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圆缺 拼音:yuán quē
指月亮的盈亏。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十:“华月屡圆缺,君还浩无期。”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泰西纪历二千年,祇作寻常数圆缺。”词语解释:无缺 拼音:wú quē
没有缺损。例如:完好无缺。词语解释:列缺 拼音:liè quē
(1).指高空中闪电所现的空隙。
(2).泛指空隙。 清 曹寅 《赠杨舜章》诗之二:“有耳丁冬如梦雨,无牙列缺不关风。”
(3).闪电。《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贯列缺之倒景兮,涉 丰隆 之滂沛。”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列缺,天闪也。”《文选·〈羽猎赋〉》作“烈缺”。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靂,丘峦崩摧。”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列缺轰雷礮,横参耀隼旟。”
(4).中医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肺经分寸歌》:“列缺,腕上一寸半。”词语解释:盈缺 拼音:yíng quē
(1).盈亏变化。 南朝 梁 江淹 《谢临川游山》诗:“江海经邅迴,山嶠备盈缺。”
(2).《礼记·礼运》:“播五行於四时,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因以“盈缺”指月。 唐 张乔 《对月》诗之一:“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唐 王建 《见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3).指一月时间。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庐山》诗:“但欲淹昏旦,遂復经盈缺。”词语解释:玷缺 拼音:diàn quē
亦作“ 玷闕 ”。
(1).白玉上的斑点、缺损。也指玉上出现斑点、缺损。 唐 程长文 《书情上使君》诗:“但看洗雪出圆扉,始信白珪无玷缺。” 宋 戴埴 《鼠璞·魏相许伯》:“士大夫出处如浑金白玉,不可玷闕。”
(2).比喻缺点,过失。《汉书·韦玄成传》:“ 玄成 復作诗,自著復玷缺之囏难,因以戒示子孙。” 唐 皮日休 《三羞》诗之一:“王臣方謇謇,佐我无玷缺。”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吾与儿辈处,每虑有玷缺之患。”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若行有玷缺而才不能供国事者,则无论男女皆不得为公民。”词语解释:败缺 拼音:bài quē
犹破费。指贡钱。《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廝会讨县里人便宜,且教他来老娘手里纳些败缺。”词语解释:亏缺 拼音:kuī quē
缺损不全;欠缺。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若僕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 随 和 ,行若 由 夷 ,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繁》:“如其间有文句亏缺者,细书侧注于其右。” 明 刘基 《养志斋记》:“ 孔 门弟子,以孝称于圣人而扬于后世者, 閔子 、 曾子 而已。 游 夏 之徒,则各有亏缺。” 锺敬文 《我的这颗心儿》:“我的这颗心儿,有如长空皎月:有时满吐光明,有时形象亏缺。”词语解释:离缺 拼音:lí quē
犹分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活得正美满,被功名使人离缺。”词语解释:残缺 拼音:cán quē
缺损,不完整。《汉书·艺文志》:“ 周 室既微,载籍残缺。”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汉 记残缺,至 晋 无成。” 明 陈子龙 《望仙楼》词:“回首山河残缺,灯烬乍明还灭,肠断谁堪説?” 柳青 《〈创业史〉题叙》:“﹝榆树﹞长的比那残缺的土围墙还高了。”词语解释:欠缺 拼音:qiàn quē
(1).缺少;不足。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且将军仁义礼智俱足,惜乎止少个信字,欠缺未完。”《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只因衣食欠缺,留他在家,跟着饿死,不如放他一条生路!”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自然人多也有人多的坏处,指挥能力欠缺的人会无法使会场得到安静。”
