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首字词组
纡余纡直纡道纡绂纡错纡絗纡尊 
纡回纡组纡结纡远纡金曳紫纡洄纡佩金紫 
纡郁纡徐纡谲纡金拖紫纡青拖紫纡折纡尊降贵 
纡萦纡辔纡缓纡鉷纡青佩紫纡朱曳紫纡险 
纡紫纡轸纡行纡青拖禁纡迟纡朱拖紫纡徊 
纡青纡曲纡意纡驾纡身纡朱怀金纡绕 

词语解释:纡余  拼音:yū yú
(1).迂回曲折。《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酆 、 鄗 、 潦 、 潏 ,紆餘委蛇,经营乎其内。” 刘良 注:“紆餘委蛇,屈曲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紆餘委曲,若不可测。” 唐 柳宗元 《石渠记》:“又北,曲行紆餘,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而 大河 自 积石 行万里 砥柱 ,傍緑 太行 至 大伾 ,斗折而东,下走大海,长冈巨阜,紆餘盘屈。”
(2).形容人有才气从容不迫。 唐 韩愈 《进学解》:“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紆餘为妍,卓犖为杰。”
(3).谓歌曲文章曲折有致。《宋书·乐志四》:“﹝ 魏 鼓吹曲十一《邕熙曲》:﹞歌声一何紆餘,杂笙簧。”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书》:“执事之文,紆餘委备,往復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 明 方孝孺 《答陈元采书》:“寄来文章又皆敷赡紆餘,有作者风。”
词语解释:纡回  拼音:yū huí
同“ 紆迴 ”。 曲折;回环。 汉 班彪 《北征赋》:“涉长路之緜緜兮,远紆回以樛流。” 南朝 梁 何逊 《登石头城诗》:“ 马岭 逐紆回,犬牙傍隆窣。” 清 周亮工 《仪封曹白公进士冠日梦予过访》诗:“殊慙急遽求吾友,近喜紆回过敝庐。”
(1).曲折;回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此巖既高,加以 江 湍紆迴,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 清 曹寅 《雨霁过沧浪亭迟悔庵先生不至和壁间漫堂中丞韵》:“领畧南禪茗一杯, 沧浪亭 上步紆迴。”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四:“ 漓水 很清洁,水流很缓,平稳地在两岸的山峰中纡回。”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 上海 人民还可能以租界为掩护挣扎着生存,纡回地战斗。”
(2).迟缓。《明史·朱谦传》:“是役也,大帅无制胜才,师行紆迴,无纪律,边民死者遍野。”《明史·孙承宗传》:“倘臣言不当,立斥臣以定大计,无紆迴不决。” 清 戴名世 《丙戌南还日记》:“余佯为不闻,至是益信其为老爪之党,而此日之小径行,实欲速,反得紆迴,非有他也。”
词语解释:纡郁  拼音:yū yù
(1).抑郁,郁积。《楚辞·九叹·忧苦》:“愿假簧以舒忧兮,志紆鬱其难释。” 王逸 注:“紆,屈也;鬱,愁也。” 晋 陆机 《于承明作与士龙》诗:“婉孌居人思,紆鬱游子情。” 唐 杜甫 《画鹘行》:“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紆鬱。”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山阴 胡稚威 天游 旷代奇才,丙辰,同举鸿博,终身紆鬱而亡。”
(2).曲深貌。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屹山峙以紆鬱,隆崛岉乎青云。” 宋 朱熹 《石马斜川之集分韵赋诗得灯字》:“一水既紆鬱,羣山正峻嶒。”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三面盘空,矫若龙首,条冈迴壑,紆鬱其下。”
词语解释:纡萦  拼音:yū yíng
(1).谓情意萦回难解。 汉 王粲 《伤夭赋》:“淹徘徊以想像,心弥结而紆縈。”
(2).谓山水回环旋绕。《陈书·江总传》:“东西连跨,南北紆縈。” 唐 柳宗元 《晋问》:“万工举斧以入,以求诸岩崖之欹倾,涧壑之紆縈。” 宋 叶适 《塔头林君挽诗》:“之河绕浦各紆縈,结束楼臺稳更清。” 明 徐渭 《元夕之辰偕友人集九里之天瓦寒泉二庵诗序》:“高则乱石偃拔,骇兽穿林;下则廻泉紆縈,惊虺入草。”
词语解释:纡紫  拼音:yū zǐ
佩紫绶。指身居高位。 汉 王充 《论衡·令禄》:“怀银紆紫,未必 稷 契 之才。”
词语解释:纡青  拼音:yū qīng
佩带青绶。谓作高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及其达也,则 淮阴 投竿而称孤, 文种 解屩而紆青。”参见“ 紆青拖紫 ”。
词语解释:纡青拖紫  拼音:yū qīng tuō zǐ
谓身佩印绶。形容地位尊显。《文选·扬雄〈解嘲〉》:“紆青拖紫,朱丹其轂。” 李善 注引《东观汉记》:“印綬。 汉 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 清 曹寅 《东皋草堂记》:“紆青拖紫,新人满眼,遥念新故,动隔千里。”亦作“ 紆青拕紫 ”、“ 紆青佩紫 ”。《隋书·卢思道传》:“外呈厚貌,内藴百心,繇是则紆青佩紫,牧州典郡。” 明 高攀龙 《书〈成佑台先生自志〉后》:“今士或紆青拕紫,死之日捫心自疚,无论人口,即其自视,亦何异犬豕豺狼虺蝎。”
词语解释:纡直  拼音:yū zhí
曲直。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从江河之紆直,委天地之圆方。” 唐 王勃 《春思赋》:“感大运之盈虚,见长河之紆直。”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东流 黄河 水,茫茫汎紆直。”
词语解释:纡组  拼音:yū zǔ
