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眼缬 拼音:yǎn xié
眼花。 宋 苏轼 《聚星堂雪》诗:“未嫌长夜作衣稜,却怕初阳生眼纈。”亦指醉眼。 宋 曾慥 《类说·拾遗类总·眼缬》:“醉眼曰眼纈。”词语解释:锦缬 拼音:jǐn xié
(1).印染花纹的丝织品。《梁书·诸夷传·高昌》:“﹝ 高昌国 ﹞女子头髮辫而不垂,著锦纈缨珞环釧。”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王殷 因呈锦纈, 郭 嫌其恶弱,令袒背,将毙之。”
(2).比喻繁花。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蜂蝉碎锦纈,緑池披菡萏。” 金 元好问 《下黄榆岭》诗:“东崖劫火餘,绚烂开锦纈。”词语解释:醉缬 拼音:zuì xié
一种彩色缯帛的名称。 唐 李贺 《恼公》诗:“醉纈抛红网,单罗挂緑蒙。” 王琦 汇解:“醉纈即醉眼纈,单罗即单丝罗,皆当时彩色繒帛之名。”词语解释:宫缬 拼音:gōng xié
宫中所制丝织品上的对称式的印花。 唐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诗:“竹冈森羽林,花坞团宫纈。” 冯集梧 注引《潘氏纪闻》:“ 明皇 柳婕妤 妹适 赵氏 ,性巧慧,鏤板为杂花,打为夹纈, 代宗 赏之,命宫中依样製造。”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野花媚宫纈,芳草铺碧细。”参见“ 夹纈 ”。
词语解释:夹缬 拼音:jiā xié
我国古代印花染色的方法, 唐 以后更为普遍。用两块木板雕刻同样花纹,将绢布对折夹入二板中,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的染色花纹。后来发展为用镂花油纸版涂色刷印。其染成的织物叫夹缬。 唐 白居易 《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诗:“ 成都 新夹纈, 梁 汉 碎燕脂。”词语解释:醉眼缬 拼音:zuì yǎn xié
一种彩帛名。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花鬟醉眼纈,龙子细文红。”参见“ 醉纈 ”。
词语解释:醉缬 拼音:zuì xié
一种彩色缯帛的名称。 唐 李贺 《恼公》诗:“醉纈抛红网,单罗挂緑蒙。” 王琦 汇解:“醉纈即醉眼纈,单罗即单丝罗,皆当时彩色繒帛之名。”词语解释:夹缬 拼音:jiā xié
我国古代印花染色的方法, 唐 以后更为普遍。用两块木板雕刻同样花纹,将绢布对折夹入二板中,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的染色花纹。后来发展为用镂花油纸版涂色刷印。其染成的织物叫夹缬。 唐 白居易 《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诗:“ 成都 新夹纈, 梁 汉 碎燕脂。”词语解释:采缬 拼音:cǎi xié
有褶的彩色丝织品;彩结。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七:“鲜粧耀渌酒,采纈生风澜。” 元 马祖常 《画海棠图》诗:“葳蕤采纈盘仙綬,襞积云罗落舞襦。”词语解释:鱼子缬 拼音:yú zǐ xié
绢织物名。 唐 段成式 《嘲飞卿》诗之二:“醉袂几侵鱼子纈,飘缨长罥凤皇釵。”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夏夜》词:“笑卷轻衫鱼子纈,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词语解释:错缬 拼音:cuò xié
花纹交织的丝绸。 宋 梅尧臣 《送杜挺之知虔州》诗:“宫娥执乐一千指,修颈慢肌衣错纈。”词语解释:林缬 拼音:lín xié
指林中斑驳的光影。 元 袁桷 《怀伯生》诗:“春雨消路尘,春风散林纈。”词语解释:罗缬 拼音:luó xié
有花纹的丝罗衣料。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杜牧 ﹞遂赠罗纈一篋为质。”词语解释:霞缬 拼音:xiá xié
犹霞蔚。五色斑斓貌。 明 丰道生 《真赏斋赋》:“乍云蒸而霞纈,或川流以山峙。”词语解释:韵缬 拼音:yùn xié
宋 时对衣着的雅称。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六:“ 宣和 间,衣著曰韵纈。”词语解释:春缬 拼音:chūn xié
形容少女红润的面色。缬,有花纹的丝织品。 明 杨基 《金陵对雪用苏长公聚星堂禁体韵》:“脂凝香靨罢晨粧,脸晕微涡散春纈。”词语解释:缬缬 拼音:xié xié
(1).和煦貌。 明 袁宏道 《乙巳元旦》诗:“湖柳侵街水接门,东风纈纈澹微温。”
(2).网多孔而密貌。 明 袁宏道 《别石篑》诗之六:“两鸟排云抉雾入虚空,虚空莽莽四顾絶稻粱。下界岂无七寸之粳米,争奈网罗纈纈常高张。”词语解释:绞缬 拼音:jiǎo xié
称染缬。丝织品的一种染色方法。先在织品上描成花纹,然后用缝、扎等方法加以绞结,保留其底色,染后再解去缝线,即可出现种种花纹。我国 东晋 时已开始使用, 唐 代最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