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一线 拼音:yī xiàn
亦作“ 一綫 ”。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泽东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词语解释:针线 拼音:zhēn xiàn
亦作“ 针綖 ”。亦作“ 针綫 ”。亦作“鍼线”。
(1).针和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 太宗 常赐 三藏 衲,约直百餘金,其工无针綖之迹。”《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桂娘 也日日无情无绪,懨懨欲睡,针线慵拈。” 林斤澜 《母女》:“你撕了衣服?这里有针线,借来使一使吧。”
(2).指缝纫刺绣工作。 唐 白居易 《秋霁》诗:“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宋 姚进道 《青玉案》词:“春衫犹是, 小蛮 鍼线,曾湿 西湖 雨。”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主中馈,习鍼綫,犹不失为勤谨。”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一章:“你的针线真不错,会缝新衣服。”
(3).指从事缝纫刺绣工作。 宋 黄公绍 《青玉案》词:“征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4).指缝纫刺绣的成品。 熊正国 《高炉边的彝家》:“翻身进屋里打开箱子,拿出一件针线来。”
(5).指作品的组织结构,谋篇布局。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文又无针线。”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疎,全篇之破绽出矣。”
(6).指写文章或做学问时的研磨功夫。 宋 陈亮 《又甲辰秋书》:“痛念二三十年之间,诸儒学问各有长处,本不可以埋没,而人人须着些针线。其无针线者,又却轻佻,不是屈头肩大担底人。”
(7).指写文章或做学问时从事研磨。 宋 杨万里 《初凉与次公子共读书册》诗:“五言未针綫,百遍遶阶除。”词语解释:金线 拼音:jīn xiàn
亦作“ 金綫 ”。
(1).金丝线。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后蜀 欧阳炯 《贺明朝》词:“轻转石榴帬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2).比喻初生柳条。 唐 施肩吾 《禁中新柳》诗:“万条金线带春烟,深染青丝不直钱。”《红楼梦》第五八回:“只见柳垂金綫,桃吐丹霞。” 姚锡钧 《眎了公论词绝句》之一:“荼蘼微放快晴时,金线初抛垂柳丝。”词语解释:柳线 拼音:liǔ xiàn
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故名。 南朝 梁 范云 《送别》诗:“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唐 孟郊 《春日有感》诗:“风吹柳线垂,一枝连一枝。” 元 郑光祖 《塞鸿秋》曲:“雨餘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緑,日融桃锦堆红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你看梅钱已落,柳线才黄,软软浓浓,一院春色。”参见“ 柳丝 ”。
词语解释:柳丝 拼音:liǔ sī
垂柳枝条细长如丝,因以为称。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宋 杨万里 《过临平莲荡》诗之四:“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 元 曹德 《清江引》曲:“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红楼梦》第二七回:“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田汉 《四季歌》:“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 长江 。”词语解释:玉线 拼音:yù xiàn
仙人用玉搓成的线。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九六:“蛟丝玉线难裁割,须借玉妃金剪刀。” 金 王喆 《临江仙》词:“四象同房搓玉线,一穿透过金丹。”词语解释:宫线 拼音:gōng xiàn
古代皇宫中用线量日影以计时,称宫线。 宋 黄庭坚 《饮润父家》诗:“宫线添尺餘,朝来日未永。”词语解释:红线 拼音:hóng xiàn
亦作“ 红线 ”。
(1).红色丝线。 唐 白居易 《红绣毯》诗:“染为红线红於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2).传说中的 唐 代女侠名。原系 潞州 节度使 薛嵩 的青衣,后掌笺表,号内记室。时 魏博 节度使 田承嗣 将并 潞州 。 嵩 日夜忧闷,计无所出。 红线 乃夜到 魏郡 ,入 田 寝所,盗床头金盒归,以示儆戒。 嵩 复遗书 承嗣 ,以金盒还之。 承嗣 遣使谢罪,愿结姻亲。 红线 也辞去,不知所终。见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 明 陆采 《明珠记·写诏》:“ 红线 至 魏博 而偷盒,止却反谋。”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之六:“挽住尚烦 红线 手,倦飞或坠 緑珠 楼。”
(3).俗谓男女婚姻多系前定,仿佛有红线暗中牵系。因以称缔结婚姻或媒约。《三侠五义》第四回:“据老夫看来,并非妖邪作祟,竟为贤契作红綫来了。”川剧《柳荫记》第五场:“才貌两双全,命我牵红线,员外定喜欢!”
