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首字词组
翘材翘关翘心翘彦翘敏翘竦翘蹄捻脚翘足引领
翘翘翘诚翘待翘举翘滋翘捷翘颙翘辫子
翘首翘思翘伫翘切翘足可待翘拔翘舌音翘跂
翘楚翘袖翘肖翘尾巴翘明翘慕翘首企足翘足而待
翘足翘秀翘勤翘悚翘敬翘结翘棱 
翘然翘望翘揭翘注翘首跂踵翘惶翘板 
翘英翘想翘陆翘盼翘萧翘腾翘曲 
翘馆翘瞻翘隽翘特翘舞翘弓翘遥 
翘车翘企翘俊翘驻翘篸翘异翘过 

词语解释:翘材  拼音:qiáo cái
(1).特出的才能。亦指才能特出之士。 宋 曾巩 《使相制》:“某精虑造微,翘材絶众。” 宋 叶适 《宜兴县修学记》:“今夫邑之翘材颖质,将进于道,必约以性。”
(2).“翘材馆”的省称。 宋 陈师道 《送王定国通判河南》诗:“ 翘材 必定延 枚叟 , 宣室 终须记 贾生 。”参见“ 翘馆 ”。
词语解释:翘馆  拼音:qiào guǎn
汉 公孙弘 为宰相,设翘材馆,以罗致天下人才。见《西京杂记》卷四。后因以“翘馆”谓招致才学颖异之士的馆舍。 宋 沉辽 《七言奉寄三衢赵少师》:“昔年翘馆青衫客,非佛非仙江水东。”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 廖莹中 ﹞尝为大府丞,知 集州 ,皆以在翘馆不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臣好文》:“时 世宗 方喜祥瑞,争以表疏称贺博宠,收取词客充翘馆。”
词语解释:翘翘  拼音:qiào qiào
(1).出群貌。 晋 潘岳 《关中诗》:“翘翘 赵王 ,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 唐 刘禹锡 《吕君集纪》:“然煌煌翘翘,出乎其类,终为伟人者,几希矣。” 明 宋濂 《东溟日公碑铭》:“翘翘苍松,挺出于荆榛之上者,非其类也耶?”参见“ 翘楚 ”。
(2).高而危殆貌。《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 毛 传:“翘翘,危也。”
(3).引申为惶恐谨慎貌。 汉 张衡 《东巡诰》:“帝曰:咨。予不材,为天地主,慄慄翘翘,百僚万几,心不谓矣。” 汉 张衡 《东京赋》:“常翘翘以危惧,若乘奔而无轡。”
(4).上举貌。 唐 李德裕 《孔雀尾赋》:“况復德輶如毛而轻举,福轻乎羽而莫载,何必负斯尾之翘翘,冒长途而效爱。”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幞头垂脚不垂脚》:“此郎乃垂下翘翘之尾,果获抚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赠绣履一鉤……受而视之,翘翘如解结锥。心甚爱悦。”
(5).众多貌。《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翘翘为众多之貌。”《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翘翘车乘,招我以弓。” 晋 刘琨 《答卢谌》诗之八:“旍弓騂騂,舆马翘翘。”
(6).企盼貌。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有缘自然会,不待心翘翘。”《旧唐书·薛登传》:“希润身之小计,忘臣子之大猷,非所以报国求贤,副陛下翘翘之望者也。” 宋 苏舜钦 《上杜侍郎启》:“日希明府一言一顾,以为光价,有未获者,盖翘翘焉。” 明 高启 《风树操》:“朝风之飘飘兮,维树之摇摇兮,吾思亲之翘翘兮。”
词语解释:翘楚  拼音:qiáo chǔ
语本《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郑玄 笺:“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本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后用以比喻杰出的人材或突出的事物。 唐 孔颖达 《〈春秋正义〉序》:“ 刘炫 於数君之内,实为翘楚。”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 王郎 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鶩,竞传佳句。”《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三·酉阳杂俎》:“自 唐 以来,推为小説之翘楚,莫或废也。”《孽海花》第三二回:“ 梦兰 本是交际场中的女王,来做姐妹花中的翘楚,不用説灵心四照,妙舌连环,周旋得春风满座。” 黄兴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之前因后果》:“此次死义诸烈士,皆吾党之翘楚, 民国 之栋樑。”
词语解释:翘首  拼音:qiáo shǒu
抬头而望。多以喻盼望或思念之殷切。 三国 魏 阮籍 《奏记诣蒋公》:“羣英翘首,俊贤抗足。”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表》:“天下翘首,以望太平。”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桑林奇遇》:“天涯翘首,断云衰草在何方,安得同归返故乡?” 鲁迅 《集外集拾遗·〈偶成〉诗》:“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词语解释:翘楚  拼音:qiáo chǔ
