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粢盛 拼音:zī chéng
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廩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 何休 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汉书·文帝纪》:“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明堂差五使执事官》:“而其总务官,职任甚繁……如擦祭器,涤濯无垢,以奉粢盛。” 明 徐霖 《绣襦记·谋脱金蝉》:“神仙斋供,间腥荤粢盛洁丰。”词语解释:粢粝 拼音:zī lì
粗劣的饭食。《列子·力命》:“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糲,居则蓬室,出则徒行。” 张湛 注:“盖谓之麤舂粟麦为粢饼食之。”《史记·李斯列传》:“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糲之食,藜藿之羹。” 司马贞 索隐:“粢者,稷也。糲者,麄粟饭也。”词语解释:粢醍 拼音:zī tí
浅红色的清酒。《礼记·礼运》:“粢醍在堂,澄酒在下。” 郑玄 注:“粢,读为齐,声之误也。” 陈澔 集说:“粢醍,即《周礼》醍齐,酒成而红赤色也。”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关社引》:“但神立三才,聪明正直,寧望下土粢醍之报。”词语解释:粢糈 拼音:zī xǔ
祭神用的米。《新唐书·王璵传》:“营罔天听,负抱粢糈,道路相望,无时而息。”词语解释:粢食 拼音:zī shí
古代祭祀时用的以黍、稷所作的饭食。《左传·桓公二年》:“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孔颖达 疏:“粢食不凿,谓以黍、稷为饭,不使细也。”《淮南子·主术训》:“太羹不和,粢食不毇。” 高诱 注:“毇,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