(4).借指聘礼。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休傒倖,不要你半丝儿红綫,成就了一世儿前程。”
(5).喻指贯穿始终的正确思想。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特别是戡天的思想,即是控制自然界使为人类服务的那种主张,这是《荀子·天论篇》的特色,也是在《侈靡篇》中贯穿着的一道红线。” 秦牧 《长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实事求是’四个字出现了很多次,实际上,它也的确像一根红线一样,贯串于整份公报之中。”
见“ 红綫 ”。词语解释:彩线
比喻带有脸上脂粉的眼泪词语解释:丝线 拼音:sī xiàn
以丝纺成的线。 唐 王建 《织锦曲》:“回花侧叶与人别,唯恐秋天丝线乾。” 唐 元稹 《雉媒》诗:“剪刀摧六翮,丝线缝双目。” 曹禺 《雷雨》第二幕:“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 词语解释:添线 拼音:tiān xiàn
谓冬至后白昼渐长。 唐 殷尧藩 《寄太仆田卿》诗之二:“若喜长生添线日,微微消息识天心。”《岁时广记》卷三八引《岁时记》:“ 晋 魏 间,宫中用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添长一线。”《岁时广记》卷三八引《唐杂录》:“宫中以女功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日晷渐长,比常日增一线之功。” 元 朱德润 《冬至》诗:“日光绣户初添线,雪意屏山欲放梅。”词语解释:袜线 拼音:wà xiàn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韩昭 、仕 王氏 ,至礼部尚书、文思殿大学士。粗有文章,至於琴棋书算射法,悉皆涉猎。以此承恩於 后主 。时有朝士 李台嘏 曰:‘ 韩八座 事艺,如拆袜綫,无一条长。’”后因谓艺多而无一精者。亦比喻才学短浅。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诏封》:“袜线之才,勉奉王命,深媿无功。”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伏念臣铅刀微器,袜线短才,谬承韦弁之司,忝属金戈之役。”词语解释:断线 拼音:duàn xiàn
亦作“ 断綫 ”。
(1).线断了;断了线。 唐 孟郊 《汴州留别韩愈》诗:“四时不在家,敝服断线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智朗 《改葬》诗:“故衣断线痕犹在,静风摇树骨已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木。”
(2).比喻传统或关系中断。《美学向导·美学家寄语·宗白华》:“研究戏曲只看书,单从理论出发不行,必须从艺术上、生活上一代代传下来才行,中间断了线就很麻烦。”词语解释:母线 拼音:mǔ xiàn
亦称“汇流条”,裸露的导电部件,安装在绝缘物上,从电源汇集电流,再配送电流到输出馈线
蓄电池组中联接电极板的铅板条
依一定条件运动而产生面的直线词语解释:钓线 拼音:diào xiàn
钓竿上的线。 后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一:“钓线沉波漾彩舟,鱼争芳饵上龙鉤。”词语解释:中线 拼音:zhōng xiàn
(1).又称中心线。位置居中的线。《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等小侄儿过去安盘子,拉了中线,看了再定规罢。”
(2).三角形的一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3).把球场划分为两个相等场区的线。词语解释:长线 拼音:cháng xiàn
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某种社会产品同社会需要之间出现不平衡状态的一种形象说法。当某种产品大大超过社会需要即供过于求时,称做长线产品;反之,当某种产品严重不足即供不应求时,称做短线产品。词语解释:麻线 拼音:má xiàn
