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绿阴 拼音:lǜ yīn
亦作“绿荫”。 绿色的树荫。 唐 来鹄 《病起》诗:“春初一卧到秋深,不见红芳与緑阴。” 明 高启 《葵花》诗:“艷发朱光里,丛依緑荫边。” 清 徐喈凤 《会仙记》:“ 素娥 抱一女孩至曰:‘此小姐所产,十閲月矣。以其生緑阴下,因名 緑阴 。’” 冰心 《去国·两个家庭》:“进到中间的屋子,窗外绿荫遮满,几张洋式的椅桌……错错落落的点缀得非常静雅。”词语解释:绿水 拼音:lǜ shuǐ
(1).碧绿的水。 汉 应璩 《与满公琰书》:“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緑水。” 晋 潘岳 《秋兴赋》:“龟祀骨於宗祧兮,思反身於緑水。”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一:“名园依緑水,野竹上青霄。”
(2).古舞曲名。一名“渌水”。《淮南子·俶真训》:“足蹀《阳阿》之舞,手会《緑水》之趋。” 高诱 注:“《緑水》,舞曲也,一曰古诗也。” 晋 张协 《七命》:“若乃追清哇,赴严节,奏《緑水》,吐《白雪》。”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一:“古称《緑水》今《白紵》,催絃急管为君舞。” 唐 顾况 《宜城放琴客歌》:“新妍笼裙云母光,朱絃《緑水》喧洞房。”词语解释:绿野 拼音:lǜ yě
(1).绿色的原野。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春晚緑野秀,巖高白云屯。” 唐太宗 《咏雨》:“和气吹緑野,梅雨洒芳田。”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故既揄扬威力,颂美强者矣,復曰:吾爱 亚美利加 ,此自由之区,神之緑野,不被压制之地也。”
(2).指 唐 裴度 的别墅 绿野堂 。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此公( 裴度 )胸中亦未得全为无事人。 緑野 之游,岂易得哉!” 明 薛蕙 《送杨石斋》诗:“云霞深 緑野 ,卉木富 平泉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 緑野 天开 裴令 墅, 冶城 人识 谢公墩 。”词语解释:绿鬓 拼音:lǜ bìn
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形容年轻美貌。 南朝 梁 吴均 《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之三:“緑鬢愁中改,红颜啼里灭。” 唐 崔颢 《虞姬篇》:“ 虞姬 少小 魏王 家,緑鬢红脣桃李花。”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去年緑鬢今年白,不觉衰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黄尘行客,翻为坠井之魂;緑鬢新人,竟作离乡之妇。” 清 黄遵宪 《人境庐杂诗》之三:“亦有终焉志,其如緑鬢何?”词语解释:绿窗 拼音:lǜ chuāng
(1).绿色纱窗。指女子居室。 唐 李绅 《莺莺歌》:“緑窗娇女字 鶯鶯 ,金雀婭鬟年十七。”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劝我早归家,緑窗人似花。” 宋 张先 《贺圣朝》词:“爱来书幌緑窗前,半和娇笑。”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绣帘风细,緑窗人静。”
(2).指贫女的居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居室。 唐 白居易 《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緑窗贫家女,寂寞二十餘。”词语解释:绿发 拼音:lǜ fā
(1).乌黑而有光泽的头发。 唐 李白 《游泰山》诗之三:“偶然值青童,緑髮双云鬟。” 宋 黄庭坚 《次韵周德夫经行不相见之诗》:“春风倚樽俎,緑髮少年时。” 清 钱谦益 《王郎行》:“祇今七十仍壮年,緑髮方瞳陆地仙。”
(2).借指年轻人。 唐 许浑 《送人之任邛州》诗:“緑髮监州丹府归,还家乐事我先知。”词语解释:绿波 拼音:lǜ bō
(1).绿色水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清潭远涨,緑波凝浄。” 唐 唐彦谦 《鸂鶒》诗:“一宿南塘烟雨时,好风摇动緑波微。” 清 姚范 《方颂椒山居记》:“苍巖崒嵂,緑波澹淡。” 朱自清 《威尼斯》:“在 圣马克 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2).比喻风吹绿草之状。 元 钱惟善 《送陈众仲之官翰林应奉》诗:“緑波草色连天远,不是寻常送别愁。”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芳草緑波吹不尽,只隔遥山。”词语解释:绿云 拼音:lǜ yún
(1).绿色的云彩。多形容缭绕仙人之瑞云。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扬芬紫烟上,垂綵緑云中。”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帝子泣兮緑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2).喻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 唐 杜牧 《阿房宫赋》:“緑云扰扰,梳晓鬟也。” 前蜀 韦庄 《酒泉子》词:“緑云倾,金枕腻。” 宋 陆游 《清商怨·葭萌驿作》词:“梦破南楼,緑云堆一枕。”
(3).借指年轻女子。《天雨花》第十五回:“可惜这样如花女,嫁此萧萧白髮人。夭桃灼灼倚松柏,雪鬢苍苍配緑云。”
