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缀旒 拼音:zhuì liú
亦作“ 缀斿 ”。亦作“ 缀游 ”。
(1).犹表率。《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 毛 传:“缀,表;旒,章也。” 郑玄 笺:“缀,犹结也;旒,旌旗之垂者也。” 马瑞辰 通释:“古者以旗致民,即是以旗旒为表,故《诗》缀旒并言,以喻 汤 为下国表则也。”《魏书·礼志四》:“非所以仪刑万国,缀旒四海。” 宋 王安石 《后殿朝次偶题》诗:“百年文物士优游,万国今方似缀旒。”
(2).比喻君主为臣下挟持,大权旁落。《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董仲舒 、 刘向 以为先是 晋 为 鸡泽 之会,诸侯盟,又大夫盟。后为 溴梁 之会,诸侯在而大夫独相与盟。君若缀斿,不得举手。”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斿,旌旗之旒,随风动摇也。’言为下所执,随人东西也。”《后汉书·张衡传》:“夫 战国 交争,戎车竞驱,君若缀旒,人无所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降及 怀 愍 ,缀旒而已。”
(3).喻指一般居虚位而无实权者。 梁启超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土风不諳,语言难晓。政权所寄,多在猾胥,而官为缀旒也。”
(4).比喻国势垂危。《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当此之时,若缀旒然。” 张铣 注:“旒,冠上垂珠,而缀於冠者,言帝室之危如旒之悬。然,辞也。”《魏书·肃宗纪》:“祖宗盛业,危若缀旒,社稷鸿基,殆将沦坠。”《旧唐书·玄宗纪上》:“大业有缀旒之惧,寳位深坠地之忧。”《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臣观今日国势,危如缀旒。”
(5).用以比喻情况危急。 唐 孙揆 《灵应传》:“矧妾一女子,父母斥其孤贞,狂童凌其寡弱,缀旒之急,安得不少动仁人之心乎?”词语解释:缀缉 拼音:zhuì jī
见“ 缀辑 ”。
词语解释:缀辑 拼音:zhuì jí
亦作“ 缀缉 ”。 犹编辑。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先王遗文章,缀缉实在余。”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序》:“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跡杜门,思索旧闻,凡数十则,缀缉之,名曰《玉照新志》。”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拾遗记》﹞或由后人缀辑復成,非其原本歟?”词语解释:缀文 拼音:zhuì wén
犹作文。谓连缀词句以成文章。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然则缀文固为餘事,而吾子不褒崇其源,而独贵其流,可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属笔易巧,选和至难,缀文难精,而作韵甚易。” 唐 杜甫 《醉歌行》:“ 陆机 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岑参》:“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词语解释:缀行 拼音:zhuì xíng
连接成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状元已下,到主司宅门,下马缀行而立。” 宋 王禹偁 《初拜拾遗游琼林苑》诗:“关宴曾游此缀行,五年为吏别仙乡。”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缀行相送我何荣,老鹤乘轩愧谷鶯。”词语解释:缀缀 拼音:zhuì zhuì
相连缀貌。《荀子·非十二子》:“缀缀然、瞀瞀然,是子弟之容也。” 杨倞 注:“缀缀然,不乖离之貌,谓相连缀也。”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子寧独迷误,缀缀意益弥。” 宋 梅尧臣 《送红梅行之有诗依其韵和》:“缀缀红梅肥似蜡,濛濛飞雨洒如脂。”词语解释:缀衣 拼音:zhuì yī
(1).帐幄。古君王临终所用。《书·顾命》:“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 孔 传:“缀衣,幄帐。” 孔颖达 疏:“缀衣是施张於王坐之上,故以为幄帐也。”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既即梓宫,躬御缀衣。璽不存身,唯紼是荷。”