(2).缺点,不足之处。 明 高攀龙 《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本分之内,无纤毫欠缺。” 老舍 《赵子曰》第十九:“你叫我说 欧阳 的坏处,我反说了你的欠缺。”词语解释:冀缺 拼音:jì quē
亦作“兾缺”。 郤缺 的别名。 春秋 时 晋 人。因其父 芮 封 冀 ,故又称 冀缺 。 臼季 见其耕于 冀 野,夫妻相敬如宾,荐之于 晋文公 。后代 赵盾 为政。谥 成子 。参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国语·晋语五》。 晋 陶潜 《劝农》诗之四:“ 冀缺 携儷, 沮 溺 结耦。” 唐 欧阳詹 《出门赋》:“慜 灵輙 於困穷,举 兾缺 於垄亩。”词语解释:微缺 拼音:wēi quē
衰败残缺。《史记·周本纪》:“ 昭王 之时,王道微缺。” 汉 蔡邕 《琅邪王傅蔡朗碑》:“ 周 祚微缺,王室遂卑。”《后汉书·范升传》:“陛下愍学微缺,劳心经蓺。”词语解释:断缺 拼音:duàn quē
亦作“ 断闕 ”。 残缺。 明 文徵明 《跋宋高宗〈石经〉残本》:“右小字《石经》残本百叶,约万有五千言,前后断缺,无书人名氏。”《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引 陆文裕 《藏书目序》:“间有残本不售者,往往廉取之,故余之书多断闕。”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碑额断缺,无从辨其姓氏。”词语解释:讹缺 拼音:é quē
亦作“ 讹闕 ”。亦作“譌缺”。 错误、残缺。《新唐书·艺文志序》:“自六经焚於 秦 而復出於 汉 ,其师传之道中絶,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一本作“ 讹闕 ”。 宋 陆游 《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及再得之,纔相距数年,讹闕已多,知古人欲传远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 元 袁桷 《陆道士墓志铭》:“盖其传受讹缺,浮靡恣荡,摄思握神,罔不知所以。” 清 朱珪 《〈雁门集〉序》:“ 露萧 农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於六丁也,乃就流传诸本考证譌缺,将重刻之,而质之於予。”词语解释:暂缺 拼音:zàn quē
暂时缺人
暂时无货词语解释:空缺 拼音:kòng quē
见“ 空闕 ”。
词语解释:空阙 拼音:kōng quē
亦作“ 空缺 ”。
(1).缺少;间隔。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其米要须均分为七分:一日一酘,莫令空闕。”《朱子语类》卷六八:“如子时是今日,子之前又是昨日之亥,无空闕时。”
(2).缺额,空着的职位。 晋 王献之 《江州帖》:“若 宣城 、 瑯琊 不果,南有空缺可作者,此信还具白。”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今军位空缺,有一卫不满千餘,一所不满百餘者,宜备查缺额之故而补足之。”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一套的敷衍话,说再好也没有,可惜没有空缺。”词语解释:啮缺 拼音:niè quē
(1).缺口,锋刃破缺。《淮南子·修务训》:“今剑或絶侧羸文,啮缺卷銋,而称以 顷襄 之剑,则贵人争带之。”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庄子·天地》:“ 尧 之师曰 许由 , 许由 之师曰 啮缺 , 啮缺 之师曰 王倪 。” 北周 庾信 《奉报穷秋寄隐士》诗:“ 王倪 逢 啮缺 , 桀溺 耦 长沮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高似孙 以太史无传,而并疑为鸿蒙 啮缺 之类。”
(3).借指隐士。 南唐 陈陶 《锺陵道中作》诗:“曾逢 啮缺 话东海,长忆 萧 家青玉牀。”词语解释:补缺 拼音:bǔ quē
(1).修补缺漏。《管子·四时》:“是故秋三月以庚辛之日发五政:一政曰,禁博塞……四政曰,补缺塞坼;五政曰,修墙垣,周门閭。”
(2).补充缺额。《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王 数失军遁去, 何 常兴 关中 卒,輒补缺。”《汉书·西域传下·渠犁》:“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脩马復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人民日报》1982.3.8:“在话剧《武则天》中扮演 妙玉 的 叶露茜 突然病倒,导演临时决定由我补缺。”
