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罢休 拼音:bà xiū
(1).休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 青州 。”《水浒传》第二一回:“我猜着你两口多时不见,一定要早睡,收拾了罢休。”
(2).停止,不再进行。 宋 范成大 《次韵宗伟阅番乐》:“罢休诗社工夫淡,洗净书生气味酸。”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拒弋》:“蛛丝掣肘,龙门开竇,咳,甚公车犹难罢休。”如:不完成这项任务,我们绝不罢休。
(3).表示不再计较、争执。《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若不去,便是心虚,我们却和你罢休不得!”《金瓶梅词话》第四回:“早叫你早来,晚叫你晚来,我便罢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我听了,又告诉了 端甫 ,只得罢休。”
(4).辞去官职。 唐 柳宗元 《经略副使马君墓志》:“年七十,不肯仕。曰:‘吾为吏逾四十年,卒不见大者。今年至虚耗,终不能以筋力为人赢缩。’因罢休。”词语解释:罢官 拼音:bà guān
(1).辞官弃职。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唐 杜甫 《立秋后题》诗:“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李坤》:“仕为 粤 东令,罢官不归,流寓山寺。”
(2).免除官职。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这的是功劳簿上无差误,射不着罢官也那卸职,射着的玉带上掛金鱼。”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程梦湘 ﹞宰 湘阴 未二年,以事罢官。”词语解释:罢亚 拼音:bà yà
(1).稻名。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罢亚百顷稻,西风吹半黄。” 宋 沉辽 《村舍》诗:“九月罢亚收,流水满郊原。” 元 王恽 《平湖乐》曲:“黄云罢亚捲秋风,社瓮春来重,父老持杯十分送。” 清 钱谦益 《再题奚川八景画卷》诗:“故园门巷长蓬蒿,西风罢亚生荆杞。”
(2).稻多貌。 宋 欧阳修 《送梅秀才归宣城》诗:“罢亚霜前稻,钩輈竹上禽。” 宋 苏轼 《登玲珑山》诗:“翠浪舞翻红罢亚,白云穿破碧玲瓏。” 王十朋 集注引 李厚 曰:“罢亚,稻多貌。”词语解释:罢兵 拼音:bà bīng
停战。《庄子·盗跖》:“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絳侯 等既诛诸 吕 , 齐王 罢兵归, 婴 亦罢兵自 滎阳 归。” 唐 马戴 《征妇叹》诗:“但见请防胡,不闻言罢兵。”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俄而省河两岸,义勇呼声震天。酋大惧,乃以罢兵修好,请自此不言入城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代表会议第三次会议录》:“民军 清 兵於十一日起,七日之内,一律罢兵,不可再生衝突。”词语解释:罢朝 拼音:bà cháo
(1).帝王退朝或臣子朝罢退归。《吴子·图国》:“ 武侯 尝谋事,羣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已罢朝,出止车门。”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日宴罢朝归,舆马塞衢路。”
(2).指皇帝停止临朝。 唐 韩愈 《凤翔节度使李公墓志铭》:“讣至,上悼愴罢朝,遣郎中临弔。”词语解释:罢相 拼音:bà xiāng
罢免宰相官职。 唐 李适之 《罢相作》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箇来。”词语解释:罢战 拼音:bà zhàn
停战;停止争斗。 元 贡奎 《和袁伯长冬至燕集韵》:“香销神用舒,棊覆心罢战。”《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两下息兵罢战,各享安乐。” 清 陈玉树 《乙酉春有感》诗:“一纸中枢催罢战,也应休见 霍嫖姚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史料》:“罢战之事,凡各方民军,均在其列。”词语解释:罢市 拼音:bà shì