(1).用麻制成的绳或线。 唐 李休烈 《毁天枢咏》:“计合一条麻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 宋 徐慥 《漫笑录》:“公( 王安石 )随行偶有药,取以遗之,姥酬以麻线一缕。”
(2). 元 代西南少数民族方言。谓官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志苗》:“ 完者 取道自 杭 ……所统 苗獠 、 洞猺 、 答剌罕 等,无尺籍伍符,无统属,相谓曰阿哥,曰麻线,至称主将亦然。”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马判》:“站吏惊曰:‘是何麻线,大胆若是耶?’……麻线,方言曰官人。”词语解释:五色线 拼音:wǔ sè xiàn
(1).古代补衮用五色线。因用以喻臣下规谏皇帝的文辞。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平生五色线,愿补 舜 衣裳。”
(2).比喻文章华美。 明 文彭 《博士诗集》下:“词场十度游,终迷五色线。”词语解释:雨线 拼音:yǔ xiàn
亦作“ 雨綫 ”。 看上去如线状的雨。 宋 刘过 《谒金门》词:“雨线垂垂晴又落。轻烟笼翠箔。”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八:“他俩不言不语,只是通过千万条雨线,望着工地无数红火球似的电灯,望着脚下江水滚滚翻腾。”词语解释:绿线 拼音:lǜ xiàn
喻柳丝。 唐 沉亚之 《汴州船行赋岸傍所见》诗:“篷烟招緑线,棘实缀红囊。” 金 元好问 《自赵庄归冠氏》诗:“杏园红过雪离披,杨柳无风緑线齐。”词语解释:绒线 拼音:róng xiàn
(1).刺绣用的丝线。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俺先与妳妳説,则説 小梅 配绒线去。”
(2).毛线。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 愫方 手里握着一件婴儿的绒线衣服,也默然佇立。”词语解释:引线 拼音:yǐn xiàn
亦作“ 引綫 ”。
(1).拉线。 唐 韩愈 《赠侯喜》诗:“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纔分鳞与鬐。”
(2).介绍;拉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婢子负心,倾意新郎,不忆引綫人矣。” 大中华国民 《阴谋之鳞爪》:“ 章 更嗾 陆宗舆 、 曹汝霖 、 张弧 三人出面,己则从中引綫。”
(3).内线,指告密及引路捕人者。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黄克强长沙革命之失败》:“ 庞鸿昌 极顽固兇残,即购一会党作引线,捕一与 黄克强 有关係之会党,酷刑拷打逼供。”
(4).犹先导。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二》:“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
(5).引火线,导火线。 清 薛福成 《威毅伯攻克金陵》:“口门留一穴,以粗竹数丈,为引线贯入穴中,竹内用大布数匹,包火药实之。” 巴金 《家》十五:“一筒花炮燃完了,又有人去点燃第二筒花炮的引线。”
(6).比喻直接引起事变的事件。 沙汀 《防空》:“大家都肯定 中日 战事一定会爆发的,很可能 芦沟桥 事件就是引线。”
(7).指铁路或公路连接桥梁的一段线路。
(8).方言。缝衣针的别称。词语解释:手线 拼音:shǒu xiàn
慈母为子女缝衣的线。借指母爱。语本 唐 孟郊 《游子吟》:“慈母手中綫,游子身上衣。” 金 元好问 《祖唐臣母挽章》诗:“肩舆燕喜今无復,手綫留残恨更多。”词语解释:通线 拼音:tōng xiàn
暗通线索,透露消息。《万花楼》第四八回:“方纔説至 寇宫女 通綫来救,我尚未説明。”词语解释:垂线 拼音:chuí xiàn
