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线路 拼音:xiàn lù
亦作“线路”。
(1).细小狭窄的道路。 宋 苏轼 《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
(2).门路;途径。 明 孟子若 《英雄成败》第二折:“俺却觅个线路,拜他做了乾爷,不次召入,陞做礼部侍郎、平章政事。”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四》:“《章句》为初学者陷溺已深,寻不著诚意线路,开此一法门,且教他有入处。”
(3).电流、运动物体等所经过的路线。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新礮膛加长,用药加重,若仍用黑药必逾礮质所受涨力之量,非惟来復线路易蚀,且防炸裂之虞。” 杨朔 《鸭绿江南北》:“他们夜夜在敌人的轰炸下抢修线路维持行车。” 邵燕祥 《我们架设了这条超高压电线》诗:“正是我们这条线路,使灿烂的灯火更加灿烂。”词语解释:线缕
亦作“线缕”。 即线。 唐 杜甫 《龙门阁》诗:“危途中縈盘,仰望垂綫缕。” 唐 白居易 《绣妇叹》诗:“针头不解愁眉结,线缕难穿泪脸珠。”词语解释:线溜
细长的山泉流水。 宋 苏轼 《庐山二胜·栖贤三峡桥》诗:“吾闻 太山 石,积日穿綫溜。” 清 魏源 《剑阁》诗之一:“綫溜泻石髓,哀玉鸣不息。”词语解释:线道
亦作“线道”。
1.棋盘上的线。 宋 张儗 《棋经》:“局之线道谓之枰,线道之间谓之罫。”罫,棋盘上的方格。
2.江湖上黑话。肉的隐语。《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这汉与行院无情,一身线道,堪作你家行货使用。”词语解释:线香
亦作“线香”。
1.用香料末制成的细长如线的香。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于节庵遗事》:“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老残游记》第六回:“于是站起来,桌上摸了个半截线香,把灯拨了拨。”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在坟堆前, 阿兴 点着两支素烛和三根线香,插在坟前。”
2.可供药用的线香多用白芷、芎藭、兜娄香末之类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剂,以唧筩笮成。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线香》。词语解释:线索 拼音:xiàn suǒ
亦作“线索”。
(1).线绳之类的泛称。《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 ﹞买了些线索,安排了些茶水,在家里等候。” 清 周亮工 《与何次德书》:“弟幼时见傀儡戏,二尺许长线索,累累任人提弄。” 阿英 《关于北京〈燕九竹枝词〉》:“ 孔尚任 还有一首专咏他们放风筝的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2).头绪;门路。《朱子语类》卷七五:“又曰事事都有箇端绪可寻。又曰有路脉线索在里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 异史氏 曰:‘嗟乎!市侩固不足南面哉!冥中既有线索,恐夫子马踪所不及到,作威福者,正不胜诛耳。’”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因为干这一类的把戏,先要有点儿流氓的线索和手段。”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五章:“还有好多线索没有搞清楚,所以暂时放一下。”
(3).消息;情报。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外廷线索纪略》:“初赞 崔呈秀 传递线索者, 许秉彝 也。”《清文献通考·刑一》:“﹝ 顺治 ﹞十三年……严商民下海交易之禁,奉諭:海逆未勦,必有姦民暗通线索,资以粮物。”《玉娇梨》第三回:“ 杨老先生 他官虽臺中,却与 石都督 最厚,又与国戚 汪全 交好,内中线索甚灵。” 叶君健 《火花》二:“他和 吴春茂 都摸不着头脑,连 马老三 也提供不出一点线索。”
(4).脉络;条理。 清 惠栋 《九曜斋笔记》卷二:“《史记》长篇之妙,千百言如一句,由来线索在手,举重若轻也。” 冯雪峰 《上饶集中营·关于主题》:“为了展开以上的主题,故事的线索着重在同志们团结起来反抗敌人的斗争。” 丁玲 《杜晚香》:“于是她决定重新起草,自己去想,理出线索,用自己理解的字词,说自己的心里话。”
