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锦绣 拼音:jǐn xiù
(1).花纹色彩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墨子·公输》:“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宋 司马光 《看花四绝句》之三:“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威风十里长街静,锦綉旗开万姓观。”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亲友毕集,竞出金玉锦绣,罗列满堂。”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坛上铺着锦绣的地衣。”
(2).比喻美丽或美好的事物。 唐 刘禹锡 《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诗:“珍重和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元 赵善庆 《水仙子·仲春湖上》曲:“六桥锦綉,十里画图,二月 西湖 。” 词语解释:衮绣 拼音:gǔn xiù
见“ 衮衣绣裳 ”。
词语解释:衮衣绣裳 拼音:gǔn yī xiù cháng
亦作“袞衣绣裳”。
(1).画有卷龙的上衣和绣有花纹的下裳。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诗·豳风·九罭》:“我覯之子,衮衣绣裳。” 朱熹 集传:“之子,指 周公 也。”相传 周公 东征胜利, 成王 以上公冕服相迎。后遂用为典故。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 韩侯 之鞗革金厄,暂殿方维; 周公 之衮衣綉裳,佇还钧轴。” 清 方苞 《周公论》:“故破斧缺斨之后,衮衣绣裳驻大师於 徐 兗 之间。”亦省称“ 衮绣 ”、“ 衮裳 ”。 宋 文天祥 《宝应道中》诗:“征袍共衮绣,夜壁一灯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一朵黄云捧御床,醒来魂梦自徬徨;中兴不用亲征战,才洗尘颜看衮裳。”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 五代 而降,捊类翕观。裋褐在躬,蒙袭衮裳之名;土硎是饭,因云雕俎可齐。”
(2).借指显宦。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衮衣绣裳,世俗以为荣,吾不与易也。”亦省称“ 衮绣 ”、“ 衮綉 ”。 宋 王安石 《韩忠献挽辞》之一:“锄耰万里山无盗,衮綉三朝国有儒。”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令闻广誉,常若衮绣;笔力千钧,常若壮夫。”词语解释:刺绣 拼音:cì xiù
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刺出字画的美术工艺。 汉 王充 《论衡·程材》:“ 齐 部世刺绣,恒女无不能。” 唐 元稹 《春六十韵》:“挑鬟玉釵髻,刺绣寳装拢。”《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不做东君造化,金针刺绣羣芳样。”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瘦马》:“夫见其举止端方,喜而留之,命伴女公子刺绣。”
刺綉:1.一种美术工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巧女之刺綉,虽精妙绚烂,纔可人目,初无补於实用,后世之文似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张慧仙寄外诗记》:“问女年几何,曰:十二岁矣。问近习何事,曰:刺綉耳。”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这里的女孩子,只知低头刺绣,静极的时候,连针穿过布帛的声音都可以听见。”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她做的刺绣手工和画的桃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2).指刺绣工艺的产品。如苏绣、湘绣等。参见“ 刺绣 ”。
(3).在身体上刺花纹,即文身。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你们课本中有过 海南岛 黎 人的插图吗?他们正是那样,浑身刺绣着花纹。”词语解释:组绣 拼音:zǔ xiù
华丽的丝绣服饰。 唐 司空图 《容成侯传》:“至或被以组绣,盖便其俯仰取容,虽穿鼻服役,亦无耻耳。”《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 梁 有龙驤、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服饰沿革》:“国初尚沿 明 制,套褂有用红緑组绣者。”词语解释:文绣 拼音:wén xiù
