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一统 拼音:yī tǒng
(1).统一。多指全国统一于一个政权。《管子·五行》:“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 尹知章 注:“总持其本,以统万物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一折:“方今寰区一统,都来进贡。”
(2).犹一并,一齐。 孙中山 《党员须研究革命主义》:“本总理自当将吾党事和国事,一统尽力做去。”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因为一次颇为别致的示众,它把全市的男妇老幼,一统召集来了。”
(3).犹一桩。指一个整体。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问:‘释氏於世间一切情欲之私都不染着,似无私心,但外弃人伦却似未当理。’曰:‘亦只是一统事,都只是成就他一箇私己的心。’” 清 陈确 《与刘伯绳书》:“即心即性,即学即道,是一统功夫。”
(4).表数量。用于碑碣,犹一座。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打一统法帖碑,去向京师卖。”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一折:“我久已后索与他盖一所设像的祠,建一统纪节的碑。”
(5). 汉 代《三统历》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汉书·律历志》:“终天之数,得八十一,以天地五位之合终於十者乘之,为八百一十分,应历一统千五三十九岁之章数。”词语解释:道统 拼音:dào tǒng
宋 明 理学家称儒家学术思想授受的系统。《宋史·道学传三·朱熹》:“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 元 谢端 《加封孔子父母制》:“原道统则 尧 授 舜 ,传之 周文王 。”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 昌黎 文名高出千古, 元晦 道统自继 孔 孟 ,人犹笑之,何况餘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 明 朝的 魏忠贤 是太监--半个女人,他治天下的时候,弄得民不聊生,到处‘养生’了许多干儿孙,把人的血肉廉耻当馒头似的吞噬,而他的狐群狗党还拥戴他配享孔庙,继承道统。”词语解释:正统 拼音:zhèng tǒng
(1).旧指一系相承、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与“僭窃”、“偏安”相对。 汉 班固 《典引》:“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 秦 於今世,继正统者九代,千餘年兴亡之事,不可歷数。”《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其时 周太祖 郭威 在位,改元 广顺 。虽正统之尊,未就混一之势。四方割据称雄者还有几处,共是五国三镇。” 吕志伊 《读史感赋》:“休争正统与偏安,国贼 曹操 论不刊。”
(2).嫡系子孙。《汉书·郊祀志下》:“ 宣帝 即位,由 武帝 正统兴。”《后汉书·崔瑗传》:“中常侍 江京 、 陈达 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 宋 张载 《经学理窟·祭祀》:“夫祭者必是正统相承,然后祭礼正,有所统属。”
(3).泛指学派、党派等一脉相传的嫡派。 宋 陆游 《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呜呼大厦倾,孰可任梁栋?愿公力起之,千载传正统。” 姚华 《源流》:“ 汉 去古未远,《诗》《书》之传,犹深入人心,高文典册,必用 相如 ,盖词翰之絶诣,乃文章之正统。” 瞿秋白 《现实》三:“以前,曾经有过所谓文艺理论上的‘ 普列哈诺夫 正统’的呼声,这当然是错误的。”词语解释:三统 拼音:sān tǒng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的正朔。 夏 正建寅为人统, 商 正建丑为地统, 周 正建子为天统。亦谓之三正。《汉书·刘向传》:“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一曰天统,为 周 十一月建子为正,天始施之端也。二曰地统,谓 殷 以十二月建丑为正,地始化之端也。三曰人统,谓 夏 以十三月建寅为正,人始成立之端也。”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布歷推策,仰测鸿濛,三统五纪,四分九宫,机智可尽,太虚无穷。”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古人於岁首,则有建子、建丑、建寅之别,谓之三统。”
(2).指三统历。《宋书·律历志上》:“﹝ 班固 ﹞又推九六,欲符 刘歆 《三统》之数,假託非类,以饰其説,皆 孟坚 之妄矣。” 唐 陈子昂 《大周受命颂》:“神皇窅然,迺登 崑崙 之臺,修《三统》,观五始。”《清史稿·时宪志一》:“ 宣城 人 梅文鼎 研精天算,由《授时》以溯《三统》、《四分》以来诸家之术,又博考《九执》、《回回术》,而折衷於新法,皆洞其原本,究其异同。”词语解释:天统 拼音:tiān tǒng
(1).“三统”之一。 周 正建子,称天统。《礼记·檀弓上》“ 周 人尚赤” 郑玄 注“以建子之月为正” 唐 孔颖达 疏:“建子之月为正者,谓之天统。”
