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缣缃 拼音:jiān xiāng
(1).供书写用的浅黄色细绢。 唐 颜真卿 《送辛子序》:“惜乎困于縑緗,不获缮写。”《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后独孤氏》:“法度有节,不待珩璜;篇训之制,自盈縑緗。” 高燮 《柬曼殊大师并乞画偕隐图》诗:“聊寄縑緗盈尺幅,愿言偕隐是吾徒。”
(2).指书册。 唐 孙过庭 《书谱》:“若乃 师宜官 之高名,徒彰史牒; 邯郸淳 之令范,宜著縑緗。”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刺史启》:“颇游简素,少閲縑緗。” 宋 曾巩 《读书》诗:“未免废坐卧,其能眎縑緗。新知固云少,旧学亦已忘。”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甘逐携书》:“我将伊骨肉相看,因此付縑緗没吝颜。”词语解释:缣素 拼音:jiān sù
(1).细绢。可供书画。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縑素所写者,积年之中,合集所见,当出二百许卷。” 南朝 梁 虞龢 《论书表》:“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写 河上公 《老子》,縑素早办而无人能书。”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吴道子》:“气韵雄壮,几不容於縑素;笔迹磊落,遂恣意於壁墙。”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 米元暉 善画,能以古为今,盖妙於薰染縑素。”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篇卷》:“大约篇从竹简,卷从縑素;因物定名,无他义也。”
(2).指书册或书画。 南朝 梁 虞龢 《论书表》:“縑素之工,殆絶於昔。”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命 蔡京 、 梁师成 、 黄冕 辈编类其真贋,纸书縑素,备尽卷帙。”《明史·隐逸传·倪瓒》:“求縑素者踵至, 瓚 亦时应之。” 清 赵翼 《范莪亭孝廉得二扇面》诗:“縑素垂千秋,应可慰毅魄。”词语解释:缣衣 拼音:jiān yī
缣制之衣。缣,双丝织,较致密。《管子·山国轨》:“春縑衣,夏单衣。” 宋 陆游 《初秋》诗之一:“入秋纔几日,卷簟换縑衣。” 宋 陆游 《湖上》诗:“三伏无多暑渐微,登临清晓试縑衣。”词语解释:缣囊 拼音:jiān náng
细绢制成的袋子。《后汉书·杜根传》:“太后大怒,收执 根 等,令盛以縑囊,于殿上扑杀之。”《三国演义》第五九回:“是夜北风大作, 操 尽驱兵士担土泼水;为无盛水之具,作縑囊盛水浇之,随筑随冻。”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宋人书帖犹用竹简》:“又以縑囊盛而封之,南人谓之简板。”词语解释:缣帛 拼音:jiān bó
(1).绢类的丝织物。古代多用作赏赐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周礼·天官·典丝》“掌其藏与其出,以待兴功之时” 汉 郑玄 注:“时者若温煖宜縑帛,清凉宜文绣。”《史记·滑稽列传》:“数赐縑帛,檐揭而去。” 唐 韩愈 《许受韩弘物状》:“ 韩弘 荣於宠赐,遂寄縑帛与臣。”
(2).作书写用。《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縑帛者谓之纸。”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故有刀笔铅槧之説, 秦 汉 末用縑帛。” 清 周亮工 《与胡元润书》:“ 王荆公 作字,未尝轻用縑帛,独於佛语用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 两汉 学校发达,经学又极烦琐,士人录写大量经传师说,竹简重,缣帛贵,很自然的需要一种代用品,纸就在这个需要下产生了。”词语解释:缣楮 拼音:jiān chǔ
作书画之绢和纸。亦为书画之代称。 宋 陈与义 《钱柬之教授惠泽州吕道人砚为赋长句》:“餘香分尽垢不除,却寄书林汗縑楮。” 清 阮元 《南北书派论》:“ 唐 时南派字迹但寄縑楮,北派字迹多寄碑版。” 清 阮元 《南北书派论》:“然此时 王 派虽显,縑楮无多,世间所习,犹为北派。”词语解释:缣箱 拼音:jiān xiāng
