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水精 拼音:shuǐ jīng
(1).水的精气。 汉 王充 《论衡·讲瑞》:“山顶之溪,不通江湖,然而有鱼,水精自为之也。”
(2).指辰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 唐 孔颖达 疏:“五星者五行之精也。厤书称:木精曰岁星,火精曰荧惑,土精曰镇星,金精曰大白,水精曰辰星。”
(3).水晶。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是一种贵重矿石。《后汉书·西域传·大秦》:“﹝ 大秦 ﹞宫室皆以水精为柱,食器亦然。” 唐 杜甫 《丽人行》:“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灵山水精》:“水精出於 信州 灵山 之下,唯以大为贵,及其中现花竹象者。”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水精》。
(4).水中精怪。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词语解释:黄精 拼音:huáng jīng
(1).黄土之精。指土德。《后汉书·李云传》:“ 高祖 受命,至今三百六十四岁,君期一周,当有黄精代见,姓 陈 、 项 、 虞 、 田 、 许氏 ,不可令此人居太尉、太傅典兵之官。” 李贤 注:“黄精谓 魏氏 将兴也。 陈 、 项 、 虞 、 田 并 舜 之后。 舜 土德,亦尚黄,故忌也。”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景灵垂祐,黄精协符。” 清 王夫之 《南岳赋》:“结天元以纽灵,扢阳冶之鸿施。母黄精之函载,焫相见于重离。”
(2).药草名。多年生草本,中医以根茎入药。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又闻道士遗言,饵朮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精》:“黄芝、戊己芝、菟竹……黄精为服食要药,故《别録》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恨海》第七回:“我一月以来,只吃些熟地黄精之类当饭,噙点乌梅代茶。”词语解释:金精 拼音:jīn jīng
(1).西方之气。《后汉书·郎顗传》:“凡金气为变,发在秋节……金精之变,责归上司。”《文选·弥衡〈鹦鹉赋〉》:“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 李善 注:“西方为金,毛有白者,故曰金精。”
(2).指 秦 。 汉 班固 《高祖泗水亭碑铭》:“扬威斩蛇,金精摧伤。”《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金精仍頽,朱光以渥。” 李善 注引《汉书·郊祀志》:“ 秦襄公 自以居西,主 少昊 之神。” 唐 李白 《朱虚侯赞》:“ 嬴氏 秽德,金精摧伤。” 王琦 注:“ 秦 在西方,西为金行,故曰金精。”
(3).指太白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地则石鼓山鸣,天则金精动宿。” 倪璠 注引 石氏 《星经》:“昴者,西方白虎之宿,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乱。”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山鸣石鼓,宿动金精。”
(4).道教传说中的一种仙药。《汉武故事》:“太上之药……上握 蓝园 之金精,下摘 圆丘 之紫奈。” 晋 郭璞 《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唐 李白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诗:“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论。”
(5).指月亮。《初学记》卷一引《河图帝览嬉》:“月者,金之精也。” 唐 陈陶 《旅泊涂江》诗:“断沙雁起金精出,孤岭猿愁木客归。” 明 汤式 《小梁州·题梧月堂》套曲:“满目清空,金精光射玉壶冰。”
(6).指日。 明 王世贞 《天门开》诗:“天门旭,呀然豁。窍混沌,金精发。”
(7).甘菊的别称。 北周 庾信 《小园赋》:“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 倪璠 注引《玉函方》:“甘菊,九月上寅日採,名曰金精。” 唐 李峤 《菊》诗:“玉律三秋暮,金精九日开。”
(8).指水精,水晶。《广雅·释地》“水精” 王念孙 疏证引 汉 刘桢 《清虑赋》:“凭文瑶之几,对金精之盘。”《新唐书·西域传下·俱兰》:“出金精,琢石取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浪拏国》:“有山巖,中多出金精,琢析其石,然后得之。”词语解释:元精 拼音:yuán jīng
(1).天地的精气。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天禀元气,人受元精。”《后汉书·郎顗传》:“元精所生,王之佐臣;天之生 固 ,必为圣 汉 。” 李贤 注:“元为天精,谓之精气。”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 昭夷 , 礼舆 子也。元精冲懿,有英雄之姿。” 明 许承钦 《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奥区元精合,万古青濛濛。” 孙中山 《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杀气连云,元精贯日; 武昌 继之,遂夷 清 室。”
(2).人体的精气。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三七:“恍惚中间专志气,虚无里面固元精。”词语解释:青精 拼音:qīng jīng
(1).星名。《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青精翼紫軑,黄旗映朱邸。” 李周翰 注:“青精,星也。黄旗,瑞云也。皆王者将兴之符应也。”
(2).道教认为木星中的九 青帝 之一。《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门,门内有九 青帝 ……其门内 青帝 ,或号 青灵之公 ,或号 青真 ,或号 青精 ,或号 青帝君 ,并受事於中央 青皇 也。”
(3).青睛。《南史·徐陵传》:“﹝ 徐陵 ﹞目有青精,时人以为聪慧之相也。”
(4).植物名。一名南天烛,又称墨饭草。道家制作青精饭的原料之一。 宋 苏轼 《次韵程正辅游碧落洞》:“ 黄公 献紫芝, 赤松 馈青精。”
(5).指青精饭。 宋 陆游 《星坐道室有感》诗:“一钵青精便有餘,世间万事总成疎。” 钱仲联 注:“青精,青精饭,道家所食。”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南烛草》:“青精……又曰墨饭草,以其可以染黑饭也。故黑饭亦名青精。”词语解释:山精 拼音:shān jīng
(1).传说中的山间怪兽。《淮南子·氾论训》“山出梟阳” 汉 高诱 注:“梟阳,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见人而笑。”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 唐 中宗 《石淙》诗:“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悬石镜厌山精。” 元 杨维桢 《钱塘怀古》诗:“燐光夜附山精出,龙气秋随海雾消。”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黄雅林》:“先 恭王 每以山精野狐目之,然平时未尝不嘉其忠告,交谊仍如故也。”