语本《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郑玄 笺:“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本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后用以比喻杰出的人材或突出的事物。 唐 孔颖达 《〈春秋正义〉序》:“ 刘炫 於数君之内,实为翘楚。”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 王郎 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鶩,竞传佳句。”《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三·酉阳杂俎》:“自 唐 以来,推为小説之翘楚,莫或废也。”《孽海花》第三二回:“ 梦兰 本是交际场中的女王,来做姐妹花中的翘楚,不用説灵心四照,妙舌连环,周旋得春风满座。” 黄兴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之前因后果》:“此次死义诸烈士,皆吾党之翘楚, 民国 之栋樑。”
词语解释:翘足  拼音:qiáo zú
(1).举足。形容时间短暂。《旧唐书·陆贽传》:“覆亡之祸,翘足可期。” 唐 刘得仁 《陈情上李景让大夫》诗:“从兹更无限,翘足俟为霖。”参见“ 翘足而待 ”、“ 翘陆 ”。
(2).形容盼望仰慕之切。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唐 慧立 彦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望 给园 而翘足,相 鷲岭 而载怀,愿一拜临,启伸宿惑。”
词语解释:翘然  拼音:qiào rán
(1).特出貌。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汪大郎马》:“ 汪大郎 得良马,毛骨精神,翘然出类。” 清 王韬 《〈蘅花馆诗录〉自序》:“原不必别创一格,号称初祖,然后翘然殊于众也。” 梁启超 《论中国之将强》:“盖无论何国学堂,苟有 支那 人在弟子籍者,未有不翘然秀出於儕辈也。”
(2).昂首企足貌。多用以形容期待或思慕。《新唐书·陈子昂传》:“则莫如择仁可以恤孤,明可以振滞,刚不避强御,智足以照姦者,然后以为使,故輶轩未动而天下翘然待之矣。”《新唐书·李渤传》:“臣恐宰相羣臣,藴晦术略,启沃有所未尽,使陛下翘然思 文 、 武 、 禹 、 汤 而不获也。”
(3).挺直貌。 宋 梅尧臣 《和原甫陪永叔题枯菊》:“衰败未忍去,根荄尚翘然。”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却有兀傲猖狂的古树,翘然矗立于其中。”
词语解释:翘英  拼音:qiào yīng
(1).美丽的尾羽。《文选·班固〈东都赋〉》:“嘉祥阜兮集皇都,发皓羽兮奋翘英。” 吕延济 注:“翘英,羽也。”《宋史·乐志九》:“洁白容与,翘英奋扬。”
(2).指香醇的茶叶。 唐 刘禹锡 《西山兰若试茶歌》:“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词语解释:翘馆  拼音:qiào guǎn
汉 公孙弘 为宰相,设翘材馆,以罗致天下人才。见《西京杂记》卷四。后因以“翘馆”谓招致才学颖异之士的馆舍。 宋 沉辽 《七言奉寄三衢赵少师》:“昔年翘馆青衫客,非佛非仙江水东。”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 廖莹中 ﹞尝为大府丞,知 集州 ,皆以在翘馆不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臣好文》:“时 世宗 方喜祥瑞,争以表疏称贺博宠,收取词客充翘馆。”
词语解释:翘车  拼音:qiào chē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引逸诗:“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后因谓礼聘贤士的车子为“翘车”。《文选·陆机〈演连珠〉之四》:“是以俊乂之藪,希蒙翘车之招;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 吕延济 注:“翘车,使车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故圣君莫不根心招贤,以举才为首务。施玉帛於丘园,驰翘车於巖藪。”《周书·沉重传》:“爰致束帛之聘,命翘车之招。” 前蜀 韦庄 《寄从兄遵》诗:“江上清风正钓鱸,九重天子梦翘车。”
词语解释:翘关  拼音:qiào guān
