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约束 拼音:yuē shù
(1).缠缚;束缚。《庄子·骈拇》:“约束不以纆索。”《楚辞·离骚》“索胡绳之纚纚”汉 王逸 注:“纫索胡绳,令之泽好,以善自约束,终无懈倦也。”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之十四:“红絛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袞。”
(2).限制;管束。《史记·六国年表序》:“矫称蠭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 唐 罗隐 《谗书·市赋》:“非信义之所约束。”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 祝融 先驱 海若 藏,约束蛟鱷如驱羊。”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必有大山当其衝,约束 河伯 难为灾。”
(3).规章;法令。《文子·上义》:“约束信,号令明。”《史记·曾相国世家》:“ 参 代 何 为 汉 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 萧何 约束。” 宋 苏轼 《杭州谢放罪表》:“职在承宣,当遵三尺之约束;事关利害,輒从一切之便宜。”《明史·梁震传》:“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词语解释:约略 拼音:yuē lüè
(1).粗略,不详尽。 唐 白居易 《答客问杭州》诗:“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説 杭州 。” 清 纳兰性德 《剪湘云·送友》词:“向西风约略数年华,旧心情灰矣。”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秦淮河 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
(2).大致,大体上。 唐 元稹 《授齐煦等县令制》:“今一邑之长,古一国之君也。刑罚纪纲,约略受制於朝廷。” 明 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诗》之二八:“桃花浄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清 刘大櫆 《知上犹县方君传》:“ 上犹 亦 江 右之边境,风土约略相似。”
(3).略微,轻微;不经意。 宋 梅尧臣 《元日》诗:“草率具盘餐,约略施粉黛。”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东风约略吹罗幕,一帘细雨春阴薄。”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飘然迴雪舞风轻,约略烟蛾态不胜。”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
(4).仿佛,依稀。 唐 李端 《长安书事寄薛戴》诗:“笑语且无聊,逢迎多约略。” 宋 晏几道 《清平乐》词:“去时约略黄昏,月华却到朱门。” 明 张煌言 《梦内》诗:“约略刀环窥月影,分明砧杵唤霜华。” 叶圣陶 《火灾·啼声》:“约略听得窗外有细细屑屑的雨点声,但也不一定是雨点,细听去却又没有了。”
(5).大概,有很大可能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疑为 隋 刘炫 墓。 炫 , 景城 人,《一统志》载其墓在 献县 东八十里。 景城 距城八十七里,约略当是也。”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陆叔平三峰春色》:“三峰不知所指,约略以 支硎 为主,其旁则 狮山 、 何山 、 寒山 、 天平山 皆可居其二也。”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 希腊 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约略同时产生。”
(6).粗计,概算。 清 唐孙华 《早秋杂兴次江位初韵》之一:“较量身世宜中隐,约略生涯倍上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女乃约略经络,刺之如数。” 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边》:“甸内甸外诸水,以 大盈江 、 龙江 两大水括之,可约略而尽。”词语解释:约同 拼音:yuē tóng
约定在一起做某事词语解释:约法 拼音:yuē fǎ
(1).谓约束以法。《韩诗外传》卷十:“制礼约法於四方,臣弗如也。”《后汉书·乌桓传》:“其约法:违大人言者,罪至死。”《南史·袁昂传》:“幸因约法之弘,承解网之宥,犹当降等薪粲,遂乃顿释钳赭。”
(2).简省法令。《汉书·食货志上》:“上於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晋书·李雄载记》:“ 雄 性宽厚,简刑约法,甚有名称。”
(3).宪法制定前,暂行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如辛亥革命后所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亦指政治集团在夺取政权过程中制定的政策或法律。如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公布的约法八章。词语解释:约定 拼音:yuē dìng