(1).市上停止买卖以表示悼念。《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罢市。”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其后公薨,京师之民罢市而往弔。”《明史·忠义传四·张允登》:“ 鄜 人素服迎其丧,哭声震十里,罢市三日。”
(2).商人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联合起来停止营业。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 绍熙 初,铁钱法弊,商贾顿亏折,所至皆皇惑罢市。” 清 李煦 《张伯行意有不平折》:“前日百姓为 噶礼 解任,纷纷罢市,不放印信出城,哀求题请保留。”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有许多小孩子在忙乱地跑着,叫喊着‘ 上海 大罢市’的号外。”
(3).结束当天营业。犹收摊。《四游记·铁拐屡试长房》:“﹝ 铁拐 ﹞因悬一壶於肆头,及罢市,即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4).谓国与国之间停止贸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使四夷覯之,如 安南 、 日本 守御之可畏,则必以闭关罢市为虞,而不敢生心矣。”词语解释:罢归 拼音:bà guī
辞职或免官归里。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丹阳道中》诗:“薄游弟从昔,思闲愿罢归。” 邓实 《国学无用辩》:“ 辕固生 年九十矣,以诸諛儒疾毁而亦罢归。”词语解释:罢直 拼音:bà zhí
值班供职完毕。直,当值。 唐 司空曙 《送吉校书东归》诗:“少年芸阁吏,罢直暂归休。” 宋 苏辙 《章氏郡君挽词》诗:“ 冯唐 垂老郎潜后, 李白 风流罢直餘。”词语解释:罢民 拼音:bɑ mín
(1).不从教化、不事劳作之民。《周礼·秋官·司圜》:“掌收教罢民。”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罢民谓恶人不从化、为百姓所患苦而未入五刑者也。”《周礼·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罢民。” 郑玄 注:“民不愍作劳,有似於罢。”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一:“老去头衔更何有,从今祇合号罢民。”
(2).疲困之民。《吕氏春秋·适威》:“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罢马不畏鞭箠,罢民不畏刑法。”
(3).谓使民疲劳。《左传·昭公四年》:“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晏子春秋·杂上十七》:“年充众和而伐之,臣恐罢民弊兵,不成君之意。”词语解释:罢吏 拼音:bà lì
免职的官吏。 明 王世贞 《初春偶成自嘲》诗:“罢吏无餘牘,挥毫仅小词。”词语解释:罢宴 拼音:bà yàn
宴会完毕
拒绝赴宴词语解释:罢去 拼音:bà qù
(1).免去;除去。 唐 元稹 《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罢去职劳,正名端揆,俾絶积薪之嘆,且明尚齿之心。” 宋 苏轼 《谢南省主文启·欧阳内翰》:“於是招来雄俊魁伟敦厚朴直之士,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
(2).指免职。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 淮 既罢去,陛下趣 熹 入对,用为郎官。”词语解释:罢了 拼音:bà le
(1).犹算了。有表示容忍、不再深究之义。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他委实不肯便罢了,教我怎生断理?”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他把我嘲,难恕饶,你説与我知道,怎肯干休罢了?”《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我不説你也罢了,你还问我这些话,这也可笑!” 刘大白 《洪水》:“人也漂流去,倒也罢了;剩下这没饭吃没屋住的人们,是洪水底洪恩吗?”
(2).表示遇到危难,无法解免。《水浒传》第二三回:“只见枯草丛中钻出两隻大虫来, 武松 道:‘阿呀!我今番罢了!’”
