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糖霜 拼音:táng shuāng
绵白糖。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石蜜》:“石蜜,即白沙餹也。凝结作饼块如石者为石蜜,轻白如霜者为餹霜,坚白如冰者为冰餹。皆一物有精粗之异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沙餹》:“以蔗汁过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为蔗餹,凝结有沙者为沙餹,漆瓮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为石蜜、为餹霜、为冰餹也。”词语解释:糖蟹 拼音:táng xiè
糟腌的蟹。 宋 苏舜钦 《小酌》诗:“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何胤 嗜糖蟹。”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唐 以前书传,凡言及糖者皆糟耳,如糖蟹、糖薑皆是。”词语解释:糖餭 拼音:táng huáng
饴糖。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畿辅·拣花扫雪》:“又 南京 旧制,有拣花舍人,额设五百名。盖当年供宗庙荐新,得玉食餹餭之用,今废久矣。”词语解释:糖缠 拼音:táng chán
一种用糖和果仁作主要原料制成的食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石蜜》:“以石蜜和诸果仁,及橙橘皮、缩砂、薄荷之类,作成饼块者,为餹缠。”词语解释:餹餔
糕点词语解释:糖餔
一种甜饼词语解释:糖馈
一种甜饼。也作馈词语解释:糖果 拼音:táng guǒ
用食糖或饴糖为主要原料,加入油脂、乳制品、果仁、香料等制成的食品。《孽海花》第三十回:“桌上摆着一盘精巧糖果,一双 康熙 五彩的茶缸。” 冰心 《去国·最后的安息》:“每天出去的时候,必是带些饼干糖果,或是自己玩过的东西,送给 翠儿 。”词语解释:糖纸 拼音:táng zhǐ
包在糖果外的纸,多印有图案。词语解释:糖衣炮弹 拼音:táng yī pào dàn
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腐蚀、拉拢对方的手段。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四九章:“不要中了敌人的糖衣炮弹,被人家拉过去。”词语解释:糖萝卜 拼音:táng luó bo
指甜菜
胡萝卜蜜饯词语解释:糖水 拼音:táng shuǐ
一种又浓又粘的糖和水的浓缩溶液(有的还加放香精)词语解释:糖梨 拼音:táng lí
一种栽培的梨,以其甜味著称词语解释:糖饴 拼音:táng yí
饴糖词语解释:糖瓜 拼音:táng guā
用麦芽糖制成的瓜状食品。旧俗用做祭灶神的供品。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市卖》:“廿日外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炒豆,乃廿三日送灶餉神马之具也。”《白雪遗音·马头调·祭灶》:“俺也买不起糖瓜,俺也蒸不起年糕。”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街上越来越热闹了,祭灶的糖瓜摆满了街。”词语解释:糖衣 拼音:táng yī
(1).包在某些苦味药物表面的糖质层。作用是使服药者易于吞服。
(2).比喻骗人的伪装或美好的外表。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七)》:“我记得确曾用了这样一个糖衣的毒刺赠送过我的同学们。”词语解释:糖葫芦 拼音:táng hú lú
即冰糖葫芦。详“ 冰糖葫芦 ”。
词语解释:冰糖葫芦 拼音:bīng táng hú lú
见“ 冰糖壶卢 ”。词语解释:糖食 拼音:táng shí
(1).用甜言蜜语奉承人。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他糖食我,説我是 南海 南 观音 第一尊。”
(2).糖制食品的统称。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不等第二次的回想,我就寻着了一家卖糖食的店,进去买了一块钱巧格力、香蕉糖、鸡蛋糕等杂食。”词语解释:糖尿 拼音:táng niào
尿液葡萄糖定性试验阳性的表现,对诊断糖尿病有意义词语解释:糖精 拼音:táng jīng
甜味剂。以甲苯为主要原料,无色结晶,不易溶于冷水。甜味约相当于食糖的三百至五百倍,但味不鲜美,也无营养价值。词语解释:糖稀 拼音:táng xī
含水分较多的麦芽糖。淡黄色,呈胶状,可用以制糖果、糕点等。词语解释:糖房 拼音:táng fáng
亦称“糖寮”或“榨寮”。制作红、白糖果的作坊词语解释:糖弹 拼音:táng dàn
即糖衣炮弹词语解释:糖尿病 拼音:táng niào bìng
慢性病。主要因胰腺中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早期无症状,晚期典型病例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等症状。词语解释:糖厂 拼音:táng chǎng
用甘蔗、甜菜等生产糖的工厂词语解释:糖醋 拼音:táng cù
糖和醋
加入糖和醋的。例如:糖醋鱼。
用制糖或制淀粉的下脚料,通过酒精或醋酸发酵的方法而制成的食醋词语解释:糖人 拼音:táng rén
以糖稀为原料捏成的各种人像。多以神话人物为题材。原为祭祀供品,今用作观赏或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