事先商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张氏 送了馆约,约定明年正月元宵后到馆。”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锦鳞儿一对对风流可怪,你在那海当中曾约定两下里和谐。” 巴金 《三次画像》:“我按照约定的时间到他的家。”词语解释:约莫 拼音:yuē mò
亦作“ 约摸 ”。 大概;估计。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诗:“约莫三十年,中心无所向。”《朱子语类》卷十八:“天下事无他,只是箇熟与不熟,若只一时恁地约摸得,都不与自家相干,久后皆忘却。” 明 韩纯玉 《虞美人》词:“挑灯约莫黄昏过,犹自薰香坐。”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即使不到一号去送礼,他也要约摸着在他们快要回来的时候,在槐树下徘徊。” 艾芜 《红艳艳的罂粟花》:“背兜后,站一个姑娘,约莫十七八岁光景。”词语解释:约臂 拼音:yuē bì
戴在手臂上的环形装饰品。 宋 张枢 《风入松》词:“记伴仙曾倚娇柔,重迭黄金约臂,玲瓏碧玉搔头。”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冯皮匠》:“予虽在窘乡,此尚易办,脱腕上金约臂与之。”词语解释:约指 拼音:yuē zhǐ
(1).环束于指。 汉 繁钦 《定情诗》:“何以致拳拳,綰臂双金环;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 唐 韦瓘 《周秦行纪》:“太后请 戚夫人 鼓琴,夫人约指以玉环,光照於座。”
(2).戒指。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 清 黄遵宪 《番客篇》:“举手露约指,如枣真金刚。”词语解释:约取 拼音:yuē qǔ
取其要领。 宋 苏轼 《杂说一首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於此矣。”词语解释:约礼 拼音:yuē lǐ
(1).用礼约束自己。语本《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 清 恽敬 《读〈孟子〉二》:“ 孔子 之教,曰博文,曰约礼,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简化礼制。《资治通鉴·汉安帝建光元年》:“ 孝文 定约礼之制, 光武皇帝 絶告寧之典,貽则万世,诚不可改。”词语解释:约身 拼音:yuē shēn
(1).约束自身。《论语·颜渊》“克己復礼为仁”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注:“克己,约身。” 刘宝楠 正义:“约如约束之约。约身,犹言修身也。”
(2).俭约自奉。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 季文子 相四君,马不餼粟,妾不衣帛; 子罕 归玉; 晏子 归宅:此皆弃利约身,故无怨於人,世厚天禄,令问不止。”《隶释·汉费亭侯曹腾碑阴》:“ 腾 守足退居,约身自持。”《后汉书·郎顗传》:“故 孝文皇帝 綈袍革舃,木器无文,约身薄赋,时致升平。”词语解释:约己 拼音:yuē jǐ
约束自己。《后汉书·应奉传》:“ 和帝 时为 河南 尹、将作大匠,公廉约己,明达政事。”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苦心约己,以行无益之事,鏤冰刻朽,终无必成之功。”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夫约己裕人,招怀必信,推诚体国,嫌衅自平。”词语解释:约勒 拼音:yuē lè
犹约束。《公羊传·宣公六年》“然而宫中甲鼓而起” 汉 何休 注:“约勒闻鼓声当起杀 盾 。”《南史·孝义传·张进之》:“时劫掠充斥,每入村抄暴。至 进之 门,輒相约勒不得侵犯,其信义所感如此。”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窃以常年主司亲属尽得就试,某敕下后,榜示南院,外内亲族具有约勒,并请不下文书,敛怨之语,日已盈庭。”词语解释:约言 拼音:yuē yán
(1).约定之言。《左传·宣公十二年》:“ 宋 为盟故,伐 陈 。 卫 人救之。 孔达 曰:‘先君有约言焉,若大国讨,我则死之。’” 明 何景明 《述归赋》:“使文鱼以媒之兮,怨约言之我食。” 叶圣陶 《城中·双影》:“父亲依照当时的约言,隔几时就跑来看 珩 。”
(2).简要之言。《世说新语·赏誉》“ 王夷甫 自叹:‘我与 乐令 谈,未当不觉我言为烦’”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乐广 善以约言厌人心,其所不知,默如也。”《南史·谢弘微传》:“ 瞻 等才辞辩富, 弘微 每以约言服之。”
(3).省约其言。《礼记·坊记》:“故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孔颖达 疏:“君子约言者,省约其言,则小人多言也。”词语解释:约素 拼音:yuē sù
(1).节俭朴素。《宋书·后废帝纪》:“思弘丰耗之制,以惇约素之风。”《新唐书·窦建德传》:“ 建德 性约素,不喜食肉,饭脱粟加蔬具,妻曹未尝衣紈綺。”