(2).药草名。术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朮,一名山蓟,一名山精。故《神药经》曰:‘必欲长生,长服山精。’”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衣裁野薜緇尘浄,饭试山精石鼎蒸。”
(3).药草名。生长年久的何首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集解﹞引 苏颂 曰:“﹝何首乌﹞三百年者如三斗栲栳大,号山精。”词语解释:炎精 拼音:yán jīng
(1).指火德;火的本性。《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言 汉 盛於五代纯熙之道,而绍 帝尧 火德之运。” 北周 庾信 《周五帝歌》之五:“纯阳之月乐炎精,赤雀丹书飞送迎。”《宋史·乐志七》:“象分离位,德配炎精。景风协律,化神含生。”
(2).指太阳。《宋书·武帝纪下》:“近炎精亢序,苗稼多伤。” 唐 萧颖士 《游马耳山》诗:“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
(3).指应火运而兴的王朝。《东观汉记·冯衍传》:“继 高祖 之休烈,修 文武 之絶业,社稷復存,炎精更辉。” 三国 蜀 诸葛亮 《为后帝伐魏诏》:“今贼效尤,天人所怨,奉时宜速,庶凭炎精祖宗威灵相助之福,所向必克。” 唐 吴筠 《建业怀古》诗:“炎精既失御,宇内为三分。” 宋 袁陟 《过金陵谒吴大帝庙》诗:“炎精竟灰烬,紫盖出艨艟。”此指 汉 朝。 清 顾炎武 《恭谒孝陵》诗:“寳祚方中缺,炎精且下沦。”此指 明 祚。参见“ 炎祚 ”。
词语解释:炎祚 拼音:yán zuò
(1).五行家谓 刘汉 、 赵宋 皆以火德王,因以“炎祚”指 汉 或 宋 的国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后妃命数》:“中兴炎祚,成四百年之基者, 发 之五世孙 光武 也。”《宋史·乐志七》:“盛德在火,相我炎祚。”
(2). 三国 蜀 刘备 自称得 汉 之正统,故亦指 蜀汉 。 清 刘师恕 《卧龙冈武侯祠》诗:“大星堕地终炎祚,古柏参天傍草庐。”词语解释:至精 拼音:zhì jīng
(1).我国古代哲学家指一种极其精微神妙而不见形迹的存在。《吕氏春秋·君守》:“天无形而万物以成,至精无象而万物以化。”《淮南子·主术训》:“至精之象,弗招而自来,弗麾而自往,窈窈冥冥,不知为之者谁,而功自成。”《文选·王褒〈洞箫赋〉》:“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苍色之润坚。” 李善 注引《周易》:“精气为物。”
(2).指其他精妙绝伦的人或事物。《易·繫辞上》:“《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汉书·律历志上》:“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溼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於士君子之行。”词语解释:月精 拼音:yuè jīng
(1).神话传说中的月的精灵。亦借指月亮。《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 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 羿 妻 姮娥 窃之奔月,託身於月,是为蟾蠩,而为月精。”《汉书·叙传下》:“ 元后 娠母,月精见表。”按,《元后传》:“初, 李 亲任 政君 ( 元后 )在身,梦月入其怀。”
(2).月的精华。《黄庭内景经·高奔》“高奔日月吾上道” 唐 梁丘子 注:“又《上清紫书》有吞月精之法:月初出时,西向叩齿十通,微呪 月魂 名。”《晋书·天文志上》:“又阳燧可以取火於日,而无取日於火之理,此则日精之生火明矣;方诸可以取水於月,而无取月於水之道,此则月精之生水了矣。”
(3).称白兔。传说月中有白兔,故称。 唐 权德舆 《中书门下贺河阳获白兔表》:“惟此瑞兽,是称月精。”词语解释:阳精 拼音:yáng jīng
(1).指太阳。《礼记·月令》“月令第六” 唐 孔颖达 疏:“月是阴精,日为阳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天为积气,地为积块,日为阳精,月为阴精。” 清 黄鷟来 《赠陈省斋》诗之三:“ 荆卿 适 秦 时,白虹贯阳精。”
(2).指玉。《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 汉 郑玄 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孙诒让 正义:“《易·説卦传》云‘乾为玉’,故为阳精。《白虎通义·考黜篇》云‘玉者德美之至也’,故为阳精之纯者。”
(3).指山。《公羊传·成公五年》“为天下记异也” 汉 何休 注:“山者,阳精,德泽所由生,君之象。”
(4).指传说中的龙。《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惟以梳为枇耳”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是以龙者阳精,以潜为阴,幽灵上通,和气感神,二物相扶,故能兴云。”
(5).精液。《说郛》卷七四引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受形》:“男女之合,二精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衝。”
(6).指上天之神。《说郛》卷七六引 宋 储泳 《祛疑说》:“盖天地之间,惟阴阳耳。天地者阴阳之祖也。神者,天之阳精,鬼者,地之阴气。”词语解释:笔精 拼音:bǐ jīng
谓笔墨神妙。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虽 渊 云 之墨妙, 严 乐 之笔精……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此指文章。 唐 李白 《王右军》诗:“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此指书法。词语解释:不精 拼音:bù jīng
(1).不真诚;不专一。《管子·心术下》:“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淮南子·修务训》:“官御不厉,心意不精。”
(2).不精深;不精密。《后汉书·马融传》:“欲训《左氏春秋》,及见 贾逵 、 郑众 注,乃曰: 贾君 精而不博, 郑君 博而不精。”《宋书·历志下》:“非唯先法不精,亦各传写谬误。”词语解释:专精 拼音:zhuān jīng
(1).专心一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考之内教,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出世,不愿汝曹专精於此。” 唐 韩愈 《精卫衔石填海》诗:“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鲁迅 《花边文学·正是时候》:“他看看小康者,是这么闲适,看看急迫者,是这么专精,这,就总应该有些道理。”
(2).专一求精。《后汉书·桓荣传》:“今皇太子以聪叡之姿,通明经义,观览古今,储君副主莫能专精博学若此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然则儒者之学,苟以专精为主,止於治章句,通训释,斯则可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有司如此,欲学子辈专精难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晏元献 、 欧阳文忠 皆工词,而皆出 小山 下,专精之诣固应让渠独步。”
