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一绺 拼音:yī liǔ
(1).表数量。用于线、麻、发、须等。 唐 王涣 《惆怅诗》之八:“青丝一綹堕云鬟,金剪刀鸣不忍看。”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腰缠着一綹儿麻。”
(2).表数量。用于绺状的景物。 清 黄景仁 《将游西山道中写望》诗:“除却天边尘一綹,江南风景亦依稀。”词语解释:发绺 拼音:fā liǔ
束状的头发。 潘漠华 《雨点》:“老妈说了‘太高公’后,重新把发绺解开,低低地绕着宽松的S髻。” 李威仑 《爱情》:“清风不时吹来,飘起她额前的几缕发绺,使她觉得又惬意又畅快。”词语解释:小绺 拼音:xiǎo liǔ
方言。扒手。 清 高继衍 《蜨阶外史·剪绺》:“剪綹。一名小綹。京师最多,不操矛弧,攫财於道,神鬼出没,不可端倪。” 徐珂 《清稗类钞·爵秩·京城管理地面之官》:“街市小窃俗号小綹者,倘被其窃,苟鸣之官厅,三日之内,无不返者。”参见“ 小李 ”。
词语解释:小李 拼音:xiǎo lǐ
扒手名。后引申谓扒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小李》:“ 蜀 人以交子贸易,藏腰间,盗善以小刃取之稠人中如己物……此即今京师小李之类。‘小李’云者,意为昔时此贼之首,犹健讼所云 邓思贤 耳。” 明 无名氏 《齐天大圣》第三折:“则为俺 齐天圣 无廉无耻盗仙丹做了小李。”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近世窃钩之徒窜身都市,潜於人丛中割取佩物,俗呼剪綹……京师则称为小李。”词语解释:剪绺 拼音:jiǎn liǔ
亦作“ 翦柳 ”。 剪破他人衣衫,掏取财物,即扒窃。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这老子倒乖,哄的我低头自取,你却叫有翦綹的,倒着你的道儿。”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由你写!或是跳墙驀圈,翦柳搠包儿,做上马强盗,白昼抢夺,或是认道士,认和尚,养汉子,你则管写不妨事。”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纫衣被贼》:“撇白翦綹,当做顽皮;走脊飞簷,视同儿戏。” 清 冯桂芬 《与李方赤太守书》:“ 北寺 一带,夙为丐藪,翦綹、挖包、抢帽之事,日不絶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