(5).犹眼线。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袁公始末》:“ 吴公 访知为按院线索者,刑厅 阳曲 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黑头爰立纪略(附)》:“ 冯 先使私人 田景新 嗾 吴 曰:‘内意薄 丁 矣,可亟参之。’又布线索于逆 贤 云。”参见“ 眼线 ”。
词语解释:眼线 拼音:yǎn xiàn
亦作“ 眼綫 ”。
(1).暗中侦察情况、及时回报或作向导的人。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王天冲》:“其赃金纍纍,经其眼线,无获免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在我病的时候,忽然来了个眼綫,报説有一宗私货明日过关。” 杨朔 《大旗》:“ 盛光斗 等人特别小心,只拉可靠的农民加入,防备混进敌人的眼线,反倒坏事。”
(2).目光;视线。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八:“窗外的浓雾还没有消散,我依然把眼线移向那灰蒙蒙的一片。”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八:“我收回眼线,环视前后左右的墙壁。”词语解释:线脚
亦作“线脚”。 针脚。谓针线缝物之迹。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一折:“这双鞋儿是罢亲的鞋儿,着 庆安 碴断綫脚儿,便罢了这门亲事也。” 元 童童学士 《新水令·念远》套曲:“綉双飞线脚差,描并宿笔尖怕,牡丹亭闲却秋千架,好春光谁共耍!” 陈衍 《元诗纪事·刘氏》:“剪声自觉和肠断,线脚那能抵泪多。”词语解释:线毯 拼音:xiàn tǎn
用棉纱、混纺纱织成的较薄的毯子。词语解释:线儿 拼音:xiàn er
犹眼线。 浩然 《机灵鬼》:“我不信,一个小孩子,怎么会管这么大的事儿呢?不是调皮闹着玩,就是骗子派出的‘线儿’!”参见“ 眼线 ”。
词语解释:眼线 拼音:yǎn xiàn
亦作“ 眼綫 ”。
(1).暗中侦察情况、及时回报或作向导的人。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王天冲》:“其赃金纍纍,经其眼线,无获免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在我病的时候,忽然来了个眼綫,报説有一宗私货明日过关。” 杨朔 《大旗》:“ 盛光斗 等人特别小心,只拉可靠的农民加入,防备混进敌人的眼线,反倒坏事。”
(2).目光;视线。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八:“窗外的浓雾还没有消散,我依然把眼线移向那灰蒙蒙的一片。”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八:“我收回眼线,环视前后左右的墙壁。”词语解释:线头 拼音:xiàn tóu
亦作“线头”。
(1).线的一端。如:她熟练地把线头穿进了针眼。
(2).喻事之端倪。《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姑娘这句话,更被那位假 尹先生 切着线头儿了。”
(3).指用剩的短线。《红楼梦》第三五回:“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词语解释:线装 拼音:xiàn zhuāng
书籍装订法的一种。装订的线露在书的外面,是我国传统的书籍装订法。线装书多一书分装数册,为防止损坏,有时外加布面硬纸的书函(书套),或上下夹以木板,用带扎紧。《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浦郎 把锁捵开,见里面重重包裹,两本锦面綫装的书,上写:‘牛布衣诗稿’。”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沿墙是一列书箱,里面装满了线装书籍。”词语解释:线条 拼音:xiàn tiáo
(1).绘画时勾勒轮廓的线,有曲线、直线、折线,有粗线、细线,统称“綫条”。 阿英 《〈察哈尔窗花〉叙记》:“他特别刻意雕琢的,是人物的姿态和性格,在线条的组织上注意透光,并溶合 中国 传统的人物画技法。” 韩北屏 《古城废墟·帝王坟》:“侥幸保留下来的片断彩绘,色彩鲜艳,构图美妙,线条熟练。”
(2).指人体或工艺品轮廓的曲度。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一:“她穿的是一件在 北京 才时兴的旗袍,剪裁得特别仄小,差不多是裱在身上,露出了全部的线条。” 吴烟痕 《黄河上的巨人》:“ 张志强 脚踩危崖,头顶青云,袒露着宽阔的胸脯,满身的肌肉突起,线条分明。”词语解释:线鞋
亦作“线鞋”。 用线织成的鞋。《新唐书·车服志》:“ 开元 中,初有线鞋,侍儿则著履。”词语解释:线春