(3).谓聚精凝神。《吕氏春秋·论威》:“并气专精,心无有虑,目无有视,耳无有闻,一诸武而已矣。” 许维遹 集释:“‘并’为‘屏’之初文。” 陈奇猷 校释:“ 许 説是。凡人专心致志於一事皆屏蔽其气息而为之,即所谓‘并气专精’也。”词语解释:日精 拼音:rì jīng
(1).太阳的精华。《汉武帝内传》:“致日精得阳光之珠,求月魄获黄水之华。”《晋书·天文志上》:“阳燧可以取火於日,而无取日於火之理,此则日精之生火明矣。”《黄庭内景经·口为》“口为玉池太和官” 唐 梁丘子 注:“服食日精,金华充盈。” 唐 宋之问 《王子乔》诗:“白虎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 宋 梅尧臣 《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不袭贪生人,炼气噏日精。”
(2).指太阳。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内朱儿一斤於盖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 宋 梅尧臣 《苦雨》诗:“昼不见日精,夜不见月魄。”
(3).菊花的别名。或谓为菊根茎的别名。《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周处 《风土记》:“日精、治蘠,皆菊之花茎别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仙方所谓日精、更生、周盈,皆一菊,而根茎花实异名。”《神农本草经》卷一“鞠华,味苦,平” 清 孙星衍 注:“《名医》曰:﹝菊华﹞一名日精。”
(4).云母的别名。见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百工医技》。词语解释:星精 拼音:xīng jīng
犹言星之灵气。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祥符云气,庆合星精。” 前蜀 贯休 《商山道者》诗:“澄潭龙气来縈砌,月冷星精下听琴。” 清 顾炎武 《雒阳》诗:“三川通地络,鶉火叶星精。”词语解释:研精 拼音:yán jīng
(1).尽心;专心。 三国 魏 曹操 《请爵荀彧表》:“ 彧 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鋭,以抚庶事。”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功。”
(2).穷究精义。《后汉书·卢植传》:“少与 郑玄 俱事 马融 ,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晋 张华 《励志》诗:“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躭道,安有幽深。” 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 朱穆 好学,中食忘飱; 譙周 研精,欣然独笑。”
(3).犹精研。《后汉书·曹褒传》:“﹝ 褒 ﹞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 叔孙通 为 汉 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论也者,弥纶羣言而研精一理者也。”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 寀 ﹞幼有俊材,服膺儒术,研精道训,务究本源。”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士之欲得志於时者,莫不研精学问,标新领异,以自取重。”词语解释:阴精 拼音:yīn jīng
(1).指月亮。 汉 丁鸿 《日食上封事》:“月者阴精,盈毁有常,臣之表也。” 唐 徐敞 《月映清淮流》诗:“处柔知坎德,持洁表阴精。”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对月见忆并简崔度》:“败墙破屋秋雨多,夜视阴精过毕昴。”
(2).指霜雪。 唐 张汇 《观藏冰》诗:“寒气方穷律,阴精正结冰。”按,冰,读如凝。
(3).指精液。旧题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阴精流输不禁,有顷絶倒。”
(4).指性行为时女子流出的液体。《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有久御之功,然后可以收阴精之助。”
(5).星名。《云笈七籤》卷四九:“阴精主秋,天威六陈。”词语解释:储精 拼音:chǔ jīng
(1).蓄养精神。《文选·扬雄〈甘泉赋〉》:“惟夫所以澄心清魂,储精垂恩,感动天地,逆釐三神。” 李善 注:“言储蓄精神,冀神垂恩也。”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上皇居天帝运昌之都,储精真一之境。” 宋 王安石 《礼乐论》:“故圣人储精九重而仪凤凰,修五事而关阴阳。”
(2).怀念之意。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夫以雄才不世之主,犹储精於 沛 乡;奇略独出之君,尚婉恋於 樊阳 。”
(3).蓄积精灵之气。《朱子语类》卷三十:“问:‘天地储精,如何是储精?’曰:‘储谓储蓄。天地储蓄得二气之精聚,故能生出万物。’”词语解释:极精 拼音:jí jīng
谓非常精美讲究。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厨子》:“ 曹能始 先生饮饌极精,厨人 董桃媚 者,尤善烹调,先生宴客,非 董 侍则不懽。”词语解释:赤精 拼音:chì jīng
(1).谓南方之神。古代天子于立夏之日祭之南郊。《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 汉 郑玄 注:“礼南方以立夏,谓赤精之帝,而 炎帝 、 祝融 食焉。”《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帝 炎帝 ,其神 祝融 ” 汉 郑玄 注:“此赤精之君,火官之臣…… 炎帝 , 大庭氏 也; 祝融 , 顓頊氏 之子,曰 黎 ,为火官。”
(2).见“ 赤精子 ”。
(3).谓眼球赤红。精,通“ 睛 ”。《汉书·王莽传中》:“ 莽 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文选·鲍照〈舞鹤赋〉》“精含丹而星曜” 李善 注引 浮丘公 《相鹤经》:“露目赤精则视远。”
词语解释:赤精子 拼音:chì jīng zǐ
(1).指 汉高祖 刘邦 。《汉书·哀帝纪》:“待詔 夏贺良 等言 赤精子 之讖。”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高祖 感赤龙而生,自谓 赤帝 之精。”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七:“三季沦 周赧 ,七雄灭 秦嬴 。復闻 赤精子 ,提剑入 咸京 。”亦省称“ 赤精 ”。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赤精 斩 白帝 ,叱咤入 关 中。” 清 顾炎武 《子房》诗:“归来遇 赤精 ,奋戈起榛薄。”
(2).相传为 范蠡 的别号。《齐民要术·养鱼》引 陶朱公 《养鱼经》:“ 威王 聘 朱公 ,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在 齐 为 鴟夷子皮 ,在 西戎 为 赤精子 ,在 越 为 范蠡 ,有之乎?’”