(2).称建子之月。 宋 苏轼 《贺邻帅及监司冬至启》:“月临天统,首冠於三正。”
(3).天之统绪;天之正统。《史记·高祖本纪论》:“故 汉 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汉书·高帝纪赞》:“ 汉 承 尧 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唐 王维 《上张令公》诗:“天统知 尧 后,王章笑 鲁 初。”
(4).指皇统,帝位。《宋书·殷景仁传》:“奉天统者,每屈情以申志。” 宋 王安石 《笏记》:“伏惟皇帝陛下,绍膺天统,遵养圣功,旁招俊良,横及疏贱。”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四时乐时雍,圣主垂衣御天统。”
(5).犹天道,天理。《后汉书·郎顗传》:“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人。不用之,则逆天统、违人望。逆天统则灾眚降,违人望则化不行。”词语解释:垂统 拼音:chuí tǒng
把基业留传下去。多指皇位的承袭。《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史记·三王世家》:“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踰,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统於万世。”《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三年》:“创业之初而政本不立,将以垂统后世,不亦难乎!”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自序》:“﹝ 太祖 ﹞创交结近侍官员之律,禁扶同奏啟之条,立法垂统,亦严且密矣。”词语解释:皇统 拼音:huáng tǒng
世代相传的帝系。 汉 张衡 《东京赋》:“忿姦慝之干命,怨皇统之见替。”《后汉书·邓骘传》:“开日月之明,运独断之虑,援立皇统,奉承大宗。”《南史·宋纪上·少帝》:“奉迎镇西将军 宜都王 义隆 入纂皇统。”词语解释:大统 拼音:dà tǒng
(1).帝业;帝位。《书·武成》:“我文考 文王 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 孔 传:“九年而卒,故大业未就。”《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东海王 阳 ,皇后之子,宜承大统。”《清史稿·德宗纪一》:“传懿旨,以上继 文宗 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2).军队统帅。《宋书·王玄谟传》:“时四方反叛,以 玄謨 为大统,领水军南讨。”
(3).僧官名。《佛祖统纪》卷五一:“ 隋文帝 敕 僧猛 为 隋国 大统。”词语解释:长统 拼音:cháng tǒng
指较长的筒状部分。用于靴、袜。 茅盾 《子夜》二:“但在游廊的最左端,靠近着一道门,却有一位将近三十岁的男子,一身黄色军衣,长统马靴,左胸挂着三四块景泰蓝的证章,独自坐在一张摇椅里。”如:长统袜子。词语解释:体统 拼音:tǐ tǒng
(1).文章或著作的体裁、体例、条理。《文选·左思〈三都赋〉序》:“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训詁焉。” 张铣 注:“举一隅,摄取其体裁统理,皆归诸古人之言。”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观 子长 之叙事也,自 固 已往,言所不该,其文阔略,无復体统。洎 秦 汉 已下,条贯有伦,则焕炳可观,有足称者。”
(2).引申为体系。《朱子语类》卷九四:“若以体统论之,仁却是体,义却是用。” 宋 叶适 《温州新修学记》:“ 薛士隆 愤发昭旷,独究体统,兴王远大之制,叔末寡陋之术,不随毁誉,必摭故实。”
(3).体制;规矩。 宋 叶适 《监司》:“故监司者,操制州郡者也;使之操制州郡,则必无又从而操制之,此则今世所以置监司之体统当如是矣。”《水浒传》第五一回:“一班头领,分拨已定,每日轮流一位头领做筵席庆贺,山寨体统,甚是整齐。”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体统乖,威仪褻,纲常没半些。”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但是她写过一回通告,中间有这样的语句:‘女子剪发,成何体统!凡欲在本校求学者,一律不准剪发。’”
(4).光彩,有面子。《红楼梦》第五一回:“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体面;説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红楼梦》第五二回:“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使,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
(5).身分;面子。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Schopenhauer先生曾将绅士们比作豪猪,我想,这实在有些失体统。” 老舍 《赵子曰》第十二:“‘说!自要不失体统我就干!’ 赵子曰 很慎重的说。”词语解释:都统 拼音:dū tǒng
