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12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羽翼羽化羽服羽林郎羽舞羽翔羽钥羽毛书
羽衣羽檄羽猎羽旆羽轮羽杯羽翿羽类
羽扇羽翮羽族羽山羽佩羽孽羽群羽氅
羽毛羽书羽旗羽虫羽仗羽爵羽林军羽林子
羽翰羽卫羽帐羽流羽幢羽镞羽皮羽括
羽觞羽盖羽节羽鳞羽车羽袍羽磬羽野
羽客羽葆羽士羽卮羽翎羽裳羽窟羽君
羽人羽箭羽骑羽陵羽翣羽鹢羽奏羽饰
羽林羽驾羽籥羽渊羽褐羽钗羽从羽乡
羽仪羽旄羽帔羽翅羽纛羽觥羽物羽翟

词语解释:羽翼  拼音:yǔ yì
(1).禽鸟的翼翅。《管子·霸形》:“寡人之有 仲父 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汉 严忌 《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宋 苏轼 《谢秋赋试官启》:“翻然如畀之羽翼,追逸翮以并游;沛然如假之舟航,临长川而获济。” 太平天囯 洪大全 《临江仙》词:“几时舒羽翼,万里取长风。”
(2).指飞翔。 唐 韦应物 《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诗:“如何不相见,羽翼有高卑。” 宋 王安石 《鸱》诗:“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
(3).辅佐;维护。《吕氏春秋·举难》:“﹝ 魏文侯 ﹞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羽翼之也。” 高诱 注:“羽翼,佐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是説也,羽翼吾道,其功岂浅浅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又褒封 达 胞为 翼王 ,羽翼天朝。”
(4).指庇护。 郭沫若 《恢复·黑夜和我对话》:“罪恶,都是在你的羽翼之下长成;你的话十分靠不住呀,你要晓得!”
(5).指辅佐的人或力量。 汉 枚乘 《七发》:“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既以才见异,而 丁仪 、 丁廙 、 杨脩 等为之羽翼。”《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维 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 羌 胡以为羽翼,谓自 陇 以西,可断而有也。”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羽翼怀 商 老,文思忆帝 尧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 欧 美 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 中国 的古刻,这也都是 中国 的新木刻的羽翼。”
(6).党羽。《汉书·刘向传》:“夫乘权藉势之人,子弟鳞集於朝,羽翼阴附者众。”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柔而易制者升为心腹,姦而可使者保为羽翼。”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只怕他羽翼众多,人心叵测。”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八》:“现在一调查,则他所安排的羽翼,竟有七人之多。”
词语解释:羽衣  拼音:yǔ yī
(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汉书·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 颜师古 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僊飞翔之意也。”按,五利将军 栾大 , 汉武帝 时方士。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三国 魏 曹植 《平陵东行》:“閶闔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3).道士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忽有羽衣诣门,延之与语。” 清 黄景仁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絶,时有丐者僵苔阶。”
(4).指轻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 吴 刀 楚 製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 冰心 《赞美所见》诗:“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独泛,你羽衣蹁跹飞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吴融 《华清宫》诗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吴江中秋》词:“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羽衣》不奏人间曲,宝鼎时焚异国香。”
词语解释:羽扇  拼音:yǔ shàn
(1).用长羽毛制成的扇子。 晋 陆机 《羽扇赋》:“昔 楚襄王 会於 章臺 之上……大夫 宋玉 、 唐勒 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 宋 赵汝钠 《水龙吟·白莲》词:“羽扇微摇,翠帷低拥,清凉庭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廓尔喀之降》:“ 福康安 以为势如破竹,旦夕可奏功,甚骄满,拥肩舆挥羽扇以战,自比 武侯 也。” 瞿秋白 《铁花》诗:“不是那轻挥羽扇,妙舞回旋的--而是那胼胝满目--是有力的掌。”
(2).特指天子仪仗中的掌扇。《西京杂记》卷一:“ 汉 制:天子……夏设羽扇,冬设繒扇。” 宋 王溥 《唐会要·朔望朝参》:“乃请备羽扇于殿两厢。上将出,所司承旨索扇,扇合。上坐定,乃去扇。给事中奏无事,将退,又索扇如初。令以常式。”后亦因以指代天子。 明 夏完淳 《翠华篇》:“平旦千官上殿来,螭头羽扇无消息。”自注:“此追记 圣安皇帝 北狩作也。”
词语解释:羽毛  拼音:yǔ máo
(1).鸟兽的毛。《墨子·非乐上》:“今之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因其羽毛,以为衣裘。”《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流羽毛之威蕤,垂环玭之琳瑯。” 李善 注:“言宫室以羽毛为饰。” 唐 罗隐 《绣》诗:“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 宋 陆游 《黄鸦吟》:“羽毛不足辱弹射,滋味不足登俎豆。” 清 吴伟业 《题二禽图》诗:“欲笑雪衣贪玉粒,羽毛憔悴闭雕笼。” 徐迟 《火中的凤凰》:“他不知道,这并不是那火中的新生的凤凰。并不是,并不是!至多只是它的一根羽毛罢了。”