(3).道家谓 老子 的化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道家称 老子 化身,名号尤众…… 顓帝 时号 赤精子 。”词语解释:玉精 拼音:yù jīng
(1).玉的精英。《汉书·礼乐志》:“璧玉精,垂华光。” 颜师古 注:“言礼神之璧乃玉之精英,故有光华也。”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蝉鸣秋稻,鷰頷玉精。”
(2).道教传说的玉的精液。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君曰:仙道有徊水玉精,服之化而为日。”《黄庭内景经·肝部》“摄魂还魄永无倾” 唐 梁丘子 注:“若有飢渴,得饮玄水玉精。”
(3).道教称人的精液。《黄庭内景经·隐藏》“溉益八液肾受精” 务成子 注:“咽液流下入肾宫,化为玉精也。”
(4).人参之别名。《太平御览》卷九九一引《吴氏本草》:“人参,一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黄参,一名血参,一名久微,一名玉精。”词语解释:一精 拼音:yī jīng
(1).谓一意精心。 汉 刘向 《列女传·蔡人之妻》:“夫有恶疾,意犹一精,母劝去归,作诗不听。”
(2).一种精气。《鹖冠子·道端》:“夫寒温之变,非一精之所化也。” 陆佃 解:“五精化气,然后寒暑成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天所以刚者,非一精之力。”词语解释:养精 拼音:yǎng jīng
保养精神。《汉书·东方朔传》:“愿陛下时忘万事,养精游神。” 汉 王充 《论衡·道虚》:“恬淡无欲,养精爱气。”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若是则科諢非科諢,乃看戏之人参汤也。养精益神,使人不倦,全在於此。”词语解释:狐精 拼音:hú jīng
犹狐妖,狐仙。 宋 朱熹 《过毛山铺》诗:“却是邮童解端的,向儂説是野狐精。”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剖疑》:“ 隆嘉 中, 吴 中以狐精相骇,怪幻不一,亦多病癘。”词语解释:龙精 拼音:lóng jīng
(1).道家炼丹术语。指水。《参同契》卷中:“龙呼於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贪便,逐相衔嚥,咀嚼相吞。” 唐 吕岩 《七言》之二三:“龙精龟眼两相和,丈六男儿不奈何。”参见“ 龙虎 ”。
(2).蚕的别名。《周礼·夏官·马质》“禁原蚕者” 汉 郑玄 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种。”
(3).指日。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龙精已映,威仰未移。”《隋书·音乐志下》:“龙精戒旦,鸟历司春。”
(4).指丰城剑。 清 方文 《丰城》诗:“ 张华 雷焕 今何在,虽有龙精气亦藏。”
词语解释:龙虎 拼音:lóng hǔ
(1).龙与虎。 晋 王嘉 《拾遗记·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尅伐;未用之时,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又铸铜为大鼓,及飞廉、翁仲、铜駞、龙虎,皆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
(2).喻英雄俊杰。 三国 魏 应璩 《与尚书诸郎书》:“二三执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 唐 李白 《古风》之一:“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 秦 。”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诗人猛士杂龙虎, 楚 舞 吴 歌乱鹅鸭。”自注:“坐客三十餘人,多知名之士。” 王十朋 注:“ 崔班 《灼灼歌》:坐中之客皆龙虎。” 宋 周必大 《益公题跋·跋刘仲威兰亭序》:“ 晋 人风度不凡,于书亦然, 右军 又 晋 人之龙虎也。”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龙虎亲军三十万,登坛空想 霍嫖姚 。”
(3).指君臣。 宋 王清惠 《满江红》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
(4).五色斑斓貌。《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入 关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唐 李白 《游泰山诗》之六:“想象鸞凤舞,飘颻龙虎衣。”
(5).喻炳焕的文章。
(6).道教语。指水火。 唐 李咸用 《送李尊师归临川》诗:“尘外烟霞吟不尽,鼎中龙虎伏初驯。” 宋 苏轼 《和章七出守湖州》之二:“鼎中龙虎黄金贱,松下龟蛇緑骨轻。” 宋 朱熹 《〈周易参同契〉考异》:“坎离水火龙虎鈆汞之属,只是互换其名,其实只是精气二者而已。精,水也,坎也,龙也,汞也;气,火也,离也,虎也,鈆也。”《老残游记》第九回:“既不是寂灭虚无,又不是铅汞龙虎。”
(7).堪舆家语。指墓左右两边的土堆。左为青龙,右为白虎。 明 缪希雍 《葬经翼·四兽砂水篇七》:“贴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龙虎者,以其护衞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故曰青龙蜿蜒,白虎驯頫。”
(8).《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晋 张勃 《吴录》:“ 刘备 曾使 诸葛亮 至京,因覩 秣陵 山阜,叹曰:‘ 钟山 龙盘, 石头 虎踞,此帝王之宅。’”后以“龙虎”借指 南京 。 清 金綎 《采石矶》诗:“龙虎一失险,洪波空荡漾。鬱鬱松柏枝, 钟山 日相望。”词语解释:光精 拼音:guāng jīng
(1).容光焕发;精神焕发。 唐 吕岩 《绝句》:“养得儿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 宋 苏舜钦 《赠释秘演》诗:“垂颐孤坐若痴虎,眼吻开合犹光精。”
(2).光辉清澈。 宋 范仲淹 《依韵答贾黯监丞贺雪》:“光精璨璨夺剑戟,清寒拂拂生衣裘。”词语解释:心精 拼音:xīn jīng
(1).心情。 汉 王符 《潜夫论·梦列》:“心精好恶,於事验,谓之性。”
(2).心神专一。 唐 韦应物 《学仙吟》之二:“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
(3).心思;神思。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陆釴 曰:‘凡人作诗,一题到手,必有一种供给应付之语……若作家,必如谢絶泛交,尽行麾去,然后心精独运,自出新裁。’”词语解释:雪精 拼音:xuě jīng