(1).刺绣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墨子·节葬下》:“文绣素练,大鞅万领。”《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废华采,去文绣,未必无美人也。” 明 唐顺之 《雁训》:“且令闻被躬,安事文绣哉?” 梁启超 《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若欲与之联结以保大局,是犹被文绣於粪壤,蒸沙而欲其成饭也。”
(2).犹刺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夫人智能通南北之俗,自文绣工巧,下至炊爨烦辱,皆身亲之。”
(3).辞藻华丽。 王国维 《文学小言》:“故文绣的文学之不足为真文学也,与餔餟的文学同。”词语解释:衣绣 拼音:yī xiù
穿锦绣衣裳。谓显贵。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故乡如此,诚为衣绣,故人不见,还同宵锦。”词语解释:绮绣 拼音:qǐ xiù
彩色丝织品。《淮南子·主术训》:“絺綌綺绣,寳玩珠玉。” 高诱 注:“五采具曰绣也。”《史记·田叔列传》:“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綺绣耳,将奈之何?” 晋 葛洪 《神仙传·介象》:“ 吴王 徵至 武昌 ,甚尊敬之,称为 介君 ,詔令立宅,供帐皆綺绣。” 清 高士奇 《记桃核念珠》:“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织綺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葛。”词语解释:昼绣 拼音:zhòu xiù
犹昼锦。《陈书·陈宝应传》:“起家临郡,兼昼绣之荣;裂地置州,假藩麾之盛。”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乞朝见表》:“矧为昼绣之行,再领宵衣之寄。”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愿乞 瀘川 ,以为昼绣。”参见“ 昼锦 ”。
词语解释:昼锦 拼音:zhòu jǐn
《汉书·项籍传》载 秦 末 项羽 入 关 ,屠 咸阳 。或劝其留居 关中 , 羽 见 秦 宫已毁,思归 江 东,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史记·项羽本纪》作“衣绣夜行”。后遂称富贵还乡为“衣锦昼行”,省作“昼锦”。《北史·毛鸿宾传》:“ 明帝 以 鸿宾 兄弟所定处多,乃改 北地郡 为 北雍州 , 鸿宾 为刺史。詔曰:‘此以昼锦荣卿也。’” 前蜀 贯休 《送友人及第后归台州》诗:“嫖姚留不住,昼锦已归迟。” 清 吴伟业 《项王庙》诗:“凄凉思昼锦,遗恨在 彭城 。”词语解释:彩绣 拼音:cǎi xiù
(1).彩色刺绣。《红楼梦》第五二回:“ 贾母 见 宝玉 身上穿着荔枝色哆罗呢的箭袖,大红猩猩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
(2).指彩绣的衣物。《红楼梦》第三回:“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词语解释:絺绣 拼音:chī xiù
古代贵族礼服上的刺绣。引申为辞采,文采。 宋 陈深 《曹叔时见过索饯篇》:“词华烂絺绣,问学滋新畬。”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子美 诗……譬如上官公服,而有黼黻絺绣,其文彩照人,乃朝端之伟观也。”词语解释:描绣 拼音:miáo xiù
描花刺绣。《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描绣针綫,件件精通;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词语解释:金绣 拼音:jīn xiù
金丝刺绣。 后蜀 欧阳炯 《贺明朝》词:“碧罗衣上蹙金绣。覩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 元 尹廷高 《馆娃宫》诗:“金绣鸳鸯緑锦裀,水精帘底浄无尘。”词语解释:双绣 拼音:shuāng xiù
两面刺绣,无正反面的分别。《红楼梦》第四十回:“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緑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词语解释:错绣 拼音:cuò xiù
色彩错杂的锦绣。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影带旂常,疑错绣之遥动。”词语解释:黼绣 拼音:fǔ xiù
古代绣有斧形花纹的衣服。《汉书·贾谊传》:“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 颜师古 注:“黼者,织为斧形。绣者,刺为众文。”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黼绣幃幄,涂屏错跗。”《宋史·乐志九》:“光烛黼绣,和流笙鏞。”词语解释:罗绣 拼音:luó xiù
有文绣的丝罗。词语解释:针绣 拼音:zhēn xiù
