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罘罳 拼音:fú sī
(1).古代设在门外或城角上的网状建筑,用以守望和防御。《汉书·文帝纪》:“ 未央宫 东闕罘罳灾。” 颜师古 注:“罘罳,谓连闕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罳然,一曰屏也。”按,《五行志上》作“罘思”。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积土成山,列树成林,臺榭连阁,集观增楼。中者祠堂屏閤,垣闕罘罳。” 明 夏完淳 《感旧步仲芳先生韵》之五:“睥睨浮云三殿晓,罘罳落月九天寒。”
(2).设在屋檐或窗上以防鸟雀的金属网或丝网。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黄鸝度结构,紫鸽下罘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士林间多呼殿榱桷护雀网为罘罳。”《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宦者曰:‘事急矣,请陛下还宫!’即举软舆,迎上扶升舆,决殿后罘罳,疾趋北出。” 胡三省 注:“ 唐 宫殿中罘罳,以丝为之,状如网,以捍燕雀,非如 汉 宫闕之罘罳也。”
(3).指室内的屏风。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壬·吴仲权郎中》:“明日,索浴治具於房,婢以罘罳围之。 吴 曰:‘何用?’曰:‘恐为隙风所搏。’” 明 花梦月 《浣溪沙》词:“一窗日影到罘罳。”词语解释:罦罳 拼音:fú sī
即罘罳。 宋 沉遘 《贺正表》之二:“仰对罦罳之峻,敢倾祈颂之虔。”参见“ 罘罳 ”。
词语解释:罘罳 拼音:fú sī
(1).古代设在门外或城角上的网状建筑,用以守望和防御。《汉书·文帝纪》:“ 未央宫 东闕罘罳灾。” 颜师古 注:“罘罳,谓连闕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罳然,一曰屏也。”按,《五行志上》作“罘思”。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积土成山,列树成林,臺榭连阁,集观增楼。中者祠堂屏閤,垣闕罘罳。” 明 夏完淳 《感旧步仲芳先生韵》之五:“睥睨浮云三殿晓,罘罳落月九天寒。”
(2).设在屋檐或窗上以防鸟雀的金属网或丝网。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黄鸝度结构,紫鸽下罘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士林间多呼殿榱桷护雀网为罘罳。”《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宦者曰:‘事急矣,请陛下还宫!’即举软舆,迎上扶升舆,决殿后罘罳,疾趋北出。” 胡三省 注:“ 唐 宫殿中罘罳,以丝为之,状如网,以捍燕雀,非如 汉 宫闕之罘罳也。”
(3).指室内的屏风。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壬·吴仲权郎中》:“明日,索浴治具於房,婢以罘罳围之。 吴 曰:‘何用?’曰:‘恐为隙风所搏。’” 明 花梦月 《浣溪沙》词:“一窗日影到罘罳。”词语解释:挂罳 拼音:guà sī
一种绢底竹筐的筛罗。 南宋 时 临安 有专门穿罣罳的手艺人,见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小经纪》。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器用·筛》:“《事物原始》:罣罳以竹为筐,以绢为幔,以筛米麦之粉,留粗以出细者。”词语解释:复罳 拼音:fù sī
见“ 復思 ”。
词语解释:复思 拼音:fù sī
(1).亦作“ 復罳 ”。即罘罳。门外之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今閶闔门外夹建巨闕以应天宿,虽不如礼,犹象而魏之,上加復思以易观矣。《广雅》曰:‘復思谓之屏。’”《太平御览》卷一八五引《广雅》:“復罳谓之屏。”
(2).重思,再思。《汉书·王莽传下》:“性好时日小数,及事迫急,亶为厌胜。遣使坏 渭陵 、 延陵 园门罘罳,曰:‘毋使民復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