(3).指事情使人感到为难。犹言难住。《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可就罢了我了!慢説我没有这样的家当,便有,我也不肯这样做法。”
(4).助词。犹便了,就是了。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允诺语气。《西游补》第五回:“你四人回去罢了,千万替我谢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官人 还问我姐姐。你只打点迎亲罢了。”《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每日清早上是我弟媳妇出来屋后抱柴,你明日众人伏在那里,遇着就抢罢了。”
(1).助词。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如此而已”,常跟“不过”、“只是”、“无非”等词前后呼应。《红楼梦》第三二回:“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罢了。”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我相信写了出来,未必于你有用,但我也只能写出这些罢了。”如:他不会真的打你,无非吓唬吓唬你罢了。
(2).叹词。犹言完了。《西游记》第二三回:“哥哥,罢了!罢了!我们遇着鬼了!”《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罢了!我上了这小畜生的当了!”词语解释:罢癃 拼音:bà lóng
(1).老病残疾,不能任事。《汉书·食货志上》:“ 汉氏 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虽老病者,皆復出口算。”《汉书·陈汤传》:“上召 汤 见 宣室 。 汤 击 郅支 时中寒病,两臂不詘申……辞谢曰:‘将相九卿皆贤材通明,小臣罢癃,不足以策大事。’” 清 刘大櫆 《胡孝子传》:“母中岁遘罢癃之疾,长卧牀褥。”
(2). 汉 时已成丁而身材矮小者《史记·项羽本纪》“ 萧何 亦发 关中 老弱未傅悉诣 滎阳 ”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畴内学之。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罢癃。”
(3).指驼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躄者至 平原君 门,谓曰:‘……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 司马贞 索隐:“罢癃谓背疾,言腰曲而背隆高也。”一说,指跛足。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四》:“躄非背疾,则罢癃之病非腰曲而背隆高也。罢癃即指躄而言。”词语解释:罢秩 拼音:bà zhì
罢官。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勉 罢秩,客游 河北 偶见故囚。”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 陈郡 袁生 者尝任参军於 唐安 ,罢秩,游 巴川 。”词语解释:罢遣 拼音:bà qiǎn
遣散;放遣。《后汉书·李固传》:“时 太山 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 固 到,悉罢遣归农。”《晋书·江统传》:“画室之功,可且减省;后园杂作,一皆罢遣。”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有布衣 林虎 上书, 真庙 曰:‘此人姓 林 名 虎 ,心尚怪者也。’罢遣之。”词语解释:罢论 拼音:bà lùn
不提;取消原来的打算。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我如今走过去,滑呵,万事罢论;若不滑呵,我将你两条腿打做四条腿。”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嫁女争花轿酿人命》:“先生设誓不嫁其女,而婿家竟为其子纳妾,媒亦敬谢不敏,婚事遂作罢论。”词语解释:罢散 拼音:bà sàn
(1).遣散。《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今宜罢散民役。宫室之制,务从约节。”
(2).谓结束。 宋 苏辙 《罢散青词》:“请女道士二七人,於 福寧殿 罢散明堂礼毕道场,设醮一座,一百二十分位。”
疲敝散漫。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陈涉 ﹞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 。”一本作“ 疲弊 ”。 宋 苏辙 《北狄论》:“诸侯犹帅其罢散之兵,合从以击 秦 。”词语解释:罢人 拼音:bà rén
