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洽入声 [详注1][详注2][与歃同。尝也。][《集韵》直甲切,音霅。水貌。义同。]


注1:筴 音夹。针箭具。又与栅同。《庄子·达生篇》祝宗人元端以临牢筴。《注》牢,豕室。筴,木栏。同栅。
注2:哈 hā,音喢。《玉篇》以口歃饮。《淮南子·泛论训》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集韵》本作歃。又姓。《正字通》杨慎希姓有哈永森。动词
末字词组
画翣羽翣柳翣輀翣蒌翣黻翣旐翣璧翣
凤翣黼翣翣翣龙旌凤翣偻翣旒翣扇翣墙翣

词语解释:画翣  拼音:huà shà
有彩画的棺饰,古代出殡时用之。《礼记·丧大记》:“饰棺:君龙帷,三池……黼翣二,黻翣二,画翣二。” 孔颖达 疏:“翣形似扇,以木为之,在路则障车,入椁则障柩也。” 唐 顾况 《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挽歌》:“画翣无留影,铭旌已度桥。” 宋 梅尧臣 《叶大卿挽辞》之二:“里人悲画翣,郡吏拜铭旌。” 宋 王安石 《陈动之秘丞挽辞》之一:“有风吹画翣,无日照佳城。”
词语解释:凤翣  拼音:fèng shà
古代帝后仪仗用物。指用野鸡或孔雀羽毛编成的大掌扇。 唐 刘禹锡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之二:“凤翣拥铭旌,威迟异吉行。”《红楼梦》第十八回:“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宫扇,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
词语解释:羽翣  拼音:yǔ shà
(1).羽制的扇形物。古代用为棺饰。柩车行,人持行两旁以障柩车。 唐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二:“晓漏铜壶涩,秋风羽翣轻。”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逆闻丧》:“人生梦泡都虚谎,鱼轩何日再相将?只落得羽翣空惊送 北邙 。”
(2).帝王仪卫中的掌扇。 南朝 梁简文帝 《初秋》诗:“羽翣晨犹动,珠汗恆昼挥。”
词语解释:黼翣  拼音:fǔ shà
古代出丧时所用的棺饰,上画斧形。《礼记·丧服大记》:“饰棺……黼翣二,黻翣二,画翣二。” 郑玄 注:“翣,以木为筐,广三尺,高二尺四寸,方两角高,衣以白布。” 孔颖达 疏:“翣,形似扇,以木为之,在路则障车,入椁则障柩也。凡有六枚,二画为黼,二画为黻,二画为云气。”
词语解释:柳翣  拼音:liǔ shà
《周礼·天官·缝人》:“衣翣柳之材。”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皆棺饰。” 贾公彦 疏:“翣即上注方扇是也。柳即上注引《丧大记》帷荒是也。”后因以“柳翣”泛指出殡时柩车上的棺饰。《南史·张裕传》:“﹝ 裕 ﹞死之日,无宅以殯,遗命‘凶事不设柳翣,止以芦葭。轜车引柩,灵上置盃水香火,不设祭’。”《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 清 孙诒让 正义:“棺饰儗生时帷幕为之……即葬行时柩车所饰柳翣等。”参见“ 柳衣 ”。
词语解释:柳衣  拼音:liǔ yī
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布帷。《礼记·檀弓上》“饰棺墙” 汉 郑玄 注:“墙之障柩,犹垣墙障家。墙,柳衣。”《周礼·天官·缝人》“衣翣柳之材” 清 孙诒让 正义:“又案,凡覆柩车者,上曰柳,下曰墙,柳衣谓之荒,墙衣谓之帷……若总言之,则墙亦通名柳,故《檀弓》注释墙为柳衣。”
词语解释:翣翣  拼音:shà shà