(2).借指帝王临终之际。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禀玉几之顾,奉缀衣之礼。”《梁书·任昉传》:“实不忍自固於缀衣之辰,拒违於玉几之侧。”《旧唐书·武宗纪论》:“ 开成 中,王室寖卑,政由閽寺。及缀衣将变,储位遽移。”
(3). 周 代官名。掌管衣服,为天子近臣。《书·立政》:“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缀衣、虎賁。’” 孔 传:“缀衣,掌衣服;虎賁,以武力事王。皆左右近臣,宜得其人。”词语解释:缀兆 拼音:zhuì zhào
谓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礼记·乐记》:“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 郑玄 注:“缀,谓酇舞者之位也。兆,其外营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迴环,而有缀兆之位。” 周振甫 注:“舞时表行列的叫缀,舞时进退的范围叫兆。” 唐 白居易 《沿革礼乐策》:“以律度鏗鏘为饰,以缀兆舒疾为文。” 明 宋濂 《文原》:“譬犹聆众乐於 洞庭 之野,而后知其音声之抑扬,缀兆之舒疾也。”词语解释:缀葺 拼音:zhuì qì
(1).修补;缝补。 唐 顾况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燕于巢》诗:“燕燕于巢,缀葺惟戊。” 明 李东阳 《外姑宋夫人墓志铭》:“及孀居处独,拮据缀葺,矻矻终其身,而门阀屹立,声望不坠。”
(2).谓连缀文字。 宋 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 黄庭坚 喜作诗得名,好用 南朝 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僻也。”词语解释:缀组 拼音:zhuì zǔ
系结印绶。指任官。《梁书·张充传》:“彯缨 天阁 ,既谢廊庙之华;缀组 云臺 ,终惭衣冠之秀。”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优赏将吏,扶珪缀组。”词语解释:缀斿 拼音:zhuì yóu
见“ 缀旒 ”。
词语解释:缀旒 拼音:zhuì liú
亦作“ 缀斿 ”。亦作“ 缀游 ”。
(1).犹表率。《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 毛 传:“缀,表;旒,章也。” 郑玄 笺:“缀,犹结也;旒,旌旗之垂者也。” 马瑞辰 通释:“古者以旗致民,即是以旗旒为表,故《诗》缀旒并言,以喻 汤 为下国表则也。”《魏书·礼志四》:“非所以仪刑万国,缀旒四海。” 宋 王安石 《后殿朝次偶题》诗:“百年文物士优游,万国今方似缀旒。”
(2).比喻君主为臣下挟持,大权旁落。《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董仲舒 、 刘向 以为先是 晋 为 鸡泽 之会,诸侯盟,又大夫盟。后为 溴梁 之会,诸侯在而大夫独相与盟。君若缀斿,不得举手。”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斿,旌旗之旒,随风动摇也。’言为下所执,随人东西也。”《后汉书·张衡传》:“夫 战国 交争,戎车竞驱,君若缀旒,人无所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降及 怀 愍 ,缀旒而已。”
(3).喻指一般居虚位而无实权者。 梁启超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土风不諳,语言难晓。政权所寄,多在猾胥,而官为缀旒也。”
(4).比喻国势垂危。《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当此之时,若缀旒然。” 张铣 注:“旒,冠上垂珠,而缀於冠者,言帝室之危如旒之悬。然,辞也。”《魏书·肃宗纪》:“祖宗盛业,危若缀旒,社稷鸿基,殆将沦坠。”《旧唐书·玄宗纪上》:“大业有缀旒之惧,寳位深坠地之忧。”《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臣观今日国势,危如缀旒。”
(5).用以比喻情况危急。 唐 孙揆 《灵应传》:“矧妾一女子,父母斥其孤贞,狂童凌其寡弱,缀旒之急,安得不少动仁人之心乎?”词语解释:缀甲
缝制甲衣词语解释:缀赏 拼音:zhuì shǎng
赞赏;玩赏。《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若乃统体必善,缀赏无地。” 吕向 注:“缀赏,追赏也。”《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水调二》:“昨夜遥欢出 建章 ,今朝缀赏度 昭阳 。”词语解释:缀集 拼音:zhuì jí
