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大耋  拼音:dà dié
古八十岁曰耋。一说指七十岁。故以“大耋”指老年人,或指高龄。《易·离》:“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耊之嗟,凶。” 唐  孟郊 《晚雪吟》:“小儿击玉指,大耋歌圣朝。” 宋  陆游 《书志》诗:“况今蒲柳姿,俛仰及大耋。” 清  姚鼐 《汇香七叔父八十寿序》:“大耋之年,於里中时会亲族,康强娱乐,不知世有缺陷之事。”词语解释:稚耋  拼音:zhì dié
老少;老人与幼儿。 唐  韩愈 《刘统军碑》:“涂其榛棘,稚耋嬉遨。”词语解释:耄耋  拼音:mào dié
犹高龄,高寿。 三国  魏  曹操 《对酒》诗:“人耄耋,皆得以寿终。”《北史·尉元传》:“虽老、更非官,耄耋罔禄,然况事既高,宜加殊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 李大钊 《青春》:“斯则人类之寿,虽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奋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於无尽青春之域?”词语解释:耆耋  拼音:qí dié
(1).老年。《礼记·射义》:“幼壮孝母,耆耋好礼。” 郑玄 注:“耆、耋皆老也。”《后汉书·黄琼传》:“伏见处士 巴郡  黄错 、 汉阳  任棠 ,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周书·武帝纪上》:“军民之间,年多耆耋;眷言衰暮,宜有优崇。”
(2).指老人。《旧唐书·陆贽传》:“绥辑黎蒸,优问耆耋。” 宋  陆游 《谢致仕表》:“继粟继肉,以养贤才;祝鯁祝噎,以礼耆耋。”词语解释:乡耋  拼音:xiāng dié
同乡老人。耋,七八十岁。 南朝  宋  颜延之 《赠王太常》诗:“德辉灼邦懋,芳风被乡耋。”词语解释:齿耋  拼音:chǐ dié
年老。《汉书·孔光传》:“臣 光 智谋浅短,犬马齿臷,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 颜师古 注:“臷,老也。读与耋同。”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时迈齿臷,犹欲触匈奋首,展其割裂之用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其王迁都作邑,建国安人,功绩已成,齿耋云暮,未有胤嗣,恐絶宗绪。”词语解释:老耋  拼音:lǎo dié
犹老迈。 元  吴莱 《楼彦珍北游京师岁晚有怀》诗:“布韦谩老耋,乡里惟田畴。”词语解释:童耋  拼音:tóng dié
犹童叟。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檀信及门而膝地,童耋遍城而掌胶。”词语解释:遗耋  拼音:yí dié
经历世变的老年人。 唐  刘禹锡 《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三至郎署,坐成遗耋,蹭蹬 江 东,栖栖没齿。”词语解释:髦耋  拼音:máo dié
高年长寿。髦,通“ 耄 ”。 清  方履籛 《清故江西广信府知府康公神道碑》:“即为设严禁,宣明教,延诱髦耋,賙养贫弱,未及朞月,釐然更悔。”参见“ 耄耋 ”。
词语解释:耄耋  拼音:mào dié
犹高龄,高寿。 三国  魏  曹操 《对酒》诗:“人耄耋,皆得以寿终。”《北史·尉元传》:“虽老、更非官,耄耋罔禄,然况事既高,宜加殊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 李大钊 《青春》:“斯则人类之寿,虽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奋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於无尽青春之域?”词语解释:龆耋  拼音:tiáo dié
幼童和老人。 宋  宋祁 《明堂颂》:“存问齠耋,容受讜直。”词语解释:暮耋  拼音:mù dié
指年老。 明  杨慎 《酬袁永之·书自阳朔寄来》诗:“伊予嗟暮耋,顒子掞天宸。”词语解释:耇耋  拼音:gǒu dié
亦作“耉耋”。  老年人;老前辈。 清  龚自珍 《最录南唐五百字》:“眷锡曼羡,耉耋纯嘏。” 清  龚自珍 《送丁若士履恒》诗:“勿数耉耋数平辈,蔓及 洪  管  庄  张  周 。”