《文选·左思〈吴都赋〉》:“翘关扛鼎,拚射壶博。” 李周翰 注:“翘、扛皆举也。关,门关也。”后用作武试科目名。《新唐书·选举志上》:“ 长安 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垜……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翘关长丈七尺,径三寸半,凡十举后,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 宋 苏轼 《次韵秦观秀才见赠秦与孙莘老李公择甚熟将入京应举》:“翘关负重君无力,十年不入纷华域。”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自昔武举之制,惟在长垜马、步射、陷腰引弩、挽两石之弓、翘关、负米而已。”
词语解释:翘诚  拼音:qiào chéng
犹虔诚。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商音》:“爰申礼奠,庶展翘诚。” 吴越 僧《武肃王有旨石桥设斋会进诗》之二:“一等翘诚依此处,自然灵貺作梯媒。”
词语解释:翘思  拼音:qiào sī
悬想。《文选·曹植〈杂诗〉之一》:“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 李善 注:“翘,犹悬也。”
词语解释:翘袖  拼音:qiào xiù
举袖。指舞蹈中的一种姿势。《西京杂记》卷一:“﹝ 戚夫人 ﹞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 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翘袖中繁鼓,倾眸遡华榱。”
词语解释:翘秀  拼音:qiào xiù
杰出的人才;出类拔萃。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陶冶庶类,匠成翘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凡此诸人,皆其翘秀者。”《宋史·熊克传》:“ 克 幼而翘秀,既长,好学善属文。”
词语解释:翘望  拼音:qiáo wàng
仰首而望。形容盼望殷切。《旧唐书·陆贽传》:“想闻德声,翘望圣泽。” 宋 范仲淹 《韩魏公书》:“每想松柏之情,金石之论,则心醉神騖,坐越千里,翘望翘望。” 明 张景 《飞丸记·得稿赓词》:“一似春光泄漏满庭芳,游人墙外多翘望。” 宋庆龄 《两个“十月”》:“我们翘望自由,我们的心随着鼓舞起来。”
词语解释:翘想  拼音:qiào xiǎng
犹悬想。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脱惠笺繒,慰其翘想。”《旧唐书·隐逸传·卢鸿一》:“每用翘想遗贤,冀闻上皇之训。”《云笈七籤》卷九七:“翘想樊笼外,俱为山巖士。”
词语解释:翘瞻  拼音:qiào zhān
仰盼。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率土翘瞻,苍生何望。”
词语解释:翘企  拼音:qiáo qǐ
翘首企足。形容盼望殷切。《后汉书·袁谭传》:“翘企延颈,待望讎敌,委慈亲於虎狼之牙,以逞一朝之志,岂不痛哉!”《三国志·吴志·周鲂传》:“不胜翘企,万里託命。”《晋书·温峤传》:“惟僕偏当一州,州之文武莫不翘企。” 廖仲恺 《统一广东财政通电》:“尚希诸公一致主张,共维财政统一,籍作士气,而挽危机,不胜翘企之至。”
词语解释:翘心  拼音:qiào xīn
仰慕,悬想。《南齐书·王融传》:“北地残氓, 东都 遗老,莫不茹泣吞悲,倾耳戴目,翘心仁政,延首王风。” 南朝 梁 沉约 《贺齐明帝登祚章》:“日月以冀,遐邇翘心。” 唐 陆贽 《奏左降官准赦量移事》:“右窜謫之徒,皆在遐僻,或廹於衰暮,顾景思还;或困於瘴癘,翘心望徙。”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且 普公 开坛南岳,受法千人,牧伯翘心,英彦赴响。”
词语解释:翘待  拼音:qiào dài
盼望等待。 明 祝允明 《前闻记·睿皇征吴处士》:“尔其惠然就道,以副朕翘待之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清廷颁布十九信条特赦党人》:“事关宪政进行扼要之法,望速提议实行,不胜翘待。”
词语解释:翘伫  拼音:qiào zhù
仰望等待。 清 林则徐 《辞两淮盐政呈》:“所有 则徐 感悚下忱,谨据实具呈。伏祈大人察覈转奏,不胜翘竚之至。”
词语解释:翘肖  拼音:qiào xiāo
同“ 肖翘 ”。 细小能飞的生物。 唐 柳宗元 《跂鸟词》:“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低枝始能跃。”《隐居通议·古赋一》引 元 傅幼安 《秋花草虫赋》:“翘肖形於造化兮,固妍丑而不齐。” 清 赵翼 《戏咏蛛网》:“甘在翘肖中,为 杨 不为 墨 。”
词语解释:翘勤  拼音:qiào qín
亦作“ 翘勤 ”。 殷切盼望。 晋 潘岳 《西征赋》:“徘徊 酆 镐 ,如渴如飢,心翘懃以仰止,不加敬而自祗。” 唐 司空图 《寿星述》:“今上喆御临,元勋振服,英衮赞翘勤之旨,幽人荷旌賁之恩。” 明 屠隆 《昙花记·法眷聚会》:“老爷远游良苦,夫人亦厉志薰修,菴主朝夕翘勤。”
词语解释:翘揭  拼音:qiào jiē
高耸貌。 唐 李贺 《贝宫夫人》诗:“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釵翘揭双翅关。” 叶葱奇 注:“翘揭,高竦貌。”
词语解释:翘陆  拼音:qiào lù