(4).喻绿叶。 宋 张镃 《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词:“緑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余以竹叶裹粽餽之,附诗云:‘劝公莫负便便腹,不嚼红霞嚼緑云。’”词语解释:绿绮 拼音:lǜ qǐ
(1).古琴名。 晋 傅玄 《琴赋》序:“ 齐桓公 有鸣琴曰号钟, 楚庄 有鸣琴曰绕梁,中世 司马相如 有緑綺, 蔡邕 有焦尾,皆名器也。”
(2).泛指琴。 唐 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诗:“ 蜀 僧抱緑綺,西下 峨眉 峯。” 宋 贺铸 《小梅花》词:“愁无已,奏緑綺,歷歷高山与流水。”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辞婚》:“数归期,旧情新叙在何时,欲将緑綺舒心曲,流水高山付与谁。” 清 孙枝蔚 《房兴公新姬》诗:“棋局纔收间点茶,能弹緑綺耻筝琶。”
(3).绿色的丝绸。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诗:“落霞沉緑綺,残月坏金枢。” 宋 周密 《西江月·延祥观拒霜拟稼轩》词:“緑綺紫丝步障,红鸞彩凤仙城。”词语解释:绿竹 拼音:lǜ zhú
菉草与萹竹。《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緑竹猗猗。” 毛 传:“緑,王芻也;竹,萹竹也。” 陈奂 传疏:“《唐本草》旧註云:‘藎草,俗名菉蓐草。《尔雅》所谓王芻者也。’……竹,《尔雅》亦作竹,传云萹竹,《尔雅》作萹蓄。”按,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为一物, 宋 朱熹 《诗集传》从之,训为绿色之竹。词语解释:绿酒 拼音:lǜ jiǔ
美酒。 晋 陶潜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清歌散新声,緑酒开芳颜。” 唐 黄滔 《寄罗郎中隐》诗:“緑酒千盃肠已烂,新诗数首骨犹存。” 宋 晏殊 《清平乐》词:“劝君緑酒金盃,莫嫌丝管声催。” 元 倪瓒 《寄李隐者》诗:“君住 鈿山湖 ,緑酒松花春。”词语解释:绿萝 拼音:lǜ luó
(1).绿色藤萝。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緑萝缘玉树,光曜粲相暉。”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四:“緑萝纷葳蕤,繚绕松栢枝。” 宋 孙觌 《小园春事》诗之一:“緑萝高张翠羽盖,苍巘中断青玉玦。” 元 赵孟頫 《桃源春晓图》诗:“ 桃花源 里得春多,洞口春烟摇緑萝。”
(2).荔枝名。亦名挂绿。 清 吴应逵 《岭南荔支谱》卷四:“挂緑、玉栏、金井,如夜光无价,非可以金钱得之……緑萝,即指挂緑也。”
(3).溪名。在今 湖北省 。 宋 欧阳修 《送田画秀才宁亲万州序》:“岁之仲春,自 荆南 西拜其亲於 万州 。维舟 夷陵 ,予与之登高以远望,遂游 东山 ,窥 緑萝溪 ,坐磐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欧阳公 謫 夷陵 时,诗云:‘江上孤峰蔽 緑萝 ,县楼终日对嵯峨。’盖 夷陵县 治下临峡,江名 緑萝溪 。自此上泝,即 上牢关 ,皆山水清絶处。”词语解释:绿衣 拼音:lǜ yī
(1).《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相传此系 卫 庄姜 伤己之诗。古人以黄为正色,绿为间色,间色为衣,黄色为里,比喻尊卑倒置,贵贱失所。后因以“緑衣”为正室失位的典故。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宁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
(2).指非正色的下等服色。 汉 扬雄 《法言·吾子》:“緑衣三百,色如之何矣;紵絮三千,寒如之何矣。” 李轨 注:“緑衣虽有三百领,色杂不可入宗庙。”《新唐书·肃宗七女传》:“ 阿布思 之妻隶掖庭,帝宴,使衣緑衣为倡。”后因以“緑衣”为婢妾等人的代称。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向春风枉却韶颜,做緑衣微贱。”《天雨花》第十五回:“你当日不肯充緑衣之数,朕今贵为天子,你若相从,你便是正宫皇后。”
(3). 唐 制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 明 制八品、九品着绿袍。见《新唐书·车服志》、《明会典·冠服二·公服》。 唐 姚合 《武功县作》诗之十二:“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緑衣。”
(4).借指地位卑微的官员。 宋 陆游 《望永思陵》诗:“緑衣迎拜属车尘,草木曾霑雨露春。”
(5).指鹦鹉的绿色羽毛。 汉 祢衡 《鹦鹉赋》:“紺趾丹嘴,緑衣翠衿。” 唐 张祜 《再吟鹦鹉》诗:“未胜无丹嘴,何劳事緑衣。”
(6).指邮递员。 叶圣陶 《一个青年》:“绿衣颁简,伸纸怅然。”参见“ 緑衣人 ”。
词语解释:绿衣人 拼音:lǜ yī rén
指邮递员。邮务人员的制服为绿色,故名。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这些稿件的来历,有的通过党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不远千里,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词语解释:绿玉 拼音:lǜ yù
(1).绿色的玉。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青玉》记载:绿玉以深绿色者为佳,淡者次之。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二四:“花底休倾緑玉卮,云中含笑向 安期 。”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妃( 杨贵妃 )善击磬……上命採 蓝田 緑玉,琢成磬。”