指白驴或白骡。 宋 司马光 《温公续诗话》:“ 韩退 处士……尝跨一白驴,自有诗云:‘山人跨雪精,上便不论程。’” 元 张雨 《洪崖仙人图》诗:“雪精岂青骡,预讖入 蜀 年。” 明 陈继儒 《笔记》卷一:“ 洪崖 跨白驴曰雪精。” 明 王世贞 《谢寄洪崖图》诗:“自穿丹井隐,不跨雪精归。”词语解释:炼精 拼音:liàn jīng
道家养生法的一种。《汉武帝内传》:“玉泉者,口中液也,朝未起。早起漱液满口,乃吞服之,琢齿二七过,如此者三,乃止,名曰鍊精,使人长生也。” 明 宋濂 《傅同虚象赞》:“将求子於外兮,则鍊精於三田。” 词语解释:妖精 拼音:yāo jīng
(1).指流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沴气朝浮,妖精夜殞。” 倪璠 注引《南史·梁元帝纪》:“及 魏 军至栅,是夜有流星坠城中。”
(2).妖怪精灵之类。《隋书·五行志上》:“ 开皇 中,掖庭宫每夜有人来挑宫人。宫司以闻。帝曰:‘门卫甚严,人何从而入。当是妖精耳。’”《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大王把此剑去深宫之内壁上掛之,人见不怕,如妖怪见之,失声叫走,便是妖精。” 明 唐顺之 《鼎砚铭》:“嗤尔者谓尔无腹不可以承公餗,识尔者谓尔有灵可以辟妖精。”
(3).比喻以姿色迷人的女子。 清 李渔 《奈何天·隐妒》:“他近来娶了两个妖精,十分碍眼。” 茅盾 《小巫》:“老太太又在前面屋子里拍桌子大骂:‘宠了个妖精,就和嫡亲女婿生事了!’”
(4).喻凶恶的敌人或作恶害人的坏人。 唐 皎然 《酬乌程杨明府华将赴渭北对月见怀》诗:“闻説 武安君 ,万里驱妖精。” 杨朔 《蓬莱仙境》:“命运要不是捏在各样吃人妖精的手心里,拿着人民当泥团搓弄,而是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人民便能够创造新的生活,新的历史,新的命运。”词语解释:忠精 拼音:zhōng jīng
精忠,精诚。《汉书·刘向传》:“天子心知 向 忠精,故为 凤 兄弟起此论也,然不能夺 王氏 权。” 宋 文天祥 《平原》诗:“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明 宋濂 《余左丞传》:“其忠精之气,炯炯上贯霄汉。”词语解释:三精 拼音:sān jīng
谓日、月、星。《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移国,九县飈回,三精雾塞。” 李贤 注:“三精,日、月、星也。” 晋 陆机 《吴大帝诔》:“体和二合,以察三精。”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洎夫三精軿运,即寥廓而为宫。”词语解释:地精 拼音:dì jīng
(1).《黄庭内景经·百穀》:“百穀之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后因以“地精”指百谷。 唐 卢照邻 《羁卧山中》诗:“紫书常日閲,丹药几年成?扣鐘鸣天皷,烧香厌地精。”
(2).大地的灵气。《云笈七籤》卷二:“太初时,虽有日月,未有人民。渐始初生,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间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
(3).人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
(4).何首乌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词语解释:垂精 拼音:chuí jīng
(1).发射光芒。《汉书·叙传下》:“炫炫上天,县象著明,日月周辉,星辰垂精。”
(2).犹言致力。 宋 林逋 《送范希文寺丞》诗:“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叙》:“生于乱世,乃据乱而立三世之法,而垂精太平,乃因其所生之国而立三世之义。”词语解释:丧精 拼音:sàng jīng
失神,神不守舍。 汉 张衡 《西京赋》:“丧精亡魂,失归忘趋。” 晋 成公绥 《啸赋》:“緜驹结舌而丧精, 王豹 杜口而失色。” 唐 元稹 《八骏图诗》序:“人行三万里而无丧精褫魄之患,亦神之人也。” 清 吴敏树 《亡弟云松事状》:“而弟已病……疾竟不起, 敏树 盖自是丧精失魄,茫然视天地,独哭荒山中。”词语解释:流精 拼音:liú jīng
(1).传说中的楼阙名。《文选·陆倕〈石阙铭〉》:“北荒明月,西极流精。” 李善 注引 东方朔 《十洲记》:“ 崑崙山 有三角,其角一正东有 墉城 ,有流精之闕, 西王母 所治也。”
(2).转动眼珠;顾盼。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目》:“是以娱光眇视, 楚 赋曾波;美盼流精, 卫 称頎态。”词语解释:发精 拼音:fā jīng
显示精湛(的技术)。《文选·班固〈答宾戏〉》:“ 和 鹊 发精於鍼石, 研 桑 心计於无垠。” 李善 注:“《左氏传》曰:‘ 晋侯 求医於 秦 , 秦伯 使医 和 视之。’《史记》曰:‘ 扁鹊 使弟子 子阳 厉鍼砥石。’”词语解释:飞精 拼音:fēi jīng
(1).宝镜名。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 长安 任中宣 家素畜宝镜,谓之飞精,识者谓是 三代 物。”
(2).仙精。《方外志·王江》:“ 王江 , 魏 之 考城 人,尝举《周易》学究不遂,慨然有超世之志,醉则卧衢路,或值雪则逻者戏以雪埋之,其气蒸然,消释尽去。或值其宴坐,从旁窃听之,潺潺然若流水声,此盖仙经所谓飞精入脑,昼夜之间,水声潺潺不絶者,是为金丹第二转之应也。”
(3).道家的一种丹药。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而合金丹之大药,鍊八石之飞精者,尤忌利口之愚人。”词语解释:贼精 拼音:zéi jīng
(1).指大盗。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 方国珍 , 台 之 寧海 人。其居有山,在中曰 杨屿 ,尝有童謡云:‘ 杨屿 青,出贼精。’其初亦欲向功,为国宣力,后失望,遂出忿言曰:‘ 蔡 能为盗,我岂不能耶?’遂叛。”
(2).对捣鬼干坏事之人的詈词。 明 《杀狗记·雪中救兄》:“[丑]那个要偷他东西,这个人就要烂心肺的![浄]这个贼精还要罚咒!”《平妖传》第六回:“道士也认得是 乜道 了,他如何也在这里?一定这贼精晓得了些风声,在此打断我的好事。”词语解释:通精 拼音:tōng jīng
(1).眼睛斜视。《吕氏春秋·仲春》“生子不备,心有凶灾” 汉 高诱 注:“生子必有瘖躄通精狂痴之疾。”参见“ 通视 ”。
(2).犹精通。 宋 郑侠 《观棋》诗:“三百六十路,通精此有门。”
(3).方言。懂行,在行。《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个姓 华 的老头子,真来的讨人嫌,什么事儿他全通精儿,还带着挺撅挺横,想沾他一个官板儿的便宜也不行!”《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你爷儿俩不用抬,我有个道理……这里头可得让我比你们爷儿们通精儿了。”
