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首字词组
纩絮纩息纩衣纩纮纩绵纩服纩缯 

词语解释:纩絮  拼音:kuàng xù
绵絮。 宋 司马光 《叙清河郡君》:“时天向寒,衾无纊絮。” 明 杨慎 《云中十二韵》:“雪深怀纊絮,月满忆刀鐶。” 明 何景明 《咏裘》:“意比綈袍恋,恩同纊絮温。”
词语解释:纩息  拼音:kuàng xī
弥留之际的呼吸。古人临死,置纩于其口鼻之上,以验气息之有无。 唐 柳宗元 《掩役夫张进骸》诗:“一朝纊息定,枯朽无妍媸。” 宋 苏轼 《和陶〈读山海经〉》之三:“奇文出纊息,岂復生死流。” 明 徐渭 《〈陆氏谱〉序》:“及 宋 之亡也,朝廷在楼櫓间矣,老嫠抱孤子而泣,此与纊息者何异哉?”
词语解释:纩衣  拼音:kuàng yī
充以绵絮之衣。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冬不纊衣,夏不汗体。”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开元宫人》:“ 开元 中,赐边军纊衣,製於宫中。” 明 沉鲸 《双珠记·纩衣寄诗》:“这是边军的纊衣。”
词语解释:纩纮  拼音:kuàng hóng
古时帝王冠冕左右悬垂耳塞的带子。《晏子春秋·外篇上九》:“冕前有旒,恶多所见也;纊紘珫耳,恶多所闻也。”
词语解释:纩绵  拼音:kuàng mián
亦作“ 纊緜 ”。丝绵。《后汉书·张奂传》:“地底冥冥,长无晓期,而復缠以纊緜,牢以钉密,为不喜耳。” 明 孙柚 《琴心记·空闺永叹》:“秋来只恐君心冷,寄取吴吞一纊绵。”
词语解释:纩服  拼音:kuàng fú
充以绵絮之衣。 南朝 梁 沉约 《究竟慈悲论》:“茧衣纊服,曾不怀疑。”
词语解释:纩缯  拼音:kuàng zēng
丝绵和缯帛。 陈衍 《元诗纪事·滨州民歌》:“田野桑麻一倍增,昔无粗麻今纊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