(2).形容女子腰身圆细美好,宛如紧束的白绢。《文选·曹植〈洛神赋〉》:“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李善 注:“《登徒子好色赋》曰,‘腰若束素’,束素、约素,谓圆也。” 宋 柳永 《玉蝴蝶》词:“出屏幃,倚风情态,约素腰肢。”词语解释:约黄 拼音:yuē huáng
(1).古代妇女涂黄于额以为妆饰。 南朝 梁简文帝 《率尔成咏》:“约黄出意巧,缠絃用法新。” 南朝 梁简文帝 《倡妇怨情十二韵》:“散诞披红帔,生情新约黄。”
(2).借指美女。 唐 李商隐 《效长吉》诗:“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词语解释:约期 拼音:yuē qī
(1).约定日期。《逸周书·武寤》:“约期于 牧 ,案用师旅; 商 不足灭,分祷上下。”《后汉书·冯异传》:“与贼约期会战。” 明 张敬修 《文忠公行实》:“请令诸曹,皆置记籍,与为约期。”
(2).约定的日期。如:误了约期;约期已满。词语解释:约敕 拼音:yuē chì
亦作“约勅”。亦作“ 约飭 ”。 约束诫饬。《汉书·游侠传·原涉》:“子独不见家人寡妇邪?始自约敕之时,意乃慕 宋伯姬 及 陈孝妇 。”《后汉书·徐穉传》:“ 汉 末寇贼从横,皆敬 胤 礼行,转相约勑,不犯其閭。”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到狱即欲不食求死,而先帝遣使就狱有所约敕,故狱吏不敢别加非横。”《明史·朱英传》:“约飭将士,毋得张贼声势。”词语解释:约饬 拼音:yuē chì
见“ 约敕 ”。
词语解释:约敕 拼音:yuē chì
亦作“约勅”。亦作“ 约飭 ”。 约束诫饬。《汉书·游侠传·原涉》:“子独不见家人寡妇邪?始自约敕之时,意乃慕 宋伯姬 及 陈孝妇 。”《后汉书·徐穉传》:“ 汉 末寇贼从横,皆敬 胤 礼行,转相约勑,不犯其閭。”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到狱即欲不食求死,而先帝遣使就狱有所约敕,故狱吏不敢别加非横。”《明史·朱英传》:“约飭将士,毋得张贼声势。”词语解释:约见 拼音:yuē jiàn
预先约定时间会见(多用于外交场合)例如:约见驻华大使。词语解释:约降 拼音:yuē jiàng
约请投降。《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章邯 遂击破杀 周巿 等军,围 临济 。 咎 为其民约降。约定, 咎 自烧杀。”《汉书·高帝纪上》:“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 颜师古 注:“共为要约,许其降也。”词语解释:约结 拼音:yuē jié
(1).结盟,订约。《荀子·王霸》:“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汉书·匈奴传赞》:“约结和亲,赂遗单于,冀以救安边境。” 唐 李翱 《兵部侍郎墓志》:“言不妄发,与人有诚府,其相信不用约结。”
(2).结交;邀结。《管子·形势解》:“圣人之与人约结也,上观其事君也,内观其事亲也,必有可知之理,然后约结。”《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有女 陵 ,慧有口辩。王爱 陵 常多予金钱,为中詗 长安 ,约结上左右。”《后汉书·李通传》:“ 光武 既深知 通 意,乃遂相约结。”《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四年》:“诸王往来相约结。”
(3).郁结,闷闷不乐。《汉书·循吏传·朱邑》:“直 敞 远守剧郡,驭於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 颜师古 注:“约,屈也。”
(4).封缄。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紫泥封诏》:“约书云者,约结也。以绳或带结封而书字其上也,即封缄也。”词语解释:约居 拼音:yuē jū
谓居于贫困。 宋 曾巩 《送周屯田序》:“今一日辞事还其庐,徒御散矣,宾客去矣,百事之顺其欲者不足,人之羣嬉属好之交不与,约居而独游,散弃乎山墟林莽僻巷穷閭之间。” 明 高启 《跋〈徐氏族谱〉后》:“虽约居韦布,力未得为公之为。”词语解释:约度 拼音:yuē dù
估计;衡量。 宋 司马光 《乞不添屯军马》:“臣窃谓大凡添屯军马,先须约度本处粮草可以赡养与否。”词语解释:约从 拼音:yuē cóng
(1).邀约合纵。 战国 时 齐楚 等国联合抗 秦 称合纵。《战国策·秦策一》:“约从散横,以抑强 秦 。” 高诱 注:“约合 关 东六国之从,使相亲也。”《文选·贾谊〈过秦论上〉》:“约从离衡。” 李善 注:“言诸侯结约为从,欲以分离 秦 横也。”
(2).引申为缔结盟约。《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曩者公犯 池州 ,吾不以为嫌,生还俘虏,将欲与公为约从之举,各安一方,以俟天命。”词语解释:约会 拼音:yuē huì
(1).预先约定相会。《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次日,二媒约会了,双双的到 张员外 宅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託媒嫗招之,约会於别墅。” 浩然 《艳阳天》第六四章:“嘿,你们不是约会好了,傍晚碰头吗?”