词语解释:通视 拼音:tōng shì
(1).眸子明而不正。《释名·释疾病》:“眸子明而不正曰通视,言视通达目匡一方也。”一说,为瞋视貌。 王先谦 疏证补引 王启原 曰:“通视祗能旁达。《説文》:‘ 吴 楚 谓瞋目顾视曰眮。’顾视则亦旁达,盖字本为眮,然非疾病之容。”
(2).天神名。《淮南子·墬形训》:“ 通视 ,明庶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 通视 ,天神也。”
(3).犹遍视;通览。《后汉书·冯衍传下》:“通视千里,览见旧都,遂定塋焉。”
(4).指能见度。《人民日报》1972.8.29:“第二天大家起早爬山,重新造标,最后把钢标造在通视良好的山顶上。”词语解释:火精 拼音:huǒ jīng
(1).太阳。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夫日,火之精也;月,水之精也。” 唐 韩鄂 《岁华纪丽·日》:“日,火精。” 唐 李白 《上云乐》诗:“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王琦 注引《淮南子》:“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
(2).凤凰。《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引《春秋演孔图》:“凤,火精。” 清 李元 《蠕范·物理》:“凤……羽虫,火之精。”
(3).茯苓。《太平御览》卷六七一引《宝玄经》:“伏苓治少,胡麻治老……卉醴华腴,火精水寳。”原注:“火精,茯苓也。”词语解释:还精 拼音:huán jīng
道家保持元气的修炼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仙经曰:‘服丹守一,与天相毕,还精胎息,延寿无极。’此皆至道要言也。”词语解释:开精 拼音:kāi jīng
开窍;开悟。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天下之事,世间之物,可思而知,愚夫能开精;不可思而知,上圣不能省。”词语解释:降精 拼音:jiàng jīng
生下良马。 唐 杜甫 《骢马行》:“时俗造次那得致,云雾晦冥方降精。” 仇兆鳌 注:“ 杜修可 曰:《瑞应图》:龙马者河水之精。《春秋考异邮》:地生月精为马,月数十二,故马十二月而生。”词语解释:五精 拼音:wǔ jīng
(1).中医学名词。指心、肺、肝、脾、肾五脏的精气。《素问·宣明五气论》:“五精所并,精气并於心则喜,并於肺则悲,并於肝则忧,并於脾则畏,并於肾则恐。”
(2).五方之星。《文选·张衡〈东京赋〉》:“辨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摧。” 薛综 注:“五精,五方星也。” 唐 张说 《喜雨赋》之一:“乃洁斋坛墠,五精是祠。” 明 刘基 《天说下》:“三光盪摩,五精乱行。”词语解释:野狐精 拼音:yě hú jīng
指虽非正宗,但又十分精灵的人。《景德传灯录·慧忠禅师》:“师第三问语亦同前, 三藏 良久罔知去处,师叱曰:‘遮野狐精,他心通在什么处!’ 三藏 无对。” 宋 《圣求词序》:“世谓 少游 诗似曲, 子瞻 曲似诗,其然乎?至 荆公 《桂枝香》词, 子瞻 称之:‘此老真野狐精也。’诗词各一家,惟 荆公 备众作,艳体虽乐府柔丽之语,亦必工緻,真一代奇材。”词语解释:穷精 拼音:qióng jīng
竭尽精力。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 相如 、 扬雄 之流,夸富艳,眩采色,穷精毕虑而为之。” 严复 《原强》:“凡殊品诡质之草木禽鱼,褒集甚富,穷精眇虑,垂数十年,而著一书曰《物种探源》。”词语解释:励精 拼音:lì jīng
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北史·薛端传》:“﹝ 端 ﹞与弟 裕 励精篤学,不交人事。”《新唐书·韩偓传》:“帝反正,励精政事, 偓 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民报〉发刊词》:“幸为风潮所激,醒其渴睡,旦夕之间,奋发振强,励精不已,则事半功倍,良非夸嫚。”词语解释:目精 拼音:mù jīng
眼珠;眼睛。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煌煌荧荧,夺人目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顾长康 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 顾 曰:‘四体妍蚩,本无关於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唐 元稹 《山枇杷》诗:“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 明 汪道昆 《高唐梦》:“真箇是瞱兮如华,温兮如莹,须臾之间,美目横生,五色并驰,不可殫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田实发 云:我偶一展卷,颇似穿窬入 金谷 ,珍寳林立,眩夺目精。”词语解释:腾精 拼音:téng jīng
(1).振奋精神。 三国 魏 阮籍 《答伏义书》:“若良运未协,神机无準,则腾精抗志,邈世高超。”
(2).指月亮射出光芒。 唐 刘禹锡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翫月二十韵》:“腾精浮碧海,分照接 虞渊 。”词语解释:鬼精 拼音:guǐ jīng
(1).狡猾;精明。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你便有那降魔咒,度人经,也出不的这廝们鬼精。”《艾青诗选·自序六》:“这就使得‘诗人’手忙脚乱,像一个投机商似的奔走在市场上,虽然具有市侩的鬼精,也常常下错了赌注。”
(2).狡黠的坏家伙。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眼见的八九分是姦情。是谁家鬼精,鬼精,做出这乔行径。”词语解释:二精 拼音:èr jīng
(1).指玉、帛。《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 韦昭 注:“二精,玉、帛也。”
(2).指精子与卵子。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受形》:“男女之合,二精交畅。”词语解释:夜精 拼音:yè jīng
雄黄的别名。见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药材下·石类》。词语解释:太阴精 拼音:tài yīn jīng
指月亮。古人以为月乃太阴之精。 唐 张祜 《中秋夜杭州玩月》诗:“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参见“ 太阴 ”。
词语解释:太阴 拼音:tài yīn