(3).补救错失。《后汉书·伏湛传》:“柱石之臣,宜居辅弼,出入禁门,补缺拾遗。” 清 蒋士铨 《第二碑·寻诗》:“这拾遗补缺非所料,把鬼恨人愆一旦消。”
(4).递补官职。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姚中丞》:“凡州县候补署篆者,皆以弥补亏空之多寡为补缺先后,故人皆踊跃从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余今年亦三十九岁矣,自前年补缺迴避,不復作使星王节之梦想。”《老残游记》第三回:“他的班次很远,怎样会补缺呢?”词语解释:兔缺 拼音:tù quē
兔上唇居中皆有纵向缺裂,人之上唇纵裂者因称“兔缺”。《晋书·魏咏之传》:“﹝ 咏之 ﹞生而兔缺。”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七:“ 永乐 中兵部言,幼官袭职者有兔缺,例不当袭。”词语解释:颓缺
倒塌残缺。 宋 苏过 《飓风赋》:“补茅茨之罅漏,塞墙垣之頽缺。”词语解释:小缺 拼音:xiǎo quē
小缺点;稍有破损或缺失。《管子·宙合》:“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词语解释:崩缺 拼音:bēng quē
亦作“ 崩闕 ”。 败坏。《后汉书·张奋传》:“臣以为 汉 制当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詔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駮异。”《后汉书·曹褒传》:“ 汉 再受命,仍有封禪之事,而礼乐崩闕,不可为后嗣法。”词语解释:破缺 拼音:pò quē
破损残缺。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字画之破损者,必觅故纸粘补成幅,有破缺处,倩余全好而卷之,名曰‘弃餘集赏’。”词语解释:点缺
缺点;过失。 汉 班固 《白虎通·灾变》:“行有点缺,气逆干天,情感变出,以戒人也。” 唐 程长文 《书情上使君》诗:“但看洗雪出圆扉,始信白圭无点缺。” 宋 王令 《寄满子权》诗:“平生未始有点缺,玉日拂拭金烧磨。”词语解释:中缺 拼音:zhōng quē
犹中断。 汉 班固 《东都赋》:“往者 王莽 作逆, 汉 祚中缺。”词语解释:遗缺 拼音:yí quē
亦作“ 遗闕 ”。
(1).犹言遗漏缺失。《六韬·略地》:“如此者,当分军为三军,谨视地形而处,审知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为之置遗缺之道,以利其心,谨备勿失。” 汉 陈琳 《应讥文》:“用能使贤智者尽其策,勇敢者竭其身,故举无遗闕,而风烈宿宣也。” 宋 王十朋 《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诗:“ 少陵 诗史有遗闕,海棠名花輒湮没。”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而但惟致此事亲从兄一念真诚惻怛之良知以应之,则更无有遗缺渗漏者,正谓其只有此一个良知故也。” 明 夏完淳 《〈续幸存录〉自序》:“余生也晚,所见闻未广,后之人谓余多所遗闕也,敢不受责?”
(2).指书籍的散佚、脱漏。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会遇丧乱轧搆, 华夏 颠坠,典籍多缺,族祖 武平 府君,愍其若斯,乃操简援翰,拾其遗闕。”《宋书·谢灵运传》:“使整理祕阁书,补足遗闕。” 宋 董逌 《广川书跋·晋姜鼎铭》:“书传虽间有遗缺,不得尽见,然其著者此尔。” 元 赵世延 《〈南唐书〉序》:“《南唐书》,其於文献遗闕,大有所考证。”
(3).指散佚的书籍。《宋史·艺文志一》:“ 高宗 移蹕 临安 ,乃建祕书省於国史院之右,搜访遗闕,屡优献书之赏,於是四方之藏,稍稍復出。”
(4).缺陷;过失。《汉书·刘向传》:“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闕。”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魏,大闕,楼观也。人臣将入,至此则思其遗闕。” 元 迺贤 《赠张直言南归》诗:“詔下閶闔门,求言补遗缺。”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赞》:“陈书如云,指訐遗闕。”
(5).空额;因原任人员死亡或去职而空缺的职位。《三国志·蜀志·马忠传》:“ 先主 东征,败绩 猇亭 , 巴西 太守阎 芝发 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闕,遣 忠 送往。”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今职制令,诸县有繁简难易,监司察令之能否,随宜对换,仍不理遗缺。”《中国现在记》第五回:“ 黄梅县 冯耀祖 禀报丁艰,遗缺轮委候补知县 胡安邦 署理。” 吴景洲 《故宫盗宝案真相》二七:“十五日,农长 刘尚清 改任 奉天 省长离京,国务会议决议改聘新任农长 莫德惠 递补 刘 的遗缺。”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他把遗缺留给他的妹夫。”词语解释:本缺 拼音:běn quē