疲困的人。 唐 杜甫 《宿花石戍》诗:“罢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 唐 白居易 《息游惰策》:“是以商贾大族乘时射利者,日以富豪;田壠罢人望岁勤力者,日以贫困。”词语解释:罢病 拼音:bà bìng
疲困;贫病交加。《左传·襄公八年》:“寇不为害,民不罢病,不亦可乎?”《逸周书·大匡》:“政事不时,国家罢病。”《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王翦 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唐 杜甫 《愁》诗:“ 渭水 秦 山得见否?人皆罢病虎纵横。” 宋 王安石 《韩持国见访》诗:“愁伤意已败,罢病恐难瘳。”词语解释:罢牛 拼音:bà niú
衰老的牛。《淮南子·说山训》:“杀罢牛可以赎良马之死,莫之为也。” 汉 贾谊 《吊屈原赋》:“腾驾罢牛,驂蹇驴兮。” 明 何景明 《述归赋》:“豢罢牛而被以文服兮,良马弃而不陈。”词语解释:罢职 拼音:bà zhí
解除职务。《明会典·律例·名例》:“凡职官犯罪,罢职不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下官 杨文驄 ,表字 龙友 。乙榜县令,罢职閒居。”词语解释:罢马 拼音:pí mǎ
疲敝的马。《淮南子·俶真训》:“神伤乎喜怒思虑之患者,神尽而形有餘,故罢马之死也,剥之若槁。”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罢马不畏鞭箠,罢民不畏刑法。”词语解释:罢瘵 拼音:bà zhài
疲困。亦指疲困的人。瘵,肺痨。《新唐书·陆贽传》:“ 贄 説使者,请以……六德保罢瘵。” 宋 苏辙 《送赵屼秘书还钱塘》诗:“清浄安罢瘵,宽仁服暴强。”词语解释:罢出 拼音:bà chū
退出。《汉书·叙传上》:“ 放 等不懌,稍自引起更衣,因罢出。”词语解释:罢惫 拼音:bà bèi
疲惫。 唐 柳宗元 《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学者终日讨説答问,呻吟习復,应对进退,拘溜播洒,则罢惫而废乱,故有息焉游焉之説。”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诗:“罢惫得休假,衣冠倦趋翔。”词语解释:罢北 拼音:bà běi
败走,败北。《吕氏春秋·孝行》:“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 高诱 注:“衣食足,知荣辱,故守则坚,战必克,无退走者。”词语解释:罢社 拼音:bà shè
停止社祭。《三国志·魏志·王脩传》:“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 脩 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后用为对别人丧母表示哀悼之典。 唐 元稹 《追封王璠母李氏等制》:“追加启土之荣,用深罢社之痛。”词语解释:罢省 拼音:bà shěng
省免;废除。《汉书·翼奉传》:“罢省不急之用,振救困贫,赋医药,赐棺钱,恩泽甚厚。”《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今宫室之所以充广者,实由宫人猥多之故。宜简择留其淑懿,如 周 之制,罢省其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又东逕 涪陵 故郡北。后乃并 巴郡 ,遂罢省。”词语解释:罢软 拼音:bà ruǎn
亦作“ 罢輭 ”。
(1).疲沓软弱。 汉 贾谊 《治安策》:“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所任将吏,罢软凡庸。”《金史·仆散安贞传》:“防 河 卒多老幼罢輭不胜执役之人,其令速易之。”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可恶这 郑州 百姓,欺侮我罢软,与我起个绰号,都呌我做‘模棱手’。”
(2).谓无主见。《西游记》第七二回:“天下和尚也无数,不曾像我这个老和尚罢软。”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是非》:“好笑你耳官罢软,轻信人言。”词语解释:罢闲 拼音:bà xián
罢官闲居。《水浒传》第四一回:“这 黄文炳 虽是罢閒通判,心里只要害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宰相对联》:“尝於都下见一罢閒中贵,堂中书一对,云:‘无子无孙尽是他人之物;有花有酒聊为卒岁之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下官与 阮圆海 ,虽罢閒流寓,都有传单,只得早到。”词语解释:罢弱 拼音:bà ruò