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或平面垂直时,这条直线就是另一条直线或平面的垂线。亦称“ 垂直綫 ”。词语解释:水线 拼音:shuǐ xiàn
船壳外面与水平面的接触线。词语解释:短线 拼音:duǎn xiàn
(1).短的缝衣线。 唐 孟郊 《杂怨》诗:“暗蛩有虚织,短綫无长缝。”
(2).比喻需求量超过供应量的产品、专业等。跟“长綫”相对。《人民日报》1981.9.2:“在调整期间,煤炭工业这个短线是要调上来,不是要调下去。”词语解释:春线
浸过兴奋药剂的线。淫秽物品词语解释:电线
亦作“ 电线 ”。 传送电力或信息的导线,多用铜或铝制成。由于使用不同,有各种规格,如单股的或多股的,裸露的或用绝缘体套起来的。 清 薛福成 《西洋诸国为民理财说》:“筑一铁路也,通一电綫也,动费於百万金,而巧者、朴者、富者、贫者、学通格致者无不仰食矣。” 清 王韬 《设电线》:“夫电线传递信息,最为神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电线起於 道光 十七年。” 老舍 《四世同堂》九:“一个女人就像一个风筝……你要挣断那根线儿,好,你就头朝下,不是落在树上,就是挂在电线上,连尾巴带翅膀,全扯得稀烂。”词语解释:香线 拼音:xiāng xiàn
即线香。燃之以计时。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家书一》:“每日用一香綫工夫为此,餘则不尔责也。”词语解释:拆袜线 拼音:chāi wà xiàn
歇后语。袜子上拆下来的线,都是短的,用来讥讽人没有一点长处。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韩昭 仕 蜀 ,至礼部尚书 文思殿 大学士,粗有文章,至於琴棋书算射法,悉皆涉猎,以此承恩於 后主 。时有朝士 李台嘏 曰:‘ 韩八座 事艺如拆袜线,无一条长。’时人韙之。”词语解释:衲线 拼音:nà xiàn
缝缀用的线。 唐 陆龟蒙 《赠老僧》诗之二:“自有家山供衲线,不离溪曲取庵茅。”词语解释:前线 拼音:qián xiàn
(1).作战时双方军队接近的地带。与“后方”相对。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三:“卡车载宣传品上了前线,回车便把各地可做慰劳用的物资采办回来。” 茅盾 《右第二章》三:“‘你老家里还有什么?’忽然一个从前线调下来休息的兵,一面啃着大饼,一面走过来问了。”
(2).泛指第一线。 郭小川 《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诗:“后天正月初三,千军万马要开上修水库的前线。”词语解释:天线 拼音:tiān xiàn
用来发射或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词语解释:牵线 拼音:qiān xiàn
亦作“ 牵綫 ”。
(1).谓互相牵拉成线形。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谍者又告贼饱而归,将及江,公以为 滑石滩 狭,牵线而济,虽众可薄也; 蛟龙滩 阔,成列而济,众难图矣。”
(2).指傀儡戏的幕后拉线。喻背后操纵。 邹韬奋 《萍踪忆语》八:“ 美国 的政治内幕,原是由‘一群’人把持着,在后面牵线的是若干‘大亨’。” 叶圣陶 《倪焕之》四:“实际上全是些野心的政治家、贪狠的财阀在背后牵线。”
(3).谓联络双方或多方促成某种关系。 茅盾 《锻炼》三:“有人牵线么?那又是谁呢?”词语解释:牵红线 拼音:qiān hóng xiàn
见“ 牵丝 ”。
词语解释:牵丝 拼音:qiān sī
(1).佩绶。谓任官。《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 元兴 ,解龟在 景平 。” 李善 注:“牵丝,初仕;解龟,去官也。”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坐厌牵丝倦,因从解綬旋。”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十一:“牵丝入仕陪元宰,执简排塲见古贤。”
