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金羁 拼音:jīn jī
亦作“ 金覊 ”。
(1).金饰的马络头。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白马饰金羈,连翩西北驰。” 五代 牛峤 《柳枝》词:“金羈白马临风望,认得 羊 家 静婉 腰。” 明 何景明 《七述》:“控以宝铰,缠以金覊。”
(2).借指马。 唐 李白 《秋日鲁郡尧祠宴别》诗:“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羈。” 宋 梅尧臣 《次韵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过景灵街》:“自跃金覊来宿省,从他锦帐欲夸人。” 清 魏允枚 《苏幙遮·同香岩晓发平原》词:“缓控金羈,满路霜华滑。”词语解释:不羁 拼音:bù jī
亦作“ 不覊 ”。
(1).谓才行高远,不可拘限。《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使不羈之士,与牛驥同皁。” 李善 注:“不羈,谓才行高远,不可羈繫也。” 晋 向秀 《思旧赋》:“余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颜几圣索酒友诗》:“ 钱塘 颜几 字 几圣 ,俊伟不覊,无日不饮。” 郭沫若 《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象《胡笳十八拍》,无论形式或内容上,那种不羁而雄浑的气魄……决不是 六朝 人乃至 隋 唐 人所能企及的。”
(2).谓行为不遵循礼法。《新唐书·元结传》:“ 结 少不羈,十七乃折节向学,事 元德秀 。”《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 唐寅 ﹞为人放浪不覊,有轻世傲物之志。”《明史·袁炜传》:“ 煒 性行不羈,为御史 包孝 所劾,帝宥不罪。”词语解释:脱羁 拼音:tuō jī
原指马脱笼头,后即谓不受羁绊。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逸驥初翻步,鞲鹰暂脱羈。”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若一尘不到之际,万事脱羈之辰。”词语解释:黄金羁 拼音:huáng jīn jī
以黄金为饰的马笼头。 南朝 梁 吴均 《别夏侯故章》诗:“白马黄金羈,青驪紫丝鞚。”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毬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紱黄金羈。”词语解释:久羁
长期滞留词语解释:马羁 拼音:mǎ jī
马笼头。《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天子走 陕 ,北渡 河 ”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纪》:“天子步行趋 河 岸,岸高不得下, 董承 等谋欲以马羈相续以繫帝腰……令 弘 居前负帝,乃得下登船。”《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羈絏从君巡於天下” 晋 杜预 注:“羈,马羈。絏,马繮。”词语解释:尘羁 拼音:chén jī
尘事的束缚。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八:“吾生梦幻间,何事紲尘羈?” 宋 曾巩 《谷隐寺》诗:“但恨紲尘羈,无繇数追寻。” 清 孙枝蔚 《饮酒二十首和陶韵》之八:“当其劝爷饮,亦復慰尘羈。”词语解释:玉羁 拼音:yù jī
玉饰的马络头。 晋 傅玄 《失题》诗之一:“愿得并天御,六龙齐玉羈。” 南朝 梁 刘苞 《九日侍宴》诗:“鸣珂饰华眊,金鞍映玉羈。”词语解释:负羁 拼音:fù jī
亦作“ 负羇 ”。 手执马络头。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羈絏从君巡於天下。”后遂为随从和执贱役的套语。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得从下走,叨迹人行;操勒负羈,班荣扈隶。” 南朝 宋 鲍照 《送盛侍郎饯候亭》诗:“君为坐堂子,我乃负羈人。”《宋书·庾悦王诞等传论》:“凡此诸子,并前代名家,莫不望尘请职,负羇先路,将由庇民之道邪。”词语解释:絷羁 拼音:zhí jī
马笼头和绊索。喻牵制束缚。 宋 苏洵 《颜书》诗:“ 虞 柳 岂不好,结束烦馽羈。” 清 钱谦益 《御史族兄汝瞻画像赞》:“斯其投老自放,天解馽羈。”词语解释:新羁 拼音:xīn jī
谓马新加络头。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策疲乏之兵,当新羈之马。”词语解释:同羁 拼音:tóng jī
见“ 同羈 ”。词语解释:衔羁 拼音:xián jī