系佩官印。谓身居官位。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超践皇闥,紆组垂缨。”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君紆组於名邦,貽话言於洲渚。” 唐 颜真卿 《鲜于公神道碑铭》:“ 邵阳 典午, 汉阳 紆组。” 明 陈子龙 《吴兴道中》诗:“紆组婴世尘,幽情谁能却。”
词语解释:纡徐  拼音:yū xú
(1).从容宽舒貌。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襞积褰縐,紆徐委曲。”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若乃絶岭悬坡,蹭蹬蹉跎,泉水紆徐如浪峭。” 唐 沉佺期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翕习 黄山 下,紆徐清 渭 东。” 何其芳 《黄昏》:“一乘古旧的黑色马车,空无乘人,纡徐地从我身侧走过。”
(2).谓文辞委婉舒缓。 明 唐顺之 《与杨朋石祠祭》:“所示诸文皆清新紆徐,有作者之意。”《花月痕》第十五回:“全书不作赘语,亦不用直笔,此篇尤极紆徐之致。” 蒋湘南 《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 宋 代诸公,变峭厉而为平畅, 永叔 情致紆徐,故虚字多。”
词语解释:纡辔  拼音:yū pèi
回车。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紆轡诚可学,违己詎非迷。”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韵》:“六龙堕青冥,万象沦玄朔。 羲和 扶日行,紆轡竟焉託!”
词语解释:纡轸  拼音:yū zhěn
(1).委屈而隐痛。《楚辞·九章·惜诵》:“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鬱结而紆軫。” 王逸 注:“紆,曲也;軫,隐也。” 洪兴祖 补注:“紆,縈也;軫,痛也。”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三:“驾言陟东岸,望坟思紆軫。”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2).迂曲。《后汉书·冯衍传下》:“驰中夏而升降兮,路紆軫而多艰。” 张继煦 《叙论》:“吾见今之专门名家亦蹈斯蔽,耻为浅近易解之书,而述其高深不可企及之学,甚至以浅近易解之理而亦紆軫其词,故作廋语,使閲者如对大海而嘆汪洋。”
(3).犹枉驾。轸,车的代称。《晋书·隐逸传·陶潜》:“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 王公 紆軫为荣耶!”
(4).回避。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叙》:“凡先儒之训传,歷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遡其源而循其流。苟未愜其心,则紆軫而勿敢释。”
词语解释:纡曲  拼音:yū qǔ
迂回曲折。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低回 阴山 翔以紆曲兮,吾乃今目睹 西王母 皬然白首。” 三国 魏 曹操 《感节赋》:“内紆曲而潜结,心怛惕以中惊。”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邓元佐》:“将抵 姑苏 ,误入一径,甚险阻紆曲。”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第纵笔一往,无復紆曲之致,要眇之音。” 叶圣陶 《义儿》:“一张山水画的明信片,上面有葱绿的丛树,突兀的山石,蓝碧的云天,纡曲曳白的回泉。”
词语解释:纡道  拼音:yū dào
(1).迂回曲折的道路。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一:“胜引即紆道,幽行岂通衢。”
(2).绕道而行。 清 顾炎武 《与李子德书》:“会 北山 多虎, 仲德 力止毋行,乃紆道自 耀州 至 同官 ,拜 寇老师 之墓。” 黄节 《雪朝江亭同天如》诗:“岂谓叩门惊独寤,不辞紆道意多违。”
词语解释:纡结  拼音:yū jié
郁积不畅。《后汉书·冯衍传下》:“心怫鬱而紆结兮,意沉抑而内悲。” 三国 魏 曹丕 《悼夭赋》:“气紆结以填胸,不知涕之纵横。” 唐 独孤及 《太行苦热行》:“摇策汗滂沱,登岸思紆结。” 清 陈确 《大学辨四·答张考夫书》:“诸惟面尽,无任紆结。”
词语解释:纡谲  拼音:yū jué
曲折。《文选·扬雄〈甘泉赋〉》:“凌高衍之嵱嵷兮,超紆譎之清澄。” 李善 注:“紆譎,曲折也。”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焦山》:“一日,放舟 焦山 ,山更紆譎可喜。”
词语解释:纡缓  拼音:yū huǎn
迂回;缓慢。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思光 紆缓诞放,纵有乖文体,然亦捷疾丰饶,差不局促。” 明 徐渭 《白母传论》:“紆缓图之而乘时以亟发,殆兵家所谓彍弩发机者与?”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褚筠心》:“然性紆缓,多为人所愚。”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二:“我看到在那小小的整方的天上,正有一朵灰色的薄云纡缓地浮游而过。”
词语解释:纡行  拼音:yū xíng
曲折而行。《周礼·考工记·梓人》:“郤行,仄行,连行,紆行。” 贾公彦 疏:“紆,曲也。以其蛇行屈曲,故谓之紆行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鲍双五侍郎》:“吾既以身许国,岂可畏祸紆行,以干名义也!”
