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糠秕  拼音:kāng bǐ
即穅秕。《管子·禁藏》:“果蓏素食当十石,穅粃六畜当十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王文度 、 范荣期 ﹞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 王 遂在 范 后, 王 因谓曰:‘簸之扬之,穅粃在前。’ 范 曰:‘淘之汰之,沙砾在后。’”参见“ 穅秕 ”。词语解释:糠籺  拼音:kāng hé
亦作“ 糠覈 ”。  指粗劣的食物。《史记·陈丞相世家》:“人或谓 陈平 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 平 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 裴駰 集解:“ 孟康 曰:‘麦糠中不破者也。’ 晋灼 曰:‘覈音紇,京师谓麄屑为紇头。’” 唐  韩愈 《马厌穀》诗:“马厌穀兮,士不厌糠籺。” 宋  司马光 《奉和何济川代书三十韵寄诸同舍》:“因循恋糠籺,汩没老涂淤。”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之十九:“寒士虀盐原易足,少年糠覈已粗偿。”词语解释:糠覈
指粗劣的食粮。覈,糠中的粗屑。《史记·陈丞相世家》:“人或谓 陈平 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 平 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穅覈耳。’” 林纾 《折廉》:“矧若人者,吾又安知其不外穅覈而内粱肉也?”词语解释:糠粞  拼音:kāng xī
谷皮碎米。指粗劣的粮食。 宋  苏轼 《吴中田妇叹》诗:“汗流肩赬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宋  陆游 《太息》诗之二:“仕宦十五年,曾不饱糠粞。” 清  唐孙华 《米贵》诗:“穀飞化为蛊,曾不留糠粞;官吏恣侵食,穿穴久成蹊。”词语解释:糠核  拼音:kāng hé
指粗劣的食粮。覈,糠中的粗屑。《史记·陈丞相世家》:“人或谓 陈平 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 平 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穅覈耳。’” 林纾 《折廉》:“矧若人者,吾又安知其不外穅覈而内粱肉也?” 词语解释:糠糟  拼音:kāng zāo
糟糠。指粗劣的食物。《庄子·达生》:“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筴之中。” 南朝  梁  何逊 《聊作百一体》诗:“逢施同沟壑,值设乃糠糟。” 明  李贽 《咏古》:“ 李  杜 文章日月高,有身如许厌糠糟。”词语解释:糠油  拼音:kāng yóu
从米糠中榨出的油词语解释:糠秕  拼音:kāng bǐ
指粗劣的食粮。秕,瘪谷。《晋书·孙绰传》:“ 绰 性通率,好讥谓,尝与 习凿齿 共行, 绰 在前,顾谓 凿齿 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凿齿 曰:‘簸之颺之,穅秕在前。’”后亦以“穅秕”谓超过、超越。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 唐 代 韩愈 、 柳宗元 洎 李翱 、 李观 、 皇甫湜 数君子之文,凌轔 荀  孟 ,穅秕 颜  谢 。”词语解释:糠豆  拼音:kāng dòu
充作食粮的糠和豆。泛指粗劣的食粮。《汉书·贡禹传》:“妻子穅豆不赡,裋褐不完。”词语解释:糠镫  拼音:kāng dèng
一种拌粘米糠的麻杆,作照明用。 清  杨宾 《柳边纪略》卷四:“穅鐙,俗名虾棚,以米穅和水,顺手粘麻秸,晒乾,长三尺餘,插架上或木牌,燃之,光与烛等而省费,然中土人多用油鐙。”词语解释:糠市  拼音:kāng shì
贫民聚居处的代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糠市》:“ 洛阳  振德坊 皆贫民,例享糟糠之薄, 贺知章 目为糠市。”词语解释:糠包  拼音:kāng bāo
草包,没有本领的人词语解释:糠灯  拼音:kāng dēng
一种照明用具。以苏子油渣杂粟糠抟在蓬梗上点燃。旧时 吉林 民间多用之。 金  周昂 《边俗》诗:“木杵舂晨急,糠灯照夜多。”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霞綳。蓬梗为榦,摶穀糠为膏,摶之以代烛,燃之青光荧荧,烟结如云,俗呼曰糠灯。”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盛京先朝旧物》:“ 盛京  清寧宫 贮 文皇帝 时糠灯,屡见 纯皇帝 之诗。”词语解释:糠星  拼音:kāng xīng
星名。属箕宿。《星经·箕宿》:“箕前亦名糠星,大明岁丰;小微,天下饥荒,天下无米。”词语解释:糠糜  拼音:kāng mí
指极粗恶的食物。 唐  韩愈 《送穷文》:“飫于肥甘,慕彼糠糜。”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二:“足於粱肉者无慕乎糠糜,安於厦屋者无慕乎苫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