(1).统领,总领。《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自称柱天都部” 唐 李贤 注:“都部者,都统其众也。”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诛 吴元济 也,命公都统诸军。”《旧唐书·高骈传》:“铜盐重务,綰握约及七年;都统雄藩,幅员几於万里。”
(2).官名。武官名 晋 太元 中, 前秦 苻坚 兴兵侵 晋 ,征富家子弟二十以下者共三千馀骑,始设少年都统,为带领青年士兵之将官。 唐 代后期讨伐藩镇和镇压农民起义,设诸道行营都统,为各道出征兵的统帅; 辽 金 亦有都统、副都统之名。
(3).官名。指地区长官名号。 前秦 末,有 河西 鲜卑 大都统。是地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官号。
(4).官名。 清 代设八旗都统,为旗的最高长官。职掌一旗的户口、生产、教养和训练等。
(5).官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 热河 、 察哈尔 、 绥远 等特别区设置都统,为地方军政长官。词语解释:笼统 拼音:lǒng tǒng
(1).形容物体上下部的大小形状没有显著的差别。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引 宋 郑清之 《冬瓜》诗:“翦翦黄花秋后春,霜皮露叶护长生。生来笼统君休笑,腹内能容数百人。”
(2).含糊;无分别。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一》:“仁、义、忠、孝,固无非性者,而现前万殊,根原一本,亦自不容笼统。”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我看不必分得太清楚了!’ 晓荷 随着别人想出来主意。‘事情总是笼统一点好!还有什么呢?’” 巴金 《团圆》:“‘首长,你不晓得?’ 小刘 诧异地反问道,‘这个活泼的年轻人不习惯叫我的名字,却喜欢笼统地称我做首长’。”
(3).概括,不具体。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八:“在那种大会上讲话,只能笼统讲,不能讲得很透彻。” 杨沫 《谈〈青春之歌〉里的人物和创作》:“也许太笼统,不能满足同志们的愿望,但是我只好请求同志们原谅了。” 峻青 《秋色赋·张玉生》:“尽管这情况看起来还是十分笼统十分简单的,但却已经使我非常感动了。”词语解释:继统 拼音:jì tǒng
继承帝统。《汉书·昭帝纪赞》:“昔 周成 以孺子继统,而有 管 蔡 四国流言之变。” 唐 张九龄 《请行郊礼疏》:“自古继统之主,必有郊配之义。” 宋 曾巩 《韩琦制》:“未有兵藏於库,士散於家,而传序继统,中外晏然,如今日之盛也。”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金 初未有文字,及 太宗 继统,伐 宋 取 汴京 图籍, 宋 士多归之。”词语解释:帝统 拼音:dì tǒng
帝王的统绪。指帝位。 清 阎尔梅 《题昭烈庙》诗:“自可王孙承帝统,寧容国贼篡神州。”词语解释:总统 拼音:zǒng tǒng
(1).总揽;总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大都督给亲兵五千,总统征军,戍遏壃埸。”《隋书·李密传》:“ 翟让 所部 王儒信 劝 让 为大冢宰,总统众务,以夺 密 权。”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是宜就海军衙门王大臣中岁遣一大臣为巡海经略,总统北、中、南三洋海军。”
(2).旧称统率军队的长官。 清 黄遵宪 《台湾行》:“黄金斗大印繫组,直将总统呼廵抚。” 王闿运 《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 杨公 署 湖北 提督官,位尊,奏为水师总统,以公协理。”
(3).官名。 清 制近卫营的长官称总统。如 圆明园 ,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火器营、健锐营、虎枪营等均设掌印总统大臣一人,总统大臣无员限;由王公大臣兼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其不隶都统者,则备折衝曰前锋,司宿卫曰亲军,扈警蹕曰护军,习远攻曰火器,皆别隶于总统。”《清史稿·礼志三》:“ 乾隆 十四年, 满洲 火器营始祭八旗子母礮神,总统承祭,如 汉 军祀礮仪。”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四》。
(4).某些共和国国家元首的名称。词语解释:大一统 拼音:dà yī tǒng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 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 周 天子。后世因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明 康海 《粉蝶儿·贺登科》套曲:“栋梁材自有非常用,好保护万岁千年大一统。”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老百姓都希望中国结束分裂的局面,形成大一统的山河。”词语解释:嗣统 拼音:sì tǒng
谓继承皇位。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新天子嗣统,急召使至。”《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那年二月间, 正德爷 晏驾, 嘉靖爷 嗣统。”《清史稿·礼志三》:“ 明 神 憙 二宗,法纪坠失, 愍帝 嗣统,事无可为。”词语解释:汉统 拼音:hàn tǒng