(2).竹的别名。 唐 白居易 《履道新居二十韵》:“篱菊黄金合,窗筠緑玉稠。” 宋 杨万里 《竹床》诗:“已製青奴一壁寒,更搘緑玉两头安。”
(3).芭蕉的别名。 清 吴伟业 《题石田画芭蕉》诗之一:“平生枉用 藤溪 纸,緑玉窗前好写书。”词语解释:绿珠 拼音:lǜ zhū
人名。 晋 石崇 爱妾,相传本 白州 (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博白县 ) 梁氏 女,美而艳,善吹笛,后为 孙秀 所逼,坠楼而死。后诗文中泛指美女。 南朝 陈后主 《东飞伯劳歌》:“池侧鸳鸯春日鸎, 緑珠 絳树 相逢迎。” 宋 苏轼 《水龙吟》词:“闻道 岭 南太守,后堂深、 緑珠 娇小。”词语解释:绿芜 拼音:lǜ wú
丛生的绿草。 唐 韩偓 《船头》诗:“两岸緑芜齐似翦,掩映云山相向晚。”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将有远行》:“伤心曲,秋风緑芜,丢不下情亲去。” 清 陈维崧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 齐 臺 宋 苑模糊,剩连天緑芜。”词语解释:绿蚁
见“ 緑蚁 ”。词语解释:绿林 拼音:lù lín
(緑lù)指 新莽 末年的绿林军。 西汉 末年, 新市 人 王匡 、 王凤 等,组织 荆州 饥民起义,以 绿林山 (在今 湖北省 当阳县 东北)为根据地,史称“緑林军”。以后绿林军分兵转移,称 下江 兵和 新市 兵,并与 平林 兵会合,声势大振。北攻 洛阳 ,西攻 长安 , 王莽 被杀死。事见《汉书·王莽传下》、《后汉书·刘玄传》等。 汉 臧洪 《报陈琳书》:“昔 高祖 取 彭越 于 鉅野 , 光武 创基,兆于緑林,卒能龙飞受命,中兴帝业。”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夫以 圣公 身在微贱,已能结客报雠,避难緑林,名为豪杰。安有贵为人主,而反至於斯者乎?”后因以“緑林”指聚集山林间的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武装集团。 前蜀 韦庄 《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诗:“百口寄安沧海上,一身逃难緑林中。”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效款》:“须知你原属良民,怎凭依緑林。”《说唐》第十一回:“若説怕小弟们后无归着,是小覷我二人了,是説我二人要把緑林做终身的了。” 峻青 《海啸》第四章:“真是个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江湖特色,绿林风味。”词语解释:绿尊 拼音:lǜ zūn
见“ 緑樽 ”。
词语解释:绿樽 拼音:lǜ zūn
亦作“绿尊”。 酒杯。 南朝 梁 沉约 《酬谢宣城朓诗》:“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緑樽。” 唐 钱起 《送族侄赴任》诗:“此时知 小阮 ,相忆緑尊前。” 明 陈所闻 《懒画眉·秋酌啸风亭》曲:“天风遮莫吹双髩,山色江光满緑尊。”词语解释:绿荫 拼音:lǜ yīn
有叶树木底下的阴地。例如:夏日绿荫遮阳,是避暑的好去处。词语解释:绿樽 拼音:lǜ zūn
亦作“绿尊”。 酒杯。 南朝 梁 沉约 《酬谢宣城朓诗》:“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緑樽。” 唐 钱起 《送族侄赴任》诗:“此时知 小阮 ,相忆緑尊前。” 明 陈所闻 《懒画眉·秋酌啸风亭》曲:“天风遮莫吹双髩,山色江光满緑尊。”词语解释:绿毛 拼音:lǜ máo
(1).绿色羽毛。 唐 王建 《伤邻安鹦鹉词》:“十日不饮一滴浆,泪渍緑毛头似鼠。”
(2).指黑色头发。 唐 薛能 《舞者》诗:“緑毛釵动小相思,一唱南轩日午时。”
(3).指仙人身上的绿色毛发。相传 汉 刘根 得道后,体生绿毛。 唐 曹松 《赠道人》诗:“閬苑驾将雕羽去,洞天赢得緑毛生。”参见“ 緑毛仙 ”。
(4).喻指绿色的针叶。 宋 苏轼 《松》诗:“依依古仙子,鬱鬱緑毛身。”
词语解释:绿毛仙 拼音:lǜ máo xiān
据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毛公坛》记载: 汉 刘根 在 洞庭山 中得道成仙,身生绿毛,人称 毛公 。后人亦称之为“緑毛仙”、“緑毛叟”。 唐 皮日休 《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因寄》诗:“ 刘根 昔成道,兹坞四百年。毿毿被其体,号为緑毛仙。” 宋 苏轼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草堂》诗:“应逢緑毛叟,扣户夜抽簪。” 明 高启 《毛公坛》诗:“尝闻緑毛叟,变化犹神龙。”词语解释:绿醑 拼音:lǜ xǔ
绿色美酒。 唐太宗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清尊浮緑醑,雅曲韵朱弦。” 宋 苏轼 《谒金门·秋感》词:“孤负金尊緑醑,来岁今宵圆否?” 明 陆采 《明珠记·雪庆》:“似今日闷拨红炉,知何日同斟緑醑。”词语解释:绿罗 拼音:lǜ luó
(1).绿色的绮罗。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紇那》披緑罗。”
(2).比喻绿水微波。 唐 张祜 《题于越亭》诗:“山衔落照攲红盖,水蹙斜文捲緑罗。”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杏腮轻粉日催红,池面緑罗风卷皱。”
(3).荔枝名。 宋 杨万里 《走笔谢吉守赵判院分饷三山生荔子》诗:“ 西川 红锦无此色, 南海 緑罗犹带酸。”自注:“ 五羊 荔子上上者名緑罗。”参见“ 緑萝 ”。
词语解释:绿萝 拼音:lǜ luó