(1).指北方或北极。《淮南子·道应训》:“ 卢敖 游乎 北海 ,经乎 太阴 ,入乎 玄闕 ,至於 蒙轂 之上。” 高诱 注:“太阴,北方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邪絶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云:“太阴,北极。”
(2).指北方之神。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六壬有十二神将……其后有五将:谓天后、太阴、真武、大常、白虎也,此金水之神在方右者。”
(3).阴阳五行家以为北方属水,主冬,太阴为北方,故亦指代冬季或水。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盛阳则来,太阴逝兮。”此指冬季。 唐 杜甫 《滟滪》诗:“灧澦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仇兆鳌 注引 朱瀚 云:“水即太阴也。”
(4).幽暗之所,地下。《云笈七籤》卷六二:“将父母遗体,埋於太阴,骨腐於螻蚁,岂不痛哉!” 宋 范成大 《丰都观》诗:“云有北阴神帝庭,太阴黑簿囚鬼灵。”
(5).指幽暗。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昭昭生於太阴,隆隆隐於至微,安知抑之非扬,舍之非用乎?”
(6).谓纯阴。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是故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北史·室韦传》:“冬月穴居,以避太阴之气。”《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神君曰:‘ 霍将军 体弱,吾欲以太阴精气补之。’”
(7).指阴湿,阴霾。《韩诗外传》卷五:“歛乎太阴而不湿,散乎太阳而不枯。” 唐 储光羲 《新丰道中作》诗:“太阴蔽皋陆,莫知晚与早。”
(8).谓月亮。 唐 杨炯 《盂兰盆赋》:“太阴望兮圆魄皎,閶闔开兮凉风嫋。” 清 龚自珍 《叙嘉定七生》:“抱秋树之晨华,指太阴以宵盟。”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诗:“那昼间的太阳,夜间的太阴,只不过是那明镜中的你自己的虚影。”
(9).神话中指月神。《西游记》第九五回:“ 太阴 道:‘与你对敌的这个妖邪,是我 广寒宫 捣玄霜仙药之玉兔。’”
(10).指月宫。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吾乃 嫦娥 是也,本属太阴之主,浪传 后羿 之妻。”
(11).太岁的别名。《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寅,岁名摄提格,其雄为岁星。”《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於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太阴所居,不可背而可乡。”词语解释:凝精 拼音:níng jīng
谓凝合精华。道家特指凝聚真神。 唐 孟郊 《寒溪》诗:“凝精互相洗,漪涟竞将新。”《云笈七籤》卷一○四:“五德合庆,六气凝精。分真散景,保遐固龄。”《云笈七籤》卷七四:“沐浴平旦,正心向东,凝精厉魂,上帝五公。”词语解释:人精 拼音:rén jīng
(1).人的气血的精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人精》:“营气之粹,化而为精,聚于命门。命门者,精血之府也。”
(2).人中的精灵,指极为精明灵活的人。 茅盾 《多角关系》四:“这人精,我猜她这几天里一定要来。”词语解释:龟精 拼音:guī jīng
道教指练内丹时产生的真气。 宋 苏轼 《辨道歌》:“龟精凤髓填谽谺,天地骇有鬼神嗟。” 查慎行 注:“《玄奥集》:龟精凤髓、兔髓乌肝,先天地精,不过真铅真汞交结而成。”词语解释:鍊精
道家养生法的一种。《汉武帝内传》:“玉泉者,口中液也,朝未起。早起漱液满口,乃吞服之,琢齿二七过,如此者三,乃止,名曰鍊精,使人长生也。” 明 宋濂 《傅同虚象赞》:“将求子於外兮,则鍊精於三田。”词语解释:致精 拼音:zhì jīng
(1).积聚精气。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国身》:“治身者务执虚静以致精,治国者务尽卑谦以致贤;能致精则合明而寿,能致贤则德泽洽而国太平。”
(2).显示精巧。《后汉书·张衡传》:“ 蒱且 以飞矰逞巧, 詹何 以沉鉤致精。”词语解释:虾蟆精 拼音:xiā má jīng
传说月中的蟾蜍。亦泛指成精的虾蟆。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尝闻古老言,疑是虾蟇精。”《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十六回:“ 三宝太监 不是凡胎,却是上界天河里一箇虾蟆精转世。”词语解释:成精 拼音:chéng jīng
变成妖精。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元来就是这两件物成精作怪。”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本 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那食人的惨酷确是更可怕。”引申指作怪。《红楼梦》第七七回:“你就成精鼓捣起来,调唆 宝玉 ,无所不为!”词语解释:淳精 拼音:chún jīng
(1).纯粹;纯正不杂。《文选·班固〈东都赋〉》:“嘉祥阜兮集皇都,发皓羽兮奋翘英,容洁朗兮於淳精。” 吕延济 注:“淳精,言不杂。”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三:“絶外交则可以守淡泊,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
(2).精粹,精华。 晋 傅咸 《仪凤赋》:“伊仪凤之诞育兮,禀朱行之淳精。”《旧唐书·朱敬则传》:“淳精已流,糟粕可弃。” 五代 齐己 《谢王先辈湘中回惠示卷轴》诗:“少小即怀风雅情,独能遗象琢淳精。”词语解释:全精 拼音:quán jīng
道家语。谓保持精神,不使散失。《关尹子·四符》:“全精者忘是非,忘得失。”词语解释:斋精 拼音:zhāi jīng
谓斋洁身心。《汉书·宣帝纪》:“朕之不明,震于珍物,飭躬斋精,祈为百姓。”词语解释:洞精 拼音:dòng jīng
(1).即通视。眼睛的一种生理缺陷。《后汉书·梁冀传》:“﹝ 梁冀 ﹞为人鳶肩豺目,洞精矘眄。”参阅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读后汉书札记·梁统传》。
(2).流利精妙。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卫夫人帖非真迹》:“笔势洞精,字体遒媚。”词语解释:铁精 拼音:tiě jīng