马嚼子和缰绳。引申为拘束,限制。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子》诗:“夫子固吾党,新恩释衔羈。” 宋 陈傅良 《送谢倅景英赴阙》诗:“相从饰边幅,欲语怀衔羈。”词语解释:牵羁 拼音:qiān jī
牵绊,羁绊。《文选·石崇〈思归引序〉》:“欻復见牵羈,婆娑於九列。” 吕延济 注:“谓仕宦如以物牵引而羈繫也。” 明 袁宏道 《出城观奈子花遇大风至韦公寺而还》诗:“终日惜奈花,一身苦牵羈。”词语解释:角羁 拼音:jiǎo jī
《礼记·内则》:“三月之末,择日翦髮为鬌,男角女羈。” 郑玄 注:“鬌,所遗髮也。夹囟曰角,午达曰羈也。” 孔颖达 疏:“囟是首脑之上缝,故《説文》云:十其字,象小儿脑不合也。夹囟两旁当角之处留髮不翦……《仪礼》云:‘度尺而午。’注云:‘一纵一横曰午。’今女翦髮留其顶上,纵横各一,相交通达,故云。午达不如两角相对,但纵横各一在顶上,故曰羈。羈者,隻也。”后因以“角羈”指古代童稚头顶两两相对的束髻。 宋 苏轼 《和陶〈郭主簿〉》之一:“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淮 德 入我梦,角羈未胜簪;孺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词语解释:孤羁 拼音:gū jī
犹孤旅。单身旅居在外。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客居京城中,十日营一炊。逼迫走 巴 蛮,恩爱座上离。昨来 汉水 头,始得完孤羇。桁掛新衣裳,盎弃食残糜。”词语解释:鞿羁 拼音:jī jī
马缰绳和络头。比喻束缚。《楚辞·离骚》:“余虽好脩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王逸 注:“鞿羈,以马自喻。韁在口曰鞿,革络头曰羈,言为人所係累也。” 朱熹 集注:“鞿覊言自绳束,不放纵也。”《楚辞·九章·悲回风》:“心鞿羈而不形兮,气繚转而自缔。”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既刚且淑,服鞿羈兮。”词语解释:系羁 拼音:xì jī
(1).拴缚,羁勒。《庄子·马蹄》:“是故禽兽可係羈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使騏驥可得係羈兮,岂云异夫犬羊!” 张守节 正义:“使騏驥可得係缚羈绊,则与犬羊无异。”
(2).比喻牵制束缚。《淮南子·俶真训》:“使我可係羈者,必其有命在於外也。”词语解释:轻羁 拼音:qīng jī
罪轻的囚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仓犯係轻羈,出入须有仓簿,仓门日须锁闭。”词语解释:腾羁 拼音:téng jī
犹纵辔。 宋 梅尧臣 《送毛秘校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诗:“良驥不必大,腾羈已超迈。良弓不待寒,调弦自劲快。”词语解释:迍羁 拼音:zhūn jī
困顿拘束。 宋 梅尧臣 《送崔秀才》诗之一:“今子振衣去,焉能久迍羈。”词语解释:穷羁 拼音:qióng jī
客中贫困的处境。 宋 曾巩 《祭亡妻晁氏文》:“我扶我翼,共处穷羇。”词语解释:绁羁 拼音:xiè jī
约束。 清 钱谦益 《李长蘅墓志铭》:“ 长蘅 少有高世之志,才气宏放,不可紲覊。”词语解释:旅羁 拼音:lǚ jī
久居他乡。 唐 方干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诗:“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 江 南身旅羇。”词语解释:阻羁 拼音:zǔ jī
被阻而稽留不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船夫车驴》:“无论商贾阻羈,行旅断絶,即渔舟钓艇,靡不搜罗。”词语解释:豪放不羁 拼音:háo fàng bù jī
气魄大而不受拘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 仁和 诗人 林远峰 ,性豪放不羈。”词语解释:落魄不羁 拼音:luò tuò bù jī
见“ 落拓不羈 ”。
词语解释:落拓不羁 拼音:luò tuò bù jī
亦作“ 落魄不羈 ”。 放浪不受拘束。 宋 刘斧 《青琐高议·韩湘子》:“ 韩湘子 字 清夫 , 韩文公 之侄也…… 文公 诸子皆力学,惟 湘 落魄不羈。”《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赫大卿 ﹞为人风流俊美,落拓不羈,专好的是声色二事。” 清 侯方域 《贾生传》:“少落拓不羈……喜击剑鼓瑟,嗜远游。” 茅盾 《子夜》七:“ 阿素 是落拓不羁,就像他的父亲;机灵精明,又像他已故的母亲。”词语解释:落拓不羁 拼音:luò tuò bù jī
亦作“ 落魄不羈 ”。 放浪不受拘束。 宋 刘斧 《青琐高议·韩湘子》:“ 韩湘子 字 清夫 , 韩文公 之侄也…… 文公 诸子皆力学,惟 湘 落魄不羈。”《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赫大卿 ﹞为人风流俊美,落拓不羈,专好的是声色二事。” 清 侯方域 《贾生传》:“少落拓不羈……喜击剑鼓瑟,嗜远游。” 茅盾 《子夜》七:“ 阿素 是落拓不羁,就像他的父亲;机灵精明,又像他已故的母亲。”词语解释:丱羁 拼音:guàn jī