(1).绿色藤萝。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緑萝缘玉树,光曜粲相暉。”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四:“緑萝纷葳蕤,繚绕松栢枝。” 宋 孙觌 《小园春事》诗之一:“緑萝高张翠羽盖,苍巘中断青玉玦。” 元 赵孟頫 《桃源春晓图》诗:“ 桃花源 里得春多,洞口春烟摇緑萝。”
(2).荔枝名。亦名挂绿。 清 吴应逵 《岭南荔支谱》卷四:“挂緑、玉栏、金井,如夜光无价,非可以金钱得之……緑萝,即指挂緑也。”
(3).溪名。在今 湖北省 。 宋 欧阳修 《送田画秀才宁亲万州序》:“岁之仲春,自 荆南 西拜其亲於 万州 。维舟 夷陵 ,予与之登高以远望,遂游 东山 ,窥 緑萝溪 ,坐磐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欧阳公 謫 夷陵 时,诗云:‘江上孤峰蔽 緑萝 ,县楼终日对嵯峨。’盖 夷陵县 治下临峡,江名 緑萝溪 。自此上泝,即 上牢关 ,皆山水清絶处。”词语解释:绿华 拼音:lǜ huá
(1).茶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上每赐御饌汤物,而道路之使相属……其酒有凝露浆、桂花醑,其茶则緑华、紫英之号。”
(2).传说中仙女 萼绿华 之省称。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李太夫人文》:“揖 緑华 与 金母 ,嘰琼蘂兮緋桃。”词语解释:绿丝 拼音:lǜ sī
(1).绿色丝缕。 唐 独孤及 《官渡柳歌》:“千条万条色,一一胜緑丝。” 唐 白居易 《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知》:“緑丝文布素轻褣,珍重京华手自封。”
(2).指柳丝。 唐 徐彦伯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诗:“香萼媚红滋,垂条縈緑丝。” 前蜀 韦庄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之一:“满街杨柳緑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词语解释:绿绮琴 拼音:lǜ qǐ qín
古琴名。传说 汉 司马相如 作《玉如意赋》, 梁王 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晋 张载 《拟四愁诗》:“佳人遗我緑綺琴,何以赠之双南金。”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地覆青袍草,窗横緑綺琴。” 明 刘基 《旅兴》诗:“愿以緑綺琴,写作《行路难》。”参见“ 緑綺 ”。
词语解释:绿绮 拼音:lǜ qǐ
(1).古琴名。 晋 傅玄 《琴赋》序:“ 齐桓公 有鸣琴曰号钟, 楚庄 有鸣琴曰绕梁,中世 司马相如 有緑綺, 蔡邕 有焦尾,皆名器也。”
(2).泛指琴。 唐 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诗:“ 蜀 僧抱緑綺,西下 峨眉 峯。” 宋 贺铸 《小梅花》词:“愁无已,奏緑綺,歷歷高山与流水。”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辞婚》:“数归期,旧情新叙在何时,欲将緑綺舒心曲,流水高山付与谁。” 清 孙枝蔚 《房兴公新姬》诗:“棋局纔收间点茶,能弹緑綺耻筝琶。”
(3).绿色的丝绸。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诗:“落霞沉緑綺,残月坏金枢。” 宋 周密 《西江月·延祥观拒霜拟稼轩》词:“緑綺紫丝步障,红鸞彩凤仙城。”词语解释:绿丛 拼音:lǜ cóng
指绿色的草丛、树丛。 唐 李端 《早春会王逵主人得蓬字》:“緑丛犹覆雪,红萼已凋风。” 唐 周元范 《和白太守拣贡橘》:“离离朱实緑丛中,似火烧山处处红。” 许地山 《空山灵雨·处女底恐怖》:“深沉院落,静到极地;虽然我底脚步走在细草之上,还能惊动那伏在绿丛里的蜻蜓。”词语解释:绿萍 拼音:lǜ píng
亦作“绿苹”。 绿色的浮萍。 南朝 梁武帝 《十喻诗·如炎》:“金波扬素沫,银浪翻緑萍。” 唐 贾岛 《昆明池泛舟》诗:“一枝青竹榜,泛泛緑萍里。” 元 贡奎 《题陈氏所藏著色山水图》诗:“素波净如镜,緑苹点溪湾。”词语解释:绿筱
绿色小竹。《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白云抱幽石,緑篠媚清涟。” 刘良 注:“篠,竹箭也。” 唐 宋之问 《宿云门寺》诗:“夤缘緑篠岸,遂得青莲宫。” 宋 王禹偁 《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诗:“气秋緑篠战,露睍圆荷捧。”词语解释:绿萼 拼音:lǜ è
绿萼梅的省称。 清 赵翼 《王楼村先生十三本梅花书屋图》诗:“緑萼六株红七株,屋后屋前各分界。”参见“ 緑萼梅 ”。
词语解释:绿萼梅 拼音:lǜ è méi
亦作“绿萼梅”。 梅花之一种。萼片为绿色。 宋 范成大 《梅谱》:“緑蕚梅。凡梅花跗蒂皆絳紫色,惟此纯緑,枝梗亦青,特为清高,好事者比之 九嶷 仙人 蕚緑华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梅》:“緑蕚梅,枝跗皆緑。” 清 钱载 《到家作》诗之二:“久失东墙緑萼梅,西墙双桂一风摧。”词语解释:绿盖 拼音:lǜ gài
(1).绿色的车盖。 汉 贾谊 《新书·匈奴》:“ 匈奴 之来者,家长已上固必衣绣,家少者必衣文锦,将为银车五乘,大雕画之,驾四马、载緑盖、从数骑,御驂乘,且虽单于之出入也,不轻都此矣。”《晋书·舆服志》:“王青盖车,皇孙緑盖车,并驾三,左右騑。” 唐 李贺 《神弦别曲》:“緑盖独穿香径归,白马花竿前孑孑。”
(2).喻荷叶。 元 张宪 《湖上》诗:“緑盖遮笼菡萏,碧澜摇荡鸳鸯。”词语解释:绿鬟 拼音:lǜ huán