存放书画的箱子。亦指书画。 宋 梅尧臣 《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诗:“重赠吾赧不敢拒,且置縑箱何所为。” 宋 梅尧臣 《雷逸老以仿古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诗:“老向太学鬢已苍, 乐子 好古亲縑箱。”词语解释:缣绫 拼音:jiān líng
泛指丝织品。《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近年以来,妇女服饰,异常宽博,倍费縑綾。”词语解释:缣彩 拼音:jiān cǎi
彩色丝织物。《后汉书·西羌传论》:“引金钱縑綵之珍,徵粮粟盐铁之积,赂遗购赏、转输劳来之费,前后数十鉅万。” 唐 白居易 《阴山道》诗:“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縑綵。谁知黠虏启贪心,明年马多来一倍。”词语解释:缣綵
泛指珍贵的丝织物词语解释:缣钱 拼音:jiān qián
丝绸和钱币。《后汉书·循吏传·王景》:“帝美其功绩,拜河堤謁者,赐车马縑钱。”《新唐书·叛臣传上·李怀光》:“帝曰:‘ 朔方军 屡有功,岂以 怀光 拒命而众不被恩耶?’詔所司别贮縑钱,须事定乃给。”词语解释:缣蒲 拼音:jiān pú
指书册。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文学上》:“搜研铅素,招摭縑蒲。”参见“ 编蒲 ”。
词语解释:编蒲 拼音:biān pú
编联蒲叶以供书写。《汉书·路温舒传》:“﹝ 路温舒 ﹞父为里监门,使 温舒 牧羊, 温舒 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书写。”后因以“编蒲”为苦学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作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 唐 刘禹锡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诗以谢之》:“编蒲曾苦思,垂竹愧无名。” 清 吴伟业 《芦笔》诗:“採箬编蒲课笔耕, 织帘居士 擅书名。”词语解释:缣纶 拼音:jiān lún
泛指丝织物。《晋书·武帝传论》:“絶縑纶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词语解释:缣巾 拼音:jiān jīn
双丝细绢制的头巾。《宋书·礼志五》:“《傅玄子》曰:‘ 汉 末王公名士,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 袁绍 、 崔钧 之徒虽为将帅,皆著縑巾。’”词语解释:缣练 拼音:jiān liàn
煮熟的细绢。《急就篇》卷二:“綈络縑练素帛蝉。” 颜师古 注:“縑之言兼也。并丝而织。练者,煮縑而熟之。”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夫罗紈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茧紬縑练者,婚姻之嘉饰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用盐杀茧,易繰而丝肕。日曝死者,虽白而薄脆,縑练衣著,几将倍矣;甚者,虚失岁功。”词语解释:缣纩 拼音:jiān kuàng
丝絮。《南齐书·皇后传·宣孝陈皇后》:“ 太祖 虽从宦,而家业本贫,为 建康 令时, 高宗 等冬月犹无縑纊。”词语解释:缣简 拼音:jiān jiǎn
古代用来书写的绢帛和竹简。亦作书册的代称。 唐 苏颋 《凉国长公主神道碑》:“昭乎遗风,谁著縑简;垂厥后代,谅凭刊刻。” 唐 张怀瓘 《〈书断〉序》:“若乃思贤哲於千载,览陈迹於縑简,谋猷在覿,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代无隐,斯可尚也。”词语解释:缣布 拼音:jiān bù
丝织品。亦用作货币。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富人之宅,以一丈之地为内,内中所有柙匱,所赢縑布丝帛也。”《后汉书·东夷传·辰韩》:“知蚕桑,作縑布。”《晋书·张轨传》:“遂不用钱,裂匹以为段数。縑布既坏,市易又难,徒坏女工,不任衣用,弊之甚也。”词语解释:缣墨 拼音:jiān mò
犹纸墨。 刘师培 《文说·和声》:“‘期期’象口吃之声,‘耳耳’表不然之意。虽施诸縑墨,係属费词;然传其声貌,非此莫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