(2).鸟兽的代称。 汉 祢衡 《鹦鹉赋》:“虽同族於羽毛,固殊智而异心。” 唐 孟球 《和周墀》:“谁料羽毛方出谷,许教齐和九皋鸣。”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如麟凤,不鷙不搏,羽毛毕朝,雄狡率服。”
(3).羽旗。《左传·襄公十四年》:“ 范宣子 假羽毛於 齐 而弗归, 齐 人始贰。” 杜预 注:“析羽为旌,王者游车之所建, 齐 私有之,因谓之羽毛。” 唐 李白 《大猎赋》:“羽毛扬兮九天絳,猎火燃兮千山红。”
(4).羽毛使鸟兽有文彩,因以喻人的声誉。《后汉书·王符传》:“其贡士不復依其质干,準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妄生羽毛。”《周书·晋荡公护传》:“所好加羽毛,所恶生疮痏。” 唐 王维 《裴仆射济州遗爱碑》:“厚为之礼,则生我羽毛;小不如意,则成是贝锦。”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三章:“ 葆真 爱惜羽毛,既见抨击,奉身引退。”
(5).毛织品。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食妖宜絶矣,宜并杜絶呢羽毛之至,杜之则蚕桑之利重,木棉之利重。” 清 程含章 《论洋害》:“诸番所产之货,皆非 中国 所必需。若大泥、羽毛、嗶吱、铜锡、绵花、苏木、药材等类。每岁约值千万金。”
词语解释:羽翰  拼音:yǔ hàn
(1).翅膀。 南朝 宋 鲍照 《咏双燕》之一:“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 唐 孟郊 《出门行》之二:“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明 张景 《飞丸记·月下伤怀》:“思痴无羽翰,想极梦魂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已看文彩振鵷鸞,重向青霄刷羽翰。”
(2).飞翔;飞升。 唐 李绅 《华顶》诗:“浮生未有从师地,空诵仙经想羽翰。” 清 汪懋麟 《阻东昌三日》诗:“舟前花鸭凭游戏,天上飞鸿自羽翰。”
(3).指书信或文章。 清 姚鼐 《送江宁郡丞王石丈运饷入蜀》诗:“忆昔趋阶序,初欣见羽翰。” 郭沫若 《纪念孙中山》诗之三:“天高风净雁声还,寄语 臺 澎 托羽翰。”
词语解释:羽觞  拼音:yǔ shāng
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左右形如两翼。一说,插鸟羽于觞,促人速饮。《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觴些。” 王逸 注:“羽,翠羽也。觴,觚也。” 洪兴祖 补注:“杯上缀羽,以速饮也。一云作生爵形,实曰觴,虚曰觶。”《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觴兮销忧。”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觴而醉月。”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再用前韵题冷泉亭》词:“便小驻千骑雍容,羽觴飞急。”
词语解释:羽客  拼音:yǔ kè
(1).指神仙或方士。 北周 庾信 《邛竹杖赋》:“和轮人之不重,待羽客以相貽。” 倪璠 注:“羽客,羽人。《山海经》有 羽人之国 ,不死之民。” 唐 柳宗元 《摘樱桃赠元居士》诗:“ 蓬莱 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 南唐 又有 金陵 羽客 谭紫霄 者,能劾召鬼神,四方道流,从学百餘人。” 李大钊 《青春》:“﹝ 秦政 ﹞遍遣羽客,搜觅神仙,求不老之药,卒未能获。”
(2).特指禽鸟、昆虫。 唐 黄滔 《狎鸥赋》:“斯则别号羽客,参为水仙。” 唐 李商隐 《燕台》诗之一:“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徧相识。”
(3).凤仙花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凤仙》:“ 宋光宗 李后 讳 凤 ,宫中呼为好女儿花, 张宛丘 呼为菊婢, 韦君 呼为羽客。”
词语解释:羽人  拼音:yǔ rén
(1).古官名。《周礼·地官·羽人》:“羽人掌以时徵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二》:“ 晏子 不时而入见曰:‘盖闻君有所怒羽人。’公曰:‘然。色寡人,故将杀之。’”
(2).神话中的飞仙。《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洪兴祖 补注:“羽人,飞仙也。”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
(3).道家学仙,因称道士为羽人。 唐 钱起 《卧疾答刘道士》诗:“宝字比仙药,羽人寄柴荆。”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入道》:“来这 华山 云臺观 做个羽人,明星夜礼,灵药朝修。” 清 朱彝尊 《同钱王过白云观分韵》之一:“偶寻樵子逕,因访羽人居。”
词语解释:羽林  拼音:yǔ lín
(1).星名。《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其南有众星,曰羽林天军。” 张守节 正义:“羽林四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垒壁南,天军也。” 唐 杨炯 《浑天赋》:“羽林之军,所以除暴乱;垒壁之阵,所以备非常。” 宋 晁冲之 《古乐府》:“大星何歷歷,小星烂如石。掖垣崔嵬横紫微,十二羽林森北极。”
(2).禁卫军名。 汉武帝 时选 陇西 、 天水 、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等六郡良家子宿卫 建章宫 ,称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骑,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一说象天文羽林星,主车骑。 隋 以左右屯卫所领兵为羽林。 唐 置左右羽林军。 元 羽林将军为扈从执事官。 明 亲军有羽林卫。《古诗源·柏梁诗》:“郡国士马羽林材。” 唐 王建 《羽林行》:“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同胞兄弟 王宰 ,膂力过人,武艺出众,充羽林亲卫。” 清 吴伟业 《洛阳行》:“万家汤沐启 周 京,千骑旌旗给羽林。”
(3).谓盛多的羽葆。《汉书·礼乐志》:“芬树羽林,云景杳冥。” 颜师古 注:“言所树羽葆,其盛若林。”参见“ 羽葆 ”。
(4).犹 羽陵 。 唐 颜扬庭 《上〈匡谬正俗〉表》:“收 羽林 之蠹简,俾备 蓬山 ;采 汲冢 之旧文,咸归 延阁 。”
词语解释:羽葆  拼音:yǔ bǎo