本身所任的官职。《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只因他本缺十分清苦,便走了门路,由两江总督出奏,奏留他在 南京 统带防营。”词语解释:晦缺 拼音:huì quē
指农历月终月不出现。 元 刘清叟 《醉月亭》诗:“望圆晦缺秋復春,古时明月今时人。”词语解释:边缺 拼音:biān quē
旧时指边地职官中因原任人员死亡或去职而空出来的职位。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贾春宇言边事》:“边缺不能停久,此后公有欲推轂者,宜预期见教,俟有缺而后图之。”《红楼梦》第四回:“﹝ 王夫人 ﹞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清史稿·选举志五》:“ 乾隆 间,定边缺、夷疆、海疆久任之制。”词语解释:损缺 拼音:sǔn quē
亦作“ 损闕 ”。
(1).缺失。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论》:“夺民之利,不以为耻,是以清节毁伤,公义损缺。”
(2).损坏残缺。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穴中得一铜鼓,其色翠緑,土蚀数处损闕。”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大观太清楼帖》:“吾家收 宣 政 间所拓前十卷字画,有锋芒且无损缺。”
(3).减省。《后汉书·黄琼传》:“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闕,务存质俭,以易民听。”词语解释:差缺 拼音:chà quē
缺额,待补的职位。 鲁迅 《华盖集续编·可惨与可笑》:“所谓‘严拿’者,似乎倒是赶走……一共空出九个‘优美的差缺’也。”词语解释:伤缺 拼音:shāng quē
破损。《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甌,无一伤缺。”词语解释:废缺 拼音:fèi quē
丧失;亏缺。 汉 班昭 《女诫》:“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闕。”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 周 衰,王道废缺。”《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 周 失其纲,朝贡废缺,天下皆然,岂惟南 荆 ?”词语解释:沦缺 拼音:lún quē
湮没,残缺。《宋书·乐志一》:“ 汉 末大乱,众乐沦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自 秦 烧《诗》《书》,经典沦缺。”《隋书·音乐志下》:“ 汉 末大乱,乐章沦缺。”词语解释:刓缺 拼音:wán quē
(1).亦作“ 刓闕 ”。磨损残缺。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许君》:“因得古碑,文字刓缺,不可復识。”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闕,本不讹谬者,輒市之,储作副本。”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卧佛寺》:“门西有石盘,方广数丈,高亦称是,无纤毫刓缺。”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中:“ 东坡 《送李孝博之岭表诗》碑,在 蜀冈禪智寺 ,断仆已久,而字画幸无刓缺。”
(2).犹败坏。 唐 韩偓 《春阴独酌寄同年李郎中》诗:“诗道揣量疑可进,宦情刓缺转无多。” 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见》:“若沿边诸郡,士不练习,武备刓缺,则置而不讲。”词语解释:间缺
空隙词语解释:瑕缺 拼音:xiá quē
指玉上的斑痕和缺损。《西京杂记》卷一:“ 赵飞燕 女弟居 昭阳殿 ……有四玉镇,皆达照无瑕缺。”词语解释:缺缺 拼音:quē quē
疏薄诈伪貌。 唐 独孤及 《唐故尚书库部郎中荥阳郑公墓志铭》:“众人缺缺, 郑公 见朴;众人昭昭, 郑公 若浊。”词语解释:攲缺 拼音:qī quē
犹交错。敧,通“ 倚 ”。 唐 李适 《答宋十一崖口五渡见赠》诗:“崖磴互敧缺,石林上攒丛。”词语解释:员缺 拼音:yuán quē
见“ 员闕 ”。
词语解释:员阙 拼音:yuán quē
(1). 汉 建章宫 外之圆形阙。