(2).相约会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马观察 将去府前张掛,一面与 王殿直 约会,分路挨查。” 明 张居正 《答河道巡抚褚爱所书》:“若彼此约会,务为雷同,则特立独行之士,寧不为众毁所鑠乎?” 萧红 《生死场》四:“ 五姑姑 和别的村妇们带着她们的小包袱,约会着来的。”
(3).预先约定的会晤。 茅盾 《锻炼》四:“我知道你有约会。” 丁玲 《县长家庭》:“可是第二天一整天,我没有分出时间来,只好把约会又迟到后一天的早晨。”词语解释:约分 拼音:yuē fēn
数学名词。用分母、分子的最大公因数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化简而数值不变。词语解释:约摸 拼音:yuē mō
见“ 约莫 ”。
词语解释:约莫 拼音:yuē mò
亦作“ 约摸 ”。 大概;估计。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诗:“约莫三十年,中心无所向。”《朱子语类》卷十八:“天下事无他,只是箇熟与不熟,若只一时恁地约摸得,都不与自家相干,久后皆忘却。” 明 韩纯玉 《虞美人》词:“挑灯约莫黄昏过,犹自薰香坐。”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即使不到一号去送礼,他也要约摸着在他们快要回来的时候,在槐树下徘徊。” 艾芜 《红艳艳的罂粟花》:“背兜后,站一个姑娘,约莫十七八岁光景。”词语解释:约盟 拼音:yuē méng
缔结盟约。《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王 使其相 李牧 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 太原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 孙权 称帝,与 蜀 约盟,共交分天下。”词语解释:约儿
字据;契约词语解释:约酬
契约,文券词语解释:约制 拼音:yuē zhì
约束词语解释:约俭 拼音:yuē jiǎn
简约省俭。《汉书·杜邺传》:“窃见陛下行不偏之政,每事约俭,非礼不动,诚欲正身与天下更始也。”《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 太和 二年就国,尚约俭,教敕妃妾纺绩织絍,习为家人之事。”《南史·到彦之传》:“凶事必存约俭,孙姪不得违言。”词语解释:约剂 拼音:yuē jì
古代用作凭据的文书、契券。《周礼·春官·太史》:“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有约剂者藏焉。” 郑玄 注:“约剂,要盟之载辞及券书也。”《周礼·秋官·士师》:“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 郑玄 注:“约剂,各所持券也。 郑司农 云:‘若今时市买,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正之。’” 清 龚自珍 《说宗彝》:“宗彝者何?古之约剂器也。”词语解释:约信 拼音:yuē xìn
谓用言辞订立相互信守之约定。《礼记·曲礼下》:“约信曰誓,涖牲曰盟。”《荀子·富国》:“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淮南子·人间训》:“与民约信,非一日之积也;一举而败之,后不可復用。”词语解释:约翰·克利斯朵夫 拼音:yuē hàn · kè lì sī duǒ fū
长篇小说。法国罗曼·罗兰作于1904-1912年。出生于贫穷音乐师家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经过刻苦奋斗,成为卓越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不愿以音乐逢迎时好,猎取功名利禄,不断地与社会上的消极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终因与社会格格不入,备受冷遇。词语解释:约损 拼音:yuē sǔn
减省;俭约。《晋书·陶璜传》:“ 寧州 兴古 接据上流,去 交阯郡 千六百里,水陆并通,互相维卫。州兵未宜约损,以示单虚。”《宋书·刘穆之传》:“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封拜诸子,务自约损,不尽循故典。”词语解释:约简 拼音:yuē jiǎn
俭约简易。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初极宏侈之辞,终以约简之制。”《三国志·魏志·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 魏 承 汉 乱,风俗侈泰,诚宜仰思古制,训以约简,使奢不陵肆,俭足中礼。”词语解释:约稿 拼音:yuē gǎo
预约稿件。 巴金 《关于丽尼同志》:“朋友分散了,刊物停了,没有人向他约稿、逼稿,他写好文章,也不知道该寄到哪里去换稿费。” 袁鹰 《不灭的诗魂》:“这类约稿,时间要求很急,常常不容许作者反复推敲。”词语解释:约交 拼音:yuē jiāo
缔交。 唐 李翱 《释怀赋》:“昔誓词而约交兮,期共死而皆居。”词语解释:约契 拼音:yuē qì
(1).契约;券契。《战国策·燕策三》:“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明其约契,正其会要,定其时日,通其言语,达其情志,天下不可一日无文也。”