举足跳跃。语本《庄子·马蹄》:“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晋书·慕容垂载记》:“失笼之鸟,非罗所羈,脱网之鲸,岂罟所制!翘陆任怀,何须闻也。”《隋书·卢思道传》:“失翘陆之本性,丧江湖之远情。”
词语解释:翘隽  拼音:qiào jùn
见“ 翘俊 ”。
词语解释:翘俊  拼音:qiào jùn
亦作“ 翘儁 ”。亦作“ 翘雋 ”。 才智出众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官高势重,力足拔才,而不能发毫釐之片言,进益时之翘俊也。”《晋书·忠义传·虞悝》:“卿兄弟南夏之翘儁,而智勇远闻。” 明 宋濂 《赠朱启文还乡省亲序》:“故三 沉 有翘雋之声,二 徐 为俊髦之冠。”
词语解释:翘俊  拼音:qiào jùn
亦作“ 翘儁 ”。亦作“ 翘雋 ”。 才智出众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官高势重,力足拔才,而不能发毫釐之片言,进益时之翘俊也。”《晋书·忠义传·虞悝》:“卿兄弟南夏之翘儁,而智勇远闻。” 明 宋濂 《赠朱启文还乡省亲序》:“故三 沉 有翘雋之声,二 徐 为俊髦之冠。”
词语解释:翘彦  拼音:qiào yàn
才智出众的人。《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採殊才於巖陆,拔翘彦於无际。” 宋 沉辽 《杂诗》之二:“翘彦列中堂,于以娱终朝。”
词语解释:翘举  拼音:qiào jǔ
(1).上举。 明 袁凯 《送贡先生入闽诗》:“其霑如何,如彼时雨,膏液渗漉,萌芽翘举。”
(2).犹特出。 唐 孙棨 《北里志·牙娘》:“ 牙娘 居曲中,亦流辈翘举者。”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然《琵琶》自本色外,《长空》《万里》等篇,即词人中不妨翘举。”
词语解释:翘切  拼音:qiào qiē
企望殷切。 清 陈确 《与刘伯绳书》:“勉强力行,己百己千,以光大先生尊心之训,非吾兄谁望乎?临书,岂胜翘切!”
词语解释:翘尾巴  拼音:qiào wěi bā
比喻骄傲自大。 毛泽东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百年也不要骄傲。永远也不要翘尾巴。”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志,首先是老同志,不要翘尾巴,而要夹紧尾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郭小川 《小将们在挑战》:“中央负责同志及时告诫大家:‘不要背包袱,不要翘尾巴。’”
词语解释:翘悚  拼音:qiào sǒng
谓惶悚不安地等待盼望。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闽浙再犯》:“请旨飭下靖逆将军 奕山 等向该洋人严行詰问,究竟是否诚心乞抚,抑仍是得步进步之故智,使各省有所遵循。臣不胜翘悚待命之至。”
词语解释:翘注  拼音:qiào zhù
殷切期待。 唐 司空图 《王纵追述碑》:“ 宣宗皇帝 以 河 陇 陷戎,祖宗遗愤,将谋恢復,翘注忠贤。” 前蜀 杜光庭 《崔隐侍郎玄象九宫醮词》:“披心灵观,翘注虚坛,普玄象以告虔,遍灵真而悔谢。”
词语解释:翘盼  拼音:qiáo pàn
翘首盼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凤阳 一士人,负笈远游。谓其妻曰:‘半年当归。’十餘月,竟无耗问。妻翘盼綦切。”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诸公赤诚爱国,谅表同情,佇候电音,不胜翘盼。”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二章:“弟今夜在宝寨秉烛坐候,翘盼捷音。”
词语解释:翘特  拼音:qiào tè
特出,超群。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 林宗 拔萃翘特,鉴识朗彻。”
词语解释:翘驻  拼音:qiào zhù
昂首驻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丁晋公石子砚》:“一日,砚工见有飞鷺翘驻潭心。”
词语解释:翘敏  拼音:qiào mǐn
聪慧,聪颖。 宋 叶适 《孺人周氏墓志铭》:“将别,小学子翘敏者,怀以果饵,储以方笔,或总其角,或束其带,顾恋依依,尤以夫人为有恩。”
词语解释:翘滋  拼音:qiào zī
高而滋润。 唐 李峤 《为纳言姚璹等贺雪表》:“宿麦翘滋,陈根俟拔。”
词语解释:翘足可待  拼音:qiáo zú kě dài
见“ 翘足而待 ”。
词语解释:翘足而待  拼音:qiáo zú ér dài
一举足的时间内即可等到。言极短之时。《史记·高祖本纪》:“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后汉书·陈球传》:“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事可定,贼可灭,功可翘足而待矣。”亦作“ 翘足可待 ”。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种种危亡,翘足可待,又安有扫盪廓清之日?”
