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采綖 拼音:cǎi yán
彩色线。綖,同“ 綫 ”。《后汉书·虞诩传》:“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綖缝其裾为帜。” 李贤 注引《续汉书》:“以絳缕缝其裙。”词语解释:针綖 拼音:zhēn yán
见“ 针线 ”。
词语解释:针线 拼音:zhēn xiàn
亦作“ 针綖 ”。亦作“ 针綫 ”。亦作“鍼线”。
(1).针和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 太宗 常赐 三藏 衲,约直百餘金,其工无针綖之迹。”《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桂娘 也日日无情无绪,懨懨欲睡,针线慵拈。” 林斤澜 《母女》:“你撕了衣服?这里有针线,借来使一使吧。”
(2).指缝纫刺绣工作。 唐 白居易 《秋霁》诗:“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宋 姚进道 《青玉案》词:“春衫犹是, 小蛮 鍼线,曾湿 西湖 雨。”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主中馈,习鍼綫,犹不失为勤谨。”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一章:“你的针线真不错,会缝新衣服。”
(3).指从事缝纫刺绣工作。 宋 黄公绍 《青玉案》词:“征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4).指缝纫刺绣的成品。 熊正国 《高炉边的彝家》:“翻身进屋里打开箱子,拿出一件针线来。”
(5).指作品的组织结构,谋篇布局。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文又无针线。”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疎,全篇之破绽出矣。”
(6).指写文章或做学问时的研磨功夫。 宋 陈亮 《又甲辰秋书》:“痛念二三十年之间,诸儒学问各有长处,本不可以埋没,而人人须着些针线。其无针线者,又却轻佻,不是屈头肩大担底人。”
(7).指写文章或做学问时从事研磨。 宋 杨万里 《初凉与次公子共读书册》诗:“五言未针綫,百遍遶阶除。”词语解释:愉綖 拼音:yú yán
懈怠迟缓。愉,通“ 偷 ”。《吕氏春秋·勿躬》:“百官慎职,而莫敢愉綖。” 高诱 注:“愉,解;綖,缓。” 陈奇猷 校释:引 王念孙 曰:“綖当为‘綎’……愉,即‘安肆日偷’之偷。”词语解释:纮綖 拼音:hóng yán
(1).古代冠冕上装饰的绳带。《左传·桓公二年》:“衡、紞、紘、綖,昭其度也。” 孔颖达 疏:“此四物者,皆冠之饰也。” 汉 张衡 《东京赋》:“珩紞紘綖,玉笄綦会。” 宋 欧阳修 《章望之字序》:“故紘綖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为行容。”
(2).《国语·鲁语下》载 公父文伯 劝其母勿绩,其母教训 文伯 应勤职不怠,并谓“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綖……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后因以“紘綖”为贵显人家妇女具有勤俭美德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周大都督阳林伯长孙瑕夫人罗氏墓志铭》:“苹藻维敬,紘綖是勤。”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肃肃母训,煌煌令仪,紘綖苹藻,筐篚枲丝。”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夫人同县 刘氏 ,孝敬夙闻,贫修鹿车之敬,贵习紘綖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