汉 朝的国祚、道统。《三国演义》第八五回:“ 孔明 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立嗣君,以承 汉 统。’”词语解释:圣统 拼音:shèng tǒng
(1).帝王的统绪。《史记·匈奴列传论》:“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
(2).圣人的遗业,如学说、制度等。《汉书·儿宽传》:“间者圣统废絶,陛下发愤,合指天地,祖立明堂辟雍,宗祀 泰一 。” 颜师古 注:“圣统,圣人之遗业,谓礼文也。”词语解释:祖统 拼音:zǔ tǒng
(1).先祖的垂统;遗业。《后汉书·桓谭传》:“今圣朝兴復祖统,为人臣主,而四方盗贼未尽归伏者,此权谋未得也。”
(2).指一姓嫡传统系。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不继祖与祢解》:“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此正明适子之适,身承祖统,故特为之重服。”词语解释:法统 拼音:fǎ tǒng
宪法和法律的传统,统治权力在法律上的根据。 吴晗 《论反内战运动》:“他们自以为有一个统,正统、法统或道统。” 徐特立 《“一二九”感言》:“我们的法统是辛亥革命以来的法统,是革命的法统,这一法统被叛变大革命的反动派否定了。”词语解释:绝统 拼音:jué tǒng
中断之宗祀。多用于王室或有爵位者。《汉书·丙吉传》:“盖闻褒功德,继絶统,所以重宗庙,广圣贤之路也。”《南史·韦鼎传》:“僕观明公,天纵神武,继絶统者,无乃是乎。”词语解释:系统 拼音:xì tǒng
(1).血统世系。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两亥开基远,三丁系统长。”自注:“恭惟 艺祖 、 太宗皇帝 元命皆在亥,今太上、主上、殿下元命皆在丁。”
(2).自成体系的组织;同类事物按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成的整体。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三:“当时 曾虚白 和 董显光 在担任着国际宣传处的工作,在系统上隶属于国民党的宣传部,而事实上却是一个独立的机关。” 秦牧 《我们需要传记文学》:“曾经有人画一株树长出的各个枝丫来形容生物进化的系统,喻为‘生物树’。”
(3).始终一贯的条理,有条不紊的顺序。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他们学会了组织和团结,有规划的整顿自己的队伍,有系统的进行自己的战斗。”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八章:“他对 小坡 能这样有系统的,把政委所讲的告诉大家,感到很惊奇。”
(4).生物机体内能够完成共同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称。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谓一统于纪纲。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而成功论》:“故曰大乐必易,大礼必简。易故不怨,简故不争,四海之内,莫不係统,故能帝也。”词语解释:绍统 拼音:shào tǒng
继承统绪。《晋书·姚泓载记》:“自陛下龙飞绍统,未有殊赏以答其意。”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仁宗 晚年,京师染紫变其色而加重,先染作青,徐以紫草加染,谓之油紫。后人指为 英宗 绍统之讖。” 明 张居正 《谢召见疏》:“兹遇皇上绍统凝基,更新理化,自揣位高才薄,方欲以不能而止。”词语解释:传统 拼音:chuán tǒng
(1).谓帝业、学说等世代相传。《后汉书·东夷传·倭》:“自 武帝 灭 朝鲜 ,使驛通於 汉 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 南朝 梁 沉约 《立太子恩诏》:“守器传统,於斯为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儒主传统翼教,而硕士名贤之训附之。”
(2).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的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社会因素。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从 庄子 到 柳宗元 ,我以为是 中国 散文的非常重要的传统。”
(3).指世代相传的,旧有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这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独立的。”词语解释:国统 拼音:guó tǒng
(1).指国家体制或体统。《史记·三王世家》:“百官奉宪,各遵其职,而国统备矣。”
(2).君主一脉相传的统绪。犹正统。《汉书·诸侯王表》:“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絶。” 颜师古 注:“谓 成 、 哀 、 平 皆早崩,又无健嗣。” 唐 刘知几 《史通·本纪》:“盖纪之为体,犹《春秋》之经,繫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 明 方孝孺 《关王庙碑》:“ 汉 将 关侯 云长 ,用兵 荆 蜀 间,国统未復,以身死之……使侯不死,与 孔明 勠力, 孔明 治内,侯治其外, 汉 贼可诛, 孙氏 可虏,而 高祖 天下可復矣。”《清史稿·礼志五》:“第庙楹有限,国统无穷,增修尚非至计!”词语解释:年统 拼音:nián tǒng