铁的精华,纯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干将 作劒,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铁精》﹝释名﹞引 陶弘景 曰:“铁精,铁之精华也。出煅灶中,如尘紫色,轻者为佳。亦以磨莹铜器用之。”词语解释:眼精 拼音:yǎn jīng
眼球。《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断析 义恭 支体,分裂肠胃,挑取眼精,以蜜渍之,以为鬼目糉。”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我前画大虫,犹用金泊贴眼,我便不消得一对金眼精。”词语解释:偏精 拼音:piān jīng
(1).擅长;特别精通。 南朝 梁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虽思虑通常,然於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沛国 刘显 博览经籍,偏精 班 《汉》, 梁 代谓之《汉》圣。”
(2).中药黄精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精》﹝集解﹞引 陈藏器 曰:“黄精叶偏生不对者名偏精,功用不如正精。正精叶对生。”词语解释:厉精 拼音:lì jīng
振奋精神。《汉书·平帝纪》:“令士厉精乡进,不以小疵妨大材。” 唐 王勃 《续书序》:“是用厉精激愤,宵吟昼咏,庶几乎学而知之者,其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清 魏源 《筹海篇》:“故知国以人兴,功无倖成,惟厉精淬志者,能足国而足兵。”词语解释:玄精 拼音:xuán jīng
(1).黑精,指北方黑帝之神。 南朝 梁 沉约 《朝丹徒故宫颂》:“玄精翼日,丹羽巢阿。”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玄精实委御,苍正乃皆平。” 倪璠 注:“玄精,黑精也。谓黑帝之神 协光纪 也。”
(2).元精,道教指人体的精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二》:“夫学生之夫,必夷心养神,服食治病,使脑宫填满,玄精不倾,然后可以存神服霞,呼吸二景耳。”词语解释:素精 拼音:sù jīng
犹元精。《南齐书·乐志》:“百川若镜,天地爽且明。云冲气举,盛德在素精。”《宋史·乐志七》:“素精肇节,金行固藏。气冲炎伏,明河翻霜。功收有年,礼荐有章。”参见“ 元精 ”。
词语解释:元精 拼音:yuán jīng
(1).天地的精气。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天禀元气,人受元精。”《后汉书·郎顗传》:“元精所生,王之佐臣;天之生 固 ,必为圣 汉 。” 李贤 注:“元为天精,谓之精气。”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 昭夷 , 礼舆 子也。元精冲懿,有英雄之姿。” 明 许承钦 《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奥区元精合,万古青濛濛。” 孙中山 《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杀气连云,元精贯日; 武昌 继之,遂夷 清 室。”
(2).人体的精气。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三七:“恍惚中间专志气,虚无里面固元精。”词语解释:用精 拼音:yòng jīng
专心一意。 汉 王充 《论衡·儒增》:“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词语解释:术精 拼音:shù jīng
精选白术制成的丸散。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赤斧 以练丹赬髮, 涓子 以术精久延。”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术》﹝发明﹞引 陶弘景 语。词语解释:积精 拼音:jī jīng
谓蓄积精气。《韩非子·解老》:“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脾之为言,辨也,所以积精禀气也。”《黄庭内景经·仙人》:“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 宋 苏轼 《南华寺》诗:“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鍊。”词语解释:韬精 拼音:tāo jīng
(1).掩藏才华。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韜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之十:“沉饮似韜精,佯狂非畏患。”
(2).隐藏光芒。 明 刘基 《圣人出》诗:“阴灵韜精星灭芒,群氛辟易归大荒。”词语解释:洁精 拼音:jié jīng
纯洁的精华。 唐 归登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外则尽物,内则尽诚。凤笙如闻,歆其洁精。”词语解释:播精 拼音:bō jīng
簸米去糠。《庄子·人间世》:“ 支离疏 者……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三:“每远引溪谷水以灌溉,中途必为之磑,不唯碓米,亦能播精。”原注:“播精,谓去其糠粃。”词语解释:殚精 拼音:dān jīng
竭尽精思;精心。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观月听琴》:“殫精有后悟,畜耳无前闻。”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 倪云林 ﹞殫精於画,一变古法,以天真幽淡为宗要。”词语解释:醇精 拼音:chún jīng
(1).纯正精粹。 明 方孝孺 《蜀府遇夏时教谕次韵叙德言怀》:“偶随羣臣后,获见百代英。神姿儼渊肃,雄论极醇精。”
(2).有机化合物。一种用途较广的溶剂,医学上用作麻醉剂。也称乙醚。词语解释:覃精 拼音:qín jīng
(1).谓潜心。《明史·顾宪成传》:“ 宪成 姿性絶人,幼即有志圣学。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闢 王守仁 ‘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説。”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信曰惇篤,仁曰慈祥,学曰敏求,思曰覃精。”
(2).深入钻研。《明史·孙慎行传》:“﹝ 慎行 ﹞累官左庶子,数请假里居,键户息交,覃精理学。” 清 黄宗羲 《朱康流先生墓志铭》:“ 康流 沉静渊鬱,所目经史,洞见一方,苟覃精三数年,虽 羲 文閫奥,舍皆取其宫中,何必窶人之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