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七感上声 [详注1][音黕。亦虎视。又音禫。徐视也。][dàn,憺然,名词]欿[《集韵》乌感切,庵上声。覆取也。与掩同。]


注1:歜 蚕上声。《左传·僖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杜注》昌歜,昌蒲菹。正义曰:《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郑康成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知昌歜即是昌蒲菹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韩愈·赠无本诗》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又叔歜,海外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郭注》歜,乍感反。又音触。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dǎn 感韵

紞 dǎn
〈名〉
  • 又如:紞纩
  • 缝在被端的丝带
  • 象声词。击鼓声 。如:紞如(形容击鼓的声音);紞紞然(形容似击鼓之声);紞紞(击鼓声)
康熙字典

  • 《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感切,音眈。
  • 《說文》冕冠塞耳者。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髧,非是。《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註》紞,冠之垂者。《疏》紞者,縣瑱之繩,垂于冠之兩旁,若今之絛繩。
  • 又《儀禮·士喪禮》緇衾赬裏無紞。《註》紞,被識也。《禮·喪大記》紟五幅無紞。《註》紞以組類爲之,綴之領側。《疏》爲緣飾爲識。
  • 又擊鼓聲。《晉書·鄧攸傳》紞如打五鼓。
  • 考證:〔《儀禮》緇衾頳裏無紞。〕
  • 謹按頳从赤貞声,从貞不从頁,今改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