(1).古时葬礼仪仗的一种。以鸟羽聚于柄头如盖。《礼记·丧大记》:“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 孔颖达 疏:“御棺用羽葆者,《杂记》云:诸侯用匠人持羽葆,以鸟羽注於柄末如盖,而御者执之居前,以指挥为节度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赠太傅,侍中、中书监如故,给节,加羽葆、鼓吹,增班剑为六十人。” 张铣 注:“羽葆,班剑,并葬之仪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功布》:“大夫御柩以茅,诸侯以羽葆,天子以纛,指引前后左右,皆如功布之施为也。”
(2).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亦泛指卤簿或作为天子的代称。《汉书·韩延寿传》:“建幢棨,植羽葆。” 颜师古 注:“羽葆,聚翟尾为之,亦今纛之类也。”《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因而游猎,乘大輅,羽葆,华盖,建天子旌旗。”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元臣举国降,羽葆蒙尘狩。”羽葆,一本作“ 天子 ”。
词语解释:羽仪  拼音:yǔ yí
(1).《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孔颖达 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成帝 时, 班况 女为倢伃,父子并在京师为朝臣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公以宗室羽仪,允膺嘉选。” 唐 韩愈 《燕喜亭记》:“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於天朝也不远矣。”
(2).犹翼翅。 晋 左思 《吴都赋》:“湛淡羽仪,随波参差。理翮整翰,容与自玩。”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灵凤振羽仪,戢景西海滨。”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更愿生羽仪,飞身入青冥。”
(3).引申为辅翼。 唐 张九龄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翰飞戾天,羽仪清朝。” 宋 陈亮 《祭郭德扬文》:“晚值兄疾,赖君羽仪。”
(4).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南齐书·东昏侯纪》:“帝乌帽袴褶,备羽仪,登 南掖门 临望。”《周书·皇后传·武帝阿史那皇后》:“ 纯 等设行殿,列羽仪,奉之以归。”《旧唐书·魏徵传》:“ 徵 平生俭素,今以一品礼葬,羽仪甚盛,非亡者心志。”
(5).指帝王卫队。 唐 樊绰 《蛮书·南蛮条教》:“羽仪亦无员数,皆清平官等子弟充,诸蛮不与焉。常在 云南王 左右。羽仪长帐前管係之。”《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以清平子弟为羽仪,王左右有羽仪长八人,清平官见王不得佩剑,唯羽仪长佩之为亲信。”
词语解释:羽化  拼音:yǔ huà
(1).谓昆虫由若虫或蛹化为成虫的过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木蠹生虫,羽化为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姚乾父杂文》:“然卵生羽化,方孳育而未息;钻椽穴柱,不尽嚼而不已。”
(2).指飞升成仙。《晋书·许迈传》:“ 玄 自后莫测所终,好道者皆谓之羽化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洣水》:“ 洣水 东北有 峩山县 ,东北又有 武阳 龙尾山 ,并仙者羽化之处。”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巴金 《生》:“或则希望白日羽化,或则祷祝上登天堂。”
(3).用作道教徒死亡的婉辞。
词语解释:羽檄  拼音:yǔ xí
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陈豨 反, 邯郸 以北皆 豨 有,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独 邯郸 中兵耳。” 裴駰 集解:“ 魏武帝 《奏事》曰:‘今边有小警,輒露檄插羽,飞羽檄之意也。’推其言,则以鸟羽插檄书,谓之羽檄,取其急速若飞鸟也。” 晋 左思 《咏史》之一:“边城苦鸣鏑,羽檄飞京都。”《儒林外史》第八回:“ 王太守 接了羽檄文书,星速赴南 赣 到任。” 郁达夫 《庚辰元日闻南宁捷报醉胡社长宅和益吾老岁晚感怀原韵》:“羽檄连翩至,愁怀次第开。”
词语解释:羽翮  拼音:yǔ hé
(1).指鸟羽。翮,羽轴下段不生羽瓣而中空的部分。《周礼·地官·羽人》:“羽人掌以时徵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 郑玄 注:“翮,羽本。”《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
(2).指翅膀。 南朝 梁 何逊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诗:“相顾无羽翮,何由总奋飞。” 唐 杜甫 《独坐》诗:“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李大钊 《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若把他的光芒万丈飞翔上腾的羽翮,拘限于狭隘的唯知论者的公式的樊笼中,决不能得到他那真正的概念。”
(3).泛指鸟类。《史记·乐书》:“羽翮奋,角觡生。” 张守节 正义:“羽翮,鸟也。角觡,兽也。” 晋 左思 《魏都赋》:“羽翮頡頏,鳞介浮沉。”
(4).比喻辅翼或辅佐者。《后汉书·隗嚣传》:“今俊乂并会,羽翮并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转受经旨,以授於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5).比喻力量。 章炳麟 《秦力山传》:“ 孙公 之在东国,羽翮未具, 力山 独先与游。”
(6).犹飞腾。 宋 苏泂 《雨中花·怀刘改之》词:“十载尊前,放歌起舞,人间酒户诗流。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
(7).指翼星。《史记·天官书》:“翼为羽翮,主远客。”
词语解释:羽书  拼音:yǔ shū
(1).犹羽檄。 汉 陆贾 《楚汉春秋》:“ 黥布 反,羽书至,上大怒。”《后汉书·西羌传论》:“伤败踵係,羽书日闻。” 李贤 注:“羽书即檄书也。”《文选·虞羲〈咏霍将军北伐〉》:“羽书时断絶,刁斗昼夜惊。” 张铣 注:“羽书,徵兵檄也。” 唐 高适 《燕歌行》:“校尉羽书飞 瀚海 ,单于猎火照 狼山 。” 清 钮琇 《觚賸·圆圆》:“烽火羽书,相望於道。”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敌后三战场,驰骋羽书疾。”亦称“ 羽毛书 ”。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2).指书信。