乌黑发亮的发髻。泛指妇女美丽的头发。 唐 白居易 《闺妇》诗:“斜凭绣牀愁不动,红綃带缓緑鬟低。” 宋 苏轼 《浣溪沙·春情》词:“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緑鬟倾?” 清 陈维崧 《解语花·咏美人捧茶和王元美韵》词:“乳花银蕊,烟裊上,緑鬟千缕。”词语解释:绿袍 拼音:lǜ páo
(1).古时低级官员的袍服。 唐 白居易 《曲江亭晚望》诗:“尘路行多緑袍故,风亭立久白鬚寒。”《新唐书·杨炎传》:“自 道州 还也,家人以緑袍木简弃之, 炎 止曰:‘吾 岭 上一逐吏,超登上台,可常哉?且有非常之福,必有非常之祸,安可弃是乎?’”参见“ 緑衣 ”。
(2).指新科进士的袍服。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緑袍乍着君恩重,黄榜初开御墨鲜。”
词语解释:绿衣 拼音:lǜ yī
(1).《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相传此系 卫 庄姜 伤己之诗。古人以黄为正色,绿为间色,间色为衣,黄色为里,比喻尊卑倒置,贵贱失所。后因以“緑衣”为正室失位的典故。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宁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
(2).指非正色的下等服色。 汉 扬雄 《法言·吾子》:“緑衣三百,色如之何矣;紵絮三千,寒如之何矣。” 李轨 注:“緑衣虽有三百领,色杂不可入宗庙。”《新唐书·肃宗七女传》:“ 阿布思 之妻隶掖庭,帝宴,使衣緑衣为倡。”后因以“緑衣”为婢妾等人的代称。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向春风枉却韶颜,做緑衣微贱。”《天雨花》第十五回:“你当日不肯充緑衣之数,朕今贵为天子,你若相从,你便是正宫皇后。”
(3). 唐 制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 明 制八品、九品着绿袍。见《新唐书·车服志》、《明会典·冠服二·公服》。 唐 姚合 《武功县作》诗之十二:“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緑衣。”
(4).借指地位卑微的官员。 宋 陆游 《望永思陵》诗:“緑衣迎拜属车尘,草木曾霑雨露春。”
(5).指鹦鹉的绿色羽毛。 汉 祢衡 《鹦鹉赋》:“紺趾丹嘴,緑衣翠衿。” 唐 张祜 《再吟鹦鹉》诗:“未胜无丹嘴,何劳事緑衣。”
(6).指邮递员。 叶圣陶 《一个青年》:“绿衣颁简,伸纸怅然。”参见“ 緑衣人 ”。
词语解释:绿衣人 拼音:lǜ yī rén
指邮递员。邮务人员的制服为绿色,故名。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这些稿件的来历,有的通过党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不远千里,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词语解释:绿莎 拼音:lǜ shā
(1).绿色的莎草。《后汉书·马融传》:“树以蒱柳,被以緑莎。”
(2).泛指绿草地。 唐 元稹 《和乐天题王家亭子》:“风吹笋籜飘红砌,雨打桐花盖緑莎。” 前蜀 韦庄 《睹军回戈》诗:“御苑緑莎嘶战马,禁城寒月捣征衣。” 宋 叶梦得 《八声甘州·正月二日作》词:“好是緑莎新径,賸安排芳意,特地重栽。” 明 刘基 《琅琊王歌》之二:“花高折不得,空步緑莎归。”词语解释:绿章 拼音:lǜ zhāng
即青词。旧时道士祭天时所写的奏章表文,用硃笔写在青藤纸上,故名。 唐 李贺 《绿章封事》诗:“緑章封事諮 元父 ,六街马蹄浩无主。” 王琦 汇解:“《演繁露》:‘今世上自人主,下至臣庶,用道家科仪奏事于天帝者,皆青籐纸朱字,名为青词。’緑章即青词,谓以緑纸为表章也。” 宋 陆游 《花时遍游诸家园》诗:“緑章夜奏 通明殿 ,乞借春阴护海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棋道士﹞棋至劣而至好胜,终日丁丁然不休。对局者或倦求去,至长跪留之。尝有人指对局者一著,衔之次骨,遂拜緑章,诅其速死。” 严复 《秋花次吕女士韵》:“緑章乞荫通高旻, 剑南先生 情最真。”词语解释:绿雾 拼音:lǜ wù
青茫茫的雾气。 唐 李贺 《江南弄》诗:“ 江 中緑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 宋 苏轼 《寿星院寒碧轩》诗:“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緑雾霑人衣。” 宋 范成大 《醉落魄》词:“栖乌飞絶,絳河緑雾星明灭。”词语解释:绿钱 拼音:lǜ qián
(1).青苔的别称。《文选·沉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诗》:“宾阶緑钱满,客位紫苔生。” 李善 注引 崔豹 《古今注》:“空室无人行,则生苔蘚,或青或紫,一名緑钱。” 唐 岑参 《长门怨》诗:“緑钱侵履跡,红粉溼啼痕。”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之一:“南池緑钱生,北岭紫笋长。” 郑泽 《长沙谒烈士祠》诗:“緑钱罢幽径,华采辉吾党。”
(2).指榆荚。榆荚形似钱串,故名。 前蜀 韦庄 《和元秀才别业书事》:“緑钱榆贯重,红障杏篱深。”词语解释:绿沈 拼音:lǜ chén
亦作“绿沉”。
(1).浓绿色。《太平御览》卷七○二引 晋 陆翽 《邺中记》:“﹝ 石虎 ﹞用象牙桃枝扇,其上竹或緑沉色,或木兰色,或作紫紺色,或作鬱金色。” 唐 皮日休 《公斋四咏·新竹》:“一架三百本,緑沉森冥冥。”
(2).凡器物之浓绿或被漆、染为浓绿色者常冠以“緑沉”。 晋 王羲之 《笔经》:“有人以緑沉漆竹管及鏤管见遗,録之多年。斯亦可爱玩,詎必金寳雕琢,然后为寳也。” 南朝 梁简文帝 《旦出兴业寺训诗》:“ 吴 戈 夏 服箭,驥马緑沉弓。”《南史·任昉传》:“﹝ 任昉 ﹞卒於官…… 武帝 闻问,方食西苑緑沉瓜,投之於盘,悲不自胜。” 唐 杜甫 《重过何氏》诗之四:“雨抛金锁甲,苔卧緑沉鎗。”词语解释:绿绶 拼音:lǜ shòu