词语解释:纡意  拼音:yū yì
委屈己意而奉承他人。《南史·任昉传》:“ 永元 中, 任昉 紆意于 梅虫儿 , 东昏 中旨用为中书令。”《陈书·宣帝纪》:“紆意舞文,纠听所知,靡有攸赦。”
词语解释:纡绂  拼音:yū fú
谓佩印作官。绂,系官印的丝带。《后汉书·吴盖陈臧传论》:“虽怀璽紆紱,跨陵州县,殊名诡号,千队为羣,尚未足以为比功上烈也。” 南朝 齐 谢朓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下车遽暄席,紆紱始黔灶。”
词语解释:纡远
曲折遥远
词语解释:纡金拖紫
佩带金银珠宝,穿着绫罗绸缎
词语解释:纡鉷
迂回
词语解释:纡青拖禁
比喻地位显贵
词语解释:纡驾  拼音:yū jià
犹屈驾。请人或称人来访之敬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蓝摩国》:“大王情流佛法,广树福田,敢请紆驾,降临我室。”
词语解释:纡错  拼音:yū cuò
迂回交错。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是村綰其谷口,竹树扶疎,田壑紆错,亦一幽境云。”
词语解释:纡金曳紫  拼音:yū jīn yè zǐ
佩带金印紫绶。谓身居高位。 明 袁宗道 《贺阳曲金令君父母荣封序》:“紆金曳紫者,多摧兰折玉之嘆。”
词语解释:纡青拖紫  拼音:yū qīng tuō zǐ
谓身佩印绶。形容地位尊显。《文选·扬雄〈解嘲〉》:“紆青拖紫,朱丹其轂。” 李善 注引《东观汉记》:“印綬。 汉 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 清 曹寅 《东皋草堂记》:“紆青拖紫,新人满眼,遥念新故,动隔千里。”亦作“ 紆青拕紫 ”、“ 紆青佩紫 ”。《隋书·卢思道传》:“外呈厚貌,内藴百心,繇是则紆青佩紫,牧州典郡。” 明 高攀龙 《书〈成佑台先生自志〉后》:“今士或紆青拕紫,死之日捫心自疚,无论人口,即其自视,亦何异犬豕豺狼虺蝎。”
词语解释:纡青佩紫  拼音:yū qīng pèi zǐ
见“ 紆青拖紫 ”。
词语解释:纡青拖紫  拼音:yū qīng tuō zǐ
谓身佩印绶。形容地位尊显。《文选·扬雄〈解嘲〉》:“紆青拖紫,朱丹其轂。” 李善 注引《东观汉记》:“印綬。 汉 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 清 曹寅 《东皋草堂记》:“紆青拖紫,新人满眼,遥念新故,动隔千里。”亦作“ 紆青拕紫 ”、“ 紆青佩紫 ”。《隋书·卢思道传》:“外呈厚貌,内藴百心,繇是则紆青佩紫,牧州典郡。” 明 高攀龙 《书〈成佑台先生自志〉后》:“今士或紆青拕紫,死之日捫心自疚,无论人口,即其自视,亦何异犬豕豺狼虺蝎。”
词语解释:纡迟  拼音:yū chí
舒缓;迟慢。 明 何景明 《赠边子》诗之四:“紆迟 卫 流 汭 ,转盼 淇水 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平生有谦癖,拜起紆迟。”
词语解释:纡身  拼音:yū shēn
屈身相就。 汉 贾谊 《新书·耳痺》:“﹝ 伍子胥 ﹞於是紆身而适 闔閭 ,治味以求亲。”
词语解释:纡絗  拼音:yū hú
同“ 紆迴 ”。 曲折;迂回。 清 周亮工 《同门吴曰庸先生徒步自泉州过慰》诗:“千里紆絗烽燧阔,廿年出处夕阳残。” 姚华 《论文后编》:“居其地者,交际往来,至为糺纷,必依事紆絗,然后与人无忤。”
词语解释:纡洄  拼音:yū huí
同“ 紆迴 ”。 曲折;回旋。 清 黄宗羲 《万祖绳墓志铭》:“君从 钱忠介 公学为制义……君独本之大全,而紆洄以出之。”
词语解释:纡折  拼音:yū shé
迂回曲折。 汉 张衡 《七辨》:“蝉緜宜愧,夭绍紆折,此女色之丽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后》:“循山半而南,紆折翠微间。”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半山园》:“流入花深处,花深路紆折。”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荒凉广漠的大原,拥抱着环回纡折的峦谷。”
词语解释:纡朱曳紫  拼音:yū zhū yè zǐ
见“ 紆朱拖紫 ”。
词语解释:纡朱拖紫  拼音:yū zhū tuō zǐ
