夜糴。”词语解释:均籴 拼音:jūn dí
宋 代按照人户家产、土地多少,分等摊派征购粮食的制度。购价往往低于市价。 徽宗 政和 三年(公元1113年)始行于 陕西 ,后推广至诸路。参阅《文献通考·市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