见“ 緑綟綬 ”。
词语解释:绿綟绶 拼音:lǜ lì shòu
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古代三公以上用绿綟色绶带。《晋书·卫瓘传》:“及 杨骏 诛,以 瓘 録尚书事,加緑綟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陈书·高祖纪上》:“其进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 陈公 ,备九锡之礼,加璽紱、远游冠、緑綟綬,位在诸侯王上。”亦省作“ 緑綬 ”。《后汉书·舆服志下》:“诸国贵人、相国皆緑綬。” 刘昭 注:“ 徐广 曰:‘金印緑綟綬。’綟音戾,草名也。以染似緑,又云似紫。”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惭闻紆緑綬,即候挂朝簪。”词语解释:绿筠 拼音:lǜ yún
绿竹。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於是緑筠绕岫,翠篁緜岭。” 唐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广砌罗红药,疏窗荫緑筠。” 明 刘基 《寄题升元观绿筠轩》诗:“带郭轩楹暎緑筠,八窗瀟洒总宜人。”词语解释:绿沉 拼音:lǜ chén
(暂缺)词语解释:绿浪 拼音:lǜ làng
(1).碧波。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平沙緑浪榜方口,雁鸭飞起穿垂杨。” 唐 白居易 《正月三日闲行》诗:“緑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2).比喻被风吹动起伏不定的农作物。 宋 苏轼 《答郡中同僚贺雨》诗:“登城望麰麦,緑浪风掀舞。”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这儿是半山窝里一道川,牧草长得非常茂盛,在夏风里掀起一层层绿浪。”词语解释:绿琴 拼音:lǜ qín
绿绮琴之省称。泛指琴。 南朝 齐 谢朓 《曲池之水》诗:“鸟去能传响,见我緑琴中。”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九:“碧草生旧迹,緑琴歇芳声。” 唐 赵抟 《琴歌》:“緑琴製自桐孙枝,十年窗下无人知。”词语解释:绿橘 拼音:lǜ jú
橘的一种。皮色青绿,比一般柑橘小,早熟。 宋 韩彦直 《橘录》卷中:“緑橘比他柑微小,色紺碧可爱。不待霜,食之味已珍。留之枝间,色不尽变。隆冬採之,生意如新。 横阳 人家时有之,不常见也。” 宋 梅尧臣 《赠裴直讲水梨二颗答吴甘三颗走笔呈之》诗:“緑橘似甘来太学,大梨如水出 咸阳 。”词语解释:绿茸 拼音:lǜ róng
(1).纤细繁密的绿草。 唐 白居易 《寄题盩厔厅前双松》诗:“清韵度秋在,緑茸随日新。”
(2).绿草纤细繁密的样子。 唐 元稹 《酬乐天〈得稹所寄紵丝布白轻庸制成衣服以诗报之〉》:“春草緑茸云色白,想君骑马好仪容。”词语解释:绿字 拼音:lǜ zì
(1).古代石碑上刻的文字,填以色漆,故称绿字。 南朝 梁简文帝 《宣武王庙碑赞》:“功书緑字,事烛青编。” 唐 张说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旧庙青林古,新碑緑字生。”
(2).河图上的绿色文字。《晋书·地理志序》:“ 大禹 观於浊 河 ,而受緑字,寰瀛之内可得而言也。”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之一:“朱綈叶祉,緑字摛英。” 唐 李峤 《洛》诗:“神龟方锡瑞,緑字重来臻。” 宋 范仲淹 《滕子京以真箓相示因以赠之》诗:“緑字起龙蛇,丹文掛星斗。”参见“ 緑文 ”。
词语解释:绿文 拼音:lǜ wén
绿色的图箓。 王闿运 《桂颂》:“奉黄牙赤玉之璋,览朱陵緑文之图。”参见“ 緑图 ”。词语解释:绿桂 拼音:lǜ guì
(1).绿色桂树。 唐 白居易 《东亭闲望》诗:“緑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 宋 欧阳修 《三游洞》诗:“青萝緑桂何岑寂,山鸟嘐嘐不惊客。” 明 徐渭 《中秋雨集金氏园亭次陈思立》诗:“緑桂隔年疎彩晕,银毬终夜断长绳。”
(2).传说为仙家之树,其膏可燃以照明。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九年, 昭王 思诸神异。有 谷将子 ,学道之人也,言於王曰:‘ 西王母 将来游,必语虚无之术。’不踰一年, 王母 果至。与 燕昭王 游於燧林之下,説 炎帝 钻火之术。取緑桂之膏,燃以照夜。”后因以“緑桂”为灯烛的典故。词语解释:绿针 拼音:lǜ zhēn
喻禾苗。 宋 苏轼 《无锡道中赋水车》诗:“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緑鍼抽稻芽。” 明 徐渭 《笋脯》诗:“籜畔夫将妇,随农插緑针。” 词语解释:绿李 拼音:lǜ lǐ
(1).绿色李子。《北史·齐琅邪王俨传》:“ 儼 器服翫饰,皆与 后主 同,所须悉官给。於南宫尝见新冰緑李,还,怒曰:‘尊兄已有,我何意无。’”
(2).指绿色李树。 唐 杜甫 《诣徐卿觅果栽》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緑李与黄梅。”词语解释:绿浦 拼音:lǜ pǔ
绿色的水滨。 南朝 梁 沉约 《钓竿》诗:“桂舟既容与,緑浦復回紆。” 唐 李益 《长干行》:“鸳鸯緑浦上,翡翠锦屏中。” 宋 晏几道 《浪淘沙》词:“緑浦归帆看不见,还是斜阳。”词语解释:绿醅 拼音:lǜ pēi
绿色美酒。 唐 胡曾 《姑苏台》诗:“ 吴王 恃霸弃雄才,贪向 姑苏 醉緑醅。” 宋 沉遘 《五言次韵和景彝〈秋兴〉》:“西风但高咏,将奈緑醅何。”词语解释:绿房 拼音:lǜ fáng
(1).指花苞。花未开时,花苞为绿色,故称。 唐 李贺 《牡丹种曲》:“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緑房迎白晓。”