指《春秋》纪年的统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一》:“又尝见士人 石端 集一纪年书,考论诸家年统,极为详密。”词语解释:开统 拼音:kāi tǒng
谓开创世代相继的皇统。《旧唐书·肃宗纪》:“上御 丹凤楼 ,下制曰:‘我国家出震乘乾,立极开统。’” 元 徐世隆 《东昌路贺平宋表》:“至德体元,中华开统。”词语解释:元统 拼音:yuán tǒng
(1).谓刺史所治范围。 南朝 宋 鲍照 《谢随恩被原疏》:“即日被曹宣命,元统内外五刑以下,浩泽盪汰,臣亦预焉。”
(2).统帅。《宋书·衡阳文王义季传》:“彼为元统,士马桓桓,既不怀发,连被意旨,犹復逡巡。”词语解释:王统 拼音:wáng tǒng
帝王世系。 清 张惠言 《馆试蜡宾说礼赋》:“帝绪王统,或继或述。天青地素,一文一质。”词语解释:失统 拼音:shī tǒng
(1).谓失去条理,头绪紊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徵也。”
(2).丧失纲纪、准则。 唐 张鼎 《邺城引》:“君不见 汉 家失统三灵变, 魏武 争雄六龙战。”词语解释:承统 拼音:chéng tǒng
继承帝位。《汉书·公孙弘等传赞》:“ 孝宣 承统,纂修洪业。”《后汉书·殇帝纪》:“皇帝幼冲,承统鸿业。”词语解释:洪统 拼音:hóng tǒng
贵族世系。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五:“緜緜洪统,非尔孰崇?”词语解释:董统 拼音:dǒng tǒng
督导统率。《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 吕向 注:“董,督也;鹰,鷙鸟也。言 绍 督理鷙鸟,扫除阉宦也。” 晋 成公绥 《魏相国舞阳宣文侯司马公诔》:“ 巴 蜀 作寇,侵我边疆,乃眷西顾,董统 雍 凉 。”《晋书·王羲之传》:“使君起於布衣,任天下之重,尚德之举,未能事事允称,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闔朝羣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词语解释:治统 拼音:zhì tǒng
治理国家的一脉相传的统系。《辍耕录·正统辩》引 元 杨维桢 《三史正统辨》:“道统者,治统之所在也。”词语解释:地统 拼音:dì tǒng
古人认为农历十二月大地始化生万物,因称奉建丑为正朔(即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的王朝为得地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於是有司奏,以为 魏 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三月,定历改年为孟夏四月。”《汉书·刘向传》“王者必通三统”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二曰地统,谓 殷 以十二月建丑为正,地始化之端也。”《宋书·礼志一》:“天统之正在子,物萌而赤;地统之正在丑,物化而白。”参见“ 三统 ”。
词语解释:三统 拼音:sān tǒng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的正朔。 夏 正建寅为人统, 商 正建丑为地统, 周 正建子为天统。亦谓之三正。《汉书·刘向传》:“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一曰天统,为 周 十一月建子为正,天始施之端也。二曰地统,谓 殷 以十二月建丑为正,地始化之端也。三曰人统,谓 夏 以十三月建寅为正,人始成立之端也。”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布歷推策,仰测鸿濛,三统五纪,四分九宫,机智可尽,太虚无穷。”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古人於岁首,则有建子、建丑、建寅之别,谓之三统。”
(2).指三统历。《宋书·律历志上》:“﹝ 班固 ﹞又推九六,欲符 刘歆 《三统》之数,假託非类,以饰其説,皆 孟坚 之妄矣。” 唐 陈子昂 《大周受命颂》:“神皇窅然,迺登 崑崙 之臺,修《三统》,观五始。”《清史稿·时宪志一》:“ 宣城 人 梅文鼎 研精天算,由《授时》以溯《三统》、《四分》以来诸家之术,又博考《九执》、《回回术》,而折衷於新法,皆洞其原本,究其异同。”词语解释:纪统 拼音:jì tǒng
常道;准则。《国语·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韦昭 注:“统,犹经也。”词语解释:贯统 拼音:guàn tǒng
贯通。 唐 柳宗元 《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其为学恢博而贯统,数无以躓其道,悉取向之所以异者,通而同之。” 元 吴莱 《送杨文仲典史归馀姚》诗:“交游已定肯论心,学习相符须贯统。”词语解释:贰统 拼音:èr tǒng
谓分一统的帝系为二。 宋 司马光 《范景仁传》:“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今陛下既为 仁宗 后,若復推尊 濮王 ,是贰统也。”词语解释:创业垂统 拼音:chuàng yè chuí tǒng