疲弱。《战国策·齐策一》:“能危 山 东者,强 秦 也。不忧强 秦 ,而递相罢弱,而两归其国於 秦 ,此臣之所以为 山 东之患。”《明史·邵捷春传》:“ 蜀中 卒自是益罢弱不足支矣。”词语解释:罢氓 拼音:bà méng
疲敝之民。 唐 裴度 《诸葛武侯祠堂碑铭序》:“西南奥区,寇乱餘孽。罢甿未息,污俗未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嗟嗟罢甿,何以堪此?”词语解释:罢困 拼音:bà kùn
疲劳困苦。 三国 魏 曹植 《谏伐辽东表》:“兵不解於外,民罢困於内。”《三国志·吴志·朱桓传》:“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 明 张居正 《请酌减增造段匹疏》:“顷蒙特恩,破格蠲賑,又取回织造太监,罢困之民,方得更生。”词语解释:罢露 拼音:bà lù
(1).疲敝困乏。《管子·五辅》:“衣冻寒,食飢渴,匡贫窶,振罢露,资乏絶,此谓振其穷。”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二》:“罢露,谓室家疲敝也。”《战国策·秦策三》:“诸侯见 齐 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
(2).谓使疲劳困乏。《韩非子·亡徵》:“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 王先慎 集解:“露当作潞,羸也。”词语解释:罢免 拼音:bà miǎn
(1).免除官职。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昨蒙罢免,其守丘园。”《旧唐书·睿宗纪》:“先是, 中宗 时官爵渝滥,因依妃、主墨敕而授官者,谓之斜封,至是并令罢免。” 明 张居正 《遵谕自陈不职疏》:“愚臣为不职之尤,特赐罢免,以儆旷瘝,别求贤哲。” 廖仲恺 《三大民权》:“这一试真利害, 北京 根深蒂固的几个大官也就罢免了,政府对于 欧洲 和会的约也不敢签了。”
(2).选民或代表机关撤销所选出的人员的职务。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词语解释:罢任 拼音:bà rèn
卸任;免职。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 湖南 浯溪 ,在 永州 北一百餘里,流入 湘江 ,其溪水石奇絶。 唐 上元 中, 邕 管 经略使 元结 罢任居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朕不欲已甚,姑鐫一秩罢任,以为翼虚驾伪、亏国体坏纲纪者之戒。”词语解释:罢羸 拼音:bà léi
疲困衰弱。 汉 王充 《论衡·效力》:“荐致之者,罢羸无力,遂却退窜於巖穴矣。” 唐 柳宗元 《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逋租匿役,归诚自出;兼併既息,罢羸乃逸。” 宋 苏辙 《代陈州张公安道谢批答表》:“苟矜察其罢羸,实保全於终始。”词语解释:罢祠 拼音:bà cí
谓免去祠禄官之职。 宋 朱熹 《落职罢宫祠谢表》:“臣寮论臣罪恶,乞赐睿断,褫职罢祠。”《宋史·苏辙传》:“ 崇寧 中, 蔡京 当国,又降朝请大夫,罢祠,居 许州 。”参阅《宋史·职官志十》。词语解释:罢顿 拼音:bà dùn
疲惫困顿。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计倪》:“军败而还,是时死伤者不可称数。所以然者,罢顿不得已。”词语解释:罢短 拼音:bà duǎn
矮小。《周礼·夏官·司弓矢》“庳矢”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庳矢读为人罢短之罢。”词语解释:罢老 拼音:bà lǎo
疲惫衰老。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词语解释:罢手 拼音:bà shǒu
住手,停止。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世有、便休、罢手,大恩人怎做敌头?”《水浒传》第五回:“不如罢手,后来倒好相见。” 周恩来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治报告》:“迫使敌人罢手,取得人民所热望的和平。”词语解释:罢收 拼音:bà shōu
罢休,收场。 元 沙正卿 《斗鹌鹑·闺情》套曲:“实丕丕罪犯先招受,直到折倒了庞儿罢收。”词语解释:罢垒 拼音:bà lěi
停止构筑壁垒。犹休战。《太平广记》卷二三九引 唐 胡璩 《谭宾录·陈少游》:“ 濠 、 舒 、 庐 等州,已令罢垒。韜戈捲甲,佇候指挥。”词语解释:罢国 拼音:bà guó