亦作“鍼绣”。 刺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夜坐时停了鍼绣,共姐姐閒穷究。”词语解释:采绣 拼音:cǎi xiù
指彩色绣品。喻华美。 宋 苏轼 《谢南省主文启五首·欧阳内翰》:“招来雄俊魁伟、敦厚朴直之士,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将以追 两汉 之餘,而渐復 三代 之故。”词语解释:繁绣 拼音:fán xiù
谓彩色华美。《淮南子·齐俗训》:“有诡文繁绣,弱緆罗紈,必有菅屩跐踦,短褐不完者。”词语解释:凤绣 拼音:fèng xiù
绣有凤凰花饰的被子等。 宋 毛滂 《踏莎行·早春即事》词:“凤绣犹重,鸭鑪长暖。屏山翠入 江 南远。”词语解释:斧绣 拼音:fǔ xiù
持斧衣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语本《汉书·武帝纪》:“遣直指使 暴胜之 等,衣绣衣,持斧,分部逐捕。” 元 范梈 《寄杜廉访使君》诗:“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词语解释:朱绣 拼音:zhū xiù
绣有红色花纹的衣领。诸侯之服饰。《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 鵠 。” 高亨 注:“绣,绣花。”词语解释:花绣 拼音:huā xiù
以针在人体臂胸等部刺成各种花纹,然后以青墨涂之。又名札青、刺青,盖源于古代南方民族文身的旧俗。旧时江湖上人及市井游民常有此习。《水浒传》第七四回:“﹝ 燕青 ﹞将一身花绣把衲袄包得不见。”词语解释:缇绣 拼音:tí xiù
赤缯与文绣。指高贵丝织品。《后汉书·宦者传序》:“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緹绣。”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共安緹绣荣,不悟泥涂适。”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主人延於堂中,珠璣緹绣,罗列满目。”词语解释:蜀绣 拼音:shǔ xiù
也称川绣。以 四川 成都 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据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记载, 蜀 绣当时就已闻名。 词语解释:豸绣 拼音:zhì xiù
(1).古时监察、执法官所穿的绣有獬豸图案的官服。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褭号出御府之珍,永以为宝;豸绣炫天孙之锦,岂曰无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翁入,果见甥,蝉冠豸绣,坐堂上,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启式》:“金飈荐菊,秋英生豸绣之香。”
(2).借指监察、执法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朝班》:“癸卯,忽有臺臣与部属互争先后,时 蔡虚臺 献臣 为仪郎,当主议,稍以故事折之,为豸绣交詈聚唾。” 明 鹿善继 《辩马侍御疏》:“职等最虚心,最服善,苟中职,病褐宽博且拜之,况出豸绣口乎?”词语解释:发绣 拼音:fā xiù
以发代线的刺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 安丘 张杞园 説,曾见 邢慈浄 ,髮绣大士极工。”《扬子晚报》1992.3.23:“发绣,是我国传统的特种工艺品,它用的不是五光十色的丝线,而是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后的人的头发。”词语解释:膏粱文绣 拼音:gāo liáng wén xiù
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於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赵岐 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红楼梦》第一一五回:“在小侄年幼,虽不知文章为何物,然将读过的细味起来,那膏粱文绣,比着令闻广誉,真是不啻百倍的了。” 廖仲恺 《史坚如石像开幕演说》:“ 史 家里的进士、翰林、举人都有,实生在钟鼎荣华之家,是一个膏粱文绣的子弟。”词语解释:膏粱锦绣 拼音:gāo liáng jǐn xiù
同“ 膏粱文绣 ”。 《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 李紈 虽青春丧偶,且居处於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灭亡论》:“宦官宫妾之所以供我奔走者依然,内务府之膏粱锦绣所以养我身体者依然。”词语解释:金玉锦绣 拼音:jīn yù jǐn xiù
指珍贵华美之物。《战国策·秦策一》:“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説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朞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説当世之君矣!’”词语解释:蹙金结绣 拼音:cù jīn jié xiù