丝织物名。用蚕丝织成,在平纹上起几何形的花纹。织物坚韧厚实,花纹淳朴,多经练、染、整理成单色,适宜做春季衣料,故名。 浙江 杭州 所产的线春最有名。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他穿着藏青线春的丝棉袍子,上面罩件黑呢马褂。”词语解释:线鸡
亦作“线鸡”。 阉鸡。指阉割鸡或阉割过的鸡。 宋 戴复古 《访许介之途中即景》诗:“区别隣家鸭,群分各线鸡。” 元 汤式 《庆东原·田家乐》曲之一:“线鸡长膘,绵羊下羔,丝茧成繰。”词语解释:线儿提的
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词语解释:线上的
同行词语解释:线虾
亦作“线虾”。 一种小虾的名称。其细如线,故称。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虾自龙虾至线虾极小者,计亦不下三十餘种。”词语解释:线车
亦作“线车”。 一种收线放线用的简单机械。中有轴,可旋转绕线。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郭忠恕》:“首图一丱角小童,持线车,纸穷处作风鳶,中引一线,长数丈。”词语解释:线板儿
亦作“线板儿”。 作针黹时缠线用的板。《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 张姑娘 从口袋里拿出来,却是一个针扎儿装着针,一个线板儿绕着线。”词语解释:线帖儿
亦作“线帖儿”。 即线箧。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最难熬,更漏迢迢,线帖儿翻腾耳慢搔。”参见“ 綫篋 ”。
词语解释:线箧
亦作“线篋”。 盛线用的纸夹。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老皇命驾北内》:“先是 岳甫 尝上书 孝宗 ,请恢復,不报。 谢 娶 孙氏 。 孙 已死, 谢 发其线篋,乃 谢 所上书副本也。”词语解释:线络子
亦作“线络子”。 用线结成的小网袋。《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餘外还用线络子络着一瓶儿东洋玫瑰油。”词语解释:线民
亦作“线民”。 做眼线的百姓。 清 林则徐 《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随经 关天培 委令副将 李贤 ……等,密授机宜,相度形势,分带兵勇四百餘名,暗伏岛澳,并多雇素諳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水上有水勇、但民、渔户、引水及‘素谙夷语线民’。”词语解释:线符
亦作“线符”。 旧俗端午日以五彩线篆符置户牖帐屏之间,以辟邪崇,其符称“綫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线符》:“ 汉 五月五日,以五色印为门户饰,《续汉书》所谓桃印者也。 刘昭 曰:‘桃印本 汉 制,今世端午以五綵线篆符以相问遗,亦以置户牖帐屏之间,盖本於 汉 桃印之制。’”词语解释:线绉
一种织出皱纹的丝织品。以 浙江省 杭州市 所产的为最佳。《红楼梦》第一○五回:“纱綾一百八十卷,綫縐三十二卷。”词语解释:线箧
亦作“线篋”。 盛线用的纸夹。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老皇命驾北内》:“先是 岳甫 尝上书 孝宗 ,请恢復,不报。 谢 娶 孙氏 。 孙 已死, 谢 发其线篋,乃 谢 所上书副本也。”词语解释:线断风筝
亦作“线断风箏”。 断了线的风筝。喻失去联系,无从寻觅。 元 马致远 《集贤宾·思情》套曲:“他便似无根蓬草,任飘零不厌尘埃。假饶是线断风筝,落谁家也要箇明白。”《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大尹再教放下篮去取时,杳无踪跡。一似石沉大海,线断风筝。”词语解释:线性规划
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利用图表等演示作业的程序,求得如何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完成最多的任务的科学方法。线性规划可以解决车辆合理调度、物资合理调拨、劳动力合理安排、土地种植面积合理分配等问题。词语解释:线虫 拼音:xiàn chóng
线虫纲或线虫门的虫
线形动物门的虫词语解释:线膛 拼音:xiàn táng
有膛线的枪膛或炮膛。词语解释:线装书 拼音:xiàn zhuāng shū
装订线露在封面外的书籍,常跟“洋装书”对举,代表我国古书。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线装书真是买不起了。 乾隆 时候的刻本的价钱,几乎等于那时的 宋 本。”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木版线装书和硬面的洋装书间隔的插着。”词语解释:线段 拼音:xiàn duàn