(2).订约。《韩诗外传》卷六:“事之以货宝,则宝单(殫)而交不结;约契盟誓,则约定而反无日。”
(3).引申为约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往有好事者,深闲呪术,顾儔命侣,十有四人,约契同志,入此巖岫。”词语解释:约士 拼音:yuē shì
太平天囯 称科举乡试中式者为约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官爵既明,而士阶未晓,谓何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廪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以进士为达士,以翰林为国士乎?此亦有所异乎?”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改举人为博士,谓其博雅淹通也。庚申十年十一月蒙詔改为约士,谓能通四约,博不如约也。”词语解释:约地 拼音:yuē dì
乡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讲读上谕》:“今之约地乡耆,市井庸鄙以充也。”词语解释:约婚 拼音:yuē hūn
订立婚约。 宋 王曾 《笔录》:“朕后宫中有诸女,当约婚以示无閒,庶几异日无累公等。” 清 姚鼐 《张贞女传》:“今律与人约婚而中背者有刑。”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他看得译书好像订婚,自己首先套上约婚戒指了,别人便莫作非分之想。”词语解释:约省 拼音:yuē shěng
(1).节俭。《后汉书·光武帝纪》:“朕无益百姓,皆如 孝文皇帝 制度,务从约省。” 宋 苏轼 《乞赐度牒修廨宇状》:“深欲减节以就约省,而上件屋宇,皆 钱氏 所构,规摹高大,无由裁撙。”
(2).减省;简约。《汉书·刑法志》:“其与中二千石、二千石、博士及明习律令者议减死刑及可鹢除约省者,令较然易知,条奏。”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夫《论语》者,弟子共纪 孔子 之言行,敕记之时甚多,数十百篇,以八寸为尺,纪之约省,怀持之便也。”词语解释:约矢 拼音:yuē shǐ
谓一次同时取四枝箭。《礼记·少仪》:“侍射则约矢。” 郑玄 注:“不敢与之拾取也。” 孔颖达 疏:“凡射必计耦,先设楅在中庭。楅者两头为龙头,中央共一身,而倚箭於楅身上。上耦前取一矢,下耦又进取一,如是更进,各得四箭而升堂,插三於要,而手执一隻。若卑者侍射,则不敢更拾进取,但一时并取四矢,故云则约矢也。”词语解释:约定俗成 拼音:yuē dìng sú chéng
(1).谓事物的名称,初由人相约命定,习用既久,遂为社会公认。《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於约则谓之不宜。”
(2).泛指因长期习用,为社会所公认而固定下来。 郭沫若 《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 马南邨 《燕山夜话·“烤”字考》:“近几年来,大家在推行简体字的过程中,都比较熟悉‘约定俗成’的道理。”词语解释:约法三章 拼音:yuē fǎ sān zhāng
《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 高祖 初入 关 ,约法三章。”后谓订立简明的条款,以资遵守。《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 安老爷 、 安太太 ,又因姑娘当日在 青云山庄 ,有一路不见外人的约法三章,早吩咐过公子,沿路无事,不必到姑娘船上去。”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既是他自己求上门来,总得给他个约法三章。”词语解释:约绰 拼音:yuē chuò
绰约。 晋 陆机 《七徵》:“罄妍规之约绰,体每变而增闲。” 唐 李翱 《解江灵》:“筋骨坚强,婢妾约绰,财货积委,屋室丰渥。”词语解释:约法八章 拼音:yuē fǎ bā zhāng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解放区的八项基本政策。1949年4月25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的形式公布。主要内容为:(1)保护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2)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3)没收官僚资本。(4)保护一切公私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和其他一切公益事业。(5)除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和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外,凡不持枪抵抗,不阴谋破坏的国民党各级政权组织的一切人员,一律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6)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交出武器。(7)有准备有步骤地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权制度;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人民生活。(8)保护外国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词语解释:约正 拼音:yuē zhèng