形容文章精美,结构严密。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赵牧 不知何人。 大中 、 咸通 中,斆 李长吉 为短歌,可谓蹙金结绣,而无痕蹟。”词语解释:顾绣 拼音:gù xiù
江 浙 间刺绣名。创始于 明 嘉靖 进士尚宝司丞 顾名世 家,故名。 名世 辟 露香园 于 上海 城西北隅,其姬某善刺绣,山水人物,鱼鸟花卉,着手如生,极为工巧。顾绣自是驰名。后其艺广传 苏 松 一带,也称苏绣、松绣,与 湖南 的湘绣并称于世。《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他説丈夫往 南京 买货捎来的新兴顾绣。”《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毗陵 女士 沉琼枝 ,精工顾绣,写扇作诗。”参阅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六。词语解释:鞶绣 拼音:pán xiù
汉 扬雄 《法言·寡见》:“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后以“鞶绣”形容事物绚丽、华美。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鞶绣 成 景 ,粉繢 顓 轩 。”《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摛藻期之鞶绣,发议必在芬香。”词语解释:蝉冠豸绣 拼音:chán guān zhì xiù
古代御史大夫的冠服。蝉冠,貂蝉冠;豸绣,绣着獬豸的补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翁入,果见甥,蝉冠豸绣坐堂上,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吕湛恩 注:“《汉官仪》:‘制,侍中惠文冠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注:‘蝉取居高饮洁,貂取内劲外温。’御史衣豸绣。獬豸,兽名。一角,能触邪。”词语解释:蠋绣 拼音:zhú xiù
蠋虫蚀木而成的错杂纹理,谓其有如刺绣,故称。《西京杂记》卷六引 汉 刘胜 《文木赋》:“蠋绣鸯锦,莲藻芰文,色比金而有裕,质参玉而无分。”词语解释:蟒绣 拼音:mǎng xiù
指蟒袍。 明 徐渭 《赋得战袍红》:“自与鶉旗映,还宜蟒绣縈。”参见“ 蟒袍 ”。
词语解释:蟒袍 拼音:mǎng páo
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形,故称。又名花衣、蟒服。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辞岁》:“凡除夕,蟒袍补褂走謁亲友者,谓之辞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原来那位新人,早已把凤冠除下,却仍旧穿的蟒袍霞帔,在新牀上摆了一副 广东 紫檀木的鸦片烟盘,盘中烟具,十分精良,新人正躺在新牀吃旧公烟呢。”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旧戏行头中的蟒袍长靠,仍得用一主色,使全体有混一的倾向的。”参阅《清通志·器服三》。词语解释:胸藏锦绣
比喻富有才识词语解释:丝绣 拼音:sī xiù
唐 李贺 《浩歌》:“买丝绣作 平原君 ,有酒唯浇 赵州 土。”后因以丝绣图像或丝绣姓名表示仰慕爱重之意。 清 陈维崧 《金菊对芙蓉·惠山夜饮坐有姬人同园次仍用蝶庵词韵》词:“人比花娇,姓堪丝绣,问名云 杜 家 秋 。”词语解释:铜绣 拼音:tóng xiù
谓用铜嵌砌的纹彩。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其下大石当路,色逾铜绣。”词语解释:平原绣 拼音:píng yuán xiù
唐 李贺 《浩歌》:“买丝绣作 平原君 ,有酒惟浇 赵州 土。”此谓对 平原君 表示怀念。后因以“平原绣”为典,指对人的敬仰。 郑泽 《壬子秋日奉呈钝庵尊翁润荄先生》诗:“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先生中不倚,聊作 平原 绣。”词语解释:黻绣 拼音:fú xiù
黑与青相间的花纹。词语解释:灵绣 拼音:líng xiù
喻巧妙而华美。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郎君以灵绣之思,扬窈澹之音,沐品题者,靡不衰兰振泽,遗珠跃彩。”词语解释:湘绣 拼音:xiāng xiù
湖南省 的刺绣。工细有特色,素来享有盛名。词语解释:惊绣 拼音:jīng xiù
即惊闺。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渔猎·杂具》:“惊绣如小鉦而厚,手提击。按今街市卖零帛及花线者,或摇小锣,或摇小鼓,皆此类也。”参见“ 惊闺 ”。
词语解释:惊闺 拼音:jīng guī