(2).官职空缺。《新唐书·选举志上》:“是时弘文、崇文生未补者,务取员闕以补,速於登第。”《宋史·章衡传》:“判吏部流内銓,尝有员闕,既拟注,而三班院輒用之,反讼吏部。”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员缺》:“员缺之名,自 晋 时已有之。《晋书·王藴传》:‘迁尚书吏部郎,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词语解释:亡缺 拼音:wáng quē
散失残缺。《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著《礼》、《易传》、《诗传》……又作《公羊问》及《辩讖》,并它所论敍,题为《新书》。凡百餘篇,今多所亡缺。”词语解释:花残月缺 拼音:huā cán yuè quē
(1).花凋谢,月不圆。比喻错过美好时光。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斟,莫待他花残月缺。”
(2).花凋谢,月不圆。比喻夫妻感情破裂。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三折:“喒两箇恩断义絶,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幃!”词语解释:出缺 拼音:chū quē
因原任人员去职或死亡而职位出现空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查全书》:“于吏部查其出缺缘由。” 老舍 《四世同堂》七六:“铁路学校的校长并没有出缺呀!”词语解释:优缺 拼音:yōu quē
美官,肥缺。指地位高或收入多的官职。缺,官职的空额。 清 王韬 《弢园文录·洋务上》:“凡属洋务人员,例可获优缺,擢高官,而每为上游所器重。”《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因海关从前是一个著名的优缺,年中措办金叶进京,不下数万两。”《狼筅将军》:“几年毕业回来,还是要经过顾问咨议的阶段,才能外放知事局长的优缺呢。”词语解释:闲缺 拼音:xián quē
亦作“间缺”。 空隙。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序:“於危病中,见长逝词,惻然酸怀抱。如此重病,弥时不差,呼吸乏喘,举目悲矣!火药间缺而拟之。”词语解释:金瓯无缺 拼音:jīn ōu wú quē
比喻国土完整。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但各州之地,俱半错衞屯,半沦 苗 孽,似非当时金甌无缺矣。”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五回:“以一省之治安,砥柱中流,故虽首都沦陷,海内骚然,卒得转危为安,金瓯无缺。”参见“ 金甌 ”。
词语解释:金瓯 拼音:jīn ōu
(1).金的盆、盂之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妇以金甌、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明史·钱龙锡传》:“帝倣古枚卜典,贮名金甌,焚香肃拜,以次探之。” 清 黄遵宪 《感事》诗:“金甌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2).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南史·朱异传》:“﹝ 武帝 ﹞尝夙兴至 武德閤 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甌,无一伤缺。’” 唐 司空图 《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 梁 殿金甌破,火发 陈 宫玉树摧。” 清 秋瑾 《鹧鸪天》词:“金甌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3).酒杯的美称。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甌。” 明 沉采 《千金记·夜宴》:“碧月照金甌,银河灿珠斗。”词语解释:凋缺 拼音:diāo quē
残缺;受损。《后汉书·皇后纪序》:“ 周 室东迁,礼序凋缺。” 唐 柳宗元 《祭万年裴令文》:“屡闻凋缺,互见迁黜,契阔伶俜,分形间质。”词语解释:飞缺 拼音:fēi quē
意外的官位。《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 沉太宇 的缺已是 薛大哥 补了,文书也待中下来,这又另是个飞缺。”词语解释:升缺 拼音:shēng quē
官吏升级补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发谕单》:“如前官罣误出缺,尚未卸事,钱粮须预先吩咐,则该管经承有所忌惮,不敢擅动及朦混攒造交代。如係陞缺,则不必如此,恐前任见之不悦,致生嫌疑。”词语解释:卖缺 拼音:mài quē