开创基业,传之子孙。《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汉 扬雄 《羽猎赋》:“是以创业垂统者,俱不见其爽。”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吕尚 创业垂统以示后人,而张苛酷之端,开残贼之轨。” 宋 司马光 《萧何营未央宫》:“创业垂统之君,致其恭俭以训子孙,子孙犹淫靡而不可禁,况示之以骄侈乎!”词语解释:别统 拼音:bié tǒng
犹别帅。《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九年》:“ 河南王 炽磬 遣安北将军 乌地延 、冠军将军 翟绍 击 吐谷浑 别统 句旁 于 泣勤川 ,大破之。” 胡三省 注:“别统,犹别帅也,别统部落者也。”词语解释:分统 拼音:fēn tǒng
(1).分别统率。《旧唐书·中宗纪》:“时召诸府折衝兵五万人分屯京城,列为左右营,诸 韦 子姪分统之。”
(2).犹统辖,管辖。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想那分统处量也不小。”词语解释:刑统 拼音:xíng tǒng
我国封建社会刑法和刑律统类的简称。犹刑事法规的汇编兼训释。以《唐律疏议》为体例,结合当时施行的格、敕法令分类编成,自 唐 至 宋 ,历代沿袭。始于 唐宣宗 大中 年间的《大中刑法统类》,现仅存《宋刑统》。《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命御史知杂事 张湜 等训释,详定为刑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刑统皆 汉 唐 旧文,法家之五经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周世宗 令御史 张湜 等注释删节, 王溥 、 范质 等据文评议,详定为《刑统》二十一卷。”词语解释:镇统 拼音:zhèn tǒng
(1).镇守统辖。《三国志·魏志·徐宣传》:“今当远征,而此方未定,以为后忧,宜得清公大德以镇统之。”《晋书·李特载记》:“推 特 行镇北大将军,承制封拜,其弟 流 行镇东将军,以相镇统。”
(2). 清 代军队编制中“镇”的长官。也称统制。词语解释:僧统 拼音:sēng tǒng
僧官名。始于 北魏 。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僧统》:“ 秦 制 关中 ,立僧正为宗首; 魏 尊北土,改僧统领緇徒。”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僧统》:“﹝ 师贤 ﹞同辈五人, 魏帝 亲为下髮,詔 贤 为僧统。僧统之官自 师贤 始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吴越僧统慧因普光大师塔铭》:“时年十三, 梁 授 法相大师 ,封 安国罗汉寺 主,加 两浙 僧统。”词语解释:八统 拼音:bā tǒng
统治民众的八种方法。《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统詔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故,三曰进贤,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贵,七曰达吏,八曰礼宾。” 郑玄 注:“统,所以合牵以等物也。”词语解释:军统 拼音:jūn tǒng
(1).军事方面的统率者。《宋书·沉庆之传》:“或受命元帅,一战寧乱;或禀奇军统,协规効捷。”
(2). 清 末新军军一级最高官称。 钱基博 《辛亥南北议和别纪》:“电请 清 廷宣布共和,而 祺瑞 以第一军军统领衔。”
(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省称。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之一。1938年成立。前身为复兴社核心组织力行社的特务处。1946年6月,军统局的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二厅,秘密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保密局。词语解释:典统 拼音:diǎn tǒng
统属管理。《晋书·华峤传》:“寺为内臺,中书、散骑、著作及治礼音律,天文数术,南省文章,门下撰集,皆典统之。”词语解释:附统 拼音:fù tǒng
附属。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保甲之制》:“于保正所有畸零户即附统于临末之十家长。”词语解释:赤统 拼音:chì tǒng
汉 代儒者创为三统说,谓 周 朝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岁首,以赤色为上色,称赤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正赤统者,大节綬幘,尚赤,旗赤,大宝玉赤,郊牲騂,牺牲角栗。” 清 吴趼人 《俏皮话·黄白》“周尚赤” 卢叔度 注:“ 汉 董仲舒 认为每一王朝都有一个‘统’,这个‘统’是受命於天的…… 周 得‘赤统’,以建子之月为正月,色尚赤。”词语解释:贻统 拼音:yí tǒng
把基业传给后世子孙。《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拓世貽统,固万叶而为量者也。” 吕延济 注:“貽,遗。统,绪也。”词语解释:临统 拼音:lín tǒng
犹制约。 宋 司马光 《谨习疏》:“於是申明军法,使自押官以上各有阶级,以相临统,小有违犯,罪皆殊死。”词语解释:协统 拼音:xié tǒng