词语解释:羽卫  拼音:yǔ wèi
帝王的卫队和仪仗。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羽卫蔼流景,綵吹震沉渊。” 唐 薛存诚 《东都父老望幸》诗:“鸞舆 秦 地久,羽卫 洛阳 空。”《旧唐书·赵隐传》:“ 德宗 幸 奉天 ,时仓卒变起,羽卫不集。” 宋 曾巩 《里社》诗:“年年属车九重出,羽卫千人万人从。”
词语解释:羽盖  拼音:yǔ gài
(1).古时以鸟羽为饰的车盖。《周礼·春官·巾车》:“輦车,组輓。有翣,羽盖。” 郑玄 注:“后居宫中所乘……以羽作小盖,为翳日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王从骑三千,旌旗羽盖,自处中军。”《宋史·乐志十四》:“霓旌羽盖,导仪护卫。” 清 陈梦雷 《青青陵上柏》诗:“ 金 张 连羽盖, 许 史 互经过。”
(2).指车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芝阶云路逍遥处,羽盖飞鯢不用鞭。” 清 吴伟业 《海市》诗之一:“虹跨断崖通羽盖,鱼吞倒景出楼臺。”
(3).船上饰以鸟羽的伞盖。《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怠而后发,游於清池,浮文鷁,扬旌栧,张翠帷,建羽盖。” 郭璞 注:“施之船上也。” 吕向 注:“帷盖皆翠羽饰之,取其轻也。”《汉书·元后传》:“﹝ 成都侯 商 ﹞穿 长安 城,引内 灃水 注第中大陂以行船,立羽盖,张周帷,辑濯 越 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棹歌行之三》:“高檣抗飞帆,羽盖翳华枝。”
(4).指仙人车驾。 唐 韦应物 《王母歌》:“众仙翼神母,羽盖随云起。”《云笈七籤》卷四:“出户望之,见从东方虚空而来,旍旗鬱勃,羽盖纷紜。”
词语解释:羽葆  拼音:yǔ bǎo
(1).古时葬礼仪仗的一种。以鸟羽聚于柄头如盖。《礼记·丧大记》:“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 孔颖达 疏:“御棺用羽葆者,《杂记》云:诸侯用匠人持羽葆,以鸟羽注於柄末如盖,而御者执之居前,以指挥为节度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赠太傅,侍中、中书监如故,给节,加羽葆、鼓吹,增班剑为六十人。” 张铣 注:“羽葆,班剑,并葬之仪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功布》:“大夫御柩以茅,诸侯以羽葆,天子以纛,指引前后左右,皆如功布之施为也。”
(2).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亦泛指卤簿或作为天子的代称。《汉书·韩延寿传》:“建幢棨,植羽葆。” 颜师古 注:“羽葆,聚翟尾为之,亦今纛之类也。”《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因而游猎,乘大輅,羽葆,华盖,建天子旌旗。”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元臣举国降,羽葆蒙尘狩。”羽葆,一本作“ 天子 ”。
词语解释:羽箭  拼音:yǔ jiàn
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宋 朱敦儒 《朝中措》词:“雪猎星飞羽箭,春游花簇雕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弧矢》:“凡雕翎箭,行疾过鹰、鷂翎,十餘步而端正,能抗风吹。北虏羽箭多出此料。”
词语解释:羽驾  拼音:yǔ jià
传说以鸾鹤为驭的坐车。亦借指神仙。 南朝 梁 沉约 《游金华山》诗:“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虽羽驾尘襟,难于会合;而丹诚皎日,誓以周旋。” 宋 贺铸 《题汉阳招真亭》诗:“羽驾飘颻安在哉?使君餘迹已尘埃。”
词语解释:羽旄  拼音:yǔ máo
(1).乐舞时所执的雉羽和旄牛尾。《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郑玄 注:“羽,翟羽;旄,旄牛尾。文舞所执。”《庄子·天道》:“鐘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 宋 苏轼 《九成台铭》:“使耳闻天籟,则凡有形有声者,皆吾羽旄、干戚、管磬、匏絃。”
(2).古时常用鸟羽和旄牛尾为旗饰,故亦为旌旗的代称。《墨子·非攻中》:“今尝计军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腐烂不反者,不可胜数。”《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 宋 苏轼 《送范纯粹守庆州》诗:“羽旄照城闕,谈笑安边隅。”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七:“期门护蹕绕城皋,万乘 长杨 拥羽旄。”
词语解释:羽服  拼音:yǔ fú
仙人或道士的衣服。《黄庭内景经·隐影》:“羽服一整八风驱,控驾三素乘晨霞。” 梁丘子 注:“上清宝文仙人有五色羽衣。”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飡嘉食而却老,振羽服於清都。”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宣和遗事》前集:“神霄宫殿五云间,羽服黄冠缀晓班。”
词语解释:羽猎  拼音:yǔ liè
帝王出猎,士卒负羽箭随从,故称“羽猎”。《文选·宋玉〈高唐赋〉》:“传言羽猎,衔枚无声。”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以应猎负羽。”《汉书·扬雄传上》:“其十二月羽猎, 雄 从。”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士负羽。”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之四:“ 上林 陪羽猎, 甘泉 侍清曙。” 清 陈维崧 《满庭芳·题顾梁汾舍人扈驾诗后》词:“万乘旌旗,千官羽猎,翠华絶塞重经。”
词语解释:羽族  拼音:yǔ zú
指鸟类。 汉 枚乘 《忘忧馆柳赋》:“出入风云,去来羽族。”《文选·左思〈蜀都赋〉》:“毛羣陆离,羽族纷泊。” 刘逵 注:“羽族,鸟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昔於此地有大茂林,毛羣羽族,巢居穴处。” 清 金农 《白鹇词》序:“白鷴,羽族之幽奇也。”
词语解释:羽旗  拼音:yǔ qí
翠羽装饰的旌旗。《墨子·旗帜》:“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若驾駟马,建羽旗。”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羽旗动若一,万马肃駪駪。”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陆舟》:“帆檣楼櫓毕具,船首列羽旗大纛之属。”