(2). 唐 宰相 张嘉贞 欲纳 郭元振 为婿,因命五女各持一红丝线于幔后,露线头于外,使 郭 牵其一。 郭 牵得第三女。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后以“牵丝”、“牵红”、“牵红线”、“牵红丝”为选婿或择妻的典故。《剪灯馀话·琼奴传》:“ 耕云 曰:‘古人有射屏、牵丝、设席等事,皆所以择婿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提宗》:“京邸相逢, 温郎 情致,为投诗竟遂牵红。”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当时才子,竞著黄衫;命世清流,为牵红线。” 陈寅恪 《论〈再生缘〉校补记》:“今论者竟为之强牵红丝,使成嘉偶,以效法 乔太守 之乱点鸳鸯谱,岂不异哉。”
(3).犹引绳。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迴。”
(4).即牵丝戏。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梁鍠》:“《咏木老人》云:‘刻木牵丝作老翁,鷄皮鹤髮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清 钱谦益 《新岁有感》诗之二:“依社凭丛原是鬼,牵丝刻木总为神。”参见“ 牵丝戏 ”。
(5).书法术语。指笔势往来牵带痕迹显见在两画之间者。 杨再春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笔法·草书》:“草书妙在随势生形,其点画间的连系每以牵丝映带。”
词语解释:牵丝戏 拼音:qiān sī xì
傀儡戏。盛行于 宋 代。傀儡多以木制,形体约一尺上下,四肢及头部和关系部分皆缀以线,表演者在上方提线操纵傀儡动作。也叫悬丝傀儡、提线木偶。参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百戏伎艺》。 宋 刘克庄 《观傀儡》诗:“酒阑有感牵丝戏,也伴儿童看到明。”亦作“ 牵丝傀儡 ”。 宋 蒋捷 《沁园春·次强云卿韵》词:“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词语解释:滑线 拼音:huá xiàn
在惠斯登电桥上的一部分,用以测量电阻的器件,主要是一根直线或一根螺旋线被一个滑动触点分成两部分,组成电桥两邻臂的全部或已知部分电阻词语解释:楸线 拼音:qiū xiàn
秋天楸树下垂的细枝。《埤雅·释木》:“楸有行列,茎榦乔耸凌云,华高可爱,至秋垂条如线,俗谓之楸线。” 宋 陆游 《中庭纳凉》诗:“摇摇楸线风初紧,颭颭荷盘露欲倾。”按, 明 杨慎 《艺林伐山·柳丝楸线》:“柳谓之丝,楸谓之线。”词语解释:界线 拼音:jiè xiàn
亦作“ 界线 ”。
(1).不同地域分界的边线。《孽海花》第十二回:“只听 雯青 道:‘这图上红色的界綫,就是国界吗?’” 郁达夫 《迷羊》一:“正当 江 南、 江 北界线上的这 A城 ,兼有南方温暖的地气和北方亢燥的天候。”
(2).不同事物的分界。 梁启超 《论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至诚与发狂二者之界线,相去一杪黍耳。故其举动之奇警也,猛烈也,坚忍也,鋭入也,常有为他人之所不能喻者。” 赵树理 《三里湾·还得参加支部会》:“愿不愿带头走这条道路……这是能不能作个共产党员的界线,一点也含糊不得!”
(3).指某些事物的边缘或尽头。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鬼门关以外的战争》:“如果新文学继续用现在这种新式的所谓白话,那么,他的前途便有一个不可踰越的界线--顶多发展到这条界线,往下就绝对不能发展的了。”
(4).手工刺绣和织补工艺中所用的一种纵横线织法。《红楼梦》第五二回:“这是孔雀金綫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綫,就像界綫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的过去。”《红楼梦》第五二回:“孔雀綫现成的,但这里除你,还有谁会界綫?”