货郎及磨刀剪的人走街串巷时用来招引女顾客的响器,如货郎鼓、连铁等。《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冉贵 ﹞手执着一个玲瓏瑯璫的东西,叫做个惊闺,一路摇着,径奔二郎神庙中来。”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渔猎·杂具》:“惊闺,《齐东野语》:用铁板数片如拍板样,磨镜匠手持作声,使闺阁知之,名曰惊闺。”词语解释:扣绣
绣花方法之一。《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要做一双大红素缎子白綾平底鞋儿,鞋尖上扣綉鸚鵡摘桃。”词语解释:扣绣 拼音:kòu xiù
绣花方法之一。《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要做一双大红素缎子白綾平底鞋儿,鞋尖上扣綉鸚鵡摘桃。”词语解释:洒绣 拼音:sǎ xiù
绣花。《天雨花》第四回:“洒绣背心成三块,扯碎盘金水緑裙。”词语解释:章绣 拼音:zhāng xiù
华丽的刺绣品。 清 吴子序 《得一斋记》:“然而瞽得章绣,聋得钧球,秃得簪笄,兀得鞾履,涉海者得策衔,适 燕 者得帆楫,虽奇巧丽饰,值以千亿,曾不如工之有缺斤,农之有曲耒也。”词语解释:綦绣 拼音:qí xiù
斜纹的彩色丝织色。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税地张幕,列架而书置焉,若綦绣错也。”词语解释:缂绣 拼音:kè xiù
即缂丝。 明 代称缂绣。亦指用缂丝法织成的衣料或物品。《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凡到工的官儿们送礼,谁不是緙绣,呢羽,绸缎,皮张,还有玉玩,金器,朝珠,洋錶?”参见“ 緙丝 ”。
词语解释:缂丝 拼音:kè sī
我国特有的丝织手工艺。又称刻丝。织造时,以细蚕丝为经,先架好经线,按照底稿在上面描出图画或文字的轮廓,然后对照底稿的色彩,用小梭子引着各种颜色的纬线,在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线交织,故纬丝不贯穿全幅,而经丝则纵贯织品。织成后,当空照视,其花纹图案,有如刻镂而成。始于 宋 代,主要产地为 苏州 。参阅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词语解释:粤绣 拼音:yuè xiù
广东出产的刺绣词语解释:刺蜚绣 拼音:cì fēi xiù
喻交错用兵。《战国策·燕策二》:“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母不能制,舅不能约。” 牛鸿恩 等注:“蜚,通斐。蜚綉,文綉。刺綉必彼此交错而行,故 范雎 説:‘相错如绣’。用兵如刺蜚綉,意为交错用兵。”亦省作“ 刺蜚 ”。《史记·苏秦列传》:“此必令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母不能制,舅不能约。”词语解释:苏绣
江苏 苏州 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 柯岩 《东方的明珠》二:“﹝ 李娥英 ﹞成了一个要不断研究和发展苏绣这一传统工艺的有成就的艺人。”词语解释:罽绣 拼音:jì xiù
绣花毛毡。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罽绣弇汗,垂珥胡鲜。”词语解释:缯绣 拼音:zēng xiù
五彩丝绸。《三国志·魏志·夫馀传》:“出国则尚繒绣锦罽,大人加狐狸、狖白、黑貂之裘,以金银饰帽。”词语解释:绒绣 拼音:róng xiù
用彩色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 冰心 《晚晴集·瞻仰毛主席纪念堂》:“他的座后,衬托着一大幅色彩明快雅淡的绒绣。”词语解释:绨绣 拼音:tí xiù
饰以彩绣的厚缯。《宋书·良吏传序》:“及 世祖 承统,制度奢广,犬马餘菽粟,土木衣綈绣。”《旧唐书·杨国忠传》:“贵妃姊 虢国夫人 , 国忠 与之私,於 宣义里 构连甲第,土木被綈绣,栋宇之盛,两都莫比。”词语解释:缛绣 拼音:rù xiù
绚丽的锦绣。亦用以喻文采。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縟绣罗紈,中者素綈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褻人而居婚姻之饰。” 晋 陆机 《文赋》:“炳若縟绣,悽若繁絃。”《文选·左思〈吴都赋〉》:“荣色杂揉,绸繆縟绣。” 张铣 注:“五色曰縟,言花有采色,繁密相错如绣也。” 清 陆时雍 《诗镜总论》:“素而绚、卑而未始不高者, 渊明 也。艰哉 士衡 之苦於縟绣而不华也。”词语解释:夜行被绣 拼音:yè xíng pī xiù
谓身穿锦绣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显贵不为人所知。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汉 苏武 《报李陵书》:“语曰:‘夜行被绣,不足为荣。’”词语解释:纂绣 拼音:zuǎn xiù
编织刺绣。《新唐书·褚遂良传》:“雕琢害力农,纂绣伤女工。”《宋史·职官志五》:“文绣院,掌纂绣,以供乘舆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