(2).指莲房。 晋 陆云 《芙蕖》诗:“緑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唐 李商隐 《韩翃舍人即事》诗:“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緑房。”
(3).指槟榔的果实。 北周 庾信 《忽见槟榔》诗:“緑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词语解释:绿肥 拼音:lǜ féi
将新鲜绿色植物的嫩茎叶翻压在地里,经过发酵而成的有机肥料。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大部分绿肥也可用作饲料。词语解释:绿醽 拼音:lǜ líng
亦作“绿酃”。 酒名。亦泛指美酒。《文选·左思〈吴都赋〉》:“飞轻轩而酌緑酃,方双轡而赋珍羞。” 刘逵 注引《湘州记》:“‘ 湘州 临水县 有 酃湖 ,取水为酒,名曰酃酒。’”一本作“ 緑醽 ”。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七月调神麯,三春酿緑醽。” 前蜀 韦庄 《耒阳县浮山神庙》诗:“山曾 尧 代浮洪水,地有 唐 臣奠緑醽。” 庞树柏 《楚伧招饮以病咯血谢之》诗:“甚日搴裳去?春风醉緑醽。”词语解释:绿茸茸 拼音:lǜ róng róng
碧绿而繁密貌。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折:“遥望见緑茸茸莎茵芳草,翻滚滚雪浪银涛。”《水浒传》第十三回:“那緑茸茸芳草地上,八个马蹄翻盏撤鈸相似,勃喇喇地风团儿也似般走。” 刘白羽 《长江三日》:“ 长江 两岸,层层迭迭,无穷无尽的都是雄伟的山峰,苍松翠竹緑茸茸的遮了一层绣幕。”词语解释:绿野堂 拼音:lǜ yě táng
唐 裴度 的别墅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南。 裴度 为 唐宪宗 时宰相,平定藩镇叛乱有功,晚年以宦官专权,辞官退居 洛阳 。于 午桥 建别墅,种花木万株,筑燠馆凉台,名曰 绿野堂 。 裴度 野服萧散,与 白居易 、 刘禹锡 等作诗酒之会,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事见《新唐书·裴度传》。 宋 刘克庄 《汉宫春·陈尚书生日》词:“未可卷怀袖手,续 平泉庄 记, 緑野堂 诗。”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 裴公 緑野堂 , 陶令 白莲社。” 清 赵翼 《渔塘即事》诗之二:“ 午桥 緑野堂 ,后为 张相 有。”词语解释:绿意 拼音:lǜ yì
(1).指春天草木葱翠的气象。 宋 文同 《约春》诗:“红情緑意知多少,尽入 涇川 万树花。”《重论文斋笔录》卷十引 清 姜宁 《春草》诗:“亦将緑意迎归雁,詎有春心荐落花。” 丁玲 《母亲》二:“她们沿着大石板路慢慢的走了出来,两边的柏树,也点缀了一些新的绿意了。”
(2).词牌名。本名《疏影》,又名《解佩环》。 清 万树 《词律·疏影》:“《疎影》,一百十字。又名《緑意》。按 白石 为 石湖 製《暗香》、《疎影》二曲,自后作者寥寥,不知何人改作《红情》、《緑意》。今人见《红情》、《緑意》之名,新巧可喜,遂从而填之,竟莫能察其即是《暗香》、《疎影》矣。” 清 万树 《词律·疏影》:“按 彭元逊 有《解佩环》一词,亦即此调。”词语解释:绿色 拼音:lǜ sè
一种比刚长的嫩草的颜色深些的颜色或呈艳绿,或在光谱中介于蓝与黄之间的那种颜色
在正常条件下一般正常的观察者由波长530毫微米的辐射能所引起的心理学上的四种元色感之一
六种心理学上客观的元色之一词语解释:绿浮
指绿茶泡出的液汁词语解释:绿尘 拼音:lǜ chén
(1).绿色尘末。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薇帐逗烟生緑尘,金翘峨髻愁暮云。”
(2).喻茶叶末。 宋 范仲淹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黄金碾畔緑尘飞,紫玉甌心雪涛起。”
(3).指麯表面所生绿色毛状的菌。词语解释:绿鸭 拼音:lǜ yā
见“ 緑头鸭 ”。
词语解释:绿头鸭 拼音:lǜ tóu yā
(1).雄性野鸭。头和颈部为绿色,故名。 宋 曾慥 《类说·语林》:“ 李远 为 杭州 刺史,嗜啖緑头鸭。贵客经过,无他馈餉,相厚者乃緑头鸭一对而已。” 唐 温庭筠 《常林欢歌》:“ 宜城 酒熟花覆桥,沙晴緑鸭鸣咬咬。”
(2). 唐 教坊曲名。又词牌名。亦称《多丽》、《鸭头绿》。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宋 苏轼 《岐亭》诗之三:“家有红颊儿,能唱《緑头鸭》。” 清 孙枝蔚 《重访李太虚宗伯于南昌》诗:“解唱《緑头鸭》,曾看红颊儿。”词语解释:绿云鬟 拼音:lǜ yún huán
即绿鬟。 宋 苏轼 《浣溪沙·端午》词:“綵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緑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参见“ 緑鬟 ”。
词语解释:绿鬟 拼音:lǜ huán
乌黑发亮的发髻。泛指妇女美丽的头发。 唐 白居易 《闺妇》诗:“斜凭绣牀愁不动,红綃带缓緑鬟低。” 宋 苏轼 《浣溪沙·春情》词:“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緑鬟倾?” 清 陈维崧 《解语花·咏美人捧茶和王元美韵》词:“乳花银蕊,烟裊上,緑鬟千缕。”词语解释:绿蕙 拼音:lǜ huì
王刍及蕙草。王刍,即菉草;蕙草,一种香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掩以緑蕙,被以江离。” 张守节 正义:“緑,王蒭也。蕙,薰草也。”词语解释:绿衣郎 拼音:lǜ yī láng
(1).古代低级官员官服为绿色。后泛指地位卑微的官员。《三国志平话》卷上:“ 先主 曰:‘他(指 孙坚 )为 长沙 太守,我是緑衣郎,岂能为他争气?’”