见“ 界綫 ”。词语解释:阵线 拼音:zhèn xiàn
战线。多用于比喻。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公所门前连续响了两声枪声,拥进许多巡捕来,于是群众的阵线,开始动摇和纷乱,有许多叫‘打’的声音,一些激昂的、抖颤的音波在空中响着。”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另一方面是加强了防共阵线--在前是两位副部长对一位秘书长……现在是一位副部长对一位副部长加秘书长。”词语解释:粉线 拼音:fěn xiàn
沾有黄、白色粉的粗线,用于裁衣时打底样。其法:以粗线穿过装有粉屑的小袋,两端可以互抽,线经袋沾粉,即可弹线画尺寸。《红楼梦》第二八回:“ 宝玉 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 黛玉 弯着腰拿剪子裁甚么呢。”词语解释:放线
做眼线;当坐探词语解释:做针线 拼音:zuò zhēn xiàn
从事裁缝、补缀、绣花工作。例如:一当经理她就没功夫做针线了。词语解释:连线 拼音:lián xiàn
连接几个音符的曲线(或)表示用一个音节唱或不间断地奏出(如用一弓连奏)
一种复音形,表明用一个音节唱一组音符或乐音词语解释:铁线 拼音:tiě xiàn
细铁丝。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铁线四十二斤,每斤银四分五厘。”词语解释:茸线 拼音:róng xiàn
刺绣用的绒线。《元史·舆服志一》:“﹝玉輅﹞盖四周垂流苏八,饰以五色茸线,结网五重。”词语解释:花线 拼音:huā xiàn
俗称两股绞成的电线。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譬如要装电灯,新文学家就有许多名词--花线、扑落、开关--写不出来。”词语解释:肠线 拼音:cháng xiàn
外科手术所用的缝线。旧用羊肠壁组织制成,故名。缝合后可被机体组织溶化吸收。词语解释:芯线 拼音:xīn xiàn
绳索中心的纱芯词语解释:占线 拼音:zhàn xiàn
电话线被占用。例如:上班时间打电话的人多,老占线。词语解释:双曲线 拼音:shuāng qū xiàn
一个两叶圆锥和一平行于此圆锥轴的平面相截而得的平面曲线: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定数的点的轨迹词语解释:航线 拼音:háng xiàn
飞机和船舶预定的航行路綫。也称航路。词语解释:购线 拼音:gòu xiàn
亦作“ 购綫 ”。征求破案的眼线。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内黄大盗》:“总镇悬赏购线,竟莫弋获。” 李锺珏 《李平书七十自述》:“一面购綫密拿匪首,出示解散餘党。”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二五章:“一面悬赏购线,缉拿首要;一面选派士绅,开导群顽。”词语解释:草蛇灰线 拼音:cǎo shé huī xiàn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花月痕》第五回回末评论:“写 秋痕 , 采秋 ,则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綫,马迹蛛丝,隐於不言,细入无间。”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迨六月十八日,有中外名人 犬养毅 及 张继 ,联翩来 曲 ,圣公府大排盛宴,名人去后四日,於是忽有 宋校长 ( 宋还吾 )被控之事,此中草蛇灰綫,固有迹象可寻也。”亦作“ 草蛇灰线 ”。 黄远庸 《内外之形势》:“该处市面,极为恐慌,乱机日深,皆由此等草蛇灰线而来。”
见“ 草蛇灰綫 ”。词语解释:压线 拼音:yā xiàn
谓刺绣缝纫时按压针线。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綫,为他人作嫁衣裳。”后以“压綫”比喻徒为别人辛苦忙碌。词语解释:出线 拼音:chū xiàn
体育术语。指竞技水平超出原属等级的界线,可以进入更高一级的比赛。如:只要这场球踢平,我们就能出线了。词语解释:分道线 拼音:fēn dào xiàn
田径运动径赛跑道的分道标志。宽5厘米。参见“ 跑道 ”。
词语解释:跑道 拼音:pǎo dào
(1).跑路;走路。 康濯 《腊梅花·灾难的明天》:“ 祥保 !我跟你合伙先干一趟!我出牲口,你赶脚跑道,你说行不?”