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后汉书·应劭传》:“ 劭 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著《汉官礼仪故事》。”《晋书·司马彪传》:“ 彪 由此不交人事,而专精学习,故得博览羣籍,终其缀集之务。” 宋 李纲 《〈古灵陈述古文集〉序》:“其性理之学,庶几 子思 、 孟軻 ,非近时区区缀集章句,务为应用之文者所能髣髴也。”词语解释:缀辞 拼音:zhuì cí
(1).撰写文章。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忠孝义烈之流,慷慨非命而死者,缀辞之士,未之或遗也。”
(2).赘辞,多余的文辞。 清 恽敬 《〈坛经〉书后》之二:“故《坛经》止次其世,无缀辞焉,后之人可以无惑於附会之笑矣。”词语解释:缀连 拼音:zhuì lián
组合;连属。《魏书·崔浩传》:“ 浩 书体势及其先人而妙巧不如也,世寳其迹,多裁割缀连,以为楷模。” 夏曾佑 《小说原理》:“如説某人插翅上天,其翅也,天也,飞也,皆其已知者也;而相缀连者,则新事也。”词语解释:缀游 拼音:zhuì yóu
见“ 缀旒 ”。
词语解释:缀旒 拼音:zhuì liú
亦作“ 缀斿 ”。亦作“ 缀游 ”。
(1).犹表率。《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 毛 传:“缀,表;旒,章也。” 郑玄 笺:“缀,犹结也;旒,旌旗之垂者也。” 马瑞辰 通释:“古者以旗致民,即是以旗旒为表,故《诗》缀旒并言,以喻 汤 为下国表则也。”《魏书·礼志四》:“非所以仪刑万国,缀旒四海。” 宋 王安石 《后殿朝次偶题》诗:“百年文物士优游,万国今方似缀旒。”
(2).比喻君主为臣下挟持,大权旁落。《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董仲舒 、 刘向 以为先是 晋 为 鸡泽 之会,诸侯盟,又大夫盟。后为 溴梁 之会,诸侯在而大夫独相与盟。君若缀斿,不得举手。”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斿,旌旗之旒,随风动摇也。’言为下所执,随人东西也。”《后汉书·张衡传》:“夫 战国 交争,戎车竞驱,君若缀旒,人无所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降及 怀 愍 ,缀旒而已。”
(3).喻指一般居虚位而无实权者。 梁启超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土风不諳,语言难晓。政权所寄,多在猾胥,而官为缀旒也。”
(4).比喻国势垂危。《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当此之时,若缀旒然。” 张铣 注:“旒,冠上垂珠,而缀於冠者,言帝室之危如旒之悬。然,辞也。”《魏书·肃宗纪》:“祖宗盛业,危若缀旒,社稷鸿基,殆将沦坠。”《旧唐书·玄宗纪上》:“大业有缀旒之惧,寳位深坠地之忧。”《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臣观今日国势,危如缀旒。”
(5).用以比喻情况危急。 唐 孙揆 《灵应传》:“矧妾一女子,父母斥其孤贞,狂童凌其寡弱,缀旒之急,安得不少动仁人之心乎?”词语解释:缀属 拼音:zhuì shǔ
(1).谓撰著文辞。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元稹》:“ 稹 诗变体,往往宫中乐色皆诵之,呼为才子。然缀属虽广,乐府专其警策也。”
(2).连属;连贯。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自 曹 氏父子以文章自命,宾僚缀属,云集 建安 。”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把卷静坐,即尔昏昏欲睡,思有所作,握管三四行后,意即不相缀属。”词语解释:缀法
旧时小学里教导学生作文、造句的方法。连缀已读过的文字,改白话为文言,或改文言为白话,均属缀法之列词语解释:缀虑 拼音:zhuì lǜ
犹构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鬱者苦贫,辞溺者伤乱。”词语解释:缀系 拼音:zhuì xì
(1).连缀系属。多指组合文词。 清 谭献 《〈金元诗录〉序》:“ 好问 所自为,欲学古矣,缀繫掇拾,十一而已,然不可谓非豪桀之士也。” 刘师培 《文说》:“ 震旦 文人,会心言外,或知其当然,昧其所以,而字类分区,文词缀繫,咸矜自得,罕识本源,学者憾焉。” 潘漠华 《三月六晨》诗:“会不着你归来,我就把我底泪,我底忧虑,缀系在诗里,跳跃在诗里。”