词语解释:羽帐  拼音:yǔ zhàng
以翠羽为饰之帐。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之一:“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七綵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诗:“玉树琉璃水,羽帐鬱金牀。” 唐 鲍溶 《李夫人歌》:“璿闺羽帐华烛陈,方士夜降夫人神。”
词语解释:羽节  拼音:yǔ jié
用羽旄装饰的节。多指神仙仪卫。 唐 王维 《金屑泉》诗:“翠凤翔文螭,羽节朝玉帝。”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五:“羽节忽排烟, 苏君 已得仙。”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仙翁鹤驾,羽节縹緲下天端。”
词语解释:羽士  拼音:yǔ shì
道士的别称。 元 萨都剌 《题玄妙观玉皇殿》诗:“老鹤如人窗下立,閒听羽士理瑶琴。”《水浒传》第七六回:“远望着中军,去那右边销金青罗伞盖底下,綉鞍马上,坐着那个道德高人,有名羽士。” 清 袁枚 《新齐谐·叶生妻》:“读书 白鹤观 ,戏习道教,竟成羽士。”参见“ 羽人 ”、“ 羽衣 ”。
词语解释:羽骑  拼音:yǔ jì
羽林军的骑兵。《文选·扬雄〈羽猎赋〉》:“羽骑营营,昈分殊事。” 张铣 注:“羽骑,羽林之骑。” 唐 陈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序》:“蜺旄羽骑之殷,戈翻落日;突鬢蒙轮之勇,剑决浮云。” 明 梁有誉 《燕京感怀》诗:“材官羽骑多如雨,夜夜旄头倚剑看。”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三:“驛路秋残飞羽骑,荒城日落起寒烟。”
词语解释:羽籥  拼音:yǔ yuè
古代祭祀或宴飨时舞者所持的舞具和乐器。羽,指雉羽。籥,一种编组多管乐器。《周礼·春官·籥师》:“祭祀,则鼓羽籥之舞。宾客饗食,则亦如之。” 郑玄 注:“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谓籥舞也。”《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 朱彬 训纂:“干戈,万舞,象武也,用动作之时学之;羽籥,籥舞,象文也,用安静之时学之。”《史记·乐书》:“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隋书·音乐志下》:“今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 唐 萧仿 《享太庙乐章》:“羽籥象德,金石荐祥。”
词语解释:羽帔  拼音:yǔ pèi
以羽毛制作的披肩。为神仙或道士所用。 唐 许浑 《闻释子栖玄欲奉道因寄》诗:“欲求真诀恋禪扃,羽帔方袍尽有情。”《云笈七籤》卷九七:“羽帔扇翠暉,玉佩何鏗零。”
词语解释:羽林郎  拼音:yǔ lín láng
(1).禁军官名。 汉 置。掌宿卫、侍从。《后汉书·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常选 汉阳 、 陇西 、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凡六郡良家补。” 唐 张籍 《少年行》:“少年从猎出 长杨 ,禁中新拜羽林郎。”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白面羽林郎,含咽向重泉。”
(2).乐府杂曲歌名。 汉 辛延年 作。叙酒家女拒 霍光 家奴 冯子都 诱胁事。
词语解释:羽旆  拼音:yǔ pèi
以羽毛为饰的旗帜。《文选·沉约〈游锺山诗应西阳王教〉》:“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李善 注:“旍旗以羽为饰。” 唐 王勃 《七夕赋》:“跃灵轩於雾术,褰羽斾於星桥。” 明 沉鲸 《双珠记·避兵失侣》:“羽斾云旌遍四陲,笑谈功业渐增倍。”
词语解释:羽山  拼音:yǔ shān
山名。 舜 杀 鲧 之处。《书·舜典》:“殛 鯀 于 羽山 。”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海民於 羽山 之中,修立 鯀 庙。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休念我殛 羽山 鯀 罪几希;且看你辅 重华 禹 功多少。”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大家终于知道 鲧大人 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 羽山 去了。”
词语解释:羽虫  拼音:yǔ chóng
(1).鸟类。虫,古代作为动物的总称。《孔子家语·执辔》:“羽虫三百有六十而凤为之长。”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顺逆》:“恩及于火,则火顺人而甘露降;恩及羽虫,则飞鸟大为,黄鵠出现,凤凰翔。” 隋 卢思道 《孤鸿赋》:“惟此孤鸿,擅奇羽虫。”
(2).有翅的小虫。 唐 杜甫 《夏夜叹》诗:“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词语解释:羽流  拼音:yǔ liú
谓道人,道士。 宋 米芾 《西园雅集图记》:“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絶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 宋 陆游 《行在寿宁观碑》:“金符象简,羽流毕集。”《明史·佞倖传·继晓》:“羽流加号真人、高士者,亦盈都下。”
词语解释:羽鳞  拼音:yǔ lín
(1).指鸟类和鱼类。 清 孙枝蔚 《园中作》诗:“经营只是缘诗酒,德泽犹能及羽鳞。”
(2).犹鱼雁。指书信。 明 刘兑 《娇红记》:“藉君怜旧日,莫絶羽鳞音。”
词语解释:羽卮  拼音:yǔ zhī
即羽觞。《文选·沉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象筵鸣宝瑟,金瓶泛羽巵。” 李善 注:“羽巵,即羽觴也。” 南朝 梁 萧统 《将进酒》诗:“ 宜城 溢渠盌, 中山 浮羽巵。” 唐玄宗 《游兴庆宫作》诗:“鼓吹迎飞盖,絃歌送羽巵。”参见“ 羽觴 ”。
词语解释:羽觞  拼音:yǔ shāng
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左右形如两翼。一说,插鸟羽于觞,促人速饮。《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觴些。” 王逸 注:“羽,翠羽也。觴,觚也。” 洪兴祖 补注:“杯上缀羽,以速饮也。一云作生爵形,实曰觴,虚曰觶。”《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觴兮销忧。”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觴而醉月。”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再用前韵题冷泉亭》词:“便小驻千骑雍容,羽觴飞急。”