(2).跑腿打杂差。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二:“每个窝棚都得派人去分粮,雇的人,除了大管事,二管事,三管事和几个跑道的之外,自家的子弟,不管懂得庄稼不懂得庄稼,有一个便算一个。”
(3).运动场中赛跑等用的路;速度滑冰、赛车等比赛用的路。
(4).供飞机起飞和降落时滑行用的路,一般是用混凝土铺成的。词语解释:分界线 拼音:fēn jiè xiàn
划分界域的标志。常喻作界限。 成仿吾 《长征回忆录》十七:“次晨,我们又听了鸡鸣三声之后,跨过了 陕 甘 两省的分界线,向东进入 陕北 。” 徐铸成 《报海旧闻·胡政之与旧〈大公报〉》:“这样前后判若两人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 胡政之 也没有逃出这个‘公式’。一九三八年初上海《大公报》休刊以后,是一条分界线。”词语解释:分水线 拼音:fēn shuǐ xiàn
见“ 分水岭 ”。
词语解释:分水岭 拼音:fēn shuǐ lǐng
亦称“ 分水綫 ”。 1.河流的分界线。多以山脉为界,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嶓冢 以东,水皆东流; 嶓冢 以西,水皆西流。即其地势源流所归。故俗以 嶓冢 为分水岭。” 唐 元稹 《分水岭》诗:“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
(2).比喻两种事物的分界线。 柯灵 《香雪海·历史老人摊了牌》:“一九四九年是 中国 历史的分水岭,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肇始。” 朱光潜 《诗论》第十一章:“历史家分诗的时期,也往往把六朝归入一个段落。 唐 朝又归入另外一个段落,好象以为两段落间有一个很清楚的分水线。”词语解释:分数线 拼音:fēn shù xiàn
①见〖分数〗②。②考生被录取的最低分数标准:他的考试成绩超过了本市录取~。词语解释:冬至线 拼音:dōng zhì xiàn
即南回归线。南纬23°27'的纬线。词语解释:赌线 拼音:dǔ xiàn
招引赌客的牵线人。《歧路灯》第二六回:“从来开场窝赌之家,必养娼妓,必养打手,必养帮闲。娼妓是赌饵,帮闲是赌綫。”词语解释:贼线 拼音:zéi xiàn
充当贼人内线的奸细。 清 蒋良骐 《东华录·顺治九年》:“ 潘文学 自充马贩,潜通贼线,挑聚臕健马骡,接济远近盗贼。”词语解释:重楼金线 拼音:zhòng lóu jīn xiàn
亦作“ 重楼金线 ”。
(1).花名。 明 陶宗仪 《元氏掖庭记》:“重楼金线,花名也,出 长白山 ,花心抽丝如金,长至四五尺,每尺寸缚结如楼形,山中人取以织之成幅。”
(2).药草名。又名蚤休、重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蚤休》:“重楼金綫处处有之,生於深山阴湿之地。”
见“ 重楼金綫 ”。词语解释:锋线 拼音:fēng xiàn
气象名词。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綫”。有时亦简称锋。词语解释:阿基米德螺线 拼音:ā jī mǐ dé luó xiàn
又称“等速螺线”。当一动点沿极径作匀速直线运动,极径又作匀角速旋转时动点的轨迹。设动点的初始位置到极点o的距离为ρ0,则螺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ρ0+aθ,其中a为常数。当ρ0=0时,方程变为ρ=aθ,这时极径和极角成正比。阿基米德螺线在机械凸轮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词语解释:人行横道线 拼音:rén xíng héng dào xiàn
供行人穿越马路的标志线。在马路上标出“人行横道线”是为了使交通有序并保障行人安全。词语解释:边线 拼音:biān xiàn
棒球场从本垒后角分别经第一和第三垒外沿一直沿向外场的球场线词语解释:八线 拼音:bā xiàn
亦作“ 八线 ”。 我国古代数学名词。即三角函数之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六线及正矢、余矢二线。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卷一:“阐五音六律之微,稽八线九章之术。”