古代棺木的装饰
词语解释:輀翣  拼音:ér shà
亦作“轜翣”。 柩车上的羽饰。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 煴 等哀毁孝敬,号护轜翣。”
词语解释:龙旌凤翣
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
词语解释:蒌翣  拼音:lóu shà
古代棺饰。或为覆于棺上的彩帛,或为绘于外板的彩饰。《礼记·檀弓下》:“是故制绞衾,设蔞翣,为使人勿恶也。” 郑玄 注:“蔞翣,棺之墙饰。《周礼》蔞作柳。” 清 黄宗羲 《紫环姜公墓表铭》:“ 倪文正 浅土三十年,过者但挥泪而去,公买地塟之,蔞翣芻灵,礼文毕备。”
词语解释:偻翣  拼音:lǚ shà
棺盖边的饰物。《吕氏春秋·节丧》:“世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羽旄旌旗如云,僂翣以督之,珠玉以备之,黼黻文章以飭之。”《礼记·檀弓下》作“蔞翣”。《周礼·春官·巾车》“小丧,共匶路,与其饰” 唐 贾公彦 疏作“柳翣”。
词语解释:黻翣  拼音:fú shà
古代出丧时画有亚形的棺饰。《礼记·丧服大记》:“饰棺……黼翣二,黻翣二,画翣二。”参见“ 黼翣 ”。
词语解释:黼翣  拼音:fǔ shà
古代出丧时所用的棺饰,上画斧形。《礼记·丧服大记》:“饰棺……黼翣二,黻翣二,画翣二。” 郑玄 注:“翣,以木为筐,广三尺,高二尺四寸,方两角高,衣以白布。” 孔颖达 疏:“翣,形似扇,以木为之,在路则障车,入椁则障柩也。凡有六枚,二画为黼,二画为黻,二画为云气。”
词语解释:旒翣  拼音:liú shà
丧葬时用的铭旌与翣柳。《晋书·琅邪悼王焕传》:“棺槨、舆服、旒翣之属,礼典旧制,不可废闕。”
词语解释:旐翣  拼音:zhào shà
丧葬时引柩的丹旐与饰棺的霎。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棺柩日陈於堂,灵座日设於室,旐翣日就於墓。”
词语解释:扇翣  拼音:shàn shà
(1).古代仪仗中的长柄大扇,用以障尘蔽日。又称障扇或掌扇。《小尔雅·广服》:“大扇谓之翣。” 王煦 疏:“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雉尾扇…… 周 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輦车有翣,即缉雉羽为扇翣,以障翳风尘也。”《宋史·仪卫志一》:“古者扇翣,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故於文从‘羽’, 唐 开元 改为孔雀。”
(2).泛指一般的扇子。 唐 欧阳行周 《送无知上人往五台山序》:“上人从儒至道,从道至释,如歷星月以得白日,若弃扇翣而洒长风。”
词语解释:璧翣  拼音:bì shà
古代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礼记·明堂位》:“ 夏后氏 之龙簨虡, 殷 之崇牙, 周 之璧翣。” 郑玄 注:“ 周 又画繒为翣,戴以璧,垂五采羽於其下,树於簨之角上。” 孔颖达 疏:“翣,扇也。言 周 画缯为扇,戴小璧於扇之上。”《续文献通考·乐》:“ 元 制,建鞞应同一座,通谓之树鼓……又为重斗方盖,并繚以彩繒,四角有竿,各垂璧翣流苏。”亦用为丧葬之饰。即遮护棺柩的掌扇。《礼记·明堂位》:“ 有虞氏 之绥, 夏后氏 之绸练, 殷 之崇牙, 周 之璧翣。” 郑玄 注:“此旌旗及翣者,皆丧葬之饰。” 孔颖达 疏:“ 周 之璧翣者,谓 周 代以物为翣,翣上戴之以璧,陈之而鄣柩车。”
词语解释:墙翣  拼音:qiáng shà
棺饰,其形似扇。《后汉书·赵咨传》:“復重以墙翣之饰,表以旌铭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