词语解释:羽陵  拼音:yǔ líng
古地名。《穆天子传》卷五:“仲秋甲戌,天子东游,次于 雀梁 ,□蠧书于 羽陵 。” 郭璞 注:“谓暴书中蠹虫,因云蠹书也。”后以“羽陵”为贮藏古代秘籍之处。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辟恶生香,聊防 羽陵 之蠹。” 隋 江总 《皇太子太学讲碑》:“紫臺秘典,緑帙奇文, 羽陵 蠹迹, 嵩山 落简;外史所掌,广内所司,靡不饰以铅槧,彫以緗素。”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上曰:‘蟫有何义?’奏曰:‘臣闻出 羽陵 蠹书,曰白鱼虫也。’” 清 钱谦益 《有美一百韵》:“尽窥 羽陵 蠹,旁及 诺皋 儇。”
词语解释:羽渊  拼音:yǔ yuān
池潭名。传说 鲧 死后化黄熊处。《左传·昭公七年》:“昔 尧 殛 鯀 于 羽山 ,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 羽渊 。”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小序·三洪》:“﹝ 玉父 ﹞有《怀驹父诗》云:‘欣逢白鹤归华表,更想黄龙出 羽渊 。’” 清 方苞 《徐诒孙哀辞》:“余始寓书,告以君子之遭变也,在审其身之所处。 鯀 之殛也, 禹 未尝身殉于 羽渊 。”参见“ 羽山 ”。
词语解释:羽山  拼音:yǔ shān
山名。 舜 杀 鲧 之处。《书·舜典》:“殛 鯀 于 羽山 。”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海民於 羽山 之中,修立 鯀 庙。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休念我殛 羽山 鯀 罪几希;且看你辅 重华 禹 功多少。”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大家终于知道 鲧大人 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 羽山 去了。”
词语解释:羽翅  拼音:yǔ chì
(1).翅膀。 南朝 宋 鲍照 《咏双燕》:“自知羽翅弱,不与鵠争飞。” 唐 杜甫 《大麦行》:“安得如鸟有羽翅,託身白云归故乡。”
(2).比喻羽党。《新唐书·苏安恒传》:“陛下纵不能斩佞臣,塞人望;且当抑夺荣宠,剪其羽翅,无使骄横为社稷之忧。”
词语解释:羽舞  拼音:yǔ wǔ
古代一种文舞,舞者执羽。《周礼·春官·乐师》:“掌国子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周礼·地官·舞师》:“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 郑玄 注:“析白羽为之,形如帗也。” 孙诒让 正义:“析白羽,盖亦谓析鷺鸿之羽注之橦首以为翳也。翳亦谓之翿,《乡师》先 郑 注所谓羽葆幢。” 唐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今皇帝制羽舞以敷文德,择材官而奋武卫。” 唐 权德舆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之一:“賡歌凝庶绩,羽舞被深恩。”
词语解释:羽轮  拼音:yǔ lún
以鸾鹤为驭的坐车,传为神仙所乘。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太霞鬱紫盖,景风飘羽轮。”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羽轮飊驾赴层城,高会尽仙卿。”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鍊金丹九转功成,降羽轮三清自召。”
词语解释:羽佩  拼音:yǔ pèi
以翠羽为饰的佩带。 南朝 梁 沉约 《丽人赋》:“陆离羽佩,襍错花鈿。” 黎经诰 注:“羽佩者, 交趾 有鸟名翡翠,其羽或用为饰。”
词语解释:羽仗  拼音:yǔ zhàng
指禁军仪仗。 唐 狄仁杰 《奉和圣制游石淙山》:“羽仗遥临鸞鹤驾,帷宫直坐凤麟州。” 宋 梅尧臣 《祫享观礼二十韵》:“羽仗天街立,龙笳象魏流。”
词语解释:羽幢  拼音:yǔ zhuàng
以鸟羽为饰的旌旗之属。 唐 王维 《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右班剑,驂六騶,画轮载轂,羽幢先路,以诣夫逍遥焉。” 明 高启 《荐亡将斋榜》:“发金籙琼书之秘,降羽幢玉节之光。”
词语解释:羽车  拼音:yǔ chē
传说中神仙所乘之车。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及至 经 舍,举家皆见 远 ……乘羽车,驾五龙。” 唐 严休复 《唐昌观玉蕊花折有仙人游怅然成二绝》之二:“羽车潜下 玉龟山 ,尘世何由覩蕣颜。”
词语解释:羽翎  拼音:yǔ líng
鸟翼。 唐 邵谒 《送徐群宰望江诗》:“好去立高节,重来振羽翎。”
词语解释:羽翣  拼音:yǔ shà
(1).羽制的扇形物。古代用为棺饰。柩车行,人持行两旁以障柩车。 唐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二:“晓漏铜壶涩,秋风羽翣轻。”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逆闻丧》:“人生梦泡都虚谎,鱼轩何日再相将?只落得羽翣空惊送 北邙 。”
(2).帝王仪卫中的掌扇。 南朝 梁简文帝 《初秋》诗:“羽翣晨犹动,珠汗恆昼挥。”
词语解释:羽褐  拼音:yǔ hè
(1).毛羽织的粗布。《文选·郭璞〈江赋〉》:“衣则羽褐,食惟蔬鱻。” 李善 注:“ 郑玄 《毛诗笺》曰:褐,毛布也。” 张铣 注:“衣裳则毛羽所为短褐衣也。”
(2).道士的衣服。亦指道士。 前蜀 杜光庭 《范延煦等受正一箓词》:“臣获逢圣日,咸沐道风,早振氛嚣,俱栖羽褐。”《云笈七籤》卷一一二:“ 袁 以羽褐授之,使居 紫极宫 。”
词语解释:羽纛  拼音:yǔ dào
古代军队或仪仗队中以羽为饰的大旗。 宋 曾巩 《上人》诗:“烟沙轣轆高轩过,路上千人瞻羽纛。”
词语解释:羽翔  拼音:yǔ xiáng
首翼色青的鸾鸟。《禽经》:“鸞,瑞鸟。一曰鸡趣。首翼赤曰丹凤,青曰羽翔,白曰化翼,玄曰阴翥,黄曰土符。”
词语解释:羽杯  拼音:yǔ bēi
古代饮酒用的耳杯。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鷁首徐廻,兼传羽杯。” 隋 江总 《侍宴临芳殿》诗:“钟箭自徘徊,皇堂荐羽杯。”参见“ 羽觴 ”。
词语解释:羽觞  拼音:yǔ shāng
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左右形如两翼。一说,插鸟羽于觞,促人速饮。《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觴些。” 王逸 注:“羽,翠羽也。觴,觚也。” 洪兴祖 补注:“杯上缀羽,以速饮也。一云作生爵形,实曰觴,虚曰觶。”《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觴兮销忧。”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觴而醉月。”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再用前韵题冷泉亭》词:“便小驻千骑雍容,羽觴飞急。”