见“ 八綫 ”。词语解释:防线 拼音:fáng xiàn
(1).防御工事连成的线。 周恩来 《在全国文代会上的报告》:“在今年四月人民解放军渡 江 南进的时候, 蒋介石 已经不可能组织一条有实际意义的防线。”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一章:“她找了两个孤儿,背上一个,牵上一个,装作逃难的样子,向着敌人的防线闯去。”
(2).比喻用以抵御外力,防护自身的东西。 茅盾 《陀螺》三:“是这强烈的求知欲在五小姐心内构成了最后的防线抵挡着虚无幻灭的冲动。” 巴金 《家》三六:“到了这时, 瑞珏 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 许杰 《贼》:“ 吟秋先生 的头颅,便成了那毛贼的第一道防线。”词语解释:走内线 拼音:zǒu nèi xiàn
指通过对方眷属进行某种活动,有贬义。例如:他这件事是通过走内线活动成功的。词语解释:走线 拼音:zǒu xiàn
亦作“ 走线 ”。
(1).牵线。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百戏伎艺》:“如悬綫傀儡者,起於 陈平 六奇解围故事的。今有金綫 卢大夫 、 陈中喜 等,弄得如真无二,兼之走綫者尤佳。”
(2).形容缝制敏捷。《水浒传》第四一回:“做得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綫。”
(3).脱线。《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那一条缝略有些走线。”
(4).犹言走门路。《歧路灯》第六五回:“早有刑房掌稿案的 邢敏行 打算 谭绍闻 这宗肥钞,使人向 王象藎 説署中走綫的话。”
(5).指暗中通风报信者。 沙汀 《航线》:“听说是 上海 有走线,要不怎么会知道呢?”
(6).烟火的一种。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西湖游幸》:“烟火:起轮、走綫、流星、水爆、风筝,不可指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爆仗、起轮、走线之戏,多设於此。”
见“ 走綫 ”。词语解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拼音:rén mín mín zhǔ tǒng yī zhàn xiàn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广泛的联盟词语解释:阿尔法射线 拼音:ā ěr fǎ shè xiàn
见〖甲种射线〗。也作α射线。词语解释:贝塔射线 拼音:bèi tǎ shè xiàn
乙种射线。也作β射线。词语解释:飞针走线 拼音:fēi zhēn zǒu xiàn
亦作“ 飞针走綫 ”。形容快速地做针线活儿。《水浒传》第四一回:“江湖上人称他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若题起女工一事,飞针走线,出人意表。”吕剧《李二嫂改嫁》:“借灯光我赶忙飞针走线,上一双新鞋儿好给他穿。”词语解释:饥饿线 拼音:jī è xiàn
指飢饿的境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个体农民在经济上是没有保障的,他们受着封建国家‘什一之税’和无偿徭役的剥削……再加上其他各种赋敛,生老病死,经常挣扎在飢饿线上。” 曹禺 《日出》第三幕:“这一条胡同蚂蚁窝似地住满了所谓‘人类的渣滓’,她们都在飢饿线上奋斗着。”词语解释:饵线 拼音:ěr xiàn
一小段用来将蝇类固定于鱼线上的肠线、尼龙线或马尾词语解释:主线 拼音:zhǔ xiàn
(1).图画中描写物体必要的基本线,称为“主线”;其用作补助或描写小部分的线,称为副线。主线可以单独表现某种物体,而副线不能独立。
(2).指文艺作品或文章的主要脉络。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五:“如果能扣紧这一条矛盾冲突的主线来加强描写,就……有助于 梁建 这个人物思想性格的矛盾发展。”词语解释:馈线 拼音:kuì xiàn
发射机和天线之间的传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