清 末军队一协的首领。 清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一》:“ 湖南 新军编制为第二十五混成协,协统 萧良臣 。”词语解释:升统 拼音:shēng tǒng
皇帝即位掌政。词语解释:变统 拼音:biàn tǒng
非正统。 明 方孝孺 《释统上》:“奚谓变统?取之不以正,如 晋 宋 齐 梁 之君,使全有天下,亦不可为正矣……夷狄而僭中国,女后而据天位,治如 苻坚 ,才如 武氏 ,亦不可继统矣。”词语解释:职统 拼音:zhí tǒng
犹言主管官。 南朝 宋 颜延之 《请立浑天仪表》:“臣夙怀末意,惧干非任,今忝惟职统,敢昧死以闻。”词语解释:领统 拼音:lǐng tǒng
带领统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乃号 禹 曰 伯禹 ,官曰司空,赐姓 姒氏 ,领统州伯,以巡十二部。”词语解释:胆道系统 拼音:dǎn dào xì tǒng
由胆管和胆囊组成的系统。胆囊贮存肝脏分泌的胆汁。进食时,胆囊中的胆汁排入肠内,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词语解释:共用天线系统 拼音:gòng yòng tiān xiàn xì tǒng
多部发射机或多台接收机(电视机)共用一副天线的系统。发射无线电信号时,由发射机、天线转换器和发射天线组成。为避免接收机间相互干扰,使用天线分配器。接收无线电信号时,由接收天线、天线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等组成。广泛用于高楼和接收条件较差地区。词语解释:践统 拼音:jiàn tǒng
即位。《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诱呼 鲜卑 ,侵扰北方”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康 ( 公孙度 子)践统洪绪,克壮徽猷,文昭武烈,迈德种仁。”词语解释:兼统 拼音:jiān tǒng
犹总领;并管。 汉 扬雄 《法言·问道》:“合则浑,离则散,一人而兼统四体者,其身全乎。”《三国志·魏志·程昱传》:“上不责非职之功,下不务分外之赏,吏无兼统之势,民无二事之役。”词语解释:血统 拼音:xuè tǒng
(1).由血缘形成的亲属系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因为家人骨肉之爱,是无条件的,换一句话说,是以血统为条件的。” 萧红 《小城三月》:“她可算与我的继母有点血统的关系了。”
(2).指民族或种族的系统。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一讲:“如果人民的血统相同,语言也同,那么同化的效力,便更容易。” 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三幕:“你为什么偏向着黑人?你自己也有黑人的血统么?”词语解释:傍统 拼音:bàng tǒng
封建宗法制度,始祖的嫡长子孙为大宗,大宗无后,以旁支入承统系,称傍统。 南朝 梁 任昉 《为禇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且先臣以大宗絶绪,命臣出纂傍统,禀承在昔,理絶终天。”词语解释:运动系统 拼音:yùn dòng xì tǒng
人类从事劳动和运动的器官。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词语解释:通统 拼音:tōng tǒng
犹通通。《文明小史》第十四回:“这位宗师閲卷最速,到了次日,已经发出案来,兄弟三个通统没有名字。”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我看索性叫那些唱歌的、奏乐的,也通统就位,预先来演习一遍。” 巴金 《窗下》:“没人。通统走了。”词语解释:配电系统 拼音:pèi diàn xì tǒng
由配电站、高压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设备组成的系统。其常用的供电方式有三相三线制或三相四线制。词语解释:都都统 拼音:dōu dū tǒng
统兵的主帅。《新唐书·僖宗纪》:“﹝ 中和 ﹞二年正月辛亥, 王鐸 为诸道行营都都统,承制封拜。”词语解释:遗统 拼音:yí tǒng
犹遗绪。《汉书·王莽传下》:“ 莽 恶之,下书曰:‘……予以神明圣祖 黄 虞 遗统受命,至于 地皇 四年为十五年。’”《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论》:“ 昭烈 之於 汉 ,虽云 中山靖王 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 宋高祖 称 楚元王 后, 南唐烈祖 称 吴王 恪 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 光武 及 晋元帝 为比,使得绍 汉 氏之遗统也。” 元 修端 《辨辽宋金正统》:“ 昭烈 之在 蜀 ,不能绍 汉 氏之遗统明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正统辩》:“ 金 泰和 之议,以 靖康 为游魂餘魄,比之 昭烈 在 蜀 ,则 泰和 之议固知 宋 有遗统在 江 之左矣,而 金 欲承其絶为得统,可乎?”参见“ 遗绪 ”。
词语解释:遗绪 拼音:yí xù
(1).前人留下来的功业。《书·君牙》:“惟予小子,嗣守 文 武 成 康 遗绪。”《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红楼梦》第一一三回:“老爷太太原为是要你成人,接续祖宗遗绪,你只是执迷不悟,如何是好?”