词语解释:羽孽  拼音:yǔ niè
谓禽鸟虫类的异常现象。古人以为上天示儆。《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刘歆 视传曰:有羽虫之孽,鸡旤。”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五色大鸟见 巳氏 ,时以为凤皇,本志以政理衰缺, 梁冀 专权,皆羽孽之异也。”《宋史·五行志二下》:“ 金 人围 陕州 ,有鳶鸦数万飞噪城上,与战声相乱。 金 将 娄宿 曰:‘城当陷,急攻之!’遂失守。近羽孽也。” 明 杨慎 《凤赋》:“必求凤而弗能,将歌舞羽孽而珍貺咎徵。”
词语解释:羽爵  拼音:yǔ jué
古代酒器。 三国 魏 应璩 《与满炳书》:“繁组綺错,羽爵蜚腾。”《文选·左思〈蜀都赋〉》:“羽爵执竞,丝竹乃发。” 李周翰 注:“羽爵,羽觴,作鸟形也。” 明 张居正 《同贞庵殿下李罗村饮述斋园亭》诗:“四座咸怡豫,羽爵行无算。”参见“ 羽觴 ”。
词语解释:羽觞  拼音:yǔ shāng
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左右形如两翼。一说,插鸟羽于觞,促人速饮。《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觴些。” 王逸 注:“羽,翠羽也。觴,觚也。” 洪兴祖 补注:“杯上缀羽,以速饮也。一云作生爵形,实曰觴,虚曰觶。”《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觴兮销忧。”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觴而醉月。”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再用前韵题冷泉亭》词:“便小驻千骑雍容,羽觴飞急。”
词语解释:羽镞  拼音:yǔ zú
指箭。 清 周亮工 《射乌楼纪事》诗:“畏使渔磯鸣羽鏃,愁闻雁渚击金鐎。”
词语解释:羽袍  拼音:yǔ páo
指粗衣。
词语解释:羽裳  拼音:yǔ cháng
(1).羽衣。道士所服。 明 何景明 《七述》:“左驂双龙右两螭,羽裳翩翻垂白蜺。”
(2).即《霓裳羽衣曲》。 明 徐霖 《绣襦记·闻信增悲》:“《羽裳》一曲新裁,新裁。宫商高下和谐,和谐。珠错落,显奇才。”
词语解释:羽鹢  拼音:yǔ yì
指船。鷁,一种像鹭鹚的水鸟,能高飞。古代常画鷁鸟于船首以期迅捷,故以“羽鷁”为船的代称。 南朝 宋 鲍照 《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 梁 珪分 楚 牧,羽鷁指全 荆 。”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旌皷贯玄涂,羽鷁被 长江 。”
词语解释:羽钗  拼音:yǔ chāi
(1).装饰翠羽的钗。 汉 王粲 《神女赋》:“税衣裳兮免簪笄,施华的,结羽釵。”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翠蕤羽釵,緑秀金枝。”
(2).因舞女多佩羽钗,故亦指舞妓。 宋 曾巩 《送程公辟使江西》诗:“羽釵絶艳舞回雪,宝剑诸儒谈炙輠。”
词语解释:羽觥  拼音:yǔ gōng
犹羽杯。 闽 徐夤 《劝酒》诗:“休向尊前愬羽觥,百壶清酌与君倾。”
词语解释:羽钥  拼音:yǔ yuè
同“羽籥”。
古代祭祀或宴飨时舞者所持的舞具和乐器。羽,指雉羽。钥,一种编组多管乐器。
词语解释:羽籥  拼音:yǔ yuè
古代祭祀或宴飨时舞者所持的舞具和乐器。羽,指雉羽。籥,一种编组多管乐器。《周礼·春官·籥师》:“祭祀,则鼓羽籥之舞。宾客饗食,则亦如之。” 郑玄 注:“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谓籥舞也。”《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 朱彬 训纂:“干戈,万舞,象武也,用动作之时学之;羽籥,籥舞,象文也,用安静之时学之。”《史记·乐书》:“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隋书·音乐志下》:“今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 唐 萧仿 《享太庙乐章》:“羽籥象德,金石荐祥。”
词语解释:羽翿  拼音:yǔ dào
指羽葆幢。古代乐舞者所执。也于送葬时用以导引灵柩。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羽翿前驱,云旂北御。”
词语解释:羽群  拼音:yǔ qún
犹羽族。 汉 马融 《广成颂》:“散毛族,梏羽羣。”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野无毛类,林无羽羣。”
词语解释:羽林军  拼音:yǔ lín jūn
禁卫军名。《新唐书·兵志》:“ 高宗 龙朔 二年,始取府兵越骑、步射置左右羽林军,大朝会则执仗以卫阶陛,行幸则夹驰道为内仗。” 明 何景明 《驾出》诗:“九重玄武仗,万岁羽林军。” 清 孙枝蔚 《劝酒效乐天》诗:“持戈向边塞,不如羽林军。”参见“ 羽林 ”。
词语解释:羽林  拼音:yǔ lín
(1).星名。《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其南有众星,曰羽林天军。” 张守节 正义:“羽林四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垒壁南,天军也。” 唐 杨炯 《浑天赋》:“羽林之军,所以除暴乱;垒壁之阵,所以备非常。” 宋 晁冲之 《古乐府》:“大星何歷歷,小星烂如石。掖垣崔嵬横紫微,十二羽林森北极。”
(2).禁卫军名。 汉武帝 时选 陇西 、 天水 、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等六郡良家子宿卫 建章宫 ,称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骑,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一说象天文羽林星,主车骑。 隋 以左右屯卫所领兵为羽林。 唐 置左右羽林军。 元 羽林将军为扈从执事官。 明 亲军有羽林卫。《古诗源·柏梁诗》:“郡国士马羽林材。” 唐 王建 《羽林行》:“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同胞兄弟 王宰 ,膂力过人,武艺出众,充羽林亲卫。” 清 吴伟业 《洛阳行》:“万家汤沐启 周 京,千骑旌旗给羽林。”
(3).谓盛多的羽葆。《汉书·礼乐志》:“芬树羽林,云景杳冥。” 颜师古 注:“言所树羽葆,其盛若林。”参见“ 羽葆 ”。
(4).犹 羽陵 。 唐 颜扬庭 《上〈匡谬正俗〉表》:“收 羽林 之蠹简,俾备 蓬山 ;采 汲冢 之旧文,咸归 延阁 。”
词语解释:羽葆  拼音:yǔ bǎo