(2).指新科进士。 唐 制,新进士例赐绿袍,因称。 清 李渔 《风筝误·艰配》:“为甚的緑衣郎不许红裙见,紫金鞍骑到谁家院?”词语解释:绿苹 拼音:lǜ píng
见“ 緑萍 ”。
词语解释:绿萍 拼音:lǜ píng
亦作“绿苹”。 绿色的浮萍。 南朝 梁武帝 《十喻诗·如炎》:“金波扬素沫,银浪翻緑萍。” 唐 贾岛 《昆明池泛舟》诗:“一枝青竹榜,泛泛緑萍里。” 元 贡奎 《题陈氏所藏著色山水图》诗:“素波净如镜,緑苹点溪湾。”词语解释:绿头 拼音:lǜ tóu
指绿头鸭。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远》:“ 远 性简俭,嗜啗鳧鸭,贵客经过,无他赠,厚者緑头一双而已。”参见“ 緑头鸭 ”。
词语解释:绿头鸭 拼音:lǜ tóu yā
(1).雄性野鸭。头和颈部为绿色,故名。 宋 曾慥 《类说·语林》:“ 李远 为 杭州 刺史,嗜啖緑头鸭。贵客经过,无他馈餉,相厚者乃緑头鸭一对而已。” 唐 温庭筠 《常林欢歌》:“ 宜城 酒熟花覆桥,沙晴緑鸭鸣咬咬。”
(2). 唐 教坊曲名。又词牌名。亦称《多丽》、《鸭头绿》。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宋 苏轼 《岐亭》诗之三:“家有红颊儿,能唱《緑头鸭》。” 清 孙枝蔚 《重访李太虚宗伯于南昌》诗:“解唱《緑头鸭》,曾看红颊儿。”词语解释:绿藻 拼音:lǜ zǎo
藻类植物的一门,产于淡水、海水或湿地、树干上,植物体呈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海苔、石莼等。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之二:“婉彼鸳鸯,戢翼而游。俯唼緑藻,托身洪流。” 唐 白居易 《池上闲咏》:“青莎臺上起书楼,緑藻潭中繫钓舟。”词语解释:绿阴阴 拼音:lǜ yīn yīn
浓绿而幽暗貌。 明 王宠 《山坡羊·初夏题情》曲:“緑阴阴竹梢初放,碧沉沉荷钱较长。” 清 洪昇 《长生殿·改葬》:“冷清清佛堂半间,緑阴阴一本梨花树。”亦作“ 緑荫荫 ”。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从纱门望出去,花园的树木绿荫荫的,听得见蝉叫声。”词语解释:绿油 拼音:lǜ yóu
(1).用油涂饰为绿色。《晋书·舆服志》:“﹝画轮车﹞上起四夹杖,左右开四望,緑油幢,朱丝络,青交路,其上形制事事如輦,其下犹如犊车耳。” 唐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诗题白羽扇,酒挈緑油囊。”
(2).指将帅所乘的绿油辇车。 唐 权德舆 《奉和鄜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虏有怀中朝亲故》:“緑油登上将,青綬亚中台。” 唐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緑油貔虎拥,青纸凤凰衔。”
(3).喻绿水。 唐 白居易 《答客问杭州》诗:“山名 天竺 堆青黛,湖号 钱唐 泻緑油。”词语解释:绿蒂 拼音:lǜ dì
见“ 緑蒂 ”。词语解释:绿腰 拼音:lǜ yāo
见“ 緑幺 ”。
词语解释:绿幺 拼音:lǜ yāo
亦作“绿腰”。 唐 代乐曲名。 贞元 时乐工进曲, 德宗 令录出要者,故称“录要”,后转呼“绿腰”,或作“六幺”。见 唐 段安节 《琵琶录》、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復挑,初为《霓裳》后《緑腰》。” 古直 《杂感寄楚伧一厂》诗之四:“夜深灯火樊楼上,偷听 红儿 谱《緑幺》。”词语解释:绿葵 拼音:lǜ kuí
蔬菜名。 晋 潘岳 《闲居赋》:“緑葵含露,白薤负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 世有 蔡朗 者讳 纯 ,既不涉学,遂呼蓴为露葵。面墙之徒,递相倣效。 承圣 中,遣一士大夫聘 齐 , 齐 主客郎 李恕 问 梁 使曰:‘ 江 南有露葵否?’答曰:‘露葵是蓴,水乡所出。卿今食者緑葵菜耳。’”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二:“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緑葵。”词语解释:绿帻 拼音:lǜ zé
(1).绿色头巾。古代供膳仆役所服,也是一般地位卑贱者的服式。《汉书·东方朔传》:“ 董君 緑幘傅韝,随主前,伏殿下。”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宰人服也。’緑幘,贱人之服也。”《新唐书·车服志》:“平巾緑幘者,尚食局主膳,典膳局典食,太官署、食官署供膳,奉觶之服也。”
(2).以绿帻为宠臣之冠。《文选·沉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緑幘文照曜,紫燕光陆离。” 吕延济 注:“緑幘,宠臣之冠。”
(3).用以指浮薄少年的冠服。 唐 李白 《古风》之八:“緑幘谁家子,卖珠轻薄儿。”词语解释:绿洲 拼音:lǜ zhōu
(1).水中草木繁茂的陆地。 唐玄宗 《春台望》诗:“初鶯一一鸣红树,归雁双双去緑洲。” 峻青 《珊瑚沙》:“这儿是 钱塘江 心的一片绿洲。它的名字叫 珊瑚沙 。”
(2).沙漠中有水、草的地方。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他俩周围是一片肥沃的田野和草地--沙漠中的绿洲。”词语解释:绿茵 拼音:lǜ yīn
绿色草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百草·总名》:“ 许谦 诗:‘春风生草雉堞深,随处软茵堪小坐。’按软茵谓草,又名緑茵、翠茵。” 许地山 《空山灵雨·春底林野》:“红、黄、蓝、紫的小草花点缀在绿茵上头。”词语解释:绿茗 拼音:lǜ míng
(1).即绿茶。 唐 钱起 《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诗:“心莹红莲水,言忘緑茗杯。” 唐 朱庆馀 《秋宵宴别卢侍御》诗:“緑茗香醒酒,寒灯静照人。”参见“ 緑茶 ”。
(2).指绿色的茶树。 唐 李嘉祐 《送陆士伦宰义兴》诗:“浅流通野寺,緑茗盖青山。”
词语解释:绿茶 拼音:lǜ chá
茶叶的一大类,与红茶相对而言。新鲜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沏出的茶保持茶叶原有的绿色,故名。绿茶有龙井、旗枪、雨前、明前等不同品种,按产地又可分为屯绿、婺绿、杭绿、湘绿等。词语解释:绿英 拼音:lǜ yīng
(1).绿色花苞。 汉 蔡邕 《胡栗赋》:“因本心以诞节兮,凝育蘖之緑英。” 唐 白居易 《烹葵》诗:“红粒香復软,緑英滑且肥。” 唐 薛涛 《鸳鸯草》诗:“緑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2).茶名。产于 袁州 (今 江西省 宜春县 )。见《茶谱》及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蔬穀》。词语解释:绿扇 拼音:lǜ shàn
喻绿叶。 唐 上官仪 《和太尉戏赠高阳公》:“石榴绞带轻花转,桃枝緑扇微风发。” 唐 李商隐 《如有》诗:“芭蕉开緑扇,菡萏荐红衣。”词语解释:绿蜡 拼音:lǜ là
喻指芭蕉。 唐 钱珝 《未展芭蕉》诗:“冷独无烟緑蜡乾,芳心犹卷怯春寒。”《红楼梦》第十八回:“緑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