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五有上声 寿[同否][吐也。][【廣韻】音某。][yǒu][音柳。蚴蟉,行動貌。][pǒu][详注1][详注2][详注3][yǎo][ròu][音纽。人姓也。高丽有之。][音塿。通水沟也。][详注4][音塿。《廣韻》嗹嘍,煩貌。][详注5]


注1:忸 《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习也。《荀子·议兵篇》忸之以庆赏。《注》忸与狃同。
注2:趣 《集韵》《韵会》此苟切。《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
注3: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九切,篘上声。持物相著也。
注4:培 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注5:欧 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末字词组
纷糺弹糺交糺云糺酒糺   

词语解释:纷糺  拼音:fēn jiū
见“ 纷纠 ”。
词语解释:纷纠  拼音:fēn jiū
亦作“ 纷糺 ”。
(1).纠纷;纷扰;祸乱。《史记·陈丞相世家论》:“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魏书·地形志上》:“ 魏 自 明 庄 ,寇难纷糺。” 宋 司马光 《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夺攘纷纠兮,非愚则狂,惟君之生兮,遭世寧昌。” 明 唐顺之 《送林宜兴迁官南部》诗:“谁言簿书日纷纠,劳君为我频置酒。”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我企望谈谈笑笑,学着 仲连 、 安石 们,替他们解决些纷纠,扫却了胡尘。”
(2).交错杂乱貌。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冈峦纷纠, 天彭 双闕而作门;珠贝浮沉, 巴水 三迴而成字。” 唐 李华 《仙游寺》诗:“灵溪自兹去,紆直互纷纠。”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山川纷纠盘,佳气亦苍苍。”
词语解释:弹糺  拼音:dàn jiū
见“ 弹纠 ”。
词语解释:弹纠  拼音:tán jiū
亦作“ 弹糺 ”。
(1).犹弹劾。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安守太定汝南胡伊》:“时公 袁隗 意亦非之,然不弹纠。自是之后,弥以滋甚。”《世说新语·自新》“ 处 遂改励”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处 仕 晋 为御史中丞,多所弹糺。”《旧唐书·韦见素传》:“弹纠长吏,所至肃然。”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摈斥制外,弹纠司扃,以断蠆毒之尾。”
(2).谓纠正。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 宋 元 以来,此説流传不絶,且广被民间,致劳学者弹纠,而实则仅出于 李公佐 假设之作而已。”
词语解释:交糺  拼音:jiāo jiū
相互缠绕。 唐 张九龄 《彭蠡湖上泆》诗:“一水云际飞,数峯湖心出。象类何交糺,形言岂深悉。”
词语解释:云糺  拼音:yún jiū
语本《尚书大传》卷一下:“於是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縵縵兮。”后以“云糺”比喻贤者相聚。 明 杨慎 《李前渠诗引》:“若夫八伯之云糺,膏泽之醳也; 伍员 之日暆,劳苦之形也。”
词语解释:酒糺  拼音:jiǔ jiū
见“ 酒纠 ”。
词语解释:酒纠  拼音:jiǔ jiū
亦作“ 酒糺 ”。 昔人饮宴时,劝酒监酒令的人。 唐 无名氏 《玉泉子》:“命酒糺来要下筹,且喫罚爵。”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苏叔党 政和 中至东都,见妓称‘録事’,太息语 廉宣仲 曰:‘今世一切变古, 唐 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 唐 旧为可喜。’前辈谓妓曰‘酒纠’,盖谓録事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禁歌妓》:“惟藩镇军府例设酒糺以供宴享,名曰营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一日,酒纠宣觴政,约各言所畏,无理者罚,非所独畏者亦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