(2).犹尾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儿》:“儿自是日游廛肆间。一日,见长鬣人亦杂儔中,儿审之确,阴缀繫之。”词语解释:缀疣 拼音:zhuì yóu
赘疣。比喻多余无用之物。《明史·戚继光传》:“臣官为创设,诸将视为缀疣,臣安从展布。”词语解释:缀玉联珠 拼音:zhuì yù lián zhū
比喻撰写美好的诗文。 唐宣宗 《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词语解释:缀饰 拼音:zhuì shì
点缀装饰。《宋书·五行志五》:“﹝ 孙皓 ﹞寻还 建业 ,又起新馆,缀饰珠玉,壮丽过甚。” 宋 苏辙 《祭欧阳少师文》:“嗟维此时,文律頽毁,奇邪譎怪,不可告止。剽剥珠贝,缀饰耳鼻,调和椒薑,毒病唇齿。” 叶圣陶 《线下·一个青年》:“他又发见她的左颊上有一点细细的痣,鲜红如朱,这足以增加她的娬媚,远胜于那些人工的缀饰。”词语解释:缀辂 拼音:zhuì lù
金辂。古代天子所乘的一种车。《书·顾命》:“大輅在賔阶面,缀輅在阼阶面。” 孔 传:“大輅玉,缀輅金。” 孔颖达 疏:“大輅,輅之最大,故知大輅玉輅也。缀輅繫缀於下,必是玉輅之次,故为金輅也。”词语解释:缀跲 拼音:zhuì jiá
跌倒。比喻辩论时突遭窒碍。 汉 王充 《论衡·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或詘弱缀跲,蹥蹇不比者为负。” 黄晖 校释:“ 孙人和 曰:‘缀,盖躓之借字。’《説文》:‘躓,跲也。’《礼记·中庸》:‘言前定则不跲’,即此‘缀跲’之义……‘躓’谓倒蹶也。将欲发言,豫前思定,然后出口,则言得流行,不有躓蹶也。”词语解释:缀述 拼音:zhuì shù
(1).犹著述。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李杜韩柳有优劣》:“若其祖述坟典,宪章《骚》《雅》,上传三古,下笼百氏,横行濶视於缀述之场者, 子厚 一人而已。”《清史稿·礼志一》:“ 德宗 季叶,设礼学馆,博选耆儒,将有所缀述。”
(2).见“ 缀术 ”。
词语解释:缀术 拼音:zhuì shù
(1).古代天文学的一种测算法。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求星辰之行,步气朔消长,谓之‘缀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前世修历,多只增损旧历而已,未曾实考天度。其法须测验每夜昏晓夜半月及五星所在度秒,置簿録之。满五年,其间剔去云阴及昼见日数外,可得三年实行,然后以算术缀之,古所谓‘缀术’者此也。”
(2).亦作“ 缀述 ”。书名,算经十书之一。 南朝 齐 祖冲之 撰,六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又见《律历志》。《南齐书》、《南史》中《祖冲之传》皆作“缀述”。 唐 王孝通 《〈缉古算经〉进书表》谓为 祖暅之 作。 唐 代明算科用书十二种,中有《缀述》,学习年限为三年。该书久已失传,据《隋书·律历志》、《〈缉古算经〉序》和《九章算术》( 李淳风 注),《缀术》中可能有精密的圆周率,三次方程的解法和正确的球体积计算等成就。词语解释:缀续 拼音:zhuì xù
编撰接续。《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 哀 平 之世,增修 曹参 、 周勃 之属,得其宜矣。以缀续前记,究其本末,并序位次,尽于 孝文 ,以昭元功之侯籍。”《后汉书·百官志序》 刘昭 注引 汉 胡广 《小学汉官篇注》:“盖法有成易,而道有因革,是以聊集所宜,为作詁解,各随其下,缀续后事,令世施行,庶明厥旨。”词语解释:缀纯 拼音:zhuì chún
连缀杂彩以为缘边。《书·顾命》:“西序东嚮,敷重底席,缀纯,文贝仍几。” 孔颖达 疏:“缀者,连缀诸色,席必以彩为缘,故以缀为杂彩也。”词语解释:缀辑 拼音:zhuì jí
亦作“ 缀缉 ”。 犹编辑。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先王遗文章,缀缉实在余。”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序》:“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跡杜门,思索旧闻,凡数十则,缀缉之,名曰《玉照新志》。”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拾遗记》﹞或由后人缀辑復成,非其原本歟?”词语解释:缀识 拼音:zhuì shí
缀集记载。《南齐书·礼志上》:“及至 东京 ,太尉 胡广 撰《旧仪》,左中郎 蔡邕 造《独断》, 应劭 、 蔡质 咸缀识时事,而 司马彪 之书不取。”词语解释:缀兵 拼音:zhuì bīng
指用以牵制敌方兵力的军队。 清 唐甄 《潜书·五形》:“有游兵以扰之,有缀兵以牵之。”词语解释:缀学 拼音:zhuì xué