(1).亦作“ 卖闕 ”。出卖缺额的官职。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部吏卖闕之弊,自昔有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藩臺又轻轻的説道:‘没规矩!’他听见藩臺又説了这句话,便大声道:‘没规矩!卖缺的便没规矩!’”《冷眼观》第五回:“这位藩臺大人,更是明目张胆的卖缺。”
(2).出售市场上缺少的货物。《人民日报》1980.12.5:“做生意,就该‘市场缺啥我卖啥’,如果市场有啥我也卖啥,那么虽然不敢断言就一定要亏本,起码也是一桩没有特色的买卖。要把生意做活,就得搞一点市场分析,精于‘卖缺’。”词语解释:美缺 拼音:měi quē
好职位,常指如意的官职。《红楼梦》第十三回:“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词语解释:肥缺 拼音:féi quē
指收入多或便于贪污牟利的职务。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段灵》:“一跟役,曰 段灵 者,干练巧猾,得 朱 欢。言必从,行必果。凡肥缺优差説项过付之事,悉听 段 命。” 茅盾 《子夜》八:“满化了一万八千元,是一个税局长了,据说是肥缺。” 许地山 《人非人》:“果然,不用上课,也不用考试,一张毕业文凭便到手了。另外还安置她一个肥缺。” 郁达夫 《她是一个弱女子》二:“在幕中住了一年,他又因老友的荐挽,居然得着了一个 扬州 知府的肥缺。”词语解释:顶缺 拼音:dǐng quē
代人受罪词语解释:题缺 拼音:tí quē
谓奏请任命出缺官职。 清 龚自珍 《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又有请者,本部遇题缺及派差使时,竟有对众夸张:堂官向我询贤否,我保举谁,我保全谁者。”《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七引 清 卓秉恬 《川陕楚老林情形亟宜区处奏》:“又 竹山 、 竹谿 二县,均係题缺。”词语解释:额缺 拼音:é quē
犹缺额。谓规定数额的未足额数。《清会典·户部九·八旗俸饷处》“随甲则各辨其等而给之”注:“各於额缺马甲内,拨给随甲一名。” 清 林则徐 《通饬各属选练仵作札》:“州县召募非人,懈於查察,以及额缺虚悬,不行募补,俱应查参议处。”词语解释:买缺 拼音:mǎi quē
出钱买取空缺的官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还银注销不成体统,难道买缺倒是箇体统么?”《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史料·郑源璹案》:“细询其故,需用多金,名为买缺,以缺之高下,定价之低昂,大抵总在万金内外。”词语解释:匮缺 拼音:kuì quē
见“ 匱闕 ”。
词语解释:匮阙 拼音:kuì quē
亦作“ 匱缺 ”。 缺乏。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李抱真 之镇 潞州 也,军资匱闕,计无所为。” 文美惠 《喜读〈美国短篇小说集〉》:“然而曾几何时,能源匮缺,社会动乱,企业倒闭,通货膨胀,一连串的矛盾接踵而至。”词语解释:蹇缺 拼音:jiǎn quē
犹不足。 三国 魏 伏义 《与阮籍书》:“或谓吾子英才秀发,邈与世玄,而经纬之气有蹇缺矣。”词语解释:候缺 拼音:hòu quē
清 代无实缺官员经吏部依法选用,派往某部某省听候递补实缺。《红楼梦》第七九回:“此人名唤 孙绍祖 ,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嫻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那第七日百姓们也不下有二三千人,倒也亏不尽那个署捕的候缺仓官,差了闔捕衙的皂快,抗了牌,持了票,不出来的要拿了去打。”参见“ 候补 ”。
词语解释:候补 拼音:hòu bǔ
(1). 清 制,未经补实缺的官员由吏部依法选用,选定后到某部或某省听候补缺或临时委用,称为候补。《老残游记》第三回:“此人既非候补,又非投効,且还不知他有什么功名。”《清史稿·穆宗纪二》:“命 蒋益灃 以按察使候补,隶 左宗棠 军,率 楚 勇回籍。”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八:“做那里的校长这才威风呢,--但那时的名目却叫作‘总办’的,资格又须是候补道。”
(2).泛指等候递补缺额或预备取得某种资格。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知道我辈和读者,若不是现任之父,也一定是候补之父。” 茅盾 《烟云》:“我知道我的这副担子并没有人来代我挑,没有我的候补人。” 老舍 《骆驼祥子》五:“他一点没有把 祥子 当作候补女婿的意思。”如:候补委员。词语解释:隤缺 拼音:tuí quē