线上两点间的有限部分词语解释:线绳 拼音:xiàn shéng
用许多股棉线搓合成的绳子词语解释:线绨 拼音:xiàn tì
一种纺织品的名称。用丝为经、用棉线为纬织成,质地较一般绸子粗厚,通常用做被面。词语解释:线画 拼音:xiàn huà
用线条描写而成的绘画。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 唐 人线画,流动如生。”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在 唐 ,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实和明快。”词语解释:线锯 拼音:xiàn jù
用以锯出曲线或不规则形状的细锯条的手锯
紧绷在锯架上的窄条细齿锯,用于锯格子、涡卷和其他曲线形轮廓词语解释:线团 拼音:xiàn tuán
球状成团的线。 刘白羽 《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回忆就如同一个抽不尽的线团,可是列车已经把 嫩江 拉到眼前。”词语解释:线靴 拼音:xiàn xuē
1.亦作"线靴"。
2.线制的靴。古代妇人所穿。词语解释:线材 拼音:xiàn cái
断面周长很小,可以卷起来的金属材料。如铅丝等。词语解释:线轴 拼音:xiàn zhóu
用来缠各种线的轴状物
缠着线团的圆轴形的物体
绕缝衣线的小木筒子词语解释:线麻 拼音:xiàn má
也称大麻。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雌株叫苴麻,雄株叫枲麻。掌状复叶,小叶披针形,花淡绿色。纤维可以造纸,织麻布、帆布,或纺线制绳索、编渔网。种子叫麻仁,可以榨油,又可以入药。词语解释:线粒体 拼音:xiàn lì tǐ
极小的细胞器,光学显微镜下线粒体呈线状颗粒、短棒状,一般长约2—6微米,直径约0.2微米词语解释:线性表 拼音:xiàn xìng biǎo
n≥0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数据逻辑结构。表中每个数据元素,除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外,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趋和一个直接后继。对它可进行存取、插入、删除、合并、分解、复制、检索、排序等运算。词语解释:线形动物 拼音:xiàn xíng dòng wù
又称圆形动物。无脊椎动物的一门,身体的形状像线或圆筒,两端略尖,不分环节,表面有皮,体内有消化管,大多数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前者如醋线虫,后者如钩虫、蛔虫等。词语解释:线形 拼音:xiàn xíng
(1).指各种线条的不同形状。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美感经验的分析》:“在艺术家的心目中,这个世界是许多颜色、许多线形和许多声音所纵横组合而成的形象。”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美感经验的分析》:“发生快感的线形就是美的,发生不快感的线形就是丑的。”
(2).也称条形。植物叶片的一种形状。这种形状的叶子狭而长,两侧近于平行,如蜈蚣草的叶子。词语解释:线穗子 拼音:xiàn suì zǐ
纺纱时绕在锭子上成团的纱线。词语解释:线抽傀儡 拼音:xiàn chōu kuǐ lěi
木偶戏中用线拉的木头人。《花月痕》第四八回:“那 淮 南北 江 左右官军,被奸妇驾云踏水,叫住就住,放行就行,恰似綫抽傀儡一般。你道可笑不可笑呢?”词语解释:线披儿 拼音:xiàn pī ér
即线坯子。 老舍 《骆驼祥子》四:“线披儿织成的袜子一毛五。”参见“ 綫坯子 ”。
词语解释:线坯子 拼音:xiàn pī zǐ
粗制的棉线,质地松,可捻成合股儿线。词语解释:线圈 拼音:xiàn quān
用带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制成的圈状物或筒状物。在电机、变压器、电讯上用途极广。词语解释:线呢 拼音:xiàn ne
棉织品的一种。以染色的纱或线织成,质地厚实,外表有些像毛呢,故称。词语解释:线子 拼音:xiàn zǐ
(1).方言。棉花纺成的纱。 柳青 《种穀记》一:“媳妇摇她的纺车,婆婆坐在炕沿上,用木棍子缠线子。” 束为 《第一次收获》:“二流子 小毛 偷了老婆的线子,戴上纸帽帽游了街。”
(2).犹眼线。 郭沫若 《海涛集·流沙》四:“我们碰着两个人,一个个子很魁梧,一个很矮小,看情形,他们定是线子,我便把他截住了。”词语解释:线坯子 拼音:xiàn pī zǐ
粗制的棉线,质地松,可捻成合股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