弱国。《战国策·秦策二》:“夫 齐 ,罢国也。以天下击之,譬犹以千钧之弩射溃痈也。”词语解释:罢潞 拼音:bà lù
同“ 罢露 ”。 《吕氏春秋·不屈》:“围 邯郸 三年而弗能取。士民罢潞,国家空虚。” 高诱 注:“潞,羸也。” 毕沅 校注:“潞与露同。”词语解释:罢池 拼音:bà chí
倾斜而下貌。《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罢池陂陁,下属江河。” 郭璞 注:“言旁頽也。罢音疲。”词语解释:罢弊 拼音:bà bì
同“ 罢敝 ”。 《国语·吴语》:“罢弊 楚国 ,以间 陈 蔡 。” 汉 贾谊 《过秦论中》:“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宋 苏轼 《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其所以兵连祸结罢弊中国者,以郡县其地故也。” 章炳麟 《国家论》:“然将帅虽劳,而士卒之疮痍与齐民之罢弊,有什伯於将帅者。”词语解释:罢弃 拼音:bà qì
废除。《汉书·地理志下》:“ 武帝 元封 元年略以为 儋耳 、 珠厓郡 …… 元帝 时遂罢弃之。”词语解释:罢咧 拼音:bà liě
罢了。《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再白辛苦一趟,也不要紧,也是尝过的滋味罢咧。”《孽海花》第十三回:“一向只知道她叫 维亚太太 ,是个爵夫人罢咧。”词语解释:罢士 拼音:bɑ shì
(1).无行的男子。《国语·齐语》:“罢士无伍。” 韦昭 注:“罢,病也。无行曰罢。”《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
(2).疲弱的士兵。《新唐书·马存亮传》:“军所籍凡十餘万, 存亮 料柬尤精,伍无罢士,部无冗员。”词语解释:罢箸 拼音:bà zhù
亦作“ 罢筯 ”。 放下筷子。谓中止进餐。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薛伟》:“甚有奇事,请诸公罢筯来听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刘晋川司空》:“公且罢箸,听我言。”词语解释:罢瘠 拼音:bà jí
瘦弱。《清史稿·兵志十二》:“马政废驰,积弊已深,以致军马罢瘠。”词语解释:罢懦 拼音:bà nuò
懦弱无能。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其或材拘於局促,智限於罢懦,不能斟酌盈虚,使人不倦。”《宋史·狄棐传》:“ 棐 坐罢懦,降知 随州 。”词语解释:罢于奔命 拼音:pí yú bèn mìng
原谓因受命到处奔走而精疲力尽。后以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於奔命以死。” 汤增璧 《崇侠篇》:“四百餘州,腥膻遍地, 汉 民罢於奔命。”参见“ 疲於奔命 ”。
词语解释:疲于奔命 拼音:pí yú bèn mìng
谓因忙于奔走应付而劳累不堪。《三国志·魏志·袁绍传》:“乘虚迭出,以扰 河 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如诸符共一将,则此将虽千手千目亦疲於奔命。”亦作“ 疲于奔命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六:“ 中国 农民有很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 日本 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
见“ 疲於奔命 ”。词语解释:罢工 拼音:bà gōng
工人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工作。 茅盾 《子夜》十三:“明天到车间里选举好了代表,我们就冲出厂来!罢工!” 吴玉章 《第一次大革命的回忆》二:“这时 香港 的工人已开始罢工,许多工人挤在轮船上,要回 广州 去。” 叶紫 《杨七公公过年》五:“罢工接着延续了三四天功夫,没有得到结果。”词语解释:罢业 拼音:bà yè
罢工;停业。 殷夫 《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诗:“我们总同盟罢业,纪念神圣的五一节。” 唐天际 《难忘的行程》:“市面上一些资本家及奸商故意罢业,停止贸易。”词语解释:罢教 拼音:bà jiào
教师为争取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联合停止教课。词语解释:罢政 拼音:bà zhèng
谓免除宰相职务。《宋史·高宗纪四》:“ 吕颐浩 等以旱乞罢政。”《明史·李东阳传》:“既罢政居家,请诗文书篆者填塞户限,颇资以给朝夕。”参见“ 罢相 ”。
词语解释:罢相 拼音:bà xiāng