亦作“ 紆朱曳紫 ”。 形容地位显贵。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绶之颜色。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何必紆朱曳紫,服冕乘軺。” 唐 白居易 《岁暮寄微之》诗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开眉。” 明 宋濂 《曾府君石表辞》:“ 曾氏 为尤盛,紆朱拖紫以显融于时,在在皆是。”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紆朱拖紫,揖让人主之前;当轴秉衡,平章军国之重。”
词语解释:纡朱拖紫  拼音:yū zhū tuō zǐ
亦作“ 紆朱曳紫 ”。 形容地位显贵。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绶之颜色。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何必紆朱曳紫,服冕乘軺。” 唐 白居易 《岁暮寄微之》诗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开眉。” 明 宋濂 《曾府君石表辞》:“ 曾氏 为尤盛,紆朱拖紫以显融于时,在在皆是。”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紆朱拖紫,揖让人主之前;当轴秉衡,平章军国之重。”
词语解释:纡朱怀金  拼音:yū zhū huái jīn
佩朱绶,怀金印。形容身居高位。 汉 扬雄 《法言·学行》:“紆朱怀金者之乐不如 颜氏 子之乐。 颜氏 子之乐也内,紆朱怀金者乐也外。”《后汉书·宦者传序》:“若夫高官长剑,紆朱怀金者,布满宫闈。”
词语解释:纡尊  拼音:yū zūn
见“ 紆尊降贵 ”。
词语解释:纡尊降贵  拼音:yū zūn jiàng guì
谓地位高的人,谦卑自抑,屈尊俯就。《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这要遇见个趋炎附势的一个小小中军,得这等一位晃动乾坤的大上司紆尊降贵合他作亲家,岂有不愿之理。”亦省作“ 紆尊 ”。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 波斯 之国主,紆尊游歷西国尽徧。”
词语解释:纡佩金紫  拼音:yū pèi jīn zǐ
身佩印绶。谓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绶色。《后汉书·马援传》:“猥先诸君紆佩金紫,且喜且惭。”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紆佩金紫,光国垂勋。”
词语解释:纡尊降贵  拼音:yū zūn jiàng guì
谓地位高的人,谦卑自抑,屈尊俯就。《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这要遇见个趋炎附势的一个小小中军,得这等一位晃动乾坤的大上司紆尊降贵合他作亲家,岂有不愿之理。”亦省作“ 紆尊 ”。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 波斯 之国主,紆尊游歷西国尽徧。”
词语解释:纡险  拼音:yū xiǎn
盘曲险阻。《后汉书·王充仲长统等传论》:“虽周物之智,不能研其推变;山川之奥,未足况其紆险。”《南齐书·州郡志下》:“水陆紆险,行逕裁通。”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道经 峨嵋山 下,层峦叠嶂,道路紆险。”
词语解释:纡徊  拼音:yū huái
同“ 紆迴 ”。 曲折;回环。 朱光潜 《诗论》第十章:“诗既流为赋,纡徊往复的音节遂变为流畅直率。”
词语解释:纡绕  拼音:yū rào
回环萦绕。《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振弱支而紆绕兮,若緑繁之垂干。”《世说新语·言语》“ 刘公 干以失敬罹罪”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隐 《文士传》:“磨之不加莹,雕之不增文,禀气坚贞,受之自然。顾其理枉屈紆绕而不得申。”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其南垂紆绕而拖峡者,为 炉塘 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