词语解释:翘明  拼音:qiào míng
表明,表白。《管子·形势解》:“常以言翘明其与人也、其爱人也、其有德於人也。” 清 方苞 《与阎百诗书》:“故欲化足下之成心而求助焉,非敢以辩翘明,惟足下鉴之。”
词语解释:翘敬  拼音:qiào jìng
崇敬。《太平广记》卷一一四引《法苑珠林·释慧偘》:“灵通幽显,世莫识之,而翘敬尊像,事同真佛。”
词语解释:翘首跂踵  拼音:qiáo shǒu qǐ zhǒng
抬头踮脚。形容盼望殷切。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一:“爰自入朝以来,天下之士翘首跂踵,冀閤下日以忠言摩上,不谓若今之为起居舍人者,止司记録而已也。”亦作“ 翘首企足 ”。《剪灯新话·秋香亭记》:“但翘首企足以待结褵之期,不计其他也。”
词语解释:翘萧  拼音:qiào xiāo
低飞貌。 唐 刘禹锡 《救沉志》:“蹄者躑躅然,羽者翘萧然,而言者諓諓然,随其所之,吾不尸其施也。”
词语解释:翘舞  拼音:qiào wǔ
《云翘》舞。用于郊祀的一种乐舞。《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葆佾陈阶,金瓟在席。戚奏《翘》舞,籥动 邠 诗。” 李善 注引《续汉书》:“执干戚,舞《云翘》。”
词语解释:翘篸  拼音:qiào zān
高簪。 清 赵翼 《梁制观世音像歌》:“购得古观世音像,身被绣裓头翘篸。”
词语解释:翘竦  拼音:qiào sǒng
挺然直立;高昂。《尔雅·释木》“槐棘丑乔” 晋 郭璞 注:“枝皆翘竦。” 晋 陆云 《寒蝉赋》:“思凤居以翘竦,仰佇立而哀鸣。”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道士 苏澄隐 迎鑾驾,霜简星冠,年九十许,气貌翘竦。” 明 李东阳 《明乔君墓志铭》:“见君翘竦继出,知公福泽攸在。”
词语解释:翘捷  拼音:qiào jié
行步矫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录旧文》:“有一 闽 士,老於公车,翘捷善走,好谈理学。”
词语解释:翘拔  拼音:qiào bá
犹超拔。 明 李东阳 《题张沧洲遗诗后》:“其遗诗在文量职方者,予泣而视之,清古翘拔,无一字犯俗。”
词语解释:翘慕  拼音:qiào mù
犹仰慕。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七:“‘二 陆 ’、‘三 张 ’,令人翘慕。”
词语解释:翘结  拼音:qiào jié
远怀系念。 南朝 陈 徐陵 《答周处士弘让书》:“仰披华翰,甚慰翘结。”
词语解释:翘惶  拼音:qiào huáng
谓惶悚不安地盼望。《陈书·高祖纪下》:“朕东西退让,拜手陈辞,避 舜 子於 箕山 之阳,求 支伯 於 沧洲 之野,而公卿敦逼,率土翘惶,天命难稽,遂享嘉祚。”
词语解释:翘腾  拼音:qiào téng
高举。 宋 张耒 《鸣鸡赋》:“苍距矫攖,秀尾翘腾。”
词语解释:翘弓  拼音:qiào gōng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引逸诗:“翘翘车乘,招我以弓。” 杜预 注:“古者聘士以弓。”后因以“翘弓”为礼聘贤才的典实。 南朝 陈 周弘让 《与徐陵荐方圆书》:“脱能登此仄陋,纶言是属,翘弓远賁,则山谷咸劝,足令廉风復振,懦夫能立。”参见“ 翘车 ”。
词语解释:翘车  拼音:qiào chē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引逸诗:“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后因谓礼聘贤士的车子为“翘车”。《文选·陆机〈演连珠〉之四》:“是以俊乂之藪,希蒙翘车之招;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 吕延济 注:“翘车,使车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故圣君莫不根心招贤,以举才为首务。施玉帛於丘园,驰翘车於巖藪。”《周书·沉重传》:“爰致束帛之聘,命翘车之招。” 前蜀 韦庄 《寄从兄遵》诗:“江上清风正钓鱸,九重天子梦翘车。”
词语解释:翘异  拼音:qiào yì