(1).古时葬礼仪仗的一种。以鸟羽聚于柄头如盖。《礼记·丧大记》:“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 孔颖达 疏:“御棺用羽葆者,《杂记》云:诸侯用匠人持羽葆,以鸟羽注於柄末如盖,而御者执之居前,以指挥为节度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赠太傅,侍中、中书监如故,给节,加羽葆、鼓吹,增班剑为六十人。” 张铣 注:“羽葆,班剑,并葬之仪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功布》:“大夫御柩以茅,诸侯以羽葆,天子以纛,指引前后左右,皆如功布之施为也。”
(2).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亦泛指卤簿或作为天子的代称。《汉书·韩延寿传》:“建幢棨,植羽葆。” 颜师古 注:“羽葆,聚翟尾为之,亦今纛之类也。”《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因而游猎,乘大輅,羽葆,华盖,建天子旌旗。”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元臣举国降,羽葆蒙尘狩。”羽葆,一本作“ 天子 ”。
词语解释:羽皮  拼音:yǔ pí
鸟兽的毛皮。《礼记·礼运》:“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宋史·乐志十二》:“衣不羽皮,利及万方。”
词语解释:羽磬  拼音:yǔ qìng
传说中的 瀛洲 石磬,因轻而鸣。 前蜀 杜光庭 《胡常侍修黄箓斋词》:“是用精修黄籙,上奉玄休,案十华三境之仪,备羽磬霜钟之礼,归心万圣,稽首诸天。”
词语解释:羽窟  拼音:yǔ kū
羽渊 之窟。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姦悉破碎, 羽窟 无底幽黄能。”参见“ 羽渊 ”。
词语解释:羽渊  拼音:yǔ yuān
池潭名。传说 鲧 死后化黄熊处。《左传·昭公七年》:“昔 尧 殛 鯀 于 羽山 ,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 羽渊 。”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小序·三洪》:“﹝ 玉父 ﹞有《怀驹父诗》云:‘欣逢白鹤归华表,更想黄龙出 羽渊 。’” 清 方苞 《徐诒孙哀辞》:“余始寓书,告以君子之遭变也,在审其身之所处。 鯀 之殛也, 禹 未尝身殉于 羽渊 。”参见“ 羽山 ”。
词语解释:羽山  拼音:yǔ shān
山名。 舜 杀 鲧 之处。《书·舜典》:“殛 鯀 于 羽山 。”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海民於 羽山 之中,修立 鯀 庙。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休念我殛 羽山 鯀 罪几希;且看你辅 重华 禹 功多少。”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大家终于知道 鲧大人 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 羽山 去了。”
词语解释:羽奏  拼音:yǔ zòu
指紧急奏章。 宋 苏舜钦 《代人上申公祝寿》诗:“羽奏飞 关 路,兜烽照浊 涇 。”参见“ 羽书 ”、“ 羽檄 ”。
词语解释:羽从  拼音:yǔ cóng
羽林扈从。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淋漓拥轩盖。”
词语解释:羽物  拼音:yǔ wù
(1).指鸟类。《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地之生……其动物宜羽物。” 郑玄 注:“羽物,翟雉之属。”《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
(2).指车饰、旌旗之属。《周礼·天官·司裘》:“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 洪颐煊 《读书丛录》卷三:“此羽物亦言王后车饰及旌旗之属,与射侯为一例,皆司裘掌之。”
词语解释:羽毛书  拼音:yǔ máo shū
见“ 羽书 ”。
词语解释:羽书  拼音:yǔ shū
(1).犹羽檄。 汉 陆贾 《楚汉春秋》:“ 黥布 反,羽书至,上大怒。”《后汉书·西羌传论》:“伤败踵係,羽书日闻。” 李贤 注:“羽书即檄书也。”《文选·虞羲〈咏霍将军北伐〉》:“羽书时断絶,刁斗昼夜惊。” 张铣 注:“羽书,徵兵檄也。” 唐 高适 《燕歌行》:“校尉羽书飞 瀚海 ,单于猎火照 狼山 。” 清 钮琇 《觚賸·圆圆》:“烽火羽书,相望於道。”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敌后三战场,驰骋羽书疾。”亦称“ 羽毛书 ”。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2).指书信。
词语解释:羽类  拼音:yǔ lèi
指鸟类。 北齐 刘昼 《新论·伤谗》:“鸟之曲喙鈘距者,羽类畏之;兽之方喙钩爪者,毛羣畏之。”
词语解释:羽氅  拼音:yǔ chǎng
以羽毛制作的大氅。亦以指道教徒的服装。 清 魏源 《白岳东岩》诗:“山匪仙不灵,过灵山反俗。有似羽氅客,忽享廊庙縟。”
词语解释:羽林子  拼音:yǔ lín zi
犹羽林士。 唐 李颀 《塞下曲》:“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
词语解释:羽括  拼音:yǔ kuò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括,箭的末端。后因以“羽括”谓锻炼,磨砺。《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云梦 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 宋 郑侠 《观孔义甫与谢致仕诗有感》诗:“父母教子勤,羽括而礪鏃。”
词语解释:羽野
羽山郊野。传说中鲧被杀处
词语解释:羽君  拼音:yǔ jūn
对道士的尊称。 唐 卢照邻 《赠李荣道士》诗:“锦节衔天使,琼仙驾羽君。”
词语解释:羽饰  拼音:yǔ shì
在箭杆上附加羽饰的式样;亦指箭上的羽毛
用作头饰或头盔装饰品和一簇(如羽毛)
词语解释:羽乡  拼音:yǔ xiāng
《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后以“羽乡”指仙乡。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族云飞泉室,震风沉羽乡。”
词语解释:羽翟  拼音:yǔ zhái
翟羽所制的舞具。 南朝 梁 沉约 《諴雅》:“扬羽翟,鼓应朄。”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君子以容民畜众》:“甲胄表容於羽翟,乐以行乎军。”
共12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