倒塌崩坏之处。 宋 苏轼 《飓风赋》:“补茅屋之罅漏,塞墙垣之隤缺。”词语解释:陵缺 拼音:líng quē
衰败残缺。《后汉书·党锢传序》:“叔末浇讹,王道陵缺。”词语解释:陨缺 拼音:yǔn quē
指死亡。《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詔太尉 司马宣王 帅众讨 辽东 ”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魏名臣奏》:“臣闻先王制法,必於全慎……是以在险当难,则权足相济,陨缺不预,则才足相代,其为固防,至深至远。”词语解释:优差美缺
美差肥缺;好的职位词语解释:东完西缺 拼音:dōng wán xī quē
谓短缺,不完备。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二:“此中的工作者,刚一动手,必先觉着孤独无助:工具破败,不堪适用,一切技术上的设备,东完西缺。”词语解释:七缺 拼音:qī quē
汉 何休 称夫道缺、妇道缺、君道缺、臣道缺、父道缺、子道缺、 周公 之礼缺为“七缺”。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公羊传》:“ 苏氏 谓 何休 《公羊》之罪人, 晁氏 谓 休 负《公羊》之学。五始、三科九旨、七等、六辅、二类、七缺,皆出於 何氏 ,其《墨守》不攻而破矣。” 翁元圻 注:“ 何氏 《作文諡例》云:七缺者, 惠公 妃匹不正, 隐 桓 之祸生,是为夫之道缺也。 文姜 淫而害夫,为妇之道缺也。大夫无罪而致戮,为君之道缺也。臣而害上,为臣之道缺也。 晋侯 杀其世子 申生 , 宋公 杀其世子 痤 ,是为父之道缺也。 楚 世子 商臣 弑其君 髡 , 蔡 世子 般 弑其君 固 ,是为子之道缺也。 桓 八年正月己卯蒸, 桓 十四年八月乙亥尝, 僖 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郊祀不修, 周公 之礼缺。是为七缺也矣。”词语解释:隙缺 拼音:xì quē
(1).空缝。 唐 白居易 《记异》:“周视其四旁,则墙堵环然,无隙缺。”
(2).缺陷,不完备。《孙子·谋攻》“辅隙则国必弱” 宋 梅尧臣 注:“得贤则周备,失士则隙缺。”词语解释:保残守缺 拼音:bǎo cán shǒu quē
(1).指 汉 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汉书·刘歆传》:“信口説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妬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清 顾炎武 《华阴县朱子祠堂上梁文》:“两 汉 而下,维多保残守缺之人,六经所传,未有继往开来之哲。” 清 魏源 《礼记别考》:“ 汉 初 齐 鲁 诸儒,承 秦 灭学之后,保残守缺,未遑条贯。”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
(2).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 戴存庄 ﹞自伤孤陋,无同力者,深恐此书中废,使数百年文献无徵,则亦古之网罗放失、保残守缺者之罪人也。”词语解释:余缺 拼音:yú quē
多余和缺少。例如:整理一下东西,看看有何余缺。词语解释:撇缺 拼音:piē quē
雷电之神。《古文苑·黄香〈九宫赋〉》:“抶礕礰而扑雷公,摽 撆缺 而拂勃决。” 章樵 注:“皆鬼神名。”按,《骈雅·释天》:“雷电之神曰 撆缺 。”词语解释:抱残守缺 拼音:bào cán shǒu quē
见“ 抱残守闕 ”。
词语解释:抱残守阙 拼音:bào cán shǒu quē
亦作“ 抱残守缺 ”。
(1).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瓌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闕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闕,一本作“ 缺 ”。《人民日报》1981.4.2:“在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竞相涌现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抱残守缺,不注意品种质量,将会走投无路。”
(2).谓笃守古学古道。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及其衰也,在朝者自昧其祖宗之遗法,而在庠序者犹得据所肄习以为言,抱残守闕,纂一家之言,犹足以保一邦,善一国。”《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现在抱残守缺的寥寥无人,老兄具这样的法眼,钦佩得很。” 孙犁 《澹定集·幻华室藏书记序》:“或终生孜孜,抱残守阙,以事研讨。”