谓从事编辑前人旧文之学问。《大戴礼记·小辨》:“子曰:‘唯社稷之主,实知忠信。若 丘 也,缀学之徒,安知忠信?’” 孔广森 补注:“缀学,捃拾闻见以为学也。”《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絶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吕向 注:“缀,缉也。” 章炳麟 《检论·商鞅》:“今缀学者不能持其故,而以抑民恣君蔽罪于 商鞅 。”词语解释:缀映 拼音:zhuì yìng
谓点缀映衬。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红叶朱英,缀映沉緑中,曰 鞋山 。”词语解释:缀接 拼音:zhuì jiē
犹联系。 宋 王安石 《外祖黄夫人墓表》:“ 吴 氏内外族甚大,朝夕相与居,岁时以辞币酒食相缀接,卒夫人之世,戚疏愚良,一无间言。” 宋 曾巩 《上蔡学士书》:“至于諫官,出入言动相缀接,蚤暮相亲,未闻其当退也。”词语解释:缀思 拼音:zhuì sī
犹构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然后品藻玄黄,摛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缀思之恒数也。”词语解释:缀叙 拼音:zhuì xù
犹著述。《后汉书·荀悦传》:“於是缀叙旧书,以述《汉纪》。”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故缀叙所怀,以为之赋。”词语解释:缀术 拼音:zhuì shù
(1).古代天文学的一种测算法。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求星辰之行,步气朔消长,谓之‘缀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前世修历,多只增损旧历而已,未曾实考天度。其法须测验每夜昏晓夜半月及五星所在度秒,置簿録之。满五年,其间剔去云阴及昼见日数外,可得三年实行,然后以算术缀之,古所谓‘缀术’者此也。”
(2).亦作“ 缀述 ”。书名,算经十书之一。 南朝 齐 祖冲之 撰,六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又见《律历志》。《南齐书》、《南史》中《祖冲之传》皆作“缀述”。 唐 王孝通 《〈缉古算经〉进书表》谓为 祖暅之 作。 唐 代明算科用书十二种,中有《缀述》,学习年限为三年。该书久已失传,据《隋书·律历志》、《〈缉古算经〉序》和《九章算术》( 李淳风 注),《缀术》中可能有精密的圆周率,三次方程的解法和正确的球体积计算等成就。词语解释:缀言 拼音:zhuì yán
犹缀文。 清 陈炽 《〈盛世危言〉序》:“ 香山 郑陶斋 观察著《危言》五卷, 吴瀚涛 大令以示余,读既竟,爰缀言于简端。”词语解释:缀宅 拼音:zhuì zhái
躯体。谓精神所依附。《淮南子·精神训》:“且人有戒形而无损於心,有缀宅而无耗精。” 高诱 注:“缀宅,身也。精神居其宅则生,离其宅则死。”词语解释:缀拾 拼音:zhuì shí
采集连缀。 明 张居正 《重刊〈大明集礼〉序》:“汇为《大明集礼》一书,盖编摩缀拾,虽出于一时诸臣之手,而斟酌损益,皆断自圣衷。” 明 袁宗道 《刻〈玉海〉序》:“而今世经生学鲜本原,藉口 孔氏 多识鸟、兽、草、木之语,齪齪焉取前所谓载花鸟纪奇衺者而缀拾之,以流连光景,谓足驰骋艺林矣。”词语解释:缀意 拼音:zhuì yì
犹属意。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荐士於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即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词语解释:缀字课本 拼音:zhuì zì kè běn
附有练习的教拼字的书词语解释:缀恩 拼音:zhuì ēn
谓联络亲族感情。《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乐师大合吹而罢” 汉 郑玄 注:“岁将终,与族人大饮,作乐於大寝,以缀恩也。” 孔颖达 疏:“於此岁终,必族人燕饮,乐师之官,大合诸乐,管籥之吹,以缀恩慈之心。”《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乐师大合吹而罢” 汉 郑玄 注:“缀谓连缀,恩谓恩亲。”词语解释:缀合 拼音:zhuì hé
连缀组合。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最后《托宿逍遥观诗》,专用字之偏傍一样者,缀合成句。”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实,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