特异。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而政党每主张一政策,政府必立即窃取而实行之,以夺其翘异之标帜。”
词语解释:翘蹄捻脚  拼音:qiào tí niē jiǎo
形容走路时脚步轻巧。《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睡到天色黎明,又翘蹄捻脚,偷出外边书舍,连吃饭也不进里边。”
词语解释:翘颙  拼音:qiào yóng
翘首仰慕。 唐 刘禹锡 《连州刺史厅壁记》:“或久於其治,功利存乎人民;或不之厥官,翘顒载於歌謡。”
词语解释:翘舌音  拼音:qiào shé yīn
又名“捲舌音”。即舌尖后音。由舌尖向上翘起和硬腭前部相接触,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如普通话声母zh、ch、sh、r。
词语解释:翘首企足  拼音:qiáo shǒu qǐ zú
见“ 翘首跂踵 ”。
词语解释:翘首跂踵  拼音:qiáo shǒu qǐ zhǒng
抬头踮脚。形容盼望殷切。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一:“爰自入朝以来,天下之士翘首跂踵,冀閤下日以忠言摩上,不谓若今之为起居舍人者,止司记録而已也。”亦作“ 翘首企足 ”。《剪灯新话·秋香亭记》:“但翘首企足以待结褵之期,不计其他也。”
词语解释:翘棱  拼音:qiáo lēng
方言。木板、纸张等的平面受湿再变干而不平。如:这些木板子晒得都翘棱了。
词语解释:翘板  拼音:qiào bǎn
一种活动器械,木板中部用东西固定,两头可上下起落,多供儿童游戏玩耍。也叫“翘翘板”、“压板”
词语解释:翘曲  拼音:qiáo qū
平面弯曲或折叠,借喻发生曲解或偏向。例如:木板由于日晒雨淋而翘曲了。
词语解释:翘遥  拼音:qiào yáo
轻举貌。
词语解释:翘过  拼音:qiào guò
谓举发别人过失。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尽言翘过, 国佐 已然,缀文之士,其知所节焉。”按,《国语·周语下》载, 周 单襄公 谓 齐 国佐 “立於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 韦昭 注:“招,举也。”
词语解释:翘足引领  拼音:qiáo zú yǐn lǐng
形容热切盼望。例如: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三国·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亦作“翘首引领”
把脚踮起,把颈伸长,形容殷切盼望的样子。例如: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三国·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词语解释:翘辫子  拼音:qiào biàn zi
死。有时带讥笑或诙谐意味。 巴金 《第四病室》第七章:“那个内科病人,头天晚上进来,一句话也没有讲过,第二天早晨就翘辫子了。” 周立波 《纪念》:“站在旁边的一个华捕说:‘再打,可是要翘辫子了。’” 杨朔 《锦绣山河》:“我要是好生气,早翘辫子啦!”
词语解释:翘跂  拼音:qiào qí
同“ 翘企 ”。 宋 朱熹 《与颜提举札子》:“窃与一郡官吏军民同切翘跂,以俟嘉命。” 明 归有光 《上高阁老书》:“天子新即位,进用二三大臣,而明公为首,天下莫不翘跂以望明公。” 清 周亮工 《与高康生书》:“南国贤书,翘跂久矣。”
词语解释:翘足而待  拼音:qiáo zú ér dài
一举足的时间内即可等到。言极短之时。《史记·高祖本纪》:“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后汉书·陈球传》:“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事可定,贼可灭,功可翘足而待矣。”亦作“ 翘足可待 ”。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种种危亡,翘足可待,又安有扫盪廓清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