(3).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要是 郭锁 三天里头终于退了组,他决定抱残守缺,搞五户贫农一户中农的精干互助组,不再惹麻烦了。”词语解释:毁缺 拼音:huǐ quē
(1).亏缺。《后汉书·桓帝纪》:“閒者,日食毁缺,阳光晦暗。”
(2).破损。《宋书·何承天传》:“但欲先定民居,营其閭术,墉壑存者,因而即之,其有毁缺,权时栅断。”词语解释:实缺 拼音:shí quē
清 制,以额定之官职,经正式任命者为实缺,其委派署理者为署缺。《文明小史》第七回:“ 傅知府 道:‘不要説候补诸君感颂阁下,就是兄弟辈实缺署事人员,於本缺之外,又兼得怎门一个好差使,饮水思源,何非出於老兄所赐?’”《老残游记》第一回:“其先他的父亲原也是个三四品的官,因性情迂拙,不会要钱,所以做了二十年实缺,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廿载繁华梦》第三一回:“那日 冯少伍 来回道:‘现时捐纳,哪有许多名目,不知夫人替二姑爷捐的是实缺,还是虚衔?且要甚么花样?’”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六部 满 缺司员,几视 汉 缺司员而三倍。而各省府道实缺又多由六部司员外放,何怪满人之为道府者,布满国中也。”词语解释:烈缺 拼音:liè quē
闪电。亦指闪电之神。《文选·扬雄〈羽猎赋〉》:“霹靂 烈缺 ,吐火施鞭。” 李周翰 注:“谓 列缺 吐电光施鞭以为御衞也。” 唐 欧阳詹 《回鸾赋》:“雨师啟途,风伯前驱, 丰隆 布令, 烈缺 行诛。”参见“ 列缺 ”。
词语解释:列缺 拼音:liè quē
(1).指高空中闪电所现的空隙。
(2).泛指空隙。 清 曹寅 《赠杨舜章》诗之二:“有耳丁冬如梦雨,无牙列缺不关风。”
(3).闪电。《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贯列缺之倒景兮,涉 丰隆 之滂沛。”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列缺,天闪也。”《文选·〈羽猎赋〉》作“烈缺”。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靂,丘峦崩摧。”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列缺轰雷礮,横参耀隼旟。”
(4).中医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肺经分寸歌》:“列缺,腕上一寸半。”词语解释:放缺 拼音:fàng quē
谓授以官职。《文明小史》第七回:“ 孙知府 正色道:‘引见之后,立刻记名,记名之后,立刻放缺。老哥你想想看,设如一个试用知府,马上放一个实缺道臺,这里头等级相去多少?’”词语解释:湮缺 拼音:yān quē
埋没残缺。《新唐书·令狐德棻传》:“方是时,大乱后,经籍亡散,祕书湮缺, 德棻 始请帝重购求天下遗书,置吏补録。”词语解释:开缺 拼音:kāi quē
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充任。《清会典事例·吏部·各官开缺》:“凡大小官员,由开列推陞者,以奉旨科抄到部日开缺;承袭官爵者,由该旗咨文到日开缺。” 清 龚自珍 《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后》:“廷议以远戍上。其子 奕清 请代父往,竟曲从之,革职,有旨不开缺。”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其本道有才者,即可特授,否则开缺另候简用,即以道缺给之。”词语解释:斧破斨缺 拼音:fǔ pò qiāng quē
谓武器破损残缺。语本《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结果是怎样呢?他一去便打了三年,弄得来斧破斨缺,一般的士兵都怨望起来了。”词语解释:挑缺 拼音:tiāo quē
挑补缺位。《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便是那衙门请看折子;才得某营请示挑缺,又是某旗来文打到。”词语解释:汉军缺 拼音:hàn jūn quē
清 朝 汉 军旗籍中官职的空位。《清会典·兵部四·武选清吏司一》:“分武职官之缺,一曰旗缺,二曰营缺,三曰卫缺,四曰门缺。凡旗缺, 满洲 、 蒙古 、 汉 军分焉。营有 满洲 缺,有 汉 缺。门为 汉 军缺。卫为 汉 缺。凡营, 蒙古 得用 满洲 缺, 满洲 、 蒙古 、 汉 军皆用 汉 缺。”词语解释:汉缺 拼音:hàn quē
清 时由 汉 人专任的官位。《清会典·吏部四·文选清吏司一》:“ 汉 军司官而上,得用 汉 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汉军用满缺》:“ 汉 军,国初时定制皆用 汉 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