古代男孩头发常束成两角形,女孩头发常剪成马络头形。故以“丱覊”指童年。 清 姚鼐 《寄仲孚应宿》诗:“依依乡閭爱,握手自丱覊。”词语解释:卓荦不羁 拼音:zhuó luò bù jī
谓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世说新语·任诞》“何可一日无此君”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中兴书》:“ 徽之 卓犖不羈,欲为傲达,放肆声色,颇过度,时人钦其才,秽其行也。” 宋 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辩説。”《金史·文艺传上·赵可》:“博学高才,卓犖不羈。”词语解释:跌宕不羁 拼音:dié dàng bù jī
放逸不受拘束。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三:“ 许道寧 ,京兆人,少亦业儒,性颇跌宕不羈。”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二:“ 李白 跌宕不羈,钟情於花酒风月则有矣,而肯自缚於枯禪,则知淡泊之味贤於啖炙远矣。”《明史·王毓蓍传》:“ 毓蓍 ,字 元趾 , 会稽 人。为诸生,跌宕不羈。”亦作“ 跌宕不覊 ”。《金史·文艺传下·李汾》:“为人尚气,跌宕不覊。”词语解释:跌荡不羁 拼音:diē dàng bù jī
同“ 跌宕不羈 ”。 《宣和书谱·石延年》:“遂入馆,然跌荡不羈,剧饮尚气节,视天下无復难事,不为小廉曲谨以投苟合。”亦作“ 跌荡不拘 ”。 明 袁黄 王世贞 《纲鉴合编·宋纪·武帝》:“八月, 宋 主杀中书令 王僧达 , 僧达 幼聪警能文,而跌荡不拘。”词语解释:跅弛不羁 拼音:tuò chí bù jī
放荡不受拘束。 清 黄周星 《补张灵崔莹合传》:“而又闻 灵 跅弛不羈,竟褫其诸生。” 章士钊 《赵伯先事略》:“又激於意气,跅弛不羈,被酒大言,无所避就。”词语解释:倜傥不羁 拼音:tì tǎng bù jī
豪爽洒脱而不受约束。《晋书·袁耽传》:“﹝ 袁耽 ﹞少有才气,倜儻不羈,为士类所称。” 宋 司马光 《龙图阁直学士李公墓志铭》:“公为人疎明乐易,倜儻不羈。”《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汪秀才 ﹞做人倜儻不羈,豪侠好游,又兼权略过人。”词语解释:亲羁 拼音:qīn jī
亲族与寄居的客臣。语本《左传·昭公七年》:“ 单献公 弃亲用羈。” 杜预 注:“羈,寄客也。”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中》:“南国之法章,君臣犹以官位辨高下,故参用亲羈而无世卿。”词语解释:髫羁 拼音:tiáo jī
儿童发髻。借指儿童。语本《礼记·内则》:“三月之末,择日翦髮为鬌,男角女羈。” 清 姚鼐 《章华国〈课子图〉》诗:“室家劳问到髫羈,岁月峥嶸看髮齿。”词语解释:充羁 拼音:chōng jī
充作马络头。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夫朽索充羈,不收奔马之逸;轻緡振网,或随吞舟之势。”词语解释:游荡不羁 拼音:yóu dàng bù jī
游乐放荡,不受拘束。词语解释:游荡不羁 拼音:yóu dàng bù jī
游乐放荡,不受拘束。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补遗》:“后 閔 以游荡不覊,卓锥无地,姬延之至家,寝食与共,虽伉儷不过也。”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此行岂可替名》:“ 蜀 人 郭震 ,博学能诗,游荡不覊,然才识过人。”亦作“ 游荡不羇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殊 少为士人,游荡不羇。”词语解释:游荡不羁 拼音:yóu dàng bù jī
见“ 游荡不覊 ”。词语解释:放浪不羁 拼音:fàng làng bù jī
谓言行随便,不受约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铁笛》:“ 饶州 道士 曹与善 ……与 河 北 李陶真 道人相识。 李 好吹铁笛,盖放浪不羈之士也。”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米紫来自书诗卷》:“盖其天性放浪不羈,故发于词翰,超然自异,非寻常绳尺所可拘也。” 朱自清 《经典常谈·诗》:“﹝ 李白 ﹞触犯了 杨贵妃 ,不能得志。他是个放浪不羁的人,便辞了职,游山水,喝酒,作诗。”亦作“ 放浪无拘 ”、“ 放浪不拘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建》:“ 建 性耽酒,放浪无拘。”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她又常和妓女们来往,她满意自己的权威,可是也羡慕她们的放浪不拘。”词语解释:放达不羁 拼音:fàng dá bù jī