罢免宰相官职。 唐 李适之 《罢相作》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箇来。”词语解释:罢敝 拼音:bà bì
疲劳困敝。《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隋书·刘元进传》:“今天下已罢敝,是行也,吾属其无遗类矣。” 明 张居正 《请酌减增造段匹疏》:“东南地方,灾伤重大,民力罢敝。”词语解释:罢女 拼音:bà nǚ
无行的女子。《国语·齐语》:“罢士无伍,罢女无家。” 韦昭 注:“夫称家也。”词语解释:罢学 拼音:bà xué
放弃学业。 邹鲁 《福建光复》:“迨取缔风潮发生,罢学归国,乃於 福州 成立中国同盟会支部。”词语解释:罢尽 拼音:bà jìn
疲敝到极点。《汉书·晁错传》:“宫室过度,耆慾亡极,民力罢尽,赋敛不节。”词语解释:罢需 拼音:bà xū
同“ 罢软 ”。 《周礼·考工记·弓人》“宛之无已应” 汉 郑玄 注:“常应弦,言不罢需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需有耎音》:“罢需即罢软也。”词语解释:罢止 拼音:bà zhǐ
停止。《后汉书·锺离意传》:“自古非苦宫室小狭,但患人不安寧。宜且罢止,以应天心。”词语解释:罢朽 拼音:bà xiǔ
犹衰老。《燕丹子》卷中:“臣闻騏驥之少,力轻千里;及其罢朽,不能取道。”词语解释:罢耗 拼音:bà hào
疲惫耗损。《汉书·匈奴传下》:“兵连祸结三十餘年,中国罢耗, 匈奴 亦创艾。” 宋 王安石 《谢提转启》:“顾神明之罢耗,当使役之浩穰,惭非其宜,辞得所欲。”词语解释:罢断 拼音:bà duàn
废除取消。《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三年》:“国家政法不立,豪贵恣横,至使民户殫尽,委输无入,吏断常俸,战士絶廪,宜一切罢断诸荫户,尽还郡县。”词语解释:罢斥 拼音:bà chì
(1).罢免斥退。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公尝疾士大夫交通权近,至是,亦有伪作公乞罢斥宦官章传播者。”《明史·王瑞传》:“伏覩 英庙 復辟, 景泰 倖用者卒皆罢斥。”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督抚不称其职,朝廷立予罢斥。”
(2).废除;排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非儒学的诸子百家一概被罢斥,儒家从此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词语解释:罢钱 拼音:bà qián
积欠未交的钱款。《新唐书·王纬传》:“州县有 韩滉 时罢钱未入者十八万緍,府史请裒为进奉, 纬 上疏愿蠲以紓民,詔听之。”词语解释:罢逐 拼音:bà zhú
罢免放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罢逐 赵綰 、 王臧 ,而免丞相 婴 、太尉 蚡 。”《朱子语类》卷一二九:“馆阁之士,罢逐一空。”词语解释:罢乏 拼音:bà fá
疲乏。《管子·七臣七主》:“百姓罢乏,君子无死。”《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攻围 太原 累月,馈餉且尽,军士罢乏。”词语解释:罢俗 拼音:bà sú
颓败的风俗。 宋 沉遘 《滑州新修东园》诗:“已明条教康罢俗,更饰林园乐盛辰。”词语解释:罢勌 拼音:bà juàn
同“ 罢倦 ”。 《汉书·严助传》:“留而守之,歷岁经年,则士卒罢勌,食粮乏絶。” 颜师古 注:“勌亦倦字。”词语解释:罢劳 拼音:bà láo
疲劳;疲惫。《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兹入 郑 ,民不罢劳。” 汉 刘向 《新序·善谋》:“﹝ 楚灵王 ﹞起 章华之臺 ,为 乾谿 之役,百姓罢劳怨懟於下,羣臣倍畔於上。”《后汉书·伏湛传》:“大军远涉二千餘里,士马罢劳,转粮艰阻。”《隋书·后妃传·文献独孤皇后》:“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词语解释:罢倦 拼音:bà juàn
疲倦。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 晋 知其兵革之罢倦,粮食尽索,兴师击之,大败 吴 师。” 唐 陆龟蒙 《丁隐君歌序》:“与人相接,礼简而情至,周旋累年,未尝有罢倦之色。” 宋 司马光 《投壶新格序》:“君子学道从政,勤劳罢倦,必从宴息以养志游神,故可久也。”词语解释:罢劵 拼音:bà juàn
疲倦。《周礼·考工记·輈人》“终日驰骋左不楗” 汉 郑玄 注:“ 杜子春 云:书楗或作劵, 玄 谓:劵,今倦字也。輈和则久驰骋。载在左者不罢劵。尊者在左。”《广雅·释诂一》:“罢劵,劳也。” 王念孙 疏证:“罢与疲同,劵与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