(2).死者留下的产业。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戴氏宅》:“汝曹素不立,必不能善守遗绪。”词语解释:中统 拼音:zhōng tǒng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省称。成立于1938年,是国民党CC派 陈果夫 、 陈立夫 所控制的特务组织。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一章:“‘不是军统,就是中统,谁不知道那个 魏吉伯 !’有人大声驳斥。”词语解释:邦统 拼音:bāng tǒng
国家的纲纪。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万国之本,属在元良;主器之重,归于长子,所以基社稷而固邦统,古之制也。”词语解释:遥统 拼音:yáo tǒng
犹遥控。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 澳洲 於时自立成国,非强 英 所能遥统,则亦如 美 例别自独立,或亦附从他国而为联邦矣。”参见“ 遥控 ”。
词语解释:遥控 拼音:yáo kòng
(1).利用通信线路对远处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方式。遥控广泛应用在水电站、飞机、飞行器和自动化生产等方面。亦指进行遥控的装置。如:这架彩电是带遥控的。
(2).比喻对事情不直接出面指挥而在远处进行操纵。 苏辽 《民国匪祸录·山东数十县警耗频传》:“许多县的行政权由土匪遥控,不少县长被迫离任。”《新华月报》1979年第7期:“他一方面既可以仍然是 中国 最高学府的名教授,门墙桃李,此中大可物色党羽,而另一方面则可以遥控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成为 王云五 的幕后操纵者。”词语解释:光统 拼音:guāng tǒng
总理。 晋 成公绥 《正旦大会行礼歌》之七:“总齐琼璣,光统七政。”词语解释:全球定位系统 拼音:quán qiú dìng wèi xì tǒng
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和用户接收机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由二十四颗高度约20200千米的卫星组成。保证全球任何地区,任何时刻有不少于四颗卫星可供观测。商用定位精度一般在百米级。采用差分方法时,可提高到米级。词语解释:乾统 拼音:qián tǒng
天道的统绪。 南朝 宋 谢庄 《泰始元年改元大赦诏》:“猥以寡薄,属承乾统。” 元 姚登孙 《贺元旦表》:“道符乾统,躬启皇图。”词语解释:事统 拼音:shì tǒng
事务。多指政事、军务。《史记·封禅书》:“於是, 秦 更命 河 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 裴骃 集解引 服虔 注:“政尚法令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大将军掌中外诸军事,事统烦多。”词语解释:霸统 拼音:bà tǒng
指割据一方而力量足以号令天下的政权。 宋 苏轼 《正统论》之二:“正统之论,起於 欧阳子 ,而霸统之説,起於 章子 。”词语解释:靴统 拼音:xuē tǒng
即靴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 吴继之 ﹞説罢,弯腰在靴统里,掏出那本捐册来。”参见“ 靴筒 ”。
词语解释:靴筒 拼音:xuē tǒng
靴子上的筒形部分。《红楼梦》第十七回:“ 贾璉 见问,忙向靴筒内取出靴掖里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 谢觉哉 《不惑集·抓》:“抓如不透,等于隔着靴筒抓痒,尽管用力,痒处仍没有感觉。”词语解释:以膺大统
继承帝位词语解释:万物之统
万物之本词语解释:袖统
衣袖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