纵放旷达,不受拘束。《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卢柟 ﹞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羈,有轻财傲物之志。”《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久闻 唐伯虎 放达不羈,难道 华安 就是他?”词语解释:放诞不羁 拼音:fàng dàn bù jī
见“ 放荡不羈 ”。
词语解释:放荡不羁 拼音:fàng dàng bù jī
行为放任,无所约束。《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灿若 ﹞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羈。”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他也曾约束了一个短短的时期……但过去那种放荡不羁的生活,不时又诱惑地在他脑海中出现。”亦作“ 放诞不拘 ”、“ 放诞不羈 ”。《太平广记》卷二一○引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王濛》:“ 王濛 字 仲祖 , 晋阳 人,放诞不羈。书比 廙翼 ,丹青甚妙。” 宋 司马光 《温公续诗话》:“ 韩退 处士, 絳州 人,放诞不拘,浪跡 秦 晋 间,以诗自名。”《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这 赤龙子 年纪最小,却也最放诞不羈的。”词语解释:放荡不羁 拼音:fàng dàng bù jī
行为放任,无所约束。《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灿若 ﹞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羈。”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他也曾约束了一个短短的时期……但过去那种放荡不羁的生活,不时又诱惑地在他脑海中出现。”亦作“ 放诞不拘 ”、“ 放诞不羈 ”。《太平广记》卷二一○引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王濛》:“ 王濛 字 仲祖 , 晋阳 人,放诞不羈。书比 廙翼 ,丹青甚妙。” 宋 司马光 《温公续诗话》:“ 韩退 处士, 絳州 人,放诞不拘,浪跡 秦 晋 间,以诗自名。”《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这 赤龙子 年纪最小,却也最放诞不羈的。”词语解释:放纵不羁 拼音:fàng zòng bù jī
谓恣意行事,不受约束。《晋书·外戚传·王濛》:“ 濛 少时放纵不羈,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飞云渡》:“有一少年子,放纵不羈……乃不娶妻,不事生产作业,每以轻财仗义为志。”亦作“ 放纵不拘 ”。《汉书·游侠传·陈遵》:“ 竦 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 遵 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词语解释:同羁 拼音:tóng jī
亦作“ 同覊 ”。
(1).一同客居他乡的人。 北周 庾信 《夫子见程生赞》:“清扬共美,贤圣同覊。”
(2).指一同羁留、停留。词语解释:童羁 拼音:tóng jī
指童年。 清 刘大櫆 《钱节妇传》:“﹝ 方氏 ﹞许聘同里 钱公 田间先生 之子 孝则 者,方在童羈,未嫁也。”词语解释:磊落不羁 拼音:lěi luò bù jī
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宋 苏轼 《及第后谢秋赋试官启》:“不泥於古,不牵於今,非有苛碎难知之文,将观磊落不羇之士,使天下知文章诚可以致治。”亦作“ 磊落不羈 ”、“ 磊落不覊 ”。 清 戴名世 《曹氏怪石记》:“今夫天下磊落不覊之人,雅量高致之士,於世间之嗜好一切不以屑意,而其性情必有所寄託,未有泊然頽然絶无所寓意者也。” 清 刘大櫆 《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君磊落不羈,而负性精勤;宾友满座,饮酒终日,而事皆办治。”词语解释:磊瑰不羁 拼音:lěi guī bù jī
同“ 磊落不羇 ”。 宋 陈亮 《祭薛士隆知府文》:“余行天下,窃有志於当世。其道德纯明可为师表者,执贄进见,获听微言於下风;退而从磊瑰不覉之士,接杯酒之欢,笑歌起舞,往往自以为一世之雄。”词语解释:磊浪不羁 拼音:lěi làng bù jī
同“ 磊落不羇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季友》:“工诗,性磊浪不羈,爱奇务险,远出常性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