旧时地方基层组织的头目。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既无约正等人为之稽查,兵役巡逻亦所不及。”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等过了一个星期又无消息,乃又召集四十馀家的农民,并请了该城里的约正和地保、更练等到地主的家里去。”词语解释:约辞 拼音:yuē cí
措词卑约。《国语·吴语》:“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 吴王 之心。” 韦昭 注:“约,卑也。”词语解释:约赍 拼音:yuē jī
轻装。《新唐书·侯君集传》:“我若约齎薄之,不战缚虏矣。”《新唐书·侯君集传》:“ 靖 然其计,简鋭士,约齎深入。”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衣冠服用》:“约齎,轻装也。”词语解释:约鲁巴人 拼音:yuē lǔ bā rén
西非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另有少数分布在贝宁、多哥、加纳等国。约2060万人(1983年)。讲约鲁巴语。多信万物有灵,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商业、手工业发达。词语解释:约集 拼音:yuē jí
邀集到一块词语解释:约旦 拼音:yuē dàn
西亚国家。西南一角临红海的亚喀巴湾。面积962万平方千米。人口4139万(1995年)。首都安曼。气候干热,全境绝大部分为沙漠。经济支柱为侨汇、转口贸易和旅游。磷酸盐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词语解释:约料 拼音:yuē liào
估计;料想。《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约料説他不听,任凭他们去做,你静坐在家,看他们像螃蟹一般的横跑,这是第二等好人了。”词语解释:约数 拼音:yuē shù
指能整除某一个数的数
大约的数目词语解释:约迭 拼音:yuē dié
粗略估计。《三国志平话》卷上:“度徒弟约迭五百餘人。”《三国志平话》卷上:“咱军约迭五十餘万。”词语解释:约节 拼音:yuē jié
简约;节俭。《后汉书·翟酺传》:“夫俭德之恭,政存约节。故 文帝 爱百金於露臺,饰帷帐於皁囊。”《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宫室之制,务从约节。”词语解释:约艳 拼音:yuē yàn
简洁华丽。 汉 桓谭 《新论》:“ 秦 吕不韦 请迎高妙,作《吕氏春秋》; 汉 之 淮南王 聘天下辩通,以著篇章。书成,皆布之都市,悬置千金,以延示众士,而莫有能变易者,乃其事约艷,体具而言微也。”词语解释:约要 拼音:yuē yào
约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於是自谓 陶朱公 。復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天下黔首约要之民无不忧者。”词语解释:约翰牛 拼音:yuē hàn niú
英国 或 英国 人的绰号。十八世纪 英国 作家 约翰·阿布什诺特 (JohnArbuthnot1667-1735)在其著作《约翰·布尔的历史》一书中,塑造了一个矮胖而愚笨的绅士(约翰·布尔)的形象,以之讽刺当时辉格党的战争政策。英语“布尔”(bull)是“牛”的意思,故译 约翰·布尔 为“约翰牛”。后因以此为 英国 或 英国 人的绰号。词语解释:约计 拼音:yuē jì
约略计算。 唐 元稹 《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臣约计天下百姓有铜器用度者,分数无多,散纳诸使,斤两盖寡。”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适 德化 令以中丞犹子过境,约计到省之期,驰禀道歉。”词语解释:约誓 拼音:yuē shì
谓以誓言相约信。《汉书·韩延寿传》:“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汉 郑玄 笺:“执其手与之约誓示信也。”《三国志·蜀志·陈震传》:“即日张旍誥众,各自约誓。”词语解释:约谅 拼音:yuē liàng
料想,忖度。《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进了 閶门 ,来到天库前,见一大玉器舖子, 张权 约谅是 王 家了。”词语解释:约请 拼音:yuē qǐng
发出邀请词语解释:约讲 拼音:yuē jiǎng
旧乡村基层工作人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讲读上谕》:“约讲、乡耆之不可不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